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卷意在说明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体现,能昭示道的一切,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导引的行为。与“术化”不同的是,作者在本卷中涉及的“德”,较多为社会政治方面的内容,体现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分辨的对象更多的是当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思想。

首篇《五常》,分析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观念,作者提出:儒者讲五常之道,是知其末而不知其本。依儒者的认知,则所见微小,犹如醯鸡之游太虚,井蛙之浮沧溟,终究难明大道。其实五常之道本可同归于一,至道不繁以清净自牧能做到使神会气,使气合真,可以夺五行之英华,窃五常之至精,以致收放自如。文中最后点出孔子之名,认为他代人君运筹策,代天地作权衡,是不甘清静的过劳之举。由此,谭峭的道教立场清晰可见。

同卷中的《常道》篇说的是同样的道理。认为仁义、忠信、廉洁、才辩等常行之道,若用之不得其术,即会导致亡国、获罪、暴民、罹罪;治国安民,当做得恰如其分,不然反害其民。民畏害而逃,这就叫不得大化之道。其他如《飞蛾》《弓矢》《聪明》《有国》《太医》《恩赏》《养民》等篇,大致讲的也是这层意思。

《异心》篇讲异心就是二心。动物之间,无异心就能和睦相处,有异心就会有戒备。同理,君主若有奇智,天下之人必不臣服。由此得出志趣高远的人应崇尚无为之化,则能无所不为。这是对如何行德做出的思考。同样的意思,在《黄雀》《笼猿》等篇中是借助于对动物的考察而言的,而在《谗语》《刻画》《酒醴》等篇中则是出自对人类社会现象的观察。它们都从对具体事物的分析中,得到对如何行“德”的新见解。

五常

儒有讲五常之道者①,分之为五事②,属之为五行③;散之为五色④,化之为五声⑤;俯之为五岳⑥,仰之为五星⑦;物之为五金⑧,族之为五灵⑨;配之为五味⑩,感之为五情⑪。所以听之者若醯鸡之游太虚⑫,如井蛙之浮沧溟⑬,莫见其鸿濛之涯⑭,莫测其浩渺之程。日暮途远,无不倒行。

【注释】

①五常:仁、义、礼、智、信。

②五事:古代统治者修身的五件事。《汉书·五行志》:“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③五行:水、火、木、金、土,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

④五色:黑、黄、赤、白、青五种颜色。

⑤五声:宫、商、角、徵、羽,亦称“五音”。为古乐五声音阶的五个名称。

⑥五岳:即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⑦五星:刘向说苑·辨物》以岁星(木)、荧惑(火)、镇星(土)、太白(金)、辰星(水)为五星。

⑧五金:指金属。金、银、铜、铁、锡之通称。

⑨五灵:古代传说的麟、凤、龟、龙、白虎。

⑩五味:泛指各种味道,即酸、苦、甘、辛、咸。

⑪五情:喜、怒、哀、乐、怨五种情感。

⑫醯(xī)鸡:喜聚于醋酱上的小飞虫。古人以为是酒醋上的白霉变成,形容细小。醯,醋。太虚:即宇宙天空。

⑬井蛙:井底的青蛙,借指见识不广。沧溟:指大海。

⑭鸿濛(hóng méng):广阔无边的样子。

【译文】

儒家中有讲五常之道的内容的,分衍它就成为五事,连缀它就成为五行;分散它就成为五色,转化它就成为五声;俯视它就成为五岳,仰视它就成为五星;物化它就成为五金,集中它就成为五灵;调配它就成为五味,感化它就成为五情。所以听这番说道,好像醯鸡在太空中漫游,又像井中蛙在大海中漂荡,无法见到那太空的广阔边际,无法测量那大海的遥远里程。在天黑时依然路途遥远,只能从漫无边际的行程中返回。

殊不知五常之道一也,忘其名则得其理,忘其理则得其情。然后牧之以清静,栖之以杳冥①,使混我神气,符我心灵。若水投水,不分其清;若火投火,不问其明。是谓夺五行之英,盗五常之精。聚之则一芥可包,散之则万机齐亨。其用事也,如酌醴以投器②;其应物也,如悬镜以鉴形。于是乎变之为万象,化之为万生,通之为阴阳,虚之为神明。所以运帝王之筹策③,代天地之权衡④,则仲尼其人也⑤。

