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附子湯(八十一)
治風濕相搏,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此方主之。
附子(一枚,炮,為君) 甘草(炙,為佐) 白朮(一兩,為使) 桂枝(一兩,為臣)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出復煩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為妙。
湯議
議曰:風則傷衛,濕流骨節,風濕相搏,兩邪亂經,故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風勝則衛氣不固,汗出短氣,惡風不欲去衣,為風在表也。濕勝則水氣不行,小便不利,或身微腫,為濕氣內搏也。故用附子為君,除濕祛風,溫經散寒。桂枝為臣,祛風固衛。白朮去濕為使。甘草為佐,而輔諸藥,疏風去寒濕之方也。
甘草乾薑湯(八十二)
治誤汗煩躁,吐逆而厥者主之。
甘草(四兩,炙,為君) 乾薑(二兩,炮,為臣)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升半,去渣,溫服。
湯議
議曰:脈浮,自汗出,惡寒者,為中風。今此又兼小便數者,心煩,腳攣急,為陰陽之氣虛,不可發汗。反與桂枝湯誤汗之,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上逆也。此乃不可汗而誤攻其表,榮衛之氣虛傷所致也。故與甘草為君,乾薑為臣,二者之辛甘合之,以復陽氣也。
芍藥甘草湯(八十三)
治誤汗傷血,則厥逆腳攣急主之。
白芍(四兩,為君) 甘草(四兩,炙,為臣佐)
右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溫服。
湯議
議曰:大汗則傷血,若陰虛之人,汗之則誤也,必煩躁吐逆,四肢攣急。此乃不當汗者,汗之則陰虛血少所致也。故與白芍為君,而補營血。炙甘草為臣,合而用之,以補陰氣也。
甘草湯(八十四)
治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主之。
甘草(二兩)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升半,去渣,溫服。
湯議
議曰:少陰之脈,循咽而止。寒熟相搏不散,而成咽痛,故與甘草一味,以泄咽膈之氣也。
炙甘草湯(八十五)
治傷寒,脈結代,心動悸者主之。
甘草(炙,四兩) 生薑 桂枝 麻子仁 麥冬(各三兩) 人參 阿膠(各二兩) 生地汁(六合)
大棗(十二枚)
右九味,以水八升,酒七升,同煎,取五升,去滓,內膠烊,溫服。
湯議
議曰:脈按之來緩,而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又脈來動而中止,更來小數,中有還者反動,名曰結陰也。又脈來藹藹,如車蓋者,名曰陽結也。又脈累累,如循長竿者,名曰陰結也。此皆仲景所言結脈,炎邪氣留結,其氣虛散,陰陽鬱結,不能相榮也。脈來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名曰代陰也,此真氣衰極,脈不能自還,因其呼吸,陰陽相引復動。心中悸動,因脈結代,故知為真陰氣虛少,陰氣虛敗。故與炙甘草為君,人參、大棗為臣,以補無氣之不足者。以桂枝、生薑之辛,而益正氣為佐。以麥門冬、阿膠、麻子仁、地黃之甘,潤經益血,而補其陰為使。以清酒為引而能通,以復脈者也。
芍藥甘草附子湯(八十六)
治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此方主之。
白芍(君) 甘草(臣,炙,各三兩) 附子(佐使,一枚,炮)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丹,去渣,分溫服。
湯議
議曰:發汗後病解,則不惡寒,病不解,表實亦不惡寒。今此大汗出,又反惡寒,其脈微弱者,為榮衛虛者也。若非大汗出而又惡寒,其脈沉微無熱證者,不可服也。
茯苓甘草湯(八十七)
治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此方主之。
茯苓(君) 桂枝(各二兩) 甘草(一兩) 生薑(三兩)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渣,分溫服。
湯議
議曰:傷寒,汗出不惡風,渴而飲水者,屬人參白虎湯。若汗出而渴,脈浮,小便不利者,屬五苓散。今此汗出而不渴者,為邪不傳裡,但在表而表虛也。故與茯苓為君,而益津和中。甘草為臣輔之。以桂枝為佐,生薑為使,二者之辛,而固衛氣者也。
黃連湯(八十八)
治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此方主之。
黃連 甘草 乾薑 桂枝(各三兩) 人參 半夏(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溫服。此即半夏瀉心湯加桂枝也。
湯議
議曰:濕家下後,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熱,胸中有寒,是邪氣入里,而為上熱下寒也。此傷寒邪氣傳裡,而為下寒上熱也。胃中有邪氣,使陰陽不交。陰不得升為下寒,故腹中痛;陽不得降為上熱,故欲嘔吐也。故與半夏瀉心湯中加桂枝,升降陰陽之氣也。為下痛,故去黃芩。經曰:上熱者,泄之以苦,下寒者,散之以辛。故用黃連為君,以治上熱。乾薑、桂枝、半夏,以散下寒為臣。人參、大棗、甘草之甘,以益胃而緩其中也。
黃連阿膠湯(八十九)
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者主之。
黃連(四兩) 阿膠(三兩) 芍藥(二兩) 黃芩(一兩) 雞子黃(二兩)
右以水先煮三物、減半,去渣,內膠烊盡,小冷,內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
湯議
議曰:少陰病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者,乃寒極變熱也,熟煩於內而然。故用黃連為君,黃芩為臣,以除內熱。而陽有餘,以阿膠、雞子黃之甘,以補陰不足為佐。芍藥之酸,以斂陰氣而泄邪熱為使也。
乾薑黃連人參湯(九十)
治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主之。
乾薑 黃芩 黃連 人參(各三兩)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
湯議
議曰:傷寒本自寒下,其人下虛也。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損傷正氣,寒氣內為格拒,則陰陽不通,食入口即吐也。寒格,更逆吐下者,是醫不知又復吐下,則重虛而死也。故用乾薑為君,以散逆氣而調其陽,辛以散之也。以黃連為臣,而和其陰;黃芩為佐,以通寒格,苦以泄之也。以人參為使,而和其中,補益真氣,甘以緩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