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諸症治例(附)

《內經》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大抵秋三月天氣清肅下降,人氣亦下降,故秋月諸症,宜下(謂下泄也。)分利,(謂利小便。)宜清和解,不宜升散。秋月肺大腸金氣用事,金旺則木受制,故有諸郁,諸氣,諸痛,諸瘡,諸積等症,治法當隨症輕重加減治之。故秋月宜培脾土以生肺金,滋腎水以養肝木,養血以潤燥,損其有餘,益其不足,此大法也。今將秋月諸症,宜用之方,詳陳於下,隨症活法用之。毋蹈實實虛虛之弊。

參蘇飲(九十八) 治秋月傷寒,發熱頭疼,咳嗽,或中脘痞滿,嘔吐痰水,寬中快膈,不致傷脾,及感冒風邪,頭疼鼻塞,憎寒壯熱,名曰重傷風。服之極效。

人參(八分) 紫蘇葉 前胡 半夏 葛根(各一錢) 茯苓 桔梗 枳殼 陳皮(各八分) 甘草(四分) 羌活 蒼朮

上用水一鍾半,姜三片,蔥頭一根,煎八分熱服。咳嗽,加五味子五分,杏仁七分。久嗽有肺火,去人參,加桑白皮、杏仁(各八分)。鼻衄,加麥門冬、山梔仁(炒黑),烏梅、茅根(各一錢)。嘔逆,加砂仁(五分)。脾泄,加白朮、黃耆、白扁豆、蓮肉(各一錢)。

氣症有九,其治則一,惟順與降,最為要法,須兼郁治,宜用十六味木香流氣飲主之。此方治男婦五臟不和,三焦氣壅,心胸痞悶,咽塞不通,腹脅脹滿,嘔吐之食,上氣喘急,咳嗽痰盛,面目浮,四肢腫,小便秘,大便結,憂思太過,陰陽之氣鬱結不散,壅滯成痰,腳氣腫痛,並氣攻肩背脅肋走注痛,並宜服之。(九十九)

紫蘇葉 當歸 川芎 青皮 烏藥 桔梗 白芍藥 茯苓 半夏 黃耆 枳實(各八分) 防風(五分) 甘草(三分) 木香(五分) 陳皮 檳榔(各六分)

上用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一鍾,不拘時溫服。

五磨飲子(一百) 治七情鬱結等氣,或脹痛,或走注攻衛。

木香 烏角沉香 檳榔 枳實 臺烏藥

上各等分,以白酒磨服。

開鬱湯(百一) 治惱怒思慮,氣滯而鬱,一服即效。

香附(童便浸,炒) 貝母(各一錢半) 蒼朮 撫芎 神麯(炒) 山梔(炒) 陳皮(去白) 茯苓 枳殼(去穰,麩炒) 蘇梗(各一錢) 甘草(三分)

上用姜一片,水二鍾,煎一鍾,食遠服。有痰,加半夏、南星(各一錢)。有熱,加黃芩、黃連(各八分),柴胡(一錢)。血鬱,加桃仁、紅花(各八分)。濕加白朮、羌活(各一錢)。氣加木香(五分),檳榔(八分)。食積,加山楂、神麯(各一錢),砂仁(七分)。

鐵甕先生交感丹(百二) 治先富後貧,先貴後賤,或終身不得志,抑怏不得快,及婦人七情鬱結,師尼寡婦,抑鬱不開,並效。

香附(童便浸,高一指,待七日,洗淨曬乾,搗碎,醋炒,一斤) 白茯神(去皮心,四兩,人乳浸,日曬夜露七日夜)

上二味為末,煉蜜七分,神麯三分,打糊和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不拘時滾白湯化下。

加味越鞠丸(百三) 常服調脾開鬱思食。

香附(童便浸,曬乾,炒,四兩) 蒼朮(米泔浸,去皮,麩炒,四兩) 撫芎(四兩) 山梔(四兩,薑汁炒) 神麯(炒,四兩) 陳皮(去白,二兩) 白朮(炒,一兩) 山楂(去子,淨肉二兩) 黃芩(酒炒,一兩半)

上為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食後白湯下。

潮熱之症有陰陽之分。平旦潮熱,自寅至申,行陽二十五度,諸陽用事,熱在行陽之分,肺氣主之。宜白虎湯瀉肺中之火。日晡潮熱,自申至寅,行陰二十五度,諸陰用事,熱在行陰之分,腎氣主之。故用地骨皮以瀉血中之火。蓋地骨皮,瀉腎火,總治熱在外。牡丹皮,治心包絡之火,無汗而骨蒸,又能瀉陰中伏火。四物湯,內加此二味,治陰分潮熱極效。婦人骨蒸潮熱,以逍遙散加此二味,累用尤妙。若氣虛潮熱,用黃耆(三錢),人參、甘草(各一錢五分)。甚者加熟附(五分)。二三服即效。蓋甘溫能除大熱也。若血虛發熱,用四物湯,加柴胡、防風、地骨皮、極效。(附)

加味犀角地黃湯(百四) 治吐血嘔血衄血。蓋諸失血,乃火載血上,錯經妄行,其脈必芤,此方主之。身熱脈大者,難治。血症復下惡痢者,易愈。

犀角(鎊) 生地黃 芍藥 牡丹皮 麥門冬 黑山梔仁(炒黑,韭菜根自然汁吃透,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

一方,治吐血不止,用乾薑炒黑,臘月裝入牛膽內,至春取出,為末,每用方寸匕,童便調下,立效,此從治也。

一方,治諸失血,用壯血餘,燒灰存性,每服二錢,米飲調下,立止。衄者,以少許吹入鼻中妙。

玄霜膏(百五) 治吐血虛嗽神效。

烏梅(煎濃汁,四兩) 薑汁(一兩) 蘿蔔汁(四兩) 梨汁(四兩) 柿霜(四兩) 款冬花 紫苑(各二兩,俱為末,以上藥制下聽用)

另用白茯苓十兩,取淨末半斤,用人乳三斤,將茯苓末浸入,取出曬乾,又浸又曬,乳盡為度。卻將前冬花、紫苑末、柿霜、白糖並各汁,再加蜜糖四兩和勻,入砂鍋內,漫火煎熬成膏,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時噙化薄荷湯嗽口,半月即效而愈。

溺血屬熱盛。下焦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溺血。生地黃飲主之。(百六)

生地黃(四錢) 小薊 滑石 通草 蒲黃(炒) 淡竹葉 藕節 當歸 山梔 甘草梢(各等分)

上用水煎,空心服,並治血淋。

小兒溺血(附) 用甘草,升麻煎湯,調益原散空心服,立效。

清心蓮子飲(百七) 治遺精夢泄,赤白濁。

黃連 生地黃(酒洗) 麥門冬 當歸(酒洗,各一錢) 甘草(半生半炙,五分) 茯苓(一錢二分) 遠志(七分) 酸棗仁(八分) 石蓮肉(一錢二分) 人參(八分,初起不用)

