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属足少阴,肾之寄窍也。耳所致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聪。若劳伤气血,风邪乘虚,使精脱肾惫,则耳聋,是肾为耳聋之原也(宜益肾散、六味丸、肉苁蓉丸)。然肾窍于耳,所以聪听,实因水生于金。盖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故能为听。故凡治耳聋,必先调气开郁。昔人用磁石羊肾丸以开关窍者,以聋之为病,多由痰火郁络,非磁石镇坠,乌桂椒辛,菖蒲辛散,以通利老痰,则郁火何由而开?《入门》谓愈后以通圣散和之是也。虽然,耳之聋,正自有辨,左聋属足少阳之火,其原起于忿怒(宜龙胆汤)。右聋属足太阳之火,其原起于色欲(宜滋阴地黄丸)。左右俱聋属足阳明之火,其原起于醇酒厚味(宜酒制通圣散、清聪化痰丸)。然三者之病,由于忿怒者更多,以肝胆之火易动也。以上皆耳聋之原也,由是而耳之为病,有不可胜言者矣。何言之?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其阴阳经气,有时交并,并则脏气逆而厥,厥气搏入耳,是为厥聋(宜流气散、当归龙荟丸)。耳为宗脉所附,脉虚而风邪凑之,风入于耳,使经气否而不宣,是为风聋,必兼头疼之证(宜防风通圣散)。若风虚(宜桂星散),若风热(宜开痰散),皆从风聋例。有劳役伤其血气,淫欲耗其精元,瘦瘁力疲,昏昏愦愦,是为劳聋,能将息,使血气和平,则其聋渐轻。总之,或因房劳精脱(宜益肾散、人参养荣汤加盐炒知、柏),或因肾经素虚(宜烧肾散),或因肾气虚而久聋(宜姜蝎散以开之),皆当分治。有大病后,耳触风邪,与气相搏,其声嘈嘈而鸣,眼见黑花,谓之虚聋(宜四物汤加盐酒炒知、柏,肾气丸加磁石、黄柏、菟丝子、补骨脂)。其劳役脱气者别治(宜补中益气汤加知母、黄柏、茯苓、菖蒲,并盐水炒)。其由阴虚火动者别治(宜六味丸加知母、黄柏、远志、菖蒲,并盐水炒)。有雨水入耳,浸渍肿痛,谓之湿聋(宜凉膈散倍入酒大黄、酒黄芩,加羌活、防风、荆芥,或五苓散加陈皮、枳壳、紫苏、生姜),外用吹耳之法(宜黄龙散)。有肾气虚,风邪传经络,因入于耳,邪与正相搏,而卒无闻者,谓之卒聋,亦曰暴聋(宜芎芷散、清神散)。或由厥逆之气,如经云,少阳之厥,暴聋者,皆卒聋也,须用塞耳法(宜蒲黄膏、龙脑膏)。而此六者之外,又有怒气厥逆,气壅于上而聋者(宜流气散、清神散)。有气实而鸣且聋者(宜神芎丸)。有气闭而忽聋者(宜甘草汤,再以甘遂丸塞耳)。有肝胆火盛,耳内蝉鸣,渐至于聋者(宜聪耳芦荟丸)。有小儿即耳聋者,肾窍通耳,风邪乘三焦,邪随其经入耳内,邪正搏而气停塞滞也(宜通鸣散)。有肾热耳聋者(宜烧铁投酒中饮之,以磁石塞耳,日易,夜去之)。有火风侵窍而耳鸣者(宜驱风清火汤)。有暑邪窍闭而耳忽聋者(宜鲜荷叶汤)。有因大声喊叫,右耳失聪,以外触惊气,内应肝胆,胆脉络耳,震动其火风之威,致郁而阻窍成聋者,当治少阳,忌食腥浊(宜清胆汤)。有男子真阴未充,虚阳易升乘窍,致形体日瘦,咳嗽耳聋,左耳尤甚者,亦须清少阳(宜清热解郁汤)。有年久耳聋者(宜胜金透关散)。然耳聋者,音声闭隔,竟一无所闻者也。亦有不至无闻,但闻之不真者,名为重听,其证之来,或由风气壅耳,常觉重听,头目不清(宜清神散、聪耳汤)。或由肾经热,致右耳听事不真(宜地黄汤),不得竟为耳聋,而以治聋方药投之,若乃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夫鸣何以故?《灵枢》曰:上气不足,耳为之苦鸣。又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又曰:耳者,宗脉所聚,胃中空,则宗脉虚,宗脉虚,则下流,脉有所竭,故耳鸣。《内经》曰:一阳独啸,少阳厥也。注云:啸,谓耳鸣,一阳谓胆三焦,胆三焦脉皆入耳,故气逆上而耳鸣。《正传》曰:肾水枯涸,阴火上炎,故耳痒耳鸣,不治,必至聋聩。《医鉴》曰:痰火上升,两耳蝉鸣,渐欲聋。据此数说,亦可知耳鸣之所由来矣。总之,右耳属肾,左耳属肝,其鸣之故,必先由肝肾之气虚,又为风火痰气之所乘,故其鸣也。或如蝉噪,或如钟鼓,或如水激,不一而足。而其为治,亦有当分者。如正气与风邪相击而虚鸣,须先散邪(宜芎芷散)。肾气虚,宗脉虚,风邪乘入而鸣,须先祛邪下气(宜五苓散加枳、橘、姜、苏,吞青木香丸)。而后加以和养(宜芎归饮)。痰火升上而鸣,须理痰清火(宜加减龙荟丸、通明利气汤、复聪汤)。肾精不足,阴虚火动而鸣,须温肾益精(宜补肾丸、滋肾通耳丸)。大约由于痰火者其鸣盛,由于肾虚者其鸣微,此其辨也。肝家本来火甚,或为风乘痰客而鸣,须先清肝,兼治风痰(宜加减龙荟丸)。风热酒热,上贯于耳而鸣,须用扩清之法(宜通圣散加柴、枳、荆、桔、青皮、南星)。卒然而鸣,且失聪,须以开通为主(宜蝎梢挺子)。此则耳鸣之证也。

