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眼有五轮八廓,十二经络,三百六十脉络,皆一身精气上升,入通灵空窍,而为光明。其中轮廓、经络、表里、阴阳、气血、生克等论,各家眼科或编歌诗,或列像图,详悉明白,故不复着。至于病分内、外七十二症,是古人因形定名,示后人看症用药,不致差错。然往往按症用药,小病或愈,大病难痊,即眼前虽效,久则必犯者,何也?亦以治外而不治内,治标而不治本,根源之地未明故也。所以眼科外障虽有四十九种,内障虽有二十三候,其病源皆起子肝、肺,传于五脏六腑,达于十二经络,随其所感,变化多端,而七十二症之名出焉。然其中有虚、实不同,须要反本穷源,辨别明白。审得内外障,凡系实症,当除风散热,用孙真人吹冲之法,凡系虚症,当养血安神,用杞实粥补益诸方。庶几由博反约,不致症多方乱也夫。

辨眼症虚实论

眼有七十二症,大要不外虚、实二者而已。虚者眼目昏花,肾经真阴不足;实者暴赤肿疼,肝经风热有余。治虚症宜滋真阴、补气血,所以益其不足;治实症宜散风热、泄火毒,所以损其有余。间有虚实相半之症,则滋肾、散热,兼而用之。夫何眼疾之不瘳哉!每见世之治目者,不审虚实,不究来历,不按经络,凡遇眼目昏花,直曰热邪熏蒸,误以凉药投之,不知寒凉伤胃,生意不能上升,变成青盲等内障矣。凡遇暴赤肿疼者,直曰火盛水衰,误以补肾之药投之,不知补肾生肝之气,肝气上冲,则翳膜更生,变成玉翳浮瞒等外障矣。此皆用药之差,而非目病之原不可治也。呜呼!举世迷路,混乱用药,轻病治为重病,重病治成坏病,堂堂七尺之躯,竟作废人,可叹可叹!余故为切切辨之,实症点白玉锭(方见三卷)、点扫雾丹(方见《秘诀》)。虚症不点。

辨眼疼有虚实论

眼疼属火,有虚火、实火不同。暴疼为实,久痛为虚;肿起为实,细小沉陷为虚,实痛肿且胀,虚痛陷且涩。此眼疼虚实之辨也。

治实痛则泄其火,治虚痛则养其气、生其血。泄火不可骤用寒凉,补气不可遽为助长。且眼以气血为主,养血不可损血,补气不可动火。然气乃阳明之火,补气焉得不动火?盖气实则热,气虚则寒,气平则温。

故补气无动其火,而温补之,何动火之有,是以止痛之法,亦不外补、泄二端矣。实疼外用拈痛散(方见四卷),内点元灵丹(方见《秘诀》),虚痛点白玉锭。

辨药宜忌论

治目之法多端,切忌刀针、割肉、刺血、生生信诸般伯道。刀针易损精水,刺血易伤瞳人,信、 中毒入深。且败血之药固当戒,凉血之药亦不过多。败血药多,而生黑暗之疾患;凉血药多,而生青黄之障翳。是木贼、蒺藜之类,虽止痛除风,能伤肝与肾,可宜佐用,不宜久服,密蒙、谷精之类,虽能明目,止可暂用为君,佐以养血和阳,方可通行。

辨热症有虚实气不同论

大抵眼热之症,有虚热、实热、气热之不同。苟一概视之,而昧昧从事,则热闭于中,精光因而失神。

今分指其详,大约虚则生寒、实则生热,补泄之法,宜按症参之。

虚热者,乃新病后失保养,或房事劳伤,虚耗元阳,相火炎上,熏蒸脾胃,以致两目赤涩,羞明怕光。

其目惟赤而不肿,故治法以血分为主,滋肾为佐,兼除胃热,使邪火下降。此治虚热之法也。

实热者,其人禀气浓,或饮酒过多,或怒气冲上,或动心火。心火既动,火克金,金克木,以致两目赤肿难开,故治法宜泄心、平肝气、凉血为主。此治实热之法也。

气热者,时气也。其疾多发于三伏秋后之际,人不谨慎、感天地邪热之气,以致暴发赤肿,如火刺痛,热泪流溢。治法宜发散降火之剂为主,先用白芍、柴胡、干葛等类,次养血之药继之。此治气热之法也。