上用水煎,空心服。

金櫻煎丸(百八) 治夢遺精滑,及小便後遺瀝,或赤白濁。

芡實粉(四兩) 白蓮花須(未開者佳,二兩) 白茯苓(二兩,去皮心) 龍骨(煅,五錢) 秋石(真者,一兩)

上藥為末聽用。外採經霜後金櫻子不拘多少,去子並刺,石臼內搗爛,入砂鍋內,用水煎,不得斷火,煎約水耗半取出,澄濾過,仍煎似稀湯,和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酒下。餘膏每用一匙,空心熱酒調服,其功不可具述。

歸脾湯(百九) 治思慮過度,損傷心血,健忘怔忡,不寐。此藥解鬱結,養心健脾生血。

白朮 白茯苓 黃耆 當歸(各一錢) 木香(三分) 圓眼肉(三枚) 人參(八分) 甘草(炙,三分) 酸棗仁(炒研,一錢二分)

上用姜一片,棗一枚,水煎,食遠服。

自汗陽虛,宜黃耆白朮湯(主之。百十)

黃耆(一錢) 人參(一錢) 白朮(麩炒,一錢一分) 甘草(炙,五分) 當歸(八分)

上用浮小麥一撮,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忌五辛熱物。

盜汗陰虛,宜當歸六黃湯(主之。乃治盜汗之聖藥也。百十一)

當歸 生地黃 熟地黃(各一錢) 黃連(炒) 黃柏(炒) 黃芩(炒,各八分) 黃耆(一錢半) 牡蠣(煅,五分)

上用水二鍾,煎一鍾,臨臥通口服。

附:耳鳴,肺火盛,腎氣虛,宜四物湯四錢,黃柏三錢,童便煎,空心服。

通靈丸(百十二) 治耳聾。

松香(五錢) 巴豆(二十粒,為末)

上將松香溶化,入巴豆末和勻,蔥汁為丸,如棗核大。綿裹塞耳,左聾塞右,右聾塞左,兩耳聾次第塞之。

治耳疳出膿(附)

白枯礬(五錢) 麝香(五釐) 胭脂胚(三分半) 陳皮灰(五分)

上為末,先用綿枝子纏去膿,另用綿裹藥作丸塞耳內。

四物三黃湯(百十三) 治目赤暴發雲翳,赤腫,痛不可忍。

當歸 川芎 芍藥 生地黃(各一錢) 羌活 防風 黃芩 龍膽草 甘菊花 黃連(各八分) 玄參 薄荷(各五分)

上用水一鍾半,煎八分,食後通口服。

石膏羌活散(百十四) 治久患兩目不見光明,遠年近日,內外氣瘴,風熱上攻昏暗,拳毛倒捷,一切眼疾,並宜服之。

羌活(治腦熱頭風) 蜜蒙花(治羞明怕日) 木賊(退翳障) 白芷(清利頭目) 麻子(起拳毛) 細辛(起倒捷) 川芎(治頭風) 蒼朮(行氣開鬱) 石膏(去胃熱) 甘菊花(明目去風) 黃芩(退肺火) 荊芥(治目中生瘡) 藁本(治偏正頭風) 甘草(和諸藥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至二錢,食後臨臥,用蜜水一盞調下,或清茶亦可,日進三服,十日漸明,二十日大驗。此方治數十人俱效,後人加當歸、枸杞子、梔子仁、連翹、柴胡、薄荷、防風、桔梗、天麻各等分,為小丸服,亦效。

加味羊肝丸(百十五) 治一切目疾,翳膜,內外障。

白乳羊肝(一具,以竹刀割開,去膜,蒸熟,搗如泥) 甘菊花(五錢) 黃連(一兩) 防風(去蘆) 薄荷(去梗) 荊芥穗(去梗,淨) 羌活 當歸 生地黃(各五錢) 川芎(三錢)

上為末,羊肝泥和為丸,如丸不就,加少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後漿水下,臨臥茶清下減半。

育神夜光丸(百十六) 明目,去翳障神效。

當歸(酒浸洗,全用,烘乾) 遠志(以甘草水煮,去心) 牛膝(去蘆,酒洗,懷慶者佳) 甘菊花(去梗葉) 地骨皮(去木,洗淨) 甘州枸杞子(去梗) 菟絲子(酒洗,去土,再以酒浸經宿,煮爛,搗成餅,曬乾聽用) 懷生地黃(酒洗) 懷熟地黃(酒洗,煮爛,二味同入石臼內,搗如泥)

上除地黃外共為末,以地黃膏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鹽湯,食後溫酒,臨睡茶清送下。

洗眼方(附)

當歸 黃芩 黃連(各一錢) 銅綠 皮硝 白礬(各七分)

上藥以絹袋盛煎湯,洗目極明,去熱。

又方(附) 用王瓜(去穰),以皮硝裝入,醃一宿,待其硝點目極明。

清胃散(百十七) 治胃經風熱,牙齒或牙根腫痛,或牽引頭腦俱痛,或面上發熱,並治。此方累用極效。

當歸身(酒浸) 黃連 生地黃(溫酒洗,各一錢) 升麻(二錢) 石膏(二錢) 牡丹皮(去木,一錢五分)

上用水煎,食後少時服。

治風蟲牙疼痛不止(附)

芫花 小麥 細辛 川椒 蜂房 食鹽(各一錢)

上用水煎,漱之勿咽,極效。

白蒺藜散(百十八) 治牙疼,齦腫動搖,常擦固齒。

用白蒺藜不拘多少,去刺為粗末,每服五錢,淡漿水半碗,煎七八分,去渣,入炒鹽末一撮,帶熱時時漱之。別無所忌,然雖藥味不眾,蓋單方之藥,取效甚速。《神仙秘旨》云:若人服蒺藜一年,以後冬不寒,夏不熱。服之二年,老者復少,發白復黑,齒落更生。服之三年,長生輕身。今雖不作湯散服餌,久而漱之,其效亦同。

烏須固齒方(附) 七月取旱蓮草連根一斤,用無灰酒洗淨,用青鹽四兩醃三宿,取出,無油鍋內炒存性,時將原汁漸傾入,炒乾為末,每日清晨用一錢刷牙,連涎嚥下,此二方簡而效大。

治陰虛氣鬱。牙出鮮血方(百十九)

川芎 當歸 白芍藥 生地黃 生甘草(減半) 牛膝 側柏葉 香附(各等分)

上用水一鍾半,煎八分,食稍遠服。

治舌上無故血出如線不止,用槐花炒為末摻之。(附)

治小兒走馬牙疳,一時腐爛即死,此方極效神速。

用婦人溺桶中白垢火煅,(一錢),銅綠(三分),麝香(一分半),各研和勻,敷上立愈。

既濟丹(百二十) 治口舌瘡神效。

用黃連,乾薑等分,為末搽上,流涎即愈。

附:治小兒口瘡,不下乳食,以白礬湯於腳上浸半日頓寬,試效,再以黃柏(蜜炙)、殭蠶(炒),等分為末,敷瘡上,立下乳而安。

蒼耳丸(附) 治鼻流濁涕不止,名曰濁淵。

辛夷(去梗,五錢) 蒼耳子(一錢半) 白芷(一兩) 薄荷葉(五錢)