【注释】

①栖:住,安顿。杳冥(yǎo míng):极高或极远以致看不清的地方。

②酌醴:斟美酒。

③筹策:古代计算用具。引申为谋划。

④权衡:称量物体轻重之具。权,秤锤。衡,秤杆。引申为平正、衡量、法度。

⑤仲尼:孔丘字。

【译文】

儒者不知道五常的大道就是“一”,忘记了它的名称就得到了它的法则,忘记了它的法则就得到了它的情性。然后再用清静来润养,住息于幽冥,使之与自己的精神气魄相混同,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相符合。好像将水投入水中,难以清楚地分辨;好像将火投入到火中,难以把它们明确地分开。这就叫做改变五行的英华,借用五常的精髓。把它聚集起来时,即使是一粒草籽也可以包纳;把它分散开来时,即使是诸多的纷杂事务也能通达顺利。它见用于事物时,像美酒斟入器皿中那样自然契合;它应对事物时,像用悬挂的镜子映照物体那样清晰可见。于是由它而变化成为万种物象,物化成为万种生灵,贯通形成阴阳二气,虚无之而成为神明。所以运用帝王的谋略,代行天地间的法度的,就是孔丘这个人。

飞蛾

天下贤愚,营营然若飞蛾之投夜烛,苍蝇之触晓窗。知往而不知返,知进而不知退。而但知避害而就利,不知聚利而就害。夫贤于人而不贤于身,何贤之谓也?博于物而不博于己,何博之谓也?是以大人利害俱忘,何往不臧①?

【注释】

①臧:善,好。

【译文】

天下的贤人和愚人,都像飞蛾投向夜间烛光般地往来盘旋,像苍蝇在早晨扑奔窗户一样到处乱撞。知道去往而不知道返回,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只知道避开害处去趋近利益,不知道以蓄积利益的方式去除害处。衡量别人的贤良程度,却不亲身实施,这算得上什么贤良呢?广博地了解事物,对自己却了解不多,这算什么广博昵?因此志趣高远的人如果将利益和祸害全都忘记了,那么他哪里会缺乏美善与良好呢?

异心

虎踞于林,蛇游于泽,非鸱鸢之仇①;鸱鸢从而号之,以其蓄异心之故也。牛牧于田,豕眠于圃②,非乌鹊之驭;乌鹊从而乘之,以其无异心之故也。是故麟有利角,众兽不伏;凤有利觜,众鸟不宾③;君有奇智,天下不臣。善驰者终于蹶④,善斗者终于败。有数则终⑤,有智则穷。巧者为不巧者所使,诈者为不诈者所理。

【注释】①鸱鸢(chī yuān):鸱,猫头鹰中的一种。又云乃传说中的怪鸟。鸢,鸷鸟名。俗称老鹰。状类鹰,惟嘴较短。尾较长,常开。耳羽黑褐色,故又名黑耳鸢。

②圃:泛指园地。

③“是故”几句:古代传说西海中凤麟洲,仙家煮麟角凤喙为胶,可以续断弦折剑。麟角、凤嘴均为稀罕之物。觜,嘴。

④蹶(jué):颠仆,跌倒。

⑤数:数术,古代关于天文、历法、占卜的学问。终:死。

【译文】

虎盘踞在山林中,蛇游弋在沼泽里,它们不是鸱鸢的仇敌,鸱鸢号叫着追赶着它们,因为鸱鸢怀有戒心。牛放养在田间,猪酣睡在圈栏里,它们不是乌鸦的驾驭者,乌鸦自然地跟随它们,因为乌鸦不会对它们存异念。所以麒麟即使有利角,众多的野兽并不朝拜它;凤凰虽然有利嘴,百鸟却不宾服它;国君有奇异智慧,天下并不因此而臣服他。善于奔跑的最终有跌倒的一天,善于打斗的最终也会失败。懂数术者会不得善终,有智慧者会窘迫困顿。乖巧的人被不乖巧的人所驭使,奸诈的人被不奸诈的人所治理。

弓矢

天子作弓矢以威天下,天下盗弓矢以侮天子。君子作礼乐以防小人,小人盗礼乐以僭君子①。有国者好聚敛,蓄粟帛、具甲兵以御贼盗,贼盗擅甲兵、踞粟帛以夺其国。或曰:“安危,德也。”又曰:“兴亡,数也。”苟德可以恃,何必广粟帛乎?苟数可以凭,何必广甲兵乎?

