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科

婦女之病,大要不離乎中情鬱結。其人本坤陰吝嗇之體,心地淺窄,識見拘迂,一有逆意,即牢結胸中,又不能散悶於外,則鬱久而成病矣。主治之法,審無外感內傷別症,惟有養血,疏肝,用四物湯、逍遙散之類,加減便合。室女天癸未至,作小兒論。若天癸已至,與婦人病同治矣。婦人所異者,惟經水乳汁,及胎前產後之屬,不得不另詳方論。其餘各病,與男子多同,有病當照方醫治。

肝氣列方

逍遙散 兼補 治肝經血虛,木鬱上逆而頭痛,或連眉稜骨眼眶痛者。肝血虛見光則痛,亦服此方。若目干則是水不養目,宜服六味丸。

白朮(淨) 當歸 柴胡 白芍(酒炒) 茯苓(各一錢) 薄荷(四分) 炙草(七分)

如有熱,加丹皮一錢,黑山梔八分。凡陰腫,陰挺,陰癢諸症,此方均宜。

柴胡疏肝散 和 治肝氣不和,左脅痛。

陳皮 柴胡(各一錢五分) 川芎 枳殼(麵煨,去瓤) 香附(醋炒) 赤芍(各一錢) 炙草(五分)

如七情鬱結,服逍遙散。

推氣散 微熱 治肝移邪於肺而右脅痛。

枳殼(麵煨,去瓤) 鬱金(各一錢) 肉桂(去皮,另燉,三分) 桔梗 陳皮(各八分) 炙草(五分) 生薑(二片) 紅棗(二枚)

奔豚湯 溫 治肝氣旁散,下注而小腹痛。

川楝子(一錢) 橘核(杵) 茯苓(各一錢五分) 荔枝核(燒焦,杵) 小茴香(各一錢) 吳萸(泡,五分) 木香(七分)

如寒加肉桂三分,製附子五分。

沉香降氣散 和 治氣逆胃脘痛。

元胡索(酒炒,一錢) 沉香(三分) 砂仁(五分) 香附(鹽水炒,五錢) 川楝子(焙,一錢) 炙草(五分)

共研末,每服二錢,淡薑湯下。

附:師尼寡婦室女方

生地黃丸 寒 治師尼寡婦室女,乍寒乍熱而患瘡瘍,及項間結核,肝脈弦長而出魚際,外無寒邪,內多鬱火者宜之。

生地(酒炒) 赤芍(各一兩) 秦艽 黃芩 柴胡(各五錢) 蜜和丸,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烏梅湯下。

月經

經者,常也。月行有常度,經水有常期。其愆乎常者,是病也。方書以先期而至者為熱,後期而至者為寒,此不過論其大概,而要必細辨其血色。若濃而多者,血之盛也。淡而少者,血之衰也。紫而兼紅,成片成條而色明者,此乃新血妄行,多由熱結也。紫而兼黑,或散或薄而色暗者,此以真氣內損,必屬寒凝也。由此而甚,則或如屋漏水,或如腐敗之宿血,是皆紫黑之變象。肝脾大損,陽氣大陷,當速用甘溫之藥,以救脾土,則元氣漸復,無有不愈。若以紫黑概作熱治,其害有不可勝言者。將行而腹痛拒按者,氣滯血凝也。既行而腹痛喜按者,氣虛血少也。經前發熱者多血熱,經後發熱者多血虛。腹脹者多氣滯,腹痛者多血滯。或一月二三至,或半月或旬日而至,此乃血氣敗亂之微,當觀形察色,辨其寒熱而治之,不得以經早概論。調經之要,貴在補脾胃以資血之源,養腎氣以安血之室。至於逆行上溢,而吐衄錯行,下流而暴崩,皆屬血熱妄行。而亦有絡脈損傷,瘀積肝旺所致,不可以不辨。經行之際,凡服藥並飲食,大忌寒涼。切宜問其平日是陽臟陰臟,並看其形色如何,小便或清或赤,大便或實或稀,現下能食不能食。虛實寒熱既明,則醫治自不難矣。

月經列方

加減四物湯 寒兼補 治經先期而至,屬血熱者。

生地(二錢) 白芍(酒炒) 當歸(各一錢五分) 黃芩 柴胡(各一錢) 甘草(五分)

如腹痛,加酒炒香附一錢五分。

加味異功散 補 治經後期而至,氣血虛而食少者。

黨參(去蘆,米炒) 白朮(淨,各二錢) 當歸(三錢) 陳皮(一錢) 茯苓 川芎(各一錢五分) 炙草(一錢)

加生薑二片,大棗二枚。

加味逍遙散 涼兼補 治經水不調,因鬱而致者。

當歸 白芍(酒炒) 白朮(淨) 茯神 柴胡(各一錢) 梔子(炒,杵) 丹皮(各七分) 甘草(五分)

加生薑二片煎。

決津煎 熱補兼行 治血虛經滯不能流暢而痛極者。

當歸(四錢) 牛膝(鹽水炒) 澤瀉(鹽水炒,各一錢五分) 肉桂(去皮,另燉,六分) 烏藥(一錢) 熟地(二錢)

如噁心嘔吐,加焦乾姜六分。氣滯脹痛者,加香附一錢五分。氣滯血澀者,加紅花一錢。小腹不暖而痛極者,加泡吳萸六分。

牛膝湯 熱行散 治月水不利,臍腹作痛,或小腹引腰氣攻胸脅。

當歸(酒炒) 牛膝(鹽水炒) 白芍(酒炒) 元胡索(炒) 丹皮(各一錢) 肉桂(去皮,另燉,四分) 桃仁(去皮尖,杵,七粒) 木香末(五分,沖藥服)

水煎。加酒一杯。

香附四物湯 補兼行 治經脈氣血凝滯而痛脹者。

熟地(四錢) 川芎 香附(酒炒) 元胡索(各一錢五分)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 當歸(三錢) 木香(一錢)

紅花四物湯 補兼行 治經脈氣血凝滯而痛脹者。

熟地(炒仁末拌,三錢) 當歸(酒炒,二錢) 白朮(淨) 丹參(酒炒) 白芍(酒炒) 香附(酒炒,各一錢五分) 紅花(六分) 川芎(五分)

逍遙飲 補 治思郁過度,致傷心脾衝任之源,血氣日枯,經脈漸不調者。

當歸(二錢) 白芍(酒炒) 棗仁(即炒杵) 茯神(各一錢五分) 熟地(三錢) 遠志(去心,四分) 陳皮(七分) 炙草(一錢)

如氣虛加米炒黨參二錢。

益母八珍湯 補 治經來或前或後不調者。

黨參(去蘆,米炒,二錢) 白朮(淨) 當歸(各二錢) 白茯苓 白芍(酒炒,各一錢五分) 熟地(三錢) 川芎(一錢) 益母草(一錢五分) 炙草(一錢) 生薑(二片) 大棗(二枚)

膠艾湯 補 治勞傷血氣,衝任虛損,月水過多,淋漓不止者。

熟地(三錢) 當歸 白芍(酒炒) 艾葉(各一錢五分) 阿膠(炒珠,一錢) 炙草(一錢)

加味六君湯 補 治經水黃色者。

黨參(去蘆,米炒,一錢五分) 茯苓(二錢) 陳皮(一錢) 生薏米 當歸 半夏(制) 白朮(淨,各一錢五分) 炙甘草(五分)

加煨姜二片煎。經一月二三至,或半月或旬日而至者,均宜服補中益氣湯。看寒熱加藥,並加蓮蓬殼,燒成炭,一錢五分。

十全大補湯 溫補 治經水色淡,或白或綠者。

炙耆(二錢) 黨參(去蘆,米炒) 茯苓 白芍(酒炒) 白朮(淨炒) 當歸(各一錢五分) 熟地(三錢) 肉桂(去皮,另燉,四分) 川芎 炙草(各一錢) 生薑(二片) 紅棗(二枚)

經閉

凡經閉之症,審其果有邪氣膈滯,自當以開導之藥通之。若衝任虧敗,經血枯竭,此乃源斷其流。蓋婦女病損至旬月半載之後,未有不經閉者。故或以羸弱,或以困倦,或以咳嗽,或以有熱,或以飲食減少,無脹無痛,無阻無隔,而經有久不至者,無非血枯經閉之候。急須調養氣血,兼顧脾胃,切不可妄行通利,以致誤人,慎之。

經閉列方

調經飲 和 治婦人經脈阻滯,氣逆不調,多痛而實者。

當歸(四錢) 牛膝(鹽水炒) 山楂 香附(酒炒) 青皮 茯苓(各一錢)

如因不避生冷而血凝滯者,加肉桂五分,或吳萸六分。兼脹悶者,加厚朴一錢,或砂仁七分。氣滯者,加烏藥一錢五分。或痛在小腹者,加小茴一錢五分。倘因經水適來,偊阻溺竅,以致小便不通,腹脹欲死者,急用此方,以通其經,小便自利而愈。

元胡當歸散 和散血 治血積小腹疼痛,或因氣逆,月經不行,肚腹作痛者。

當歸 元胡索 白芍(酒炒) 沒藥(制) 枳殼(麵煨,去瓤) 劉寄奴(各二錢)

共研細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或服決津煎亦佳。方在上月經內。

澤蘭湯 微補 治虛弱人月經耗損,漸至不通,而生潮熱者。此方甚宜,切勿以峻劑通之。

當歸 白芍(酒炒,各一錢) 澤蘭葉(二錢) 炙草(六分)

水煎。一方有熟地、柏子仁各一錢五分,牛膝、茺蔚子各一錢。桃仁、紅花、丹皮、元胡索,看症任加。

逍遙散 兼補 治虛弱人經漸不通而生潮熱。

白朮(淨,一錢五分) 當歸(二錢) 白芍(酒炒) 茯苓 柴胡(各一錢五分) 薄荷(四分) 炙草(七分) 生薑(一片)