上為末水丸,彈子大,每丸一錢。每服二丸,食後蔥茶湯下。

治血熱入肺。名曰酒渣鼻,此丸主之。(百二十一)

用苦參淨末四兩,當歸淨末二兩,和勻,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後熱茶下,一方盡立效。

喉痹十八症,皆屬熱。重者宜吐,宜刺出血,又針少商照海二穴,極效。宜服冰梅丸。此方治喉痹十八腫,俱效。(附)

大南星(鮮者,二十五個,切片) 大半夏(鮮者,五十個,切片) 白礬(四兩) 皂角(四兩,去核子淨) 防風(四兩) 鹽(四兩) 桔梗(二兩) 朴硝(四兩)

揀七分熟梅子大者一百個,先將硝鹽水浸一周時,然後將各藥碾碎入水拌勻,卻將梅子置於水中,其水過梅子三指為度,浸至七日,取出曬乾,又入水中浸透,又曬乾,候藥水盡為度,欲將梅子入磁瓶密瓶封之。如霜衣起更妙。若用時以薄綿裹之噙在口,令津液徐徐嚥下,痰出即愈。一梅可治三人,不可輕棄。

青龍膽(附) 治咽喉閉塞腫痛,並單雙乳蛾,大有神效。用青魚膽不拘數以好鴨嘴膽礬逐個裝滿,陰乾為末,淨用三錢,黑牛膽一個,以白硼砂裝入,陰乾為末,淨用二錢,山豆根末一錢,上三味和勻,加冰片三分,點至蛾上,或吹入,神效。此二方俱試效過。

牛蒡子散(百二十二) 治風熱上攻,咽喉腫痛,或生癰瘡潰爛。

牛蒡子(二錢) 玄參(去蘆) 升麻 桔梗(去蘆) 黃芩 犀角(鎊) 木通(去皮) 生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

烏須羊肝丸(百二十三) 不獨烏鬚髮,亦能明目。

黑羊肝一具,竹刀切片,擺磁盆內,羊膽汁塗,曬乾,日日將膽汁塗曬,至百個為上,少則三五十個。惟膽汁多為佳,曬時以稀絹罩之,免蠅灰點汗次用。

當歸(四兩,酒浸) 熟地黃(用懷慶者,酒蒸曬九次,干六兩) 白芍藥(酒炒) 川芎 何首烏(酒拌,洗淨,蒸曬乾,各四兩) 覆盆子(炒) 旱連草(蒸過) 山茱萸(酒浸,去核,曬乾,淨肉各四兩) 白茯苓(去皮,切片,人乳浸,日曬夜露,候乾) 生地黃(懷慶者,酒洗,各四兩)

壯血餘,並童男童女發,自己發,胎髮不拘數,俱用花椒煎沸湯泡過,洗淨曬乾,入小瓦罐內,黃泥鹽固濟,炭火煅通紅,埋地中三日,取出去土,敲破罐刮下研入,要以四兩為佳,無則一兩亦可。

上藥俱不犯鐵器,各曬乾石磨磨為末,另用熟地黃十二兩,用酒濃煎汁二碗,去渣,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酒下一百丸,臨睡酒下七十丸,極能烏鬚髮,聰耳明目,悅顏色。

染須方(附) 一方只用釅茶滷調煮,起金花為度,搽妙。

五倍子(不拘多少,去灰,研,入新鍋內炒存性,再以青布兜腳踏成餅,以瓦罐收,每用一錢) 麥面(炒黃色,三分) 白礬(二分) 食鹽(二分) 紅銅末(醋炒通紅,再用醋淬,研細收貯,每用二分)

上為細末,用細茶五錢,石榴皮、柯子肉各一錢,濃煎汁半酒盞,調藥於小盞內,以銅勺注水,將藥盞放勺內,漫火煮量入水平盞七分,勿令水入盞內,煮待藥面如綠雲色皺起為度,次將皂角、白礬,洗淨鬚髮鬢,拭乾,將盞內藥搽根並須數十次,微火烘烙略干,卻盡將藥搽染須鬢上,以濕紙數層摺貼在須上,外以青布兜之,至天明須下幹了,將溫溫皂角水洗淨根下,若黑以指點油擦之。少傾以指搽之。如須乾燥,以絹包核桃肉擦之。連染二次如法,其光潤可同生成者。勺內煮藥水且留,每夜擦根下一二次,則不生白短根如同自然之妙。

冬月諸症治例

《內經》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圻,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脫,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大抵冬氣嚴寒,萬類潛藏,君子固密,毋觸冒寒邪,其觸冒者即傷寒也。悉遵仲景法,茲不詳及。冬三月太陽寒水用事,水旺則火受邪,金寡於畏,故喘嗽,腹滿急痛,癥瘕積聚,堅痞㿗疝,下利清白,吐利腥穢,中風癱瘓,屈伸不便,厥逆等症作矣。治宜溫中散寒,不宜攻下利泄。今將冬月諸症,宜用諸方,詳陳於下。對症用之,則發無不中矣。

中風口禁,先用通關散吹入鼻中,候噴嚏口開,次用真正蘇合香丸,薑汁調和灌醒,後用此方治之。

白朮 天麻 當歸 川芎 桂枝(減半) 半夏 南星 陳皮(各等分)

上用水煎,加竹瀝一盞,薑汁半盞和服,則漸舒矣。

通關散(百二十四)

遼細辛(去土葉) 藜蘆(生用,五錢) 豬牙皂角(去弦子,炙赤,各一兩)

上為末,每用一字吹入鼻孔中,得嚏為妙。

愈風飲(百二十五) 治半身不遂,手足欠利,語言費力,呵欠嚏噴,面木,口眼歪斜寬弛,頭目眩暈,痰火熾盛,筋骨時痛,頭疼心悸。

川芎(一錢二分) 當歸(一錢二分) 生地黃(薑汁炒,八分) 紅花(四分,酒洗) 牛膝(八分,酒洗) 半夏(一錢,薑製) 熟地黃(薑汁炒,八分) 橘紅(八分,鹽水洗) 羌活(六分) 防風(六分) 天麻(一錢) 南星(薑製,一錢) 白茯苓(一錢) 黃芩(八分,酒炒) 薄桂枝(六分,冬月七分) 酸棗仁(八分,炒) 白朮(一錢五分) 甘草(炙,四分) 白芍(二錢,酒炒) 黃柏(三分,酒炒,夏月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鍾,煎一鍾,臨臥入薑汁,淡竹瀝各三茶匙,清晨溫服。此藥活血消痰,疏風順氣,走肌表,利關節,累用極效。冬寒之月,減黃芩三分,加炮川烏二分,桂亦減半。風病減川烏、桂俱不用。羌活風家要藥,若冬有遇有感冒,加至一錢,故治風莫先於順氣,順則痰清火降而風自息矣。

