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穀不化論
產後完穀不化,因生產時勞倦傷脾,而轉輸遲緩也。夫水穀入胃,必運於脾方散於肺,而通調水道乃能致氣於四臟[旁]滋氣以養人者也。今產後勞倦傷脾,則沖和之氣不能運化,而物完不化病名飧泄;又有飲食太過,脾胃傷損亦致完穀不化,俗呼水穀痢。但產後三日內,血塊未消,患此脾敗胃傷之症,未可遽投術耆,但服生化湯加益智仁、木香、砂仁,少溫胃氣,候塊消散,方以參朮黃耆補氣健脾,以肉果、木香、砂仁、益智仁溫胃,柴胡、升麻以引胃中清氣,澤瀉、陳皮、茯苓以利水,斯為上策矣。
加味生化湯(治產後三日內,完穀不化,亦治胎前素弱者。)
川芎(一錢) 當歸(四錢) 炙草(五分) 桃仁(十粒,炒去皮尖) 炮姜(五分) 益智仁(一錢) 茯苓(錢半) 水煎服。
參耆生化湯(治產後完穀不化,血塊已散者。)
川芎(二錢) 當歸(二錢) 益智仁(一錢,炒) 人參(二錢) 炮姜(四分) 茯苓(一錢) 炙草(五分) 白芍(一錢) 白朮(二錢) 蓮子(八粒) 肉果(一枚,煨) 水煎服。腹痛加砂仁八分;瀉水多加澤瀉、木通各八分;渴加麥冬、五味子各七分;寒瀉加乾薑一錢,木香四分;食積糞黃加神麯、麥芽各一錢;肉積加山楂、砂仁。。產後瀉痢日久,胃氣虛弱,完穀不化,宜溫補胃氣,用六君子湯加木香四分,肉果一枚,煎服。
痢疾論
凡產後七日內外,患赤白痢疾,後重頻並難治,欲調血行血而推蕩痢疾,猶恐產後之元氣虛,欲滋榮益氣而大補氣血,反助痢物之滯結,須當行不損元,補不助邪,惟生化湯減炮姜而代以木香、茯苓,則善消惡露兼行痢滯,並治而不悖也,再服加味香連丸,俟二三日後看痢勢而後加減可保無虞。產婦稟厚,產期已過三十日可服生化湯加芩連樸芍等行積之藥,加味香連丸亦可;若產婦素弱,雖產後月餘不可峻劑行積;其七日內外有患褐色痢者即當加補。
加減生化湯(治產婦七日內外患痢者。)
川芎(二錢) 當歸(五錢) 炙草(五分) 桃仁(十二粒) 茯苓(一錢) 陳皮(四分) 木香(二分) 水煎服。白痢加砂仁六分炒研。
清血丸(治紅痢神效。產後七日內外者勿用寒性故也,所謂清血丸者即香連丸為末、蓮肉粉各一錢半。如口噤赤白痢臍腹絞痛加行積藥。)
凡產後三四日,血塊已散,痢疾少減,照後開治法:
一、產後久瀉,元氣下陷,大便不禁,肛門如脫,宜六君子湯加木香四分,肉果一枚,炮姜五分;如完穀不化去炮姜。
一、產後痢瀉黃色,乃脾胃氣虛,宜補中益氣湯加木香四分,肉果一枚;腹痛加砂仁八分;瀉水多加澤瀉、木通各八分;渴加麥冬、五味子;瀉水寒加乾薑一錢,木香四分;食積糞黃加神麯、麥芽;肉積加山楂、砂仁。(有的藥味無分量。毓注。)
一、產後胃氣虛弱,瀉痢,完穀不化,當溫[補]胃氣,宜六君子湯加木香四分,肉果一枚。
一、產後傷飯食,宜加參生化湯加神麯、麥芽;傷肉食加山楂、砂仁。
一、產後胃氣脾氣虛弱瀉痢,四肢浮腫,宜六君子湯加五皮散[飲]。
一、痢瀉日久無後重者,宜六君子湯加木香四分,肉果一枚。
一、產後赤白痢疾,臍下痛,宜用當歸二錢,厚朴八分,黃連八分,肉果一枚(煨),炙草四分,煎服。
一、產後血痢,日久不止者,血虛也,宜四物湯加人參、荊芥。
一、產後患痢羸因心腹絞痛,宜用蔥白一寸,石榴皮一錢,黃連、地榆各八分,煎服。
一、產後痢疾腹痛,用溫湯布醮暖腹則止。
霍亂論
凡產後忽患上吐下瀉,腹臍疼痛,煩亂不安,名曰霍亂。此由勞傷氣血,臟腑虛損,不能運化食物,再感風寒所致,此陰陽升降不順,清濁紊亂於腸胃,冷熱不調,邪正相搏而然也,宜生化六合湯。
生化六合湯(治產後塊痛未除,又患霍亂。)
川芎(二錢) 當歸(四錢) 炮姜 炙草 陳皮(各四分) 藿香(四分) 砂仁(六分) 茯苓(一錢) 姜水煎服。
附子湯(治產後無血塊患霍亂,手足逆冷者。)
白朮(一錢) 當歸(二錢) 陳皮 乾薑 丁香 炙草(各四分) 人參(一錢) 熟附子(五分) 姜水煎服。(如產後七日外霍亂,用六合湯亦可也。原注。)
溫中散(治產後無塊痛,患霍亂吐瀉不止者。)
人參 當歸 白朮 厚朴(各二錢) 乾薑(八分) 茯苓(三錢) 草蔻(一錢) 姜(三片) 共為末。每服二錢,粥飲調下。(此方無分量。今據竹林寺《女科秘旨》卷八補。原名「溫中湯」,煎服。毓注。)
嘔逆不食
胃為水穀之海,水穀之精化力氣血,以榮臟腑者也,產後勞傷臟腑,寒邪易乘[虛]入於腸胃,則氣逆嘔吐而不食也,宜加減生化湯。
加減生化湯
川芎(錢半) 當歸(三錢) 炮姜(五分) 砂仁(五分) 炙草(五分) 姜水煎服。
溫胃丁香散(治產後七日外嘔逆。)
當歸(二錢) 白朮(二錢) 人參(一錢) 炮姜 丁香 陳皮 炙草 前胡 藿香(各四分) 姜水煎服。
安胃行血湯(治產後七日內血塊未除,胃氣不和,嘔吐不止,全不納穀者,法當消塊痛,佐以溫補胃氣之藥。)
