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论痈疽用麦饭石膏治效第三十九

李氏云:麦饭石膏,治发背痈疽神妙,惜世罕知。有患者,因脓不溃,以毒药罨之,其势益甚,毒延咽喉、脚膝,皆为不治。余用此膏,一夕顿溃,凡疽得脓,其毒始解。或有不溃者,须用此膏。故录之,俾精择修合,以取十全之功也。

愚按:

前症属腑属阳,而气血未损者,用前膏敷之,固无不愈。然亦有属脏属阴,而气血有亏者,当审其因,而调治其内,可也。大凡疮阳之作,由胃气不从,疮疡之溃,由胃气腐化,疮疡之敛,由胃气营养。余尝治初结未成脓者,托而散之,已成欲作脓者,托而腐之,脓成未溃者,托而开之,脓已溃者,托而敛之。东垣先生云:胃气乃生发之源,为人身之本。丹溪先生亦谓:治疮当助胃壮气,使根本坚固,厥有旨哉(详见附录用药加减之法)。

麦饭石膏

白麦饭石(炭火醋淬数次研极细二两)鹿角(生取带脑骨者断之用炭火烧烟尽研极细四两)上用米醋调和,入砂器煎,以竹片不住手搅熬成膏。先以猪蹄汤洗净,以鹅翎拂涂四围,干则以醋润之。若腐烂用布帛摊贴之。

[卷下]论痈疽敷神异膏功用第四十

凡疽症先以麦饭石膏涂之,俟疮根渐收,却敷神异膏敛之。夫痈疽之发有浅深,故收敛之功有迟速,断不可早用收口之药,恐毒瓦斯未尽,后必复发,为患匪轻。但麦饭膏难于修合,用神异膏亦效。

愚按:

前症若毒已解而不生肌收敛者,元气虚也。用六君子汤壮其脾胃,则肌肉自生,设有余毒,亦能自解。(详见附录用药关键)。

神异膏

露蜂虏(蜂儿多者一两)玄参(五钱)蛇蜕(盐水洗一两)黄丹(水飞炒五两)麻油(一斤)乱发(男子者如鸡子大)杏仁(一两)上先将麻油入砂器煎发熔尽,下杏仁更煎黑,入蜂房、蛇蜕仍煎黑,滤去,入黄丹急搅,试软硬得中,即成膏矣。其丹不必拘定前数。凡膏药用日久必老硬,煎时预取嫩膏少许,如硬,量和之。

愚按:

神异膏乃解毒生肌之良剂。若毒既解而肌不生,当治其内,不可泥为有余之症,率用攻伐,以致毒在内者不能发散,在外者不能收敛,其为祸不浅。夫有余者热毒也、虚火也;不足者阴虚也、营气也。疮毒特其形耳:

家藏神验血竭膏

当归(酒洗)白芷大黄(生用)黄连黄木鳖子(去壳)皂角杏仁露蜂房(各一两)乳香没药血竭(各三两)乱发(男子者一两)黄丹(水飞细者炒晒)麻油上除乳、没、血竭,余入油煎焦,去入发,熔化下丹,将柳枝不住手搅,候软硬得中,入乳香等搅匀,即成膏矣。

愚按:

血竭膏,取其以毒攻毒也。若瘀恶已去,毒瓦斯既消,宜用神效当归膏,以其生肌续筋也。

厌热神白膏

大黄白蔹黄柏(生用)南星赤小豆黑蛤粉(各一两)上为末,用芭蕉汁调涂,如干仍以汁润之。

愚按:

神白膏药味多寒,而南星之性辛温,佐之有效,加草乌尤妙。

牡蛎地黄膏

大黄(一两为末)牡蛎(用盐泥封固赤出大毒研细二两)生地黄(水浸)上研生地黄汁调涂患处,如干更用汁润之。

愚按:

前膏苦寒咸寒之剂,症属纯阳,用之殊效。然此症亦有属纯阴者,亦有属半阴半阳者(治法见附录用药关键)。

李氏云:疽疾既成,先服取毒之药,外敷麦饭石膏。五七日后,病渐减,合用川乌、二乌丸以活血气,生肌肉,排宿脓,祛风邪,后服内补十宣散。

川乌丸

治发背,活经络。

大川乌(去皮尖)木鳖子(去壳)当归赤芍药苏木独活羌活(各一两)没药(另研)五灵脂(去砂微炒)穿山甲(蛤粉炒各一两)上各另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