烏藥順氣散(百二十六) 治男婦風氣攻注四肢,骨節疼痛,遍身麻痹,手足癱瘓,語言謇澀,筋脈拘攣,及腳氣步履艱辛,腰膝軟弱,婦人血風,並老人冷氣,胸膈脹滿,心腹刺痛,吐瀉腸鳴等症。

麻黃(去節) 陳皮(去白) 烏藥(去木,各一錢半) 川芎 枳殼(麩炒) 白芷 白姜蠶(炒去絲) 乾薑(炒,四分) 甘草 桔梗(各八分)

上用姜三片,蔥白三寸,水酒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服。拘攣,加木瓜、石斛(各八分)。濕氣,加蒼朮、白朮(各一錢),檳榔(七分)。腳氣浮腫,加牛膝、五加皮、獨活(各八分)遍身疼痛,加官桂(五分),當歸(一錢二分),乳香、沒藥(各七分,另研和服)。腰疼,加杜仲(一錢),大茴香(七分)。虛汗去麻黃,加黃耆(一錢半)。潮熱,去乾薑,加黃芩、柴胡、青藤根(各八分)。胸膈脹滿,加枳實、莪朮(各八分)。腋間疼痛,加虎脛骨、石楠葉、青木香(各八分)。頭眩,加細辛(五分),芽茶(七分)。手足不能舉動,加防風、川續斷、威靈仙(各一錢)。陰積浮腫,合和五積散。四肢皆有疼痹,加川烏、附子、交桂(各八分)。麻痹疼痛極者,合三五七散。左癱右瘓,加當歸、天麻、白蒺藜(各一錢)。二三年不能行者,合和獨活寄生湯服。婦人血氣,加防風、荊芥、薄荷(各七分)。風氣日夜疼痛,午間輕,夜又重,合和神秘左經湯。

豨薟丸(百二十七) 治肝腎風氣,四肢無力,麻痹,筋骨疼痛,腰膝痿弱,亦能行大腸氣,又治二十五般風眼立瘥,常服此丸,必獲奇效,其功不可具述。

用豨薟草一味,此草處處有之,俗呼為火杴草。其葉對節而生,似蒼耳葉,用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收採,洗去土,摘其葉不拘多少,曝乾,鋪入甑中,用好酒和蜜層層勻灑蒸之。復曬,如此九次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或五十丸,空心無灰酒送下。

搜風順氣丸(百二十八) 治三十六種風,七十二般氣,上熱下冷,腰腳疼痛,四肢無力,多睡少食,漸漸黃瘦,顏色不完,惡瘡下痿,風氣,癥瘕氣塊,老人小兒皆可服,大能補精駐顏,疏風順氣。

車前子(二兩半) 檳榔 大麻子(微炒,去殼,另研) 牛膝(酒浸,二宿) 菟絲子(酒蒸,搗餅,曬乾) 枳殼(麩炒) 郁李仁(湯泡去皮,另研) 山藥(薑汁炒,各二兩) 防風(去蘆) 獨活(去土,各一兩) 山茱萸(去核,淨肉二兩) 大黃(五兩,半生半煨)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漸加至四五十丸,酒茶米飲任下,百無所忌,空心臨睡各一服。久服去腸中宿滯,精神強健,百病不生,耳目聰明,腰腳輕健,老者反少。孕婦弗服,如服藥覺臟腑微動,以羊肺羹補之。又治腸風下血,中風癱瘓,語言謇澀,百病皆治,老人尤宜。

冬月正傷寒,悉遵用仲景治法,不可移易。惟內傷生冷,外感風寒頭疼發熱,肩背拘急,心腹痞悶,嘔逆惡風,四肢浮腫,寒熱往來,腰膝疼痛,及婦人經候不調,並宜服生料五積散。(百二十九)

川芎 當歸 白芍藥(各一錢) 枳殼 白芷 麻黃(去根節) 半夏(各一錢二分) 厚朴 官桂 乾薑 桔梗 茯苓 陳皮(各八分) 蒼朮(一錢半) 甘草(五分)

上用姜五片,蔥白二根,水二鍾,煎一鍾溫服,甚效。足浮腫,加和五加皮散。老人手足疼痛,加和順元散。手足風緩,加和烏藥平氣散。四肢濕痹,加和烏藥順氣散。因濕所感,加和檳蘇散。已成風痹,加羌活、獨活、防風。婦人經不調,加柴胡,生地黃。

加減消風百解散(百三十十) 治冬月傷感風寒,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痛,四肢倦怠,痰壅喘嗽,涕唾稠黏,自汗惡風,並宜服。

川芎 白芷 陳皮(各一錢) 蒼朮(一錢半) 紫蘇(一錢一分) 麻黃(去根,一錢半) 桂枝(八分) 甘草(五分)

上用姜三片,蔥白二根,烏豆一撮,水一鍾半,煎一鍾溫服,以汗為度,無汗再服。

清肺飲子(百三一) 咳謂有聲,肺氣傷而不清,嗽謂有痰,脾濕動而生痰,咳嗽者因傷肺氣而動脾濕也。病本雖分六氣五臟之殊,而其要皆主於肺。蓋肺主氣而聲出也。治法雖分新久虛實,新病風寒則散之。火熱則清之。濕熱則瀉之。久病便屬虛屬郁。氣虛則補氣,宜加四君子。血虛則補血,宜加四物湯。鬱則開鬱,宜加撫芎、香附。兼痰則消痰,宜加半夏、栝蔞仁,滋之潤之,斂之降之。此治嗽之大法也。

杏仁(去皮尖) 白茯苓(各一錢) 桔梗 甘草 五味子(各五分) 橘紅(七分) 貝母(一錢一分)

