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艮卦象征山。
【题解】
动极生静,震极艮止。“艮”就是停止的意思。艮卦由震卦“上转下转”而来,根据万物不可以始终震动,需要适可而止的卦序逻辑要求,接着震卦的必然是艮卦。它是事物经震荡动极之后,复处于一种不可避免的极为静止的状态的表现。艮是八纯卦之一,以山为象。历史上的《连山易》以本卦为首,记录了先民穴居时代披荆斩棘,勇敢无畏的精神风貌。艮卦的卦象,艮下艮上,下山上山,前山后山,有山叠山,山外山,山上山之貌,是山障路阻,前行止步之时,内含因势而止之意。
有人认为,止是停滞、倒退,对事物的发展十分不利,故是凶态。这是片面的。天下事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知进不知止,绝非明智睿达。易家提醒人们注意艮德的修养,即达到卦辞所说的“艮,其背,不获其身。行于庭,不见其人”的境界,从而动定自如,知进识止,无悔无咎。
【原文】
艮①,[孔颖达《周易正义》:“艮,止也。”]其背,不获其身②。[王弼注:“所止在后,故不得其身也。”]行其庭③,不见其人,无咎④。
【注释】
①艮:卦名。卦义:即山,止,时止,行止,止步,静止等。
②不获其身:艮卦,说辅颊不说口,说身不说腹,说夤(夹脊肉)不说脐,是一人背面站立之象。凡对应之爻都是敌应。
③庭:庭院。
④咎:灾祸,过失。
【译文】
艮卦象征抑止,抑止其背部的活动,其身体不能面向所抑止的地方。犹如在庭院中行走,没看见背后的人,没有过错。
【解说】
艮卦的卦形是反震。震为动,艮为止,一动一静,相互为用。艮卦卦形也是山的形象,表现阳已上升到极点,所以停止。艮引申有违背,怨恨、坚硬、艰难的含义。
人的身体,最不容易动的静止部分,就是背部。它不为身体和外物所动,不会妄动,如此就可达到“行其庭,不见其人”忘我的境界,也就不存在咎害。
【原文】
《彖》曰:艮,止也。[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位穷于上,故‘止也’。”]时①止则止,时行则行,[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时止谓上阳穷止,故‘止’。时行谓三体处震,为行也。”]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②也。上下敌应③,不相与也。[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艮其背,背也。两象相背,故‘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注释】
①时:最合适的时间。
②所:场所,所在。
③敌应:一卦六爻分上下两个八经卦,初应四、二应五、三应上,同性相对为“敌应”;异性相对为“正应”或“比应”。
【译文】
《彖传》说:艮的意思是抑止。应当停止时就停止,可以行动时就行动,动静都不失时机,前途必然光明。“在该停止的地方停止”,说明抑止要适得其所。全卦六爻上下相互敌对,不能相应。所以说“其身体不能面向所抑止的地方,犹如在庭院中行走,没看见背后的人,没有过错”。
【解说】
艮是止的意思,能够适时适地适可而止。背在人身不是不随身体动,而是不知道身在动。吉凶祸福都全然不知,所以“光明”。艮卦内外两艮各“止其所”。艮卦的初四、二五、三上皆不相应,所谓上下敌应,也就不相亲密相处。不相应有人也似无人,有人走过庭院,也不觉得。宁静自然会“无咎”。
【原文】
《象》曰:兼山①,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君子谓三也。三君子位。震为出。坎为隐伏,为思,故‘以思不出其位’也。”孔颖达《周易正义》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者,止之为义,各止其所。故君子于此之时,思虑所及,不出其已位也。”]
【注释】
①兼山:艮卦,艮为山,一卦上下都是山,因而说“兼山”。兼,同时具有。
【译文】
《象传》说:两山重叠,象征抑止。君子察此,经常考虑行动不应超越本位。
【解说】
山连着山就是兼山,就是艮卦的形象,艮意味着止,卦名称作艮为止。君子从中得到启示,思考问题不超越自己的地位,适可而止。
【原文】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①贞。[王弼注:“处止之初,行(无)所之,故止其趾乃得(无)咎。至静而定,故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注释】