二乌丸

治发背,托里定痛,祛风凉血。

羌活薄荷叶(各三两)川芎玄参地榆麻黄(去根节)蔓荆子旋复花荆芥穗防风天麻白芷白僵蚕(直者去丝足嘴炒用)牛蒡子(炒)甘菊花(各二两)大川乌(去皮尖炮)何首乌(不见铁器)粉草(炙各四两)蝉蜕(洗去土足半两)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任下。

愚按:

前二丸,用之对症固善,然病有多端,而所因不同,恐不可概施也,治者审之。

[卷下]论痈疽口紧小硬论第四十一

李氏云:大抵疽口紧小而硬者,盖因风毒所胜,合用蚣蝎散掺疮口,以神异膏贴之。

蚣蝎散

赤足蜈蚣(一条去头足)全蝎(三个去足生用)上为末,用猪蹄汤净洗,搽之。

愚按:

前症乃风寒滞于疮口,而未传于内也。凡伤损之症,尤多此患。经云:风症善行而数变,入脏甚速,死生在乎反掌,当急分表里虚实而治之。其邪在表者,善伸数欠,筋脉拘急,恶寒惕搦,脉浮而弦,宜羌活防风汤和解之。传于里者,舌强口噤,项背反张,筋惕搐搦,痰涎壅盛,胸腹满闷,或便溺闭赤,时或汗出,脉洪数而弦,宜大芎黄汤导之。其汗初出者,由风热郁于里,亦宜大芎黄汤之类下之。若热既退,脏腑已和,而汗仍出者,表虚也,宜白术防风汤以实其表。然解散、和解、导三法,此治暴患之症,气血未损者。若脓瘀内,而见前症者,宜针之,急投十全大补。或口噤遗尿,乃气血虚极,亦用十全大补加炮附子。大抵此症,若因脓血去多,宜以补中益气加羌活主之。或人素多痰,因伤损而见风症,宜二陈、白术、芎、归、栀子、芩、连。气虚加四君,血虚加四物,血气俱虚内热甚而生风者,宜四物、参、术、柴、芩、栀子。若因怒伤而见前症,宜小柴胡汤倍加川芎、山栀、天麻、钩藤钩。若患破伤风,至三五年忽然复发,或跌扑而患者,皆气虚有痰所致也,用二陈加参、术、芎、归主之(治验见正体部)。

[卷下]论痈疽喉舌生疮如菌第四十二

李氏云:痈疽不服内托散,或失宣内毒,致咽喉口舌生疮,甚则生红黑菌,害人甚速,当用琥珀犀角膏治之。向有患此症者,诸法不效,余用此药,一日而安。

愚按:

前症多因酒色过度,亏损肾水,虚火上炎,或五疳,元气消烁,虚火上攻而致。

治当滋其化源,最忌黄柏、知母之类,恐复伤胃气也。

附治验

大尹王汝邻,两足发热,吐痰如涌,左尺数而无力。余谓足三阴虚。彼反服四物、二陈、黄柏、知母之类,喉舌作痛,又服清热败毒之剂,其舌如赤桃,脉洪数而无力。此脾肺复伤,肾经亏甚,虚火上炎,水泛而为痰也。当滋化源以生肾水,遂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而愈。

二守韩宗器,不慎起居,舌胀如菌,痰涌便秘,服芩连、二陈之类,脉浮而数,欲针出血。余谓此足三阴亏损之症,且有形而不痛者,阴之类也,法当峻补其阴,毋损其血,况虚浮之脉乎?遂朝补脾肺,夕滋肾肝而愈。后因大劳,面目俱赤,遍身搔痒,时已仲冬。余曰: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乃用制火壮水之剂而愈。

摇城金允文,舌胀吐痰,反服降火化痰,针刺出血,便秘痰甚。余诊之,左尺关洪数,右寸关弦数,用滋肾水生肝血益脾胃之剂,诸症少愈。因近火,顿面赤身痒,六脉弦数。余谓此水竭火升之象,难免于春二月矣,于次年清明日果卒。

琥珀犀角膏

真琥珀(研)犀角(镑各一钱)辰砂(研极细)茯神(去皮心各二钱)片脑(研一字)人参(三钱)酸枣仁(去皮炒二钱)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麦门冬煎汤化下。

愚按:

前方虽有人参、茯神、酸枣仁安神补气,但琥珀等四品气味辛散,恐亏损真气,须审症而用之可也。

李氏云:痈疽之症,不服托里之药,热毒内攻,喉舌生疮,甚效黑烂,当服犀角散以解其毒。

犀角屑玄参升麻黄赤芍药麦门冬(去心)生粉草当归(各一两)大黄(微炒三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

愚按:

