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谷

服茯苓第一方六首

服茯苓方

茯苓粉五斤 白蜜三斤 柏脂七斤,炼法在后

上三味合和,丸如梧桐子。服十丸,饥者增数服之,取不饥乃止服。吞一丸,不复服谷及他果菜也,永至休粮。饮酒不得,但得饮水。即欲求升仙者,常取杏仁五枚,咀,以水煮之为汤令沸,去滓以服药,亦可和丹砂药中令赤服之。又若却欲去药食谷者,取消石葵子等熟治之,以粥服方寸匕,日一,四日内日再服,药去稍稍食谷葵羹,太良。

又方 茯苓三斤 白蜡二斤 大麻油三升 松脂三斤

上四味,微火先煎油三沸,纳松脂令烊,次纳蜡,蜡烊纳茯苓,熟搅成丸乃止。服如李核大一丸,日再,一年延年,千岁不饥。

又方 茯苓二斤 云母粉二斤 天门冬粉二斤 羊脂五斤 麻油三斤 蜜五斤 白蜡三斤 松脂十斤,白者

上八味纳铜器中,微火上煎令相得,下火和令凝紫色乃止。欲绝谷,先作五肉稻粮食五日,乃少食,三日后丸此药大如弹丸,日三服,一日九丸不饥,饥则食此止,却百二十日复食九丸,却三岁复食九丸,却十二年复食九丸,如此寿无极。可兼食枣脯,饮水无苦。还下药取消石一升、葵子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日三,服八合,亦可一升,药下乃食一合米粥,日三,三日后日中三合。

又方 茯苓去皮

上以淳酒渍令淹,密封十日,出之如饵可食,甚美,服方寸匕,日三,令人肥白,除百病,不饥渴,延年。

又方 茯苓粉五斤 白蜜三升

上二味渍铜器中,瓷器亦得,重釜煎之,数数搅不停,候蜜竭出,以铁臼捣三万杵,日一服三十丸如梧子,百日病除,二百日可夜书,二年后役使鬼神,久服神仙。

避谷〔1〕延年千岁方

〔1〕避谷 道家术语。道家称行导引之术,不食五谷,可以长生。《史记•留侯世家》:“(张良)乃学避谷,道引轻身。”

松脂 天门冬去心 茯苓 蜡 蜜各一升

上五味,以酒五升先煎蜜蜡三沸,纳羊脂三沸,纳茯苓三沸,纳天门冬相和,服三丸如李子,养色还白,以杏仁一升纳之为良。

服松柏脂第二方二十首 论一首

采松脂法 常立夏日伐松横枝指东南者,围二三尺,长一尺许,即日便倒顿于地,以器其下承之,脂自流出三四过,使以和药。此脂特与生雄黄相宜,若坚强者,更著酒中火上消之,汁出,著冷酒中引之,乃暖和雄黄。衡山松脂膏,常以春三月入衡山之阴,取不见日月之松脂,炼而食之,即不召自来,服之百日耐寒暑,二百日五脏补益,服之五年即王母见诸名山。所生三百六十五山,其可食者独满谷阴怀中耳,其谷正从衡山岭直东四百八十里,当横揵正石横其岭东北,行过其南入谷五十里穷穴,有石城白鹤,其东方有大石四十余丈,状如白松,下二丈有xiao穴,可入山,有丹砂可食也。其南方阴中有大松,大三十余围,有三十余株,不见日月,皆可服也。

取破松脂法 以日入时破其阴以取其膏,破其阳以取其脂,等分食之,可以通神灵。凿其阴阳为孔,令方寸深五寸,还以皮掩其孔,无令风入,风入不可服也。以春夏时取之,取之讫,封塞勿泄,以泥涂之。东北行至丹砂穴下有阴泉水,可饮之。此洪农〔1〕车君以元封〔2〕元年入此山,食松脂十六年,复下居长安东市,又在上谷牛头谷,时往来至秦岭上,年常如三十者。

〔1〕洪农 当作“弘农”。按“弘农”,郡名,汉•元鼎四年置,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辖境相当于今河南内乡、宜阳以西,黄河、华山以南,陕西柞水以东。

〔2〕元封 汉武帝刘彻年号,公元前110—前105年。

取松脂法 斫取老枯肥松,细擘长尺余,置甑中蒸之,满甑,脂下流入釜〔3〕中,数数接取脂置水中凝之,尽更为。一日可得数十斤,枯节益佳。

〔3〕釜(fǔ 斧) 古炊器。敛口圆底,或有二耳。其用如鬲,置于灶,上置甑以蒸煮,盛行于汉代。《急就篇》第十二章颜师古注:“釜以炊煮也,大者曰釜,小者曰鍑。”

