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諸瘧 自汗 消渴 便濁 便數)

治方

雙解散 解四時傷寒、疫癘、風溫、濕溫。不問陰陽二證、表裡未辨,發熱、惡寒、頭疼、項強、腰背拘急、肢節疼重、嘔吐、喘嗽、鼻塞聲重、目睛眩疼、煩躁、引飲、往來寒熱,已經汗下,病勢愈甚,用藥錯誤、壞證惡候及不服水土、山嵐瘴瘧、婦人血虛發熱,凡室女、小兒、老人並宜服之。

人參 白朮 升麻(各一兩) 乾葛 白芍藥 甘草(各一兩半) 陳皮(不去白,二兩) 香附子(炒去毛,三兩) 紫蘇葉(二兩半)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五片,棗二枚,煎七分,通口服。如要出汗,加蔥白三寸,淡豉十四粒,連投二三服,略以被覆汗出,立效。不拘時。如春夏加藁本、白芷各一兩。

此藥乃四君子湯、升麻湯、香蘇散合而為一。四君子湯主氣;升麻湯解肌發散,退熱解表;香蘇散助二藥之表裡。

此藥性稍涼,有熱者宜服之。居南方瘴地或冬多愆陽,當並服取效。若體性有寒及壞證已虛者,恐亦難用。大抵有虛寒人,只服人參,多亦能助寒;有實熱人,只服白朮,多亦能增熱。此藥內有乾葛、升麻、香附子之類,性寒為多,自當審之。

防風散 治頭痛,壯熱,惡風,百節痠痛,肩背拘急,面赤虛煩,聲重咳嗽。

厚朴(薑製) 陳皮 甘草(炙) 藁本(各二兩) 獨活 防風 桔梗(炒。各三錢) 蒼朮(杵去皮,四兩)

上細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溫服。沸湯點亦可。春夏宜用之。

羌活散 治四時傷寒,頭疼,鼻塞,或流清涕,項背拘急,惡風自汗。

柴胡(四兩) 白芷 川芎 藁本(各一兩) 桔梗 甘草 獨活 羌活(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蔥姜煎七分,熱服。

沖和散 治寒溫不節,將理失宜,乍暖脫衣,盛熱飲冷,坐臥當風,居處暴露,風雨行路,沖冒霜冷,凌晨早行,呼吸冷氣,久晴暴暖忽變陰寒。久雨積寒,致生陰濕。如此之候,皆為邪癘,侵傷肌膚,入於腠理,使人身體沉重,肢體痠疼,項背拘急,頭目不清,鼻塞聲重,伸欠淚出,氣壅上盛,咽渴不利,胸膈凝滯,飲食不進。凡此之證,若不便行解利,伏留經絡,傳變不已。

蒼朮(六兩) 荊芥穗(三兩) 甘草(一兩二錢半)

上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八分,熱服。不拘時候,並滓再煎。才覺傷寒及覺勞倦,亦須服之。不問虛實,皆可服之。(姜侍郎方)

白芷散 治傷寒鼻塞,出清涕。(出《百一選方》)

香白芷(一兩) 荊芥(一錢)

上為末。臘茶清調下,薄荷一錢尤佳。

神朮散 治四時瘟疫,頭痛項強,發熱憎寒,鼻塞聲重。

蒼朮(五兩) 藁本(去土) 羌活 甘草 香白芷 細辛(去葉) 川芎(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蔥白三寸,煎七分,溫服,不拘時。傷風鼻塞,用蔥茶調下。

羌活散 治男女感冒,不問陰陽皆可服。

柴胡(二兩) 粉草(半兩) 羌活 川芎 白芷(各一兩)

上為末。蔥湯、酒任下。

神應散 治四時瘟疫、傷寒。

茯苓 甘草 黃芩 地骨皮

上各等分。白水煎服,不過數服而愈。宣和間王煥疫疾,神以王有陰德,以此方授之。

蒼朮散 截四時傷寒,疫疾。

蒼朮(半斤,炒) 麻黃(一兩半,去節) 杏仁(二兩,去皮、尖,炒) 甘草(二兩,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調服。無時候。

諸瘧

知母散 治一切瘧疾。不問先熱後寒,先寒後熱,熱多寒少,寒多熱少,久年不瘥者,止一服取效。(贛州羅監稅傳方,大有功效)

知母(真者) 貝母 常山 檳榔

上等分。為㕮咀。酒水各一盞,煎至一盞,用綿蓋定,露一宿,五更乘冷望東服,直到巳時食乾物,若吃水便吐。煎時不得過婦人手。

川烏散 治虛瘧。

大川烏 草果子 乾薑 良薑(各等分)