歸脾湯 補 治虛弱人經漸不通,飲食減少者。

炙耆 黨參(去蘆,米炒) 當歸 白芍(酒炒) 棗仁(即炒杵,各一錢五分) 木香(五分) 遠志(去心,四分) 龍眼(淨肉,六分) 白朮(淨,一錢五分) 炙草(七分) 生薑(一片)

附熱入血室方

此症因傷寒勞役,怒氣而發熱,適遇經行,以致熱入血室。或血不止,或血不行,令人晝則明瞭,安靜,夜則譫語如見鬼神,宜服涼血藥。若元氣素弱,而熱未退,血未止者,宜補陰,並服歸脾湯等方。

加減保陰煎 涼血寒 治熱入血室。

生地(二錢) 黃芩(一錢)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 柴胡(一錢五分) 丹皮 甘草(各一錢)

或加地骨皮二錢。

補陰益氣煎 補 治熱入血室,病雖漸愈,而元氣素弱,血尚未止者。

黨參(去蘆,米炒) 當歸(各一錢五分) 熟地(三錢) 淮山(炒) 柴胡(各一錢五分) 升麻(蜜炙,三分) 陳皮 炙草(各一錢)

加生薑二片煎。如血未止,加蓮蓬殼炒成炭,研末一錢,沖藥服。

逆經

此症由食熱毒等物,以致經血亂行,上從口鼻而出。然亦間有絡脈損傷,瘀積肝旺而然者。

逆經列方

加味四物湯 寒補 治經逆從口鼻出。

生地(二錢) 阿膠(炒珠) 白芍(酒炒) 黃芩 山梔(炒成炭) 當歸 丹皮(各一錢) 川芎(六分)

韭汁生地飲 涼兼補 治同上。

生地(二錢) 當歸 鬱金 降香(各一錢)

加韭菜搗汁半酒杯,童便少許,沖藥服。單用韭菜汁,童便,燉熱服亦可。鍋底煙,研末二錢,米飲調下,止血甚效。

治逆經簡要方

紅花 歸尾(各三錢)

先磨好京墨半盅燉熱,急服以止血,再服此方即愈。

血崩

此症有暴崩,有久崩。暴崩者其來速,其治亦易。久崩者其患深,其治亦難。凡血因崩去,勢必漸少,少而不止,病則為淋。此等症候,未有不由憂思,憂怒,先損脾胃,次及衝任而然者。初病當察其有火無火,久病必要用參、朮、歸地之類,以培本根。但得胃氣未敗,受補則可望生。若不受補而日服清涼,則難救矣。

血崩列方

治血崩奇方

百草霜(即鍋底煙,要平日燒草的,燒柴者不堪用,二錢)

研細末,沖溫酒服,立能止血,水煎沖酒半杯服亦可。一方,用舊蓮蓬殼,燒灰存性,研細,沖酒服二錢,甚驗。

槐花散 微涼 治初病血崩,及腸風下血。

槐花 地榆(去淨梢,各二錢)

二味俱炒成炭,研末,酒煎服,或水煎加酒半杯亦可。

保陰煎 寒補陰 治血因火逼,妄行而崩。凡便血不止及經期太早。一切陰虛內熱動血等症俱宜。

生地 熟地 白芍(酒炒,各二錢) 續斷 淮山(各一錢五分) 黃芩 黃柏 甘草(各一錢)

如夜熱,加川地骨二錢。多汗,加麥冬、棗仁各一錢五分。血虛,血滯,筋骨疼痛,加當歸一錢五分。血滑不止者,加去梢地榆、炒黑研末一錢五分,或加烏梅亦可。

加味逍遙散 補微涼 治肝經風熱,致血妄行而崩者。

當歸 白芍(酒炒) 山梔(炒黑) 柴胡 白朮(淨) 茯苓(各一錢) 丹皮(七分) 甘草(一錢)

加生薑一片煎。

加味歸脾湯 補微涼 治脾經鬱結,血不歸經而崩者。

黃耆(酒炒) 黨參(去蘆,米炒) 棗仁(即炒,杵,各一錢) 木香末(四分,沖藥服) 丹皮(七分) 白朮(淨,一錢) 炙草(六分)

加味六君子湯 補 治脾胃虧損,不能攝血歸源而崩者。

黨參(去蘆,米炒,二錢) 當歸 白朮(淨) 半夏(制) 白芍(酒炒) 茯苓(各一錢五分) 陳皮 柴胡 炙草(各一錢)

加蓮蓬殼,燒成炭一錢,研末沖藥服。有熱,加山梔一錢。

舉元煎 補 治氣虛下陷,血崩血脫,亡陽垂危等症。

炙耆(三錢) 黨參(去蘆,米炒) 白朮(飯蒸,各二錢) 升麻(蜜炙,四分) 甘草(炙一錢)

如兼虛寒者,乾薑、附子任加。滑脫者,加烏梅二隻。

奇效四物湯 補 治肝經虛熱。血沸騰而崩久不止者。

當歸(二錢) 川芎(六分) 熟地(三錢) 阿膠(蛤粉炒珠) 白芍(酒炒) 艾葉(酒炒,各一錢五分)

如血仍未止,加百草霜一錢,研末沖藥服。有熱則加黃芩一錢。

柏葉散 補澀 治元氣虛弱,崩中漏血,年久不愈者。白帶亦治。

當歸 生地 柏葉(炒) 川續斷 龜板(炙) 川芎(各三錢) 阿膠(蛤粉炒珠,一錢) 禹餘糧 鱉甲(炙,各三錢) 地榆(去梢,炒黑) 牡蠣(煅) 赤石脂(煅) 鹿茸(酥炙) 艾葉(酒炒,各一錢)

共為細末,每服二錢,粥水調下。

黃耆湯 補 治血崩日久不愈者。

炙耆(二錢) 當歸 薏米(炒) 蓮蓬殼(燒成炭研) 白芍(酒炒) 阿膠(蛤粉炒珠) 山藥(炒,各一錢五分)

加鹿角霜,研末六分,沖藥服。或以錢作兩,煉蜜為丸,每服三錢,溫酒下,白湯下亦可。

附:殺血症方

此症或由血崩,或由小產,去血過多,心無所養而作痛。宜用甘溫之劑,以養營血。

養營湯 補 治殺血心痛。

黨參(去蘆,米炒) 枸杞(各一錢五分) 山藥(炒,二錢) 熟地 當歸(各三錢) 炙草(一錢) 生薑(二片)

如有熱,去生薑,加酒炒白芍二錢。

歸脾湯 補 治殺血症,心無所養而痛者。

炙耆 黨參(去蘆,米炒) 白芍(酒炒) 棗仁(即炒杵) 白朮(淨,各一錢五分) 遠志(去心,四分) 龍眼(淨肉,六分) 當歸(三錢) 木香(五分) 炙草(七分)

胎孕

凡婦人受胎之後,有胎氣不安者,或虛或實,或寒或熱,各有所因。治之者當細察其症而用藥,乃為至善。若泥於古方,謂白朮、黃芩,為安胎聖藥,無有不誤。氣滯者,忌白朮。中寒者,忌黃芩。胎氣有熱而不安者,其症必多煩熱,或渴,或躁,或漏血,溺赤,或大便堅結,清其熱而胎自安。有胎氣寒而不安者,其症或吞酸吐酸,或嘔惡脹滿,或喜熱畏涼,或小水清長,大便泄瀉,服溫中之藥而胎自安。有胎氣實滯而不安者,其症或食滯脹滿,或肝氣滯逆,或氣滯作痛,察其所由,開之導之而胎自安。惟有胎氣虛而不安者,最難調治。其症有先天虛,有後天虛,實為胎元之所繫。先天虛者由於稟賦,隨陰陽之偏,漸加培補。後天虛者。由於人事,凡色欲,勞倦,飲食,七情之類,皆能傷其胎氣。此總不離於胎氣之虛,仍須加之謹慎為要。宜問其平日之臟氣是寒是熱,酌而治之。不獨婦科,諸症皆然。凡妊娠有病,以四物湯為主。無論麻黃、桂枝、大黃、薑、附等藥,皆可隨症加入。古人六合四物湯,論之詳矣。如恐有礙,以灶心黃土研末,水調塗於心下及臍下,干則易之。孕婦宜節欲食淡,勿過勞,勿過佚,日常行動,以活其胎。屏絕嗔怒,以靜其性。自然易生易育,兒亦多壽。此外尤有漏胎下血各症,另有治法。

胎孕列方

涼胎飲 寒微補 治胎氣內熱不安。

生地 白芍(酒炒,各二錢) 茯苓(一錢五分) 黃芩 枳殼(麵煨,去瓤) 石斛 當歸(各一錢) 甘草(七分)

如熱甚,加黃柏一錢。

三味白朮湯 涼 治妊娠內熱心痛。

白朮(淨,三錢) 赤芍(一錢五分) 黃芩(炒,一錢)

水煎。

溫胃飲 溫補 治臟寒嘔惡,胎氣不安。

黨參(去蘆,米杵,三錢) 白朮(淨,二錢) 扁豆(炒,杵,一錢五分) 陳皮 當歸 炙草(各一錢)

加煨姜二片煎。滑泄者去當歸。氣滯胸腹痛,加藿香一錢五分,砂仁五分。下寒帶濁,加故紙一錢。

人參橘皮湯 補 治妊娠脾胃虛弱,氣滯惡阻,嘔吐痰水,飲食少進者。

黨參(去蘆,米炒) 陳皮 白朮(淨) 茯苓(各一錢) 厚朴(制,七分) 炙草(三分)

加生薑二片,竹茹一團煎。如因中脘停痰,宜二陳湯加枳殼。因飲食停滯,宜六君加砂仁。

小和中飲 和消滯 治娠婦食滯,脹滿不安。

扁豆(炒,杵,二錢) 陳皮 山楂(各一錢五分) 厚朴(制) 茯苓(各一錢) 炙草(五分)

