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脾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次注足少阴肾经。每日申时,周身气血俱注于膀胱。足太阳膀胱经,少气而多血。

膀胱,本州都之官,藏津液。州都者,下邑也,远于京师,且津液必待气化而后能出,则其为器,有不得与诸阳并者,乃其经反纳太阳何也?以太阳起于少阴,今归之以阳,故借纳于此也。其实太阳为三阳之主,膀胱乃必待气化而后能出,则太阳岂膀胱能为之耶?后人不明经旨,此谓膀胱为太阳寒水,以主寒令,不知六气之寒水,惟肾能主之,人身太阳之经既非寒令,而膀胱之水亦非寒水,固不可混也,则膀胱之所以为腑,有可识矣。试进详之,人身太阳之经,起于足,上于巅脑及额颅内,下于膺中包心肺,皆太阳经所贯。太阳居六经之盛,故为巨阳,而为诸阳主气。然以同卫气起于少阴,乃以其阳借纳膀胱,而膀胱虽居卑贱,所以得称太阳也。膺中为心肺所居,肺主皮毛,心主血脉,太阳之经,既下膺中则皆与太阳合,是以寒邪一犯太阳,遂伤肺及心,以犯皮毛血脉,为心肺之所合,如皮毛懔懔,鼻塞声重,畏寒无汗,以及心烦,皆太阳病,而肺与心皆为之变也。仲景治太阳伤寒,设麻黄汤发汗以疏肺,设桂枝汤和表止烦以宁心,岂非治太阳即以治太阴少阴,且治太阴少阴正所以治太阳乎,是太阳一经,实兼摄手二阴矣。故其为病,实则鼻窒,头痛,目似脱,泪出,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腨如裂(是为踝厥),痔、疟、癫、狂,脐反出,下肿便脓血,肌肉痿,少腹胀痛,按之欲小便不得。若虚则鼽衄,小便不禁,遗尿,膀胱气。皆其候也。古人谓太阳病并有时连及阳明,经曰:肝胆同归津府。所以太阳厥阴,同为一治。又曰:膀胱肾合为津液。肾所以主二便之难,此膀胱所以连及诸经而为病也,故膀胱病,小便秘,不得任用热药。经又曰:胞移热于膀胱,则为遗溺闭癃。又曰:小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则为胞痹。注云:胞内居之,则知胞居膀胱之内也。其胞痹之证,由风寒湿邪客于胞中,气不能化出,故胞满而水道不通,以致小腹膀胱俱痛,而涩于小便也(宜肾着汤、肾沥汤、巴戟丸)。而胞与膀胱,皆有上口,无下口。至胞之为患,有转胞证,另详于后。然转胞为胞本病,而患之所及,又能令目病。如能远视,不能近视,有其火无其水也,当补肾(宜地芝丸、六味地黄丸)。能近视,不能远视,有其水,无其火也,当补心(宜定志丸加茯苓)。通及心肾,而近视不能远视(宜空心服四物汤加泽泻、茯苓、牡蛎,临卧服远志丸加甘菊、密蒙花)。皆胞所致病也。总之,凡目病,血胜则痛,血胜则痒,又能致头风(宜川芎、瓜蒂),又能致头汗,亦皆胞所致病也。

〔膀胱形质〕 《内经》曰:水液自小肠沁,则汁渗入膀胱之中,胞气化之,而为尿以泄出也。东垣曰:膀胱虽为津液之府,至于受盛津液,则又有胞居膀胱之中。《类纂》云:膀胱者,胞之室也。《灵枢》曰:鼻孔在外,膀胱泄漏。又曰:肾应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多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

〔膀胱证治〕 《内经》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入门》曰:膀胱病者,热结下焦,小腹苦满,胞转,小便不利,令人发狂,冷则湿痰上溢,而为多唾,小便淋沥,故遗尿。

(鳌按:小便不禁,由膀胱气虚,加减八味丸倍山萸,加乌药、益智仁、补骨脂,是主药也。小便不通,由膀胱邪热,五苓散、益元散,是主药也。)

〔膀胱绝候〕 《内经》曰:遗尿狂言,目反直视,此膀胱绝也。又曰:膀胱绝者,戴眼反折、瘈疭,其色白,绝汗乃出,绝汗出,则死矣。

膀胱气 膀胱经病也。其证小腹肿痛,必小便秘涩(宜五苓散加茴香、葱白、盐)。服药后,若下小便如墨汁,膀胱之邪去矣,邪去而便通痛止矣(宜随用硼砂丸)。《入门》以㿉疝有四种,其一种水㿉,外肾肿大如升如斗,不痛不痒,为即膀胱气,宜备参究。而其为证,有由膀胱肾虚,结成肿痛者(宜茱萸内消丸)。有膀胱气连胁下痛者(宜杨氏麝香元)。有由蕴热,阴囊肿胀,大小便不通者(宜三白散)。有膀胱气痛不可忍者(宜蠲痛元、金铃散、三疝汤)。有证由新得者(宜橘核散)。有年久不愈者(宜橘核丸)。