上銼,棗七枚,姜七片煎服。用之常服有驗。

檳榔散 治瘧疾,不問寒熱,無不愈者。(湘中吳德藻傳方)

檳榔 草果子 烏梅(各一個) 常山 柴胡 乾葛 厚朴(制) 甘草

上先銼草果子、烏梅之外,其餘五味只以檳榔為則,作一服,常山多些小;有熱多,乾葛加些小;生薑一大塊,劈破,用大湯盞則酒一盞半,於未發之前一日,煎取一盞半,臨臥取一盞服之。留滓半盞,又添起水酒共一盞半,浸滓到天明,再煎取一盞服之,只可作一服便愈,好後卻忌口三兩日方佳。如熱多,則加水;寒多,則加酒。直要慢火煎,生則吐人。

青蒿散 治瘧疾。

甘草 秦艽 柴胡 草果子 青皮 常山 檳榔 青蒿子(各等分) 桃柳枝(各七寸)

上以常山、秦艽、柴胡、草果子、青皮、甘草為末。每服用水一盞半,入桃柳枝、青蒿子,加烏梅一枚,煎八分,放冷一服,半夜一服,只是預先一夜一服。

增料正氣散 治瘧疾經驗。(湘中胡伯村傳方)

金不換正氣散,每服加檳榔三個、草果子一個、烏梅一個、常山少許、薑、棗,半酒半水兩盞,同煎一盞,去滓,五更放冷服。

蒜餅丸 治瘧疾經驗。(周亨叔方)

用蒜丸酒餅子

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五更熱酒下,或十丸亦可,愚度大概,積瘧有驗。

三虎丸 治瘧疾。

北常山 草果子 甘草

上各等分。用白酒餅一個,小者二個,共為細末,生蜜為丸,彈子大。隔先一日,鹽湯下一丸,臨發又一丸,發旺又一丸。立效。

瘧丹 治瘧疾。

臘茶 硫黃(各等分)

上寒多,則加硫黃少許;熱多,則加臘茶少許。臨發時,用冷水調下,甚者兩服即愈,用之屢驗。

四勝飲 治瘧疾,初患瘧疾未上十次者,不可便截。皆因暑邪入於脾經,生冷傷於中脘,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獨作,或連日併發,或日一發,寒則肢體顫掉,熱則滿身如燒,頭疼噁心,煩渴引飲,口苦咽乾,背脊痠疼,其陰陽未分,胸膈停痰,腸鳴腹痛,裡急後重,欲作痢疾。若有此疾,此藥表解陰陽並皆治之,即日安愈。

生料五苓散 不換金正氣散 小柴胡湯 草果散

上此藥共和令勻,不問男女、孩童、大小,皆可加減煎服。如大人,但作四服,水一盞半,生薑五片,肥棗一枚,煎至一盞,空心,熱服。合滓再煎兩次,不拘時候。但忌生冷、一切毒物及忌一月飢飽風寒,免至再發。乃蜀中道人傳授,功效如神。(此方系撫州蕭世榮刊施)

常山飲 治瘧。余嘗服之取效。

常山 檳榔 烏梅 甘草 北柴胡 草果子(各等分)

上㕮咀為末。薑棗煎,隔日煎下,露一宿。遇發日早晨溫服。仙授散加麻黃。

蜀漆湯 治一切瘧疾。

蜀漆(即常山苗子,若用葉尤佳) 桂心 甘草 茯苓(各一兩) 黃耆(五兩) 生地黃(一斤) 知母 芍藥(各二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煎,不拘時服。(此方出《活人書》。)治婦人產後寒熱,其狀似瘧。湘中名醫黃槐卿用之,治瘧屢有功效。

檳榔散 治瘧疾。

大檳榔(三個) 常山(一錢) 烏梅(一個) 鱉甲(一錢,煨)

上銼散。雞鳴時,一碗酒、一碗水煎至半碗,候十分冷服,飯食茶湯亦要冷吃。

蒼耳丸 治久瘧不瘥。

蒼耳草(子、根、莖皆可用)

上銼碎、焙乾、為末。酒煮麵糊為丸,無時服。

大蒜平胃散 治一切瘧。

平胃散一貼,大蒜一個,擂爛。用一大碗井水調蒜,澄清,以一半調平胃散,飲盡,又以余蒜水再飲,用厚被蓋臥,汗出即愈。友人鄧瀛叟因赴監試感此,遇道人授此方服之遂安。

二姜丸 治虛瘧。

白姜(炮) 良薑(壁土炒)

