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老子,古代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传说中的古仙人。其人是否真实存在,存在一定疑问。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录了关于老子的三种说法。一说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为周代管理藏书的史官。他讲修道德,学说以韬光养晦、不求闻达为主旨。孔子入周,问礼于老子。老子建议孔子去掉骄傲与欲望、故意做作的姿态与不切实际的志向,孔子认为老子像乘云上天的龙一样,捉摸不透。之后老子看到周室衰微就离开了,经过河南灵宝函谷关(一说陕西宝鸡大散关)时,关令尹喜请他为自己著述,于是老子便写下《道》《德》两篇共五千余字,然后飘然而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此说是流传最为广泛的说法,但在记录春秋历史较翔实可靠的《左传》《国语》与孔子弟子编纂的《论语》中,均无老子其人的记录,更无孔子问礼于老子的记载。老子(老聃)其人与孔子问礼记载始见于《庄子》,疑为庄子学派为贬低儒家学说虚构出的人物。在《庄子》中,老子是通贯古今、学识渊博的圣人,孔子、士成绮、阳子居等多名学者经常向其请教,而老子对儒家主张的“仁义”则持否定、批判态度。因其活动年代在孔子之前,故被后世奉为道家学派始祖。此后《吕氏春秋》《礼记》《史记》与《列仙传》中的老子形象基本上由此因袭而来。

另一说称老子即是楚国人老莱子,也与孔子同时,著书十五篇,论述道家的体用,因为讲修道德也长寿,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岁或两百多岁。老莱子其人在《庄子》亦有记载,是孔子同时人;《战国策》称老莱子“教孔子事君乎?示之其齿之坚也”,似乎老莱子就是老子;但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又把周之老子与楚之老莱子明确分作两人。《艺文类聚》引《列女传》讲述老莱子七十岁时还能对父母尽孝,经常穿着五色彩衣像婴儿一样戏耍,上到堂前故意假装摔跤,来博得父母一笑。这就是“二十四孝”之“老莱娱亲”的典故。

再一说老子是周朝的太史儋,在孔子去世一百二十九年后,太史儋见到了秦献公,对秦献公说秦与周合并五百年分离,分离后七十年则会出现霸王。此事在《史记·周本纪》《秦本纪》《封禅书》中亦有提及。老子的儿子叫宗,做过魏国将领,封在段干,宗的儿子叫注,注的儿子叫宫,宫的玄孙叫假,假在汉文帝时做官,假的儿子解担任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定居在齐地。此说应为段干氏家谱之伪托。

《列仙传》承接《史记》中老子身世第一种说法,但又进行了一定改造,说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陈国人。他生在商朝,在周朝又担任柱下史。善于保养精气,推崇交接不泄。后来他又担任守藏史,共计八十多年,谥号为聃。相对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列仙传》将老子的生活时间拉长,自是为了暗示他是长寿仙人。至于老子为什么能长寿,又是因为其“好养精气,贵接而不施”的房中术。房中术在古文献中又被称为“混气”“合气”“行气”“赤气”“御妇人术”“容成”“阴道”之术等,在战国时即有出现,至西汉开始流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合阴阳》内容即为男女性交姿态与性技巧;东汉时房中术被道教纳入养生术之中。

东汉末年道教创立,因其以黄老道学为基础,故老子被尊为教主,脱胎换骨成了一位仙人。在《神仙传》中,对老子身世又有多种说法。有说老子是母亲因流星受孕而降生在李家;也有说老子先天地而生,是万物本原、天之精魄;还有说老子是母亲怀孕七十二年或八十一年,从左腋下所生,因为在母胎里时间太长,出生就白发苍苍,所以被称“老子”;另有说老子是母亲走到李树下生的,生下来指着李树说是自己的姓;《事类赋》《事文类聚》《合璧事类》引此为《列仙传》说,当误。道教最为推崇的说法是:老子秉承天地精神化育而生,所以无世不出,故在上三皇时是玄中法师、在下三皇时是金阙帝君、在伏羲时是郁华子、在神农时是九灵老子、在祝融时是广寿子、在黄帝时是广成子、在颛顼时是赤精子、在帝喾时是禄图子、在帝尧时是务成子、在帝舜时是尹寿子、在夏禹时是真行子、在商汤时是锡则子、在周文王时是文邑先生、在越国是范蠡、在齐国是鸱夷子、在吴国是陶朱公。