至于耳之杂证不一,可得而悉言之。若耳中本有津液,风热搏之,津液结硬成块,壅塞耳窍,气脉不通,疼痛不止,亦令耳聋,名曰耵耳(宜栀子清肝汤、柴胡聪耳汤)。耵耳由来,亦复有辨,不止风热相搏一端也。有风温之邪上郁,耳耵右胀者(宜马勃散)。有左耳耵痛,舌白脉数,由体质阴虚,挟受暑风,上焦气郁,须用辛凉轻药者(宜菊叶、苦丁、山栀、飞滑石、连翘、淡竹叶)。有暑热上郁,耳耵作胀,咳呛气热当清者(宜六一散加杏仁、连翘壳、淡竹叶、川贝母、白沙参)。有头重,耳耵胀,缘少阳相火上郁,须以辛凉清解上焦者(宜羚羊角汤)。有先起咳嗽,继而耵耳胀痛,延绵日久不愈,由本阴亏,风温相触,未经清理外因,伤及阴分,少阳相火陡起,至入暮厥痛愈剧,须先清降,后议育阴者(宜益元散加菊叶、苦丁、川贝、金银花、绿豆皮、鲜荷梗叶)。有诸般耵耳,出脓水且臭(宜穿山甲烧存性、麝少许,吹之,日三四次愈)。或干结不出者(宜白蚯蚓入葱叶中,化为水,滴耳令满,不过数度,即易挑出)。有劳伤气血,热气乘虚,入于其经,随郁而成耵耳,或出脓水者(宜柴胡聪耳汤,外吹红棉散)。此则耵耳之证也。耳肿耳脓者,乃风邪乘少阴经上入于耳,热气聚,则肿而生痛成脓(宜蔓荆子散、荆芥连翘汤)。或风热上壅肿痛,日久脓出,脓不去,则塞耳成聋(宜鼠粘子汤、犀角饮子)。或由肝气壅滞,三焦火动(宜龙胆汤)。然大人则有虚火实火之分,小儿则有胎热胎风之别。虚火若何?必耳内蝉鸣,或重听,出水作痒,外不焮肿(宜金匮肾气丸加菖蒲,四物汤)。实火若何?必耳根耳窍俱肿,甚则寒热交作,疼痛无时(宜柴胡清肝汤)。胎热若何?或洗沐水误入耳,作痛生脓,初起月内,不必治,项内生肿后,毒尽自愈,月外不瘥,治之(宜红棉散敷之)。胎风若何?初生风吹入耳,以致生肿出脓(宜鱼牙散吹之)。此外又有肝风郁滞,其内生疮有脓者(宜东垣鼠粘子汤、抑肝消毒散,外以三仙散吹之)。有耳出臭脓(宜竹蛀屑、胭脂坯子等分,麝少许,共末吹之)。或出血(宜龙骨末吹之)。或耳疳出脓者(宜抱出鸡卵壳炒黄为末,油调灌之,疼即止)。有耳出脓汁,或聋而鸣,属上焦风热者(宜蔓荆子散)。有耳中忽大痛,如有虫蠕动,或脓出,或血出,或水出,或干痛者(宜蛇壳烧存性,以鹅翎管吹入,即止)。有耳内湿疮肿痛,或有脓水者(宜凉膈散加酒大黄、酒黄芩、荆、防、羌活,以解上焦风热,外用蛇床子、黄连各一钱,轻粉一字,为末吹之)。