川芎(一錢) 當歸(四錢) 桃仁(十粒) 炮姜(五分) 炙草(四分) 人參(二錢) 茯苓(二錢) 藿香(四分) 砂仁(四分) 陳皮(四分) 姜水煎服。有汗不用姜。如服後胃和嘔止,但氣弱少食,宜服補中益氣湯,方載流注論。
加減六合湯(治同前方。)
川芎(一錢) 當歸(二錢) 炮姜(四分) 人參(一錢) 山藥(錢半) 茯苓(錢半) 炙草(四分) 藿香(三分) 陳皮(二分) 白蔻(四分) 姜水煎服。嘔止去白蔻。
石蓮散(治產後咳嗽。嘔逆、吐、怔忡、目眩。)
石蓮子(一兩五錢,去殼) 茯苓(一兩) 丁香(五錢) 共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產後口渴
產婦虛弱,口渴氣少,由產後血少,汗多,內煩,不生津液。
生津益液湯
人參 麥冬 茯苓(各二錢) 大棗(二枚) 小麥 竹葉(各六分) 瓜蔞根 甘草(各一錢) 如大渴不止,加蘆根。(「產後口渴」條原脫。今據竹林寺《女科秘旨》卷八補。毓注。)
水腫論
產後患水腫,手足俱浮,皮膚光亮而色潤,乃脾虛不能利水,胃虛不能行水也,必大補氣血為主,佐以蒼朮、茯苓、白朮各一錢補脾,如壅滿用半夏八分,陳皮四分,香附監之;虛加人參一錢,木通五分;有熱加麥冬一錢,黃芩一錢,以清肺金。
補中健脾湯(產後七日以外用。)
人參(三錢) 白朮(二錢) 茯苓(一錢) 白芍(一錢) 厚朴(四分) 陳皮(五分) 紫蘇(八分) 木通(四分) 蒼朮(四分) 大腹皮(四分) 木瓜(八分) 水煎服。大便秘加肉蓯蓉一錢,麻仁一錢。如因寒邪濕氣傷表,無汗而腫加姜皮三錢,半夏五分,紫蘇葉五分,於補氣血方中以表汗。
五皮散(方見前胎水不利門。治產後風濕傷脾,氣凝滯以致面目浮腫,四肢腫脹喘滿者。)
怔忡驚悸
產婦驚憂勞倦,去血過多,以致心中躁動不寧,謂之怔忡;若惕然而驚,如人將捕之狀,謂之驚悸。治此二症,惟調和脾胃,補養心血,使之志定神寧、氣舒心安而病自愈矣。如分娩後血塊未消而患此者,宜服生化湯以補血行血,血旺則驚悸自除,不必加定志安神劑;如塊消痛止之後患此症,宜服後藥。
加減養榮湯(內去川芎、麥冬,加木香,即歸脾湯。)
川芎(一錢) 當歸(二錢) 茯苓 棗仁(炒黑) 人參 麥冬 遠志 黃耆 白朮(各一錢) 陳皮 炙草(各四分) 龍眼肉(八分) 姜水煎服。虛煩加竹茹一團;有痰加竹瀝、薑汁。
養心湯(治產後心血不寧,驚悸不安。)
黃耆(一錢) 當歸(二錢) 茯神 遠志 川芎(各八分) 麥冬(一錢) 棗仁(一錢,炒黑) 柏子仁(一錢) 五味子(十粒) 人參(錢半) 炙草(四分) 水煎服。可與安神丸兼服。
安神丸
黃連(二兩,炒) 生地(三兩) 當歸(三兩) 甘草(五錢) 共為末,蒸餅糊為丸,桐子大,辰砂為衣,每服四十丸。
骨蒸
凡產後骨蒸,宜保真湯,先用以清骨之劑。
清骨散(作湯效更速。凡骨蒸不論男女俱可服。)
柴胡 前胡 胡連 烏梅肉(各二錢) 豬脊髓(一條) 豬膽(一具) 韭菜白十根長一寸切碎,三味搗如泥,入藥再搗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如上膈熱,食後服。一方另將髓膽韭搗成泥加童便一酒盞,熬成稀糊,入藥再搗成丸。
加味大造丸(治骨蒸勞熱。如服前方不須服此。)
紫河車(一具,製法載卷後) 人參(一兩) 當歸(一兩) 麥冬(八錢) 銀柴胡(六錢) 生地(二兩) 胡連(五錢) 山藥(一兩) 石斛(八錢) 黃柏(七錢,炒) 枸杞(一兩) 共為末煉蜜丸。
保真湯(治骨蒸勞熱。)
黃耆(一錢) 天冬(一錢) 麥冬(一錢) 人參(一錢) 白朮(一錢) 茯苓(八分) 炙草(四分) 川芎(八分) 當歸(二錢) 五味子(十粒) 地骨皮(八分) 白芍(一錢) 枸杞(一錢) 黃柏(六分,炒) 知母(二錢) 生地(二錢) 熟地(二錢) 棗水煎服,亦可作丸。
心痛
心痛,即胃脘痛,以胃脘在心之下,因傷寒氣及冷物而作痛,因痛起於心,俗呼為心痛。夫心為君主之官,主氣行血,統馭臟腑血氣,血盛則泰然安寧,血不足則惕然驚悸,豈可痛乎。若真心痛,則旦發夕死,手足甲俱黑,今產[婦]患此,但當散胃中之寒物耳,必用生化湯加散寒消食之藥,無有不安;若綿綿痛,可按而止,必問血塊已除[否]?方可用補藥。大抵因寒冷上攻則心痛,下攻則腹痛,治法亦相同也,俱當於生化湯內加肉桂、吳茱萸溫散可也。
加減生化湯
川芎(一錢) 當歸(三錢) 炮姜(五分) 肉桂(八分) 炙草(五分) 吳茱萸(七分) 水煎服。傷麵食加神麯、麥芽;傷肉食加山楂、砂仁;大便燥結加肉蓯蓉。
腹痛
產後腹痛,有血塊者,只服生化湯調失笑散,鹿角灰散,塊消痛止矣。風冷[氣]乘虛入腹作痛,服加味生化湯。
加味生化湯
川芎(二錢) 當歸(四錢) 炙草(四分) 炮姜(四分) 桃仁(十粒) 桂枝(七分) 水煎服。傷麵食加神麯、麥芽;傷肉食加山楂、砂仁。如血塊未消,痛未止加失笑散二錢,玄胡索二錢。