又法 取枯肥松细破,于釜中煮之,其脂自出,接取置冷水中凝之,引之则成。若以五月就木取脂者,对刻木之阴面为二三刻,刻可得数升,秋冬则依煮法取。勿煮生松者,少脂。

炼松脂法 松脂二十斤为一剂,以大釜中著水,加甑其上,涂际勿泄,加茅甑上为藉,复加生土茅上,厚一寸,乃加松脂于上,炊以桑薪,汤灭添水,接取停于冷水中,凝更蒸之如前法,三蒸毕止,脂色如白玉状,乃用和药,可以丸菊花茯苓服之。每更蒸易土如前法。以铜锣承甑下,脂当入锣中如胶状,下置冷水中,凝更蒸。欲出铜器于釜中时,预置小绳于脂中,乃下停于水中凝之,复停于炭,须臾乃四过皆解,乃可举也。尽更添水,以意斟酌。其火勿太猛,常令不绝而已。

又方 治松脂以灰汁煮之,泻置盆水中,须臾凝,断取,复置灰中煮之。如此三反〔4〕,皆易水成矣。

〔4〕三反 谓重复三遍。按“反”,重复。《论语•述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一法 炼松脂十二过易汤。不能者,五六过亦可服之。

炼松脂法 薄淋桑灰汁,以煮脂一二沸,接取投冷水中引之,凝复更煮,凡十过脂则成。若强者,复以酒中煮三四过则柔矣。先食服一两,日三,十日不复饥,饥更服之,一年后夜如白日,久服去百病。禁一切肉咸菜鱼酱盐等。

又方 松脂十斤

上用桑薪灰汁二石纳釜中,加甑于上,甑中先铺茅,次铺黄砂土可三寸,蒸之,脂少间流入釜中,寒之凝,接取复蒸如前三上,更以清水代灰汁,复如前三上,去水,更以阴深水一石五斗煮甘草三斤,得一石汁,去滓,纳牛酥二斤,加甑釜上,复炊如前,令脂入甘草汁中凝,接取复蒸,夕下,如此三上即成,苦味皆去,甘美如饴膏。服如弹丸,日三,久服神仙不死。

又方 好松脂一石 石灰汁三石

上二味,于净处为灶,加大釜,斩白茅为藉〔1〕,令可单止,以脂纳甑中炊之,令脂自下入釜,尽去甑,接取纳冷水中,以扇扇之,两人引之三十过,复蒸如前,满三遍,三易灰汁,复以白醋浆三石炼之三过,三易醋浆也,复以酒炼之一过,亦如上法讫,以微火煎之,令如饴状,服之无少长。

〔1〕藉 铺,垫。《世说新语•贤媛》:“正值李疏头,发委藉地。”

又方 松脂二斤半,水五升煎之汁黄浊,出投冷水中,如是百二十上,不可以为率,四十入汤辄一易汤,凡三易汤且成,软如泥,其色白,乃可用治。下茯苓一斤,纳药中搅令相得,药成置冷地,可丸,丸如杏核。日吞三丸,十日止,自不欲饮食。当炼松脂无令苦,乃用耳。

又方 松脂七斤,以桑灰汁一石煮脂三沸,接置冷水中,凝复煮之,凡十遍脂白矣。为散三两,分为三服,十两以上不饥,饥复服之。一年以后夜视目明,久服不死。

论曰:炼松脂,春夏可为,秋冬不可为,绝谷治疠〔2〕第一。欲食即勿服。亦去三尸〔1〕。

〔2〕疠 原作“癞”,今改。按“癞”,同“疠”。麻风病。《集韵•韵》:“疠,《说文》:恶疾也。或从赖。”

〔1〕三尸 道教术语。道家认为人体内有作祟的三神,又名三尸神,每逢庚申日常向天诉说人的过恶。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三尸一日三朝,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脏;下尸血姑,伐人胃命。”

粉松脂法 松脂十斤,丹黍〔2〕灰汁煮沸,接置冷水中二十过,即末矣。亦可杂云母粉丸以蜜,服之良。

〔2〕丹黍 红色的黍子,即红高粱。按“黍”,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说文解字•黍部》:“黍,禾属而粘者也。”