前方破血降火内之剂也。若其脉沉实,大便秘结,发热作渴喜饮冷者,属热蓄于内,方可用之。若其脉虚浮,大便不结,发热作渴,畏饮冷者,乃属血虚于外,可用当归补血汤。若尺脉洪数而无力,发热作渴,小便频数者,属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宜用加减八味丸。盖此症多因肾水亏损,虚火上炎,故也。

[卷下]论痈疽脓成用替针丸药第四十三

曾氏曰:痈疽脓熟,涂以替针丸,疮口自开。古人云,痈疽能杀人,若针药得其宜则生,失其宜则死,可不慎哉。

愚按:

疮疡之症,若毒瓦斯已结,肿赤炽盛,中央肉死黯黑者,内用托里健脾之剂,外用乌金膏涂之,则黯处渐低,赤处渐起,至六七日间,赤黯之界,自有裂纹如刀划状,其黯渐溃。若用铍针利剪,徐去犹好,须使不知疼痛、不见鲜血为善。若脓未流利,宜用针于纹中引之。若脓水已出,肿痛仍作,乃内筋间隔,亦用针引之。若元气虚弱,误服克伐之剂,患处不痛,或肉死不溃者,急温补脾胃,亦有复生矣。后须纯补脾胃,庶能收敛?若妄用针刀去肉出血,使阳随阴散,是速其危也。若脓溃而烦痛未痊,脉洪滑粗散者,真气虚而邪气实也,为难治。脉微涩迟缓者,邪气虚而真气将复也,为易治。

[卷下]论痈疽割伤第四十四

李氏云:痈疽有误搽毒药,或针刀开割,疮口不合,不可用涩敛之药。宜用猪蹄汤、北艾汤间洗,敷贴神异膏,及服内补十宣散、内托黄丸。

愚按:

经云:脾主肌肉。脾健则肉自生。然其势炽甚,宜用前药以消其毒,毒将尽宜用四君汤以养脾(详见附录用药关键)。

内托黄丸

治针砭所伤,恶寒发热,脓水不止,肌肉不生,疮口不敛。

黄八两当归(洗焙三两)肉桂(去外皮)木香沉香乳香(另研各一两)绿豆末(四两)上为末,用姜汁、豆末糊丸,熟水下。

愚按:前症若肌肉伤,而疮口不敛,用六君子汤,以补脾胃。若气虚恶寒,而疮口不敛,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肺。若血虚发热,而疮口不敛,用四物参术,以滋肝脾。若脓多而疮口不敛,用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以养血气。经云:脾主肌肉。如前药未应,但用四君、归、以补脾胃。更不应,乃属命门火衰,急用八味丸以壮火生土。若脉数发渴者难治,以真气虚而邪气实也。

[卷下]论痈疽寒热多汗用药第四十五

李氏云:近有数人病背疽,或先寒后热,先热后寒,或连日或间日必呕痰大汗而止,皆用柴胡、恒山不应。余谓此因脾气不正,复感寒邪,痰盛而作,遂先用不换金正气散,次用排脓内补散,木香汤,三日即愈。

愚按:

前症若外邪既去而仍作,宜用六君子汤以补脾胃。大凡胃气虚而作呕者,必喜温热;毒内攻而作呕者,必喜寒。治当辨之(详见附录用药关键)。

家传不换金正气散

治感冒风寒,或伤生冷,或瘴疟,或疫疠。

苍术(米泔浸炒四两)浓朴(姜汁拌炒四两)粉甘草(炙二两)橘红(焙三两)藿香叶半夏(姜制各二两)木香(湿纸里煨)人参白茯苓(各一两)上每服五钱,姜枣水煎。

[卷下]论痈疽食毒物发热第四十六

李氏论云:凡痈不可食牛羊鸡鹅虾鱼酒面爆炙之物。犯之必发热,宜服栀子黄汤。大凡脏腑已利,疮毒已溃,气血既虚,最当调护。若发热而服凉药,无不致祸。

栀子黄汤

漏芦连翘山栀子(炒)防风苦参(炒)人参犀角镑甘草(炒)白茯苓石韦(如无桑皮代之各三钱半)上每服五钱,水煎。

愚按:

前症若饮食伤脾胃而发热,用六君、神曲、山楂;若阴血不足而发热,用四物、参、术、黄;若脓血出多而发热,用十全大补汤。东垣先生云:胃为五脏之根本,胃气一伤,诸脏皆虚,七恶蜂起,可不慎哉。

[卷下]论痈疽作渴当调补精气第四十七

伍氏云:痈疽发热大渴,毒瓦斯炽盛,急用神仙追毒丸驱下恶毒,次以清膻汤、万金散、五香连翘汤、六味车螫散、千金漏芦汤选用之。渴不止,用秘传金粉散、人参黄散、内补散之类,以补津液,生血气,其渴自止。