失笑散(又名一笑散,治產婦心腹絞痛欲死,或血迷竅不知人事,或小腹急痛,皆宜服之。)
五靈脂(炒) 蒲黃(炒) 共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服,服後急用十全大補湯調理,如服後仍痛不止,不可再服,此氣血虛也,急大補為主;若手按之不可近者,有瘀血也,急用失笑散;若元氣虛,須用四君子湯加芎歸炮姜為當。
小腹痛
產後虛,中寒及飲冷,下攻小腹作痛者,又有血塊作痛者,又有產後血虛臍下作痛者,並宜加減生化湯。塊痛即加減生化湯送玄胡索散一錢,亦能治寒痛,無血塊但小腹痛,可按而少止者,屬虛,加熟地三錢。
玄胡索散
玄胡 肉桂等分為末。
遍身疼痛
產後遍身疼痛者,由分娩時百節開張,血脈流散,氣弱則經絡開,瘀血留滯不散,致筋脈引急,骨節不利,故腰背不能轉側,手足不能動履,或身熱頭痛,若誤作傷寒而誤發其汗,則筋脈動惕,手足冷厥而變症百出矣,宜服趁痛散。
趁痛散(治遍身疼痛。)
當歸(二錢) 炙草(三分) 黃耆(一錢) 白朮(二錢) 牛膝 獨活 肉桂(各八分) 韭白(八根) 姜水煎服。
茶調散(治偏正頭痛。)
薄荷 川芎 荊芥 防風 甘草 細辛 羌活
青娥丸(治腰痛。)
胡桃仁(二十枚) 破故紙(八兩,酒浸炒) 杜仲(一斤,薑汁炒去絲) 共為末,蜜丸,空心酸醋湯下。(此二方據《靈驗良方彙編》「遍身疼痛」條補。毓注。)
產後指節頭痛
凡產後虛勞,指節頭疼痛,汗不止。
豬腎參耆湯
人參 黃耆(各二錢) 生薑(一錢) 淡豉(一錢) 韭白(一錢) 當歸(三錢) 用豬腎二個,先將豬腎煮熟,取汁二碗,煎藥八分盞,溫服。(原抄本此條誤為「頭痛」,方名亦異。今據竹林寺《女科秘旨》卷八補。毓注。)
腰痛
產後腰痛,由女腎位系胞,腰為腎府,產時勞傷腎氣,損動胞絡,或虛未平復而風寒乘之,乃致腰痛。
養榮壯腎湯
當歸(二錢) 獨活 桂心 川芎 杜仲 續斷(各八分) 桑寄生(二錢) 防風(四分) 生薑(三片) 水煎服。如服二劑後[痛]不止者,腎虛也,加熟地三錢。產後日久氣虛,腰痛腎弱,服加味大造丸。(方見前,原注。)
(此方分量原缺,今據竹林寺《女科秘旨》卷八補。毓注。)
淋症論
產後患淋,由產後虛熱客於脬中,內虛則小便頻數淋澀作痛,名曰淋症,有赤、白、砂、石諸淋,並服後方。
茅根湯
白茅根(一兩) 赤茯苓(五錢) 桃膠(錢半) 葵子(錢半) 鯉魚齒(一百個) 滑石(一錢,煅) 甘草(五錢) 紫貝(二個) 瞿麥(五錢) 石首魚頭(一個或五錢,焙乾為末,另用) 燈心姜引湯煎,入石首魚頭末,空心溫服。
加減茅根湯(治產後淋症,小便痛血淋症。)
白茅根(一兩) 瞿麥(一錢) 車前子 冬葵子 木通(各一錢) 鯉魚齒(一百個,焙乾為末) 水煎服。入鯉魚[齒]末,空心溫服。
小便頻數論
產後小便數者,由脬內宿有冷氣,因產發動冷風,致令小便數也,均屬虛寒,經云益心之陽以消陰翳,尤宜溫補,益心收澀為治法也。
益[智]螵蛸散(小便數或遺尿並治之。)
益智仁三十七枚,為末,每服二錢,米飲空心調下。(方名原為「益螵蛸散」,於文理不通,應視為「益[智]螵蛸散」為妥。然方中無桑螵蛸,疑原抄者筆脫也。今擬改為桑螵蛸三十七枚,益智仁二兩,共為末,毓注。)
桑螵蛸散
人參(二兩) 黃耆(二兩) 鹿茸(炙去毛) 桑螵蛸(三十個,炒) 赤石脂(二錢,煅) 牡蠣(二錢,炒) 共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方中鹿茸無分量,原抄者脫。毓注。)
流注論
產後惡露流於腰腎手足關節之間,或漫腫或結塊,腫痛至極,肢體倦怠,急用蔥熨法以治外,內服加參生化湯以散滯血,則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潰,久則膿成,宜托裡大補為主。若腫起作痛,起居飲食如常,是病氣有餘,形氣未損,易治。若漫腫微痛,倦怠少食,屬形氣、病氣俱不足,最為難治。凡未成膿,或成膿不潰者,俱氣血虛也,宜八珍湯。憎寒畏寒,陽氣虛也,宜十全大補湯。日晡內熱,陰血虛也,宜四物湯加參朮丹皮。嘔逆,胃氣虛也,宜六君子湯加炮姜。食少倦怠,脾氣虛也,宜補中益氣湯加升麻。四肢逆冷,小便頻數,腎氣虛也,宜補中益氣湯加益智仁。此症若不補氣血,不慎起居,不節飲食,未有得生者。治宜留意焉。
(此條據《靈驗良方彙編》所附「胎產要訣」「產後流注」條補錄,並稍有改動,以正本書原抄者之訛。毓注。)
蔥熨法
用蔥一握炙熟搗爛作餅,敷腫處,上覆厚被以熨斗熨之。
加參生化湯(方見前。)
[八珍湯。即四君子湯加四物湯。]
十全大補湯