加生薑二片煎。氣不順者,加砂仁七分。寒滯者,加煨姜。火盛於上者,加山梔一錢。

解肝煎 和 治妊娠肝氣滯逆,脹滿不安。

藿香 陳皮(各一錢五分) 砂仁(杵,七分) 厚朴(制) 茯苓 白芍(酒炒) 蘇梗(各一錢)

安胎飲 補 治起居不慎,胎動不安。

熟地(一錢五分) 川芎(六分) 白芍(酒炒) 阿膠(炒珠) 當歸 茯苓(各一錢) 白朮(淨,二錢) 炙草(三分)

加艾葉四分煎。

養胎飲 補 治血不養胎,胎動不安。

當歸(三錢)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 白朮(飯蒸) 杜仲(鹽水炒,各二錢) 熟地(四錢)

如腹時痛多寒者,加川椒五分,煨姜一片。有火者,加黃芩一錢。

七味阿膠散 補 治胎動腹痛。

白朮(飯蒸) 茯苓 阿膠(蛤粉炒珠) 白芍(酒炒) 當歸 陳皮 炙草(各一錢)

加生薑二片,紅棗二枚煎。

胎元飲 補 治胎氣虛而不安不固者,或間二三日服一劑。

黨參(去蘆,米炒) 杜仲(鹽水炒) 當歸(各二錢) 熟地(三錢) 白芍(酒炒) 白朮(飯蒸,各一錢五分) 陳皮(五分) 炙草(一錢)

水煎。有帶濁,加山藥二錢,故紙一錢。氣分虛極,加炙耆二錢,白朮一錢五分。如滯而胸腹飽悶者,則勿用。寒則加炮姜七分。陰虛小腹痛,加枸杞二錢。氣逆,加砂仁七分。虛而兼熱者,去杜仲,加生地二錢。若心脾氣虛,宜服逍遙飲,或歸脾湯。

達生飲 補 治妊娠臨月,間三兩日,或間三四日服一劑,則如羊之易生。倘有別症,須以意增減。

黨參(去蘆,米炒) 白朮(飯蒸) 當歸(各一錢) 大腹皮(酒洗,曬乾,一錢五分) 陳皮 蘇葉 白芍(酒炒,各一錢) 炙甘草(一錢五分)

胎前

子懸、子腫、子嗽、子瀉、子淋、子氣、子鳴、子煩、子滿、子癇,此外又有子喑者,因督脈繫於舌本,為胎氣壅閉,故不能言。俟分娩後,自能言矣,不必服藥。

並小便不通列方

紫蘇飲 兼補 治胎氣不和,上腠心腹,脹滿疼痛,謂之子懸。

紫蘇 陳皮 川芎 大腹皮(酒洗) 歸身 白芍(酒炒,各一錢) 黨參(去蘆,米炒,七分) 炙甘草(五分)

加生薑三片,蔥白二寸煎。

加味五皮湯 和 治妊娠四肢浮腫,此乃胎水氾濫,謂之子腫。

大腹皮(酒洗) 生薑皮 桑白皮 五加皮(各一錢) 茯苓皮 於白朮(淨,各一錢五分)

加紅棗二枚煎,磨木香少許沖服。

加味二陳湯 和 治妊娠久嗽,謂之子嗽。

陳皮 阿膠(蛤粉炒珠) 麥冬(去心) 桑白皮(各一錢) 細辛(四分) 乾薑(五分) 北味(四分) 白茯苓(一錢) 半夏(制,一錢) 炙草(五分)

加生薑二片煎。如發熱鼻塞,或流清涕者,宜照感冒咳嗽方治。

加味四君子湯 補兼涼 治妊娠泄瀉,謂之子瀉。

黨參(去蘆,米炒) 白朮(淨) 茯苓(各一錢五分) 砂仁(杵,五分) 黃芩(七分) 炙草(一錢)

如不宜涼者,去黃芩,或服補中益氣湯。

安營飲 涼補 治妊娠小便少而澀痛,謂之子淋。

當歸 生地 滑石 麥冬(去心) 黨參(去蘆) 木通(各一錢) 竹葉(十片) 草梢(六分)

加燈心一團煎。

天仙藤飲 和 治妊娠三月之後,足指發腫,漸至腿膝,飲食不甘,或足指間出黃水,謂之子氣。

天仙藤(洗,略炒) 香附(炒,杵) 陳皮 烏藥(各一錢) 川木瓜(三片) 蘇葉(四片) 甘草(六分) 生薑(三片)

如因脾虛弱,中氣下陷,宜兼服六君,及補中益氣湯。

加味四物湯 補 治子在腹中,失脫口內所含疙瘩而啼者,謂之子鳴。

當歸 白芍(酒炒) 熟地 白朮(淨) 茯苓(各一錢)

先將豆撒在地,令孕婦撿之,則子自含著疙瘩而止矣。愈後服此湯以安胎。

竹葉湯 涼補 治妊娠心驚膽怯,煩悶不安,謂之子煩。如胃寒,則去黃芩。

當歸(一錢) 川芎(五分) 黃芩 熟地 麥冬(去心) 白芍(酒炒) 茯苓(各一錢) 竹葉(五片)

鯉魚湯 補 治妊娠腹脹,胎中有水氣,遍身浮腫,小便不利,謂之子滿。

當歸 白芍(酒炒) 白朮(淨各一錢) 茯苓(一錢五分) 橘紅(五分) 鯉魚(一隻,約重四五兩,略重亦可)

先將鯉魚去鱗臟煮熟,去魚用汁,加生薑五片入藥,煎約一盅,空心服,當有胎水下如水。未下盡,或胎死腹中,脹悶未除,再製一服,即水盡脹消而愈。

羚羊角湯 涼散微補 治妊娠血虛受風,忽然口噤反張,謂之子癇。

羚羊角(先煎) 獨活(各一錢) 鉤藤(二錢) 黨參(去蘆,米炒,八分) 白茯神 防風(各七分) 川芎(五分) 當歸 桑寄生(各一錢五分) 炙草(五分)

如因怒動肝火者,宜兼服逍遙散。

小便不通

四物加黃芩澤瀉湯 補兼涼 治妊娠小腸有熱,小便不通。

當歸 澤瀉(鹽水炒) 熟地(各一錢五分) 川芎(五分) 白芍(酒炒) 黃芩(各一錢)

茯苓升麻湯 微補 治妊娠胞胎墜壓,胞系繚亂,小便點滴不通,謂之轉胞。其症最危最急。

當歸(二錢) 川芎(六分) 升麻(蜜炙,五分) 茯苓(赤白,各一錢) 苧根(一錢五分)

加琥珀,研末二錢調服。

治妊娠胞胎墜壓小便點滴不通奇方

急令娠婦睡在竹床,或睡在大長凳上,一人扶穩,一人倒舉凳尾,輕輕搖數次即愈。

妊娠禁用各藥

斑蝥,水蛭,虻蟲,烏頭,附子,天雄,野葛,水銀,巴豆,牛膝,薏米,蜈蚣,三稜,莪朮,代赭石,芫花,大戟,麝香,蛇蛻,雄黃,牙硝,芒硝,丹皮,肉桂,槐花,牽牛,皂角,半夏,南星,通草,瞿麥,乾薑,桃仁,硼砂,乾漆,蟹爪,地膽,茅根。此說出《便產須知》。但半夏與參朮並用以補脾,可不必忌。虛陰之人,姜附亦不得不用。臨症者要識變通。

胎漏

妊娠經血不固而漏,謂之胎漏。有因病氣而漏者,則去其病。有因胎氣而漏者,則安其胎。或涼或補,各有所宜。又有忽然下血者,或由火熱迫血,或由鬱怒氣逆,或由損觸胎氣,或由脾胃氣陷,皆當審症調理。若去血過多,宜專顧元氣,以防其脫陷。

胎漏列方

獨聖散 和 治妊娠有所傷觸,激動胎元,腹痛下血極效。

大砂仁(一錢)

連皮炒,勿令焦黑,取仁去膜,研末白湯下。

膠艾湯 補 治妊娠卒然下血,並治跌僕胎動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搶,或去血腹痛。

當歸 艾葉(各一錢五分) 白芍(酒炒) 熟地(各二錢) 阿膠(蛤粉炒珠) 炙耆 地榆(去梢,炒成炭) 炙草(各一錢)

加生薑二片,大棗二枚煎。一方,單用阿膠炒珠四錢,艾葉二錢,治亦同。

四聖散 涼微補 治因內有熱而胎漏下血。

條芩(一錢五分) 白朮(淨,二錢) 阿膠(蛤粉炒珠,三錢) 砂仁(杵,六分) 艾葉(五分)

如因脾胃虛陷,或去血過多,宜服八珍湯,或補中益氣湯。因惱怒傷肝者,服加味逍遙散,加生地。

蔥白湯 和 治胎動下血,腹痛搶心。

蔥白(約五六莖)

煎濃汁飲,胎未死即安,已死即下。

舉元煎 補 治去血過多,速顧元氣,以防其脫陷者。

炙耆(三錢) 黨參(去蘆,米炒) 白朮(淨,各二錢) 炙草(一錢) 升麻(蜜炙,四分)

如虛寒者,姜附任加。防滑脫者,加烏梅二隻,或文蛤六七分。

墮胎小產

此症屢患者多在三個月,或五七月之間,下次之墮,必應期而復然。總屬氣血大虛。蓋婦人腎以系胞,而腰為之府,故妊娠之候最慮腰痛,痛甚則墮,不得不防。凡畏墮胎者,必須察其所傷之由,預為戒慎,而培養之。若到臨時,則無及矣。婦人當血氣既衰,於小產後多有胎既落,而復又下墮,如更有一胎欲產者,不必驚慌,服八珍、十全等湯自愈。

墮胎小產列方

四物鹿膠湯 溫補 治屢患墮胎。

當歸 鹿膠(各一錢五分) 杜仲(鹽水炒,一錢) 補骨脂(鹽水炒) 白芍(酒炒) 川芎 絲餅 川續斷(各一錢) 熟地(二錢)