虚热点白玉锭、点元灵丹(方见《秘诀》);实热点梨汁膏(方见三卷)、扫雾丹。洗用小枣儿(方见三卷)。气热点赛宝丹(方见一卷)、赛空青(方见二卷)。

辨五轮病源用药论

夫两眼角红丝穿入白珠如线者,乃心火克肺金也。当用柴胡、黄连、菊花以泻心火,肺金自得其平。

白珠红赤灌入黑睛,乃肺金克肝木也。当用桑白皮、枳壳、黄芩以泻肺火,肝木自得其平。

黑珠凸出胀痛,两胞红肿难开,乃肝木克脾土也。当用赤芍、胆草、生地、麦冬以泻肝火,脾土自得其平。

两胞肿,黑珠下陷难开,是脾土克肾水也。当用栀子、石膏以泻脾土,肾水自得其平。

三症俱先点白玉锭,次点元灵丹,有云点至宝丹(方见三卷)。

辨五轮生克论

五轮者、金、木、水、火、土也。相生则无病,相克则有病。

何谓相生?如肺属金为气轮,肾属水为水轮,肝属木为风轮,心属火为血轮,脾属土为肉轮。金生水。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复生水,生生不绝,何病之有?何谓相克?若五脏不平,郁发心火,克于肺金,肺金克肝木,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心火复克肺金,克克不已,万病生焉。

治法须明生克之理,自然药到成功。故五轮、八廓,各属一经,治疾先详根源,然后对症加减。

辨心火克肺金白珠生赤丝论

五轮分部云:白睛属肺。凡白睛生红丝,皆因心火克肺,肺经积热无处消散,随肺之经络上入于目,遂生红丝,盘结于白睛。延及二载,即长白脂皮一层,将红丝瞒着;脂皮外又长红丝一层,如此数层,其病成矣。

初见红丝时,宜利小便,令心火由小便而出,心与小肠为表里也。邪火既去,肺不受侵矣。若病止在肺经,未入于肝经,间用寒凉药亦无妨,以乌睛尚未生云翳也;点扫雾舟、至宝舟,用《秘诀》吹冲法。

辨肺金克肝木黑睛生翳膜论

五行生克云金克木。肝属木,肺属金,木受金伤,枯燥生火,肝上因生脂膜如豆腐皮,粘延缠扰不清。

热毒随肝之经络上升于目,而生红丝,自白睛而入黑睛,睛上云翳如称星,如丝缕,如梅花,时长时退,甚至遮蔽瞳人。

治法宜服发散、和解之药,清热退翳为妙。

合观二症,黑白珠上未生翳膜,肝、肺上先生翳膜,如何钩割得?先点扫雾丹,次用《秘诀》吹冲法,点赛宝丹(方见《秘诀》)。

辨眼内生云翳用凉药难退论

目不因火则不病,是火为受病之源也。

云翳因火而生,退云翳又不可遽然清火。何也?心火积久,白珠生云翳,肺经一团热血也;肺毒蕴深,入肝经,乌珠生翳,肝经一团热血也。此时误用寒凉,将热血冰住不得流通,经络阻塞,云翳赤丝死于眼睛上,为不退之翳,俗名为冷翳是也。治法当相其虚实,活血养血,发散清火,缓缓治之可也。夫云翳犹之舟也,火犹之水也,舟以水来,亦以水去,若先彻水,舟落泥中矣。云翳因火而生,还借火而退,火与云翳一齐退,是良法也。点扫雾丹、至宝丹,亦用《秘诀》吹冲法,点赛宝丹。

