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部

長流水

即千里水,味甘,氣平。系來遠流長,取直達四肢之義,不必以千里為拘。

主煎手足四肢濕腫浮脹、二便留滯之藥。

按:水宜慎擇,所關不小,孫真人云,煎人參鬚用流水,用止流即不驗。今甚有以宿水煎藥,不惟無效,恐有蟲毒、陰氣所侵,更受其害,即滾湯停宿,尚洗面無顏色,洗身成癬,水可苟焉塞責哉!

逆流水

即回瀾倒逆上流之水。

主煎湧吐胃膈風痰,及升散之藥。

急流水

系峻灘急下之水,取其性下速也。

主煎下體腰胯風濕疼痛之藥。

井華水

味甘,氣平。系清辰第一汲者。

主補陰虛,清頭目,宜煎一切痰火氣血藥。

按:井華水,乃天一真氣,浮結水面,況泉為地脈,人之經血象之,其補益可知。凡煎藥者,須擇土厚質潔之水,不可忽也。

山骨水

味甘,氣寒。系石縫流出之水。

主卻時疫,退熱證。

甘瀾水

味甘,氣微溫。系置水盆中,以杓揚千遍,令有沸珠相逐者。

主煎陰證傷寒藥。

按:甘瀾水,性柔,取其不助腎氣,而益脾胃也。

溫湯水

味辛,氣熱。微毒。內有硫黃,故令水熱。

主浴洗瘡疥,及肌皮頑痹,

神水

味甘,氣寒。端午伐竹,竿中有水,瀝取為藥。

主心腹積聚及蟲,又飲之清熱化痰。

地漿水

味甘,氣寒。系掘黃土深三尺,以新汲水沃入攪濁,少頃取清用之。

主霍亂,解楓菌毒,及中暍死者灌之。

春雨水

味鹹,氣平。立春日,以器迎接者。

主煎發散及補中益氣藥。

按:立春節雨水,得少陽生髮之氣,故可煎(注:煎,原脫,增)主中氣不足,清氣不升之藥。古方夫婦各飲一杯,還房有孕,亦取資始發育之義。

秋露水

秋分時,以棕拂諸花草之上,取其收斂。

主煎潤肺殺蟲之藥。

冬霜

味甘,氣寒。以雞羽掃入瓶,密封陰處,久亦不壞。

主瘧疾,解酒熱。和蚌粉傅痱瘡,及腋下赤腫。

臘雪

味甘,氣冷。水甕貯,掘地埋留用。

主春夏時行疫毒。宜煎傷寒陽證火暍之藥。

夏冰

味甘,氣冷。

主傷寒陽毒昏迷,置一塊於膻中良。解燒酒、煤毒。

潦水

味甘,氣平。系深山土凹積而不流動者。

主煎調脾胃、去濕熱之藥。

按:潦水在土,停澄既久,殊有土氣,能助脾元。

菊英水

系採英浸水,氣香而甘,此荊潭之人,度二三百歲乃去,王子喬採為變白增年之方也。

主飲令人壽。

百沸湯

味甘,氣平。勿用銅瓶煎,損人聲音。

主通絡,助陽氣,風冷氣痹人,坐浸亦能取汗。虛寒者忌。

陰陽水

系河井各半。

主煎陰不升、陽不降,上下乖隔之藥。

生熟湯

味甘、咸。

主霍亂,及嘔吐不能納食、納藥,飲數口能升降陰陽,即定;又痰瘧,宿食臚脹,投鹽少許,即吐出痰食。

齏水

即作黃齏菜水,味酸、咸。

主吐諸痰飲宿食,酸苦湧泄為陰也。

甑氣水

主身面瘡成孔□。糯米甑氣水,可塗楊梅瘡。

阿井水

味甘、咸,氣平。系伏流地下之濟水所經也。

主利膈,疏痰,止吐。