服松脂法 欲绝谷服三两,饥复更服,取饱而止,可至一斤。不绝谷者服食一两。先食,须药力尽乃余。食错者,即食不安而吐也。久服延年,百病除。

又方 松脂十斤 松实三斤 柏实三斤 菊花五升

上四味下筛,蜜和,服如梧子三十丸,分为三服。一百日以上不复饥,服之一年,百岁如三十四十者,久服寿同天地。

又方 桑寄生蒸之令熟,调和以炼松脂,大如弹丸,日一丸即不饥。服法:以夏至日取松脂,日食一升,无食他物,饮水自恣,令人不饥,长服可以终身不食。河南少室山〔3〕有大松,取阴处断之,置器中蒸之,膏自流出,炼出去苦气,白蜜相和食之,日一升,三日后服如弹丸,渴饮水,令人不老,取无时。

〔3〕少室山 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嵩山西,因山有石室得名。

又方 松脂五斤 羊脂三斤

上二味,先炼松脂令消,纳羊脂,日服博棋〔4〕一枚,不饥,久服神仙。

〔4〕博棋 喻所服药物如棋子大。

守中方与前别

白松脂七斤,三遍炼 白蜡五斤 白蜜三升 茯苓粉三斤

上三味合蒸一石米顷,服如梧子十丸,饥复取服,日一丸。不得食一切物,得饮酒,不过一合。斋戒,咀五香,以水煮一沸,去滓,以药投沸中。又欲致神女者,取茅根治取汁以和之,蒸服之,神女至矣。

又方 松脂桑灰炼百遍,色正白,复纳之饴蜜中,数反出之,服二丸如梧子,百日身轻,一年玉女来侍。

取柏脂法 五月六日刻其阳二十株,株可得半升,炼服之。欲绝谷者增之至六两,不绝谷者一两半。禁五辛鱼肉菜盐酱。治百病,久服炼形延年。炼脂与炼松脂法同。

服松柏实第三方一十九首

凡采柏子以八月,过此零落,又喜蠹虫〔1〕,顿取之又易得也,当水中取沉者。八月取,并房曝干末,服方寸匕,稍增至五合,或日一升半。欲绝谷,恣口取饱,渴饮水。一方柏子服不可过五合。

〔1〕蠹(dù 杜)虫 蛀虫。《说文解字•部》:“蠹,木中虫。”段玉裁注:“在木中食木者也。今俗谓之蛀。”

凡采松实,以七月未开时采之。才开口,得风便落,不可见也。松子宜陈者佳。

绝谷升仙不食法 取松实末之,服三合,日三,则无饥。渴饮水,勿食他物,百日身轻,日行五百里,绝谷升仙。

服松子法 治下筛,服方寸匕,日三四,或日一升半升,能多为善,二百日以上日行可五百里。一法服松子不过三合。

松子丸

松子味甘酸,益精补脑,久服延年不老,百岁以上颜色更少,令人身轻悦泽方。松子菊花等分,以松脂若蜜丸,服如梧子十丸,日三,可至二十丸,亦可散服二方寸匕,日三,功能与前同。

又方 松柏脂及实各等分,丸以松脂,服之良。

服松叶令人不老,身生毛皆绿色,长一尺,体轻气香,还年变白,久服以绝谷不饥,渴饮水。服松叶,亦可粥汁服之。初服如恶,久自便。亦可干末,然不及生服。

服松叶法 细切餐之,日三合,令人不饥〔2〕。

〔2〕令人不饥 “饥”原作“肌”,据文义改。

又方 细切之如粟,使极细,日服三合,四时皆服。生叶治百病,轻身益气,还白延年。

又方 四时采,春东夏南秋西冬北方,至治,轻身益气,令人耐风寒〔1〕,不病痹,延年。

〔1〕耐风寒 “耐”原作“能”,今改。按“能”,通“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能夏不能冬。”

高子良服柏叶法 采无时,以叶切置甑中令满,覆盆甑,著釜上蒸之三石米顷,久久益善,蒸讫,水淋百余过讫,阴干;若不淋者,蒸讫便阴干。服一合,后食,日三服。势力少,稍增,从一合始至一升。令人长生益气,可避谷不饥,以备厄〔2〕还山隐无谷。昔庞伯宁、严君平〔3〕、赵德凤、唐公房〔4〕等修道佐时也,世遭饥运,又避世隐峨眉山中,饥穷欲死,适与仙人高子良、五马都相遭,以此告之,皆如其言,尽共服之,卒赖其力皆度厄。后以告道士进同得其方,遂共记之。