愚按:

前症若脉沉实,大便秘结,宜用前药驱逐积毒。若发热作渴,饮食如故,大便如常,属胃经实热,用竹叶石膏汤以清胃热,生津液。若发热作渴,饮食少思,大便不实,属胃经虚热,用竹叶黄汤以补胃气,生津液。若发热恶寒,若内热晡热,口干作渴,属气血不足,用八珍、麦门、五味以补肝脾,生精血(余见附录用药关键)。

[卷下]论痈疽将安发热作渴第四十八

李氏云:凡疽愈后忽发渴,而不救者十有八九。或先渴而患疽者,尤为难治。急用加减八味丸,可免前患,如能久服,永不作渴,亦无疽症,且气血皆壮,真神剂也。

愚按:

前症属肾水枯涸,虚火上炎。口干作渴,饮水无度。或舌黄作裂,小便顿数;或痰气上壅,烦躁不宁;或二三年先作渴饮水;或口舌生疮,两足发热,痰气上壅;或疮愈三四年而口干作渴,小便频数,急用前药,多有复生者。能逆知其因,预服前丸,可免此患。

若兼手足厥冷,真阳虚也,宜服八味丸。大凡疮后,审其肾水不足,用加减八味丸;中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气血虚弱,用十全大补汤,阳气虚寒加姜、桂,如不应,用八味丸。

加减八味丸

地黄(酒拌九蒸九晒八两杵膏)干山药山茱萸(去核)五味子(炒各四两)肉桂(一两)牡丹皮白茯苓(各三两)泽泻(切片蒸五次焙三两)上各另为末,入地黄膏,加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五更初未言语前,白汤下。

李氏云:一贵人病疽未安而渴,日饮水数升。余用前方,诸医云:此药若能止渴,我辈当不复业医矣。仍用木瓜乌梅等味,渴愈甚。用前方,三日渴止,久服气血益壮,饮食加倍。

愚按:

前方非特可治前症。夫人之生,以肾为主,凡病多由肾虚而致。此方乃天一生水之剂,最宜用之。

忍冬丸

治渴疾既愈,预防发疽。先将忍冬草入瓶内,后入无灰酒,微火煨一宿,取出晒干,少加甘草,俱为末,又以所浸余酒调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温酒下,又能治五痔诸瘿。

黄六一散

常服,终身可免痈疽,实治渴补虚之剂也。

绵黄(六两用淡盐水润饭上蒸)粉草(一两半生半炙)上为末,每服二钱,侵晨日午,白汤调下。不应,作大剂,水煎服。古人号黄为羊肉,可见其能补也。

愚按:

忍冬丸,解热毒消渴之药也。六一汤,补气虚作渴之药,用之无有不验。

[卷下]论痈疽口干作渴症不同第四十九

李氏云:痈疽已安之后,或未安之际,口舌燥黄如鸡内金者,乃肾水枯竭,心火上炎,此症最恶。古人云,玉华池竭七朝亡。若误投以丹药,祸在反掌,急用加减八味丸,桑枝煎五味子汤,以滋补之。

愚按:

前症若不慎房事,亏损真阴,而虚火上炎,亦多患此。若发热作渴,或口舌生疮,或小便频数,或茎中作痛,亦宜用前药(详见附录用药关键)。

桑枝方

大治口渴。取嫩桑枝细切一升炒,以水三升煎一升,日服五七剂,更多尤妙。

抱朴子云:疗风痹干燥,臂痛香港脚,四肢拘挛,上气眩晕。久服补肺消食,利小便,轻身聪明,令人光泽,其功不能尽述。

愚按:

桑枝补血气,生津液,轻身明目,补肺肾之良剂也。

五味子汤

治肾水枯涸,口燥舌干。

五味子(一两)黄(炒三两)人参(二两)麦门冬(一两)粉草(炙五钱)上每服五钱,水煎,日夜服五七剂。

愚按:

前药乃六一散、生脉散之复方,滋化源之良剂,若肾水既涸,虚火上炎,而口燥作渴者,须佐以加减八味丸(详见附录用药关键)。

[卷下]论痈疽发热属肾虚第五十

李氏曰:一发背之热,未有不自肾虚而得之者,必须五更服加减八味丸。

愚按:前论诚为启发后人,垂惠永久。盖发背脑疽,皆由肾经湿热,虚火上炎,中传恶症;若非加减八味丸滋肾水以制心火,补中益气以生化源,欲望其生,难矣。启玄子云: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当助其心。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益其肾。夫寒之不寒,责其无水,热之不热,责其无火;热之不久,责心之虚,寒之不久,责水之少。