按:阿井水,《內經》以為天地之肝,其性趣下,清而且重,用攪濁水即清,故治瘀濁及逆上之痰。青州范公泉,亦濟水所注,用造白丸子,利膈化痰尤效。

浸藍水

味辛、苦,氣寒。

主解毒,殺蟲。誤吞水蛭成積,飲之即下。

鹽膽水

味鹹、苦。有大毒。系鹽場槽中瀝下黑汁也。

主蝕䘌,疥癬,瘻疾,蟲咬,及馬牛為蟲蝕,毒蟲入肉生子。凡瘡有血者,不可塗。

火部

艾火

用陽燧火珠,承日取太陽真火,次則鑽槐取火良。急用真麻油燈或蠟燭火,不可用桑柴火,傷人肌肉。

主灸百病冷疾,入硫黃末少許尤良。

桑柴火

主利關節,拔毒氣,祛風寒,宜煎一切補藥。

櫟炭火

力緊。

主煅煉一切金石藥。

烰炭火

力慢。

主烹煎焙炙丸散。

蘆火、竹火

主煎一切滋補藥,取其性不猛烈,不損藥力。

燈火

宜胡麻油、蘇子油燃者,余菜子等油俱無益。

主頭風脹痛,視頭額太陽絡脈盛處,以燈心蘸麻油點火焠之良;外痔腫痛者,亦可焠。油能去風解毒,火能通經也。小兒初生,因冒寒氣欲絕者,勿斷臍,急烘絮包之,將胎衣烘熱,用燈炷於臍下,往來燎之,暖氣入腹內,氣回自蘇;又小兒諸驚,仰向後者,燈火焠其囟門、兩眉齊之上下;眼翻不下者,焠其臍之上下;不省人事者,淬其手足心、心之上下;手拳不開,口往上者,焠其頂心、兩手心;撮口出白沫者,淬其口上下、手足心。

燈花

主小兒邪熱在心,夜啼不止,以二三顆,燈心湯調抹乳頭,吮之。

神針火法

用熟蘄艾末二兩,乳香、沒藥、穿山甲、硫黃、雄黃、草烏頭、川烏頭、桃樹皮末各一錢,麝香五分,為末拌艾,以厚紙裁成條,鋪藥艾於內,緊卷如指大,長三四寸,收貯瓶內,埋地中七七日,取出用時,於燈上點著吹滅,隔紙十層,乘熱針於患處,熱氣直入病處,其效甚神。忌冷水。

土部

東壁土

主補脾胃。

按:東壁先得太陽真火烘炙,能引真火生髮之氣,補土而勝濕,故吐瀉以之;嶺南治瘴瘧,香椿散內用南壁土;近方治反胃嘔吐用西壁土,或取太陽離火所照之氣,或取西方收斂之氣,皆不過借氣補脾胃也。

伏龍肝

味辛,氣微溫。系作灶時,納豬肝一具於土,俟其日久,與土為一,乃用之。今以灶下土為之,誤也。

主吐血,咳血,尿血,腸風,反胃,心痛,狂癲,風邪,蠱毒,崩帶,產後血攻心痛,小兒臍瘡,重舌,風噤,丹毒,及癰腫,發背,臁瘡,杖瘡,狐臭。

按:伏龍肝,治諸血症,蓋去血過多,中氣必損,甘能補中,微溫能調和血脈也;消癰腫者,辛散咸軟;催生者,鎮重下墜也,況為有生氣者所結,宜其倍靈。

百草霜

味辛,氣溫。系灶額及煙爐中墨煙也。其質輕細,故謂之煙。

主消化積滯,止上下諸血,崩中帶下,傷寒陽毒發狂,黃疸,噎膈,瘧痢,及咽喉口舌一切諸瘡。

按:百草霜、釜底墨、梁上倒掛塵,皆是煙氣結成,但其體質,有輕虛、結實之異,重者歸中下二焦,輕者入心肺之分,古方治陽毒發狂,黑奴丸三者並用,而內有麻黃、大黃,亦是攻解三焦結熱,兼取火化從治之義。其消積滯,亦是取其從化,故噎膈、瘧痢諸病多用之。其治失血、胎產諸病,雖是血見黑則止,亦不離從化之理也。