上用姜水煎,食遠服。凡嗽春多上升之氣,宜清肺抑肝,加川芎、白芍藥、半夏(各一錢),麥門冬、黃芩、知母(各七分)。春若傷風咳嗽,鼻流清涕,宜清涼解散,加防風、薄荷、炒黃芩、麥門冬、紫蘇(各八分)。夏月多火熱炎上最重,宜清腑降火,加桑白皮、知母、黃苓、麥門冬、石膏(各一錢)。秋多濕熱傷腑,宜清熱瀉濕,加蒼朮、桑白皮(各一錢),防風(五分),黃芩、山梔(各七分)。冬多風寒外感,宜解表行痰,加麻黃、桂枝、半夏、生薑、乾薑、防風(各一錢)。肺經素有熱者,再加酒炒黃芩、知母(各五分)。若發熱頭疼,鼻塞聲重,再加藁本、川芎、前胡、柴胡(各一錢)。有痰,加半夏、南星、枳實。濕痰脾困,再加蒼朮、白朮(各一錢)。有痰而口燥咽乾,勿用半夏、南星,宜加知母(蜜水炒)、貝母、栝蔞仁、黃芩(炒各一錢)。夏月熱痰,或素熱有痰,加黃芩、黃連、知母(各八分),石膏(一錢半)。上半日嗽者,胃中有火,加貝母、石膏、黃連(各一錢)。五更嗽者加同上。黃昏嗽者,火浮於肺,不可正用寒涼藥,宜加五味子、五倍子、訶子皮(各七分)。斂而降之。咳嗽日久肺虛,宜滋氣補血,加人參、黃耆、阿膠、當歸、天門冬、款冬花、馬兜苓、酒炒芍藥之類。肺熱喘咳,去人參,用沙參。此兼補血氣也。午後咳者屬陰虛,即勞嗽也。宜補陰降火,加川芎、當歸、白芍藥、熟地黃、黃柏、知母、天門冬、栝蔞仁(各一錢),竹瀝、薑汁傳送。此專補陰血而降火也。火鬱嗽,謂痰鬱火邪在中,宜開鬱消痰,用訶子皮、香附(童便制)、栝蔞仁、半夏曲、海石、青黛、黃芩等分為末,蜜丸噙化,仍服前補陰降火條所加藥。失治則成勞。痰積食積作咳嗽,用香附、栝蔞仁、貝母、海石、青黛、半夏曲、軟石膏、山楂、枳實、黃連姜炒各等分,為末,蜜丸噙化。勞嗽見血,加阿膠、當歸、白芍藥、天門冬、知母、桑白皮,亦於前肺虛陰虛二條參用。大抵咳嗽見血,多是肺受熱邪,氣得熱而變為火,火盛而陰血不得安寧,從火上升,故致妄行,宜瀉火滋陰,忌用人參,黃耆等甘溫補氣之藥。然亦有氣虛而咳血者,則宜用人參、黃耆、款冬花等藥,但此不多耳。因咳而有痰者,咳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致咳者,痰為重,主治在脾。但是食積成痰,痰氣上升,以致咳嗽,只治其痰,消其積,而嗽自止,不必用肺藥以治嗽也。

喘嗽遇冬則發,此寒包熱也。解表熱自除,喘嗽亦止。(附)

枳殼 桔梗 麻黃 防風 陳皮 黃芩 木通 紫蘇 杏仁(各等分)

上用姜三片煎服。

治風寒鬱於肺夜嗽者宜此方,取痰清嗽止,亦治喘哮。(附)

麻黃(不去節根) 杏仁(不去皮尖) 甘草(生,減半) 知母 貝母(各一錢)

上用姜三片水煎服。有熱加黃芩一錢。

小青龍湯(附) 治寒嗽極效。(方見春類。)

治男人痞塊,女人血塊此方極效,此藥性不猛而功效速。

阿魏(一兩) 木耳(四兩,為末) 生漆(濾去渣,淨四兩) 蜜(六兩)

上用錫罐一個盛藥,封固放鍋內,水煮三炷香了,取起冷定,每服二茶匙,燒酒送下,日進三服。忌油膩魚發物。

瓦壟子丸(百三十二) 治血塊。丹溪云:消血塊極效。

瓦壟子即花蚶也。取殼燒,以醋淬三次為末,醋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酒下,能消一切血氣癥瘕,兼能消痰飲。

蜀葵膏(附) 用蜀葵根煎湯,去渣,再入人參、白朮、青皮、陳皮、甘草梢、牛膝各等分,煎成湯,入研細桃仁、玄明粉各少許,乘熱飲之。二服當見塊下。如病重者須補接之後,加減再行此方,且攻且補,亦有至理。

通玄二八丹(百三十三) 治腹內飲食宿滯積聚,止瀉痢之妙藥。如治積聚,清晨用薑湯服,稍瀉二三行即除,卻以溫粥補住。如治瀉痢,食後用清茶服之,即止。真仙方也。

黃連(半斤,淨) 白芍藥(五錢,淨) 當歸(五錢,淨) 烏梅(去核,五錢淨) 生地黃(五錢,淨)

上為末,用雄豬肚一個,以藥盛於內,用線縫之。用韭菜二斤鋪甑底於鍋內蒸之。候湯干再添水蒸一日,以藥熟為度,就豬肚共藥石臼內搗爛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照前引下。

追蟲 黑牽牛(四西,半生半炒) 檳榔(二兩)

上二味為末,每服大人三錢,小兒一錢半,五更空心滾水調下。凡服藥須上半月蟲頭向上有效,若下半月蟲頭向下則不效矣。

治痞結年久成龜鱉者,累用極效。(附)

用老軍需一味,春夏用莖葉,秋冬用根,不拘多少,用好生酒一罐,外用鯽魚一隻,和藥同入罐內,日落時煮,以魚熟為度。令患人先食魚,次飲酒,撲至次早,去大小便見物下即是效。如不應,連服三五次,追其物無跡神效,妙不可言。而仁人君子,切不可輕忽。

按《本草》云:老軍需春夏秋冬常有,青出眾草為尊,莖藤青葉,似檟葉而尖小,根如須白,似芋頭根牽藤而去,俗名社公口須。亦治腫毒,採根擂生酒服渣敷患處。

治痞積氣塊神方(附) 其症初則如彈,漸長如刀,或如梭如碗,形狀不同,令人面黃體瘦,飲食少思,久治不痊,服此方二月漸消,三月斷根。

用豬澀皮七個,即豬赤胰,新針七個,每澀皮用針一個,將針刺破內外,外用好明淨皮硝七錢,研為細末,搽於澀皮上,醃七日取出,用鐵器焙乾,研為細末,再用水紅花子七錢,焙乾為末,與前末和勻。每服三錢,清晨無灰好酒調服。忌生冷,房室,惱怒。不論男婦老少,腹之左右,並皆治之。若頻服五七料,大便下濃血,即是效驗。切不可用別藥補之,為妙。此藥只可春秋冬合,夏恐壞了澀皮。若夏月急用,將澀皮醃懸放井中一七,取出用之。亦妙。

烏梅丸(百三十四) 治酒積,消食積,化痰飲,神效。

烏梅(去核,淨肉半斤) 半夏(四兩) 生薑(自然汁半斤) 白礬(四兩)

上先將半夏,烏梅,粗末,次將白礬化開,並薑汁共前末拌勻,新瓦二片夾定,炭火上焙三日三夜,以干為度,次入神麯、麥芽、陳皮、青皮、莪朮、枳殼、丁皮、檳榔各二兩,共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薑湯下。

按:此方治酒積極效。

治一切水腫,單腹脹,蠱脹,氣虛,中滿,神效煎方。(百三十五)

茯苓皮 草果皮 五加皮 大腹皮 甘草皮 牡丹皮 地骨皮 生薑皮 木通皮 木瓜皮 大腹子 車前子 葶藶子 菟絲子 紫蘇子

共咀片,水二鍾,煎至八分,服之。如要斷根者,將十五味藥等分為細末,各一錢五分,雄豬肝一個,不下水者,先將溫水煮一滾,用竹尖鑽孔數個,入藥在內,蒸熟,切片,搗蒜蘸食之。不過一二個,永不發。