窃谓无火者,当用八味丸以益其心;无水者,当用六味丸以滋其肾(治验见前四十二论)。

[卷下]论痈疽将安当补气血第五十一

李氏云:疽疾将安,每日当服十全大补汤,以补气血,宜与排脓内补十宣散相间服。

愚按:

前云溃疡属气血俱虚,固在所当补;若患肿疡而气血虚弱者,尤宜预补,否则虽溃而不敛矣。凡大病之后,气血未复,多致再发;若不调补,必变为他症而危。成误以为疮毒复发,反行攻伐,速其不起,深可为戒也(详见附录用药关键)。

[卷下]论痈疽服药快捷方式第五十二

李氏云:凡患疮疽而肾脉虚者,急服补药。尚恐有误,如鹿茸、附子之药,是犹抱薪救火,反益其势,而平补之药,亦难奏功。有一贵人,苦疽,诸药无效。愚谓服山药丸,于五更初,物欲未接之际,肾门未开之时,如法服三日,脉症平复。若肾经沉寒痼冷,鹿茸、附子之药,斯可用矣。

愚按:

前方诚有回生之功,治法见前论。

加味十全汤

治痈疽溃后,补气血,进饮食。

人参黄(盐水炒)熟地黄(自制)当归身(酒洗)茯苓(各一钱)川芎(七分)粉草(五分)桂心(三分)橘红(一钱)乌药(五分)白芍药(一钱)白术(炒一钱五分)五味子(五分)上水煎服。

愚按:

前方若肿疡溃疡、气血虚弱者,用之有效。更审经络时令尤善。

人参内补散

芍药(炒)黄芩(炒)茯苓(各一两)粉草(炙一两)桂心人参(各一两)麦门冬当归(酒浸炒)熟地黄(自制)木香(各二两)上每服五钱,姜枣水煎。

愚按:

前方若气血虚弱,固宜用之,但黄芩泻肺,麦门寒中,木香行气,须有是病而后用是药可也。

神效托里散

治一切痈疽发背肠痈。

忍冬叶黄(盐水炙)当归(各五钱)粉草(二钱)上酒煎服,敷患处。

愚按:

前方乃托里消毒之良剂也。若欲发表攻里,各有主方。

排脓内补十宣散

(一名十奇散,一名内补散,治疮伤未成速散,已成速溃,脓毒自去,其效如神。)人参当归粉甘草(炒)川芎黄(盐水炒各二两)防风浓朴(姜制)桔梗(焙各一两)香白芷(五钱)官桂(三钱)上为末,每服三钱,无灰酒下。日夜数服,愈后再服,以杜后患。木香汤亦可。

愚按:

前症若阳气阴弱,风寒郁滞,而不能溃散,宜用此方。若热毒壅结而不能溃散,宜用托里消毒散。若气血虚弱而不能溃散,宜用参托里散。

[卷下]调节饮食当平胃气论第五十三

论曰:《素问》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大凡疮疽,当调脾胃。

盖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主养四旁,须进饮食,以生气血。宜用茯苓开胃散、人参内补散、内补十宣散。

人参顺气散

治滞气,健脾胃,进饮食。

乌药(一两五钱)白茯苓真苏子(微炒)人参(各一两)青皮粉草(炙各五钱)白术(麸炒)白芷(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姜枣水煎服。

愚按:

前方因脾肺肾气盛壅遏,宜用此以泄之。若气虚壅滞,必用益气养荣汤以调补之。今之患者,多因气血受伤,当随症而施之。

茯苓开胃散

治胃气不开,饮食不进。

白茯苓(一两)粉草(炙五钱)枳壳(麸炒黄三钱)上为末,每服一钱,盐汤调下。

愚按:

前症若胃气郁滞,宜用前方。若胃气虚弱,用四君子汤。若胃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若脾气虚弱,用六君子汤。若脾气郁结,用归脾汤。

李氏曰:胃气弱,不进饮食,合服嘉禾散,每五两加人参、丁香、沉香、白豆蔻各二钱。有一贵人,苦疽,用药失序,脾虚不食。余欲用嘉禾散。或云,内有丁、沉香,乃别服药。不效。仍用前散,饮食顿进。

愚按:

前症详见附录用药关键。

[卷下]论痈疽成漏脉例第五十四

经云:陷脉为漏,留连肉腠。盖脉得寒则下陷,凝滞肌肉,故曰留连肉腠。是为冷漏,须用陷脉散、桂附丸温补之。

愚按:

疮疡为漏,皆因元气不足,营气不从,逆于肉里,或寒气相搏,稽留血脉,腐溃既久,阳气虚寒,外邪乘虚下陷,即成是患。若治其初患,当内用参、、归、术温补脾胃,外用桑枝、葱、熨接阳气,使自消散。若久而不能成脓,亦用前二法补助以速之。若脓既成而不溃,用艾于当头灸数炷以出之,却服十全大补汤。患者又当慎起居,节饮食,庶几收敛。若用冷针开刺,久而内出青脓,外色黑黯,或误用生肌散速其收敛,反助其邪,必成败症。

陷脉散

治漏疮,治远年瘿瘤,惊惕卧寝不安,肢体掣痛。

干姜(炮)琥珀(另研)附子(炮去皮脐)大黄(煨各一两)丹参(三两)石硫黄(另研)白石英(另研)钟乳粉(另研)乌贼鱼骨(各研半两)上为末,用猪脂和敷死肉不消者,加朴硝二两。

神效桂附丸

治阳气虚冷漏诸疮。

桂心附子(炮米醋浸碎三五次去脐火干)浓朴(姜制)粉草(炙)白术(炒各一两)木香(一钱)乳香(另研二钱)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汤下。

神效栝蒌散

治乳痈瘰,与立效散间服。

黄栝蒌(子多者一个杵)当归尾(五钱)甘草节(半两)没药(一钱另研)上用酒三碗煎一碗,分三次服,未成即消,已成即溃。

愚按:

前方乃总治疮疡之良剂。若治乳痈,当审其因。盖乳房属阳明胃经,ru头属厥阴肝经。若怒动肝火,阳明血热,宜肝清热。痛寒热,宜发表散邪。肿痛甚,宜清肝消毒,并隔蒜灸。不作脓或脓不溃,托里为主。不收敛或脓清稀,补脾胃为主。脓出反痛或发热作痛,补气血为主。肿作痛,或晡热内热,补血为主。饮食少思,或作呕吐,补胃为主。饮食难化,或作泄泻,补脾为主。劳碌肿痛,补气血为主。怒气肿痛,养肝血为主。若为儿口所吹,而发肿痛,须吮通探散,否则成痈矣,亦治以前法。若妇人经一二载溃者、名曰乳岩,不治(详见《校注妇人良方》、《外科枢要》)。

立效散

治痈疽瘰。

皂角刺(半斤细锉炒赤)粉草(二两)乳香(另研)没药(另研各一两)栝蒌(五个连皮细研)上为末,每服一两,好酒煎服。

愚按:

前方治痈疽瘰、解毒止痛通用之良剂也。若瘰寒热痛肿赤,乃肝经气病,当清肝火以养肝血。若寒热既止而核不消,乃肝经之血亦病也,当养肝血以清肝火。若初如豆粒着于筋肉,色不变,内热口干,精神倦怠,久不消溃,乃肝脾亏损,当健脾土,培肝木。《外台秘要》云:肝肾虚热,则生矣。《病机》云:瘰不系膏粱丹毒,因虚劳气郁所致,补形气,调经脉,其疮自消。若误下之,必先犯病禁经禁矣(详见《校注妇人良方》、《外科枢要》)。

生肌散

治疮口气滞郁热,肌肉不生,而不收敛者。

木香槟榔黄连(各等分)上为末,敷患处。

愚按:

前症若余毒滞于疮口,而不生肌收敛者,宜用乌金膏以腐化之;若寒邪蕴于疮口,而不生肌收敛者,宜用豆豉饼以温散之;若因气虚血弱不能运于疮口,而不生肌收敛者,宜用补中益气汤以培养之。

独圣散

凡疮疡皆因气滞血凝,宜服香剂。盖香能行气通血也。如疮初作,便以此药入茶饮之。

香附子(姜汁淹一宿焙干研碎)上无时以白汤调服二钱,溃后以局方小乌沉汤加甘草少许,仍服,尤妙。

愚按:

前方气味辛散,宜施于形体充实,气郁血凝者。若血虚气弱,阴虚发热者,又当随症制宜,不可以例施也。

梅花饮子

初服防毒内攻。

忍冬藤(四两)栝蒌根甘葛根川芎乌梅绵黄(炒)甘草苏木(各一两)上作四剂,水酒煎服。

愚按:

前方乃解消热毒之剂,若邪气盛而真气虚者,又当补托其内。

替针丸

治脓成不溃出者。

白丁香砂(另研)真没药(另研)乳香糯米(四十粒,先用矿灰拳大一块,置瓷碗内,量入井水,待热气将息,以米排入灰中,良久,候米如水晶状,取出用之,用之如米未就,再用灰制。