釜臍墨

味辛,氣溫。

主食積,舌腫,喉痹,口瘡,陽毒發狂,吐血,血暈,金瘡,止血生肌。

味辛,氣溫。須松煙者方可用,年遠煙細者更佳;粗者不可用。

主物芒入目,點摩瞳子上。止吐血,利小便,癰腫,金瘡,生肌肉,小兒客忤,婦人通月經。

梁上塵

味辛、苦,氣微寒。取空房不近煙火,梁上倒掛者。凡使,燒令煙盡,篩取末入藥。

主腹痛,噎膈,中惡,鼻衄,敷小兒軟癤。

香爐灰

主跌撲,刃傷,罨之止血生肌。

味辛、苦,氣溫。採蓼蒿之屬,浸水漉起,曬乾燒灰,以原水淋汁,每百斤入粉面二三斤,則凝澱如石,貨之浣衣、發麵。

主消痰,磨積塊,殺齒蟲,及噎膈,反胃。同石灰,爛肌肉,潰癰疽、瘰癧。

獸部

鹿茸

味甘,氣溫。性喜山谷。取未破未出血者,若太嫩則血氣未具,太堅則又老,惟長四五寸,形如分枝馬鞍,茸端如瑪瑙紅玉,破之肌如朽木者最善。不可鼻嗅,中有小白蟲,視之不見,入人鼻必為蟲顙。入命門、心包絡、腎、肝經。凡使,或酥炙,或酒炙,各隨本方。

主生精補髓,養血益陽,虛勞洒洒如瘧,羸瘦,四肢酸(注:原作「疫」,顯誤,改)疼,小便數利,泄精,溺血,一切虛損,耳聾目暗,眩運,癰腫,骨中熱疽,女人崩帶赤白。

鹿角

味鹹,氣溫。黃色、緊重、尖好者佳。杜仲為使。凡使,截段銼屑,以蜜浸過,微火焙,令小變色,搗篩為末,或燒飛為丹服之。以角寸截泥裹,大火燒一日,如玉粉也。

主強骨髓,補陽道絕傷,除少腹血痛,腰脊痛,止尿血,留血在陰中,逐邪惡氣,折傷惡血,婦人夢與鬼交,小兒重舌、鵝口瘡,諸癰腫、惡瘡熱毒,醋磨傅之。

按:鹿稟天地純陽之氣,氣化穠密,其角自生至堅,無兩月之久,大者至二十餘斤,凡物之生,無速於此。與茸同功,但力少遜。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辟邪;熟用則益腎補虛,強精活血;煉霜、熬膏,則專於滋補矣。

鹿角膠

粉名鹿角霜,味甘,氣平。畏大黃。製法:米泔水浸七日,長流水浸七日,令軟截細,桑柴火煮七日,旋旋添水,入干牛皮一片,即易消爛,搗成粉,取粉熬成膏,或只以濃汁煎成。

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吐血,下血,尿血,尿精,婦人血閉無子,止痛,安胎,崩中不止,四肢作痛,多汗,淋露,折傷,瘡瘍腫毒。

麋茸

味甘,氣溫。性喜水澤,似鹿而色青黑,蹄純肉,目下有二竅,為夜目,今人多不分別,往往以麋為鹿。牡者,猶可以角退為辨;牝者,通目為麋鹿矣。凡使,同鹿茸。

主陰虛勞損,一切血病,筋骨腰膝痠痛,滋陰益腎。

按:鹿屬陽,夏至陰生而角解;麋屬陰,冬至陽生而角解。是性既不同,功亦應異,何諸本草全無分別?若云補陽所以生陰,補陰亦以附陽,何不渾同言治,而又分鹿分麋之紛(注:原作「紜」,改)紜也?時珍曰:鹿之茸角補陽,右腎精氣不足者宜之;麋之茸角補陰,左腎血液不足者宜之。此千古之微秘,前人方法雖具,而理未發出,誠哉之言也。

鹿肉

(附:骨、血、筋)