有耳后忽然肿痛,悉属肝火者,此证恒见于妇女,急当平肝降火,兼舒郁(宜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若有表证,兼发寒热,散之(宜荆防败毒散)。有耳后腮旁忽然肿痛,悉属阳明蕴热者(宜清胃败毒散,或含化三清救苦丹)。有耳根连牙床肿痛,悉属上焦风热郁抑者(宜升麻、白芷、连翘、荆芥、防风、薄荷、甘草、桔梗、枳壳、酒芩、酒连、花粉、赤芍、牛蒡、生地等,若势甚,加蒸大黄)。有风毒耳肿痛,出血(宜粪化水,取清汁,调白矾末少许滴之)。或卒热肿痛(宜木鳖仁一两,大黄、赤小豆各五钱,为末,每以少许,生油调涂之)。或底耳肿痛,汁水不绝者(宜桑螵蛸一个,烧存性,麝少许,研末掺入,神效,有脓先洗净,以愈为度)。有风温发热,左耳后肿痛者(宜干荷叶、苦丁、连翘、山栀)。有耳热出汗作痒,由于痰火者(宜元参贝母汤)。有耳痒一日一作,直爬出血略愈,明日又作,悉属肾虚,致浮毒上攻者,此不可以常法治,必先忌酒面鸡鹅猪羊一切辛热之物,及房欲,至四十九日,服药乃有效(宜透水丹、元参贝母汤)。有耳内外生疮,由肝经血虚风热(宜当归川芎汤、柴胡清肝汤、逍遥散)。或肝经燥火风热(宜柴胡清肝汤、栀子清肝汤),必寒热作痛(宜小柴胡汤加山栀、川芎)。甚有内热口干,属肾经虚火者(宜加味地黄丸)。有耳轮生疮,名耳发疽,属手少阳三焦经热者(宜凉膈散)。有耳生烂疮(宜枣子去核,包青矾煅研,香油调敷),耳后月蚀疮(宜烧蚯蚓粪,猪油和敷),两耳冻疮(宜生姜汁熬膏涂),皆作肿痛者。以上皆发肿痛痒疮脓之证也。虽然,此皆由内发者,亦有外侵之患,可勿论诸欤。如飞虫之入耳也(宜鸡冠血滴入,即出,胆矾末和醋灌,即出)。蝼蚁之入耳也(宜鲮鲤甲烧研,水调,灌入即出)。马蝗之入耳也(宜田中泥一盆,贴枕耳边即出)。蚰蜒之入耳也(宜牛乳少少滴入即出,若入腹饮一二升即化水,羊乳亦佳)。蜈蚣之入耳也(宜炙猪肪掩耳自出,亦治诸虫蚁入耳)。蚤虱之入耳也(宜菖蒲末炒热,绢袋盛,枕之即出)。飞蝇之入耳也(宜皂角?虫研,同鳝鱼血点之)。诸物之误入耳也(宜三寸长弓弦,一头打散,注着耳中,徐徐粘引而出)。种种之害,虽非常有,然其治法,有不可不备者,故为遍考方书,类系于此。总之,耳病之原,风则肾脉必虚,热则肾脉必数,虚则肾脉必涩,气郁则肾脉必沉滞,此为久病之脉。暴病则必浮洪,若两尺相同,则阴火上冲矣。盖以肾发窍于耳,故耳病必以肾脉为消息,再兼诊他脉,此其大法也。