〔2〕厄(è 饿) 困苦,灾难。《玉篇•户部》:“戹,困也,灾也。亦作厄。”

〔3〕严君平 名遵,字一行,汉代蜀人,经学家扬雄之师,以卜筮称于世。

〔4〕唐公房 汉代城固人,王莽居摄二年曾为郡吏。传说后遇真人授药后成仙。

又方 取大盆,纳柏叶著盆中,水渍之,一日一易水,易水者状瓮出水也,如是七日以上若二七日为佳,讫,覆盆蒸之,令气彻便止。曝干下筛末一石,以一斗枣膏溲,如作干饭法,服方寸二匕,日三,以水送,不饥,饥即服之,渴饮水。以山居读诵气力不衰,亦可济凶年。

仙人服柏叶减谷方 柏叶取近上者,但取叶,勿杂枝也,三十斤为一剂,常得好不津器纳柏叶于中,以东流水渍之,使上有三寸,以新盆覆上,泥封之,三七日出,阴干,勿令尘入,中干便治之下筛;以三升小麦净择,纳著柏叶汁中,须封五六日乃出,阴干燥,复纳之,封五六日出,阴干令燥,磨之下筛;又取大豆三升,炒令熟取黄,磨之下筛。合三物搅调相得,纳韦囊〔1〕中盛之,一服五合,用酒水无在,日三,食饮无妨。治万病,病自然消,冬不寒,颜色悦泽,齿脱更生,耳目聪明,肠实。服此,食不食无在。

〔1〕韦囊 皮革制成的袋子。按“韦”,熟皮。《正字通•韦部》:“韦,柔皮。熟曰韦,生曰革。”

又方 取柏叶三石,熟蒸曝干,下簁〔2〕;大麦一升熬令变色,细磨之。都合和,服多少自任,亦可作粥服之,可稍稍饮酒。

〔2〕簁(shāi 筛) 筛。《急就篇》第三章颜师古注:“所以箩去粗细者也,今谓之筛。大者曰簁,小者曰箄。”

又方 取柏叶二十斤著盆中,以东流水渍三七日,出曝干;以小麦一斗渍汁三四日,出曝干,熬令香,柏叶亦然;盐一升亦熬之令黄。三味捣下筛,以不中水猪膏二斤细切,著末中搅,复筛之,先食服方寸匕,日三匕〔3〕,不用食良,亦可兼服之。

〔3〕三匕 “匕”原作“七”,据文义改。

又方 取阴地柏叶,又取阴面皮咀,蒸之,以釜下汤灌之,如是至三,阴干百日,下筛,大麦末大豆末三味各一斤,治服方寸匕,日三,以绝谷不食,除百病,延年。

又方 柏叶三石熟煮之,出置牛筥〔4〕中以汰〔5〕之,令水清乃止,曝干,以白酒三升溲叶,微火蒸之,熟一石米顷息火,复曝干;治大麦三升熬令变色,细治曝捣叶,下筛,合麦屑中,日服三升,以水浆若酒送之,止谷疗病,避温疠恶鬼,久久可度世。

〔4〕牛筥(jǔ 举) 喂牛的竹筐。按“筥”,竹编的可盛食物的器具。《急就篇》第三章颜师古注:“竹器之盛饭者,大曰箯,小曰筥。筥,一名,受五升。”

〔5〕汰 洗涤,清洗。《后汉书•陈元传》李贤注:“淘汰,犹洗濯也。”

又方 柏叶十斤以水四斗渍之一宿,煮四五沸,漉出去汁,别以器搁〔6〕之干;以小麦一升渍柏叶汁中,一宿出,曝燥,复纳之令汁尽;取盐一升、柏叶一升、麦一升熬令香,合三味末之,以脂肪一片合溲,酒服方寸匕,日三,病自消减,十日以上便绝谷。若乘骑,取一升半水饮之,可以涉道路不疲。

〔6〕搁 原作“阁”,今改。按“阁”,同“搁”。《说文通训定声•豫部》:“阁,凡止而不行皆谓之阁。”