味甘,氣溫。

主補虛瘦弱,調血脈,中風口喎,割片貼之即正。

按:鹿性多警烈,能別良草,凡服藥之人,無食其肉,為其食解毒之草,制諸藥也。

附:骨,主續絕傷,補骨,除風,安胎,下氣,殺鬼物精。

附:血,主大補虛損,益精血。和酒飲之,諸氣痛欲絕者,飲之立愈。

附:筋,主勞損續絕。塵沙眯目,嚼爛挼入目中,即黏出。

犀角

味苦、酸、咸,氣寒。陽中之陰也。出西□、滇南、交趾。有山犀、水犀、兕犀,惟水犀難得。並有額角、鼻角、額角短而鼻角長,紋如魚子,謂之粟紋;紋中有眼,謂之粟眼;黑中有黃花為正透;黃中有黑花為倒透;花中復有花,為重透。併名通犀,上品也;花如椒豆斑者,次之;烏犀純黑無花者,為下品。其通天犀夜視有光,名夜光犀,能通神開水,飛禽走獸見之皆驚。入胃經。升麻為使,惡烏頭,忌鹽。妊婦服之消胎氣。凡使,鋸尖,薄紙裹懷中蒸燥,乘熱搗之,應手如粉。

主傷寒瘟疫,頭痛寒熱,諸毒氣,傷寒畜血,發狂、譫語、發黃、發斑,痘瘡稠密,內熱黑陷,或不結痂,及一切吐衄、下血,蠱疰,瘴氣,小兒驚癇,發背、癰疽、瘡腫化膿作水。

按:犀角,足陽明藥也。胃為水穀之海,飲食、藥物,必先受之,故解一切諸毒。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風邪熱毒必先干之,故治諸血及驚狂斑痘之症。古方治血,以升麻代之,惟血出於胃者可代,若出他臟但可為佐,不然,犀性走而降,升麻發而升,性味亦不相合也。

羚羊角

味鹹、苦,氣寒。生川蜀。形似羊,色青頗大,角密節旋繞勁銳,長一二寸,夜宿角掛樹上,須認彎蹙處有掛痕深入者才真。入肝經。凡使,不可單用,細銼搗篩,更研萬匝入藥,免刮人腸。

主傷寒時氣寒熱,中風筋攣,濕風注毒,伏在骨間,熱毒,血痢。酒調末服,催產難;燒灰服,治產後惡血,衝心煩悶。又治食噎驚悸,疝痛,蠱毒,夢魘,嵐障,明目,婦人子癇,痙疾,小兒驚癇,瘰癧,惡瘡。

按:羚羊則屬木,與諸羊屬火者不同,故其角入肝經,同氣相求也。肝主木,開竅於目,故障翳則能平之;肝主筋,故驚癇、中風搐搦,及筋脈孿急,歷節掣痛,則能舒之;心者,肝之神,故驚駭不寧,狂越僻謬,魔寐欲死,則能安之(注:原作「安能」,顯為誤植,改);血者,肝之藏,故瘀滯下注,疝痛,毒痢,則能散之;相火寄於肝膽,在氣為怒,故煩悶,氣逆,噎塞不通,及傷寒寒熱,傷寒伏熱,則能降之。羚性靈而精在角,故又辟邪惡而解諸毒,燒煙走蛇虺也。

象牙

(附:皮)

味甘,氣寒。生南番。具十二生肖肉,各有分段,惟鼻是其本肉。膽不附肝,春、前左足,夏、前右足,秋、後左足,冬、後右足。牙則殺取者上也,自死者次之,蛻于山中者下矣。凡使,刮屑末研細,和水用。

主諸鐵及雜物入肉,刮牙屑和水傅之立出;諸物刺咽中,磨水服之亦出;又治風癇,驚悸,鬼魅,亦宜生屑入藥。

附:皮,主下疳,燒灰和油敷之,又治瘡不合口。

虎骨

味辛,氣微熱。凡使,以雄者頭、脛、脊為勝。捶碎,去髓,或酥,或酒,或醋炙黃用。藥箭射死者有毒,勿用。

主筋骨毒風走注疼痛,腳膝無力,傷寒溫氣,溫瘧,殺鬼疰,止驚悸,惡瘡,鼠瘻,獸骨鯁咽。

按:虎骨,通可用。《易》云:風從虎者,風,木也;虎,金也,木受金制,故虎嘯而風生,陽出陰藏之義也。凡邪疰驚癇,溫瘧,瘡瘍,頭風,用頭骨;手足諸風,用脛骨;腰背諸風,用脊骨,從其類耳。