上等分。細末,用豬膽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遇發前,空心酒吞下,如此二服而愈。

五苓飲子 治瘧疾發作,譫言妄語,如惑鬼神,或時大叫。

澤瀉(一兩) 赤茯苓 豬苓 白朮(各兩半) 官桂(二錢半)

上為末。熱水調下,才服小便清,狂言息,有效。

草果飲 療實瘧。

常山 柴胡(各一兩) 甘草 檳榔(各半兩) 白姜(七錢) 烏梅(隨意加減)

上㕮咀。每服四錢,半水半酒,生薑一塊、烏梅一個煎。未發前服,再發再服,不過三服愈。

三生飲 治虛怯之人發瘧,未可以常山等藥攻之者。

三生飲、順元散合和

多加生薑煎服。蓋無痰不成瘧,此極有效。

冷附湯 治虛瘧。

附子(一隻,炮)

上切片子,分作二服。生薑十大片,水兩大盞,煎一盞,隔夜煎下,用綿蒙盞,露一宿,至五更初取,冷服。凡患瘧疾,無過是痰實痞塞不通,脾氣弱,虛熱在上,停於胸膈,不得入於臟腑,所以五更冷服,乃使藥下達,壯脾胃,去痰實,降虛熱心氣。屢試屢驗。

不再散 治久瘧。

黃丹(一兩) 百草霜(三兩)

上為末。新汲水,五更望南服,用水不多。

露星散 戴防禦治瘧真方,天下無二。

陳皮(六兩) 蒼朮(四兩,米泔水內入生薑汁浸一宿,曬乾) 甘草(三兩) 厚朴(以陳壁土,生薑二片,酒一盞,和水五盞,厚朴四兩,煮令乾為度,曬乾) 草果(三兩) 檳榔(生用) 木香 半夏(湯泡七次) 縮砂仁(各二兩) 青皮(二兩,去瓤,銼碎,以巴豆三四粒,去皮膜,線穿定於青皮內,炒巴豆黑,去巴豆)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五片,烏梅、棗子各二枚,入酒一呷,同煎三五沸,和滓露一宿,至天明取入,再同滓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通口服。滓再煎下,於未發前再煎服。如熱多寒少,加前胡,去半夏;如寒多熱少,加官桂、川薑,去青皮;如嘔吐,加丁香、附子,去半夏、木香。

草果七棗湯 治瘧瘴。

草果 常山 貝母 雞心檳榔 大棗 甘草 烏梅

上七味等分,青蒿倍之。每服四錢,用水一盞半,煎至七分,通口服。滓再煎,其效如神。

秘傳瘧丹

甘草(生用) 信砒(真者,生用少許) 寒水石(如琉璃亮者是)

上將三味碾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大人五丸,小兒二丸。早晨面東用冷水吞下。忌毒物。如不丸者,用末子,以冷水調。大人每服只用一字錢,小兒每服半字錢,臨發日服之。更請莫吃熱食,只用溫湯淘飯止肌,粥食一例放冷,恐熱觸犯藥性。真實藥料,志誠修合。不過五六服自然而愈。後服:

草果 半夏(湯泡七次) 制厚(樸) 青皮 良薑(壁土炒) 甘草

上等分,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烏梅煎服,空心。

良薑丸(新增) 醒脾,治瘧。

良薑(二兩)

上末,豬膽丸梧子大。紫蘇湯下二十丸。

自汗

救汗湯 治陽虛自汗不止。

芍藥(三兩) 官桂(去皮,取有味者,三兩) 甘草(二兩) 附子(生用,不去皮,三兩。一方不用附子)

上㕮咀。每服五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二個,同煎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合滓再煎。

牡蠣散 治臥即盜汗,風虛頭痛。(東萊呂架閣傳)

牡蠣煅 白朮 防風

上等分。酒服寸匕,日二服。止汗之效無出於此。

又方 治盜汗屢驗。

太平白芷(一兩) 辰砂(半兩)

上為細末。酒調下。

又方 治盜汗如神。(鬍子容方)

道地真龍膽草 北防風

上等分。水煮麵糊為丸。每服三五十丸,無時,白湯下。

白朮散 治盜汗極驗。(趙冀公傳)

白朮(不拘多少,銼成小塊或稍大。用浮麥一升,水一斗,煮乾。如白朮尚硬。又加水一二升煮,取出切作片,焙乾,去麥不用)

上研為細末。別用浮麥湯,每服二三錢,不拘時候。

茯苓湯 治虛汗、盜汗。

白茯苓(為細末)