人參(一錢) 白朮(一錢) 茯苓(一錢) 炙草(四分) 當歸(一錢) 白芍(一錢) 熟地(二錢) 川芎(五分) 肉桂(五分) 姜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 歌曰:
黃耆歸術一錢均,人參倍加草三分,升柴五分陳皮七,益智一錢外加論。
神仙回膿散 (方見乳癰門。治產後流注日久成膿,用此方通其膿,若未經補,血氣未旺,此方又不可遽服也。)
回毒散(乳癰未潰時服,毒從大便出,虛人不宜用。)
大黃(三錢) 白芷(六錢) 乳香 沒藥 穿山甲(蛤粉炒) 木香(另研,各五分) 共研末。人參二錢煎湯,調前藥末服。
(此方據《靈驗良方彙編》「乳癰」條補。毓注。)
陰蝕五疳論
凡婦人產後,陰戶[生]瘡,名曰陰蝕,或痛或癢如蟲行之狀,膿汁淋漓,陰蝕幾盡者,由心腎煩郁,胃氣虛弱,以致氣血留滯而然也,經云諸痛癢瘡皆屬心火,法當補心而養肺胃,外以熏洗藥治之,斯愈矣。
千金療蝕方
川芎 當歸 白芍 地榆 甘草(各一兩) 水五升煎至二升。去渣,熱熏之,溫洗之,日三次,夜一次,即愈矣。
金銀散
蒲黃(一斤) 水銀(一兩) 二味研勻,擦之即愈。
硫黃散(治疳蝕陰戶及下部五臟。)
硫黃不拘多少,研為細末,取東南向桃枝三七條,將枝頭捶散以綿裹之,黏[硫黃]末於上,向瘡黏之,令末黏瘡上,又換又貼。再截短竹筒一個,納入陰戶內,將桃枝上藥燒之,納竹筒內,向陰戶熏之即愈。一方用肥豬肉十斤,水煮以汁浸瘡,冷再熱,日浸二三次即愈。
又方。用蝦蟆、兔糞等分為末,敷瘡即愈。
產後陰翻
產後陰翻,因產戶燥熱翻成反花,治法用澤蘭四兩,煎水洗二三次,再入枯礬煎洗即愈。
無乳論
產後有乳婦人之常也,然有血氣壯而壅閉不行者,法當疏而通之;又有氣血虛而阻滯不行者,法當補而潤之。蓋婦人之乳,資於衝脈、任脈及足陽明胃經,若素有衝任之疾與夫胃氣不利者,乳汁乃少,面必黃色,乳子怯,務服滋榮養血兼通利可也。若乳汁素少,生質如此,雖服通[乳]之劑亦弗效。
加味玉露飲(治乳汁不行,身體壯熱,頭暈痛,屬虛者服此。)
人參(二錢) 茯苓(一錢) 白芍(一錢) 甘草(六分) 當歸(六分) 川芎(六分) 桔梗(一錢) 水煎服。
湧泉散(治婦人氣壅,乳汁不行。)
瞿麥穗 麥冬 龍骨(煅) 穿山甲(蛤粉炒) 王不留行 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服,飲豬蹄羹,再以木梳梳二乳三四十梳。一方有鹿角灰無龍骨,更妙。
豬蹄羹方
豬前蹄一隻,通草四兩(即木通切片做花卉者,乃通脫木,非通草也,須辨)。水一斗煎至五升,飲湯兼服前散即通。
乳癰
瓜蔞乳沒散(治產後乳生癰未成膿,痛不可忍,與胎前乳癰同治。)
瓜蔞(一個,連皮捶碎) 金銀花(三錢) 當歸(三錢) 白芷(一錢) 青皮(五分) 乳香(五分) 沒藥(五分) [水煎服]。
瓜蔞散(治乳癰已潰未潰俱效,並治血疝。)
當歸(五錢) 甘草(五錢) 乳香(一錢) 沒藥(一錢) 瓜蔞(一個,連皮捶碎) 水酒各半煎服,渣搗爛敷乳上即愈。
附錄
《竹林》[產後]五急十九危症。產後五急:
一、分娩兒下,即血崩暈去,形脫,宜用加味生化湯。
川芎(二錢) 當歸(四錢) 薑炭(一錢四分) 桃仁(十粒) 炙甘草(五分) 荊芥(五分) 人參(加至五六錢) 水煎服。
或分娩兒下,汗多倦甚,前方加人參三四錢。或分娩兒下無力送胞,倦怠,前方用人參二三錢或分娩兒下即時暈昏,形脫,前方用人參五錢。
二、產後勞倦形色脫。前方倍參四錢加黃耆一錢,熟地二錢,如塊痛二味不用,加熟附子四分。
三、產後血崩形色脫。前方倍參五錢加荊芥四分。血塊不痛可服升舉止崩復神湯。
升舉止崩復神湯
白朮(三錢) 當歸(三錢) 熟地(二錢) 人參(四錢) 黃耆(一錢) 黃連(七分) 炙草 升麻 陳皮 白芷 荊芥(各四分) 熟附子(三分) 水煎服。
四、汗多形色脫。倍參生化湯去炮姜加麻黃根、黑棗仁、黃耆各一錢,熟地三錢,浮小麥一撮,防風五分。
五、氣短似喘。倍參生化湯,人參只用二錢,加沉香末二分,陳皮、香附各三分。
以上五症,如兼見他症,照後開加減法:
渴加麥冬一錢,五味子五粒。驚悸加棗仁、益智仁各一錢炒。瀉加茯苓、澤瀉各八分。大便燥結加肉蓯蓉錢半。傷飯麵食加神麯八分,麥芽五分。傷肉食加山楂、砂仁各五分。小便不禁加益智仁二分。寒嗽加杏仁十粒,桂枝五分。虛嗽加麥冬錢半,瓜蔞仁八分。有痰加天花粉八分,橘紅四分。氣虛多痰加竹瀝、薑汁。食少加白朮。
產後十九危症並以加參生化湯為主加減治之:
加參生化湯
人參(三錢) 川芎(一錢) 當歸(二錢) 炮姜(四分) 炙草(五分) 桃仁(十粒) 水煎服。
一、產後勞倦傷脾,不思穀食,前方加白朮一錢,如血塊痛去此味加陳皮、升麻各四分。
二、產後頭痛身熱,自汗倦怠,前方加黃耆一錢,如血塊痛不用此味。
三、產後感寒,身熱頭痛,嗽聲重,有汗有痰,前方加天冬一錢,杏仁十粒,天花粉、麻黃根、地骨皮各一錢,桔梗四分。頭痛甚加連須蔥頭五個。