随着道教的发展,老子也被不断神化。在北魏时老子被冠上“太上老君”的尊号,位于三清的第三位。至唐朝因老子与皇族同姓,故特别受到尊崇,又有“玄元皇帝”“先圣宗师”等称号,在全国立庙祭祀。《西游记》中有孙悟空偷吃太上老君仙丹的情节,《封神演义》中又有老子破诛仙阵、万仙阵的情节,均系老子传说的进一步演绎。此外,道教徒为了抬高道教,还根据老子出关不知所踪的传说设计出“老子化胡”,认为老子至天竺化身为佛,教化胡人而产生佛教。

老子,姓李名耳[1],字伯阳[2],陈人也[3]。生于殷时[4],为周柱下史[5]。好养精气,贵接而不施[6]。转为守藏史[7],积八十余年。《史记》云[8]:“二百余年,时称为隐君子,谥曰聃[9]。”仲尼至周[10],见老子,知其圣人,乃师之[11]。后周德衰[12],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13]。过西关[14],关令尹喜待而迎之[15],知真人也[16]。乃强使著书[17],作《道德》上下经二卷[18]。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19]。

道一生死,迹入灵奇[20]。

塞兑内镜[21],冥神绝涯[22]。

德合元气[23],寿同两仪[24]。

【注释】

[1]姓李名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其“姓李氏,名耳”。周代姓、氏有别,如老子是先秦时人,“李”当为其氏而非姓;至汉代姓、氏不分,方有“姓李氏”“姓李”之称。然李氏在战国末年始发扬光大,如其人真实存在,则当出自春秋宋国老氏,后“老”讹为“李”。

[2]字伯阳:《列仙传》之前无此说。《墨子》《吕氏春秋》有上古贤人伯阳,是尧舜时期人物;《史记·周本纪》有西周末年太史伯阳,或为老子为周史之原型。

[3]陈:即周代陈国,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阳。陈国先祖据传为虞舜,西周初年时,虞阏父为周武王之陶正,周武王嫁女于虞阏父之子,即陈国初任国君陈胡公。前479年,陈闵公在位时为楚国所灭,同年孔子去世。《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老子为春秋末年楚苦县人,苦县在今河南鹿邑,春秋时期此地为陈国领土。老子既为孔子同时人,故又有老子为陈人之说。

[4]殷:即商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前1600年,商王成汤灭亡夏朝,建立商朝,都亳,在今河南郑州(一说今河南商丘);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墟,在今河南安阳,故商朝又称殷朝;前1046年,商被周所灭。

[5]周:即周朝,也指周都洛邑。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前1046年,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周朝,都镐京,在今陕西西安;洛邑为东都,在今河南洛阳;前771年,西周灭亡,镐京一带遂为戎人占有;周平王元年(前770)东周开始,都洛邑,故洛邑也称“周”;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周朝亡于秦国。柱下史:即御史,秦朝御史职掌“柱下方书”,掌天下图书计籍。《史记·张丞相列传》称张苍“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称“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

[6]接而不施:交接(性交)而不施泄(泄精)。

[7]守藏史:职掌藏书之官,《庄子·天道》:“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作“周守藏室之史”。

[8]《史记》:即西汉司马迁所撰《史记》,分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最初并无书名,《汉书·艺文志》以《太史公》称之,后世也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下文“二百余年,时称为隐君子,谥曰聃”,来自对《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原文的摘抄改编,原句为“字聃……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老子,隐君子也”。《文选·征西官属诗》注引文亦称“盖百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与《史记》同而与今本异。

[9]谥(shì):周朝天子、诸侯、卿大夫及夫人去世后的尊号,老子其人即使存在,亦不应有谥号。《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老子“字聃”,更可能接近事实。聃(dān):本义为耳朵长大的样子。《庄子》即称老子为老聃,则“聃”本为老子之名,“李耳”之“耳”当由此而衍生。