調中健脾丸(百三十六) 治單腹脹,及脾虛腫滿,膈中閉塞,胃脘作疼,並皆神效。此藥不傷元氣,服有大益。

白朮(一兩,黃土水拌炒) 人參(二兩) 白芍藥(二兩半,火煨) 黃耆(二兩,蜜炙) 陳皮(三兩,鹽水拌炒) 半夏(三兩,湯炮七次) 蒼朮(二兩,米泔浸一宿,炒) 茯苓(二兩) 香附(三兩,童便浸一宿) 澤瀉(二兩半,炒) 紫蘇子(一兩半,炒) 黃連(二兩半,吳萸水浸一宿炒,去萸不用) 蘿蔔子(一兩半,炒) 薏苡仁(三兩,炒) 山楂肉(三兩,炒) 草豆仁(一兩半,酒拌炒) 五加皮(二兩,炒) 沉香(六錢,另研不見火) 栝蔞(煅,一兩) 

煅栝蔞法(附) 用大栝蔞二個鏤一孔,每入川椒三錢,多年糞鹼二錢,敲米粒大,俱納入栝蔞內,外以綿紙糊完,再用細紙箸鹽泥封裹完固,曬乾,入火內煅通紅為度,取出,擇去泥與黑皮,一併入藥。

上共為細末,煎薄荷、大腹皮湯,打黃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日進三次,白湯下。

治心腹痛煎方(附)

半夏(一錢二分) 茯苓 陳皮(各八分) 甘草(炙,四分) 川芎(一錢) 蒼朮(一錢) 梔子(韭根汁炒,二錢) 黑乾薑(炒成炭,七分,存性)

上用生薑三片水煎服。

仙方沉麝丸(百三十七) 治心痛腹痛氣痛不可忍,三服除根。

沒藥 血竭 沉香 辰砂(各五錢,另研) 麝香(三錢,另研) 木香(一兩)

上各研為細末和勻,用甘草熬膏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三丸,不拘時姜鹽湯嚼下。婦人產後血氣刺痛極效。若加當歸、琥珀各一兩,乳香五錢,名神仙聚寶丹。治心腹痛,及婦人血氣腹痛,其效尤速。親見服者永不再發。

青娥丸(百三十八) 治腎虛腰膝足痛,滋腎益陰壯陽,久服奇效。

破故紙(川者佳,洗淨,酒浸少時,隔紙炒香,四兩) 川萆薢(真者,四兩,一兩鹽水,一兩米泔水,一兩童便,一兩無灰酒,各浸一宿,曬乾) 杜仲(四兩,去粗皮,薑汁炒去絲) 胡桃肉(湯泡,去皮,八兩) 黃柏(蜜炒,四兩) 知母(蜜炒,四兩) 壯牛膝(去蘆,酒洗,淨四兩)

上為末,春夏用糯米糊,秋冬煉蜜,將胡桃肉搗爛為膏,和勻,搗千餘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酒或鹽湯下,以乾物壓之。

當歸活血湯(百三十九) 治寒濕,氣血凝滯腰痛。

當歸(酒浸) 杜仲(薑汁炒去絲,各五錢) 赤芍藥 白芷 威靈仙(各三錢) 肉桂(一錢)

上用水酒各一鍾,煎至一鍾,空心服,加羌活二錢,防風一錢,亦好。

頭痛一症,屬痰者多,有熱,有風,有血虛,此方為主,加對症藥立效。(附)

片黃芩(酒浸,炒,一錢半) 蒼朮 防風 白芷 羌活(各一錢) 細辛(六分)

上用姜三片,水煎,食略遠服。

左痛屬風與血虛,加川芎、當歸(各一錢半),荊芥、薄荷(各八分)。右痛屬痰,加半夏(一錢半),茯苓、陳皮(各一錢),甘草(生三分)。瘦人多兼熱,倍用酒芩,少佐石膏。肥人多是濕痰,加川芎、南星、半夏(各一錢),倍蒼朮。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除。頭旋眼黑,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並宜倍用之。

治腳氣方(百四十) 累試神效,絕勝諸方。

麻黃(三兩,去根,留節,炒黃) 殭蠶(三兩,炒為末) 沒藥 乳香(另研,各五錢) 丁香(一錢)

上各另研為末和勻,每服一兩,好酒調下取醉,汗出至腳為度。蓋俟汗乾即愈。後用五枝湯洗,用桃、柳、梅、槐、桑,採嫩枝煎湯,先飲好酒三杯,再洗腳,住痛為妙。

治諸疝海上方(附)

用黑雄豬腰子一對,不見水,去膜並內血,切片,用大小茴香各二兩,俱炒為粗末,同腰子拌勻,再以前豬尿胞一個,入腰子茴香末於內,札住,用生白酒三碗,入砂鍋懸煮乾至半碗,取胞切碎,連藥焙乾為末,將前煮藥剩酒,打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好酒下,立效。除根,永不再發。

秘方 治外腎被傷偏墜腫大。(附)

用雄麻雀三五個,去腸肚,每個用白礬一錢裝肚內,以新瓦二片將雀放瓦中,兩頭鹽泥封固,以火煅通紅,取出存性,為末,每服一錢,空心好酒調下,一隻盡全愈。此方家傳,累用神效。

治小腸氣痛方(附)

用木饅頭二兩,臺烏藥三兩,大茴香五錢,上三味炒紅研碎,後用羌活、陳皮、防風、枳殼各一兩五錢,連前和勻,為粗末,每服一兩,水一鍾,酒一鍾,煎八分,空心服,三服即消,此方亦試有效。

治腸風臟毒痔漏秘方(百四十一)

用大雄雞一隻,罩地板上,不與食,伺其飢甚,別移於淨地上,用豬胰四兩切碎,漸餵雞,待其放屎,漸收下,如此二三日,候雞屎積至四兩,曬乾,加入後藥。

透明礬(四兩) 膽礬(五錢) 朴硝(二兩) 千葉雌黃雄黃(各六分)

上各另研為粗末,用砂鍋須要寬高,貯藥之餘,上有半節空者。先以雞糞一兩,在鍋底,次以明礬一兩,次以膽礬,次以雌黃,次以朴硝,次以雄黃,後盡以明礬在內,次加雞糞在上,然後以新碗蓋鍋頂簇,炭火煅青煙盡力度,候冷取出,入石碾研為極細面,再加乳香、沒藥各五錢,各研極細和勻,以小口磁罐收貯。用時唾津調勻於手心,以新竹蘸點患處,日三五次,夜二次。先以羊毛筆蘸溫湯洗淨,軟絹拭乾,然後點藥,庶得藥力透肉,點後黃水瀝出不止,最妙。雖多不妨,三日後其痔自乾枯剝落。倘硬,煎湯頻洗,自脫腸自紅軟收上。忌毒物酒色。一月即除根矣,內服後方。

加味臟連丸(百四十二) 治飲酒食炙,熱毒下墜,為腸風臟毒,痔漏下血。

用雄豬大臟一副,去兩頭各七寸,用黃連去毛,淨末一斤,槐花淨末四兩,裝入臟內令滿,用繩扎兩頭口上,用小麥數十粒放甑上蒸三時,以臟黑取看小麥極爛為度,入石臼搗如泥,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空心薄酒下。按:此方藥價廉而功極大,膏粱酒色人尤妙。

