浙东后学季本辑录

周易下经

说见上经

兑上艮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咸也。咸,感而遂通之义也,唯德之明者能之,故咸次离。

咸:亨,利贞,取女吉。【取,七遇反】

咸者,心有所感之名,即感物而动之义也。触物而感,则因人之先感而我应之,是应物也,应即为感矣。程

子所谓有动皆为感,感则必有应,所应复为感,正谓此也。故感有自物之所触而言者,有自几之所先而言者。物之所触,谓已见已闻,感自外至者也;几之所先,谓未见未闻,感自内生者也。既感,则即为有见有闻矣。有见有闻而不著于见闻,则谓之不睹不闻。不睹不闻,则虚体之不容于思虑者也。咸从虚出,则自然能通,故大传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不动者,不动于物,而成其为虚也。感有相通之理,故能亨,而以不动为体,故利于贞。贞则静虚矣。如此,则阳先感而阴应之,如男先于女而女说也,故有取女之

象。感之能通者如此,所以吉也。

初六:咸其拇。【拇,茂后反】

拇,足大指,详见解九四爻下。咸,以静为体。六,阴,当卦之初,而在止体之下,宜静者也,而与四相应,即先有所感,故为咸其拇之象。止体之阴,非真欲动者也,但取以为戒耳。不言凶者,初动未至于凶,因二而见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腓,房非反】

腓,足肚也,在踝之上,膝之下。以其位在拇上,亦有行动之义,故以取象,非以为行则先动也。但二与五相应,恐其因之而先阳以感,故有咸其腓之象,而以为

凶,亦戒辞也。居,不动也。六二柔顺中正,而居止体,能以无思无为立感之体者也,故吉。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股虽居腓之上,然亦在足而能行者也。止本以处为正,有感于此,亦是动也。九三以阳居阳,又上比兑体之二阳,有所牵引,虽在止体,志本从其党盛而不能止者也,故有咸其股之象,亦戒辞也。随者,随阳党盛而动者也,则所贵在于执之使不进耳。往则进而不止,止体之所羞也。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憧,音童】

贞者,所以立虚体也。以九居四,未为得正,而亦以为贞者,四本阴位,而比于止体之上,在说体则所感之初也。又四当外体应用之地,功已垂成,而九以阳居之,无妄动之义,故所感能贞而吉也。然四犹未至于五之成功,则其所感于念虑之间者,或有差夫,不能无悔。然有贞以为之体,则其所悔亦即反正,故曰悔亡也。悔亡,义见乾上九爻下。憧憧,小动貌,如童子之心,所动不大也。往者,思之已往;来者,思之方来。朋,类也,即德不孤而左右逢源之意。思,即思虑,单言之,则虑在思中矣。思虑之所以有悔者,盖未至于不思而

得,则知来之几有时而息,犹待于思故也。有思则有往来,是为往来所动也。当其几息,悔不能免。悔亡,然后思则得之,而德不孤矣。此其体虽贞而未极于虚者也,故其象如此。余见文言傅。

九五:咸其脢,无悔。【脢,音每】

脢,背肉,在心上而居后,所不见之处也。感于所不见,则以虚而感者也。九五阳刚中正,不思而得,而其所感,有寂然不动以为之体,故有咸其脢之象。心体无一毫之失,有何悔邪?与九四之思动于往来而后悔亡者不同矣。

上六:咸其辅颊舌。【颊,兼协反】

辅在上颔,当牙车之外,其上为颊骨,以其夹口,故谓之辅颊。辅颊,义之相连者也。口之所以言者舌也,而必曰辅颊者,盖辅颊本可止而不动,因舌有言而动,见言之能动所止,其象如此。感至九五,已能寂然不动,六在其上,似亦说之无为者也。但言语之间,易于有感,而兑为口舌,故有感其辅颊舌之象,亦以为戒也。在五之上,而感于言语,恐其发挥之或易耳,非凶道也,故不言凶。此与艮六五言有序意同。○咸六爻皆以人身取象,在下体则初为拇、二为腓、三为股,在上体则四为心,言思则心可知矣,五为脢、上为舌,其序如此。然下体三爻,本皆言止,但止之时,不可先动,故以感为戒。四与五则感之所以为感者也,但其德浅深不同耳。上六在说体之上,故亦以口为戒,非其德不及九五也。

震上巽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恒也。咸之感物,其变不常,当以恒德为主,故恒次咸。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恒者,执德有常之名。而亨,则所行皆通矣。当恒之时

而以亨言,见恒非执一不通者也。以通应事,宜有咎者,以其执德有常,故得无咎。然德之所以能常者,贞而已矣。贞者,体之静也。故卦以巽下一阴为恒之主,而贞之所以为贞者,盖本于此。既利贞矣,又必以攸往为利,有攸往,则其行不息,所以为恒也。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浚,深也。初居卦之下,深之象也。恐深于求恒,拘执太甚,而泯其变动之几,故以浚恒为戒。巽下一阴,贞静之体也。求恒太深,故虽贞亦凶也。既浚则无所往矣,何利之有?程子以责望故素为浚恒,则其说浅矣。

九二:悔亡。

九以阳刚在巽,委曲通时者也,不能无悔。但以其在二,则于位得中,故其悔能即亡耳。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三,于位不中,而九以刚居之,又比于二阳之间,易于动而不能安常者也,故曰不恒其德。德既不恒,则羞辱之事,人或得以进而奉之。然在巽体而下有阴爻,贞之所以为主者也,故亦可免于羞辱。言或者,非必然之辞也。盖以其本心论之,则贞非安于不恒者也,岂能免于吝哉?

九四,田旡禽。

田无禽,义见师六五爻下。四,阴位,能久者也。然不得中,而九以阳居之,又在震体,易动而不安其常者也。如此则徒劳无功,故有田无禽之象。不言凶,悔吝,未定之辞也。盖不中不正,则必致凶,而在巽之上,虽未必凶,而亦有悔吝,随其所取以为占耳。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六五,柔而得中,能恒其德,恒之贞也。盖阴道如此,则得其常,故为妇人之吉。然五为尊位,而六居之,以柔为常,非阳道之所宜,故在夫子则凶也。见恒虽以贞

为主,而亦以变为亨。当五成功之位而不知变,则所谓恒者,执一而已矣,岂利有攸往之贞哉?

上六:振恒,凶。

振,振动也。上六以阴居阴,在恒之终,终则复始之时,而亦有不息之贞者也。但在震体之上,恐不能不动其本体,故以为戒,而有震恒之象。当恒之终而复有所动,则不能固守矣,所以凶也。

乾上艮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遁也。恒则执持常道,而或不能沉晦从宜,遁者,沉晦之道也,故遁次恒。

遁:亨,小利贞。

遁,隐藏而不露形迹之谓。先儒皆以退避为解,则二阴方长之时,四阳犹在,非若否革之甚,而可以俭德避难也,安得遽避去邪?程子谓宁武子能沉晦以免患,即此义也。遁而处世,其道能亨,但二阴方长,当顺其势而处之,不可大有所为以露形迹,故其贞以小为利耳。贞之义生于止体,而小之义则生于二阴也。小利贞,即象传所谓不恶而严,严在贞中矣。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尾,指阴而言,以其在下,故谓之尾。凡易之取象,多以

上为首,则在下者宜为尾矣。尾如虿尾之尾,以其毒也,故以尾象之,非遁而在后之谓也。阴之初长,几虽甚微,然履霜有坚冰之渐,势能剥阳,故谓之厉,盖为阳危之也。君子当此之时,岂可以有所往哉?此与姤初六羸豕孚蹢躅义同。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胜,音升;说,吐活反】

执者,拘留之意。黄牛,柔中之象也。革,改也,与革初九黄牛之革义同。以阴能变阳言,阴至于二,既渐长矣,虽其势欲变阳而革之,然在中正之位,天理尚存,未敢尽肆之时也。君子于此,顺其本善之心而执之,使

不能脱去,此善处小人之道也,故有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之象。彖所谓小利贞者,即此是已。不如是而绝之太甚,则恶而严矣,安能化其变阳之渐哉?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系,牵系也。三,与二阴相比,为其所牵,将有上剥之势。然三位不中,而九又以阳居之,欲去小人而过于有为,故为有疾之象,危之道也,然必善畜养之,乃为吉耳。臣妾谓小人、女子,阴之象也。小人、女子,怀恩而不知义,亲爱之则忠其上。畜臣妾者,不恶而严之道也。此即六二善处之术,而与九三有疾者相反,故特举

而言之,以尽其意。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好,呼报反】

好,和好相与之意。遁之时,四阳为党,三在比阴之位,方欲与阴相拒,至四则入于乾体,与乾同德,又九在柔位,故能和好相与而善处小人。阳之党盛,故在君子则吉。若阴则不可必其与乾相好,此小人之所以无吉道也。君子本九言,小人本四言,见四之阴犹或未善,赖九而阳,始不为阴混耳。

九五:嘉遁,贞吉。

嘉遁,遁之嘉美者也,以成功言,善处小人而能化

之矣。贞,即小利贞之贞,因止而言,沉晦以处小人而不失贞正者也。唯其得正,所以嘉遁而吉也。

上九:肥遁,无不利。

肥者,宽裕自得之意。上九当遁之终,在九五成功之后,德盛无为而处之有余裕者也,故有肥遁之象。既有余裕,何所不利哉?

大壮

震上乾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大壮也。遁以沉晦全身,然时当大壮,则又当勇往直前,故大壮次遁。

大壮:利贞。

大者,阳也。壮,盛也。贞者,静之正,即天理之本体也。大壮而不本于贞,则于刚而有强猛之失矣。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壮,以刚而得名,刚无害于壮也。但壮贵利贞,当壮之初,宜以非礼弗履为主,而未可即用其壮,故有壮于趾之象。征者,用壮之意。初即用壮,所以凶也。然初九非有凶道者也,特以此时不当即壮而为戒耳。若以爻之德言,则初阳未用,本有能贞之诚,故曰有孚,以见所以凶者失此诚耳。

九二:贞吉。

二,阴静之位,而又在中,盖体之能贞者也。九以阳居之,以此养浩然之气,此大壮所以为利贞也,故吉。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羝,音低】

九三,以刚居刚,而在乾体之上,用壮者也。而又居位不中,小人之象也。小人而用壮,过于刚者也。罔,无也,谓君子虽壮而不以为壮也。壮而以无用之,贞之道也。当三之用壮,则私意或反乘之,而其为壮亦劳矣,故虽贞亦厉。羝羊,牡羊,性最善触,指上而言,盖上与三应也。若以为五,则五羊已丧,非善触者矣。藩,篱也,指四而言。四以阳居三外,如藩篱然。羸,伤损也。尽力

以触而阳壮不能入,故角至于伤损也。三为私意所乘,不能使之退避,故有羝羊触藩,羸其角之象。见用壮之不能自安,而亦足以自立也,故不至于凶。然下爻悔亡之意,盖本于此。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

四,阴位静体,而九居之,壮而得正者也。然比于九三,用壮之上,不能无悔。唯其贞,故悔亦即亡耳。藩决者,坦怀示人,不用壮也。不羸者,羊不独而角不羸也。大舆之輹,以四阴柔宽术,足以承载,言外无所触,则勇往直前,有不可遏之势矣。盖当四阳之盛,其象如此。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丧,息浪反;易,以豉反】

羊,柔物,阴之象也。以其不触,故不言羝。易,容易之易,言忽然不觉其亡也。六五柔而得中,阴邪退听,而不以干阳刚之正,自然而然,不待于藩篱之卫也,故有丧羊于易之象。当大壮之时,天理充周,私欲不能为累,何悔之有?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贞吉。

五柔中,则羊不触。上六,以阴与阴相比,其党未孤,而下应九三,欲乘阳敝,又在震体之上,志不安常,故复有羝羊触藩之象。既触,则与阳相持,而其退有所不

能;欲胜,则当阳方壮,而其势有所不遂。不能遂则私欲牵扰,而旡所利矣。唯以欲遂之难而求所以退,乃吉道也。不言羸角,冀其反正之辞也。

离上坤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晋也。晋,贵以顺丽明,大壮或过乎刚,非晋道也,故晋次大壮。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晋,进用于时,而大明其德之义也。康侯,犹考工记所谓宁侯,谓诸侯有安国之功者。凡天子讨罪,必使诸侯入相,或为方伯者将兵,故特以侯言,而其功既成,

则谓之康侯耳。晋之所以为晋,全在于此。锡马,天子以车锡诸侯之马也,如晋文公御楚献功,而襄王赐以大辂、戎辂,即其事也。每车一乘,马止四匹,故晋文侯平戎,而平王之赐马亦止四匹而已。言蕃庶,则所献非止一功,所赐非止一乘矣,此即朱子所谓多受大赐也。昼日者,朝见在昼而不在夜,显明之象也。接,接见也。王者日三视朝,而有功之臣得以接见者一也。此即朱子所谓显被亲礼也。盖能尽臣顺之道,而得君之宠遇者如此。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摧,挫抑也。初六在晋之始,不可轻进,当如摧挫之者,故有晋如、摧如之象。如此则得正而吉也。当此之时,人不孚信,未有举而用之者。位处之宽裕而不汲汲于有求,则无咎矣。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六二进而有位矣,但未至于事功显著也。以其柔顺中正,志欲尽臣之职,而忧其不胜,所谓不患无位之所以立也,故有晋如、愁如之象。此得其本心之正者,故曰贞吉。以是心而居职,必能成光明之业,而受宠赐之介福。介,助也。福者,天之所助,故曰介福。王母,以

阴居尊位言,指六五也。盖六二中正之德,至于六五而成,其受介福乃在于此,故曰受兹介福,于其王母。盖推其所成之功而言也。

六三:众允之,悔亡。

六三不中不正,宜有悔者。然在顺体之上,唯顺,故其志欲上行。二阴在下,其德皆同,无有不相信者。众之所允如此,故虽不免于悔,而亦即亡矣。见进道当以柔顺为本也。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鼫,音石】