【注释】

①僭(jiàn):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译文】

天子制造弓箭用来威胁天下人,天下人偷窃弓箭用来侮辱天子。君子创制礼仪乐舞用来防范小人,小人偷窃礼仪乐舞用来僭越君子。拥有国家政权的人嗜好聚敛财富、储存粮食和布帛、准备盔甲和兵器用来防御贼寇;贼寇占有军队和兵器、占有粮食布帛用来夺取国君的政权。有人说:“安定或危难,取决于德行。”又有人说:“兴盛或败亡,取决于天数。”如果德行可以依靠,又有什么必要广备粮食布帛呢?如果天数可以凭借,又有什么必要广备盔甲、武器呢?

聪明

无所不能者,有大不能;无所不知者,有大不知。夫忘弓矢然后知射之道①,忘策辔然后知驭之道②,忘弦匏然后知乐之道③,忘智虑然后知大人之道。是以天下之主,道德出于人;理国之主,仁义出于人;亡国之主,聪明出于人。

【注释】

①夫忘弓矢然后知射之道:《全唐文》乔潭《破的赋》曰:“飞卫学射于逢蒙……内审其志,外专其目,释思其平,去务其速……乃杜门三年.犹乎家人。听之以气,视之以神……不知矢之所加,弦之所控。不知引之而满,纵之而送。以无心为心,若梦不梦。斯焉而遽发,然而通洞。”

②忘策辔然后知驭之道:《列子·汤问》载造父向泰豆学御之术,泰豆曰:“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得之于衔,应之于辔;得之于辔,应之于手;得之于手,应之于心。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然后舆轮之外可使无余辙,马蹄之外可使无余地,未尝觉山谷之险.原隰之夷,视之一也。”策辔,马鞭与马缰。泛指驭马的工具。

③忘弦匏(xián páo)然后知乐之道:弦匏,弦和匏。均乐器名。古代八音中“匏曰笙,丝曰弦”,因亦泛指乐器。《列子·汤问》载师文学乐于师襄,三年不成章。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钧,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

【译文】

无所不能的人,有非常无能的方面;无所不知的人,有非常无知的方面。忘记了弓箭以后才知道射箭的大道,忘记了马鞭和马缰以后才知道驾驭车马的大道,忘记了琴弦和笙竽等乐器以后才知道音乐的大道,忘记了智慧和忧虑以后才知道圣人、君子的大道。因此,拥有天下的君主,有超出于常人的道德;能将国家治理好的君主,有超出于常人的仁义;丧失国家的君主,有超出于常人的小聪明。

有国

有国之礼,享郊庙,敬鬼神也;亹龟策①,占吉凶也。敬鬼神,信祸福之职也;占吉凶,信兴亡之数也。奈何有大不信,穷民之力以为城郭,夺民之食以为储蓄?是福可以力取,是祸可以力敌?是疑贰于鬼神,是欺惑于龟策,是不信于天下之人。斯道也,赏不足劝,罚不足惧,国不足守。

【注释】

①亹(wěi):征兆。龟策:龟甲和蓍草。古代占卜之具。亦指占卜之人。

【译文】

国家级别的祭祀活动,是祭郊庙,以表示对鬼神的敬畏;是钻龟甲、摆弄蓍草等占卜活动,以此预测吉凶。敬畏鬼神,的确是君主避祸祈福的分内之事;占卜吉凶,的确是决定国运兴亡的数术。但为什么有相当多的国君不相信天意,穷尽百姓的财力来建造城池,夺取百姓的粮食来作为储蓄呢?以为这样就可以依靠蛮力取得幸福,这样就可以依靠武力来抵挡败亡?殊不知这样是对鬼神有二心,是对占卜术的欺罔,是对天下人的不诚实。这样的做法,封赏不足以让人受到劝勉,惩罚不足以使人畏惧,这样的国家不足以守护。