〔膀胱气证治〕 《纲目》曰:小腹痛者三:肝病,小腹引胁痛。小肠病,小腹引睾丸腰脊痛。膀胱病,小腹肿痛,不得小便。又曰:神保元治膀胱气胁下痛,最妙。通用橘核丸、橘核散。

〔导引〕 《保生秘要》曰:用手紧鼎幽阙,纳气数口,而紧紧顶闭纳之,立效。

〔运功〕 《保生秘要》曰:因欲火积滞,外肾复感冷气,故作胀痛,不可胜言,注意从外肾提气至内肾,右运二七遍,即从内肾想一火,提至顶门,略凝,而后行吹吸之法。

转胞证 水逆气迫病也,亦作转脬证。《直指》曰:此证皆由强忍小便,或尿急疾走,或饱食走马,或忍尿入房,使水气上逆,气迫于脬,故屈戾而不得舒张也,脬落即殂。又曰:此证孕妇多有之,患在忍缩小便,或醉饱入房,使小肠之气逆而不通,大肠之气与之俱滞,外水不得入膀胱,内水不得出膀胱,淋沥急数,每欲尿时如不可言,大便亦里急频并,似痢非痢,必以手按脐下,庶可立出,小便甚者,因此腹胀浮肿。治法,用凉药疏利小肠中热,仍与通泄大肠,迨其腹中搅痛,大便大下,则尿脬随即归正,小便自然顺流。丹溪曰:胎妇转脬之证,禀受弱者,忧闷多者,性急躁者,食厚味者,大率有之,古方用滑利疏导无效,因思脬为胎所堕,展在一边,脬系了戾不通尔。胎若举起,悬在中央,脬系得疏,水导自行。一妇患此,诊之两手似涩,重取则弦,此得之忧患,涩为血少气多,弦为有饮,遂以参术饮空心煎服,遂以指探喉中,吐出药汁,俟少顷,又与一帖,次早亦然,如是与八帖而安。此法恐偶中,后历用数人皆验。据此二说,一用泻,一用吐,皆所以疏通其气,而使之流注也。至转脬之候,必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此所以与寻常溺闭有异。若老人有脬转困笃欲死者,又与少年不同治(宜六味丸倍泽泻),盖少年不须补益,只与利导足矣(宜蒲黄散、滑石散)。又有惊忧暴怒,气乘膀胱郁闭,而脬系不正,遂至小便卒暴不通,小腹膨胀,气上冲心,闷绝欲死者,此其治法,必当兼气分(宜葱白汤)。即如孕妇转脬,治法虽不同,要必兼补气血(宜参术饮、参术汤)。此皆胞之为病,所当从胞而治者也。

〔胞为尿器〕 东垣曰:膀胱虽为津液之府,至于受盛津液,则又有脬而居膀胱之中焉。故《内经》云:脬移热于膀胱。《灵枢》云:膀胱之脬薄以濡。《类纂》云:膀胱者,脬之室。夫脬之居于膀胱也,有上口而无下口,津液既盛于脬,无由自出,必因乎气化,而后能渐渍浸润于胞外,积于胞下之空处,遂为尿以出于前阴。若使脬下无空处,则人尿急时,至厕安能即出乎?夫惟积满脬下之空处,而不可再容,故急,急则至厕即出矣。

【治膀胱病诸药要品及方十】

膀胱实宜润渗

黄柏  知母  滑石  木通  瞿麦  车前子  旋覆花  茯苓  猪苓  泽泻

膀胱虚宜补气

人参  山萸  天冬  麦冬  牛膝  益智仁  金樱子  五味  杞子  柏子仁

虚加牡蛎、鹿茸、桔梗、桑螵蛸、鸡肫皮

既济丸 〈膀胱虚〉

菟丝子  益智仁  肉苁蓉  茯苓  韭子  当归  熟地(各五钱)  牡蛎  盐黄柏  盐知母  酒山萸(去核,各三钱)  五味子(一钱)

面糊丸,空心盐汤下百丸,治小便不禁。

葵子丸 〈膀胱实热〉

冬葵子  赤苓  猪苓  枳实  瞿麦  滑石  木通  黄芩  甘草  车前子(各一钱)  姜(五片)