羖羊角

味苦、咸,氣微寒。入胞絡、肝經。兔絲子為使。凡使,勿先取,恐中濕傷人,鋸尖燒灰,存性用。

主青盲,驚悸,百節中結氣,風頭痛,產後余痛,殺痔蟲,蠱毒,瘴毒,溪毒。

按:羖羊角苦寒,故治肝熱之青盲,心熱之驚悸,火熱上升之風頭痛,濕熱之疥蟲、熱毒,傷血之蠱瘴,宜俱主之。至百結氣,產後余痛,亦血熱氣壅而然,不能外也。

羊肉

(附:乳、肝、膽、血、胃、脛骨、屎、羊石子、筋、齒)

味甘、苦,氣大溫。以銅器煮之,男損陽,女暴下。反半夏、菖蒲。同蕎麵、豆醬食,發痼疾;同醋食,傷人心,熱病妊婦不可食。白羊黑頭,黑羊白頭,獨角者,有毒,食之生腸癰,惟甘草湯可解。筋膜中珠子食之令人癲癇。凡使,以杏仁或瓦片煮,易糜;以胡桃煮,不臊。

主五勞七傷,風眩,寒疝,小兒驚癇,婦人產後虛羸,產後帶下。

按:羊肉,有形之物,能補有形肌肉之氣,血虛者亦可補,陽生則陰長也。古人常用入湯劑,有以夫(注:語似未完)。

附:乳,味甘,氣溫。主潤心肺,補虛寒。蚰蜒入耳,灌之成水。反胃人飲之,潤胃脘、大腸之燥。

附:肝,味苦,氣寒。主肝風虛熱,目赤暗痛,熱病後失明。

按:羊肝,冷而能補,除肝經熱邪,所以明目有功,若他肝則否。

附:膽,味苦,氣寒。主青盲,點赤障白翳,療疳濕,時行熱熛瘡。

附:血,味鹹,氣平。主飲一升,治產後血攻,下胎衣,治卒驚,九竅出血,解莽草毒,一切丹石毒。

附:胃,味甘,氣溫。主反胃,虛汗,小便數,作羹食之。

附:脛骨,味甘,氣溫。主虛冷勞,脾弱腎虛,不能攝精,固齒,化銅。脊骨、尾骨,主同。

附:屎,味苦,氣平。主吐酸,反胃。燒灰止小兒疳痢,驚癇,聤耳。窨竹木刺,及箭簇不出,亦薰諸瘡。

附:羊石子,即外腎。主腎虛精滑。

附:筋,主塵物入目中,熟嚼納眥中,仰臥即出。

附:齒,主小兒羊癇寒熱。

麝臍

味辛,氣溫。生西羌,及陝西、河東諸處。形似獐而小,黑色,常食柏葉,又啖蛇。其香正在陰莖前皮內,別有膜袋裹之,第一生香,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難得;次臍香,乃捕得殺取者;又次心結香,為猛獸所逐,驚畏失心,墜崖而死,大,拾得者,不堪入藥。南海山谷有靈貓囊,其氣如麝,功亦相同。凡使,用當門子尤妙,以子日開之,微研不必細。

主中風、中氣、中惡、痰厥,積聚癥瘕,溫瘧,瓜果食積,蠱毒,目翳,小兒驚癇客忤,婦人難產,墮胎,辟惡氣,殺鬼精物,去三蟲,殺瘡蟲,又能蝕一切癰瘡膿水。

按:麝香,走竄飛揚,內透骨竅臟腑,外徹皮肉及筋,凡證之屬虛者,概不可用,即不得已,用之引導,亦不可過劑。

味甘、酸,氣寒。北方多造,以牛、羊、馬、駝乳炒熬數十沸,酪上浮皮為酥,熬酥出油為酲醐,以牛羊乳為上。惟雞子皮、壺盧可盛,余物盛之,滑即透出。

主肺熱咳唾膿血,心膈熱痛,風邪痹氣,可作摩膏。

按:酥、酪、酲醐,性皆潤滑,血熱枯燥者,均宜。

膃肭臍

味鹹,氣大熱。出登、萊、遼西。毛色似狐似鹿,足似犬,尾似魚。入藥用外腎,而曰臍者,連臍取之也。凡使,酒浸一日,紙裹炙香,銼搗,或於銀器中酒煎熟合藥。以漢椒、樟腦同收,則不壞。