鼫鼠,大鼠,能窃食而无大技者也。四本大臣之位,以

九居之,不中不正,是大臣居高位,无德而窃禄者也,与鼫鼠之窃食者同,故有晋如鼫鼠之象。然四阴位,而在离体之下,本柔而欲上行者也。柔而上行,有贞之义。九非所安,故虽贞亦厉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悔,本九四处不当位而言,以其有可贞之道,故有悔心。至于六五,柔而得中,有忠爱之德者也,故悔亦即亡。人臣唯尽其忠爱,而不以在外之德失为忧,则一于顺而不蔽于私矣。如此,则得以成功,而有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之荣,吉又何有于不利哉?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角,刚而居上者也。晋至于极,则在高位而无以加矣,又以刚居之,志犹不能退逊,故有晋其角之象。当此之时,与人角斗,不可也,但当自治其私而已。伐邑,所以自治也。自治,说见谦上爻。如此则虽有晋角之危,然既能自治,则吉而无咎矣。贞以六五言,盖六五已得柔中之道,至于下而复以刚为角,故不免于吝耳。

明夷

坤上离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明夷也。晋虽明显之道,而亦有当自晦者,故明夷次晋。

明夷:利艰贞。

夷,平也,即陵夷之意,言其颓替,若丘陵之渐平也。明平于地,则入于晦矣。明入地中,未有伤意,而先儒皆以伤训夷,误矣。明夷之时,其明当晦,故以艰难为贞,而不可显其明也。如此,则虽无可安之吉,而亦不至于凶矣,故不言吉凶。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飞,谓鸟飞去也。垂其翼,不敢上进,而戢身以避祸之意。九以阳刚而当明夷之初,能见几明决者也,故有

明夷于飞,垂其翼之象,而言君子之去禄位而行也,宁三日不食,而不可以逞留。然能藏晦其明,用意忠厚,而不知君微意之所在,故其所往之处,主人怪而问之,所以有言也。三日者,离体三爻之明,皆所欲晦,故取象于三日耳。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股在胫足之上,以爻位言之,当二之处,在股非便用者。人之手足皆以右为用,左为僻言左,阴之象也。明夷之道,宜晦刚明。九三以阳刚在离体之上而能有为,马之壮也,非所能晦者。六二柔顺中正,而与九三相比,能拯马之壮而不失于刚也,故吉。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九三以刚居刚,在离体之上,能有为而得众者也,故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之象,以见明夷之明本不息者如此。南者,前进向阳之意。狩者,四时田猎之名。得其大首,就得民言,所谓天下之大老归之,如文王畋于渭滨而得太公望也。但在明夷之时,当晦其明,故以不可疾为贞。疾,速也。不疾则能晦矣。此盖戒辞。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以一身论之,四当心腹之处。而左,人之所不用也,义

与六二左股同。六四以阴居阴,而在顺体,柔顺而能自晦者也,故有入于左腹之象。然明夷之所以为明夷者,唯以能晦其明耳,则明夷之心乃在于晦。而六四自内卦初交于外,有出门庭之象。门庭,门内之庭,言不远也。夫以柔顺自晦,则不远而可以得明夷之心。盖一遇柔顺,即是处明夷之道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六五柔而得中,当明夷之时,所谓内难而能正其志也,唯箕子可以当之。箕子之德虽不及文王,然艰难之贞,则亦德成而能晦明者,盖能体此爻之义者矣。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上六以阴居坤之极,不明而晦之象也。不明而晦,非谓不明此德以至于晦,盖不用其明而自晦者也,故曰不明晦。然其不明而晦,非无明也,其明本在至高之处,但后以时当晦而入于地耳。此爻是言虽晦而明不息之意,非以为昏暗之人也,故不言吉凶。

家人

巽上离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家人也。明夷,明虽晦而不可息。明之不息,自齐家始,故家人次明夷。

家人:利女贞。

朱子曰:家人者,一家之人。利女贞者,欲先正内也。内正则外无不正矣。

初九:闲有家,悔亡。

有家,犹言有国,与夙夜浚明有家之有同,非奄有四海之有也。初当有家之始,而九以阳居之,能严于立法以防闲之者也,故有闲有家之象。然当其初,群处未孚,不免有悔,然阳刚之才,能严于始,则悔即亡矣。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遂,专成也。馈,馈食,所以养舅姑,供祭祀也。妇人从夫,无所敢自遂,唯居中主馈,乃其载耳。六二柔顺中正,

即彖传所谓女正位乎内者也,故得正而吉。○程子曰:人之处家,在骨肉父子之间,大率以情胜礼,以恩夺义,唯刚立之人,则能不以私爱失其正理。故家人卦大要以刚为善,初、三、上是也。夫以英雄之才,尚有溺情爱而不能自守者,况柔弱之人,其能胜妻子之情乎?如二之才,若为妇人之道,则其正也。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嗃,呯落反;嘻,许义反】

家人,通一家之居上而令下者言,如父与夫是也。嗃嗃,严厉声。嘻嘻,嗟叹声。先儒皆以嘻嘻为喜笑之貌,独王深甫以重刚卦无喜笑理,而韵书噫、嘻、吁皆叹

也,则喜笑之训非矣。平庵顷氏、草庐吴氏皆与深甫说同。九三以刚居刚,而在离体之上,治家过严,而发于声之厉者也,故有家人嗃嗃之象。然界于二、四两阴之间,犹能自悔其过,而刚明之势恐不可遽遏,故虽悔亦危。阳刚之才既悔,则必不以义胜恩而趋于吉,故有吉道也。如或严酷太甚,而恩至于伤,使妇子有怨叹之声,则为危所陷,而无感化之几,虽志欲治家,而终亦可羞矣。此见人之悔心,改则趋于吉,不改则终于吝也。

六四:富家,大吉。

富家,谓大其家业也。六四以阴居阴,而在巽体近君之地,能以巽顺之德兴家,如太王肇基王迹者也。如此,则其功业日大,而九五之吉由之,故曰大吉。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假,更白反,后凡王假并同】

五,君位,故以王言。假,与格通,如舜格于文祖,公假于太庙之假,皆谓至也。假于有家,如文王雝雝在宫之时。九五阳刚中正而居尊位,王者能正心修身而正位乎外者也,故至于其家,人即化之,不待有所为也。勿恤,言不以家之难治为忧也。不劳而治,所以为吉。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上九以阳刚下比九五,而在巽体,巽以入之之诚也。阳刚在上,为人所仰,诚之有威可畏,而不假于刑威者也。有孚威如,虽有二义,其质有孚之外,别无威如矣。终吉者,因卦之终而言,谓其吉之有终也。○朱子曰:上九以刚居上,在卦之终,故言正家久远之道。

离上兑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睽也。睽,所以同乖异也。人心乖异则家不齐,故睽次家人。

睽:小事吉。【睽,苦圭反】

睽,乖异也。小事,用柔道也。盖人之乖异,其心本同,然

必有可疑之迹,为人所疑而致也,但当委曲处之,以求感通,则必为刚明者所察而睽合矣。睽合则吉也。若用阳刚而伸己之直,鲜有能济者矣。此与蹇利西南不利东北义同。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丧,息浪反】

阳刚非处睽之道也,当睽之初而即用阳刚,宜有悔矣。然在说体而居未用之地,则悔亦即亡耳。马,阳物,失之于初而致有悔,丧马之象也。悔而即亡,则复矣。初阳复体,不待外求,本心自动,力无所劳,勿逐而自复者也,故虽恶人而亦见之,不敢伸己阳刚之性也。

如此,则得免于咎矣。恶人,谓性恶而与己不相信者。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主,以九四言,盖九四以阳刚居离体,入于明而能释疑矣,然非委曲以处之,则亦不能以相遇也。巷者,委曲之途。九二阳刚得中,而在说体,能委曲以虚人者也,故有遇主于巷之象。阳刚处睽,宜有咎者,以其当说体之中,故得无咎也。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曳,以制反;掣,昌逝反;劓,鱼器反】

睽之为睽,以有可疑之迹,为人所疑而致乖异也。六

三以阴居阳,不中不正,而以说体喜随实德,不能取信,所以隔绝外体之明者,唯在于此。故此爻特发睽不能行之象。舆,以六阴能承载而言。曳,谓从后拖曳之,而车不得行也。牛,取象于六三之阴。掣,谓人以手控制之,而牛不得行也。人者,服牛之人也。天,安定胡氏谓当作而,草庐吴氏亦以为然,盖古篆而与天字体相似而误也。天,去须之刑也。劓,割鼻之刑也。天而且劓,重伤者也。盖人之睽者,势不能进,其后如车之有所拖曳,而其前则牛又为人所掣。然所以不能进者,则以其人见弃而至于重伤耳。重伤之人,则人不

相信矣。此正睽迹之可疑者,是无初也。然使能以说道用柔,尽其委曲,则四以刚明之才,交于离体,必能察其本心之实,而三亦见信矣,岂以其为真有可弃而终绝之哉?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九四以阳居阴,上下无辅,睽之孤处者也。元夫,指上九。元,首也,以其居卦之首,故曰元夫。离以明极而群疑始亡,则上九者,睽所归宿之地也。曰在离体而与之为党,则其情交孚矣。然比于上下二阴,而处离初,明或未能尽照,危之道也。既能交孚,所以无咎。○卦

唯九四与上九言孤,以主睽在阳,见其虽孤而能合睽也。若三、五二阴,则以从阳为义,而不以孤言矣。其初与二,两阳相比,不可以为孤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无咎。

睽有可疑之迹,六三之阴是也。五之六,即三之六,其悔由三。然以六居五,柔而得中,则悔亦即亡也。宗,亦指上九,在五之上,与五同体而相亲,五之所尊事者也。噬肤,与噬嗑六二之噬肤同,言其去之之易也。但彼以去人梗治之间言,此以释己蔽明之疑言,不言灭鼻者,不必求根于深也。上九去疑其易如此,见六

五小事之顺矣。以是而往,何咎之有?盖因悔亡而言也。此但言无咎,而不言吉者,睽之合在上九,合然后可以言吉耳。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见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说,士活反】

睽孤,亦以无辅言。豕,阴物,指六三也。负,背所负也。涂,泥也。鬼,有影无形之物,载之一车,言其多也。此因六三而言,豕之负涂,污于外者也。此可疑之迹也,与其人天且劓义同。传凡可疑之事,有影无形者,皆纷然而至,如载鬼而盈一车矣。始以三为恶,张弧而欲射

之。至五柔中,则本非不善者,于是乃说之弧,盖始知三之非寇,而为我之婚妇矣。此但其明之不昧,而疑稍释耳。上当明极,自此往而不已,则群疑尽亡,而有遇雨之吉矣。云则吉者,惧其有息之辞。雨者,兑泽上升之象。盖阴阳和而成雨,兑之和至是始能感通而睽合也。○此卦以三之阴言致睽之由,五之阴言处睽之顺,四、上两阳言察疑之明。盖明至极而后能尽释群疑,故于上九终遇雨之义,而以豕鬼张弧发之,以见可疑者在此耳。先儒以上九为猜狠,则群疑由此而释,尚可谓之明之过察乎?

坎上艮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蹇也。睽则蹇而难行,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故蹇次睽。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蹇,足不进而难行之意。西南阴方,言柔道也;东北阳方,言刚道也。常蹇之时,但宜退而反求,而不可前进,故利以柔道处之,不可用刚也。然遇蹇之人,涉历艰难而有所得,是因蹇而成大人之德也。有是德则可以有为,故曰利见大人。德成在五,而利见之者,上也。蹇至于极,则动心忍性,增益不能,而其发用者大。盖

柔之在上者归于贞,则必能顺理无为,万方有罪,在于一人,无不反求诸己者,而天下可治矣,所以吉也。此与上六爻义相同。上六之利见大人,非谓必欲得其人以济蹇也,乃其历险既多,至于极而可用之象耳。当蹇之时,无有他术,亦惟反求诸己而已。若夫利见大人之时,则已出蹇而志可行矣。

初六:往蹇,来誉。

往蹇,言往而遇蹇也。来,谓复来,即反身修德之意。来誉,谓养其声誉,使不失望也。当蹇之初,但可自守,故其象如此。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蹇蹇,上蹇字乃知止而反身修德之意;下蹇字是所遇之蹇,谓蹇其时之当蹇也。二已离下,而上与九五相应,王臣之位也。然遇时之蹇,则以蹇处之,止而不行,此非以其身之故而避难也。盖当蹇而蹇,以待时之可行耳。邵子所谓打乖非是要安身,则此意也。六以阴居之,柔而得中,能以西南之道处蹇者也,故其象如此。先儒皆以蹇蹇为忠尽之意,而谓之济蹇,则所利者东北也,不待九五之得中,而可以有功矣。处蹇之道,岂宜然哉?