〔脉法〕 《脉经》曰:左寸洪数,心火上炎,两尺洪数,相火上炎,其人必遗精梦泄,而耳或鸣或聋。又曰:病耳聋,脉大者生,沉细者难治。《医鉴》曰:肾脉浮而盛,为风;洪而实,为热;细而涩,为虚。《回春》曰:耳病肾虚,迟濡其脉,浮大为风,洪动火贼,沉涩气凝,数实热塞。久病聋者,专于肾责。暴病浮洪,两尺相同,或两尺数,阴火上冲。

〔耳病原由证治〕 《纲目》曰:耳目之阴血虚,则阳气之加,无以受之,而视听之聪明失。耳目之阳气虚,则阴血不能自施,而聪明亦失。则耳目之聪明,必血气相须而始能视听也。《入门》曰:聋在右,男子多有之,以多色欲也。聋在左,女子多有之,以多郁怒也。聋兼左右,膏粱之家多有之,以多甘味也。又曰:久聋肾气虚,耳绝不闻者,难治。薛立斋曰:耳鸣脉数,黑瘦人属血虚,四物加山栀柴胡。右寸关大于左,无力倦怠,色黄白,属中气虚,补中益气汤加减。若气血俱虚,八珍汤加柴胡。若因怒便聋或鸣,属肝胆气浊,小柴胡加芎、归、山栀。又曰:耳聋耳鸣,须分新久虚实。忽因大怒大醉而聋或鸣者,属痰火,又分轻重治。中年及病后虚弱人,悉属虚,但分气血耳,治之必大补气血,滋阴制火,使虚火下伏,阳气上行,充塞流动,则九窍咸利,而聋鸣悉除。经曰: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音矣。《疡科选粹》曰:耳中生毒,皆由足少阴、手少阳二经风热上壅所致,其证有五:曰耵耳,亦曰耳湿,常出黄脓。有耳风毒,常出红脓。有缠耳,常出白脓。有耳疳,生疮臭秽。有震耳,耳内虚鸣,时出清脓。虽证有五,而其源归一。又有耳蕈耳痔,不作脓,亦不寒热,外无臃肿,但外塞不通,缠绵不已,令人耳聋,用黄连消毒饮、仙方活命饮治之。若寒热间作,内外红肿,疼痛日增者,为耳痈,用活命饮加升麻、桔梗,或一粒金丹以下之。亦有寒热大作,痛不可忍者,疔也,以疔治之。又曰:肝火左脉弦数,其人多怒,耳鸣或聋,宜平肝伐木,龙胆泻肝汤。不已,龙荟丸。叶天士曰: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心肾两亏,肝阳亢逆,故阴精走泄,阳不内依,是以耳鸣时闭,但病在心肾,其原实由于郁,郁则肝阳独亢,令胆火上炎,当早服丸料以补心肾,用熟地四两,龟板二两,麦冬、牡蛎、白芍、建莲、茯神各两半,五味、磁石各一两,沉香、辰砂各五钱,砂为衣,午服汤药。以清少阳,以胆经亦络于耳也,用女贞子三钱,生地二钱半,夏枯草二钱,赤苓钱半,丹皮、山栀各一钱,生甘草四分。又曰:七八十而耳聋,乃理之常也。盖老人虽健,下元已怯,是下虚上实,清窍不主流畅,惟固补下焦,使阴火得以潜伏,用磁石六味丸加龟甲、五味、远志。