上另为末,各一匙入糯米和匀收贮,用时饭丸麦粒大,每用一粒,水湿粘疮头,其脓自出。

愚按:

疮伤之症,若气血壮实,脓成不溃者,宜用此方以泄其毒,则肌肉易生,疮口易敛。若气血亏损,须用甘温之剂以培根本,否则不惟脓不溃出,且难收敛。若附骨疽及紧要之地,当及时针砭为善。

绿云散

治五毒发疮于背脑或手足。

凤尾草(形如凤尾叶背有金星炙干一两)粉甘草(一钱)上用酒一碗煎三五沸,入冷酒一碗饮之,以醉为度,立效。

愚按:

前方治金石发疽,果有神效。设当通发散,宜分表里。若饮排脓生肌,必须补托。

宣毒散

消疮毒,收赤晕。

露蜂房(三两炒焦)小米(一合)赤小豆南星草乌(各一两)白矾(五钱)上为末,用淡醋调敷四畔,干则频用醋润之。

愚按:

前方解毒行经,济毒散血,治外之法也。

托里散

未成则易消,已成则易溃,既溃则生肌。

黄栝蒌(一个)忍冬草乳香(各一两)苏木(五钱)没药(三钱)甘草(二钱)上每服用酒三碗煎二碗,空心日午临睡分三服。为细末,酒糊丸弹子大,朱砂为衣,细嚼当归酒下。治打扑伤损尤妙。

愚按:

前方若无汗下二症,宜调和荣卫者,殊有良验。若血气虚弱,不能腐溃生肌者,还当补托其内。

清凉膏

治一切疮疡,脓去后用之。

当归(二两)白芷白芨木鳖子(去壳)黄柏白蔹(去皮)乳香白胶(各五钱)黄丹(五两净)麻油(十二两)上入油煎黑去,入黄丹,以槐、柳枝不住顺搅,再煎成膏,下乳香等药。

碧油膏

止痛排脓,灸后用此。

桃枝柳枝桑枝槐枝乳香(另研)血竭(各五钱研)黄丹(净四两)上用麻油十两,煎焦去,入丹再煎成膏,入乳香、血竭。

愚按:

前二方药味平易,可用之。

神效酒煎散

治一切疮疡,其效如神。

人参没药(另研)当归尾(各一两)甘草栝蒌(一个半生半炒)上以酒三碗煎二碗,作四服。焙干,加当归末一两,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浸药酒下,善消毒活血。

愚按:

前症若脓既去而不生肌者,当审其因而补之。治痈疽未成,用吴茱萸炒为末,鸡子清调搽,神效。

愚按:

前症若气滞壅肿,用此方通隧道以散之。若气虚壅肿,当托里补接以消之。

[卷下]洪丞相方用蜞针法第五十五

治痈疽初作,先以笔管一个,入蚂蜞一条,以管口对疮头,使蜞吮疮脓血,其毒即散,加疮大须换三四条,若吮正穴,蜞必死矣,累试累效。若血不止,以藕节上泥涂之。若疮头未明,以井边泥涂上,先干处即是。

愚按:

痈疽既成,毒血凝聚于外,可用此法吮去固善,但能治其末耳。又当审其邪在表里,并元气虚实而药之,斯内外合一而为万全也。

[卷下]痈疽经验杂方

经验方

治金石发痈。

黑铅(一斤)甘草(三两)上用酒一斗置瓷器内,先以甘草置在一边,另将铅熔投酒一边,取铅再熔,仍投九度,取酒饮醉寝,即愈。

愚按:

前方治金石发疽之良法也。气血亏损者,仍当补托可也。

肘后方

治发背欲死,取冬瓜切去一头,合疮上;瓜烂仍切,复合之,瓜未尽用而疮已安,仍用膏药贴之。

愚按:

此方若肿痛甚,其邪在表者,最宜用此法宣热拔毒以通其滞。若肿痛发渴,大便秘结,其邪在里者,须佐以内黄连汤通利脏腑以泄其毒。在经络者,当佐以托里荣卫汤以调气血。斯善。

张文仲治耳下石痈不作脓,用商陆根杵烂频搽之。

愚按:

商陆破气软坚,果系石痈,宜用此方治之。若怒动肝火而肿硬,或发寒发热,宜用柴胡清肝散加钩藤、山栀,以养血气清肝火。肉色不变,晡热内热,宜用逍遥散加龙胆草,以养肝血清肝火。若肝火血燥筋挛,或如贯珠,宜用柴芍参苓散加钩藤,以养血气,佐以六味丸以生肾水。若时消时作,此脾肺之气滞而痰结也,须用归脾、六君二汤以和之。若前药不应,当佐以海藻丸以散坚。经云:形伤则痛,气伤则肿。不可轻用行气破血之剂(以上治症见《外科枢要》)。