九三:往蹇,来反。

反,正言反身修德之意。止体阳刚,在二阴之上,则为止于柔道,乃所谓反身修德也,故于三发之。

六四:往蹇,来连。

连,合也,即孟子连诸侯之连。九三在止体之上,阳刚之能自及以修德者也。六四虽柔道,为处蹇所宜,然必合于九三之阳刚,乃能积盛,不然则柔而无制矣。

九五:大蹇,朋来。

大蹇,大者蹇也。阳居可行之位而不得行,则其蹇为大矣。然处得中正,不过于刚,故其德盛而左右逢原,

所谓朋也。来,亦自反之意。大蹇则其自反者,亦盛德之所为也。盖西南之道,得中而成大人之德者如此。德虽已成,然必至上六而后能发用有功,故于五未可以言吉。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硕,大也。上六在卦之终,蹇之极也。蹇极则更当己深,其德既大而可以有为。上六以柔常位,得处蹇之道者也,故于此特发蹇极德修而可以有为之义,言,即彖之见吉也。大人,指九五,盖九五之德,至此而可以发用矣。

震上坎下,

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解也。解,解疑也。解疑则可免于蹇,故解次蹇。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解,音蟹,下并同】

解,散也,散人疑畏之意。西南,即蹇所利之西南,亦言柔道也。往者,阳刚之进也。无所往,委曲以安之,无所作为也。此即利西南之意。然必反而来复于心,以为用柔之本,则所以安民而得其心者在此,此吉道也。若其人心怀疑而未信服,则不能不用刚道,进而有为,以去其所以致疑。唯其有来复之本心,则必能

早见而不失事几,此则所谓夙吉也。盖凡奸邪之为恶者,皆有首恶,首恶不除,则其党类必皆怀疑。首恶既除,而于党类之过恶,则赦而宥之,处之唯以西南之道。如此,则人心相安而孚信于我矣。故无所往者,所以待党类也;有攸往者,所以待首恶也。解之所利,虽在西南,而亦有时用刚道以往,故不言不利东北。其言往而以夙为吉,则速于安民,无所扰乱,终亦归于西南耳。

初六:无咎。

解虽利西南,但初阴本弱,易于有咎,得阳居二,乃为

来复,故初得无咎。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狐,善疑之兽也。三狐者,田以三杀为节,一为乾豆,二供宾客,三充君之庖。凡怜邪小人,恣为奸恶,每多自疑,与狐相类,故取狐象。然狐之党亦多矣,而所获止于三者,如小人为乱,而三族比周,如鲁三家,然则三狐者,罪之魁也。去其魁,所以安其党也。草庐吴氏谓三狐皆为九二所获,则阴之难解矣。正此意也。黄,中色。矢,直物而速于行者也。九二以阳刚之才,处得其中,黄矢之象也。得中则不失利西南之意,所谓贞也。

所以田获三狐而有功者,盖由于此。吉,即夙吉之义。盖黄矢之连如此,非来复者为之本,而能然哉?此言去小人之首恶,则可以解余党怀疑之心,而西南之道有所济也。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乘,绳证反】

负者,小人之事也;乘者,君子之器也。六,阴柔,小人之才也;三,阳刚,君子之位也。如六者,但当从君子之化而为之助,不可急于有为而以去恶为功也。乃欲如九二之有攸往,则以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矣。如此则无所包容,尽露其蕴,如慢藏诲盗然,不唯不足以去

奸邪,而反为奸邪之所乘矣,是六自致之寇也。然解道利于西南,六本济解之贞也,但不当有所往,而往则不免于吝耳。虽有所往,而实以阴柔,不敢自遂,故但有吝而不至于凶也。余见文言传。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拇,将指也,在下则谓之足大指,咸初六之咸其拇是也。此爻,四在上体之下垂处,则当为手大指耳。朋,以德盛言,指六五也。解以险而动为义,故险至震始解。四既解矣,而九以阳居之,处不当位,未能无动,则于人之小有不善者,犹露攸往之才而欲治之。但拇之

为用,不能大动者也,则以四阴犹有西南之道耳。然四之时德犹未盛,故人心未孚而至于拇也。至于六五,则人心始孚矣。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维,草庐吴氏以维络为训,盖以维之从系也。窃谓维,维系也。君子所以维系人心者,全在于解,则人心无复怀疑而得众矣。得众则有功,所以为言也。有孚于小人,终君子有解之意。小人皆孚,则无复有拇者矣,又安有三狐之可获者乎?六五柔而得中,德盛而能尽西南之道者,故其化如此。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射,食亦反;隼,荀尹反】

六以柔居卦上,盖功德在人,素有威望,而又养之于无位之地,藏器已久,而居震之终,待时而动者也。以其当有功德,故谓之公。隼,鹞属,鸷悍之鸟,能高飞者也,故言于上,以喻强捍悖道之人。高墉,防内之处,所以自卫者也,以喻民心之固。隼飞高,故墉亦言高也。当解之时,至于六五,已能化小人为君子,而民心固矣。然在远地,或有强悍悖道,不知德化者,故必用此素有威望而养德深厚之人,则能射而获之。射盖丈人以正,于力不劳而夙在其中矣。但言隼,则亦治其

首恶之意也。其余党弗治,使得自安,书所谓歼厥渠魁,胁从罔治者,正此意也。余党安,则人皆化于西南之道,而无不利矣。余见文言传。○此言射隼,与九二获狐,皆有攸往之意。但九二以奸邪之乱政于内而近者言,此以强悍之阻兵于外而远者言耳。

艮上兑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损也。损,损其忿欲之私也。忿欲胜,则忠信不足以孚人,故损次解。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

损,减省也。事多则烦扰,而烦扰者皆人欲也。损人欲

以益天理,则去繁文以归本质,本质者,诚也。有孚而复其本质之诚,则动皆天理而心体安,所谓元吉也。此以六五言。至于上九,则人欲净尽,而得免于咎,其德静贞,可以守而无失,故能前进有为,而利于攸往矣。此皆由损而得之。然损之为用,用其诚也。二簋之薄,物本不丰,然亦可用以享祭,不必他有所用也。所谓贞者,贞此诚耳,而攸往之利,亦岂在诚外哉?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遄,市专反】

已,止也。遄,速也。心之本体未尝有事,周子所谓诚无为者是也。有事则累其本体之诚矣,无事则心体不

累,乃能速于道也。当损之初,潜而未用,不累于多事者也。但阳刚志欲上进,故有已事遄往之象。初而欲往,宜有咎者,但以已事,故免于咎。酌,斟酌之也,谓事不可尽已,害于天理者,然后可以已之,是酌损也。此申言已事之意。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九二,阳刚得中,贞之所以为利者也。贞,则不待有所损。若有所往而著意于损,则损之太过,而反害于天理之正矣,所以凶也。弗损益之者,无所损而能益也。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三人,谓下三阳,以三人取象耳。三阳同行,则损九三以益上。盖损之下体本乾,当损之时,而至于三阳,则众力太强,势不可遏,而忿欲交攻,必多杂乱。损一阳以益上,所重在刚,则阳则为主于上,得所止而心体一矣。上以止而一,则下亦以说而和。得友者,言其与三和也。损之所以为损者在此,故于此特发损人欲以益天理之义。余见文言传。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疾,犹害也。损其疾,指六三而言。盖六三者,损之所以为损也。至于六四,则已能损其疾而使己得以遄进

者也,故其心欣然有喜,此与初九已事遄往义同,所以无咎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或者,不期然之辞。损三所以益上,五,无意于益也。上与五比,既益,则及于五,五若不知其所自来也,故曰或。十朋者,按前汉食货志:元龟长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为大贝十朋。注:两贝为朋,言其价之重也。然两贝为朋,乃王莽所更定之制,在古则五贝为一朋,其价益重矣。龟,甲虫,可用以卜。凡易卦两端阳实而其中阴虚者,皆有龟象,如三画之离,六画之颐是也。

损、益,亦中虚而两端实者,故皆取象于龟。龟价至值十朋之重,即书所谓大宝龟也。五当损之时,居位得中,能与鬼神合其吉凶,故有此象。五因上之受益而益及之,德与相合,穆然如龟卜之恊从也,见其当损而损,合于道之中矣。如此,则心体不为私欲所累,而天理自生,是为仁之端也,故曰元吉。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上九,得三之损而为益者也。盖在二阴之上,则不待有所损而能益之,故无咎。在止为静虚之体,故贞吉而利有攸往也。得臣无家者,谓得人心之归,服从者

众,而不限于近,犹言化家为国也。此申利有攸往之意。盖损本二簋用享之诚,非必如富有天下之盛也。然而德至于盛,则诚无不动,而能以天下为家,二簋之享不足言矣。

巽上震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益也。损而不已,则德日益,益之道,不已之功也,故益次损。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益,损上益下,以益德也,主成德言,故所重在益。详见损彖传。六二比初,而其中正之德,能益者也,故往至

于五,则有民说无疆之庆,是所往之利也。虽大险难,亦可以济,故又能利涉大川。此皆以九五成功后言。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九当益初,而在震体之下,虽其才足以有为,而时犹未用,未能大有为也。然位虽在初,德既益矣,则亦当任天下之重而有有为之志,则勇猛精进,期于大受,此所谓大作而用之,所以为利也。如此,则心无外慕,人欲净而天理生,故元吉而无咎也。当益之时,苟慕外而不求其大者于内,则天理之几息矣,安能免于咎哉?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六二,德益龟从,义与损六五同,皆谓其得中也。然损曰元吉,以其能损而理初复,则生意动而为元,五,阳也,有元之义焉。益曰永贞吉,以其既益而德常存,则本体静而为贞,二,阴也,有贞之义焉,而又以阴居之,则可以永矣。王,谓武王,德至于久而不已,则可享帝,此永贞之效也。二比于初,与初合德者也。虽中正之位,未至九五之居尊,而其德已可以享帝,见德益即以得中为盛也。盖永贞吉,比元吉为深矣,此损益所以有始学成德之别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凶事,谓患难颠沛之事,如文王之拘羑里是也。三以多凶之地,而为位不中,以六居之,如失位而遇非其人也,故有此象。然当益之时,则六亦为能受益者也。如此,则虽当凶事,而亦有益于德矣。德益则不蹈凶祸,何咎之有?有孚者,诚合于六二中正之德也。中行,谓以中道行者,指六二。公,以居尊言,指九五。谓六二欲以中行之道告于九五,将损上益下以取中也。圭,诸侯所执之主器也。臣之告君,用圭以通信,盖三为六二邻国,诚与相合而为之通信,见三同有欲益之

志也。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依,附也。古者,迁国必有所依,左传言周之东迁,晋、郑焉依是也。中行,即中道,说见六三爻下。自中道而论之,则阴当益也,阳当损也。二、五皆以中正之德相应,故举而言之,以为六二告于九五而从之,则得其当者矣。云六二告之者,下体当益,故以六二发之,以尊阳也。利用为依迁国,本六二告公之意而言,谓当于四迁阳于下,而二为之依也。阳在四,不中不正,当损而为益者也,故于六四发明当迁之义。迁国,损阳以

益下之象也。所迁之大者莫如国,故以象阳。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惠,顺也,谓顺其本心之天理,无所作为也。九五阳刚中正,有孚诚以惠其本心者也。盖在六二已有永贞之吉,则其德之益不必问矣。但益德既至,则天理浑然,其几自动,故曰元吉。盖原其本心之不可遏者而言也。由此一念之元,充而至于说民之惠,久之则为永贞矣。有孚惠我德,谓民亦有诚心以顺我之德,而以善自益也。所谓民说旡疆者如此。

上九:莫盖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益,至于五,则德已极。至于上,复何所为,但有永贞而已。莫益之,谓德不恒而无所益也。无益于德,则不足以致民之说,而或有击之者矣。此皆由于立心之不恒也。不恒则非永贞,所以为凶。当益之终,恐其德之有息,故发此戒。余见文言传。

兑上乾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夬也。益不可使有一毫人欲之留,必决去之,以成全德,故夬次益。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号,户羔反】

夬,五阳长而一阴未尽,将决去之,故曰夬。扬,高举在上也。王庭者,五为王居,而上在五之外,则王庭之象也。扬于王庭,言一阴尚显扬于上而未尽也。先儒以扬为正名其罪,则为兴戎之道矣。孚,诚也。号,呼也。盖五阳而决一阴,有必去之势,苟急治之,恐激病虎噬人之祸,故必至诚号呼以集其党,使众阳同德,而惕然有危厉之心,不敢忽也。然其所孚号者,但告自邑,而不利于即戎。此主九五言。告,即号也。自邑,谓众阳之为同党者,此所以自治也。即,就也。即戎,用威武也。决阴虽不利即戎,而亦利有所往,言自治之诚不可

有息也。往则决尽一阴而为纯阳矣。○以阳决阴,君子决小人之义也。然人之修德,其事亦同。如颜子违仁于三月之后,是一阴尚存也;拳拳服膺而弗失,是其决也;大叚着力不得,待其自化,是不即戎之意也。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夬,五阳之卦,亦大者之壮也,故于夬亦以壮言。前,前进也。趾前进,则决于行矣。盖阳爻居健体,其行欲连决者也,故有壮于前趾之象。然初与上远进而未得所和,则将即戎矣。即戎,则必不胜,故为咎也。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莫,音暮】

惕即有厉,号即孚号。莫夜,以阴晦比小人也,言小人未亲君子之化,其为乱之心本不可测,故有莫夜有戎之象。然既惕号,则不必忧矣,何待于即戎乎?九二阳刚得中,故能如此。

九三:壮于𬱓,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𬱓,求龟反】

𬱓,颧骨也。三非𬱓位,以其高起而于颜面为可见耳。九以阳居阳,在乾体之上,而处不得中,决之过刚者也,故有壮于𬱓之象。欲去小人而刚壮见于颜面,则小人必疑,而祸将及于善类,所以凶也。君子,指九五。

夬夬,决其所当决,不至于过也。独行者,不假用众之辞也。雨者,泽在上之所成,以上六说体之阴而言,其和也。濡,沾湿也,以取汗浼之意。愠,谓心不平而含怒也。盖九三欲去小人而用刚过决,此有即戎之心者也,与九五在兑体之中,能健而说者不同,故九五与上六相和,有遇雨之象。在九三视之,若将云濡而浼己也,故其心不平而有愠于九五,亦壮𬱓之意也。然君子之夬,终能决去小人,所以九三亦得无咎也。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臀,徒敦反;次,七私反,一音资;且,千余反,姤九三次且同】

肤,肉也,属阴。臀在足之上,无肉则轻捷而其行速也。次且,与恣睢同,申子所谓有天下而不恣睢者也。索隐曰:恣雎,犹放纵也。先儒皆谓次且为行不能进,岂以爻在五阳之中,而有不能进之象乎?牵,系也。羊,兑象,指上六。牵羊者,牵系于后而使之自前也。东谷郑氏所谓羊之性狠,居前而力挽之,则忿而不行,却行而使之先,则行矣。其说是也。五阳相比,党盛力强,四居其间,位不中正,任其阳刚之性而欲速行者也,故有臀无肤,其行次且之象。然在说体则决宜和者也,如上六则牵羊而悔亡矣。但九四从其党盛,决过于

刚,虽闻牵羊之言而不信耳。○四之为臀,非以人身高下取象,说见姤九三爻下。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苋,闲辨反】

苋陆,今马齿苋,感阴气之多而柔脆易断者也,指上六言。九五与上六一阴,决于去之,如去苋陆,但夬其所当夬耳。夬其所当夬,则合于中行矣。盖九五阳刚中正,能以孚号告自邑而不利即戎者也,则小人必退而不仁者远,何咎之有?