〔耳病导引法〕 《保生秘要》曰:凡搓掌心五十度,热闭耳门,空观,次又搓又闭又观,如此六度。耳重皆如此导法,兼以后功,无不应验。

〔运功〕 《保生秘要》曰:用意推散其火,男则用逆,收藏于两肾之间,女则用逆,归藏于两乳之下,或耳中,或按耳门内,若蝉鸣,咽津液,降气安。

〔耳重导引法〕 《保生秘要》曰:定息坐,塞兑,咬紧牙关,以脾肠二指捏紧鼻孔,睁二目,使气串耳,通窍内,觉哄哄然有声,行之二三日,窍通为度。

〔运功〕 《保生秘要》曰:时常将两耳返听,于归元取静,或存闭口中气及鼻中气,使不妄出,单意想从耳中出,又收返听,耳自然聪矣。

〔修养法〕 《养生书》曰:以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所谓修其城郭,以补肾气,以防聋聩也。又曰:养耳力者常饱。

【治耳病方七十五】

透铁关法 〈总治〉

活磁石二块,锉如枣核大,搽麝香少许于磁石尖上,塞两耳窍中,口内含生铁一块,候一时,两耳气透,飒飒有声为度,勤用三五次,即愈矣。

此方专治一切耳聋。

透耳筒 〈又〉

椒目  巴豆肉  石菖蒲  松脂(各五分)

共为末,以蜡熔化,和匀作筒子样,棉包纳耳中,日易一次,神效。

此方专治肾气虚,耳鸣如风水声,或如钟磬响,或卒暴聋,皆效。

通神散 〈又〉

蝎子(全者,一个)  土狗(一个)  地龙(二条)  白矾(半生半枯)  雄黄(各五分)  麝香(二分半)

共为末,用葱白蘸药入耳中,闭气,面壁坐一时,三日一用自愈。

此方大治耳聋。凡邪气闭塞,或由于虚而为聋聩者,当用透关通气之药,故特先列三方于前,以备采用。

益肾散 〈肾虚〉

磁石  巴戟  沉香  菖蒲  川椒(等分)

每末二钱,用猪腰一个细切,和葱白、食盐,纸包煨,空心酒下。

六味丸 〈又〉

熟地  山药  山萸  丹皮  茯苓  泽泻

磁石六味丸 〈老年〉

磁石  熟地  山药  山萸  丹皮  茯苓  泽泻

人参养荣汤 〈劳损〉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当归  白芍  熟地  黄芪  远志  肉桂  陈皮  五味子  姜  枣

调中益气汤 〈病后〉

人参  黄芪  苍术  甘草  陈皮  木香  升麻  柴胡

此即补中益气汤去当归、白术,换木香、苍术也。

流气散 〈厥聋〉

防风通圣散 〈风聋〉

防风  荆芥  麻黄  连翘  薄荷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  山栀  大黄  芒硝  黄芩  石膏  桔梗  甘草  滑石  姜  葱

酒制通圣散 〈右聋〉

即防风通圣散,诸药俱用酒炒,倍入酒煨大黄,再用酒炒三次,水煎,食后服。

磁石羊肾丸 〈耳聋〉

磁石(三两,煅,再用葱白、木通各三两,同煮一伏时。取石研,水飞,用二两)  川芎  菟丝子  白术  川椒  防风  枣肉  茯苓  细辛  草葛  远志  川乌  木香  当归  黄芪  鹿茸(各一两)  肉桂(六钱半)  石菖蒲(两半)  熟地(二两)  羊肾(二对)

酒煮烂捣,加酒糊丸,空心,温酒或盐汤下五十丸。

此方总治一切耳聋,补虚,开窍行郁,疏风去湿。

桂星散 〈虚聋〉

肉桂(二分)  川芎(五分)  当归(六分)  细辛  木香  麻黄  甘草  木通  南星  白蒺藜(各三分)  菖蒲(八分)  白芷(四分)  紫苏(五分)

开痰散 〈风热〉

芎芷散 〈虚聋〉

川芎(一钱半)  白芷  细辛  陈皮  苍术  菖蒲  厚朴  半夏  木通  肉桂  苏叶  甘草(各七分)  姜(三)  葱白(二)

清神散 〈气壅〉

甘菊  羌活  僵蚕(各五分)  木通  川芎  防风  荆芥  木香  甘草  菖蒲(各四分)