四、產後先寒後熱或朝熱夜熱,每日應時發熱,類瘧有汗,前方加軟柴胡八分,青皮三分,烏梅二個;汗多加麻黃根一錢;汗多不至足加熟地二錢;食少加黃耆、白朮各一錢,陳皮四分;如塊痛則熟地術耆俱不用。
五、妄言妄見邪祟,前方加茯神一錢,遠志八分,棗仁一錢,陳皮四分,麥冬五分。
六、足冷發厥,一日二三次厥者,前方加白朮、熟地各一錢,熟附子四分。
七、產後身熱有汗,大便不通,前方加麻黃根一錢,麻仁、地骨皮、肉蓯蓉各三錢。慎勿用大黃下之。
八、產後有汗潮熱,睡中妄言,前方加麻黃根、地骨皮各八分。
九、身熱有汗脅痛或潮熱,前方加麻黃根一錢,黃耆一錢,桂枝七分,柴胡八分;臍下痛可按而止加熟地二錢。慎勿用小柴胡湯。
十、產後有汗,小便多,前方加麻黃根一錢,麥冬五分,葛根、黃耆各五分,五味子十粒。
十一、有汗泄瀉,前方加麻黃根一錢,石蓮子十粒,肉蔻一枚。(麵裹煨熟去油用)
十二、泄瀉危困,宜服《丹溪醫案》大補方。
十三、傷食誤服消耗藥反成膨脹,宜服《丹溪醫案》大補方。
十四、大便不通,誤服大黃成膨脹,宜服《丹溪醫案》大補方。
十五、忿怒誤服耗氣藥成膨脹,宜服《丹溪醫案》大補方。
《丹溪醫案》大補方
人參(三錢) 當歸(三錢) 白朮(三錢) 白芷(一錢) 茯苓(一錢) 澤瀉(八分) 厚朴(五分) 紫蘇(五分) 陳皮(四分) 木香(三分) 大腹皮(六分) 蘿蔔子(六分) 川芎(一錢) 水煎服。傷食加神麯並傷肉食加山楂、砂仁。
十六、傷食心腹痛或脅痛誤服消導藥,以致絕谷,獨用人參三錢,姜一片,水煎調鍋焦服,引開胃氣。
十七、血崩日久不止,宜服升舉大補湯。方見血崩門。
十八、子宮不收,產門不閉[之]脫症,宜服倍參生化湯原方。
十九、產後神昏形脫有汗,於加參生化湯內去炮姜,並忌食薑蔥。
以上十九危症並補氣血為主,問無血塊痛即服之。
又明產後二十九症醫方
一、產後血塊痛,宜服生化湯加紅花、肉桂,連服幾帖,即時塊散而痛止矣。血旺自精神矣。雖少壯之婦,產後無病亦服生化湯幾帖,以補血而散瘀,大有益焉。其產母腹外用烘暖衣服護任,使之和暖,則血塊宜散。雖暑月亦宜保護或兼送益母丸一丸或鹿角灰一錢,三方得一而[安]。慎勿用蘇木、稜蓬(京三稜、蓬莪朮。)等峻厲之藥,山楂雖行氣行血,亦不甚峻,然弱人服之亦有害,總不宜多用耳。
二、產後去血過多或勞倦昏暗血暈,頻服生化湯幾帖,服至產婦精神方止,如遇血暈形色將脫或汗多虛脫,宜加參四五錢服之,慎勿視為惡露搶心,妄投破血之藥以害人。
三、胎衣不下宜服生化湯兩帖,初煎即送益母丸一丸,次煎又送一丸,外用烘暖衣服護腹。冬日慎勿坐淨桶並赤身久候胎衣,恐嚴冬寒冷損傷產母,必扶上床被覆以火籠暖和其身兼服生化湯助血,胎衣自下。
四、產後頭痛身熱惡寒,雖明知感冒風寒,只宜服生化湯,連進兩三帖,致熱退痛止方已。不須用他藥。蓋川芎炮姜性辛而散邪。慎勿用柴胡、升麻等藥以表其汗,致虛產母。如服三四帖後,頭痛發熱如故,加連須蔥頭四五個或用蔥頭放白鱟內吃亦可,放鯽魚湯內飲之亦可。
五、產後乍寒乍熱或頭痛脅痛,亦服生化湯兩三帖,不愈加桂枝七分,以散寒邪,有塊加木香一分。切勿認為脅痛而用柴胡等湯以表汗也。
六、產後感寒,寒氣上攻則心痛,下攻則腹痛,復兼血塊痛,宜服生化湯加桂枝三分以定痛,如二帖不愈,加吳茱萸七分或姜三薄片入生化湯內以助血,若獨用諸熱藥以攻寒,其痛雖止,恐去血過多致虛產母。慎勿用汗吐下之藥。
七、產後夜熱或寒熱往來,每日如期類瘧,宜服生化湯幾帖,則寒熱自除。如汗多氣虛,服加參生化湯。慎勿用常山、草果等藥。
八、感冒寒邪,心下痞滿,只宜服生化湯加陳皮五分,桔梗五分,白蔻五分,木香二分。慎勿用破氣藥。
九、風寒咳嗽身熱,宜服生化湯加杏仁十粒,知母一錢,天冬一錢,甘草四分,桔梗五分。有痰加橘紅四分,天花粉八分。有汗加人參。慎勿用散氣藥。
十、傷食宜服生化湯加神麯、麥芽各一錢五分;傷肉食加山楂、砂仁各四分;傷冷食冷飲加吳茱萸一錢,桂枝五分;傷寒食脅痛加肉桂七分。切不可專用消食藥以損氣血。一婦人服山楂消血塊而死。
十一、忿怒胸膈滿悶,生化湯加木香二分煎服。慎勿用烏藥、香附、厚朴、枳殼、枳實消損元氣。
十二、大便不通,生化湯加肉蓯蓉二錢,日服二三帖以助血,血旺則便自通矣,另研芝麻三兩為末加米一升作粥時時食之。慎勿用大黃等藥。若結燥日久多用大黃,反成膨脹。
十三、產後去血過多,或汗多小便澀少或小便閉結,生化湯加生脈散服之(人參、麥冬、五味子此三味即生脈散)。慎勿用五苓等方。如服藥不通,外用蔥熨法,用蔥十頭,線縛切如一指厚片,放臍上,艾火灸之。
十四、產後血氣虛,胃寒,小便多失禁或遺尿,生化湯加益智仁八分,煎服。
十五、泄瀉,生化湯加茯苓一錢,澤瀉七分,石蓮子六錢(一云十粒);或另用糯米蓮子各半、入茯苓煮粥食之。泄瀉形脫神倦,生化湯加人參。