上六:无号,终有凶。

无号,谓不以孚号自治也。如此,则阴道终难尽去,而

小人之祸胚犹在,故终有凶。当夬之终,一阴将尽,恐君子不知危惧而有所忽也,故以此戒之。

乾上巽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姤也。阳既决阴而尽,则阴亦转而依阳以为主,是柔遇刚也,故姤次夬。

姤:女壮,勿用取女。

姤者,以柔遇刚,非不善之名也,但一阴动而即欲剥阳,虽未至于壮,而其志已壮者也,壮则将与阳抗,与顺道从阳者不同矣,故有勿用取女之戒。○按:阴消而长,亦天道之自然,九五爻辞所谓有陨自天是也。

阴可以尽去者哉?但阳无听阴之理,虽阴之长,在阳有以制之,使不得专耳。盖阴以顺阳为正,阳能制之,则为顺德,不能制之,则为邪慝矣。勿用取女,以阳制阴之义也。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系,牵也。柅,所以止车,以金为之,言其坚也,指九二。九二以阳刚在初之上,能制阴者也,而阴系其下,为阳所制,故有系于金柅之象。阴以从阳为正,初六牵于九二,为其所制,则得正矣,故曰贞吉。若不从阳而即

有所往,则必至见凶。在初尚微,未至于凶,故但言见耳。羸豕,瘠弱之豕。蹢躅,跳跃也。系于金柅之贞,即所谓孚也。然其诚甚微,苟阴柔无制,则必躁动而失之矣。是其诚乃羸豕之诚,而不能保其不跳跃者也,故以羸豕孚蹢躅取象,见微阴之当谨也。此与彖勿用取女意同。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包,苴裹也。姤以五阳含一阴,如包物然,故诸爻皆取包象。鱼,阴物,动而在下者,以象初六。九二阳刚得中,能制阴者也,故为包有鱼之象。宾,对主而言。阳为主于内,则能制阴。若即应用于外而为宾,则非二所宜矣,故曰不利宾,言阳当制阴于内也。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九三在五阳之间,从阳党盛而欲速于行,故亦有臀无肤,其行次且之象。行过于刚,则事必有失,危之道也。然在巽体,势亦稍纾,故刚虽过,而亦不至有大咎也。但一阴初生,而三不为所击,则不能制阴之小咎,或不能免耳。○此爻与夬九四皆取臀象,非谓臀在人身之中,而当三、四之位也。三、四两爻,高下亦异,岂宜皆以为臀?盖臀在足上,无肤而行速,则意在五阳相

比而能进。但以夬之臀为说而发,则言于兑体之下;姤之臀为巽而发,则言于巽体之上耳。观夬之九四,臀在九三𬱓上,其非取象于人身之高下明矣。

九四:包无鱼,起凶。

九四,阳刚居柔而不中,无志于制阴者也,故为包无鱼之象。阴始生甚微,虽未至凶,而凶之所由起也。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杞,阳物,坚实而高大,有大用之木也,以象九五。瓜,柔物之蔓生于下者,以象初六。以杞包瓜,谓阳能制阴也。制之则阴有所系而能含。九五以阳刚居尊位,而

得其中正,当姤之时,天下大行,发用已盛,若非阴有所系,则阳之章美发泄殆尽。唯其有系,则阳气聚而章美含,此正合于中正之德也。陨,坠也。有陨自天,言一阴自天而降,乃天命之自然,非人所能去,见阴之不能无,而阳亦赖之以含也。○含章者,萃道也,已起萃卦之意。

上九:姤其角,吝,无怨。

角者,刚上之象。阳在姤体而居上,姤至于极矣,刚亢与初相远,发泄太过,而不能有所含,吝之道也。然阴既在下,苟有以制之而使系,则得免于咎矣。

兑上坤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萃也。阴既遇阳,则阳亦资以萃德,故萃次姤。

萃: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萃,聚德之义也。先儒以聚群生之众为说,盖本序卦传,非经意矣。萃下,旧本有亨字,程子、朱子皆以为衍文,草庐吴氏删去。今从之。王假有庙,义与家人九五王假有家同,言天子至于宗庙,以祭其祖考,见其精诚之聚者如此也。此但统论聚道,未言其极也。至于九五发用已大之时,其所聚则为大人之德矣。利见

者,谓人当有此德也。有此德则能感通人心,故亨。然其所以亨者,其本在于贞静,故利于贞。大牲,谓大牢备物之祭也,蒙王假有庙而言。盖备物之祭,虽礼仪繁缛,而用之以致孝享,一无所乱,犹事几冗杂,而皆能顺应,不至纷扰也。以贞中有此吉言。如此,则所行皆通,而利有攸往,虽博厚高明之地,皆自此而进矣。此因亨字之意而申言之,以明萃道之极也,唯以贞萃德者能之。○萃德,即所以立诚也。诚立,则其进自不能已而为升,故升之工夫全在于萃。详见升象传。

初六:有孚不终,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号,户羔反】

乱,惑乱也。号,啼号也。握,以手提物也。萃道在柔,六阴有能萃之诚者也,故曰有孚。当萃之初,执德未能即固,故有不终之象。不终则乱矣。然在顺体,虽乱而亦能即萃,如小儿之啼号,一以手提携之,则即转而为笑矣,故不必忧其萃之难也。但往而有终,能使阳聚,则不至于有咎矣。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礿。

引,犹牵也。礿,夏祭,夏物未备,故礿为祭之薄者。草庐吴氏曰:宗庙四时之祭,春祠、夏礿、秋尝、冬蒸,其诚孝

一也,物则随时而有丰薄之殊。秋之时万物成熟,故秋尝之物丰,冬蒸则弥丰。春之时万物始生,故春祠之物杀,夏礿则弥杀。今按:易中凡言礿者,皆取物薄之义也。六二柔顺中正,萃之所以为萃者,莫善于此,故能牵引阳刚而聚之,吉之道也。然未萃之时,或不能无乱,宜有咎者,而能以中正之道引萃,则得免于咎矣。引萃,乃六二之诚心也。其时德虽未成,不能如用大牲之吉,然用礿以致孝享,则此诚亦足以感格矣。见二之诚,乃萃之本也。○鬼神必诚而后能格,故易中凡言诚之感格者,必以祭祀云。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六三处不中正,萃不固而有乱者也。然六以柔顺之德,本欲萃者,故以乱而不萃为嗟,徒嗟无益,则无所利矣。然与九四相比,往而顺之,则得萃而无咎也。虽无咎,以其不萃而嗟,故不免于小吝。

九四:大吉,无咎。

大,指九五言,谓阳刚中正发用者大而大其吉也。待阳刚中正以大其吉,而四之咎始可以无。见四之时犹不免于咎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五为尊位,大于发用之时也。有位难于萃,萃于有位,则为大人之德矣。九五阳刚中正,聚之贞也,故得无咎。德不固则有萃,萃者,立诚之事也,故虽至于九五,而亦或恐其未诚,故匪孚者,非谓民心之不信也,谓己有不诚,则当以元永其贞而悔自亡矣。盖大人之德,以贞而萃,苟有未萃,则永其贞而已。此终彖利贞之意,即六四所谓大吉也。不言吉者,因六四而见之。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赍,将啼反;洟,音夷】

赍咨,嗟怨声,象兑口之叹也。自目曰涕,自鼻曰洟,象兑泽之流也。上六以柔居说体之终,惧其不萃而心

不自安,故有赍咨涕洟之象。唯其如此,则终能萃矣,故得无咎。

坤上巽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升也。萃于内则必升于外,故升次萃。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升者,德之上升,以渐而高大也。柔能顺刚,故其德无所不通而能元亨也。以其所萃之德,积而至于博厚高明,发育万物,与天地同其大,此所谓大人也,盖指六五之贞吉升阶矣。用见者,用此卦柔顺之义以见

之,与利见不同,自其工夫之当致而言,则曰利见;自其充盛之难期而言,则曰用见。柔顺无为,似乎大人之不易见者,然不必恤也。南者,向阳之意。盖从阳前进,则必造其极,而博厚高明之地,不难于至矣。其吉如此,亦何忧于大人之难见哉?

初六:允升,大吉。

升,贵柔顺。初以柔居下,为巽之主,则与上体坤顺合志,是信能升者也。自此升而不已,阳之吉也,故大吉。

九二:孚乃利用礿,无咎。

礿,详见萃六二爻下。升虽以柔而能升者刚也。九二

阳刚得中,德之有诚而能升者。但在下体之中,非大用之位,其所用者小,如祭则用礿而已。然其诚足以感格,故以用为利也。大义亦与萃六二同。当升之时,阳刚易于发散,以其居中而下比于阴,故得无咎。

九三:升虚邑。

虚邑,以坤体在上者而言,阳实阴虚,故以坤为虚邑。九三以刚居刚,志所欲升,而外体三阴,无所阻碍,言其升之不难也。不言吉者,以其居位不中,恐当升之时,或易于发散耳。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亨,音享】

王,以文王为诸侯时言。岐山,岐州之山也。亨岐山,详见随上六爻下。四在上体之下,故以治岐之事言之,未及于天下也。以六居四,在顺体而得其正,则其德之升,已及一国,可以交于神明者也,故有王用亨于岐山之象。治国而神飨之,吉之道也。但四近君,嫌于有过,而为多惧之位,宜有咎者。文王则以顺道处之,故吉而又无咎也。

六五:贞吉,升阶。

以六居五,中位也。中,则得正矣。正,则其德能大有为于天下,则博厚高明之地也,所以为吉。以其阶级进

而不已,以至于得尊位,故曰升阶。申言其德之能及于天下也。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冥,杳冥无可见也。上六当无位之地,德之无声臭者也,故有冥升之象。然冥非昏暗之谓也,中有不息之诚,故又曰利不息之贞。见上虽非六五功业显著之位,而德之升亦未尝息,此纯亦不已之所以为诚也。

兑上坎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困也。困者,刚为柔揜,与升之上进者不同。然困可亨也,故困次升。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困,以德之不通而困于心者言,盖坎中之刚,为上下二阴所揜故也。交于说体,刚始出困,至九五则大通矣,所以亨也。贞以九二刚中言,大人以九五言。言所以亨者,以九二之贞,成九五大人之德,故吉而无咎也。未亨之时,必多有咎,故兼无咎言之。大人之德,贞所成之实德也。有实德则不言而信者也。苟微有所通,而遂以言语发挥,则失其所亨而为不信矣。以六在兑体之上,有口之象,乃柔道也。葛藟之困,盖在于此,故有有言不信之戒。言当以刚德为主,而不可尚

乎柔也。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人之身,行则趾在下,坐则臀在下,方困不能行,故语其坐,坐,不行也。臀肉,界而为二,而坐于下,阴之在初者象之。木下曰本,上曰末,中曰朱。朱,古字也,后人加木则为株耳。株木者,木之中身,以无枝叶者言也。株当木中,阳之在阴中者象之。谷,两山间流水之道也。以其隐奥,故曰幽谷。初阴揜阳于下而不能行,故有臀困于株木之象。在下则不易得通,故又有入于幽谷之象。此以株木及幽谷取象,盖亦孟子下乔木而

入于幽谷之意,言其困之深也。三岁,言其久也。二阳之困,至五而始通,相隔三位,故以三岁为限。觌,见也,三岁之久,而始得见。阳之通,则以初阴入困之深,故久不得见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绂,音弗;亨,音享】

困于酒食,与需九五需于酒食义同,谓当以阴食俟时,而不可强求其通也。盖困之可为者,唯致命而已。若其通,则岂人力所能为哉?九二方在困中,而刚中之德,能安俟其至者,故有此象。绂,蔽縢,章服之绣于裳者也。朱、赤,同一色,而浅深有异。朱绂者,君上之服,

所以临下也;赤绂者,臣下之服,所以朝上也。九五当为朱绂,九二当为赤绂,互言之,见其交相为用耳。盖自九二期待九五之通困而言,则曰朱绂方来;自九五推本九二之方困而言,则曰困于赤绂,因爻之尊卑以取象也,故朱绂者,取达而在上之义,以显言通也。来,谓天理之至而伸也。九二中德之困,至于九五而通,其来实由于九二,故言其方来也。既来则通,而德不为柔所揜,其诚可以交鬼神,故曰利用亨祀,皆以九五言也。征凶,与困于酒食相反,谓不以饮食俟时,而欲作为助长,以求速效,则无益有损而为凶矣。

以朱绂有自至之期,不必急也,故言此以戒之。然九二刚中之德,非求速效者,故得无咎也。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困之为卦,初既以柔揜刚矣,而六三又以阴柔不中不正,其揜九二之刚,如石之重者也。据,谓据其地而守之也。蒺藜,草之有剌者,棘刺之地,指三本位而言,非指三也。盖以柔乘九二之刚,困之极重,则是自据危地也。不见其妻,是言其必死。宫,即三之位,而妻则本位之六也。先儒或以上六之阴为三之妻,则六三之六亦阴也,岂可以六为妻乎?余见文传。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来,则朱绂方来之来,以天理之至言。困交于兑,则理义说心之几已动。然不能大通也,故有来徐徐之象,而未以说言。金车,指九二。金,刚物,象阳,而坎为车轮,在兑之下,取其在下而能转运以上升也。盖受困者在二,四以刚交说体,则二之刚犹车而能升矣,故为金车之困。见困非终于困者也,以其来之徐徐而未能尽通,所以有吝。然九四与九五相比,终能通者也,特以九四位非中正,其德未盛,至五而始有终耳。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说,音悦】