主補中,益腎氣,暖腰膝,破癥結,療驚癇狂疾,中惡邪氣,鬼氣,屍疰。

按:膃肭臍,專補陽氣,故闢陰邪,咸能入血軟堅,溫熱能通行消散,故又主痃癖等症。近世房術用之,以其鹹溫入腎,壯陽道,固精氣,而補之以味也。

驢陰莖

(附:溺)

味甘,氣溫。肉動風,脂尤甚。

主強陰,壯筋。

附:溺,味辛,氣寒。有小毒。主反胃,噎病有蟲,癬癘惡疾,多飲之效。

阿膠

味甘,氣平。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以烏驢皮用東阿井水煎成乃佳。今方家用黃明(注:原作「方」,改)膠,多是牛皮熬煮者,亦可通用,當以黃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瑿漆,不作皮臭,夏月亦不濕軟者。凡使,或蛤粉,或草灰,炒成珠用;或火炙,或酒化,或水化,各從本方。

主虛勞咳嗽喘急,肺痿唾膿血,補虛羸,陰氣不足,心腹內崩,勞極洒洒如瘧狀,腰腹痛,四肢痠痛,腳痠不能久立,赤白痢,女子血痛,血枯月閉,崩帶,安胎,及胎前產後諸疾,及癰疽腫毒。

按:阿膠,能補血與液,故清肺益陰,謂為主風者,清金制木,風自不生,色黑屬水,水能制火,金不受侵,此其所以主風為最也。楊士瀛云:凡喘嗽,不論肺虛、肺實,可涼可溫,須用阿膠安肺潤肺小兒驚風后。瞳人不正,以之倍人參煎服,阿膠育神,人參養正也。又大腸要藥,有熱毒留滯,則能疏導,無則能平安大腸者,肺之合也。成無己云:陰不足者,補之以味,阿膠之甘,可補陰血,故血病資之也。丹溪云:安胎者,血虛,胎不安也,與縮砂之止痛行氣,黃芩之清熱下火,均為安胎聖藥。數說足以盡其用矣!若胃弱作嘔吐,脾虛食不消者,亦不可用。

白馬陰莖

(附:肉、脛骨、白馬溺)

味甘、咸,氣平。凡使,取正月遊牝時,力勢正強者,以銅刀破作七片,生羊血拌蒸半日,曬乾,以粗布去皮及乾血,銼碎用。

主傷中絕脈,陰不起,長肌肉。

附:肉,主長筋骨,強腰脊,作脯,治寒熱痿痹;煮汁,洗頭瘡白禿。

附:腔骨,味甘,氣寒。主煅存性,降陰火,中氣不足者,可代黃芩、黃連。

附:白馬溺,味辛,氣微寒。有毒。主消渴,伏梁,積疝,癥堅積聚,反胃,殺蟲,婦人瘕積,銅器承飲之。

牛肉

味甘,氣溫。南人以水牛為牛,北人以黃牛為牛。齒有下無上,耳聾而聽以鼻,瞳堅不橫。乾陽為馬,坤陰為牛,故馬蹄圓,牛蹄坼。馬病則臥,陰勝也;牛病則立,陽勝也。馬起先前足,臥先後足,從陽也;牛起先後足,臥先前足,從陰也。自死白首者,食之殺人;疥牛,食之發癢;合韭薤食,生熱病;合生姜食,損齒。凡使,用黃牯牛,入杏仁、蘆葉易爛。

主安中,益養脾胃。

按:牛肉補氣,與黃耆同功,非吐下藥也。倒倉法,借補為瀉,可謂心得之妙,若觸類而通,則開無量法門矣。但病非腸胃者,似難概施,其脾、肺等,俱主益各本經。

牛黃

味苦,氣平。凡牛有黃者,身上夜有光,眼如血色,時鳴吼、照水,人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喝迫即墮下水,名生神黃;殺死在角中得者,名角中黃;病死心中剝得者,名心黃,初在心中如黃漿汁,取得便投水中即硬,如碎蒺藜;肝膽中得者,名肝黃,大抵皆不及生神黃也。人參為使,惡龍骨、地黃、常山,畏牛膝、乾漆。凡使,單搗,細研如塵用。