黄雀

黄雀之为物也①,日游于庭,日亲于人而常畏人,而人常挠之②。玄鸟之为物也③,时游于户,时亲于人而不畏人,而人不挠之。彼行促促④,此行佯佯⑤;彼鸣啾啾⑥,此鸣锵锵⑦;彼视矍矍⑧,此视汪汪⑨;彼心戚戚,此心堂堂。是故疑人者为人所疑,防人者为人所防。君子之道,仁与义、中与正⑩,何忧何害?

【注释】

①黄雀:又称芦花黄雀。雄者上体浅黄带绿,雌者上体微黄有褐色条纹。

②挠:抓捕。

③玄鸟:燕子。因其羽毛黑,故名。

④促促:小心谨慎的样子。

⑤佯佯:同“洋洋”,舒缓的样子。

⑥啾啾:象声词。指兽啼鸟鸣声。

⑦锵锵:象声词。指铃声、凤鸣声、乐声。也作“将将”。

⑧矍矍(jué):急视的样子。

⑨汪汪:深广的样子。亦用以形容人的气度宽宏。

⑩“君子”二句:参见《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译文】

黄雀的待人方式,是每天在庭堂上游弋徘徊,每天和人亲近却总是惧怕人,但人们时常要去捕捉它。燕子的待人方式,则是时时在户内游弋徘徊,时时和人亲近却不惧怕人,但人们总也不捕捉它。黄雀那一方的行动小心谨慎,燕子这一方的行动喜乐舒缓;那一方鸣叫时发出啾啾声,这一方鸣叫时发出锵锵声;那一方眼神惊惶失措,这一方眼神深远广阔;那一方心中充满忧惧,这一方心中端直大方。所以怀疑别人的人被别人所怀疑,防范别人的人被别人所防范。圣人君子的大道是仁爱和节义,持中和正直,还有什么惧怕,有什么祸患呢?

笼猿

笼中之猿,踊跃万变不能出于笼①;匣中之虎②,狂怒万变不能出于匣;小人之机③,智虑万变不能出于大人之道。夫大人之道,如地之负,如天之垂。无日不怨,无人不欺,怨不我怒,欺不我夷,然后万物知其所归。

【注释】

①踊跃:跳跃奋起的样子。变:通“遍”。

②匣:通“柙”,关兽的木笼。

③机:智巧。

【译文】

被锁在笼中的猿,奋起跳跃多少遍也不可能冲破牢笼;被困在牢中的虎,狂哮怒吼多少次也不可能挣脱开木牢;小人们的智巧,谋虑多少次也不可能超出于圣人君子的大道。圣人君子的大道,应该像大地那样承载万物,像上天那样庇佑天下。上天和大地没有哪一天不遭怨恨,没有哪个人不欺罔他们。可是他们遭到怨恨自身也不发怒,受到欺罔自身也不觉创伤,这样以后,万事万物都知道了自己的宗旨。

常道

仁义者常行之道,行之不得其术,以至于亡国。忠信者常用之道,用之不得其术,以至于获罪。廉洁者常守之道,守之不得其术,以至于暴民。财辩者常御之道①,御之不得其术,以至于罹祸②。盖拙在用于人,巧在用于身。使民亲稼则怨,诫民轻食则怒。夫饵者鱼之嗜,膻者蚁之慕③,以饵投鱼鱼必惧,以膻投蚁蚁必去,由不得化之道。

【注释】

①财:元本作“才”,或义优。

②罹(lí):遭受,遭遇。

③膻:像羊肉的气味。此代指羊肉。

【译文】

仁义是经常奉行的大道,不以正确的方法奉行,便导致了国家败亡。忠信是经常应用的大道,不以正确的方法应用,便导致遭受惩罚。廉洁是经常守护的大道,不以正确的方式守护,便导致欺侮百姓。有才能且善辩是公认的妙法,不以正确方法驾驭,则会遭受祸害。大致拙劣的做法是把这些大道用于别人,巧妙的做法是把这些大道用于自身。要求百姓埋头耕种他们就会抱怨,告诫民众轻视食粮就会招惹他们愤怒。诱饵是鱼所嗜好的,羊肉的膻味是蝼蚁所倾慕的,直接把诱饵投向鱼儿,鱼儿肯定惧怕;直接将羊肉投向蝼蚁,蝼蚁肯定离去,因为没有懂得教化的大道啊。