截鼻曰劓,伤于上也。去足曰刖,伤于下也。谓初、三两阴,揜九二之刚也。赤绂,臣下之服,困则时非显矣。此皆以九二之刚言,详见九二爻下。九四之通困,其来徐徐,未见其能尽说也。至于九五,阳刚中正,始能大通,而得理义悦心之全体矣,故曰有说。然亦以徐言,见困非可以求速效也。利用祭祀,正九五德之所以能交神明者,盖终九二利用享祀之意。祭祀,即享祀,文误耳。陆氏谓:祭,一本作享。是也。不言吉者,因彖大人言而见之。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藟,力轨反;臲,五结反;卼,五骨反】

困,至于九五,则困已通矣。但上六阴柔,象口,易于发言,有言则至于缠绕,故有困于葛藟之象。葛藟之为物,蔓延于上而能缠绕者也,此即彖有言不信之意。然以阴处说体二阳之上,又在五成功之后,虽有缠绕,而其心必臲卼不安,自能动悔,所以有悔也。既能有悔,由此而征则吉矣。征,谓进于天理也。

坎上巽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井也。困则必亨,徐徐有说,其泽如井之及人也,故井次困。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汔,许讫反;繘,音桔;羸,律悲反。】。

井,出水养人者也,故以养民为义。改,变迁也。邑,所以聚人。或众心不安,则邑有可改之时。若井,则所以养人,无与邑同迁之理,但留之以待往来者之汲,见养民之事,无一处而可废也。改,非攺造之谓,邑迁而井可以不改造乎?原泉有本,汲之而不竭,是无丧也。无丧则宜有得。然不以自私而当用,何得之有?此言其足以周人之汲也。往来,以汲者言,汲者往而来者汲,皆井耳。井而用之无穷,则非不食者矣。盖言其养民

之德有常,而能周于用,泽之所及者众也。汔,几也。至,谓至井底而及泉也。繘,汲水之绠也。未繘井,谓繘在井而未收也。羸,败也。瓶,瓦器,即汲水之瓮,与九二瓮敝漏意同。井以及物为功,汲水而瓶败于下,见治井之道未尽,而人不得资以养矣。此言民不被其泽也。凶者,养民者之凶也。民不被其泽,所以凶也。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泥,乃计反】

井,以阳为泉,阴为窍。初六阴虚静深,泉之所以能清也。泉涸,则为泥矣。六阴,不泉而居下,有泥之象。禽,众集之义,以人之汲水者而言也。井泥在下而不泉,人

所不食,则成旧井,而汲水之人不集于其上,是无禽之象也。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射,食亦反;鲋,音附】

九二刚中,亦泉之清者也。但下比于阴,阴虚象谷。九二之泉,下流不塞而水泄去之象。水之下注于溪者,谷也,故曰井谷。射,水注及之,如射之着物也。鲋,诸说不同,唯陆农师以为小鱼是也。瓮,汲水之器,即彖所谓瓶也。谷水通溪,则宜有鱼,故泉水能注著也。如此,则泉水时出而即泄之,瓮当深入其底,而触石必至于敝,虽有所汲之水,亦尽漏矣。义与羸其瓶同。此不

能塞井下流之所致也。盖二之德,能使汲者之来从,而其泽不能使汲者之终被,此有其心而无其政者也。二在内体之中,而未及于用,故其象如此。不言凶者,因彖见之,而二以刚中之德,亦未必遂至于凶也。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渫,息列反】

九,阳刚之为泉者也。渫,不停污也。九三上比六四,井德所牦,故其泉能渫也。然而不食者,人不汲也。我,三自我也,以九三之本心言之,阳刚之志欲有所为,故恻然悯其行之不得也。盖井之渫,可用以汲,治井之道尽矣,特以王者不明其德,无爱民之诚心,故民不

相亲而不来就食耳。如使王者之德克明,则足以致人心之归,而泽及于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并受其福矣。九三居位不中,而得四在外体以治井,有其政而无其心者也。以其时方发用,故其象如此。

六四,井甃,无咎。【甃,侧旧反】

甃,以甓累砌。六四不泉,未当中位,虽无及物之功,而居得其正,不至于废者也,故有井甃之象。盖不甃则井旁之土崩颓而污坏矣。以其近五,可以汲而人得食也,故无咎。

九五:井洌,寒泉食。【洌,音烈】

冽,清洁。水清而洁则寒,故曰寒泉。泉,动于下者也。九五之寒泉,即九二之所出也,由三渫之,而至于洌矣。井在二,本有养人之心者也,至五阳刚中正,发而为政,则能及人,而人皆得食矣,此有仁心而民被其泽者也。所谓养之不穷者如此。不言吉者,因上六而见也,欲又知井道当以无丧无得为心,而不可以能养为自足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收,汲绠之收也。幕,以布蔽覆之也。坎口上开,有勿幕之象。汲绠所收在上,而所用之泉则九五也,故上六

但能勿幕,而泉之及物者广矣。有孚者,上六与九五令德而有及人之诚也。唯其有孚,故其天理之萌,不能自已,而其吉在元也。言元,则见其有终而复始之意,所以见井道之不穷也。

兖上离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革也。井不可改,然事有可改之时,则亦当改,故革次井。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革者,变其故也。巳日者,谓事穷而当革之日也,即张子所谓一日之间,天命未绝,则为君臣;当日命绝,则

为独夫之义。凡天下之事,穷则有变,穷乃日之既巳者也。孚者,人心以为当革而信之也。元亨者,阳之发用也;利贞者,阴之敛藏也。革以元而亨,亦必以贞为利。元亨而利于贞,则其所革者皆出于中心之正也。以其德未化人,而不能待时之自变,亦宜有悔,然而人心信之,悔之所以亡也。此与九四悔亡义同。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巩,九勇反】

巩,固也。黄,中色。牛,顺物,指六二。黄牛之革,亦以变革言,非谓皮也。革之道必以中顺,则顺其时之当革者也。初九当革之初,阳刚在下,未可有为,则但巩固自

守,必待其时已至,而合乎中顺之道,然后可革也。戒占也,故不言吉凶。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巳日乃革,穷则变也。详见彖下。六二柔顺中正,而为文明之主,能顺时而革,可以进者也。进而所革者当,则吉而无咎矣。然所以致吉之道在二,故要其所戒而言之。无咎者,终悔亡之意。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革道所利在贞。贞者,柔道也。六二之中正,乃所谓贞,故六二之征为吉。九三以阳居阳,而在离体之上,刚

之过而易动者也,非革所利之贞,故征则凶。言革而专任阳刚,则必不得其当。然三比于六二,亦资于六二之贞者也。三虽不以征取凶,亦危道也。言,语助辞。就,成也。三就者,自初历二以至于三,则其明已能照悉,而革道先有成矣。有孚,谓与二合德,有诚心而足以为人所信也。盖三虽过刚,而在离体之终,以二为主,则可以好谋而成,故但以征为戒,而不以其德为不可为。见元亨之用,亦有赖于阳,但当主之以贞耳。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九四居兑之初,在离之上,则本体已明,而能以说道

为革者也,故上体皆以所革者言。四虽处位不中,然体既文明矣,而又以九居之,则阳刚所发得正,而其革当矣。悔亡,即彖悔亡也。以刚居柔,有诚心而人所信者也,故以之改命,则如汤、武之能顺人心,而人无不说矣,所谓吉也。此人臣近君之位,而时可以革,故以改命言之。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大人,以九五言,谓有阳刚中正之德而居尊位也。虎,大人之象。革道尚威,故以虎言之。变,就其德之变化不测而言,盖能总揽大纲,不琐琐于细务,而明著之

功自能变化,故有大人虎变之象。如此,则积诚有素,德盛而人化之,视九四之人未化而有待于革者不同矣。此无为之治,革道之至盛也。占,以心验吉凶之名,不待有吉凶可占而已。有孚则诚能素立而孚于人者在前矣,故曰未占有孚。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君子谓在位之臣,小人则细民之无位者也。豹小于虎,其文细密,则以君子所通之变,不厌于职事之烦也。面,相向之意,谓不悖也。其心不悖,则为小人之通变在于面矣。六在兑体之上,故能说五而化其德如

此。然臣民之道,不可有所往也,征则专行而凶,唯居而自守其分,则得正而吉矣。此戒辞也。

离上巽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鼎也。攺革之后,又当有慎重调和之道,故鼎次革。

鼎:元亨。

鼎,烹饪之器,所以调和在中之实而养人者也。元,仁也,即九二刚中之德也。此德以柔得位而调和之,则其用及人而为亨矣。所谓烹饪而及人者,其义如此。元下,旧本有吉字,程子、朱子皆以为衍文,草庐吴氏

删去。今从之。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否,悲己反】

颠,鼎覆而趾颠也。否,不善之物,鼎中之秽恶也。初六以柔居巽体之下,而上承二、三、四诸阳,至四而势重阴柔,力不能胜,故有鼎颠趾之象。当其初,鼎中尚未有实,则其秽恶在所当去,故利于出否。否以颠而能出,即谚所谓经一番,长一智也。妾,阴象,指初;子,阳象,指二。盖趾虽为阴而颠,然上比九二之阳,则初之颠亦因二而能立矣,故曰得妾以其子。此与蛊初六有子考无咎义同。得二而颠者以立,所以无咎也。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实,谓烹饪之物,实于鼎中者也。九二刚而得中,其德足以备烹调之用,故为鼎有实之象。我,二自我也。仇,匹也,以阴阳相配言,盖指初也。初本与二相匹,但才弱不能胜重,是有疾也。然二以刚中之德有以自立,而鼎中之实足以及人,则初之颠,安能就二而损其实哉?二能自立,所以为吉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塞,悉则反】

鼎耳,指六五。革,谓去而不用也。鼎之有实,用则以铉贯耳,而杠近食所,则仪礼所谓扃鼎不用,则脱铉而

去其耳。此则鼎之未扃者,于耳为革也。塞,谓阻塞不通,塞则不能行矣。雉膏,指九二。上卦离体文明,有雉之象。九二之实,如离体脂膏下润,故曰雉膏。鼎实之刚,烹调宜以柔道。九三居位不中,又在二、四两阳之间,从其党盛,刚之过者也。刚过则不足以调和,而不为时用,其行塞而不通,雉膏不得食矣,故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之象。方,犹才也。亏,不足也。言其有雉膏不食之失也。雨,以阴阳和而后成。三在巽体,而下比九二,刚中之德,志本欲和,是才雨而有亏者也,故能自悔而终至于吉。盖六五及人之和,即九二刚

德之和,一以柔巽而生悔,所以终吉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𫗧,其形渥,凶。【𫗧,送鹿反;渥,乙角反】

九四以刚处于二、三两刚之上,任之重者也。而巽体一阴在下,才弱不能承之。四又居位不中,德薄而无基本可恃,则不能自立矣,故有鼎折足之象。𫗧,鼎实。公𫗧,公家所以待贤之食也。四,无德则不能调和,非唯雉膏不能及物,并其公家之𫗧而覆之,不得有其禄矣。形,面颜也。渥,赧汗也。不能胜任,而至于失禄,此可羞之甚者。四,阴位,而交于离体,亦能自明,故其形报然而渥也。黜夺之祸及之,所以凶也。余见文言传。

○初犹无位,而其德未悖,故其颠趾为出否。四则在位,而其德有悖,故其折足为覆𫗧。然四虽有覆𫗧之凶,而其形之渥,乃其心之所耻,即此耻心之未亡,宜亦必有九三之悔矣。意在言外也。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五,于象为耳,而有中德,故云黄耳。金,坚刚之物;铉,贯耳以举鼎者也,仪礼谓之扃,指上九。六五柔而得中,则谓和有道,而金铉在上,又能举重,此鼎实之所以能及人也,故有鼎黄耳金铉之象。及人者,元亨之用也。然当以贞为主,而后可以无过刚之失,故曰利贞。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玉铉,即金铉,但以刚而言,则曰金铉;以刚之不过而言,则曰玉铉。玉有温润之色,比金为良。铉,本在鼎上而举重者也,恐其过刚,则非举鼎之善道,故又以玉之为饰者言之。上九以阳居阴,故有此象。当鼎之终,其功以阳同而大,及人者众,故曰大吉无不利也。

震上震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震也。鼎以调和为义,非止调停而已,又当有以震动之。故震次鼎。

震:亨。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匕,必以反;鬯,敕亮反】

震,人心之动,以德言也。以德言,则天命自然之畏惧,有不能已者也。阳生于下而上进,有亨之义。动而恐惧,则有主而能进,故亨。旧本,亨下有震来虩虩笑言哑哑八字,草庐吴氏以为本初九爻辞重出而删去。今从之。惊者,心之骇,乃动时忽然之警也。所感之物,自远而至,故惊于百里也。如雷声之动,惊及百里,故取百里之象。但雷之惊,其动在雷而惊人也;震之惊,其动在我而自惊也。震之卦,本以言德,非在外之动也,故当以恐惧为主。匕,举鼎实之器,所以载肉而升俎;鬯,合郁金之酒,所以灌地而降神。此皆祭祀时之所用也,唯恐惧则能不失。盖心当震动之时,虽承大祭,而亦不失所行之礼,则敬慎在中,非为事所动者,而惊中有恐惧之意矣。所谓动之德如此,而以不失匕鬯言,取长子主祭之象也。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虩,许逆反;哑,乌客反】

震来,谓吾心震动之时也。虩虩,顾虑不安之貌。虩,蝇虎,其性周旋顾虑而不自宁,故以取义。此则恐惧之意,震之道也,故于震之初发之。唯如此,则终于安乐,而笑言哑哑矣。哑哑,言笑适和之貌,此即吉也。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震来,指初九而言。亿,大也。贝,实也,指本心之中德而言。跻,升也。九,阳之数也。陵,上之高处也。九陵,阴与阳交之象也。逐,随之也。七日者,阳之升,以六而终,至七则复。说见蛊彖下。言初九之阳,卒然震动,势甚危厉,六二以阴柔与之相比,为之惊动,虽柔中之德,亦遂失之,故为亿丧贝之象。然亦主于中者未定,偶为所动耳。但能以其中德自立于中,升于九陵之上,勿随之而去,则待其初震之终,于日不过一周,必能定静,而其复也,不至于再有惊动矣。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苏苏,神气缓散之貌。六三以阴居阳,处不中正,而当震时,故有苏苏之象。然震之初来,已历六二而至于三,是能知戒惧而以震行者也,故无眚。