每末二钱,米汤下。

神芎丸 〈气实〉

大黄  黄芩  牵牛子  滑石

水丸。

通鸣散 〈小儿〉

菖蒲  远志(各一两)  防风  柴胡  麦冬(各五钱)  甜葶苈  细辛(各二钱)  杏仁(十四个)  磁石(一钱)

每末五分,葱汤下。

菖蒲丸 〈又〉

菖蒲一寸,巴豆七粒研,分七丸,每一丸,绵包塞耳内。

滋阴降火汤 〈右聋〉

生地  当归  黄柏  知母  川芎  赤芍  菖蒲  姜

风加防风,痰加胆星,火盛加元参。

当归龙荟丸 〈左聋〉

当归  龙胆草  芦荟  甘草  甘菊花  黄芩  荆芥  生地  赤芍

痰加姜制半夏。

加减龙荟丸 〈痰火〉

酒龙胆  酒当归  黑山栀  黄芩  青皮(各一两)  酒蒸大黄  柴胡  青黛(各五钱)  芦荟  胆星(各三钱)  木香(二钱半)  麝香(五分)

神曲糊丸,盐汤下二十丸,日三服,后用针砂酒以通气。

针砂酒 〈又〉

针砂三钱,铜铫内炒红,以陈酒一杯,将针砂淬入,待温,砂亦澄下,饮酒。

四物汤 〈虚火〉

川芎  地黄  白芍  当归

金匮肾气丸 〈又〉

熟地  山药  山萸  丹皮  茯苓  泽泻  附子  肉桂  车前子  牛膝

柴胡清肝汤 〈实火〉

柴胡  黑山栀(各一钱半)  黄芩  川芎  人参(各一钱)  连翘  桔梗(各八分)  甘草(五分)

食后,温服。

此方专治肝胆三焦风热怒火之证。

红棉散 〈胎热〉

干胭脂(二钱)  枯矾(三钱)  麝香(一分半)

共研末,先将绵卷去脓汁,再将棉蘸药末,卷入耳内。

凉膈散 〈湿聋〉

连翘  甘草  薄荷  山栀  黄芩  大黄  芒硝

五苓散 〈又〉

茯苓  泽泻  白术  白芍  肉桂

鱼牙散 〈胎风〉

江鱼牙煅,研,和冰麝少许,吹入。

蝎梢挺子 〈卒鸣〉

川山甲(一大片,以蛤粉炒赤)  蝎梢(七个)  麝香(少许)

共为末,以麻油化蜡,和作挺子,棉裹塞之。

栀子清肝汤 〈耵耳〉

山栀  菖蒲  柴胡  当归  黄芩  黄连  丹皮  甘草  牛蒡子

先以生猪脂、地龙、百草霜为末,和葱汁,捏如枣核大,棉包塞耳几日,待软,挑出,后服此药。

荆防败毒散 〈肿痛〉

荆芥  粉草  连翘  川芎  羌活  独活  五加皮(各七分)  角刺  穿山甲炒  归尾  防风  苍术  酒防己  地骨皮(各一钱)  白鲜皮  金银花(各钱三分)  土茯苓(一两)

煎好加酒,食后服。

此方兼治杨梅疮初发者。

蔓荆子散 〈热风脓〉

炙草  桑皮  升麻  木通  甘菊花  前胡  赤芍  生地  麦冬  蔓荆子  赤苓(各七分)  姜(三)  枣(二)

桃花散 〈吹耳〉

石灰(十两)  麻油(半盏)  大黄(一两,煎汁,半盏)

石灰炒红,入油汁,慢火炒如桃花色。

抑肝消毒散 〈疮脓〉

山栀  柴胡  黄芩  连翘  防风  荆芥  甘草  赤芍  归尾  灯心  金银花

渴加天花粉。

三仙散 〈吹耳〉

胆汁炒黄柏  酒炒红花  冰片(少许)

龙胆泻肝汤 〈肝火〉

清胃败毒散 〈胃热〉

赤芍  归尾  甘草  黄芩  连翘  花粉  荆芥  酒大黄  金银花

三清救苦丹 〈又〉

大黄(二两)  僵蚕(一两)