感喜

感父之慈,非孝也;喜君之宠,非忠也。感始于不感,喜始于不喜。多感必多怨,多喜必多怒。感喜在心,由物之有毒,由蓬之藏火①,不可不虑。是以君子之业,爵之不贵,礼之不大,亲之不知,疏之不疑,辱之不得,何感喜之有?

【注释】

①由:通“犹”,犹如,好像。蓬:草名,即蓬蒿。

【译文】

感激父亲慈爱的不是孝顺,喜好君主宠爱的不是忠诚。感激起于不感激,喜好始于不喜好。感激多,怨恨必然多;喜好多,愤怒必然多。感激或喜好存在内心中,如同物体中有毒,如同用蓬蒿包藏火焰,不可以不挂念思虑。因此才德出众的人的功业,尊之以爵不以为显贵,敬之以礼而不张扬,已受到恩宠处之泰然,遭受疏远而不猜疑,想要辱没他也不可能,那么他还有什么感激和喜好可言呢?

太医

太医之道①,脉和而实者为君子②,生之道也;挠而浮者为小人③,死之道也。太卜之道④,策平而慢者为君子⑤,吉之道也;曲而利者为小人⑥,凶之道也。以是论之,天下之理一也。

【注释】

①太医:指专门为帝王、宫廷及官宦上层服务的医生。

②脉:中医指脉息、脉搏。

③挠:指被搅动或阻止。浮:脉象名,指脉象浮大而软。

④太卜:官名,为卜筮官之长,也称卜正。

⑤策:蓍草,用于卜筮,此处代指占卜。平而慢:即平和舒缓的卦象,为正常的卦象。

⑥曲而利:曲突、变化剧烈的卦象。

【译文】

太医的医道,将脉息柔和而着实的,比做有道德修养之人,是生存之道;将脉息混乱而浮躁的,比做无道德修养之人,是死亡之道。太卜官的占卜之道,将卦象平和而缓慢的,比做有道德的人,为吉祥之象;将卦象曲突、变化剧烈的,比做无道德修养的小人,有凶恶的预兆。由此可见,天下的道理是一致的。

是故观其国,则知其臣;观其臣,则知其君;观其君,则知其兴亡。臣可以择君而仕,君可以择臣而任。夫揖让可作而躁静不可作,衣冠可诈而形器不可诈,言语可文而声音不可文。

【译文】

所以观察国家就知道臣子,观察臣子就知道君王,观察君王就知道兴盛或败亡。臣子可选择君主来做官,君主可选择臣子来任用。揖让礼仪可以制定出来,但是内心的躁动或安静却装不出来;外在的衣服或冠冕可以有虚假,而内在的形体却无法作假;言语可以修饰,但是声音无法遮掩修改。

谗语

藏于人者谓之机,奇于人者谓之谋。殊不知道德之机,众人所知;仁义之谋,众人所无。是故有赏罚之教则邪道进,有亲疏之分则小人入。夫弃金于市,盗不敢取;询政于朝,谗不敢语,天下之至公也。

【译文】

人们把对别人所要掩藏的称作玄机,把出乎别人意料的称为谋略。却没想过道德的玄机是多数人都知道的,仁义的谋略却是多数人所缺乏的。所以有了奖赏或惩罚的教化,邪恶之道反而会增进;有了亲近或疏远的分别,没有道德的人反倒会得宠。把金子丢弃在市井中,盗贼不敢去取;在朝廷上询问政事,好进谗言的人不敢说话,这才是天下公然呈现的状况。