主清心,化熱,利痰,涼驚,安神,辟邪,墮胎。

按:牛病在心及肝膽之間,凝結成黃,故治病亦如之,正如人之淋石,復能治淋也。凡中風入臟者,用以入骨髓、透肌膚,以引風出;若中腑及血脈者用之,又引邪入骨髓,如油入面,莫能出也。

牛乳

味甘,氣微寒。凡服,必煮一二沸,停冷啜之。與酸物反,令腹中癥結。患冷氣人,忌之。

主反胃,熱噦,潤大腸,治氣痢,老人煮粥甚宜。

按:牛乳,生飲令人利,熱飲令人口乾,溫則相宜。其性潤,故反胃、噎膈、大便燥結,宜時時咽之。兼服四物湯,為上策,不可用人乳,以有飲食之毒,七情之火也。又乳煎蓽茇,治痢有效,蓋一寒一熱,能和陰陽耳。

牛角䚡

味苦,氣溫。系角尖中堅骨。水牛、黃㸺牛者可用,餘皆不及。久在糞土爛白者,亦佳。

主諸血病,及水腫、帶下。

按:角乃筋之粹,骨之餘,而䚡又角之精也。厥陰、少陰血分藥。燒之則性澀,故止諸血病有功。

狗肉

(附:血、陰莖、頭骨)

味酸、咸,氣溫。其類有三:田犬,長喙善獵;吠犬,短喙善守;食犬,體肥供饌。凡本草所用,皆食犬也。白烏者、牡而黃者,尤勝。食番木鱉則死。

主補胃氣,壯陽道,暖腰膝,和五味煮爛,空心食之。

按:犬屬土,故暖脾胃,脾胃暖,而腰腎受蔭矣。若素常氣壯多火之人則忌之。乃丹溪則云,勞損多是陰虛,犬補陽而不補陰,其說亦似過偏。

附:血,味鹹,氣溫。白犬者良。主橫生血上搶心,顛疾發作,俱和酒服。

附:陰莖,味鹹、酸,氣平。六月上伏日取,陰乾百日用。主傷中,陰痿不起,令強熱,大生子,除女子帶下十二疾。

附:頭骨,味甘、酸,氣平。主燒灰,壯陽,止瘧,金瘡止血。

按:狗陰莖,與馬驢陰莖同主陰痿,以能補右腎命門真火也。女子帶下,皆衝任虛寒所致,鹹溫入下焦,使二脈溫暖,帶下自除。

狗寶

味甘、咸,氣平。有小毒。生癩狗腹中,狀如白石,帶青色,其理層疊。凡使,研用。

主噎食,及癰疽,瘡瘍。

熊膽

味苦,氣寒。入心、胞絡、胃三經。凡使,取粟顆許,滴水中,一道若線不散者真。

主時氣熱盛,變為黃疸,暑月久痢,疳䘌,心痛疰忤,赤目翳障,殺蛔蟯蟲。

按:熊膽,苦,入心,寒勝熱。黃疸者,邪熱在脾也;久痢疳䘌者,濕熱在大腸也;疰忤者,邪熱在心也,入三經而除熱,故治諸症。味苦而寒,故又殺蟲。象膽,所主亦同。

熊脂

(附:掌)

味甘,氣微寒。熊如大豕,豎目人足,黑色,冬蟄不食,則舐其掌,故美在掌,謂之熊蹯。性惡鹽,食之即死。又有大而色黃白者,為羆,俗謂人熊,又謂馬熊,其力最猛;小而色黃赤者,為魋,俗謂赤熊。凡使,取背上肪,色白如玉一斤,入生椒十四粒,同煉過收用。

主風痹不仁,筋急,五臟積聚,殺勞蟲,頭禿面皯。肉功亦同。

附:掌,用醋、酒水同煮熟,即大如皮球。主御風寒,益氣力。

(附:肝)

味甘、咸,氣寒。有山獺、水獺、海獺。山獺,出廣之宜州蠻峒,峒獠珍之,不以出貨;海獺,不入藥;水獺有兩種,入藥惟取以魚祭天者;一種獱獺,形大而頸如馬,身似蝙蝠者,不入藥。