休粮散方

侧柏一斤,生 乌豆 麻子各半升,炒

上三味捣拌,空心冷水服方寸匕。

酒膏散第四方六首 论一首

仙方凝灵膏

茯苓三十六斤 松脂二十四斤 松仁十二斤 柏子仁十二斤

上四味炼之,捣筛,以白蜜两石四斗纳铜器中,微火煎之一日一夜,次第下药,搅令相得,微微火之,七日七夕止。可取丸如小枣,服七丸,日三。若欲绝谷,顿服取饱,即不饥,身轻目明,老者还少,十二年仙矣。

初精散方

茯苓三十六斤 松脂二十四斤 钟乳一斤

上三味为粉,以白蜜五斗搅令相得,纳垍器中,固其口,阴干百日,出而粉之,一服三方寸匕,日三服,一剂大佳,不同余药。

论曰:凡欲服大药,当先进此一膏一散,然后乃服大药也。

五精酒

主万病,发白反黑,齿落更生方。

黄精四斤 天门冬三斤 松叶六斤 白术四斤 枸杞五斤

上五味皆生者纳釜中〔1〕,以水三石煮之一日,去滓,以汁渍曲如家酝法,酒熟取清,任性饮之,一剂长年。

〔1〕纳釜中 “釜”原作“金”,据文义改。

白术酒方

白术二十五斤

上一味咀,以东流水两石五斗不津器〔2〕中渍之二十日,去滓,纳汁大盆中,夜候流星过时,抄己姓名置盆中,如是五夜,汁当变如血,取以渍曲如家酝法,酒熟取清,任性饮之,十日万病除,百日白发反黑,齿落更生,面有光泽,久服长年。

〔2〕不津器 不渗水的容器。按“津”,浸润,渗出。《释名•释形体》:“津,进也,汁进出也。”

枸杞酒方

枸杞根一百斤

上一味切,以东流水四石煮之一日一夕,去滓,得一石汁,渍曲酿之如家酝法,酒熟取清,置不津器中,取

干地黄末一升 桂心末一升 干姜末一升 商陆根末一升 泽

泻末一升 椒末一升

上六味盛以绢袋,纳酒中,密封口,埋入地三尺,坚覆上二十日,沐浴,整衣冠,向仙人再拜讫开之,其酒当赤如金色。平旦空肚服半升为度,十日万病皆愈,二十日瘢痕灭。恶疾人以一升水和半升酒,分五服,服之即愈。若欲食石者,取河中青白石如枣杏仁者二升,以水三升煮一沸,以此酒半合置中,须臾即熟可食。

灵飞散方

云母粉一斤 茯苓八两 钟乳七两 柏仁七两 桂心七两 人参七两 白术四两 续断七两 菊花十五两 干地黄十二两

上一十味捣筛,以生天门冬十九斤取汁溲药,著铜器中蒸之一石二斗黍米下,出曝干捣筛,先食服方寸匕,日一服,三日力倍,五日血脉充盛,七日身轻,十日面色悦泽,十五日行及奔马,三十日夜视有光,七十日头发尽落,故齿皆去。更取二十匕,白蜜和捣二百杵,丸如梧子,作八十一丸,皆映彻如水精珠,欲令发齿时生者,日服七丸,三日即生。若发未白不落者,且可服散如前法;已白者,饵药至七年乃落。入山日服七丸,则绝谷不饥。

服云母第五方三首 论一首

云母粉法 云母取上上白泽者细擘,以水净淘,漉出蒸之,一日一夜下之,复更净淘如前,去水令干。率云母一升,盐三升,消石一斤,和云母捣之一日至暮,取少许掌上泯著〔1〕,不见光明为熟。出安盆瓮中,以水渍之令相得,经一炊久,澄去上清水,徐徐去之尽,更添水如前,凡三十遍易水,令淡如水味,即漉出,其法一如研粉,澄取淀,然后取云母淀,徐徐坐绢袋中,滤著单上,曝令干即成矣。云母味甘平,无毒,主治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船车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下气,坚肌续绝,补中,五劳七伤,虚损少气,止利,久服轻身延年,强筋脉,填髓满,可以负重,经山不乏,落齿更生,瘢痕消灭,光泽人面,不老,耐寒暑,志高,可至神仙。此非古法,近出东海卖盐女子,其女子年三百岁,貌同笄女〔2〕,常自负一笼盐重五百余斤。如斯得效者,其数不一,可验神功矣。

〔1〕泯著 涂抹。按“泯”,消灭,消失。《尔雅•释诂》:“泯,尽也。”此谓用力涂抹使之消失。

〔2〕笄(jī 机)女 谓年方十五的女子。按“笄”,古时女子年十五时行笄礼,以示成年,可以许嫁。《国语•郑语》:“既笄而孕。”韦注:“女十五而笄。”