刻画

画者不敢易于图像,苟易之,必有咎。刻者不敢侮于本偶,苟侮之,必贻祸。始制作于我,又要敬于我,又置祸于我。是故张机者用于机,设险者死于险,建功者辱于功,立法者罹于法①。动一窍则百窍相会,举一事则万事有害。所以机贵乎明,险贵乎平,功贵乎无状②,法贵乎无象③。能出刻画者,可以名之为大象④。

【注释】

①建功者辱于功,立法者罹于法:汉初韩信,三国时邓艾、锺会皆有功于朝,后竟不得善终;战国卫人吴起、秦之商鞅皆立主变法,虽于国于民有益,终因为权贵所不容,均罹难。

②无状:无功勋,无成绩。

③无象:无物象。象,此指具体法律条文。

④大象:大道,常理。

【译文】

绘制神像的人不敢改变所绘神像的形象,如果改变了必定会遭惩处;雕刻神像的人不敢轻慢地对待那些木偶,如果轻慢必定会留下祸患。它们起初是由我制作的,又要我表示出崇敬,还要给我设置祸患。可见,张设玄机的会被玄机所利用,设置凶险的死于凶险,建立功勋的会受到因功勋带来的侮辱,确立法度的因法度而罹难。移动一窍,百窍都会有牵动;做了一件事,其他众多事件都会有影响。因此,玄机的宝贵在于明彻,化凶险为平易最值得珍贵,功勋的宝贵在于没有功状,法度的宝贵在于没有具体条文。能够跳出雕刻、绘画神像局限的,可以称之为大道、常理。

酒醴

夫酒醴者,迫之饮愈不饮,恕之饮愈欲饮。是故抑人者人抑之,容人者人容之;贷其死者乐其死①,贷其输者乐其输。所以民盗君之德②,君盗民之力。能知反覆之道者,可以居兆民之职。

【注释】

①贷:宽恕,宽免,饶恕。

②盗:借用。

【译文】

有美酒时,越强迫人喝人越不喝,越让人随意喝人越想喝。所以,抑制别人的,别人也抑制他;宽恕别人的,别人也宽恕他;饶恕别人免其死亡的,别人乐意为他而死;宽恕别人免其献纳的,别人乐意为他而献纳。因此,百姓借用君主的德行,君主借用百姓的财力。能够知道其中相互关系的,可以处在统治亿万百姓的职位上。

恩赏

侯者人所贵,金者人所重。众人封公而得侯者不美①,众人分玉而得金者不乐。是故赏不可妄行,恩不可妄施。其当也由为争夺之渐②,其不当也即为乱亡之基。故我自卑则赏不能大,我自俭则恩不得奇。历观乱亡之史,皆骄侈恩赏之所以为也。

【注释】

①众人封公而得侯者不美:公、侯,古代五等爵制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②渐(jiàn):物事之端。

【译文】

侯爵,是人们所器重的;黄金,是人们所器重的。多数人被封赏了公爵,而只得到了侯爵的人就不满足;多数人分得了美玉,而只得到了黄金的人就不高兴。所以赏赐不能妄自执行,恩德不能妄自施加。即使是恰当地获得了恩赏,仍然是争夺权利的因由;不恰当的,更可能成为国家乱亡的根源。所以,自己谦卑,封赏自然不会泛滥;自己节俭,恩赐自然不会离奇。察遍动乱时代的官吏,多为骄横奢侈之徒,这都是溢加恩赏造成的。

养民

民不怨火而怨使之禁火①,民不怨盗而怨使之防盗。是故济民不如不济,爱民不如不爱。天有雨露,所以招其怨;神受祷祝②,所以招其谤。夫禁民火不如禁心火,防人盗不如防我盗,其养民也如是。

【注释】

①禁火:指禁止炊火。周代旧制,皇宫中要管制燃火以防灾。旧俗寒食节亦禁火。

②祷祝:祈神求福。

【译文】

百姓不怨恨火,而怨恨禁止让他们用火的人;百姓不怨恨盗贼,而怨恨让他们预防盗贼的人。所以救济百姓不如不救济,怜爱百姓不如不怜爱。上天播撒雨露,因此招致了怨恨;神明接受祷祝,因此招致了诽谤。禁止百姓用明火不如禁止他们的心中之火,预防别人盗窃不如预防自身窃盗的念头。养民之道就应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