九四:震遂泥。【泥,乃计反】

遂者,继初之辞。泥者,陷于泥而留滞之意,泥则震不行矣。九四阳刚,不中不正,又当瀳动之时,而在重阴之间,故有震遂泥之象。震欲其动而不息,四既瀳动,则宜知所恐惧矣,然复泥而不行,则非光大之德也。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丧,息浪反】

自六五为上体之主而言,则下体初九之震,震之往

者也;上体九四之震,震之来者也。震已往矣,而又来,来则易为物动,势亦有危。然先已经历震动之事,则必知惧。而六五柔中,又能以恐惧为事,孟子所谓必有事焉是也。其动行而不息,常得其中,故虽瀳震而亦无所丧矣。此中德之已光者也。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索,桑落反;矍,俱缚反】

索索,志气连索之貌。矍矍,瞻视不宁之貌。上六当震之终,宜不为物动矣,而阴柔不能自立,复至惊动,索然自丧,而瞻视不安,故有索索矍矍之象,比苏苏为

甚矣。此非可以任事者也,苟欲进而有为,则必不能胜,无以守其宗庙社稷,所以凶也。躬,上六自谓。邻,指六五,谓六五先己经历震惊之事也。上虽不足以任事,然所幸者在五,已曾经历震惊之事,犹有恐惧之心,故得无咎。婚媾,指六三。有言,谓以言讥之也。盖六三亦震苏苏者,但其意以为尚在下体,近于震初,故至于苏。而上六则已历震惊之事,去震初为远,而犹复索索矍矍,其无能可知也。所谓有言者如此。

艮上艮下,

此伏义所重六画卦之艮也。动而能止,然

后不动于欲,故艮次震。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艮,心之止也。背,不见之处也。不获,犹言失也。凡心之应物,所见在前,则谓之面。歉其心以入于内,则在外者皆所不见。心之所向,不在面而在背,如失其身也。行其庭者,人也。人,即身之人,以其身之行而言,则谓之人,非身外别有一人也。不见其人,即不获其身,而为艮其背矣。然则止岂在行外哉?止在行中,则静而不失于动,所以无咎也。凡咎,生于动。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初,阳位而在下,阳性本动,而动亦微,如趾在足而动亦小也。六以阴居之,能止于动初者也,故有艮其趾之象。初而有动,有致咎之道者也。然能即止,则咎可以免矣。止者,止于天理,非绝动于念虑之初也。所利者,贞而已矣。贞而能固,则为永贞。当止之初,恐其不能不动于欲也,故发此义。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腓,房非反】

腓,足肚,随足而动者也,二之象也,义见咸六二爻下。初,艮其趾,是止之于初动也。止之于初动者,贞也,即二之中正也。苟非有此中正之德,则随初之动,进而

不已矣。故腓之止,即所以止初之进也。不然,则随足所动,不能拯救矣。随而不拯,则六二之心有所不快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夤,引真反】

限,腰胯骨,人身上下之际也。列,分裂也,谓绝之而不用也。夤,脊膂也,人之有力生于此,故谓之膂力。夤在限上,犹卦之外体也。九三为内体成卦之主,能止者也。但刚而不中,知止于内而遂遗于外,凡事之当以力任者,皆弃而不为,是止于限内,而绝其在外之夤而不用也。如此,则有厌动喜静之心,一或遇事,则必

烦躁而薰灼于中矣,所谓危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

四,以应用之位,而在于上体,已知所止之地。六以阴居之,柔而得正,能止其止者也。身,即人之所以行其庭者。行则为动。止其身,则止而不动矣。此非外行以为止者也,故无咎。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辅,说见咸上六。止之所贵者,实德,不在言也。但言易于放失,故虽六五有柔中之德,而于言尤所当谨。有序,谓中节而有次序也。止之于辅,而言皆有序,则言

顾行而德常在中矣。五在身之上,首之下,当辅之地,故有辅之象。人之所以出乎身而加乎民者,唯言之用为大,故于五言之。悔亡者,言则易于有悔,中德在中,故悔能自亡耳。

上九:敦艮,吉。

敦艮,止而不已,以至于笃实者也。笃实,则其道光明,故吉。○艮卦内体三爻,艮之始也,以其用功者而言;外体三爻,艮之成也,以其能止者而言。

巽上艮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渐也。有止德,则能

以渐而进,故渐次艮。

渐:女归吉,利贞。

渐,以渐而进,无欲速之心也。为卦止而巽,所以能渐也。而巽体之阴与艮体之阳相比,阴自外而归阳于内,女归之象也。女嫁为归,归而从夫,其事有渐。盖自合卺而和,和而孕,孕而育,育而婚娶,以延世嗣,皆以渐进,非可以急心求之也。女,柔道也。凡人之于事,皆当以柔道渐进,故取象于女归,至于有成功则吉矣。然其渐也,必当静以待之,而不急遽,故利于贞。贞,亦不过止而巽耳。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鸿,水鸟,其行有序而进有渐,故渐六爻皆取鸿象。干,水涯也,以其至近,故言于初。渐者,宽缓而不急遽者也。小子之性急躁,恐宽缓则不得进,故以为危厉而有言。然渐有必进之理,故得无咎也。

六二:鸿渐于盘,饮食衎衎,吉。【衎,苦旦反】

盘,水边大石,草庐吴氏以为水旁石墩也。自干之盘,又渐进矣。衎衎,和乐意。六二柔顺中正,渐进以至于盘,则益得其所安,而其饮食衎衎,无有不足之忧,盖素位而行,无愿外之心者也。吉者,言其能进也。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陆,高平之地,有人耕治,非如盘石之上,人迹不到而可安栖也。鸿,水鸟,而渐进以至于陆,则非所安矣。九三以刚居刚,不能安于所止,自处危地,故有鸿渐于陆之象。夫指三,妇指四,阳若急遽而不能自止,则至于四与五上二阳相比从,其党盛而躁进矣,进则何以能复?故曰夫征不复。夫既不复,则妇孕不育矣。育者,子生而养育之也。盖阳进至于四,则阴变为阳,是妇孕也。以其进之大速,不当孕而孕,是失道也,故不能生育。如人以苟合得孕而生者,则弃而不育也。阳

之骤进而不能安于所止如此,则无以制阴,而阴亦因之妄动,卒无成功,所以凶也。此以阳之不止言也。若以止之本体言,则所利在于御寇,始不至于躁动,则四阴顺之,而亦能保阳之安于所止矣,何至于急遽无渐之凶哉?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桷,音角】

鸿连趾,不能握枝,故不木栖。桷,屋椽之方者,木之平何似之。渐于木者,非止集于上,谓进于木梢也。六四居位不中,而九三阳刚处其下,有上进之势,四之所不安者也。巽为木,而四当木之高,故有鸿渐于木之

象。然四以阴居阴,为得其正,而在巽体,渐之所以为渐者也,则可以安矣,故又有或得其桷之象。安,则可免于咎矣。或者,不敢必之辞,见其不中而终可危也。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然莫之胜,吉。【胜,平声】

陵,高阜。渐于陵者,过其上也。鸿至此则渐高矣。妇,指六二。六二至五,相去三位,为三、四两爻不中所隔,故不能成渐德,此三岁不孕之象也。然至此亦莫能胜,而必当有孕矣。胜,任也。九五阳刚得中,故其象如此。有刚中之得,则往必有功,所以为吉。○按:九三言妇孕不育,据此,则九三之时犹未孕也。盖九三所谓孕,

以六四失道者言;此所谓不孕,以六二得中者言。九三乃惧及之辞,而此则必然之辞也,义各不相妨矣。

上九:鸿渐于逵,其羽可用为仪,吉。

逵,旧本作陆,安定胡氏、程子、朱子皆谓当作逵,而草庐吴氏因之更定。今从之。逵,云路通达,无阻蔽之义。羽,谓飞鸿之羽。或者以为执鸿羽以舞,则为死鸿之羽,其说非矣。仪,法也,言其羽翮整肃,群飞有序,可为仪法也。此言德渐进而至于极,如天之无为也。诗所谓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者,如此。然则彖传正邦有功之义,盖极于无为之化而言矣。正邦有功,所以为吉。

归妹

震上兑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归妹也。渐者柔道易于缓弛,必归于阳而后无敝,故归妹次渐。

归妹:征凶,无攸利。

归,使之来归也。妇人谓嫁曰归,而使之来归者,男也。妹,少女之称。兑,少女,故曰妹。六三以兑上之阴,在内体,柔说而无为者也。使不以阳为归,则缓弛无主,而将终至于敝矣。九四以震体之阳,与三相比,动与说交,然后为能归之。盖恐阴之终敝,而有待于阳以为始也,故借归妹以取象。然阳但可使阳有所归,不

可任其震动之性而上行也,故曰征凶。盖本九四一爻而言,归妹之义,所重在阳。阳之动而至于极,则阴之在外者,从其上进之势,而无所收敛。又六在五上,已达于阳,则缓弛而终敝矣,故无攸利。此与上六爻辞义同。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归妹之义,以六三阴柔,恐其怠弛而不能进也,故所待在阳。娣者,女之弟也。初九虽阳,而在兑体之下,故以娣言。唯在兑体,则不能大有所行,如跛者然。然以其在下则犹能进也,故曰能履。往而进之,又承九二

之阳,所以吉也。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九二在兑体之下,不离乎女德者也,故虽以阳居之,亦非能大有所为,但以其阳也,故虽眇而能视。眇者,谓兑体柔说,不可与有明故也。然刚居柔位,女德之得中者也,虽在兑体,未为变常道也,故曰利幽人之贞,以见阴当以阳为主,然后能行也。○初九、九二,皆阳也,阳则能进也。以在六三之下,阳刚不能大进,故但能如跛之能履、眇之能视而已。初在下,故取履象;二在初之上,故取视象。实一也。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此以六三未得所归言。未得所归,则有须待而已,须待则并下二阳而不得进矣,故曰反归以娣。娣指下二阳。此言阴不得阳以为归,则不能行也。六三不中不正,故其象如此。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六三之待愆期者也,愆期则未得所归,而其归迟矣。至于九四,则始得其所归,是归之有时也。九四为震之主,妹之得其归者,故于此言得其归之义,为六三而发也。○不言吉者,九四在震体而上进,与阴相交,

则有征凶之义矣。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五在尊位,以六居之,如贵女下嫁而居尊位者也,故有帝乙归妹之象。帝乙归妹,说见泰六五爻下。君,女君也,指五;娣,指六三,以其在说体而居六五之下也。袂,衣袖也,以其拂于两旁者而言,谓五与三比四之象也。以五比四,则随之以上进;以三比四,则系之以下交。归妹欲女之有归,归则动主于内,故五之进不如三之交也。然六五以柔德而居中,虽得尊位,而有退巽不敢敌尊之意,如月之几望,而未至于盛满也。

如此,则阴犹未失所归,而至于缓弛,所以吉也。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刲,苦圭反】

女,未嫁者之称,指六三。承,奉也。筐,震象。女所承之筐,嫁时所以盛资装者也。士,未娶者之称,指九四。刲,割也。羊,兑象。士所刲之羊,娶时所以供宾客者也。盖以男女之结婚言。程子以为奉祭祀之事,而谓诸侯之祭,亲割牲,卿大夫亦然,割取血以祭,是以士之刲羊亦如之也。殊不知士之无田者,荐而不祭,安得有刲羊之理乎?实,属阳,承筐而无实,则筐之空者,无阳之象也。血,属阴,刲羊而无血,则羊之死者,无阴之象也。

四之阳在外,体震之动而上进者也,进则三之阴无所归,是为说于内而无主矣,故为女承筐无实之象。阴既无阳以为主,则亦缓弛而不能行,如已死然,阳亦不能资之以成生物之功矣,故有士刲羊无血之象。此即九四之征而天地不交之象也。如此,则上六当震之极,与阴相比而远于阳,阴柔在外,不能有所归,而终敝矣,安能有所利哉?○此与蛊卦大略相同,但蛊之义,终之已敝者也,此则明不至于敝之道耳。

震上离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丰也。阴得所归,则

阳不蔽而其明丰,故丰次归妹。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丰者,明之大也。明大则其照无所不通,故亨。假,至也。假之,是用力之辞,言当至其明而通之,不可使有一毫之蔽也。以人之明当照乎天下,故以王者言。天下之大,明照亦未易周,智固有所不及,恐人以此为患,故言此不足以为忧也。但当假而大之,使其德如日之中,则其智所不及者亦不能蔽心体之全矣。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明则能照,动则不息,明动相资而成丰。初九,明之初,

而以阳为明之主。九四,动之初,而以阳为动之主,其位相应,而四阴为初阳之配,故曰配主。十日为旬,徧满之意。初九以阳刚而应九四,是遇其所配之主也。在他卦,阳太盛则为过,当丰之时,明动相资,而又在卦之初,不嫌于刚,故虽盛而徧满,亦无咎也。以是而往,则其明不息,能明明德于天下,而有功可尚矣。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蔀,蒲苟反】

蔀,结草障蔽于四周也。丰其蔀,以心之有蔽言。以蔀为蔽,则小者虽有不见,而其明上出,犹能及远也。日中,日之方中也。斗,谓北斗,星大而能斟酌元气。日中

见斗,以日中比心体之明,而小有所蔽,则其明晦而见斗。然所见者乃大星之能斟酌元气者,言其所见者大而足以有为。丰以阳刚为善,六二阴柔,则不免于蔽矣,但在上下二阳之中而得其正,则其所蔽亦小耳,故有丰其蔀,日中见斗之象。往者,从其所蔽而进也。如此则明不足而疑生,不能不疑其所行,疑则为心体之病矣。然以心体言之,则本有日中之明,乃其诚也。去其蔽而假之,则足以发其本明之志,所以吉也。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沫,音昧】