辨眼珠生翳膜滋肾更甚论

世之眼科,遇人眼症,无论虚实,辄用寒凉之剂,久而不愈,又用补肾之药。以为肾水不足,火因上行,宜补肾水。殊不知肾乃肝之母,补肾生肝之气,肝气上冲,脑斗下堕,翳膜转生,为病更甚。往往治目用滋肾明目丸,助火上升,正坐此弊。

辨退红丝云翳有先后次第论

夫眼内红丝是云翳之根,云翳是红丝之苗。红丝满目,各有经络。若不循经络,一概用退翳之药,则不效矣。

如翳自内 而出,手太阳、足太阳病也,宜服羌活胜风汤加苍术、蔓荆子;翳自锐 而入,客主人斜下者,足少阳、手少阳、手太阳之病也,加胆草、 本。

人参,翳自目丝而下,足厥阴、手少阴病也,倍加柴胡、黄连;翳自抵过而上,手太阳之病也,加五味子、木通。各按经络加减,自然随手奏效。

须欲退云翳,先退红丝,看那一经红丝先到,开手退后到的。三年之丝紫红色,二年之丝木红色,一年之丝鲜红色。先退鲜红,次退木红,后退紫红。按经施治,自有奇功。胜风汤方见真人《秘诀》。既有云翳红丝,用《秘诀》吹法并点法。

辨眼中云翳未退不宜先利大小便论

眼当暴发肿痛、热气炙人时,红丝云翳未生,宜利大小便,火由大小便而去,令火有出路,不上攻于目,则病除矣。若到红丝云翳已生,开手遽然用凉药通利大小便,寒凉冰住云翳,即成锢疾。往往见治目者,不论翳障有无,开手即用泻火之剂,以致寒凉伤胃,生意不上升,诸病生焉,且仅云翳不退已哉?初用梨汁膏,次用白玉锭,末用扫雾丹点。

辨治年久眼病先补气血论

经云目得血而能视,是血之精粹上注于目而为明也。病久,过用寒凉,伤其脾胃;过于发散,耗其精华。以致气血不能流通,云翳遂不能去。治年老或日久云翳,必先补气养血。气血足,云翳自然活动易退。

血不足,固是目不得血也;火盛血耗,亦是目不得血也。不宜点。

辨眼珠下陷风轮有痕不作虚论

阅各家眼科所载,有蟹睛突出者,有旋螺高起者,人人皆知为有余之症。至于全珠下陷,庇小有凹痕者,不知其为有余,误用补药,以火助火,火气太盛,耗却神膏,致眼珠全坏者有之。至于风轮上有凹痕如豆大,或如瓜子大,俱有余之症,不可不知。

当用发散之剂。蟹睛、旋螺不敢点平下去,乃敢点下陷有痕等症,用白玉锭、元灵丹点。

辨疮毒上攻于目白睛有结胞论

按疮毒上攻于目,结毒于眼,病不同。眼症生红丝云翳,时长时消。疮毒结翳如胞,坚硬不退,轻则昏花,重至如盲。急宜散除邪热,须看胞自何经而来,当服羌活胜风汤加减治之。有伤寒出汗而愈者,有解毒毒尽而愈者,种种不一,点元灵丹、扫雾丹。

辨瘰毒瓦斯上攻于目白睛有瘀血论

此症眼有瘀血,堆于白睛上,四周比黑睛高起。

治若稍缓,血满睛珠,便成危症。宜服羌活胜风汤加破瘀药治之,眼愈而瘰 亦愈。此症不肿不疼,只是血丝一片,突兀惊人也。除赛宝丹、老膜散外,各点药俱宜点。

辨眼无云翳视物昏暗风轮枯黄肝血少论

按:此症肝血少也。风轮属肝,如乌睛黑色,微带淡黄,影影耀耀,光彩可观,是肝血足也,若枯黄绕睛,内里澄清,看见黑毛或蜓蚰,如线圈在瞳人,是肝血枯也。肝血既枯,胆汁亦亏,瞳人或散大,或焦小,自然昏花。宜先用四物汤加肾之药;次用地黄丸等剂。肝血足,胆、肾两经亦足,视物自明矣。若误服寒凉,便成青盲之病,慎之慎之!不宜点。