治小便不通。

巴戟丸 〈胞痹〉

巴戟(两半)  桑螵蛸(麸炒)  姜远志  酒生地  山药  附子  酒川断  酒苁蓉(各一两)  杜仲  金石斛  鹿茸  龙骨  菟丝子  五味子  山萸  官桂(各三钱)

蜜丸,空心酒下五七十丸。治胞痹小便涩而不通。

肾着汤 〈又〉

炒干姜  茯苓  炙甘草  白术(各二两)

共为末,每服用四钱,水一钟,煎七分,空心温服。此方兼治肾虚伤湿,腰极重极冷而痛,不渴,小便自利,此名肾着证。

肾沥汤 〈又〉

麦冬(去心)  五加皮  犀角(镑,各一钱半)  姜汁炒杜仲  桔梗  煨赤芍  木通(各一钱)  桑螵蛸(一个)

水二钟,入羊肾少许,煎八分,食前服。

地芝丸 〈补肾〉

熟地  天冬(各四两)  枳壳  甘菊(各二两)

蜜丸。

六味地黄丸 〈又〉

熟地  山药  山萸  丹皮  茯苓  泽泻

蜜丸。

定志丸 〈补心〉

茯苓  茯神(各三两)  石菖蒲  远志(各二两)  朱砂(一两,内半为衣)

蜜丸。

四物汤 〈近视〉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

远志丸 〈又〉

麦冬  石菖蒲  甘菊  远志(各五钱)  杞子  熟地(各四钱)

蜜丸。

【附载:仲景分别标本方药】

麻黄  桂枝  黄芪  白术  防风  防己  制苍术  羌活

五苓散  白术  肉桂  茯苓  猪苓  泽泻

加滑石

【治膀胱气方十】

五苓散 〈溺闭〉

肉桂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硼砂丸 〈药后〉

木香  沉香  巴霜  青皮  铜青  硼砂

茱萸内消丸 〈肾虚〉

山萸  吴萸  川楝子  马兰花  茴香  青皮  陈皮  山药  肉桂(各二两)  木香(一两)

酒糊丸。此方兼治膀胱肾虚,致成寒疝,偏坠引痛,及小肠奔豚、痃癖等证。

杨氏麝香丸 〈胁痛〉

木香  胡椒(各一两)  全蝎  巴霜(各四钱)  麝香(一钱)

蒸饼丸,麻子大,朱砂为衣,汤下五七丸,能寻诸处痛。凡膀胱气、胁下痛,最难治,此方主之。神保丸,即此方无麝香,亦是治膀胱气痛要药。

三白散 〈蕴热〉

白丑(头末,一两)  桑白皮  白术  木通  陈皮(各二钱半)

共为末,每一钱,姜汤下。

蠲痛丸 〈痛甚〉

延胡索(一两)  川楝肉  茴香(各五钱)  白丑(头末)  当归  高良姜  青皮  木香  乌药(各二钱半)  全蝎(七个)

姜汁浸,蒸饼糊丸,烧绵灰调酒,送下三五十丸。

三疝汤 〈又〉

车前子(二钱四分)  茴香(一钱六分)  葱白(一钱二分)  沙参(八分)

橘核散 〈新病〉

橘核(钱半)  桃仁(十五粒)  山栀(一钱)  川乌  吴萸(各五分)

各炒为粗末,水煎。

金铃散 〈又〉

金铃子三十枚,巴豆肉三十枚,各切片同炒焦色,去巴豆,以茴香炒,与金铃肉等分,并入木香一钱半,共为未,每二钱,水酒各半,煎葱白汤调下。

橘核丸 〈久病〉

橘核炒  盐酒炒海藻  盐酒炒昆布  盐水洗海带  麸炒桃仁  炒川楝肉(各一两)  酒炒延胡索  厚朴  枳实  肉桂  木香  木通(各五钱)

酒糊丸,温酒或盐汤下。

【治转胞证方六】

六味丸 〈老人〉

熟地  山萸  山药  丹皮  泽泻  茯苓

蒲黄散 〈总治〉

蒲黄  滑石(等分)

为末,每三钱,鸡子清调下。

滑石散 〈又〉

寒水石(二两)  滑石  乱发灰  车前  木通(各一两)  冬葵子(一合)

葱白汤 〈惊忧〉

陈皮(三两)  冬葵子(一两)  葱白(三茎)

水五升,煎三升,分三服。

参术饮 〈孕妇〉

川芎  当归  白芍  地黄  人参  白术  半夏  陈皮  甘草  姜(三)  枣(二)

服后探吐。

参术汤 〈又〉

人参  白术  当归  白芍  半夏  陈皮  甘草

服后探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