沛,或作旆,古字通用,幡幔之属。幡幔蔽其上,则所见者在于近小,而高远者不得见矣。如日中而见沫,则本体之明,所蔽者大,而见星之小者也。九三以刚居刚,而在离体之上,本有日中之明,但以居位不中,则所蔽不但如六二之丰蔀而已,故有丰其沛,日中见沫之象。右,属阳,说见明夷六三爻下。右肱,人之所以为用者也。阳之明,所蔽者大,则所见者小,而不能有为,故又有折其右肱之象。然阳在离体,可以假之而至日中之明者也,故无咎。○按:草庐吴氏曰:暗未甚,则但见大而易见之星,见斗是也;暗愈甚,则虽小而

难见之星亦见,见沐是也。窃论暗未甚而见大星,则大星不止斗也;暗愈甚而见小星,则大星亦必见矣。然而但言见斗见沫者,取义于斗与沬,以别所见之大小耳。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以九居四,为震之主,明而能动者也。然四柔位而处不中正,在丰之时,少有不善,则为蔽矣。但在外体方动之阳,其蔽不大,故亦为丰蔀见斗之象。夷,平也,即明夷之夷。夷主,指初九。自初应四而言,则曰配主,以阴之配阳也;自四应初而言,则曰夷主,以阳之在下

也。四以初阳为明之主,明动相资,则明不蔽而成丰,所以吉也。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来者,归于中也。章者,明有文而昭著也。章归于中,则心体有日中之明,而明德能明于天下矣。民被其泽,没世不忘,而王之假者亦得永终誉也。庆誉,即吉也。六五柔而得中,故能如此。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屋,高而蔽天者也。丰其屋,则大者不见矣;蔀其家,则小者亦不见矣。户者,通明之处。阒,寂静也。自其通明

之处而窥之,则中无所主,本体之明已息,如无人然,故其大者小者皆不见也。盖离体在下,本非无明者,但蔽之久而不见耳。自离九三至此,已历三位,故以三岁取象,而曰三岁不觌,蔽之甚,所以凶也。

离上艮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旅也。旅者,应变之义也。德大明则能应变,故旅次丰。

旅:小亨,旅,贞吉。

旅,行旅也。行旅往来不定,以得所止而有主,然后所适皆安。如人应变不常,必得所止而有主,然后所行

不乱。故旅者,应变之象也。应变之道,于旅见之矣。小,柔也。以柔道应变,则能顺人情而可以得亨。若用阳刚,则不能委曲尽变,而将失之,故以柔为善主乎。柔者,贞静之体也。柔以止行,则心有主而不乱,所以吉也。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琐琐,心不定而琐细鄙猥之状,不安所止者也。旅之道,必当先有所止,而后往来顺适,不拂所为。六以阴柔居旅之初,在艮之下,牵于烦琐而不能止者也,故有琐琐之象。止,本非取灾之道,琐琐不定,所以取灾。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旅者,离明在上而变动不居,贵于本体之有所止。次,所止也。即次,则安所止矣。资,旅所资之物也。六二柔顺中正,而在艮体,能安所止者也。既止则德萃于心,如旅之怀其资也。童仆者,旅所役使之人也。得童仆,则应用有人,可以不劳而随所行矣。盖能止而怀其所有之德,则才艺足以应用,如童仆之足任使令也。旅道之贞如此。不言吉者,应用而后见其吉。六二但言本体之得止,有应变之具耳,故未及言吉也。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丧,息浪反】

旅之为义,本体宜止,阳刚一动,则主宰不定而有所丧矣。九三以刚居刚,而在止体,下比六二,有贞之道者也。但处位不中,上比九四离体之刚,下助乎三,则阳刚党盛,易动而不能止,故有旅焚其次之象。离火助势,有焚之义焉。既不能止,则失其所以应用之本矣,是丧其童仆也。虽贞亦厉,以上比九四故耳。九三未必至此,盖危之也。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处,止而不动之意。四,虽在外体,而未得中位,在离则一遇阳刚,火遂炎上而不可遏,非旅之所宜也。但位

柔,下比止体,以止之道而止之,然后无失,故有旅于处之象。斧,刚断之器,指阳言。于旅宜止,未可用也,而以刚资助其断,则发用太骤,而不能顺适矣。四阴而比之,故其心有所不快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雉,离之象也。矢,阳刚之象也。亡,失也。射雉一矢亡,指九四而言也。九四以阳刚居离体之下,非处旅之所宜,是射雉而亡其一矢也。至于六五,则柔顺中正,变通无滞,旅道之至善,盖至此而后有誉命矣。得誉,亦天命之昭著也,故云誉命。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号,户羔反;啕,道刀反;丧,息浪反;易,以豉反】

鸟,飞腾在上之物。巢,鸟所处也。旅本变通之卦,又当离体高亢之地,而九以阳居之,尤易动者也,故有鸟焚其巢之象。号啕,说见同人九五爻下,言当六五之时,柔顺中正,得处旅之道,而有誉命可喜者也。旅人,盖尝先笑矣。至于上九,则阳刚之动,势无所御,而遂号啕也。盖旅道之易失而难保如此。牛,顺物,指六五。丧牛于易,言忽遇阳刚,以丧其顺德而不知也。

巽上巽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巽也。旅之为道,屡迁,巽以行之,然后能从权适变,故巽次旅。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小,柔道也。以柔顺刚,则其刚能亨,而亨亦小也。利有攸往,亨之所行皆宜也。至于九五成德,则又为见大人之利矣。言巽之能成乎刚也。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当巽之初,阴柔不果,欲随阳以进而不敢进者也,则进者有疑而为退矣。然必以刚主之,乃为得正也。武人,以刚言,初近于二,欲其巽于二之刚也。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二奇、初偶,有床之象。巽,谓卑伏而在下,指初六也。床者,二也。初在二下,卑伏而在下之象。此以巽言也。巽,固以柔而在下,然其所以得亨而利有攸往者,乃以能顺乎刚。而九二刚中,当巽之时,能以诚意入人,故有用史巫纷若之象。史,谓祭祀时作策书以告神者;巫,谓祓禳时为歌舞以事神者。纷,杂出也,犹言多方也。史、巫皆以言词通意于神明,而交神之道,其事尚幽,巽以行权,所言之事亦必隐秘,有似于史巫也。用史巫之术,而纷然不厌其多,欲必求其通也。行权而

用史巫之术,宜有咎者。以其得中,故吉而无咎也。

九三:频巽,吝。

九三之刚,在巽下体,已为柔所巽矣,而上比六四,又复以柔乘之,巽而又巽,过于巽者也,故有频巽之象。巽之过,将至于太卑矣,阳刚之心必有所不安,故吝。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柔巽下人,久无所立,宜有悔者。然与五相比,则顺于刚而得其正者也,故其悔亡矣。以其比五,卒能成功,故又有田获三品之象。田所获,以三为节,详见解九二爻下。易中言成功,多以田猎为义,盖古者较艺,每

于田猎之时。田猎,艺事之大者也。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九五刚而得中,柔巽乎刚,而能成德,得正而吉者也。如此,则凡巽之可以致悔者皆亡矣。以巽道行之,则能顺人心,无所往而不利也。巽以行权,事多隐秘,当其始也,用史巫纷若,人或不知其意之所在,是无初也。至于九五成功,人心皆顺,则有终矣。先庚三曰,后庚三日,吉,申言所以有终之意也。庚者,变更之端,即从权适变之事也。先后三日,言虑之详审而不敢忽

也。先后三日,详见蛊彖下。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丧,息浪反】

斧,刚断之物,谓九也。为上所资,故云资斧。巽在床下,指六四而言。盖六四重巽,而九居其上,则所资之斧因柔不用,是丧其资斧也。丧其资斧,贞静无为之事也。然巽不可太卑,是为凶之道矣。

兑上兑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兑也。巽则顺而生说,故兑次巽。

兑:亨,利贞。

兑,说也,言德之和也。一阴在二阳之上,则阴系于阳,而和说之意因阳而生,此即发而中节之和也。发而和,则无所不通,而为天下之达道,故亨。然阴柔在外,易至于流,故必以贞为主。贞者,和之体,即阳在中而为喜怒哀乐未发之中者也。中以节之,然后其和为得正矣。

初九:和兑,吉。

和兑,即良知良能之发,顺而无强者也。九以阳刚居兑之初,未杂于欲,故无所乖戾,而有和兑之象,此吉道也。

九二:孚兑,吉,悔亡。

二,阴位,说在阴则易动于欲,宜有悔者。但上九以刚中之德,能信其志,而与说道相孚,是以吉而悔亡也。

六三:来兑,凶。

自外至者为来。人心本体之说,说之正者也。阴柔为欲所动,则说自外来矣。六三不中不正,故有此象。动于欲,则凶矣。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商,量度也。未宁,不决也。四,阴位,而下比六三,将为所惑而动于说。然九,阳也,故四之心有所未安,而商艮

不决耳。夫六三之来兑,有疾者也。九四以阳刚之才,能介然与之分限,终不为动,则能进于说道,而其心有喜矣。

九五:孚于剥,有厉。

剥,阴剥阳之名,非可以言剥阴也,但借六阴之当剥阳而言,所欲去者,乃所尝剥阳之阴耳。九五阳刚中正,说道已成,而得其正,则有孚诚在中矣。中以为主,而于在外之说,欲决去之,如阴之剥阳,必欲其尽也,故有孚于剥之象。当说之时,易动于欲,不可以不危也。曰厉者,戒之之辞,此与夬彖义同。

上六:引兑。

引,牵系而引长之也。说体之阴,危道也,必待牵系九五之阳,始能引而长之。盖上当说极,而以阴居之,故有此象。以其危道,故不言吉。引兑,即九五之所剥也。剥,非终绝之义,阴能从阳而引之,去其不善,即剥也。

巽上坎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涣也。涣者,恩泽之沦浃也,而皆说德之所达,故涣次兑。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涣,谓仁恩洋溢,如冰融释而水充满也。涣有散义,但

谓仁恩之散于外耳,非以离散言也。先儒多以人心离散释涣,失其旨矣。仁恩发外,无所不通,亨之道也。盖阳刚在坎中者,至于巽体得中,则能遍及于天下矣。所以享者,如此。涣,必诚存于中,而后不至于散漫无归。王假有庙,则精诚里而有以主乎涣矣。此与萃彖义同。由是巽以行之,则得人心以济大难,安往而不亨哉?此皆本于贞静之体,故曰利贞。贞,即在中之诚也,以其为要义而特言之,故涣之为卦,所重在下体之中。

初六:用拯马壮,吉。

马,刚物。马壮,指九二。涣之道,嫌于阳刚之奔逸。初六柔顺在下,而与二相比,能以柔道拯救阳刚者也,故有拯马壮之象。以柔承刚,吉之道也。

九二:涣奔其杌,悔亡。

杌,所凭以为安者。初偶为足,而二奇为所凭之处,杌之象也。九五在外,志欲有为,而二以阳刚处涣,欲奔走以相从,即马壮之义也。宜有悔者,九二刚而得中,而下为初六之柔所拯,三又在上,舍之,得其所安者也,故有涣奔其杌之象。奔而得其所安,则仁恩之发有本,故悔亡也。

六三:涣其躬,无悔。

三,在内体,躬之象也。涣者,所以广施其仁恩,是其志本欲发用于外者也。但六三当治己之时,以柔道自敛于内,是涣其躬也。待时而动,虽遁世而无闷,故无悔。○按:九二言悔亡,六三言无悔,是三之德优于二也。当焕之时,以中德为主,二即德成,则至三而益盛矣,不以三为不中也。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群,众也,指民而言。丘,聚之高也。夷,谓平时也。六四居阴得正,为巽之主,能涣其仁恩以及于民者也,故有

涣其群之象。如此,则心德充周,生意不息,而元吉矣。然六四之心,但知施仁而已,至于民心之聚而若丘,则非平时思虑之所及矣。盖明道不计功,无所为而为之意,此唯德盛者能之。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汗,人身之汗,洽于四体者也。号,新民之命,在巽之九五而申命之,则为大号。此言仁恩之浃于天下也。王居者,王者之居,指九五而本其德之在中也。盖仁恩之发无主,则必有咎。然涣在王居,则德存于心而为利贞矣,故无咎。○涣在三,其德已盛,在四、五,则但言

其发用耳。彖于四已言得位,则涣之有丘,盖有成功矣。至五又以其及于天下者推广言之,非以其德有浅深也。但柔得位乎外而上同,则有相须之义耳,故五不言吉,因四而见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血,争斗致伤而有血也。逖,远也。涣仁恩以及天下,王者之事,而得民心之归,则匪夷所思也。上在无位之地,阳刚志欲有为,而亦以涣道大布其仁恩,则示恩招咎,争斗由之。如晋之乐氏、齐之陈氏,皆以好施得民,卒至灭宗乱国,此涣其血之象也。当此之时,唯去

而逖出以远害,斯得免于咎矣。

坎上兑下,此伏羲所重六卦之节也。泽之流,恐其无节,故节次涣。

节:亨。苦节,不可贞。

节,有限而止也,即发而中节之节。节之道,以和为贵,和则节为达道,此节之亨也。节,本收敛之义,在本体为贞。和而节,乃甘节也。节之太甚,则苦矣,故不可贞。一于贞,所以为苦也。不可贞,与上六贞凶义同。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户庭,户外之庭;门庭,门内之庭。户在门之内,而庭当其中也。以内体之序言之,自内出外,则初为户庭、二为门庭也。初九阳刚得正,居节之初,能谨于微者也,故有此象。如是则可免于咎矣。余见文言传。

九二:不出门庭,凶。

二,在初之上,已离乎隐,而九以阳刚居之,可以有为之时也。然居中自守而不一见于行,则有不出门庭之象。如此,则不足以致亨,凶之道也。九二刚中之德,未必至此,盖以明戒耳。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六三阴柔不中,而在说体之上,易于怠弛而无节者也。但下比九二之刚,其心不安于不节,而至于嗟叹,在兑口,故取嗟象。如此,则善补过者也,故曰无咎。