十六、失血多,心神失守,妄言妄見,生化湯加茯神、棗仁、柏子仁各一錢,遠志八分。慎勿用降火消痰藥致害產母,更有法水噀之,法尺驚之為害不小。如汗脫生化湯加人參。
十七、足冷發厥,血塊又痛,生化湯加乾薑五分,服二二帖後再服加參生化湯。
十八、產後痢疾,不論紅白,生化湯去炮姜加木香二分,連服二三帖,則血塊與痢積蕩盡矣,又不損產母氣血。慎勿用寒藥以致血塊停瘀。
十九、血崩大脫,生化湯加荊芥穗一錢,服十餘帖後,如形色[脫],服加參生化湯。
二十、產後霍亂吐瀉,多是虛中感寒,生化湯加砂仁、生薑、茯苓、藿香,或用六和湯。
二十一、產後遍身疼痛,多是血滯氣虛,生化湯加肉桂八分,韭白二十根。如四肢麻木,多是血虛,化生湯加人參。
二十二、產後起坐太早,產戶感風作痛,衣服被難近身體,生化湯加肉桂、獨活、防風以散風。
二十三、產後生癰疽,生化湯加連翹一錢,天花粉一錢,綠豆粉五錢,甘草節八分。如噁心煩悶加乳香一錢。切勿用大黃等散毒之藥。
二十四、四肢麻木血虛甚也,生化湯加浮小麥;血脫血崩麻木,服加參生化湯。
二十五、目痛昏熱赤腫,生化湯加荊芥。切勿用芩連梔柏。
二十六、產後因怒或偶吐血,生化湯減川芎,用歸身加荊芥八分,犀角八分。切勿用生地、黃柏等藥。
二十七、產後口噤,牙關緊閉,手足牽搐類中風狀,生化湯加天麻、羌活、防風、生薑。
二十八、產後煩躁口渴,生化湯加生脈散。
二十九、產後流注,宜治以參桂生化湯。
參桂生化湯
川芎(錢半) 當歸(三錢) 炙草(五分) 黃耆(錢半) 肉桂(六分) 人參(二錢) 馬蹄香(二錢) 凡漫腫疼痛未成膿,成膿未潰者,宜四物湯、六君子湯、十全大補湯之方,以及陰蝕等瘡,各有治法,俱載流注論下,故不再錄。
資生丹(治法通開於後。)
當歸(酒洗) 川芎 香附(醋炒) 蒼朮 元胡(炒) 蒲黃(炒) 赤苓 桃仁 熟地(各一兩) 山萸 地榆 羌活 五靈脂 白芍 甘草 陳皮 人參 牛膝(各三錢) 白朮 木瓜 青皮(各三錢) 烏藥(二兩七錢,不見鐵) 良薑(四錢) 乳香(一錢) 沒藥(一錢) 益母草(二兩七錢,不見鐵) 阿膠(一兩五錢,蛤粉炒) 大黃(一斤,另研) 蘇木(三兩) 河水六碗,黑豆三升煮熟,取汁二碗,絞取豆九兩,烘乾為末。
以上俱為末。先將大黃末入鍋內,須用銅鍋,用好米醋五六碗攬勻熬成膏,又下醋熬,如此三次,再下紅花酒(用紅花三兩,炒黃色,好酒三斤,同煮至一斤。)去花取汁用,將黑豆汁、蘇木汁再熬成膏,盆內盛之,將豆末與眾藥和勻,以大黃等膏調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不拘時服,合藥須擇成開平除及天月二德黃道吉日,誠心修合,勿令婦人雞犬見之。
一、治月經不調,前後不一,蔥姜酒空心下。
二、治子死腹中,凡孕婦因染熱病,六七月間經傳腑臟熱極,以致子死母腹,墜在臍下,不得分離,急服三丸,胎衣轉熱便生。
三、治產難無陣痛,凡胎氣已成,子食母血,至足月時,余血成塊,俗呼兒枕,臨產時兒枕先破,血裹其子,所以難產,但服丹逐其敗血,斯須自生。
四、治胎衣不下,子母分解訖,血入衣中,因此胎衣不下,令人脹滿,水不進,急服丹二三丸,逐去衣中敗血自然下矣。若腹不脹而痛,手按痛減是元氣虛而不能送下也,宜服無憂散。(方見胎前保產門。)
五、治產後寒熱似瘧,凡產後虛羸,血入心肺則熱,入脾胃則寒,所以寒熱不知者似瘧疾,宜服此丹。
六、治產後四肢浮腫,敗血走五臟轉滿四肢,停留四肢,滲不去,化為浮腫,不知者呼為水腫,血腫與水腫不同,水腫氣急而小便澀,血腫滿而四肢寒,先服此丹去敗血,後服利水氣藥。鍾右泉女,產後四肢遍身浮腫,〔症情〕危急,余用參朮救之,腫不消,[後]陰戶骨開,潰膿愈。
七、治橫生逆生。
八、治產後百節痠痛,敗血流入骨節而然也,宜服此丹。
九、治產後如見鬼狀,敗血熱氣衝心,因物觸動,所以心煩躁熱,言語顛狂,不知者呼為瘋邪,宜服此丹。
十、治產後血暈,眼見黑色,三日內氣血未定還入五臟,奔衝於肝,醫不識者呼為暗風,服此丹莫緩。
十一、治產後口乾心悶,七日以來氣血未定,因三日後過食,食與血結,積聚在心,是以煩渴,醫不識者呼為胸膈壅滿,宜服此丹。以上俱用蔥姜酒送下。
十二、治室女經閉不通,加莪朮三分,赤芍二分,薑黃末五分,天花粉四分,同藥入酒內燉化服。
十三、治婦女經水過期,臍腹疼痛。
十四、治產後敗血熱氣衝心,心中煩躁,言語顛狂。
十五、治產後敗血衝心,流入鼻竅,失音不語,不知者呼為脫陰脫陽,然失音雖是難治,殊不知當審妊婦經脈行與不行,順與不順,令血氣妄行,沉入心孔,反為不治,宜服此丹。
十六、治產後血崩,或食酸鹹寒熱不一,凡敗血惡露未止之際,誤服利藥,因此榮衛不和,以崩漏形如雞肝,渾身潮熱,背膊拘急,胸中煩悶,急服此丹。
十七、治產後瀉痢膿血,此因未滿月早食酸寒冷熱堅硬之物與血相搏,不得克化而然也,宜服此丹。