千金保孕丸 補 治妊娠腰背痛,慣於小產墮胎,不受溫熱之劑者,受胎兩月即服之。

川續斷(酒洗,一兩) 山藥(炒,三兩) 川杜仲(糯米煎湯浸透,炒斷絲,四兩)

研末,棗肉和丸,每服三錢,米飲下。忌酒醋惱怒。

桑寄生丸 補 治妊娠應期墮胎,不受熱藥者。

川杜仲(糯米水泡,即以糯米拌炒,勿令焦,一兩六錢) 炙耆(三兩二錢) 真桑寄生 高麗參(去蘆,米炒) 北味(各八錢) 白朮(淨炒,一兩二錢)

加去核大棗一兩二錢,水熬成膏,將所炒之糯米研末,共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四錢,米湯送下。一日二次。

芎歸補中湯 補 治氣血虛半產。

炙耆 當歸 川芎 白朮(淨) 黨參(去蘆,米炒) 白芍(酒炒) 杜仲(鹽水炒) 艾葉 阿膠(蛤粉炒珠,各一錢) 北味(六分) 炙草(五分)

如脾氣虛弱,則服補中益氣湯。

人參黃耆湯 補 治小產氣虛,血下不止。

黨參(去蘆,米炒) 炙耆 當歸 白朮(淨) 白朮(酒炒) 艾葉(各一錢) 阿膠(蛤粉炒珠,二錢)

如小產後血不止,或煩渴者,屬氣血大虛,用八珍湯,加泡姜補之。腹痛嘔瀉,服六君子湯,加姜附。

胎死腹中

此症多以觸傷,或犯禁忌,或胎薄弱不成,或以胞破血乾,持久而殞。但察產母唇舌俱紅者,母子無事。唇舌俱青者,母子俱死。唇青舌紅者,母死子活。唇紅舌青者,母活子死。若非產期,而覺腹中陰冷重墜,或為嘔惡,或穢氣上衝,舌見於黑者,皆子死之症,速宜下之。下後審其虛實,隨加調補自愈。

子死腹中列方

加味脫花煎 攻峻劑 治胎死腹中。

當歸(七錢) 牛膝(鹽水炒) 川芎(各二錢) 肉桂(去皮,另燉) 紅花(各一錢) 車前(一錢五分) 朴硝(三錢)

水煎好,加入朴硝,再煎三四沸服。

臨產

臨產之月勿多睡,宜常運動,使血氣流暢,又不可過勞。凡一切應用之物,預為備便。穩婆要擇老成慣熟者。暑天則以水漉地而掃。時值寒冷,則以紙糊密窗欞,並燒火盤,庶幾溫涼得宜。房中只許曉事老婦二人陪伴,須關閉門戶,禁止雜人往來,更不得大驚小怪,無事詢問。如產母欲食則進以薄粥,美膳,以助氣力。渴則取白蜜半杯,滾水調勻飲之。使之潤燥滑胎,自然易生。有一月之前,忽然腹痛如欲即產,卻又不產,此名試月。又有臨月忽然腹痛,或作或止,或一日或三五日,胎水少來,但腹痛不密,謂之弄胎。無論胎水來與不來,俱不妨礙,當寬心待時,切不可預先驚動,混服催生等藥,以致誤事。俟至腰腹一陣痛似一陣,痛極難忍,糞門挺急,如欲大便。眼中時見金光,漿破血來,方是瓜熟蒂落正產之候。如胞漿破後一二時辰不生,即宜服催生等藥,如脫花煎、羊肉湯之類。不應即服加味八珍湯。蓋漿乃養兒之生,漿幹不產,必其胎元無力,愈遲則愈干,力必愈乏,所以速宜催之。與無故而妄服催生藥者不同。若胞破久而水血乾,產路澀則兒難下,服藥以助氣血,並急濃煎大盤蔥湯,令產婦以小凳坐於盤內,薰洗產戶良久,並洗小腹,使其暖而氣達,血自行而產矣。妊娠之婦,切不可占卜問神,如巫覡之徒,哄嚇謀利,妄言凶險,產婦聞之,則氣結滯而不順,多致難產,此宜切戒。

產難催生列方

脫花煎 熱兼補 治產難經日,催生最佳。

當歸(七錢) 肉桂(去皮,另燉,一錢) 牛膝(鹽水炒) 車前子 川芎(各一錢五分)

或加酒一二杯,沖藥服,以助藥力。

如氣虛困劇者,加參隨宜。陰虛必如熟地三四錢。

羊肉湯 補 治難產經日,服之以助氣血。

精羊肉(四兩) 當歸(五錢) 川芎(二錢) 生薑(五片)

水煎,分四次服。

加味八珍湯 補 治胞漿破後,血水枯竭,元氣困憊者。

當歸(二兩) 白朮(飯蒸,一兩二錢) 川芎(四錢) 白茯苓(五錢) 黨參(去蘆,米炒) 熟地(各一兩五錢) 白芍(酒炒,七錢) 益母草(三錢) 炙草(四錢) 生薑(五片) 大棗(六枚)

水煎數碗,不時飲之。飲畢再撿再煎而飲以救之,亦可得生,不可遲緩。

尋常催生列方

姑備平穩之方,不服亦可。

保產無憂飲 兼補 治胞盛氣實,臨產日先服者。

當歸(一錢五分,酒炒) 川芎 白芍(酒炒,各一錢二分) 川貝(去心,研末,沖藥服,一錢) 黃耆(八分,生) 蘄艾(七分,醋炒) 絲餅(一錢四分) 厚朴(七分,薑汁炒) 荊芥(八分) 枳殼(麵炒,去瓤,六分) 羌活 炙草(各五分)

加生薑三片煎。達生飲最佳。方在胎孕內。

保生無憂散 補兼行 治臨產補其血,順其氣。或胞胎肥厚,根蒂堅牢者,皆可使之易產。並治小產瘀血作痛。

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乳香(制) 枳殼(麵煨,去瓤) 木香(各四錢)

共研末,每二三錢,水煎日服二次。

交骨不開列方

此症無非陰氣不足,陰不足則氣不達,所以不開,不開則產必艱難。

加味芎歸湯 兼補 治臨產交骨不開,難產者。

當歸(六錢) 川芎(二錢) 龜板(炙,杵,五錢) 婦人發(洗淨,煅透,研,二錢)

水煎服。

生產不順

橫生者,兒方轉身,用力太早,逼之使然也。須安慰產母,令其仰臥,囑老練穩婆,剪去指甲,以香油潤手,推兒身順直,用中指探兒肩,不使臍帶纏絆,然後服脫花煎催之。方在前二頁。

倒產者,兒未轉身,努力太早,手腳先出也。令穩婆以手輕輕推入,又再推上,兒身必轉。若久之不生,穩婆手入產戶,就一邊撥轉兒頭,服脫花煎。渴則飲以蜜水,飢則食以薄粥,然後扶掖起身,用力一送,兒即生矣。切勿以針刺兒腳心,恐兒痛上系,則母命難保。

偏產者,兒方轉身,母用力太急,逼兒頭偏一邊,雖露頂,非頂也,乃額角耳。令穩婆輕手扶正,其頭即下。若兒頂後骨偏注穀道露頂,穩婆輕手於穀道外旁托正,產母用力,則生矣。

礙產者,兒轉身時,臍帶絆其肩,以致難生。令穩婆輕手推兒向上,以中指按兒肩,脫去臍帶即生。

盤腸產者,臨產子腸先出,然後生子,腸出時須以潔淨漆器盛之。用萆麻子四十九粒,去殼研爛,貼在頂心,候腸收盡,速即洗去,切不可遲。若腸略干,以磨刀水少許溫潤之。又法,用芝麻油紙捻點火吹熄以薰鼻,腸亦收上。於子腸出時,產母仰臥,穩婆將子腸溫水洗淨,然後托起,輕輕送入,推而上之。囑產母兩腿夾緊穀道,其腸自收,此法尤為便捷。

胞衣不下

此症如無痛脹,但見無力者,宜補氣助血,速服決津煎。因惡露流入胞中,脹滯不出者,令穩婆以手指頂其胞底,使其血散,或以指摸上口攀開一角,使血水傾瀉,則自落矣。如血滲胞中,停蓄既久,而為脹為痛,或喘或急,命在頃刻者,非逐血破血不可,須速服牛膝湯。

胞衣不下列方

決津煎 熱兼補 治胞衣不下,但見無力,不痛不脹者。

當歸(七錢) 澤瀉(鹽水炒,一錢五分) 牛膝(鹽水炒,二錢) 肉桂(去皮,另燉,八分)

水煎服。一方,川芎二錢,當歸六錢,肉桂一錢,治同。

牛膝煎 攻峻劑 治胞衣不下,腹中脹急,速服此方,緩則不救。

當歸(三錢) 川芎(二錢) 牛膝(鹽水炒,二錢) 蒲黃(一錢五分) 肉桂(去皮,另燉,一錢) 朴硝(三錢) 丹皮(一錢)

加生薑二片煎好,入朴硝,再煎三四沸服。如非危急,只見不下,並無脹痛者,服當歸五錢,川芎二錢,最穩。

失笑散 和 治血入胎衣,脹而不下。

五靈脂(去土,炒,五錢) 蒲黃(炒,五錢)

共研末,每服三錢,溫酒下。

蛋醋飲 和 治胞衣不下。

生雞蛋(二個,去黃留白)

用好陳醋大半盅,煎滾沖服。

治胞衣不下奇方

用蓮葉一張,扯作兩三塊,煎水服。胞衣即破作兩三塊而下。無葉則用蓮蓬,無論生枯,均要扯破。又方,用萆麻子四十九粒。去殼搗爛,貼兩足心即下,下後速即洗去,遲恐腸出。如腸已出,仍用此藥敷囟門,腸自收入,藥即洗去,勿遲。以本婦頭髮攪入喉中,使之作嘔,則氣升血散,胞軟自下。難產者,亦用此法,甚效。