共为末,入枯矾一钱,蜜丸,弹子大,咽化。

此方兼治发颐。

肉苁蓉丸 〈肾虚〉

肉苁蓉  山萸  石菖蒲  金石斛  巴戟  磁石  鹿茸  菟丝子  茯苓(各二两)  沉香  川椒(各一两)

聪耳芦荟丸 〈肝胆火〉

熟大黄  芦荟  青黛  柴胡(各五钱)  龙胆草  当归  青皮  山栀  黄芩(各一两)  木香  南星(各二钱)  麝香(五分)

神曲糊丸。

黄连消毒饮 〈耳痛〉

仙方活命饮 〈又〉

穿山甲  白芷  防风  赤芍  薄荷  甘草  归尾  花粉  贝母  皂角剌(各一钱)  金银花  陈皮(各三钱)  乳香  没药(各一钱)

二味另研末,水、酒煎送乳没二味,水煎亦可。

一粒金丹 〈又〉

沉香  乳香  木香(各五分)  巴霜(一钱半)

即玉枢丹。又名紫金锭。各为末,照末数和匀,用黑枣丸,芡实大,每一丸,量人虚实,先呷水一口行一次,胃实人只可呷三四口,再用水下一丸,米饮止之。

磁石六味丸 〈老年〉

熟地  山萸  山药  丹皮  茯苓  泽泻  磁石

加味犀角饮 〈风热〉

犀角  木通  当归  甘菊  赤芍  元参(各二钱)  川芎  薄荷  甘草  蔓荆子(各五分)

滋阴地黄汤 〈色欲〉

熟地(一钱)  山药  山萸  当归  白芍  川芎(各八分)  丹皮  泽泻  茯苓  远志  菖蒲  酒知母  酒黄柏(各六分)

此方亦治大病后耳聋。

清聪化痰丸 〈两耳聋〉

去白橘红(盐水洗)  蔓荆子  赤苓(各一两)  酒黄芩(八钱)  酒黄连  酒浸煨白芍  酒生地  姜半夏曲  柴胡(各七钱)  人参(六钱)  醋青皮(五钱)  生甘草(四钱)

葱汤浸蒸饼丸,茶清下百丸。

烧肾散 〈肾虚〉

磁石(醋淬,七次)  附子(炮)  川椒(炒)  巴戟(各一两)

为末,每用猪肾一个细切,葱白、韭白各一钱,药末一钱,盐一匙,拌和,湿纸包煨熟,空心,细嚼酒下,十日效。

姜蝎散 〈久聋〉

全蝎(四十九个,去毒,酒洗,焙)  生姜(切片,如蝎大,四十九片)

共炒干为细末,向夕勿食,夜卧,酒调作一服,连至二更,徐徐尽量饮之,至五更,耳中闻百十笙竽响,自此闻声。

此方专治肾虚久聋,十年内者,一服即愈。

聪耳汤 〈重听〉

酒黄柏(一钱)  酒当归  酒白芍  酒生地  酒知母  酒羌活  酒独活  酒藁本  川芎  陈皮  乌药  白芷  防风  薄荷叶  蔓荆子(各五分)  细辛(三分)

水煎,食后服,服后低头睡一时。

地黄汤 〈又〉

活磁石(煅淬,二两)  酒炒生地(一两半)  枳壳  桑皮  防风  黄芩  木通(各一两)  生甘草(五钱半)

每末四钱,水煎服,日二。

芎归饮 〈和养〉

川芎  当归  细辛(各一钱)  肉桂  菖蒲  白芷(各七分)  紫苏(七叶)  姜(三片)  枣(二枚)

补肾丸 〈阴火〉

熟地  菟丝子(各八两)  归身(三两半)  肉苁蓉(五两)  山萸(二两半)  酒知母  酒黄柏(各一两)  补骨脂(五钱)

酒糊丸,空心盐汤下。

滋肾通耳丸 〈又〉

酒洗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各一钱)  酒知母  酒黄柏  酒黄芩  香附  香白芷  柴胡(各七分)

柴胡聪耳汤 〈耵耳〉

连翘(三钱)  柴胡(二钱)  人参  当归身  甘草(各一钱)  姜(三片)