十八、治小便尿血如雞肝,此敗血流入大小腸,閉澀水穀之道而然,服三丸即愈。
十九、治胸膈氣滿,嘔逆不定,此血停脾胃,食滿胸中所致,宜服此丹。
(此後殘缺者不知幾頁。此語系原抄者注。)
(此下尚有一頁,筆跡亦異,不知是否為原抄者書,故一併錄存,待發現原書後另行刪定。毓注。)
竹葉湯(產後中風,痙病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出《金匱》。)
鮮竹葉(四十九片) 葛根(三錢) 防風 桔梗 桂枝 人參 附子(炮) 甘草(各一錢) 大棗(五枚) 生薑(五錢) 水煎服,覆汗出。自汗者去葛根加天花粉三錢,附子五分。
產後血暈,用鐵燒紅,以醋澆之,其氣入產婦鼻嗅即愈。或燒乾漆熏產婦面即醒。
產後小便不通,腹脹如鼓,將鹽填臍中,蔥白搗爛覆之,以艾炷灸之即愈。
產後發熱血虛或用獨參湯或當歸補血湯大倍黃耆或生化湯加雲苓[治之]。
產後小便不通或以腎氣丸主之。
牛膝散(治胎衣不下,腹中脹急。)
牛膝 川芎 蒲黃(炒) 丹皮(各二兩) 桂心(四錢) 當歸(一兩五錢) 共為細末,每服五錢,水煎服。
[產後]半月外血塊不散辨
產後兒下地時,惡露隨下,則腹無塊痛,而自舒暢。若腹失蓋被,或傷寒涼物,則惡露凝結成塊,虛症百出:腹脹,身熱,骨蒸,五心煩熱,食少羸瘦,或似瘧,或月水不行,或塊在兩脅作痛,腸作雷鳴,嘈雜,眩暈,身熱時作時止等症。治法當遵丹溪所云:欲泄真邪,先補其虛,用補中益氣湯,送三消丸,使塊消而人不弱,若消塊無補,非惟塊不可消盡,食將日減,甚至絕谷。
加減補中益氣湯
人參 白芍 黃耆(各一錢) 白朮(二錢) 當歸(二錢) 陳皮 甘草(各四分) 姜(三片) 水煎。送三消丸五六十丸。(此條原抄本脫,有目無文。今據竹林寺《女科秘旨》卷七補。原題為「產後惡露凝結成塊虛症百出」。毓注。)
調經方論
客有問於醫巫閭子曰:先生嘗論調經以滋水為主,不須補血,何也?[曰]:女子一七而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天者,天一之真;癸者,壬癸之水;月者,水之精。以一月而盛,盈盈則昃,女人經水亦一月而下,故名月信。以時而下,可有子,如不以時下或過期或不及期,皆為有病,病則不能有子,所以必須調經,必須滋水為主。
又問曰:同一紅色,非血而何?曰:女子之所以與男子異者,正為經水胎產故不同耳。女子自有一系胞之處,即養經之處,養至一月而盈,盈則虛矣。以時交感,故能以虛受。人若有孕,水即養胞,則不月矣。一有子,此水即化為乳,亦不月矣。乳之色白,何謂血乎?至於[七七]四十九而天癸絕,其所絕者,天癸也。其所流行之血不見虧,不須四物湯補血,必以六味丸滋水。滋水兼可補血,補血兼不得滋水,何也?蓋血乃後天飲食入胃,遊溢精氣而成,以為流行之用。經水乃衝任所主,人身有奇經八脈,俱屬腎經無形之脈,其沖、任者,乃奇經之二[脈],其脈起於胞中,為脈之海,分手太陽、手太陰為表裡,上為乳汁,下為月水。女子獨秉此水,以為生生之源,與男子之精同氣,皆從天一之源而來,潛滋暗長,至一月而滿,滿則溢,似血而實非血也,故曰男子以之藏精,女子以之系胞,然其泄間又借一點命門之火為主,火旺而經[水]紅,火衰則[經水]淡,火太旺則[色]紫,火太衰則[色]白,所以滋水更當養火,至於乾渴不通,雖云火盛之極,亦不宜以苦寒之劑降火,只宜大補其水從天一之源養之,使足則溢,萬無毒藥可通之理,調經之法盡此,可以種子,可以安胎、固胎,若有外邪與夫脾胃虛衰等症,宜隨雜症參方調治。
調經地黃湯。(即六味飲加阿膠、五味子。)
或曰丹皮、澤瀉,聞能墜胎,何以用之?曰:本經云丹皮破惡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蓋用於補血藥中能補血,用於破血藥中能破血,故用之何如耳。用於安胎藥中自能安胎。澤瀉《內經》治酒風身熱汗出如浴,惡風等症。以澤瀉、白朮各十分,鹿銜草五分,且仲景乃立方之祖,用三味於八味丸中,以其補腎也。東垣八味稱其強陽益精,補腎氣,益氣力,則無妨於胎明矣。經水或不及期而來者,是有火也,只用本方滋水,火自平矣。如不及期而來,本方多加海螵蛸、柴胡、芍藥;如半月或十日而來,綿延不已,此屬氣虛,急用補中益氣湯;如過期而來者,是火衰也,本方加艾葉;如遲而色淡者,本方加肉桂;遲而過多者,本方加防風、肉桂,甚則升陽舉經湯,此其大略。其間亦有不及期而無火者,有過而有火者,或多寡之不同,不可拘泥於一定[之力],當審脈之遲數,視其稟賦強弱虛實,俱以滋水為主,隨症加減治之,無不愈也。凡紫與黑,多屬火旺之甚,然亦有虛寒而紫黑者,不可不察脈而審症也,至於淡白,無火明矣。
升陽舉經湯
人參 黃耆 升麻 防風 炙草