六四:安节,亨。

以阴居阴,处得其正,而上乘九五之阳刚,顺于节而能安者也。阳至五则通,而四乘之,故有亨道。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节之所以为节,全在于坎阳在二阴之中,有所收敛而不敢肆,所以为节。然在兑体之上,则为发而中节之和矣。和而节,则甘。九五阳刚中正而居尊位,为节

之主,所谓当位以节,中正以通者也,故为甘节之吉。以此而行,其功大矣,故往则有可嘉尚也。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上,以阴居节极,一于收敛,节之过者也。收敛者,贞静之德也。节至五而通,岂宜以贞自守?守贞,则达道不行,凶之道也。然以柔居阴位,而下乘九五之刚中,有甘意焉,故虽有悔,而亦即亡矣。

中孚

巽上兑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中孚也。节则敦本尚实,唯主忠信者能之,故中孚次节。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孚,诚信也,在人真切之心也。诚信在中,故曰中孚。为卦,二阴在内,四阳在外,而二五之阳皆得其中。以一卦言之为中虚,以二体言之为中实,皆诚信之象也。豚鱼,先儒皆以为二物,朱子以为无知之物,则一物耳。按草庐吴氏曰:豚鱼,泽中之物,似猪,俗谓江豚。泽将风则浮出水面,有南风则口南向,有北风则口北向,舟人称为风信。其说是也。言诚信能如豚鱼,则诚能动物,吉之道也。以其中虚之德,而说以巽行,则能顺天理之正,而可以济险,故有利涉大川之象。然诚

之所发,皆本于中虚,中虚者,贞之所以为体也,贞则无为矣,故利于贞。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

虞者,虞度审择之意,谓审于几微,即谨独之功也。他,谓人欲。燕,安也。杂以人欲,则害于天理而不安矣。中孚,柔德也。阳刚在初,其心恐或失之,故有虞象,而虞则吉也。又言有他不燕,则见本心之诚,唯以天理为安也。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和,胡卧反;靡,池芒反】

鹤,知夜半,亦有信之鸟也,指九;阴,幽隐之处,指二。好爵,谓懿德,即二之刚中是也。与,付之之意。言懿德在我而人好之,至于縻恋,犹我付与之也,故曰吾与尔靡之。鸣鹤而子和,好爵而人縻,至诚感通之理也。九二有刚中孚诚之德,为人所好如此,盖泛言其理,非谓其与九五相应也。盖九二之德,足以感动乎人,重德而言,未及乎人化也。至于九五得位,则人始化矣。余见文言传。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阴体之虚,在中孚则诚之无为者也。但三阳位而常

躁动,在兑体,则其动尤易于流,刚而难制,此勍敌也。四,阴柔才弱,力不能胜,故有得敌之象。鼓,振兴也;罢,休息也,以动静言。泣、歌,以欣戚言。唯其刚而易动,所以动静欣戚不得其常,而遂失本体之正。此戒辞也。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几,音机】

月,阴象。月与日对而后为望,未至于中,则曰几望。马,阳象,指五。马匹亡者,言阴不累于阳也。六四以阴居阴,处得其正,虚而无为,不累于物者也,故虽近五成功之地,柔体之虚,待刚而实,然无所期必,待其自成,故有月几望、马匹亡之象。其无意于五之成功,若无

为而有咎者。然终能有成,亦虚为之体也,故无咎。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挛如,言孚诚充实于心,挛结而不可解也。九五阳刚中正,故有此象。此即豚鱼之吉,不言吉者,因彖而见也。既挛如,则涉大川以化邦之事皆在其中矣。无咎,本六四而言,虚而无主,则有咎,有孚挛如,何咎之有?中孚以柔为体,故皆因柔而发义。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翰音,鸡也,巽象,以其羽有文彩而能鸣,故谓之翰音。鸡知旦,亦物之有信者。鸡,非能飞之物,登于天,言其

鸣声之上闻也。上九居无位之地,但当韬晦而不成乎名,乃有名声上闻,则招祸之道也。中孚虽有静虚之贞,至是亦以表暴而凶矣。

小过

震上艮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小过也。有诚心者,常为于谨厚而不敢肆,故小过次中乎。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小过,柔道之过也。为卦,二阳在内,四阴在外,故为小过。柔道之过,则不敢用刚以行大事。至于六五成功

之地,则所行无不通矣,故曰亨。然小者之过,亦必利于贞静。若非贞静以为之主,则必不能安于日用之常,而躐等凌节,为所不当为矣。小事,柔道所行之事也;大事,刚道所行之事也。可小而不可大,正见利贞之意。小过,有飞鸟之象,遗之音者,飞鸟下行则声近也,下行则不敢高飞以过于上,下行之势顺,故曰不宜上,宜下。盖顺其所能知能行,而不敢强其所不能。此因飞鸟之象而申言所以可小事,不可大事也。大吉,谓至五德已大行而其吉大也。○小过之不可大事,观于大过,则可知矣。详见大过彖下。

初六:飞鸟以凶。

鸟飞在翰,故初与上皆取飞鸟之象。以,以之也,如春秋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之以。当小过之初,柔顺之德萌动于内,如鸟之飞不可沮也。若有所以之,而详于区处,过求其当,则牵于私意,而天理之机窒矣,所以凶也。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过,过刚也,与三、四、上所言之过并同。阳在己上者,父之象,三是也。阳在父上者,祖之象,四是也。阴居尊位者,妣之象,五是也。妣在祖上,则尊于祖者,如周人祖后稷,而以其母姜嫄为妣也。君,亦就五言。臣,就二言。自二而上,则历三、四而后至五。三、四者,阳位也,刚不能无过,言刚祖,则过父可知矣。四近五,故但以过祖言。过于刚而后遇阴,则阴但能遏阳之进,而未能顺其自然,此即彖传上逆之意。若以五遇二,则刚以柔为用,而五所用之柔,即六二虚中之德也。既历三、四而过于刚,则不及于柔中之德矣,故曰不及其君,遇其臣。此即彖传下顺之意。主二而言,见二与五合德,然后为小过之贞也。二,至于五则能亨,故无咎。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

九三,以刚居刚而不中,易过于刚者也。但在止体二阴之上,当小过之时,未即过刚而欲防之者也。然刚亦易过,若从之而往,则害于本体之贞矣,所以凶也。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九四,以阳居震体,而下比九三,易过于刚,宜有咎者。但当小过之时,而处阴位,亦可以免于咎也。然处非中正,则遂不过遇四而止,往则自危,而必以为戒。此止而不进,自守之贞也。若以此为常,则又非小过之所宜矣,故戒以勿用永贞也。自弗过遇之以下,皆戒之之辞,言虽不可大事,然亦不可止于小而不进也。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说见小畜彖辞。不雨者,言泽不被于天下也。盖小过之时,柔之不能大有所为如此。然五刚位而当尊,小过之德既成,以阳主之,则发用亦大。公,居尊而能达于用者也,指五。弋,即射刚之事也。彼,指二。穴,山中空处,二在艮体,故以穴言。六,本柔德,五之柔即二之柔也。五既得位,则以刚而用柔,故有弋彼在穴之象。见柔遇刚而可以大行,小过之所以亨也。彖所谓大吉者,意亦在此。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

上六阴柔,处过极之地,而在动体,弗遇而又过之,则私意易于间隔,而去道远矣,故为飞鸟离之之象。离,过之远也。灾眚,罪愆,说见复上六爻下。出于天理,则为罪矣,言其凶由己所致也。○遇过,或以为当作过遇,义与九四同,此因不得其义而疑之也。盖九四之弗过遇,示戒之辞也;上六之弗遇过,自致之失也。比而同之,则不可解矣。

既济

坎上离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既济也。小过,过于厚者也。必刚柔相济而后适中,故既济次小过。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既济者,水火相交,刚柔适中而能相济之卦。凡天下之事已至于成者,皆此义也。事成,则德亦成矣,唯德成然后可以为成。济者,渡水已竟之名,取济以象事之成耳。既济者,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之时,盛则必哀,刚易于弛,故亨在于小。当阴用事而能知谨,然后亨也。然既济之所以能济者,以刚柔正而各当其位也。如此则各得其正而能相安,故利于贞也。初指六二,终指九五。初以柔行,则不敢肆而吉;终以刚止,则不能振而乱。乱,谓事废也。此即思患豫防之意也。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曳,拖之使不进也,以离体在下者言。轮者,坎之象也。濡,湿也,以坎体在上者言。尾者,初之象也。朱子以为狐尾,盖本未济小狐,恐既济阳爻,不必以狐言也。凡兽济而前,则尾在后,兽之涉水,必揭其尾,不揭则濡矣。盖水在上,火在下,水火之交也。水自上而润下,则恐其过于润,而当以火济之,故有曳其轮之象;火自下而炎上,则恐其过于炎,而当以水济之,故有濡其尾之象。如此,则其交也各得其当,而不至于过。过,则有咎矣。既济之初,当谨于此。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丧,息浪反;茀,方弗反】

茀,车后蔽也,妇人出门,则以茀为蔽。六二,在二阳之中,而又上与五应,与阳相见而无蔽者也,故有妇丧其茀之象。然刚柔相济,亦不可避,故但戒以勿随之而去,则阳往阴来,七日而可复矣。卦有六位,七日,往来之一周也。说见蛊彖下。六二,柔顺中正,能济于刚而七日得者也。在既济之时,故以弗遂为戒。七日得者,本体终不能动也。盖柔之为道,以应用为善,而亦当复其本体,以静为主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高宗,商之贤王武丁也。鬼方,即荆楚,以其俗好鬼,故云鬼方。伐鬼方,用威武以治外之义也。三年,言其久也。九三刚而当位,德之正者也,故以贤君之事明之。言以高宗之贤,而用威武以事外,必至于三年之久而后克。犹既济之时,而刚当其盛,盛则将过,亦必久而后定。以见刚不可过用如此。若以小人用之,则尤不可,故戒以小人勿用也。九三之德,未必至于妄动,但以既济之时,离将日昃,而居位不中,故有此戒。

六四:𦈡有衣袽,终日戒。【袽,音如】

𦈡,先儒皆以为当作濡,谓水之渗漏也。袽,衣之敝坏

者。舟有罅漏,则塞以衣袽。戒,戒备也。四在济卦而水体,故取塞舟为义。六四以柔居阴,为得其正,能豫备而戒惧者,故有此象。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

东,阳也,指坎体之九;西,阴也,指离体之六。上下二体,有邻之象。牛,物之大者,坤之象也。坎体一阳入于其中,为九五,如杀牛然,言阳能制阴也。礿,祭之薄者,阴之象也,指六二。二在济下而得中,知所谨而能进者也,故受福。若五,则居尊位而在险体,恐其遂止不进,故不如二。九五刚中而位当,未必至此,盖戒辞也。

上六:濡其首,厉。

濡首,蒙初而言,亦谓兽之首也。六,当既济之极,而在坎体之上,没于水而不得出者也,则所济之事将终于废矣。此危道也。

未济

离上坎下,此伏羲所重六画卦之未济也。道无止极,而中和之德恐不能尽,故既济之后以未济终焉。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未济,以事之未成者言,而德在其中矣。卦,与既济相反。未济之初,阳在阴中,未能出险,有栗栗危惧之意。

至于六五柔中,则以柔济刚而亨矣。狐,阴物,柔在下,故曰小狐,盖指初也。汔,几也。尾,亦以初言。初与二比,阴承阳而可以有为者也。但初阴在坎体之下,随势下流而不能进,故有小狐汔济濡其尾之象。陷于险,则不能相继以出,故无攸利也。

初六:濡其尾,吝。

未济之初,柔不当位,犹狐之涉水,不揭其尾而濡之,所以不能济也。初陷既深,何以能出?然本其初心而言,则犹知所羞,故曰吝。

九二:曳其输,贞吉。

轮,坎之象也。九二以刚居柔,未为当位,而在坎中,未济者也,故有曳其输之象。然阳刚得中,而上有正应,当未济之时,知所警惧而能自进,是以得正而吉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六三,以阴居阳,在坎体之上,时未济而才不足以有为者也,但当自守俟时而已。然三者,阳刚躁动之位,乃欲进而不止,则必不能有济,凶之道也。利上,当有不字。以在坎体,故有不利涉大川之象。此申征凶之意。莆阳刘氏曰:六三居险之极,未能出险,而阴柔失位,才不足以济,又求进焉,凶可知矣,鸟能涉夫难乎?

既曰未济征凶,又曰利涉大川,文义相背。本义,或疑利上有不字,为得之。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以九居四,未为得正。然下应初六,而六与四皆阴,有贞静之义焉。刚而济之以柔,则为贞矣。四比于五,未济者亦将有济,所以吉也。阳刚当其未济,不能无悔,至此则以贞而悔亡。震,动也。伐鬼方,即既济九三高宗伐鬼方之事。伐鬼方,用刚者也,故曰震。然裒荆之旅,有截其所,不加杀戮,而终以柔服。至于三年之久而成功,则归京都而行天子之赏。天子之国都,谓之

大国,指六五,盖要其成功之地而言。此以高宗事明贞吉悔亡之意。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六五柔中,下与二应,德既盛而能济者也,故无悔,而悔不待于亡矣。德盛而济,则阳刚之用发于事业,是君子之光也。以在离体,故曰光。然其光也,本于中之实德,明贞吉之在诚也。○按:爻言贞吉者三,而浅深不同。九二但言贞吉,德未成而未能出险也。九四言贞吉悔亡,德已成而将济也。六五言贞吉无悔,德盛而已有济也。六五之无悔,优于九四,而九四之悔亡,

优于九二也。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有首,有孚,失是。

有孚,即六五之有孚也。上当无位之地,而九以阳居之,安于无事,则以其诚饮酒自乐而已。自乐,亦时之宜也。但自乐而不以事惊,心虽济而事亦将废,宜有咎者。以其在离体之上,则明能不息,故曰无咎。然饮酒而废事,既济亦未济也,故复有濡其首之象。唯其有诚,故得免于濡首之咎,如失去然,故曰失是。此申无咎之意,盖戒辞也。

易学四同卷之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