又方 云母擘薄,淘净去水余湿,沙盆中研万万遍,以水淘澄取淀。见此法即自保爱,修而服之,勿泄之,勿泄之。凡服云母秘涩不通者,以芜菁菹汁〔3〕下之即通,秘之。

〔3〕菹(zū 租)汁 腌菜汁。按“菹”,腌菜。《说文解字•部》:“菹,酢菜也。”

用云母粉法 热风汗出,心闷,水和云母浴之,不过再,瘥。劳损汗出,以粉摩之,即定,以粳米粥和三方寸匕服之。疳湿疮〔4〕,月蚀〔5〕,粳米粥和三方寸匕服之,以一钱匕纳下部中,取瘥。止下脱病,粳米粥和三方寸匕,服之七日,慎血食五辛房室重作务。赤白痢积年不瘥,服三方寸匕,不过一两即瘥,寸白虫者,服一方寸匕,不过四服。带下,服三方寸匕,三五服瘥。金疮,一切恶疮,粉涂之,至瘥止,疽疥癣亦然。风疠者,服三方寸匕,取瘥。痔病,服三方寸匕,慎房室血食油腻。淋病,服三方寸匕。又一切恶疮,粉和猪脂涂之。头疮秃癣,醋酒洗去痂,以粉涂之,水服三方寸匕百日,慎如前。

〔4〕疮 ”原作“慝”,据文义改。按“”,虫蚀病。《广韵•职韵》:“,虫食病。,同。”

〔5〕月蚀 即月蚀疮,一名旋耳疮,由肝胆湿热所致的外耳及耳后缝间滋水湿烂一类病证,约相当于今之耳后湿疹。

论曰:凡服粉治百病,皆用粳米粥和服之,慎房室五辛油腻血食劳作。若得云母水服之一升,长年飞仙。

云母水

主除万病,久服长年神仙方。

云母二十斤,细擘 芒消十斤 露水一石 崖蜜二斤

上四味,先取露水八斗作沸汤,分半淘汰〔1〕云母再遍,漉出,以露水二斗温之,纳芒消令消,置木器中,纳云母讫,经三七日出之令燥,以水渍之;粗皮令软作袋,纳云母袋中,急系口,两人揉挻〔2〕之,从寅至午勿住,出之,密绢筛末,余不下者,更纳袋中,揉挻如初,筛下,总可得五斤,以崖蜜〔3〕和搅令如粥,纳薄削筩〔4〕中,漆固口,埋舍北阴中〔5〕,深六七尺,筑土令平,一百二十日出之,皆成水。旦温水一合和云母一合,向东服,日三,水寒温自任,服十日小便当黄,此先除劳气风疢〔6〕也,二十日腹中寒癖皆消,三十日〔7〕龋齿除者更生,四十日不畏风寒,五十日诸病皆愈,颜色日少,久服不已,长年神仙。

〔1〕淘汰 “淘”原作“洮”,今改。按“洮”,同“淘”。《字汇补•水部》:“洮,与淘同。”《后汉书•陈元传》李贤注:“淘汰,犹洗濯也。”

〔2〕揉挻(shān 删) 揉和,拍击。按“挻”,揉。《广韵•仙韵》:“挻,柔也,和也。”

〔3〕崖蜜 蜂蜜之一种。《本草经集注》:“石蜜即崖蜜也,高山岩石间作之,色青赤,味小,食之心烦。其蜂黑色似虻。”

〔4〕筩(tǒng 桶) 竹筒。《说文解字•竹部》:“筩,断竹也。”

〔5〕埋舍北阴中 “埋”原作“理”,据王本改。

〔6〕风疢 即风病。按“疢”,病。《广雅•释诂一》:“疢,病也。”

〔7〕三十日 “三”原作“二”,据王本改。

服水第六论一首 法七首

论曰:夫天生五行,水德最灵。浮天以载地,高下无不至。润下为泽,升而为云,集而为雾,降而为雨。故水之为用,其利博哉。可以涤荡滓秽,可以浸润焦枯。寻之莫测其涯,望之莫睹其际。故含灵受气,非水不生;万物禀形,非水不育。大则包禀天地,细则随气方圆。圣人方之,以为上善。余尝见真人有得水仙者,不睹其方。武德中,龙赍此一卷《服水经》授余,乃披玩〔1〕不舍昼夜。其书多有蠹坏,文字颇致残缺,因暇隙〔2〕寻其义理,集成一篇。好道君子勤而修〔3〕之,神仙可致焉。