辨金井中肾水不满神光短论

按:金井者,在黑睛中间,一个小圈如胡椒大,是胆汁约束神水,一条黄线。若肾水足,则金井满;肾水少,则金井亏。神水不足,焉能照物?法当养肝血以滋胆,清肺金以生水,则愈矣。先吃杞实粥(方见二卷)、四物汤加枸杞子、五味,地黄汤加枸杞、五味子。不宜点。

辨瞳人散大肝血少胆汁游走论

此症由阴精、肾气两衰,相火邪行无制,火热熏蒸胆汁,胆汁亏损,遂致神光散大。亦有脑疼致瞳子散大,暴怒致瞳神散大,头风、痰厥致瞳子散大,食辛辣、炙爆过多致瞳子散大,种种不一。大约因风、火、气、痰散大者,宜用《元机启微》所载济阴地黄丸收小,再用地黄明目丸,肾虚散大者,先服四物汤加枸杞、五味子,次用地黄汤加枸杞、五味子,瞳人自收小矣。无论虚实,宜服千金磁朱丸,不宜点,点则失明。

辨肾水不养神膏神膏干论

神膏乃目中包涵之膏液也。由胆中精汁积成,涵养瞳神者。膏中一点黑莹,是肾、胆所聚之精华,能照万物。如血不滋膏,神膏干矣。故滋膏须以养肝血为主。白睛有赤丝等症,当清肺火,使不克肝,肝家无火消耗,于以养血无难矣。先服四物汤,加滋肾药,次服地黄汤,加养血药;再用地黄明目丸。不点。

辨眼见五色花论

眼见五色花者,内虚也。盖因肾水不足,君、相二火反来侵水,水火激搏,诸影变幻,随各脏所受之邪,因脏现形。见黄色者,土之邪火侵也,见红花者,心之邪火侵也;见青蓝等花者,木之邪火侵也。如水照物,各有其形。人身中有君火、相火、化火,群火侵水,总由肾水失散之故。治法急宜收敛为妙。大约肾经之水,弱不能配火,邪火侵犯肾水,是以见五色花也。先吃杞实粥,次用四物汤养肝血,再用地黄汤滋肾水。不点。

辨眼见黑白花结成一定花样随眼珠上下往来遮瞳神论

见黑白花者,因偏正头疼,日久有此症,内障之实也。初病时,视觉微昏,渐睹空中有黑花,如垂蚁、悬珠、蝇飞、蝶舞,如银钉、银丝、水银珠子,连串不断;形如扫帚,如罗网,如屋上灰尘,结线数条不断;又如扬场麦糠,尘土自天而下,结成黑白一定花样:遂眼珠不定,远看则大,近看则小。因循日久,翳遮瞳人,不见阳光。宜用孙真人吹冲之法,揭尽肝、肺凝结翳膜,方有补益,若泛投除风散热、滋补肾水之药、百无一效者也。外无云翳不点。

辨眼中神光自现论

人有自见神光,眼前如电光闪掣,甚如火焰霞明,时发时止,与瞻视有色之一定者不同。此乃阴精亏损,孤阳飞越,而神光欲散,久则失明。宜补肾水、宁心神。火不妄动,光自消除矣。宜服生、熟地各二钱,白芍、当归、麦冬、茯神各一钱五分,五味子三十粒,生甘草六分。水煎空心温服。不宜点。

辨眼黑夜睛明论

此症谓夜间开目,倏忽看见火光,如灯头、香头,时有时无,金黄撩乱。此肾水不足,虚火上炎,以致目之神光失序,荡扬不定耳!宜服地黄丸,原分两,加辽五味烘干两半,肉桂去皮、不见火一两。蜜丸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盐汤下。不点。

辨眼中神膏神水神光真血真气真精皆滋目之液论

神膏,即睛珠中包涵瞳神者,外有坚壳数重,中则清脆,内包黑稠神膏一函是也。

神水者,由三焦发源,先天真一之气所化,在目中不可见也。

神光者,目中自视之精华,原于命门,通于胆,发于心,火之用事也。

真血者,肝中升运于目,轻清之血,乃滋目经络之血也。

真气者,目络往来生动之气,乃先天真一发生之原阳也。

真精者,先、后二天元气所化之精汁,先起于肾,次施于胆,而后及乎瞳神也。

凡此数者,皆滋目津液。人少壮,滋目之液盛,则目明;衰老,滋目之液减,则目昏暗。往往见治者,针刺血出,以致伤目。岂知目中有神膏、神水、神光、真血、真气、真精为何物乎?愚者欣受而不悟,可叹可叹!