膽槐丹(附) 十月上巳日取槐角子揀肥嫩結實者。用新黃瓦盆二個,如法固濟,埋於背陰牆下,約二三尺深,預先尋黑牛膽五六枚,臘月八日取出裝在膽內,高懸陰乾,至次年清明日取出,新磁罐收貯。空心滾白湯下,一日一粒,二日二粒,以漸加至十五日,服十五粒止,以後一日減一粒,至三十日,復減至一粒止,如此周而復始。治一切痔漏,功效如神。

治脫肛。(附)

用屋檐前蜘蛛大者一個,去頭足,烘研為末,以生桑葉盛之。托肛頭上薰半刻即進去。親試神效。

真人活命飲(百四十三) 一切癰疽腫毒,只是熱勝血,陰陽相滯而成,此方極效。

天花粉(一錢) 白芷(一錢) 甘草節(一錢) 川山甲(三大片,以蛤粉炒,去粉,淨用) 貝母(一錢,去心) 乳香(一錢,另研,藥熟下) 防風(去蘆,七分) 沒藥(五分,另研,藥熟下) 皂角刺(五分) 當歸(酒洗,一錢半) 金銀花(三錢) 陳皮(一錢五分,去白)

在背俞,皂角刺為君。在腹,白芷為君。在胸,加栝蔞仁(二錢)。在四肢,金銀花為君。疔瘡,加紫河草。(三錢,即金線重樓,如無亦可)

上用金華好酒二鍾,煎一鍾,溫服。煎法須用大瓦瓶,以紙封固,勿令泄氣。服時須辨其癰上下,上則飽服,下則飢服,能飲酒者再飲數杯。此藥不動臟腑,不傷血氣。忌酸物鐵器。服後即睡覺,痛定即回生矣。其方神功浩大,不可臆度,此劑當服於未潰之先,已潰不可服。

二黃散一名陰陽黃。(附) 治發背癰疽,疔瘡惡節,一切無名腫毒,惡瘡異症,焮熱疼痛,初起未潰者服之妙。

錦紋川大黃(二兩,一半炭火煨熟,不可過性了,一半生) 大甘草節(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匙,空心溫酒調下一二服,以利為度,立效。如無甘草節,終效不速。

神仙蠟礬丸(附) 消癰疽及腸癰,托裡消毒,固臟腑,護膜止疼。

黃蠟(真者,二兩) 明淨晉礬(三兩)

上先將黃蠟溶開,離火候少溫,入白礬和勻,眾手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酒下,每日二服。

按:陶節庵曰:予詳此方,不惟定痛生肌而已,護膜止瀉,消毒化膿,及癰疽內生,化毒排膿托裡之功甚大。或金石丹藥發疽,非此莫能治。更用白礬一兩,每服一錢,溫酒調下尤效。有遍身生瘡,狀如蛇頭,名曰蛇頭瘡,尤宜服之。每月育(育字疑誤。)丸,方有功效。若蛇蠍並一切毒蠱所傷,以礬溶化熟塗患處,內更服之,其毒即解。誠外科之要藥也。服至四兩之上,愈見其功大,宜其癰疽潰後,服之甚穩,腸癰尤妙。服此即保無虞,真良方也。

神仙太乙膏(百四十四) 治癰疽及一切瘡毒,不論年月深淺,已成膿未成膿者,並宜用之。如發背,先以溫水淨洗,軟帛拭乾,用緋絹攤貼之,更用冷水送下。其膏可收十餘年不壞,愈久愈烈。又治瘰癧瘡,並用鹽湯洗貼,仍用酒下百丸。婦人經候不通,作丸,甘草湯下。一切疥瘡,用麻油煎滾,取少許和膏塗之。虎犬蛇蠍湯火刀斧傷者,皆宜內服外貼。

玄參 白芷 赤芍藥 當歸 生地黃 肉桂 大黃(各一兩)

上切片,用麻油二斤入銅鍋煎至黑,濾去渣,入黃丹十二兩,再煎滴水捻軟硬得中,即成膏矣。

制丹法:用黃丹先炒紫色,傾入缸內,用滾水一桶泡之。再吸涼水滿缸,用棒常攪,浸一宿,去水,再炒如前二次,研末用。

按:陶節庵云:予嘗用此膏,此瘡毒並內癰,有奇效。忽一婦月水不行,腹結塊作痛,貼臍下,經行痛止。後隨症外貼內服,無有不效者。楊梅瘡潰爛者尤效,愈見此方之妙也。

彭幸庵都憲治發背方(附) 凡人中熱毒,眼花頭暈,口甘舌苦,心驚背熱,四肢麻木,覺有紅暈在背後,即取槐子一大抄揀淨,鐵杓內炒褐色,用好酒一碗煎滾,去渣熱服,酒盡大汗即愈。如未退,再依前煎服,縱成膿者亦無不愈。此三十年屢用屢驗之奇方也。

忍冬花酒即金銀花也。(附) 治一切癰疽,發背疔瘡,乳癰便毒,喉閉乳蛾等症,不問已潰未潰,用金銀花連莖葉搗爛取汁半鍾,和熱酒半鍾熱服,甚者不過三五服即愈。如無鮮者,用乾的一二兩,水一鍾,煎半鍾,衝上熱酒半鍾和服。此二方其藥易得,其功甚大,山鄉僻邑,無醫之處,尤宜知此法,以備不虞。

治癰疽發背灸法(附) 累用累驗,凡人患癰疽發背,已結未結,赤熱腫痛,先以濕紙覆其上,其紙先干處即是疽頭結處,取大瓣蒜,切如三錢厚,安在頭上,用大壯艾灸之三壯,換一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方住。最要早覺早灸為上,才發一二日十灸十愈。三四日十灸七愈。五六日三四愈。過七日則不宜灸。若有十數頭作一處生者,用蒜研成膏,作餅納瘡頭上,聚艾灸之,亦能安也。若背上初起未腫,內有一粒黃如粟米,即用獨頭蒜切片,如前法灸之,次日去痂,膿自潰矣。極效,不可言。

夏枯草湯(附) 治瘰癧馬刀,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者。用夏枯草六兩,水二鍾,煎至七分,去渣食遠服。此生血清熱,治癧之聖藥也。虛甚宜煎濃膏,兼十全大補湯,加遠志、貝母、香附,和服,並以膏塗患處佳。

三奇湯(百四十五) 治楊梅瘡,疳瘡,便毒,四服其毒即化為膿,從大便瀉出,極效。故名三奇也。並治諸腫毒初起亦效。

金銀花(二錢) 赤芍藥 甘草節 川山甲(蛤粉炒,各一錢) 白蒺藜(去刺,二錢) 白殭蠶(炒) 連翹 當歸尾(各一錢半) 蜈蚣(一條,去頭足尾) 大黃(虛人三錢,實人五錢) 皂角刺(一錢)