虛寒加肉桂,有臨期作痛者,血不足也,以本方加黃耆、肉桂、牛膝。有火者,加柴胡、芍藥、牛膝。若經後作痛,只用本方,不必加減,如或加減八味丸為妙。
又有經水二、三月一行,左脅有塊者,乃肝脾鬱結之症,用加味逍遙散兼服調經地黃湯。
大凡月經短少漸至不通者,但宜調養其元氣,若專攻其邪,元氣反傷矣。柏子仁丸可慎用,慎勿以毒藥攻之,柏子仁丸總不如八味丸得正,但二、三月不行經而左脅有塊者,用地黃丸加貝母、柴胡、芍藥、當歸,兼服歸脾湯。(方見末卷。)
柏子仁丸
柏子仁(炒) 牛膝 澤蘭 卷柏(各五錢) 川斷(二兩) 熟地(三兩) 共為末,煉蜜為丸。
婦人經水不調,多有患瘰癧者,以調經地黃湯加柴胡、芍藥、貝母、桔梗,無不愈者。
婦人多有血崩之疾,當分陰陽治之。夫氣血,人身之陰陽也,陽主升,陰主降,陽根陰,陰根陽,一升一降,循經而行,自無崩漏矣。若陽有餘則升者,勝血出上竅;陽不足則降者,勝血出下竅,總之血隨氣升降也。陽氣者,風也,風能上行,然須東方溫風,始能上行,故用助風益氣湯;凡氣虛不能攝血而崩者,其人必面白,尺脈虛大,飲食無味或久病者有之。
助風益氣湯
柴胡 升麻 防風 羌活 人參 黃耆 炙草 荊芥(炒黑) 阿膠 煎服。
有陰虛而陽氣下陷,陽搏於陰而崩者,陰中之陽氣虛而崩者,其人必面赤,尺脈必鼓指有力而數,飲食知味,宜助風益陰湯加減。
助風益陰湯加減
柴胡 熟地 山藥 山萸肉 丹皮 茯神 阿膠 防風 荊芥穗 羌活 獨活 升麻 煎服。二方俱可治崩,益氣者,不可用一味血藥;益陰者,不可用一味氣藥,分別施治,無不神效。至於男婦大便下血者,亦以[此]二方治[之]俱效。
婦人帶下之疾,帶者,奇經八脈之一也,腰臍間回身一周,如束帶,然八脈俱屬腎經,天地間黃河如帶,人身中帶脈所以統攝一身無形之水,下焦腎氣虛損,帶脈漏下,白者為氣虛,赤者為有火,治法俱以補腎為主。白者多赤者少,有脾氣虛者,六君子湯加升麻;有氣虛者,補中益氣湯加半夏、防風;肝虛者,逍遙散兼六味[丸]。(補中益氣湯,逍遙散見卷後。)
膠艾湯(有加當歸、[海]螵蛸以治帶[者]。)
阿膠 艾葉 杜仲 川斷 熟地 黃耆 柴胡 防風 補骨脂 山萸肉 煎服。
如赤帶用六味地黃湯加杜仲、川斷、阿膠、柴胡、防風;有發熱之時經水適來適斷,晝則安靜,夜則譫語,如見鬼狀,名曰熱入血室,法當用小柴胡湯加生地、紅花、歸尾、官桂、丹皮,一服即愈,此症多因經將行時,妄動生冷所致。婦人月經不通,化血為水,名曰血分,用椒仁丸。
椒仁丸
椒仁 甘遂 續斷 附子 當歸 牽牛(炒) 芫花(酒炒) 郁李仁 石膏 礬石 吳茱萸 元胡 五靈脂(各一錢) 斑蝥(三十隻,糯米炒,去頭足) 芫青(三十粒,糯米炒)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十五粒,空心米飲下,服後用當歸湯調理。
婦人有痃癖之疾,痃者,腹內近臍左右有筋脈可辨,痛如指如臂如弦之狀硬起;癖者,在兩脅之間,有時而痛或一塊不時上攻或有聲,初如雞子漸至三四寸[長],或大如碗,月經不調時,作吞酸,此乃婦人之疝,切不可用消克之藥,治法以逍遙散加茱連(吳茱萸炒黃連)、蘆薈、木香兼服六味地黃丸加芍藥、茱連(吳茱萸炒黃連)、貝母,養正氣而疝自愈,後用歸脾湯調理。
婦人陰中挺出,如茵如蛇如雞冠,甚至四五寸長或生蟲濕癢,飲食無味,內熱,晡熱,小便澀[滯],法宜朝用補中益氣湯倍柴胡加山梔、膽草,夕用六味地黃飲加柴胡、茱連、蘆薈,後用歸脾湯調理,此皆女子之疝,但女子不曰疝,而曰瘕。如有蟲作癢者,用蘆薈、胡黃連為末加麝香少許,將雞肝一片劈開入藥末於內,納陰中,蟲出即愈。
婦人有患寒氣自少陰腎經而入,其症大小便不通或無脈,口渴求飲,飲水下咽少頃即吐,吐之盡,又渴又飲又吐,食藥俱不入,熱藥入口即出,涼藥少頃亦出,面必戴陽,名曰關格,關,則不得出,格,則不得入,關格之病,不得其方,則命盡矣。若用通白湯無不獲效。(陶節庵改名回陽返本湯。)
通白湯
白朮(一錢) 黃連(二分) 人參(一錢) 甘草(五分) 熟附子(五分) 炮姜(五分) 連須蔥白(二根) 水一盅半,煎七分,以水湃冷,入童便半盞,豬膽汁三匙,一服即愈。服後脈出者生,暴出者死。
延年種子[方]。陽不足者服後方。
延年種子方
沙苑蒺藜(微炒) 甘枸杞(微炒) 南魚鰾(切如豆大塊,同蛤粉炒,各八兩)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桐子大,空心酒下三錢半。
鹿杞膏
甘枸杞一斤,入水內,桑火煮至味盡出方止,去渣,將汁再熬,入鹿角一斤,磁罐內隔湯煮至筋(箸)挑一二尺高不斷如線,取起候凝,切片,臨服酒燉化,空心時服,初服二錢,漸至三錢,大能益壽助陽生子。
(此文原載卷首,今移書末。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