主水氣脹滿,骨熱癆。煮汁服,治疫氣溫病,及牛馬時行病。

附:肝,味甘、咸,氣溫。有毒。主虛勞咳嗽,鬼疰,蠱毒,魚骨鯁,並燒灰酒服之。

按:獺肉,性冷治熱,熱氣虛脹,服之甚益。獺肝,甘鹹,潤下降火,則肺氣自清,故補益陰虛,而虛咳自止也。

狐陰莖

味甘,氣微寒。

主女子絕產,陰中癢,小兒陰㿗。

兔肉

(附:血、腦、頭骨、肝、屎)

味辛,氣平。八月至十月可食,余月食之,傷人神氣。

主補中益氣,涼血解熱,去小兒痘瘡。

附:血,味鹹,氣寒。主涼血,活血,解胎中熱毒,催生易產。

附:腦,主催生滑胎,搗爛敷腦發、背發。

附:頭骨,味甘、酸,氣平。主頭眩痛,癲疾。連毛皮燒灰米飲下,治天行□吐不止。

附:肝,主瀉肝熱,明目。

附:屎,主目中浮翳,勞瘵,五疳,疳瘡。

按:兔者,明月之精,有白毛者,得金之氣,入藥尤效。

蝟皮

味苦,氣平。畏桔梗、麥門冬。凡使,細銼,炒黑用。

主腸風下血,腸痔有蟲。燒灰吹鼻止衄血,甚解一切藥力。

牡鼠肉

(附:膽)

味甘,氣溫。凡使,不用牝者。

主骨熱勞極,四肢勞瘦,殺蟲,小兒疳瘦腹大。小鼠同石灰搗,敷金瘡。

附:膽,點目,治青盲;滴耳,治耳聾。

野豬肉

(附:黃)

味甘,氣平。忌巴豆。

主腸風瀉血。

附:黃:味甘,氣平。主金瘡,止血生肌,療癲癇,血痢,水研,如棗核許,服之。

豪豬肉

(附:肚及屎)

味甘,氣大寒。有毒。

主利大腸。

附:肚及屎,氣寒。主水腫,腳氣,奔豚,連屎燒研酒服。

按:豪豬,喜食苦參,故治熱風水脹,而不治寒脹。

味甘、酸,氣溫。

主勞疰,鼠瘻,蠱毒。又貍,主亦同。

麂肉

味甘,氣平。

主五痔,姜醋同食,有效。

獐肉

味甘,氣溫。膽白性怯,飲水見影輒駭走。八月至十一月可食,余月食之動氣。

主釀酒祛風。

(附:膚、四蹄、懸蹄甲)

味甘,氣微寒。毛色純黑者良。反烏梅、桔梗、黃連、胡黃連,犯之瀉利;反蒼耳,令人動風;合姜食,生面䵟發風;合蕎麥食,落毛髮,患風病;合吳茱萸食,發痔;合胡荽食,爛人臍;合牛肉食,生蟲;合羊肝、雞子、鯽魚、豆黃食,滯氣;合蛙、鱉肉食,傷人。

主見論。

按:豕肉入胃,便作濕熱,熱生痰,痰生則氣不降,而諸症作矣。故患外感者,食之增劇;患瘧者,食之復來;患金瘡者,食之涸血;肥人多食,動風發痰;瘦人多食,助火作熱。蓋豕肉補陽,易助有餘之邪故也。其心肝等項,亦有入藥主治者,大約借為引經,非獨任也。況臨殺驚氣入心,絕氣歸肝,腎性鹹冷,令少子,𦚟損陽,腦有毒,頭鼻唇生風,肺滯氣,腸動冷氣,凡六畜脾俱不可食,安得概必補益稱乎。惟肚屬土,可補益脾胃,為豬一身無害之物而已。

附:膚,味甘,氣寒。入肺經。主少陰伏邪,陰火乘肺,咽痛。

附:四蹄,味甘、咸,氣寒。系母豬者。主傷撻,洗諸敗瘡,下乳汁。

附:懸蹄甲,味鹹,氣平。系母豬者。凡使,炙焦。主五痔,伏熱在腸,腸癰內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