辨眼珠胀硬如石黑珠偏向鼻骨内不见瞳人论

此症是气血壮盛,热毒深蕴,两便不利,火毒无处消散,壅胜于上,攻冲日久,目丝牵急,将瞳人正面番于内,内面转于外,凶危异症也。急宜发散风热,通利三焦,开导两便,庶坚硬消,而目珠正,瞳人如旧矣。或有日久出脓而愈者,亦有爆出目珠,流血伤目者,须早治之。宜白玉锭泡水洗,至宝丹泡水洗。

辨眼疼甚乌睛高起如黑豆或似峰窝白皮尖出眼皮外论

此症是肝火太盛,蒸伤胆汁,胆汁游走,火入肾经,无处消散,所以黑睛瞳人突出,坚硬难消。又或有白薄皮尖突,如枣核尖舒出眼外,内包恶水者。趁火毒未消,发散清火,和血解毒,缓缓调治之可也。

若气血定而经络冷,则为不治之症矣。白玉锭多加水泡洗,当用真人吹冲揭障之方,则热散平复矣。

辨暴发赤肿疼过用寒凉下元虚冷又用参桂补养下元壮健云翳锢蔽不退当用何药论

此症云翳高浓,堆瞳人上,笼罩不开。先服杞实粥调养胃气,胃气壮,自然生气生血,气血之精粹上升于目,鼓动邪热,使锢蔽云翳活动;再服四物汤加减,令气血流动充足,仍用羌活胜风汤发散,即点扫雾丹,云翳渐退。至于老翳浓膜难退,再用猪肝脯,真人吹冲法,即全愈矣。如发红即以寒凉降之,不惟云翳不退,热毒逼住在经络中不得出,将来毒入神膏,为终身疾矣。点扫雾丹,吹冲时点赛宝丹、引神丹(方见二卷)。

辨女子癸水行后又不行眼目红肿生云翳赤丝手指足拘挛论

此症因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肝火盛,血少无以滋筋,筋拘挛不伸、是以有此症。当先服羌活胜风汤,点扫雾丹,再用泻青丸,清肝火、养肝血,则手足不拘挛,而目病痊愈矣。点白玉锭、元灵丹、扫雾丹,至宝丹,或点或多加药泡水洗。

辨眼病者性急不能耐久半途而废论

大凡云翳之生也,由肝、肺积热年久,然后上升于目,结成红丝、云翳等症。此病非朝伊芳夕,岂能卤莽奏效。治斯病者,有点法,有歇法,有服药之日,有不服药之日。服药、点药是去邪热;不服、不点是扶正气。且肝、肺上云翳之根,要先用孙真人吹冲之法除去,眼中红丝、云翳方可渐退。此须俟以日月,次第施治,所谓王道无近功也。往往见病者惜小利欲速成,以致半途而废,难曰天命,实人为之耳!

辨医者急收功遗后患论

眼症到二、三年,已成锢疾,先扶正气,后去邪气,非岁月之功不能告成。每见世之治目者,用刀剪磨荡之法,去其云翳,服寒凉降火之药,逼住热毒,速于取效,而终身之病根由此成矣。此固无高明指教,亦好利之心为之也。殊不知有心留病,甚于庸医杀人,获罪冥冥,祸延子孙。业斯道者,可不慎舆!上三十二段,从孙真人《秘诀》中,经历五十余年变化出来,作为俗论,以指迷路,令病者斟酌用药,共登光明之域,无负孙真人传方之意,则幸矣!云知眼科则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