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象图说内篇卷上

易象图说内篇卷上,清江後学张理仲纯述

希夷陈先生《龙图序》曰:且夫龙马始负图,出於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今存已合之位尚疑之,况更陈其未合之数邪?然则何以知之?答曰:於夫子三陈九卦之义探其旨,所以知之也。况夫天之垂象,的如贯珠,少有差则不成次序矣。故自一至於盈万,皆累然如系之於缕也。且若龙图便合,则圣人不得见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圣人观象而明其用。是龙图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数,上二十五,天数也,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尽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位,後形一、六无位,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兹所谓天垂象矣。下三十,地数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焉。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在上则一不配形二、十、四,在下则六不用,亦形二、十、四,後既合也。天一居上为道之宗,地六居下为器之本,三斡地二、地四为之用。本注:参,一、三、×天数合九,《乾》元用九也。两,二、四地数合六,《坤》元用六也。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阳。本注:成八卦者,三位也。上则一、三、五为三位,二、四无中正不能成卦,为孤阴。下则六、八、十为三位,七、九无中正不能成卦,为寡阳。三皆不处,若避之也。大矣哉,龙图之变,歧分万途。今略述其梗槩焉。

仲尼默示三陈九卦

《履》,德之基。序卦次+,明用十,示人以辨上下也。

《谦》,德之柄。次十五,明用十五,示人以衰多益寡。

《复》,德之本。次二+四卦,示气变之始。

《恒》,德之固。下经次二卦,示形化之始。

《损》,德之修。《益》,德之裕。此二卦示人以盛衰之端。

《困》,德之辨。《井》,德之地。此二卦示人以迁通之义。

《巽》,德之制。巽以行权。权者,圣人之大用也。因事制宜,随时变易之义备矣。

本图书一

右龙图天地未合之数。

上位天数也,天数中於五,分为五,五五二十有五,积一、三、五、七,亦得二十五焉。五位纵横见三,纵横见五;三位纵横见九,纵横见十五。《序》 言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者,此也。下位地数也,地数中於六,亦分为五位,五六凡三十,积二、四、六、八、十,亦得三十焉。《序》言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者,此也。

图书二

右龙图天地已合之位。

上位象也,合一、三、五为参天,偶四为两地,积之凡十五,五行之生数也。即前象上五位,上五去四得一,下五去三得二,右五去二得三,左五去一得四,惟中五不动。《 序言》 天一居上,为道之宗者,此也。按《 律历志》云:合二始以定刚柔。一者,阳之始;二者,阴之始。今则此图,其上天。者,一之象也;其下地 者, 之象也;其中天 者,四象五行也;左上一○ 太阳,为火之象;右上一。少阴,为金之象;左下一。少阳,为木之象;右下一○ 太阴,为水之象。土者冲气居中,以运四方,畅始施生,亦阴亦阳。右旁三 ,三才之象,卦之所以画三;左旁四 ,四时之象,蓍之所以揲四,是故上象一、二、三、四者,蓍数卦爻之体也;下位形也,九、八、七、六,金、木、火、水之盛数;中见地十,土之成数也。即前象下五位以中央六分开,置一在上六而成七,置二在左六而成八,置三在右六而成九,惟下六不配而自为六。《 序》言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者,此也。按:七者,蓍之圆,七七而四十有九;八者,卦之方,八八而六十有四;九者,阳之用,阳爻百九十二;六者,阴之用,阴爻亦百九十二;十者,大衍之数,以五乘十,以十乘五,而亦皆得五十焉。是故下形六、七、八、九者,蓍数卦爻之用也。上体而下用,上象而下形,象动形静,体立用行,而造化不可胜既矣。

按..一、二、三、四,天之象,象变於上;六、七、八、九,地之形,形成於下。上下相重,而为五行,则左右、前後、生成之位是也;上下相交,而为八卦,则四正、四隅、九宫之位是也。今以前後图参考,当如太乙遁甲阴阳二局图。一、二、三、四,犹遁甲天盘在上,随时运转;六、七、八、九,犹遁甲地盘在下,布定不易,法明天动地静之义。而前此诸儒未有能发其旨,是故一在南,起法天象,动而右转。初交,一居东南,二居西北,三居西南,四居东北,四阳班布居上右,四阴班布居下左,分阴分阳,而天地设位。再交,一  本图书-

右龙图天地未合之数。

上位天数也,天数中於五,分为五,五五二十有五,积一、三、五、七,亦得二十五焉。五位纵横见三,纵横见五;三位纵横见九,纵横见十五。《序》 言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者,此也。下位地数也,地数中於六,亦分为五位,五六凡三十,积二、四、六、八、十,亦得三十焉。《序》言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者,此也。