煎烏梅、陳艾湯,調下二錢,服之神妙。

耆附湯 治盜汗。

附子(二錢,炮,去皮臍) 黃耆(一錢,鹽水或蜜炙)

上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食前後。有如虛出汗,用防風,不以多少,麩炒赤色,研為細末,煎豬皮湯下。以上等證,蓋陽經虛,皮膚髮泄,盜汗多生,故有是證。如傷風別有方。

牡蠣散 治氣虛,夜多盜汗。

白朮(一兩) 牡蠣(大而白者,火煅通赤,二兩,別研極細) 黃耆(略炙) 防風(不用駐尾者。各一兩)

上細末,搗令極細,方可服,每服三錢,溫酒下,日二三服。

消渴

八味丸 治消渴。(梁國佐傳,妙甚。)

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用繭空及茄空煎湯下。

鹿茸丸

鹿茸(二兩) 菟絲子(一兩,浸酒蒸) 天花粉(半兩)

上煉蜜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北五味子湯服。

治渴疾

五味子湯 黃耆六一湯

蠶繭湯 有一人苦渴疾,日飲鬥水,諸藥不效,遂服煮蠶繭繅絲湯一盞,其渴頓除。恐不及時,如無,但以亂綿煎湯服。

棘鉤子散 治傷酒多,或成渴證。

棘鉤子(本草載云距𧈭) 當門子(五粒)

上用棘鉤子煎湯,吞下當門子,其渴立止,蓋棘鉤最能勝酒,大凡人家,若酒房畔有此木不宜。

冬瓜飲子 治渴疾。

大冬瓜子(去皮,搗爛,取自然汁五大碗) 五苓散(一兩,去桂)

上調成飲子。時時吃一盞,吃藥時不得與水。不過二料立愈。

白朮散 治胃虛發渴。

白朮(一兩) 人參 茯苓 甘草(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七錢,水盞半,煎七分服。凡吐渴之後,多有腫疾,仍預服復元丹數服。(梁國佐傳)

加味四君子湯 治消渴。

人參 白茯苓 白朮 甘草 桔梗

上等分,細末,白湯調下。

神功散 治消渴。

北白芍藥(一兩半) 甘草(一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盞半,煎六七分。無時服。

麥門冬丸 治消渴。

麥門冬(去心,爛研成膏) 瓜蔞根 黃連(去須)

上二味為末,入麥門冬內,搗勻為丸。每服三十丸,早晚食後,煎麥門冬湯下。

參耆湯 治消渴。

人參 桔梗 天花粉 甘草(各一兩) 白芍藥 綿耆(鹽湯浸。各二兩) 白茯苓 北五味(各一兩半)

上㕮咀。每服四大錢,水盞半,煎八分,日進四服。留滓,合煎。(以上四方載《梁氏總要方》)

一方有木瓜、乾葛、烏梅三味。

雞蘇丸 治病後虛羸發渴。

雞蘇丸用五味子煎湯吞下,仍服安腎丸。

便濁

硃砂鹿茸丸 治小便白濁。(李正道傳)

龍齒(七錢) 鹿茸(一兩半,酒浸,炙) 鹿角膠(一兩,螺粉炒)

上細末,用石菖蒲、遠志,銼碎,酒浸,煮山藥糊為丸,以硃砂為衣,如梧桐子大。用木香勻氣散下三十丸。如無白濁,平補只用鹽湯、溫酒空心服。

鎖精丸 治小便白濁。(朱仁卿傳)

破故紙(炒) 青鹽(各四兩) 白茯苓(二兩)

上末,酒糊丸。空心,酒或鹽湯下三十丸。

地黃丸 治白濁如神。(田監簿傳)

熟地黃(九蒸,十兩) 菟絲子(淘洗,酒浸,蒸) 鹿角霜(各五兩) 茯苓 柏子仁(各二兩) 附子(一兩)

上末,鹿角膠煮酒為丸。每服百十丸,鹽、酒任下。

遠志丸 治小便赤濁,如神。

遠志(去心,用甘草煮,半斤) 茯神(去木) 益智仁(各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臨臥棗湯下五十丸。(梁國佐云有效)

便數

治小便太過(王叔繼安撫傳)

益智仁(不以多少)

為細末。臨臥每服二錢,入鹽少許,即止。

縮泉丸 治丈夫小便頻數。(史越王方)

烏藥 益智(炒) 川椒(去目併合口者,出汗) 吳茱萸(九蒸,九曝)

上等分。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臨臥鹽湯下。

雙白丸

白茯苓(去皮) 鹿角霜

上等分。細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此二方梁氏總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