水二盏,煎一盏,去渣,入水蛭五分、虻虫三枚、麝香一分,再一沸,食远服。

荆芥连翘汤 〈耳脓〉

荆芥  连翘  防风  当归  川芎  白芍  柴胡  黄芩  枳壳  山栀  白芷  桔梗(各七分)  甘草(五分)

食后,温服。

鼠粘子汤 〈又〉

酒黄芩  酒山栀  连翘  元参  鼠粘子  桔梗  甘草  龙胆草  板蓝根(各一钱)

食后服,随饮酒一二杯。

此方专治耳内红肿如樱桃。

犀角饮子 〈又〉

犀角  木通  元参  菖蒲  赤小豆  赤芍  甘菊(各一钱)  甘草(五分)  姜(三片)

东垣鼠粘子汤 〈耳疮〉

桔梗(一钱半)  黄芪  柴胡(各七分)  鼠粘子  酒生地  连翘  归尾  炙草  黄芩  生草(各五分)  昆布  苏木  龙胆草  蒲黄  川连(各三分)  桃仁(三个)  红花(酒炒,一分)

食后服。

元参贝母汤 〈耳痒〉

盐炒黄柏  防风  贝母  花粉  茯苓  元参  白芷  半夏  天麻  蔓荆子(各一钱)  甘草(五分)  姜(三)

透冰丹 〈又〉

川乌(二两)  大黄  茯神  山栀  威灵仙  蔓荆子  茯苓  益智仁  天麻  仙灵脾  白芷(各五钱)  醋煅京墨(另研)  麝香(各钱一分)

蜜和杵千下,丸芡子大,薄荷汁冲温酒下二三丸。

此方兼治风热上攻,头面肿痒,痰涎壅塞,口干胸烦,下疰腰脚,肿痛生疮,大小便闭,及左瘫右痪。

当归川芎汤 〈耳疮〉

当归  川芎  柴胡  白术  赤芍(各一钱)  山栀(钱二分)  丹皮  茯苓(各八分)  甘草  蔓荆子(各五分)

水煎。肝气不平,寒热,去术加地骨皮。肝实,去术加柴胡、黄芩。气血虚,去柴胡、山栀、蔓荆子,加参、芪、归、地。脾虚饮食不思,去柴胡、山栀、蔓荆子,倍茯苓。肝气不顺,胸膈不利,小腹痞满,去当归、白术,加青皮。痰滞加半夏。肝血不足,胸逆,去山栀,加熟地。肝血虚寒,小腹时痛,加肉桂。

此方专治手足少阳经血虚疮证,及耳热耳痒,生疮出水,或妇女经水不调,胸膈痞闷。

逍遥散 〈又〉

当归  白术  白芍  茯神  柴胡  甘草(各一钱)  姜(三)

小柴胡汤 〈又〉

人参  半夏  柴胡  黄芩  甘草

加味地黄丸 〈又〉

熟地  山药  山萸  丹皮  茯苓  泽泻  柴胡  五味子(等分)

八珍汤 〈耳鸣〉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驱风清火汤 〈火甚〉

连翘  黄芩  薄荷  甘菊  山栀  苦丁茶

鲜荷叶汤 〈暑邪〉

鲜荷叶  青菊叶  夏枯草  黄芩  山栀  苦丁茶  蔓荆子  连翘

清胆汤 〈惊触〉

青蒿叶  青菊叶  薄荷梗  连翘  苦丁  鲜荷叶汁

清热解郁汤 〈真阴〉

桑叶  丹皮山栀  连翘  象贝  青蒿汁

胜金透关散 〈久聋〉

活鼠(一个,系定,热汤浸死,破喉取胆,真红色者是也)  川乌头(一个,炮,去皮)  细辛(二钱)  胆矾(五分)

为末,以鼠胆和匀,再焙干研细,入麝香半字,用鹅翎管吹入耳中,口含茶水,日二次,十日见效,永除根本。

马勃散 〈耵耳〉

马勃  薄荷  桔梗  连翘  杏仁  通草

羚羊角汤 〈又〉

羚羊角  薄荷梗  连翘  丹皮  牛蒡子  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