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要大論篇

厥陰司天,風淫所勝。

此以巳亥歲半以上,風化於天而言也。

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鬲咽不通,飲食不下,舌本強,食則嘔,冷泄,腹脹,溏泄,瘕,水閉,病本於脾。

此以肝邪乘脾,故諸病皆見於己土也。

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瀉之。

此以風為木氣,惟金能勝,故治以辛涼。辛從金化,涼為金氣也。而過於辛則反傷其氣,故佐以苦甘。苦以溫金,甘以益氣也。經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又曰:以酸瀉之。

風化於天,清反勝之。治以酸溫,佐以甘苦。

此以風木之化,而反為金之清氣勝之也。酸為木之同氣,溫以制清也,甘以緩肝之急,苦以溫金之清。

厥陰在泉,風淫所勝。

此言寅申歲半以下風司於地,為火風之氣也。

民病洒洒振寒,善呻數欠,心痛支滿,兩脅裡急,飲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則嘔,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

此以木邪淫勝,而脾胃受傷為病也。

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辛散之。

此以金能勝木,故治以辛涼。然辛勝恐傷其氣,故必佐以苦甘。苦勝辛,甘益氣也。經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風司於地,清反勝之,治以酸溫,佐以苦甘,以辛平之。

此以木不勝土,而反為金氣之清者勝之也。以酸之與木同氣者,用溫以制金之清;即以苦之從火而化者,佐甘以緩木之急。凡木之正味,其補以辛。金之正味,其瀉以辛。故可兩平之。

少陰司天,熱淫所勝。

此以子午歲半以上,熱化於天而言也。

民病胸中煩熱,嗌乾,右胠滿,皮膚痛,寒熱,咳喘,唾血,血泄,鼽衄嚏嘔,溺色變,甚則瘡瘍胕腫,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䐜,腹大滿膨膨而喘咳,病本於肺。

此以金受火傷,故諸病皆見於肺也。

熱淫所勝,平以鹹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此以熱為火氣,惟水能勝,故治以鹹寒,咸從水化也。其佐苦甘者,苦能泄熱,甘能瀉火也,熱越不斂,故以酸收。經曰: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熱化於天,寒反勝之,治以甘溫,佐以苦酸辛。

此以君火之化,而反為水之寒氣所勝也。甘能制水,熱能制寒,故治以甘熱。寒得苦而溫,亦得辛而散,故佐以苦辛。火為水勝則心苦緩,故宜酸以收之。

少陰在泉,熱淫所勝。

此言卯酉歲半以下熱司於地,為燥火之氣也。

民病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寒熱,皮膚痛,目瞑齒痛䪼腫,惡寒發熱如瘧,少腹中痛,腹大。

此火氣奔動於中,乘肺及胃,金水受傷,陰陽爭勝而上中下三焦俱病也。

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此以水能制火,故治以鹹寒也。甘勝咸,所以防咸之過。苦能泄,所以去熱之實也。熱越而不能斂,則以酸收之。熱鬱而不能散,則以苦發之。

熱司於地,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平之。

此以火不勝金,而反為水氣之寒者勝之也。甘勝水,熱制寒,而又佐以苦辛。寒得苦而溫,亦得辛而散也。火之正味,其補以咸。水之正味,其瀉以咸。故可兩平之。

太陰司天,濕淫所勝。

此以丑未歲半以上,濕化於天而言也。

民病胕腫,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不得。腰脊頭項痛,時眩,大便難,陰氣不用,飢不欲食,咳唾則有血,心如懸。病本於腎。

此以水為土克,故諸病皆見於腎也。

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此以濕為土氣,惟燥能勝,故治以苦熱。酸從木化,用以制土。而必酸辛並用者,辛勝酸,所以防酸之過也。苦從火化,火能助燥。經曰: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淡滲者,利竅以去濕也。

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

此濕鬱於上而成熱也。治以苦溫者,欲其燥。佐以甘辛者,取其汗。適復其故即止,戒過汗也。

濕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

此以濕土之化,而反為火之熱氣勝之也。苦寒以祛濕熱,苦酸以瀉木火。酸為木之正味,木位之主其瀉以酸,木平則熱亦散矣。

太陰在泉,濕淫所勝。

此言辰戌歲半以下,濕司乾地,為寒濕之氣也。

民病飲積心痛,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陰病血見,少腹痛腫,不得小便,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腰如折,髀不可以回,膕如結,腨如別。

此以寒濕乘心,又土邪淫勝剋水,而三焦及腎、膀胱俱為水臟,故皆病也。

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此以燥能勝濕,故治以苦熱也。酸從木化,所以制土;淡與甘同,所以益土,故佐以酸淡。又必苦燥淡泄者,除濕而使濕有去路也。