图书二

右龙图天地已合之位。

上位象也,合一、三、五为参天,偶四为两地,积之凡十五,五行之生数也。即前象上五位,上五去四得一,下五去三得二,右五去二得三,左五去一得四,惟中五不动。《 序言》 天一居上,为道之宗者,此也。按《 律历志》云:合二始以定刚柔。一者,阳之始;二者,阴之始。今则此图,其上天。者,一之象也;其下地 者, 之象也;其中天 者,四象五行也;左上一○ 太阳,为火之象;右上一。少阴,为金之象;左下一。少阳,为木之象;右下一○ 太阴,为水之象。土者冲气居中,以运四方,畅始施生,亦阴亦阳。右旁三 ,三才之象,卦之所以画三;左旁四 ,四时之象,蓍之所以揲四,是故上象一、二、三、四者,蓍数卦爻之体也;下位形也,九、八、七、六,金、木、火、水之盛数;中见地十,土之成数也。即前象下五位以中央六分开,置一在上六而成七,置二在左六而成八,置三在右六而成九,惟下六不配而自为六。《 序》言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者,此也。按:七者,蓍之圆,七七而四十有九;八者,卦之方,八八而六十有四;九者,阳之用,阳爻百九十二;六者,阴之用,阴爻亦百九十二;十者,大衍之数,以五乘十,以十乘五,而亦皆得五十焉。是故下形六、七、八、九者,蓍数卦爻之用也。上体而下用,上象而下形,象动形静,体立用行,而造化不可胜既矣。

按..一、二、三、四,天之象,象变於上;六、七、八、九,地之形,形成於下。上下相重,而为五行,则左右、前後、生成之位是也;上下相交,而为八卦,则四正、四隅、九宫之位是也。今以前後图参考,当如太乙遁甲阴阳二局图。一、二、三、四,犹遁甲天盘在上,随时运转;六、七、八、九,犹遁甲地盘在下,布定不易,法明天动地静之义。而前此诸儒未有能发其旨,是故一在南,起法天象,动而右转。初交,一居东南,二居西北,三居西南,四居东北,四阳班布居上右,四阴班布居下左,分阴分阳,而天地设位。再交,一居东北,二居西南,三居东南,四居西北,则牝牡相衔,而六子卦生,合是二变而成先天八卦自然之象也。然後重为生成之位,则一六、二七、三八、四九,阴阳各相配合,即邵子、朱子所述之图也。三交,一居西北,二居东南,三居东北,四居西南,则刚柔相错,而为坎、离、震、兑。四交,一居西南,二居东北,三居西北,四居东南,则右阳左阴,而乾、坤成列,合是二变而成後天八卦裁成之位也。再转,则一复于南矣。《大传》所谓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刘饮云: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裹。此其义也。

鹤田蒋师文日:谓河图成数在下象地而不动,生数象天运行而成卦,以先天八卦为自然之象,後天八卦为财成之位。观其初交而两仪立,再交而六子生,三交震、兑相望而坎、离互宅,四交乾、坤成列而艮、巽居隅。圣人升离於南,降坎於北,而四方之位正。置乾於西北,退坤於西南,而长女代母之义彰,则先天见自然之象,後天见财之位者,至明着矣。虽其说不本先儒,然象数既陈,而义理昭着,不害自为一家之言也。子朱子尝曰:无事时好看河图、洛书数,且得自家流转得动。今观仲纯此说而尤信。

图书三

右龙图天地生成之数。

此即前图。一、二、三、四,天之象也,动而右旋;六、七、八、九,地之形也,静而正位。是故一转居北,而与六合;二转居南,而与七合;三转居束,而与八合;四转居西,而与九合;五十居中,而为天地运行之枢纽。《大传》言错综其数者,盖指此而言。错者,交而互之,一左一右,三四往来是也。综者,综而挈之,一低一昂,一二上下是也。分作二层看之,则天动地静,上下之义昭然矣。

图书四

右洛书天地交午之数。

杨子云曰:一与六共宗,二与七为朋,三与八为友,四与九同道,五与五相守。正指此图而言。朱子谓析六、七、八、九之合以为乾、坤、坎、离,而居四正之位;依一、二、三、四之次以为艮、兑、震、巽,而补四隅之空者,与此数合。稽之生成之象,察其分合、进退、交重、动静灼然,信其为交午之象,而所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蓍策分、卦#8、揲、归四象七、八、九、六,皆仿於此矣。

图书五

右洛书纵横十五之象。

《洪范》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ㄨ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汉儒以此六十五字为洛书本文,而希夷所传则以此为龙图三变,以生成图为洛书本文,盖疑传写之误,而启图九书十之辨。今以二象两易其名,则龙图龟书不烦拟议而自明矣。

《易·大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孔安国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刘歆云: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裹。

关子明云:河图之文,七前六後,八左九右。洛书之文,九前一後,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後左,六後右。