〔1〕披玩(wán 玩) 分析,研习。按“披”,分析,辨析。《魏书•礼志一》:“臣等承旨,披究往说,各有其理。”“玩”,研习,练习。《后汉书•臧宫传论》李贤注:“玩,习也。”

〔2〕暇隙 谓空闲。

〔3〕修 原作“脩”,今改。按“脩”,通“修”。修习。《字汇补•肉部》:“脩,与修通。”

第一服水法 凡服水之法,先发广大心,仍救三途〔4〕大苦,普度法界〔5〕含生〔6〕,然后安心服之。经曰:服水以死为期,决得不疑。然后办一瓦杯受一升,择取四时王相甲子开除满之日,并与身本命相生之日,候天地大时无一云气,日未出时,清净沐浴,服鲜净衣,烧香礼十方诸佛及一切圣贤仙人天真,乞大鸿恩,乃向东方取水,以水置器中,候日出地,令水与日同时得三杯,杯各受一升,咒之三遍,向日以两手捧水当心,面向正东方并脚而立,先扣齿〔7〕鸣天鼓〔1〕三通,乃以口临水上,密诵咒一三五七遍,极微微用力乃细细咽之,想三咽在左厢下,三咽在右厢下,三咽处中央下,周而复始。但是服即作此法咽水,服一杯,踟蹰消息〔2〕,徐徐行二十步乃回,更服一杯讫,更徐徐行四十步乃回,更饮一杯,复行八十步乃止。勿烦多饮,亦不得少也。常烧众名香,至心念佛,凡有所证悟境界,一切状貌,不得执著,乃真事向人道说。此则是初起首服水法,杯用桑杯,瓦亦得。其咒曰:干元亨利正,九种吾生,日月与吾并。吾复不饥,复不渴,赖得水以自活。金木水火土,五星之气,六甲〔3〕之精,三真天仓,浊云上盈。黄父赤子,守中无倾,急急如律令。每服皆用此咒咒之,三杯杯各三遍,乃细缓缓徐徐服之。

〔4〕三途 佛教术语。佛教以地狱、饿鬼、畜生为三途。

〔5〕法界 佛教术语。指整个宇宙现象界。有时指现象界的本质。

〔6〕含生 有生命的。《文选•任彦升•到大司马记室笺》:“含生之伦,庇身有地。”

〔7〕扣齿 即叩齿,上下牙互相叩击。按“扣”,敲击。《玉篇•手部》:“扣,击也。”

〔1〕鸣天鼓 道家养生法。即以手掌按耳,一开一合。

〔2〕消息 一消一长,互为更替。《周易•丰卦》:“日中则,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此谓反应或变化。

〔3〕六甲 紫微垣的六颗星。《晋书•天文志上》:“华盖旁六星曰六甲。”

细服五色水法 经曰:白黄黑水,服法如前。唯有青水一法,服满三匕,日中思食。鬼神遍在身中,从人索食,当如法与之。绝中五谷,多食枣栗。诈称鬼亲附说人,慎勿信之。但当以法调和,以时及节。

服赤水方 赤向生气所宜之方,三杯三咒,拱手心念口言,诵偈曰:金木水火土,五精六府,一切识藏。欲服之时,专心注下。初服之时,如似浆气,三七日如甘露味,亦当食枣栗一升。七日食虫渐发,三尸亦盛,思美饮食,遍缘一切世间,当发善念。相续五七日中,二食枣栗,水方渐强增长,颜色怡悦,气力异常。更须加口水当渐少,日月渐盈,肤体汗颣,渐渐剥落,眼目精明,亦少睡眠,心开意解,但如法慎护。心若不至诚,内连六识〔4〕,外为鬼神侵绕其心。念青帝神守护水精五七日。脚弱,心意不定,但当正念重加神司土父神后五藏君名,众邪杂鬼如法而去。六七日后独善解音乐,不得礼拜,省习诵,养气力,勿嗔怒嫉妒,勿调气,省睡眠。

〔4〕六识 佛教称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为六识。指由色、声、香、味、触、法六境而生的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