血暈氣脫

產時胞胎既下,忽然眼黑頭眩,神昏口噤,昏不知人。此症有二:一曰血暈,一曰氣脫。血暈者本由氣虛,然亦有血壅痰滯者。察其形氣,果屬有餘,胸腹脹痛上衝,此血逆症也。不可放倒,宜服芎歸湯下失笑散。痰盛氣粗,則服二陳湯。若氣脫者,產時血既大行,血去氣亦去,多致昏暈不省。微虛者,少頃即醒。大虛者,脫竭即死。察其形氣不足,俱無脹痛氣粗之類,而眼閉口開手冷者,即是氣脫之症。速服大補藥以救之。少遲則不及。倘作血暈治,而用辛香化痰逐血之劑,則立刻而斃矣。切宜慎之。

血暈列方

芎歸湯 兼補逐血 治胞衣下後,血暈,實症,胸腹脹痛上衝者。

川芎(二錢) 當歸(六錢)

水煎,用五靈脂,(去土炒,)蒲黃(炒),各一錢五分,研末沖藥服。

加味二陳湯 和 治血暈實症,痰盛氣粗者。

黨參(去蘆,米炒,二錢) 半夏(制) 茯苓 陳皮(各一錢五分) 炙草(一錢) 生薑(二片)

氣脫列方

加味當歸補血湯 補大熱 治胞衣下後,血脫而暈,眼閉口開,手足厥冷者。

炙耆(一兩) 黨參(去蘆,米炒,四錢) 當歸(三錢) 乾薑(炒,二錢) 附子(制,三錢)

人參湯 熱補 治同上。

正高麗參(去蘆,米拌炒一兩五錢) 附子(制,三錢)

如倉猝未及撿藥,宜急燒鐵秤錘盛瓦盤內,捧至床前,以醋淬之。令酸氣入鼻內,收神即醒。若無秤錘,即用新磚瓦燒亦可。

產後

產後氣血俱去,最多虛症,固宜大加培補。然有虛者,亦有實者。蓋虛症者,其人平日必元氣素弱,臨產又血隨胎去,此當察其形氣,果系不足,須以全虛治之。若其有邪有火,有飲食停滯,乃虛中有實,不得不兼而治之。實症者,必其素無疾病,或年當少壯,或慣於辛苦貧勞,即臨盆下血,未免暫見虛損,第此壅滯之餘,不過皆護胎隨從之物,去者自去,生者旋生,何虛之有。治之者要審症用藥,不可執一,以致有誤。如頭痛,身痛,憎寒,發熱,或腰背拘急,此外感之實邪也。或熱渴躁煩,或便結腹脹,口臭舌焦,眼眵多,尿管痛,小便赤,酷喜飲冷,此內熱之實症也。鬱怒動肝,胸脅脹痛,大便不利,此氣逆之實症也。惡露未盡,瘀血上衝,心腹脹滿,疼痛拒按,大便難而小便利,此血逆之實症也。富貴之家,保護太過,或多用人參、耆、術,以致氣壅,或多用糖酒炭火,以致內熱,此調攝太過之實症也。又或因產恐其勞困,強令多食,以致停蓄不散,此內傷飲食之實症也。俱當因症施治,不可執以為虛。有狂言如見鬼神者,以有敗血上衝,胸腹脹痛,宜服澤蘭湯,並失笑丸。此症與血虛,神不守舍,心慌,自汗者迥別,切莫混治。產後有三禁,發汗多恐亡陽,利大便則傷胃,利小便則津液竭,而胃中枯燥。此經常之法,不可不知,而應變之權,尤不可不講。產畢胞衣下後,即服生化湯,上床以被褥靠之。暑月則以大藤枕,或凳靠之。須至四五日後,方可平睡。又常以手從心順熨至臍下,令惡露下行,並要避風養神,少言語,大忌梳頭,濯足,免招風濕。

產後列方

生化湯 微補 治產後去瘀生新,胞衣下後即服,人人必用之方。

當歸(五錢) 川芎(二錢) 桃仁(研,七粒) 益母草(一錢) 炮姜(六分)

加童便半酒杯,沖服更佳。

狂言

澤蘭湯 行血 治敗血上衝,胸腹脹痛,狂言如見鬼神。

當歸 牛膝(鹽水炒) 茺蔚子 白芍(酒炒) 熟地(各一錢五分) 澤蘭(二錢) 柏子仁(杵,一錢五分)

或加失笑散一錢五分,沖藥服。方在胞衣不下內。一方,用生化湯,倍加桃仁,煎好,煎失笑散一錢五分服,不可服峻劑。

心慌自汗

歸薑湯 溫補 治產後心慌自汗。

當歸(三錢) 棗仁(即炒杵,一錢五分) 炮姜(七分)

如氣虛,加參或加製附子。

歸脾湯 補 治產後心慌自汗,或心神驚悸。

黨參(去蘆,米炒) 白朮(淨炒) 當歸 白芍(酒炒) 棗仁(即炒杵) 炙耆(各一錢五分) 遠志(去心,五分) 龍眼(淨肉,四分) 炙草(六分)

腰痛

獨活寄生散 散 治產後腰痛,上連脊背,下連腿膝,屬風者。

當歸 桑寄生 防風 秦艽 牛膝(鹽水炒) 威靈仙 獨活 狗脊(各一錢金毛) 細辛(三分) 白茯苓(一錢) 桂枝(五分) 炙草(三分)

舒筋湯 熱 治產後血滯,腰腹疼痛。

元胡索 當歸 肉桂(去皮)

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或白湯加酒一杯下。

桃仁湯 散血 治產後腰痛如錐刺,屬惡露為患者。

澤蘭 當歸(各三錢) 牛膝(鹽水炒,二錢) 桃仁(炒,研,十粒) 蘇木(一錢)

加味八珍湯 溫補 治產後腰痛,專在一處,不連上下,屬虛者。

黨參(去蘆,米炒) 白朮(淨炒) 當歸 白芍(酒炒) 杜仲(鹽水炒) 熟地(各一錢) 續斷(七分) 肉桂(去皮,另燉,三分) 茯苓(八分) 川芎(五分) 炙草(六分)

心腹痛

四神散 溫補 治產後血虛,或瘀血腹痛。

當歸(一錢) 白芍(酒炒) 川芎(各一錢) 炮姜(六分)

水煎。

加味六君子湯 補 治產後脾虛腹痛,而嘔吐食少者。

黨參(去蘆,米炒,三錢) 白朮(淨) 半夏(制) 當歸 茯苓(各一錢五分) 陳皮 炙草(各一錢) 煨姜(二片)

羊肉湯 溫補 治產婦虛弱,血氣不足而腹痛,或寒氣入腹,臍下脹痛,手不可按者。

精羊肉(四分) 當歸(三錢) 生薑(五片)

加蔥鹽煎,日服三次。兼嘔者,加陳皮七分,白朮一錢。

理中湯 熱補 治產後中氣虛寒而腹痛。

黨參(去蘆,米炒,三錢) 白朮(淨炒,二錢) 乾薑(微炒,七分) 炙草(一錢)

水煎。

加味四物湯 補兼行 治產後因怒氣而心腹痛者。

當歸(三錢) 川芎 柴胡(各一錢五分) 熟地(二錢) 白芍(酒炒,一錢) 木香(六分)

如因氣滯者去柴胡。

通瘀煎 散血 治惡露留滯而心腹痛者。其症由漸而甚,或大小便不行,或小腹硬實而脹,或自下上衝,心腹痛極,如刀錐之刺,手不可近,與虛症不同。

歸尾(三錢) 紅花(新者炒黃,二錢) 香附 山楂(各二錢) 烏藥 青皮(各一錢) 木香(七分) 澤瀉(鹽水炒,一錢五分)

水煎,加酒一杯服。如寒滯者,加肉桂四分。火盛內熱者,加梔子一錢。微熱血虛者,加酒炒白芍二錢。血虛澀滯者,加牛膝一錢。血瘀不行者,加去皮尖桃仁十粒,或元胡索一錢五分。痛近下者,服此方。若痛近上者,用失笑散三錢,溫酒調下。

兒枕腹痛

此是兒已產下,其所枕之腹內疼痛,摸之亦似有塊,按之亦微拒手,與瘀血作痛,自下上衝,心腹痛不可忍者迥別。切不可服桃仁、紅花等藥,以致有誤。

殿胞煎 熱兼補 治產後兒枕腹痛。亦治產婦血虛腹痛。

當歸(五錢) 川芎 茯苓 炙草(各一錢) 肉桂(去皮,另燉,四分)

如血熱有火者,去肉桂,加酒炒白芍一錢五分。嘔者,加煨姜三片。陰虛者,加熟地三錢。氣滯,加香附一錢五分。腰痛,加杜仲二錢。

身痛

芎歸加古拜湯 溫散 治產後外感身痛,兼鼻塞惡寒者。

當歸(三錢) 川芎 秦艽(各一錢) 炮姜(七分)

加荊芥穗二錢,研末,生薑湯調下。

四物加澤蘭湯 散血兼補 治產後身痛,因瘀血凝滯,以手按遍身而更痛者。

澤蘭 熟地(各二錢) 當歸(三錢) 白芍(酒炒) 川芎(各一錢五分) 桃仁(去皮尖,研,七粒) 紅花(一錢)

四物加參朮湯 熱補 治血虛身痛喜按者。

黨參(去蘆,米炒) 白芍(酒炒) 白朮(淨) 川芎(各一錢五分) 當歸 熟地(各二錢) 炮姜(一錢)

發熱

人參荊防散 散兼補 治產後外感風寒,其症憎寒,發熱,頭疼身痛,或腰背拘急。凡屬外感,熱晝夜不退,與血虛者不同。

黨參(去蘆) 川芎 防風 荊芥穗(各一錢五分) 當歸(二錢) 炙草(六分) 生薑(二片)