邵子曰:圆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於此乎?历法合二始以定刚柔,二中以定律历,二终以纪闰余,是所谓历纪也。方者,土也,画州井地之法,其仿於此乎?州有九井九百亩,是所谓画州井地也。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叔之而作《范》也。

天一、地一不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此一节盖以发明图、书之数。凡奇为阳,阳者天之数;凡偶为阴,阴者地之数。天数一、三、五、七、九,积之为二十五;地数二、四、六、八、十,积之为三十,合是二者为五十有五,而天地变化,阴阳屈伸,举不出乎此数。是数也,两之为二仪,参之为三才,伍之为五行,分之为八卦,究之为九宫,此其大要也。朱子曰: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分而为二,则为阴阳,而五行造化、万物终始,无不管於是焉。《内经》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范之以易,则不过、不遗而无不通矣。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於此?

此一节又以发明图书之变。参谓参於两问,如《记》云离坐离立,毋往参焉之参。玫之图变,如一、二、三、四,参居六、七、八、九之问者是也。伍谓伍於五位,如什伍、部伍之伍。玫之图变,如一、二、三、四,伍於六、七、八、九之土者是也。错者,交而互之,一左一右之谓。玫之图变,则三四左右互居是也。综者,综而挈之,一低一昂之谓。玫之图变,则一二上下低昂是也。既参以变,又伍以变,错而互之,综而交之,而天地之文成,天下之象定,然则河图、洛书,其肇天下之至变者与?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於神明而生曹,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於刚柔而生爻,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此章乃圣人作《易》之大旨,而曹数卦爻之‘本原也。幽赞於神明,言圣人斋戒洗心,退藏於密,而神明阴相默佑。四十九蓍用以分、挂、揲、归,而生阴、阳、刚、柔之策;天数地数参两相倚,以明九、八、七、六之象,故观变於天之阴阳而卦象立,发挥於地之刚柔而爻义生,和顺於道德而条理各适其宜,穷天地阴阳刚柔之理,尽己之性以尽人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而与造化之流行者无间,此则圣人至诚之极功也。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 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 六位而成章。

圣人作《易》,将以顺性命之理,大抵为斯人而作也。故观於阴阳,而立天之道。天之道,寒、暑、昼、夜而已矣。察於刚柔,而立地之道。地之道,流、峙、生、植而已矣。本於仁义,而立人之道。人之道,孝、悌、忠、信而已矣。盖人禀阴阳之气,以有生赋刚柔之质,以有形具仁义之理,以成性、气、形,质具性成,而三才之道备矣。故以八卦言,则初为地,中为人,上为天,而有奇偶之异,兼三才而两之。以重卦言,则初、二为地,三、四为人,五、上为天。分而言之,初、三、五为位之阳,二、四、上为位之阴。阳为刚,阴为柔,阴阳刚柔,迭用於一卦六爻之间,相错而成文章也。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襍,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道者,天、地、人之道,天之一阴一阳交而成五,地之一柔一刚交而成十,五、十重而成爻,变动之谓也。爻也者,效此者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等,差等也。等字,从竹,等筹也。从十从一,数之终始也。以不持而筭之,指事义也。旧说等从等,於义无取,今正之。爻之动静,有初、二、三、四、五、上之等,七、八、九、六之差,故曰物。物,时物也。七、九为奇,而凡物之阳者,质之刚者,皆为《乾》之物。六、八为偶,而凡物之阴者,质之柔者,为《坤》之物。分而言之,九阳而六阴,七刚而八柔。阴阳,象也。刚柔,形也。故九六变而七八不变,爻用九、六,主变而言也。又曰:蓍数七,卦数八,刚柔之体,所以立《乾》爻用九,《坤》爻用六,阴阳之用所以行。阴阳合德,刚柔有体,相错襍而成文。文,文章也。文字从×,阴阳相交之象。文而当则吉,居得其正,动而适中,则合乎物宜,而吉生矣。吉字从十,阴变阳者也。从口,阳变阴者也。一字谐声,居变动中,变而克正,故为吉,会意。《书》曰:德惟一动,罔不吉。《传》曰: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金华王鲁斋,以吉字为老阳出土之象。文不当则凶,居失其中,动而匪正,则入于坎陷,而凶生矣。凶字从 ,变动者也。动而陷于口中,则失其中正而凶之。 ,陷坑也,会意。金华王鲁斋,以凶字为老阴入地之象。故曰:吉、凶、悔、吝生乎动。

易象图说内篇卷上竟

#1『 图说序』四库本作『图说原序』。

#2『一篇』原作『一编』,据四库本改。

#3『太易』四库本作『大易』 。

#4『疑议』四库本作『拟议』。

#5『纵横』原作『纵衡』,据四库本改。

#6『不』原脱,据四库本补。

#7『 附外篇』 原作『 付卜篇』,据四库本改正。

#8『 卦』四库本作『 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