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清

印光大师说:‘太上感应篇,摄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为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火。且愚人之不肯为善,而任意作恶者,盖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今之自私自利者,反为失大利益,得大祸殃,敢不勉为良善,以期祸灭福集乎!由是言之,此书之益人也深矣。’又说:‘此书究极而论,止乎成仙,若以大菩萨心行之,则可以超凡入圣,了脱生死,断三惑,以证法身,圆福慧以成佛道,况区区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从上述寥寥数语,可知印光大师对于太上感应篇的价值,是如何的赞扬,如何的推崇!可是佛教中高深的经典太多,大家不免轻视这本浅近的书,因而忽视印光大师的遗教,佛教徒很少有诵读太上感应篇的人了。我也不能例外,早把这本好书束诸高阁。直到民国五十三年,曾患严重的目疾,坎坷之中,不免烦恼丛生,自愧学佛三十年,对于汹涌而至的烦恼,竟无法控制,才把久束高阁的太上感应篇拿出来细读,出乎意料的,连续数日,竟平息了平日无法控制的很多大烦恼。从此每日读诵,精神日益爽朗,身心愉悦,得未曾有。因此我更钦敬提倡这书的印光大师,确实具有真知灼见,不愧为我国佛教界第一流的高僧;他成为一代祖师,实非偶然。感应篇的特色,是以敬畏天地神明为基础,发扬善恶因果的至理。印光大师生前创办的弘化社,每年大量流通太上感应篇。或许有人要问:‘学佛的目的,是要出离三界;太上感应篇的天地神明,尚未出离三界,怎么值得我们尊敬呢?’不错,佛法是要众生出离三界;印光大师是一位杰出的高僧,一生说法弘化,也是上承佛旨,救度众生出离三界苦海的。可是我们要明白,这并不是教我们废弃三界的一切,或藐视三界的一切。我们学佛,在没有出离三界以前,还应尊重三界的秩序,遵守三界的法纪。倘若认为学佛可以藐视三界中的一切,那么请问:你在马路上行走,是否可以轻视交通警察是三界中的凡夫,因而横冲直撞,不尊重交通警察的指挥呢?若真是这样,那岂不要造成交通秩序大乱,车祸横生的恶果呢?生存在三界之中,对交通警察尚且要尊重,何况维系宇宙间无形秩序的天地神明,比交通警察更高出万倍,怎可不知万分的尊敬呢?可怪少数学佛的人,自己还没有出离三界,竟要排斥天地神明,藐视天地神明,以致印光大师所提倡赞扬的太上感应篇,几乎已被逐出佛教大门;影响所及,从民国四十几年至民国五十几年,短短十年之中,佛门内轰动社会损害教誉的不幸事件,层出不穷。这证明排斥或藐视天地神明,不仅不能改善社会风气,连佛教内部的风气,也有发生不良影响的后果。很多人不肯行善,偏要作恶;最大的原因,是由于天良泯灭。所以要敬畏天地神明,激发天良,才能使人不肯作恶,乐于行善。试观历史上的德育故事:汉代的杨震,因敬天而拒收贿赂;宋代的王日休,因敬天而拒绝邪淫。种种美德,都由敬天而来。所以敬天畏天,是百善的根基;无法无天,是万恶的祸源。因此印光大师的遗教,是以敬畏天地神明作为做人修养的基础;进而上求佛道,念佛求生净土,出离生死轮回的苦海。还有很多人轻视太上感应篇,认为仅是人天乘而已,殊不知佛乘虽高,应以人天乘为基础。做人没有做好,如何能成佛?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万丈高楼,应从平地做起。博士虽高深,倘无读过小学,又如何成为博士?所以太上感应篇即使仅是人天乘,我们也绝对不能予以轻视;因为从此可以奠定成佛的基础。虽然世上其它各种外道,或许也可视为人天乘;但他们都是排斥佛法的。太上感应篇不但不排斥佛法,且内容很与佛法相合。现在的社会上,民众的宗教信仰很复杂;除了基督教、天主教、回教、道教......等等正式宗教以外,还有很多似佛非佛的外道,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其信徒之众,聚会之盈,往往超过佛教。我们检讨各种外道蓬勃滋长的原因,是由于物质文明发达的工业社会,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需要日益迫切,但佛教的理论太高深,多数人难以领悟,因此渴求心灵修养的人们,势必纷纷投入各种外道之门。今天我们要遏阻各种外道的滋长,只有弘扬印光大师的遗教,以敬畏天地神明,作为戒恶激善的做人基础,进而上求佛道,念佛求生净土。人人易懂,人人易行,使大多数根基浅劣的众生,不致有望佛门而兴叹之苦。佛教与各种外道的比较,佛教好比是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其余外道,好比是一座平房。高楼大厦确实比平房伟大,可是如果高楼大厦的基层建筑不坚固,摇摇欲坠,有倾倒之虞,那就反而不及一座坚固的平房了。佛教虽伟大,岂能忽略人天乘的基层修养呢?当然人人都会说,五戒十善,就是佛教中人天乘的基本修养;但事实上,因为多数人缺乏自我约束力,难以实行,所以要敬畏天地神明,激发天良,才能增强自我约束力,使五戒十善易于实行。例如前面说的汉代杨震,宋代王日休,他们虽然没有受戒,但因敬畏天地神明,前者竟能见财不贪,后者竟能见色不淫;没有受戒,竟能守戒。这样说来,敬畏天地神明,大能有助于五戒十善的实行。太上感应篇这本书,在一部分佛教徒看来,或许也只是一座平房而已。退一万步说,感应篇即使仅是一座平房,也与其余各种外道的平房大不相同。因为其它各种外道,只能止于平房,阻断了佛法高楼大厦的发展;而太上感应篇这座平房,并不妨碍学佛,且可以这座坚固的平房作基础,有利于佛法高楼大厦的完成。所以印光大师提倡太上感应篇,意义十分深远。值得我们深切体会的,佛教的各宗,好比大学的分系,一定要有小学中学的良好基础,才能进入大学专攻一系。人天乘好比中小学,一定要有人天乘的良好基础,再进而修学佛教任何那一宗,才可得到学佛的实益。好高骛远的人,人天乘也没有学好,即侈谈学唯识、学三论、学禅、学密;往往佛未学成,连人身也不能保持;好比一座根基不固的大厦,随时倾倒。不亦太可哀哉!今日世人对于各宗教的评价,常视各宗教事实的表现而定,如果那一宗教恶事发生很少,善事做得很多,就能博得多数人的拥护信仰。反之,那一宗教恶事发生很多,善事做得很少,不论其学理如何高深美丽,也会被世人所唾弃,渐渐至于灭亡的。明乎此理,我们要使佛教发扬光大,事实上的止恶行善,比理论更重要。

太上感应篇这本书,语虽浅近,大益身心;对于止恶行善的促进,冀能发生较大的作用。此乃遵循印光大师的遗教,印赠这本‘太上感应篇直讲’。希望大家诵读奉行,奠定人天乘的基础,进而念佛求生净土,了生脱死。

民国六十年十二月写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