四物加黑薑湯 溫補 治產後陰血暴傷,陽無所附,夜熱晨退,與血虛不同。

熟地(三錢) 當歸(二錢) 白芍(酒炒) 川芎(各一錢五分) 泡姜(一錢)

加味四君子湯 熱大熱 治產後誤服寒涼之藥而發熱。

黨參(去蘆,米炒,二錢) 白朮(淨,炒) 茯苓(各一錢五分) 乾薑(微炒,六分) 附子(制,七分) 炙草(五分)

如因元氣虛弱而發熱者,服補中益氣湯,加泡姜一錢。若四肢畏冷,急加附子。

當歸補血湯 補 治產後氣血損傷,肌膚髮熱,目赤面紅,煩渴引飲,或頭痛頭暈,氣短悶亂者。或服十全大補湯。

炙耆(一兩) 當歸(三錢)

乍寒乍熱

八珍湯 補 治陰陽不和而寒熱往來者。

黨參(去蘆,米炒) 白芍(酒炒) 白朮(淨) 茯苓(各一錢五分) 熟地(三錢) 當歸(二錢) 川芎 炙草(各一錢)

加生薑二片,紅棗二枚煎。如陽氣陷入陰中,宜服補中益氣湯。

增減四物湯 熱補 治產後寒熱往來,陰勝而寒多者。

黨參(去蘆,米炒) 當歸 川芎 乾薑(微炒) 白芍(酒炒,各一錢) 炙草(五分)

如陽勝熱多者,服四物湯。

蓐勞

此因產婦坐草艱難,以致過勞心力,故謂之蓐勞。其症或寒熱如瘧,或頭痛自汗,或眩暈昏沉,或百節疼痛,或倦怠喘促,飲食不甘,形體虛羸之類,悉當培補元氣為主。

豬腰湯 補 治產後蓐勞,寒熱如瘧,自汗無力,或咳嗽頭痛腹痛俱效。

黨參(去蘆,米炒,四錢) 當歸(七錢) 白芍(酒炒,三錢)

水煎去渣,用豬腰一對切碎,同好米煮稀粥,加蔥椒鹽豉,日服一次。

母雞湯 補 治產後蓐勞,虛汗不止。

黨參(去蘆,飯蒸) 炙耆 白朮(淨) 麻黃根(去淨節) 茯苓 牡蠣(煅,各二錢)

水煎去渣,用母雞一隻,去毛腸雜,煎湯三碗,任意服之。

產後喘急

此症有二,一由風寒外感,一由陰血暴竭。外感者,以邪氣入肺而喘急,必氣粗胸脹,形色壯盛,或多咳嗽,自與虛症不同。陰竭者,氣短似喘,上下不相接,吐之若不能,吞之若不得,形色怯弱,此乃無根將脫之兆,最為危候,切不可混治。

金水六君煎 兼補 治產後外感喘急,而氣粗胸脹者。

當歸(二錢) 熟地(三錢) 半夏(制) 茯苓(各一錢五分) 陳皮 炙草(各一錢)

加生薑二片煎。或用六君子湯,加杏仁一錢。

貞元飲 補 治產後氣短似喘,呼吸喘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氣道噎塞,熱劇垂危者。

當歸(三錢) 熟地(七錢) 炙草(二錢)

如兼嘔或惡寒,加煨姜二片。氣虛加人參。手足厥冷,則加製附子。

附:瘀血入肺

參蘇飲 補兼散血 治瘀血入肺,咳嗽喘急。

高麗參(去蘆,米拌炒,一兩) 蘇木(三錢)

如口鼻起黑氣,手足厥冷自汗,速加附子五錢,亦有可救。

產後發痙

此症腰背反張,戴眼直視,或四肢強勁,身體抽搐,無論剛痙柔痙,均屬血燥血枯之病。若誤用發散消導等藥,必死。

十全大補湯 溫補 治產後發痙。

炙耆 黨參(去蘆,米炒) 白芍(酒炒) 白朮(淨炒) 茯苓(各一錢五分) 當歸(三錢) 肉桂(去皮,另燉,三分) 川芎(一錢) 熟地(三錢) 炙草(七分) 生薑(二片) 大棗(二枚)

大補元煎 補 治同上。

黨參(去蘆,米炒,一錢五分) 山藥(炒) 杜仲(鹽水炒,各二錢) 熟地(三錢) 當歸 枸杞(各一錢五分) 萸肉(一錢) 炙草(七分)

如元陽不足畏寒者,加泡姜七分,製附子一錢。

惡露不止

清化飲 涼 治惡露不止因血熱者。

白芍(酒炒) 麥冬(去心,各二錢) 丹皮 茯苓 黃芩 生地 石斛(各一錢)

如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一錢五分。

補中益氣湯 補 治肝脾氣虛,不能收攝而血不止者。子宮下墜,或玉門不閉,均用此方,加附子一錢。

炙耆 黨參(去蘆,米炒) 白朮(淨) 當歸(各一錢) 陳皮(六分) 升麻(三分,蜜炙) 柴胡(五分) 炙草(七分)

加生薑二片,紅棗二枚煎。血不止,加炒黑去淨梢地榆一錢五分。氣血俱虛,血來淡色者,速服十全大補湯。

傷食

加味異功散 補兼消 治產後傷食,吞酸噯腐滿悶者。

黨參(去蘆,米炒,二錢) 白朮(淨,一錢五分) 陳皮 麥芽(炒) 茯苓 神麯(炒) 炙草(各一錢)

加生薑二片煎。如腹痛,加木香末六分,沖藥服。

泄瀉

補中益氣加減湯 補 治產後泄瀉。不可利小便。

炙耆 白朮(土炒) 黨參(去蘆,米炒) 淮山(炒,各一錢五分) 扁豆(炒,杵,一錢) 升麻(蜜炙,三分) 陳皮(六分) 炙草(七分)

加生薑二片,紅棗二枚煎。如不止,加肉蔻霜一錢。寒加乾薑四分。

大便秘澀

此症以血去津液不足而然。若計其日期已多,以大黃等藥通之,則禍在反掌矣。必待腹滿覺脹,欲去不能者,然後用此潤劑。

濟川煎 滑兼補 治產後大便秘結。

當歸(四錢) 熟地(三錢) 澤瀉(鹽水炒,一錢五分) 肉蓯蓉(酒洗淡,二錢) 枳殼(麵煨,去瓤,六分) 升麻(三分,蜜炙)

豬膽汁導法

大豬膽(一隻)

研皂角末二分,用醋少許和膽汁,以竹管貫入穀道,俟一食頃,當有宿食惡物出。

乳汁不下

凡產後乳遲或乳少,多由氣血不足而然,通之補之,乳汁自來。

豬蹄湯 和 治乳汁不下。

通草(二錢) 川芎(七分) 陳皮(六分) 川山甲(五片,炒) 炙草(五分)

水煎去渣,用豬蹄一隻洗切,再入水五六碗,煮約三碗,加蔥姜鹽料取汁飲之。忌食生冷物,並時將蔥湯洗乳為妥。又方,鮮蝦約四五兩,去皮、須、頭、足、取淨肉熱酒沖服。隨飲豬蹄湯,蝦酒只飲一次,豬蹄湯可長服。

加味八珍豬蹄湯 補 治虛弱人氣血不足,乳汁不下。

炙耆 黨參(去蘆,米炒) 陳皮 白芍(酒炒(當歸 熟地 白朮(淨) 茯苓(各一錢) 川芎(六分) 木通(一錢五分) 炙草(七分)

以王不留行一錢,同煎去渣,用豬蹄一隻洗切,加水同煮,約二碗,任服。須用木梳,在乳上順梳下。

婦科補遺

帶病

此症不外脾虛有濕,但分寒熱治之,無有不愈。又云:皆由中土虧損,帶脈不能收引,以致十二經之脈,因而內陷,宜用六君,加泡姜以補脾。甚則用補中益氣湯以提之。或用牡蠣等丸以澀之。不論用何方,加鹽水炒杵故紙一錢,甚驗。

加味異功散 補 治帶病因脾虛有濕。

黨參(去蘆,米炒,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扁豆(炒杵,一錢五分) 生薏米(三錢) 白朮(淨) 山藥(炒,各二錢) 澤瀉(鹽水炒,一錢) 白茯苓(一錢五分) 炙草(一錢)

如有熱,加蓮子心五分,黃柏一錢。色白清冷,腹痛多寒者,加乾薑一錢,或再加製附子一錢。

加味補中益氣湯 補 治帶病脾腎虧陷,不能收攝者。

炙耆 黨參(去蘆,米炒) 歸身 白朮(淨) 茯苓(各一錢五分) 故紙(鹽水炒) 陳皮(各一錢) 升麻(三分,蜜炙) 柴胡(五分) 生薑(二片) 紅棗(二枚) 炙草(七分)

癥瘕

結有定處者,為症,屬血。行無定處者,為瘕,屬氣。各有虛實,或宜攻,或宜補,或宜攻補兼施,要審而治之。若任意攻下,與不守禁忌,縱嗜欲,未有不喪厥身者。

血症列方

五物煎 補兼散血 治瘀血作痛,或成形不散,在臍腹之下,初見停蓄,根盤未固者。

當歸(三錢) 白芍(酒炒,二錢) 熟地(三錢) 川芎(一錢) 肉桂(六分,去皮,另燉) 桃仁(十粒,去皮尖,杵)

通瘀煎 和行散 治氣滯血積,實痛拒按者。

歸尾(二錢) 紅花(新者,炒黃) 山楂 香附 澤瀉(鹽水炒) 烏藥(各一錢五分) 青皮(一錢) 木香(七分)

水煎,加酒一杯沖服。寒滯,加肉桂六分。微熱,加白芍一錢五分。血瘀不行,加桃仁七粒。

三稜散 攻峻劑 治積聚癥瘕,堅滿不散者。

白朮(淨炒) 三稜(各六錢) 蓬朮 當歸(各一錢六分) 檳榔 木香(各一錢)