[10]仲尼: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六经”整理者,儒家学派创始人。记录孔子最早的文献《左传》《国语》《论语》中,均无孔子与老子交往的记录;至战国中期《庄子》方有此说,大约是道家学派拔高道家、贬低儒家的说法。而《庄子》之后此说大盛,《礼记》与《史记·孔子世家》《老子韩非列传》中均用此说。

[11]师之:指孔子以老子为师。

[12]德:道德,德行。

[13]大秦:即周代秦国。据说秦国先祖为颛顼孙女女修之子大业,至西周中期,周孝王封非子于秦,在今甘肃天水,为周之附庸;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立为诸侯;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任用商鞅变法,秦国迅速富强;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灭齐,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庄子·寓言》有“老聃西游于秦”一说,《史记·秦本纪》将太史儋入秦年定为秦献公十一年(前374)。但在汉代文献中,“大秦”可泛指西域某国,却并非周代秦国,此处有意将“秦”改造为“大秦”,暗含“老子化胡”一说。

[14]西关:西方之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仅言“关”,后人一般解为周之西关,即今河南灵宝之函谷关;而据《史记正义》引《抱朴子》,老子出关为大散关,在今天陕西宝鸡,则老子之出为秦之西关。但此说近于寓言故事,不必考证其现实所在。

[15]关令尹喜:西关之守关长官,见后文《关令尹》篇。

[16]真人:道教术语,指能洞悉宇宙本原的得道高人。

[17]强(qiǎng):勉强,勉力。

[18]《道德》上下经二卷:即老子所作《道德经》,分为《道》《德》两篇,又称《老子》;因其有五千余字,故又称《五千言》。今本《老子》主要有汉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三国曹魏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与唐傅奕《道德经古本》等,从宋代开始,不少学者怀疑《老子》文本书写年代在孔子之后,甚至在庄子之后乃至汉朝初年。故《老子》作者并非春秋末年的老子,或者说老子其人并非春秋末人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汉初《老子》帛书,分为甲、乙两个版本,与传世本相反而与《韩非子·解老》相合,均为《德》前而《道》后,文句、结构与传世本亦有偏差。1993年,在郭店楚墓又出土了一批战国《老子》竹简,分为甲、乙、丙三个版本,为目前《老子》最早的版本,绝大部分文句与今本《老子》相近或相同,但不分《道》《德》篇,章次与今本也不相对应,思想偏重于君主实用之术,而缺少对“道”的理论阐述。其全部文字相当于今本的五分之二,因其缺失而无法精确估计原有数量。2009年,北京大学收到捐赠的一批西汉竹简《老子》,相对于马王堆帛书本与郭店楚简本保存更完好,分为《上》《下》篇,分别对应传世本的《德》《道》。总之,老子其人身处何年代未可知,而《老子》其书亦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

[19]无为,而无不为:不做,而没有不做的。出自《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句,指人要顺应自然变化,切忌强作妄为,那么没有一件事做不好,短期无为的目标是长远的无所不为。

[20]灵奇:神异,神奇。

[21]塞兑:闭口。出自《老子》“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人体八种器官对应八卦,则口为兑。内镜:道教术语,又叫内照、内视,指在修炼时摒除杂念,收视返听,通过元神返现来内照躯体内的某一部位。

[22]冥神:死神。绝涯:没有边际,遥远。

[23]元气:道家术语,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

[24]两仪:哲学术语,阴与阳。出自《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也有认为是天与地。

【译文】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是陈国人。生于殷商之时,在周朝担任柱下史。喜好蓄养精气,推崇交接而不施泄。又转任守藏史,共计八十多年。《史记》说:“二百多年,当时人称他为隐居的君子,谥号是聃。”孔子到周都洛邑,见到老子,知道他是圣人,于是就拜他为师。后来周朝德行衰微,老子就乘着青牛驾驶的车去大秦。经过西方关卡的时候,关令尹喜等待于此迎接,他知道老子是真人。于是勉强他写书,老子就写下了《道德经》上下两卷。

老子短期常不为,长远而无所不为。

大道可超越生死,踪迹却遁入神奇。

闭口修炼生内照,死神绝迹远无涯。

德行高远合元气,寿命悠久同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