①永:长久。
【译文】
初六,抑止其脚趾的行动,没有过错,利于永久坚守正道。
《象传》说:“抑止其脚趾的行动”,说明没有离失正道。
【解说】
初爻为趾,脚趾不动仅仅是自己不动而已,但脚趾的停止还要服从上面部位的停止,上止则止,上行则行,这就是艮“未失正也”,故“利永贞”。阴柔弱小不要妄动,宜服从。
【原文】
六二,艮其腓①,不拯其随②,其心不快。[王弼注:“虽,谓趾也。止其腓,故其趾不拯也。腓体躁而处止,而不得拯其随,又不能退听安静,故其心不快也。”]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③也。
【注释】
①腓:小腿肌肉,腿肚子。
②不拯其随:上巽为进退、震为拯,震伏巽为不拯,因而说“不拯其随”。拯,上举,抬起。随,足趾。
③听:听从。
【译文】
六二,抑止其小腿的行动,无法举步向上承应跟随,心里不痛快。
《象传》说:“无法举步向上承应跟随”,这是由于未能听从其劝退回。
【解说】
腓是腿肚,指小腿,六二所在相当于小腿肚。“不拯其随”是不能抬腿,拯为举,随为腿,就是小腿艮止不能动了,六二本来居中得正,但居互坎(二三四爻)被陷,不能退让听从九三(大腿)。坎为耳,为听从。小腿僵直是因为不顺从上面,六二此时是不当止而止。
【原文】
九三,艮其限①,[陆德明《经典释文》:“限,要也。”朱熹《周易本义》:“限,上下身之际,即腰胯也。”]列②其夤③,[王弼注:“夤,当中脊之肉也。”]厉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注释】
①限:腰部。
②列:同“裂”,分离。
③夤:夹脊肉。
【译文】
九三,抑止其腰部的行动,脊肉撕裂,危险就像烈火一样熏灼其心。
《象传》说:“抑止其腰部的行动”,说明身处的危险像烈火一样熏烤其心。
【解说】
“艮其限”,是腰不能动。限,人体上下的界限,指腰部。九三处上下两阴之间,阴阴排斥,故危厉,心急如焚。“夤”是脊背的肉。“列”是裂的本字。九三刚爻居刚位,又不在中位,过分刚硬僵直,使腰不能屈伸,痛苦万分。九三阳爻是下卦艮的主爻,又与上卦唯一的阳爻敌应,与上下左右的人,都不能和谐相处,当然危厉。
【原文】
六四,艮其身①,无咎。[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身,腹也。观坤为身,故‘艮其身’。得位承五,故‘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②躬③也。
【注释】
①身:躯干。
②诸:之于。
③躬:身体,自身。
【译文】
六四,抑止上身的活动,没有过错。
《象传》说:“抑止上身的活动”,说明能自己控制而保持正直。
【解说】
六四是腰以上的身体部分不动(止诸躬也,躬即是身)。六四阴爻居阴位得正,这部分从来不自行其是地妄动,与腰腿和谐相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所以“无咎”。
【原文】
六五,艮其辅①,[程颐《易传》:“辅,言之所由出也。”]言有序②,[高亨《周易大传今注》:“言有序,不妄谈也。”]悔亡③。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孔颖达《周易正义》曰:“‘以中正’者,位虽不正,以居得其中,故不失其正,故‘言有序’也。”]
【注释】
①辅:颊辅,即面部的两颊,此指嘴巴。
②序:次序,条理。
③亡:消除。
【译文】
六五,抑止其口,说话中肯而条理分明,悔恨消亡。
《象传》说:“抑止其口”,因为不偏倚,正确无误。
【解说】
“辅”是颚的关节。六五在卦的上方,相当于颚的关节,艮止在颚的关节,是要求言语谨慎,说话中肯条理分明。俗话说,“祸从口出”,言语有所把关,自然可以“悔亡”。
【原文】
上九,敦①艮,吉。[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无应静止,下据二阴,故‘敦艮,吉’也。”]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注释】
①敦:敦厚。
【译文】
上九,敦厚而知足知止,吉利。
《象传》说:谨慎敦厚而知足知止,吉利,说明上九能以敦厚的品德获得善终。
【解说】
上九是艮止的最上方,且是终极阳爻,说明能够保持晚节,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