共為細末,每服三錢,沸湯調下。

加味四君湯 補兼行 治血症久而不散,人已虛弱者。宜兼用外治,方善。

黨參(去蘆,米炒) 白朮(淨炒) 川芎 茯苓(各一錢五分) 木香(七分) 當歸(二錢) 炙草(六分)

加生薑二片煎。或服歸脾湯,重用木香,或服逍遙散、六君子湯,加木香,均當審而治之。

氣瘕列方

木香調氣散 和行氣 治氣瘕。

大砂仁 木香 白蔻 丁香 白檀香 藿香 炙草

等分研末,每服二錢,淡鹽湯調下。

五磨飲 和行氣 治同上。

黨參(去蘆,米炒) 烏藥 檳榔 正沉香 木香

等分研末,每服二錢,淡薑湯下。

香砂六君子湯 補兼行 治虛弱人氣瘕。

黨參(去蘆,米炒) 白朮(淨炒) 半夏(制) 茯苓(各一錢五分) 砂仁(炒,杵,五分) 木香(六分) 陳皮 炙草(各一錢)

加生薑二片煎。

熨痞方 治結有定處,無論男女皆宜。

先將麥面和成條,量痞大小圍住,第一層用麝香二三分摻上,第二層用真阿魏一二錢研細末摻,第三層用朴硝一二兩鋪蓋其上,以青布覆之。備熱熨斗二隻,於布上輪流熨之。覺腹中氣行寬快,即是痞消之兆。麝香、阿魏要真的,假者不驗。

乳癰乳岩

乳癰則因兒口氣所吹,壅結脹痛,肉色赤腫,發熱煩渴,憎寒頭痛,治之亦易。惟乳岩之症,初起結小核於內,肉色如常,速宜服消散之藥。若積久漸大,內潰深洞,最為難療。服補方尚可以延歲月,切忌開刀,開刀則翻花必死,用藥咬破者亦同。

乳癰列方

栝蔞散 和 治吹乳腫痛。

栝蔞(一個) 乳香(制,一錢五分)

酒煎服,外用南星為末,溫酒調塗,更以手揉散之。又方,用萱草根,擂酒服,渣敷患處。

連翹金貝煎 和 治乳癰紅腫,疼痛之甚,熱毒有餘者。

白芷 歸身 乳香(制) 沒藥(制) 川貝(杵各一錢)

水煎,沖酒一二杯服。又方,生蒲公英搗爛沖酒服。渣敷乳上。略睡片時,數次即愈。如無生的,用乾研末亦可。

乳岩列方

加味陽和湯 熱補 治乳岩初起,日久亦宜,此乃陰症聖藥。須間日服二陳湯。

熟地(八錢) 肉桂(去皮,另燉,六分) 泡姜(五分) 真鹿膠(炒珠,三錢) 麻黃(四分) 甘草(炙,一錢)

水煎服,服後飲好酒一二杯。謹戒房事,服至病愈為止。泡薑、肉桂,看症任加,製附子亦宜。

加味逍遙散 熱補 治乳岩。

白朮(淨,二錢) 當歸(三錢) 白芍(酒炒) 香附(杵) 柴胡(各一錢五分) 泡姜 茯苓(各一錢) 炙草(七分)

外科

瘡瘍

凡瘡紅者為癰,白者為疽,小者為癤。癰是熱症,宜清涼解毒。疽是寒症,乃氣血大虛,與癰相反,寒藥絲毫不得用,即外敷亦不可,宜服大補氣血之劑,或加附子、泡薑、肉桂,引用麻黃五分,冬天有用至一錢者。此味雖夏月亦必用,使之寒毒有路而出。疽者色白,不甚腫,其寒毒深,故藥須熱補,或用艾火灸之。癰者色紅亮而腫,其熱毒外見,故藥當清涼。然年老及虛弱人,必服內托藥方穩。

紅瘡列方

真人活命湯 和 治熱瘡初起,功能消散。潰後忌服。

當歸 防風 白芷 銀花 貝母(杵) 花粉 陳皮 草節 乳香(制) 沒藥(制) 山甲(炙) 角刺(各一錢)

水煎,加酒一杯沖服。

神功托裡湯 涼補 治一切腫毒及發背乳癰,或焮腫,憎寒壯熱,未成已成均效。

金銀花(五錢) 生黃耆(四錢) 當歸(二錢) 甘草(一錢)

水煎,加酒一杯沖服。

白疽列方

陽和湯 熱補 治一切色白平塌陰疽,此為聖藥,萬應萬靈,從無一失。

熟地(七錢) 肉桂(去皮,另燉,七分) 泡姜(五分) 真鹿膠(炒珠,三錢) 麻黃(五分) 炙草(一錢)

水煎,服後飲好酒數杯。謹戒房事服至病愈為止。

乾薑散 熱 治白疽初起甚效。

乾薑(一兩,炒黃)

研細末,用醋調敷,四圍留頭自愈。又方,無論虛實寒熱,用遠志研末敷之。並酒開服七分,甚效。若治乳癰更驗。

獨聖散 和 凡患瘡瘍,皆由氣血凝滯,須服香劑,以香能行氣血也。此方最宜。

香附(六錢,薑汁浸一宿,焙乾)

研末,每服一錢五分,或二錢,白湯下。

癰疽潰爛列方

集香散 和 治癰疽潰爛,須用此香味。凡氣血得香則行,得臭則逆。又要用膏藥貼護,使風不入,則肌肉易生。

白芷 藿香 香茅 香附 防風(各三錢) 木香 甘草(各一錢)

研細末,先照方撿二劑,煎濃湯洗之,然後摻此散,摻畢以敗毒膏藥貼之。

瓜皮散 和 治多年惡瘡。

冬瓜皮(焙)

研末摻之。又治傷損腰痛,每服一錢,溫酒調下。

指頭瘡方

消毒散

雄黃(八錢) 蜈蚣(二條)

共研末燒煙,薰三兩次即愈,或用豬膽汁調塗亦可。

腫毒列方

鳳仙膏 和 治對口發背,魚口便毒,及瘰癧初起,一切腫毒之症,用之甚效。

鳳仙花(即指甲花,取連根葉,一大把)

洗淨風乾,搗取自然汁,入銅鍋內,不可加水,將原汁熬稠,敷患處,一日一換。凡諸毒初起,雖大如碗,敷二三次即消,已破者禁用。不得以鐵鍋熬。水仙花根搗爛敷亦佳。

膿泡疥瘡方

樟腦散 治疥瘡有膿者,百發百中,靈驗無比。

樟腦(八錢) 硫黃(一錢五分) 川椒(一錢,炒) 枯礬(一錢)

共研末,真芝麻油調勻,不可太稀,攤在新粗夏布上,包好線紮緊,先將疥瘡針刺去膿,隨以藥包炭火烘熱,對患處按之。日按數次,俟其不能復起膿,則可用藥包乘熱擦之矣。如秋冬涼天,四五日即結痂而愈。布為膿漿糊實,須換布另包。

治瘰癧列方

夏枯草膏 和 治瘰癧無論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亦效。

用夏枯草一把,煎熬成膏。每服半酒杯,白湯開下,並將此膏塗之。瘰癧即消。此草能生血,乃治瘰癧之聖藥,但虛弱人不可單服,宜於補劑中加香附、川貝各一錢五分,遠志七分,煎好開膏服之。

鯽魚散 和 治瘰癧。

用鯽魚一隻,約重四五兩,破開不見水,去腸雜,將肥皂核塞滿,外以紙包,再以泥包,放爐火中煨成炭,取出,碗蓋存性,研細末,每服一錢,白湯下,服至一兩,無有不愈。

殭蠶散 溫 治項下瘰癧。

白殭蠶(炒,一兩五錢)

研細末,每服五分,白湯下,日三服,十日愈。

白玉丹 專治瘰癧破爛,連及胸腋,臭穢難聞。雖數十年不愈,藥到病除,神效之極。

新出窯石灰一大塊,放清水盤內化開,次早取其面上者,用真桐油調勻,先煎花椒與蔥,洗淨患處,以藥敷之,其效如神。

疔毒

凡手指或各處有瘡,初起即發癢,身熱惡寒或麻木,此乃極毒之疔瘡,不速治必死。

去毒方

急以針挑破,擠去惡血,候血盡,口噙涼水吮之。水溫再換,吮至痛癢俱無,即愈,此法最善。

蔥蜜方 治疔瘡惡腫。

針挑破,用老蔥、生蜜糖搗勻,貼兩時久,疔即出,以醋洗之,神效。

菊花酒 微涼 治疔瘡腫毒。

野菊花根(一握)

搗汁一升,沖酒一杯,燉熱服,即至垂死,入口便活。冬月掘地取用亦可。並治一切惡毒,搗爛酒煮服,以渣敷之。

附癍疹

葛根加牛子湯 涼散 治癍疹初起。

升麻(一錢) 葛根(二錢) 秦艽 荊芥 蘇葉 白芷 赤芍(各一錢) 牛子(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服此方後,次服犀角地黃湯,或服大青湯、三黃解毒湯,甚則服白虎湯。

犀角地黃湯 寒 治癍疹。血熱妄行亦宜。

生地(四錢) 白芍(酒炒) 麥冬(去心) 犀角尖(先煎) 丹皮(各一錢五分)

大青湯 大寒 治癍疹大毒。

生石膏 知母 元參 青黛 地骨皮 生地 木通(各一錢) 甘草(七分) 荊芥穗(一錢) 竹葉(十五片)

元參升麻湯 涼 治發癍咽痛。

元參(三錢) 升麻 甘草(各一錢)

加犀角、黃芩、射干、黨參,治陽毒發癍,頭頂皆痛,狂躁罵詈,咽腫吐血。溫服取汗。

跌打損傷

玉真散 治破口傷,無論傷口大小,或潰爛進風,口眼喎斜,手足扯動,用此散敷傷口,另用三錢,溫酒沖服,白湯調服亦可,效能起死回生。惟已嘔吐則難治。如膿多者,以溫茶避風洗淨而敷,無膿忌洗。