濕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苦冷,佐以鹹甘,以苦平之。

此以土不勝水,而反為火之熱氣勝之也。故以苦冷者抑木火之邪,而即佐咸以除已甚之熱,甘以補已衰之土。平之以苦者,苦從火化,亦能溫土,故可兩平之。

少陽司天,火淫所勝。

此以寅申歲半以上,火化於天而言也。

民病頭痛,發熱惡寒而瘧。熱上皮膚痛,色變黃赤。傳而為水,身面胕腫,腹滿仰息,泄注赤白,瘡瘍,咳唾血,煩心胸中熱,甚則鼽衄,病本於肺。

此金受火邪,水不能制,故諸病皆見於肺也。當與子午年諸病參看。

火淫所勝,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發之,以酸復之。

此以火即熱氣,惟水能勝,與熱淫同,故平以酸冷。酸能收逆氣,寒能勝熱氣也。其佐甘苦者,甘以緩火之急,苦以瀉火之實也。火盛則越,以酸收之;火鬱則伏,以苦發之。而又必以酸復之者,恐發之過而未免傷氣也。上文熱淫所勝,當參觀之。

火化於天,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

此以相火之化,而反為水之寒氣勝之也。治以甘熱,甘能勝水,熱能制寒也。佐以苦辛,寒得苦而溫,亦得辛而散也。

少陽在泉,火淫所勝。

此言巳亥歲半以下,火司於地,為風火之氣也。

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則血便。

此以熱在下焦,故氣血兩見傷也。余與少陰在泉同候。

火淫於內,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此以水氣制火,故治以鹹冷,與熱淫同。苦能泄火,辛能散火,故以為佐。酸收苦發者,熱越則斂之,熱鬱則散之也。

火司於地,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平之。

此以火不勝金,而反為水氣之寒者勝之也。甘勝水,熱勝寒。寒得苦而溫,得辛而散。火之正味其補以咸,水之正味其瀉以咸,故可兩平之。

陽明司天,燥淫所勝。

此以卯酉歲半以上,燥化於天而言也。

民病左胠脅痛,寒清於中,感而瘧,咳,腹中鳴,注泄鶩溏,心脅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塵,腰痛,丈夫㿗疝,婦人少腹痛,目昧眥瘍,瘡痤癰。病本於肝。

此以木受金傷,故諸病皆見於肝也。

燥淫所勝,平以苦溫,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此以燥為金氣,惟火能勝,故平以苦溫,苦從火化也。佐以酸辛者,以酸瀉木而補金,即以辛瀉金而補木也。苦下,專指腸胃燥結而言。

燥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

此以燥金之化,而反為火之熱氣勝之也。辛寒所以泄熱,苦甘所以瀉火。

陽明在泉,燥淫所勝。

此言子午歲半以下,燥司於地,為火燥之氣也。

民病喜嘔,嘔有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側,甚則嗌於,面塵,身無膏澤,足外反熱。

此以金邪淫勝,甲木受傷,故所見皆肝膽之病。

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此以苦能降逆,故治以苦溫。經曰: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是也。木受金傷,佐以甘緩辛,則木補金瀉,兩得之矣。腸胃燥結,非下不可;急下之法,非苦不可。

燥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為利。

此以金不勝木,而反為火氣之熱者勝之也。燥金之性惡熱而畏寒,故用平寒者以瀉火。而佐以苦,即佐以甘,以甘能除大熱也。金衰故用酸以補金位之弱,即用酸以收浮越之火,故可兩平之。以和為利者,言不可過也。

太陽司天,寒淫所勝。

此以辰戌歲半以上,寒化於天而言也。

民病血變於中,發為癰瘍,厥心痛,嘔血,血泄,鼽衄,善悲,時眩僕,胸腹滿,手熱,肘攣,腋腫,心澹澹大動,胸脅胃脘不寧,面赤目黃,善噫,嗌於,甚則色炱,渴而欲飲。病本於心。

此寒水勝而邪乘,心火受寒傷,故諸病皆見於心也。

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甘苦,以咸瀉之。

此以寒為水氣,惟熱能勝,熱從火化也。然陰病惡燥,故必兼以辛潤,辛從金化,水之母也。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

寒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鹹冷,佐以苦辛。

此以寒水之化,而反為火之熱氣勝之也。鹹冷以抑火,而又佐苦以泄火,辛以散火。

太陽在泉,寒淫所勝。

此言丑未歲半以下,寒司於地,為濕寒之氣也。

民病少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痛,血見,嗌痛,頷腫。

此以寒淫於下,腎、膀胱自傷其類,而水邪且上侮火府也。

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

此以土能勝水,熱能勝寒,故治以甘熱。甘從土化,熱從火化也。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

寒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鹹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此以水不勝火,而反為濕氣之熱者勝之也。鹹冷以抑火,甘以瀉火,辛以散火也。苦從火化,而又為水之正味,故可兩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