却鬼咒法 咒曰:然摩然摩,波悉谛苏若摩竭状提。若梦若想,若聪明易解,常用此咒法去之。

服水禁忌法 经曰:凡服水忌用铜铁器,唯用垍器。初起手时,忌阴云大雨大风大雾,天地不明,皆凶。凡服水,禁陈米臭豉生冷醋滑椒姜,一切众果悉不得食。又不得至丧孝产乳之家,五辛之气亦不得闻,一切脂腻血食菜茹悉不得食也。凡服水四七日后,乍闻琴声歌啸,悉不得容受,资身悦乐,音声博戏,皆不得执。渐渐通泰,以洪大道。五色水法皆同于此也。世间之法,音声触,五谷触,丧孝触,产妇触,射利触,善友触,恶人名闻触,恶名触,皆当谨慎之。

服水节度法 经曰:凡服水,七日中渐止醋滑,亦渐省食。七日满取枣栗食,经二日后乃更服之;二七日后食虫渐发,更食枣栗一升;三七日后思食,更服栗枣二升;四七日后食虫思食欲死,脚弱不能行步;五七日水力渐盈,颜色更好,气力异常;六七日中能步不止,随意东西;七七日中心解异义,耳闻异声,必不得贪,著义亦有悲欣慈旨;八七日中守尸;九七日中尸臭自然,远离不乐,世间五脏诸病悉得除愈;十七日中髓脑众脉皮肤汗一切悉愈,眼目精明,心想分别,无事不知;千日后中表内外以五脏渐缩渐小,众毒不害,人精水神渐来附人;七年肠化为筋,髓化为骨,火不能烧,水不能漂,居在水中与水同色,在水底与地无异,居山泽间,远视之者独如山雷。此服黄黑水法。用水法,井泉清流悉得用之。雷字疑。

服水大例法 经曰:凡服水以死为期,必得无疑。信因信果,正真其心,闻法欢喜,不生疑惑。又曰:凡服水讫,男先举左足,向阳左行;女先举右足,向阴右行。男奇女偶。

凡服水法,立饮之,不得坐饮;欲细细而缓,不得粗粗而急;杯受一升,每一服必三杯;服辄一回徐行,三杯三回。若少兼食者,杯受一升,如是三杯。凡服水,上行一百三十步,中行一百二十步,下行六十步。水重难得气力,善将其宜而不失其所者,一百日水定,周年水盈,四十年气二百倍。游形自在,高原陆地与水等无差异,颜色皎然〔1〕。四十年肠化为筋,髓化为骨。凡服水,八十以下十岁以上皆得服之,若小者当加枣栗。枣栗法:上根〔2〕者从初七至四七止,中根者从初七至八七止,下根者从初七至十七乃至十七十二七止。后有中下根者,一周晬将补,乃始休息。上利根〔3〕之人,一服如甘露;中根之人,再服如甘露;下根之人,四服如甘露;极下根者,六服如甘露。上利根者一服二七日,中根者过七日乃至十日,下根者服日再服七日。又有上利根者,延日三倍;中利根者,延日一倍;下利根者,才不当日。又有上品人修戒定,过去业强,中品人见在修业强,下品人以死为期,必得无疑,信向三宝〔4〕。中根有三品,中上品当闻知此宝法,欲长年服大升一石二石,即得不死;中中品习其行,比智殖业,当服此药,广行誓愿;中下品少有嫉妒及以惰慢〔5〕,亦具五盖三毒〔6〕,起罪心因,国土荒乱,人民饥馑,刀兵劫起,思服此药以免。下根有三品,睡眠无觉想,不善音乐,亦玩博戏,又无聪慧,瞪瞢不了,须人教呵,中品人小复远人,下品人居大深山,乃得服耳。

〔1〕皎然 洁白貌。按“皎”,白,洁白。《广雅•释器》:“皎,白也。”《字汇•白部》:“皎,洁白也。”

〔2〕上根 谓上智。按“根”,佛学名词,指能产生精神活动的根本。《五灯会元•南岳石头希迁禅师》:“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此下“中根”、“下根”仿此。

〔3〕上利根 疑同“上根”。此下“中利根”、“下利根”仿此。

〔4〕三宝 佛家称佛、法、僧为三宝,以为信佛人尊奉之本。

〔5〕惰慢 “惰”原作“堕”,今改。按“堕”,通“惰”。《韩非子•显学》:“与人相若也,无饥馑疾疚祸罪之殃独以贫穷者,非侈则堕也。”陈奇猷集释:“惰、堕同。”

〔6〕三毒 佛教以贪欲、嗔恚、愚痴为三毒,认为是产生一切烦恼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