上用水酒各一鍾,煎一鍾,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附) 治楊梅瘡神秘二方 ,先服四帖,後服三帖,七日全好,經驗過。

防風 皂角刺 天門冬 黃芩 栝蔞仁 金銀花(各五分) 當歸 熟地黃 木瓜 薏苡仁 紫花地丁 白鮮皮 木通(各一錢) 甘草(三分) 土茯苓(四兩)

上用水三鍾煎二鍾,作二次服,渣再煎,此方先服。

又方後服(附)前方去木瓜、木通、紫花地丁,白鮮皮四味,加桔梗(七分),減土茯苓(二兩半),照前煎服。忌椒酒煎炙,牛肉,茶,房室。

按:此二方,先服效速,毒即出而易好,後服平和而瘡自內消。

一方 大黃(一兩,後下) 百麻(一兩) 威靈仙(一兩) 連翹(三錢) 川山甲(三錢,炒) 蟬蛻(二錢) 生羊肉(一斤) 用水五碗,煮羊肉以熟為度,其汁入前藥煎至一碗,先食羊肉,或鹽或醬油食之。後服煎藥,大黃不可熟,候半月後,再一服即愈。

治疳瘡搽方(附) 見效極速。用多年牆上白螺螄殼不拘多少,洗去土淨,火煅研為極細面,用六分,上好眼藥柸四分,冰片五釐,另研和勻,米泔水洗淨瘡,拭乾,將藥搽上就結靨,勿爬破,任其自落。已試驗過。

又方(附) 紅𣮷(燒灰存性,五錢) 干桃(樹上乾者,燒灰存性,五錢) 爐甘石(火煅黃色,童便淬七次,二錢半)

上為細末,臨搽入片腦少許,其瘡先用椒蔥湯洗淨後,以藥搽上,三次即愈。已試驗過。

五虎湯(百四十六) 治魚口瘡,俗名便毒,已成者即潰,未成者即散。

五靈脂 木鱉子(去殼) 川山甲(蛤粉炒) 白芷(和二錢五分) 大黃(實人一兩,虛人五錢)

上作一服,水二大鐘,煎一鍾,空心服,利五七行即好。一方加全蠍五分,殭蠶二錢尤妙。

治癬妙方(附)

川槿皮 滑石 白薇(各二錢) 鷹糞(七分) 斑蝥(去翅頭足,十個) 蚯蚓泥(干,一錢七分) 青娘子 紅娘子(各四個)

上為末,井花水調厚敷患處,多年者五次,新近者三次除根。

治風癬膿⿸疒⿱公𧘇疥瘡煎方。一應諸瘡毒皆宜服,無不效者。(百四十七)

當歸身尾(一錢半) 赤芍藥 黃芩 黃連 黃柏(各一錢) 大黃(三錢七分) 防風(八分) 木鱉子(一個,去殼) 金銀花 苦參(各一錢二分)

上用水一鍾,酒一鍾,煎至一鍾,後下大黃煎三四沸取起,露一宿,五更服。若腸風臟毒下血,去木鱉子,加槐花(一錢),驗。

大楓膏(附) 搽膿⿸疒⿱公𧘇疥瘡神效,先服前煎藥二服,再搽三五日全可。

大楓子(去殼,四十九個) 杏(不去皮尖,四十九個) 川椒 枯礬 輕粉(水銀代亦可) 蛇床子(另研淨末) 樟腦(各三錢) 蜂窩(火燒存性) 蛇蛻(火燒存性,各三分) 櫃油燭(三兩)

上將諸藥研細,以櫃油燭化開和勻,調塗,三五日即愈。

治濕瘡並臁瘡膏(百四十八)

黃蠟(一兩) 頭髮(一拳大) 香油(一兩) 輕粉(二錢,另研) 豬膽(二個)

上先將香油熬四五沸,次下黃蠟又熬四五沸,次下黃蠟又熬四五沸,再後下頭髮文火熬,用槐柳條不住手攪,候發消化,濾淨後,下輕粉略熬一時,取起放磁碗內,冷水浸少頃即成膏。一切濕瘡臁瘡,貼半日黃水流出,拭乾,加藥再貼一七全愈。

又方 用大楓子肉、杏仁、松香、花椒、蔥頭,搗爛作餅,如瘡樣貼之。每日一換,貼膏時用米泔水洗之。

又臁瘡方(附) 黃丹 官粉(各等分,為末)

用油紙將黃蠟溶化塗紙上,將藥摻貼瘡上,立效。

治臁瘡海上方(附) 賽隔紙膏,一七全愈。

嫩槐條(四寸九分) 嫩柳條(四寸九分) 頭髮(一尺長,四十九根,上三味燒灰存性為末) 川椒(四十九粒) 輕粉(真者,三錢) 黃蠟(一兩) 香油(一盞)

上將香油黃蠟熬熟放冷,卻下輕粉,次下三味灰末攪勻,用厚綿紙如瘡大十二片,將藥塗盡,其瘡先用黃柏荊芥湯洗淨,將十二片紙重重貼上,以繩縛定,其癢不可當,次日除去貼肉一層,又以前湯洗淨,再貼六日,除去六層,全好。此絕妙法也。

治腳指縫爛瘡(附)

用鮮鵝掌黃皮陰乾,燒灰存性,為末乾摻,極效。

治手足凍瘡(附)

用冬瓜皮、干茄根,二味煎湯熱洗,不過三次即效。

治熱瘡遍身發出膿血。赤爛如火丹,或如火燒者。(百四十九)

黃連 黃柏(各三兩) 赤小豆 綠豆粉(各一兩) 寒水石 紫草 漏蘆(各七錢)

上為末,用香油調搽,一日三次,即愈。

治火丹 用黃鱔頭上血塗即愈,如冬月無,以螺螄肉搗爛絞汁塗之亦可。(附)

治湯泡火燒方 先以蠟酒冷洗,以拔其毒,再用雞蛋十餘個煮熟,去白,以黃炒焦黑,取油約一盞,用大黃研末二兩,調勻敷上,三日全好,無瘡痕。

(附) 治四塊鵝掌風百五十) 用千里光草一大握,蒼耳草一中握,朝東牆頭草一小握,共入瓶內,水煎百沸,以手少擦麝香,以瓶薰之,仍用絹帛係臂上,勿令走氣,薰三次即愈。(千里光草即金釵草是也。)

(附) 治腳墊毒 人腳走長路,系被石塊腳底墊腫,不能行步,痛不可忍,急用舊草鞋浸於尿桶內一宿,或半日,外用新磚燒紅,將浸草鞋放在磚上,以腫腳踏在上,火逼尿氣入里即消。此症諸方不載,如不早治,爛人腳甚至殺人,走長路腳腫痛,亦可用此法,即消。

治拍蟹毒(百五十一) 人大指次指隔界處忽生腫毒,痛不可忍,若不早治,必爛人手。用鮮蟹研爛塗患處,立消。

(附) 治身上虛癢 用四物湯加黃芩煎,調紫背浮萍末一錢,或凌霄花末一錢,尤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