生南星(薑汁炒) 羌活 防風 明天麻(各二錢) 白附子(四錢) 白芷(二錢)

共研極細末,收入窄口磁瓶內,以蠟封密,不可泄氣。

又方 治破傷風,亦名玉真散。

防風 生南星(薑汁炒)

等分,研細末,用以敷傷口,並酒調服一錢。此方雖打傷至死,童便調灌二錢,三服必活。

跌打青腫

大黃生薑方 治跌打青腫不破口者。

生大黃(一兩)

用老生薑汁,磨融敷之。一日一換,紫者轉黑,黑即轉白,甚覺效驗。

湯火傷

宜服童便,或用白沙糖二三兩,滾水調服,以免火毒攻心。雖痛極亦要忍住,若用冷水及井泥溝泥,則熱氣內逼,為害非輕。

大黃散 治湯火傷。

生大黃(七錢,研極細末)

先以真桐油或真芝麻塗之。塗後,摻以食鹽少許,再將藥末撒上立刻清涼止痛,並無疤痕。又方真芝麻油二斤,生大黃半斤,用銅鍋熬至藥色焦黑,瓦罐連渣收存。遇傷以鴨毛蘸油塗之極驗。

清涼膏 治被湯火傷者,無論新久均效。

新出窯石灰(三四大塊)

用冷水一盤,放石灰於內,次日面上結一層如薄冰樣者取起,以杯載之。加真桐油調極濃厚,敷之即愈。面上所浮石灰,並水取之,方得滴桐油下,調之自然濃厚矣。

外科補遺

治痔瘡有血者,用苦苣菜,或生或干煎湯以熟爛為度,連湯傾大木盤內,以橫板一塊架上,坐而薰之。俟湯可下手,即撩菜頻頻洗之,湯冷方止,日洗數次,五六日見效。又方,取菊花葉搗爛敷之,數次即愈。

治腦破骨折,用蔥白和蜜搗勻,厚敷立效。

凡一切湯火傷,及跌打傷,壓傷症重者,恐其瘀血與火毒歸心,須急飲童便半茶杯,或小便亦可。如嫌其穢,則用滾水開白沙糖二三兩,候溫飲之。均不宜遲。

培補藥方

凡人於病後,或平日體質虛弱,皆宜培補。然培補之法,須分陰陽。陽虛者,其人每多津液,口不思水,小便頻數或清長,大便稀溏,手足清冷,喜飲熱湯。陰虛者,其人津液少,每欲得水滋潤,小便黃短,大便乾結,或有潮熱。茲略選數方,以便擇用。如浸藥酒,或錢換作兩,分換作錢,均要加蒸曬過五加皮一二兩。

培補藥方

加味四君湯 補 治脾胃虛,口淡不知味,腳軟氣弱者。

黨參(去蘆,米炒,二錢) 炙耆 白朮 白扁豆(炒,杵) 茯苓(各一錢五分) 炙草(一錢)

加生薑二片,大棗二枚煎。

六君子湯 補 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或嘔吐吞酸,或咳嗽喘促等症。

黨參(去蘆,米炒,二錢) 白朮(淨,炒) 茯苓 半夏(各一錢五分制) 陳皮 炙草(各一錢) 生薑(二片) 大棗(二枚)

如有虛火,加泡姜一錢。加藿香一錢五分,砂仁八分,名香砂六君湯。治過服涼藥,以致食少作嘔,或中氣虛滯,噁心脹滿等症。

補中益氣湯 補 治勞倦傷脾,中氣不足,清陽不升,體倦食少,寒熱瘧痢,氣虛不能攝血,並外感不解等症。

黨參(去蘆,米炒) 炙耆 白朮(各一錢五分,淨,炒) 當歸(一錢) 升麻(三分,蜜炙) 陳皮(五分) 柴胡(五分) 炙草(一錢)

加生薑二片,大棗二枚煎。如氣虛下陷而脫肛者,亦宜。截久瘧,須加制首烏三錢,或加烏梅二隻。脾虛發腫,皮不光亮,手按成窟者,用此方去升麻服之。當歸滑腸,便溏則勿用。以下同。

歸脾湯 補 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哮臥少食,或大便不調,心脾疼痛,或因病用藥失宜,克伐傷脾,以致變症者。此乃培補後天第一之方。

炙耆 黨參(去蘆,米炒) 白朮(淨,炒) 棗仁(即炒杵) 茯苓(各一錢五分) 遠志(去心五分) 當歸(一錢) 龍眼(淨肉,六分) 木香(五分) 炙草(六分)

水煎。凡痢疾既久,宜用此方。或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加烏梅二隻。

參苓白朮散 補 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或嘔吐泄瀉,大病後須調補者。

黨參(去蘆,米炒) 山藥(炒) 蓮仁(去心,炒) 白扁豆(去皮,薑汁炒,各一兩) 白朮(米泔浸炒,一兩五錢) 砂仁(四錢) 薏米(炒,七錢) 白茯苓(七錢) 炙草(六錢)

共為細末,每服二三錢,米湯調下,或加薑棗煎服。

六味地黃湯 補 治腎水虧損,小便淋閉,陰虛發熱,自汗盜汗。此實壯水制火之方,火衰者勿服。

熟地(四錢) 山藥(二錢) 萸肉 白茯苓 澤瀉(鹽水炒) 丹皮(各一錢五分)

加肉桂四分,北味五分,治虛火上炎,發熱作渴,口舌生瘡,或牙根潰爛,咽喉疼痛,寢汗憔悴等症。

左歸飲 補 治命門陰衰,服此以壯腎水。

熟地(四錢) 山藥(炒) 枸杞(各二錢) 萸肉 茯苓(各一錢五分) 炙草(一錢)

如腎熱骨蒸多汗者,加川地骨皮二錢。

五味子湯 補 治腎水枯涸,口燥舌乾。

炙耆(一錢五分) 黨參(去蘆,米炒,二錢) 麥冬(去心,一錢五分) 北味(七分) 炙草(五分)

水煎,日服三次。

四物湯 補 治一切血虛營弱者。

熟地 當歸(各三錢) 川芎(一錢) 白芍(酒炒,二錢)

水煎。加黨參二錢,茯苓、白朮各一錢五分,炙草一錢,名八珍湯。加生薑二片,大棗二枚煎。治氣血兩虛。

聖愈湯 補 治血虛心煩,睡臥不安,五心煩熱。

黨參(去蘆,米炒) 川芎 當歸 白芍(酒炒) 熟地 炙耆(各一錢)

一方,無白芍,有酒炒生地一錢。

八味地黃湯 補大熱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下元冷憊,臍腹疼痛等症。

熟地(四錢) 山藥(二錢炒) 澤瀉(鹽水炒) 萸肉 茯苓 丹皮(各一錢五分) 肉桂(去皮,另燉,五分) 附子(一錢,制)

右歸飲 補大熱 治命門陽衰,服此以益腎火。

熟地(四錢) 山藥(炒) 杜仲(薑汁製) 枸杞(各二錢) 萸肉 附子(各一錢,制) 肉桂(去皮,另燉,六分) 炙草(一錢)

如嘔噦吞酸,加炮姜一錢。小腹多痛,加吳萸六分。帶濁不止,加故紙一錢。血少血滯,腰膝軟痛,加當歸二錢。

加減金匱腎氣丸 補大熱 治脾腎陽虛,不能行水,小便不利,腰重腳腫,或肚腹亦脹,喘急痰盛,已成膨症。

熟地(二兩) 山藥(炒) 萸肉 牛膝(鹽水炒) 澤瀉(鹽水炒) 肉桂(去淨皮) 丹皮 車前(各五錢) 附子(二錢五分,制) 茯苓(一兩五錢)

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錢,米飲下。一方,有五茄皮更效。

人參養營湯 熱補 治脾肺俱虛,惡寒發熱,肢體困倦,食少作渴,口乾心悸,自汗等症。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 炙耆 黨參(去蘆,米炒) 當歸 熟地 白朮(淨,炒) 陳皮(各一錢) 肉桂(去皮,另燉,五分) 茯苓(七分) 遠志(去心,五分) 北味(七分) 炙草(一錢)

加生薑二片,大棗二枚煎。

理中湯 熱補 治胃寒。

黨參(去蘆,米炒) 白朮(淨炒,各二錢) 乾薑(炒黃) 炙草(各一錢)

加製附子一錢,治臟寒將脫之症,用以回陽。

十全大補湯 溫補 治氣血俱虛,惡寒發熱,自汗盜汗,肢體困倦,眩暈驚悸,晡熱作渴,遺精白濁,大便溏泄等症。

黨參(去蘆,米炒) 白朮(淨炒,各一錢) 川芎(七分) 茯苓(一錢) 白芍(酒炒,一錢) 熟地(二錢) 當歸(一錢) 炙草(七分) 炙耆(一錢五分) 肉桂(去皮,另燉,四分) 生薑(二片) 大棗(二枚)

仙傳斑龍丸 溫補 治諸虛百損,壯精神,養氣血,老人及虛弱人服之最宜。

鹿角膠 柏子仁 鹿角霜 菟絲餅 熟地黃(各二兩) 補骨脂(鹽水炒) 白茯苓(各一兩)

先將鹿膠溶化,各藥研末,入無灰酒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錢,淡鹽湯或溫酒下。

五味異功散 補 治小兒虛弱,飲食少進者。

黨參(去蘆,飯蒸,四錢) 白朮(飯蒸,六錢) 茯苓(四錢) 陳皮(二錢) 炙草(二錢)

共研極細末,每用六七分,或一錢,或一錢零,量兒大小,米湯調下,摻於粥內,亦可間日一服。此乃培補小兒平穩之方,久久服之,有益無損。惟壯健者則不必服。散要焙乾入窄口磁瓶內,用蠟封固,勿令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