治痈疽疖,用生鹿角尖,于砂石器内同米醋磨脓,涂患处四围,涂一二日,内消。

愚按:

前方内消之法,如未应,须审其邪在表里、人之虚实而治之,不可治外而忘内也。

治痈疽,用生甘草为末,酒调二钱服,连进数服,自消。

愚按:

前方乃清热消毒之剂。若因膏粱积热,金石蓄毒,血气壅滞者,最宜用。如脾胃虚弱,血气痞滞者,不宜概用,恐反寒胃气故也。

升麻汤

治肺痈,胸乳间作痛,呕吐脓血腥秽。

川升麻苦梗薏苡仁地榆黄芩赤芍药牡丹皮甘草(各等分)上为散,每服一两,水煎服。

愚按:

前方乃消毒清热排脓之良剂。如未应,用桔梗汤。咳嗽短气,小便短少者,佐以参、补肺汤。体倦食少,或咳嗽短气者佐以参术补胃汤。咳嗽痰涌者,肾虚水泛也,佐以六味丸。口干咽燥,虚火上炎者,佐以加减八味丸。若发热喘唾脓血,饮食不入,为败症。

皆为脾土亏损不能生肺金,肺金不能生肾水;能补脾肺滋肾水,多有得生者。若面赤脉大者,难治;面黄白脉浮涩者,易治。若呕脓不止,不治。呕脓自止,自愈(治验见《妇人良方》、《外科枢要》)。

治谷道前后生痈,谓之悬痈。用粉草一两,截断,以涧水浸润,炙令透内,细锉,用无灰酒煎服。有人患此已破,服两剂,疮即合。

愚按:

前症患于阴jing之后,谷道之前,属足三阴亏损之症。轻则为漏,沥尽气血而亡;重则内溃而即殒。常治初起,湿热壅滞,未成脓作痛,或小便涩滞者,用龙胆泻肝汤。肿痛盛,仙方活命饮,并以制甘草佐之。若不能成脓或不溃者,用八珍散主之。若脓已成者,急针之,欲其生肌收敛。肾虚者,六味地黄丸。血虚者,四物加参、术。气虚者,四君加芎、归。脾虚者,补中益气汤。气血俱虚者,八珍汤、大补汤。若用寒凉消毒则误矣(治验见《外科枢要》)。

[卷下]拾遗(附)

痈疽之疾,男子与妇人无异。惟妇人有月闭、血虚、气结三症之异耳,余当根据常法治之。

愚按:

男子之症,多属肝肾;女子之症,多属肝脾。治者亦当辨之。

凡小儿属纯阳,其痈疽之疾也,多因心气热而患之。

愚按:

前症亦有因禀赋而致者。尝治少参史南湖孙,阴囊赤肿,余作胎毒治之而瘥。后患发热痰嗽,见症不一,难以明状,遂诊其母,有郁火血热之症,乃用解毒清肝等药,子母俱服而愈(详见《保婴粹要》)。

崔氏方

治手足甲疽,或因修甲伤肉,或因损足成疮,溃烂上脚,用绿矾置铁板上沸,色赤如溶金色者为真,沸定取出,研末,以盐汤洗搽之。

愚按:

前症即脱疽也。此方固有良验,尤当调元气为善。大抵此症,先因醇酒炙爆膏粱浓味伤脾,或房劳亏损肾水,故有先渴而后患,有先患而后渴者。若色赤作痛自溃,可治;色黑不溃,不治。色赤作痛者,先用隔蒜灸,活命饮、托里散,再用十全汤、大补汤加减八味丸;色黯不痛者,隔蒜灸,桑枝灸,亦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八味丸,则毒瓦斯不致上侵,元气不至亏损,庶可保生。亦有因修手足口咬等伤者,若元气怯弱,或犯房事,外涂寒凉,内服克伐,损伤脾胃,患处不溃,色黯上延,亦多致死。重者须解去,当以脚力转解周HT,轻拽之,使筋随骨出,而毒得泄。否则毒筋内断,仍上溃,虽去无益。且偏僻之处,气血罕到,药难导达。况攻毒之剂,先伤脾胃,反损元气,不若灸法为良。重者须解去为善。故孙真人云,在肉则割,在指则截。虽亲之遗体不忍毁伤,然不如连则势必至于天殁,亦非体亲之心也。况患处已坏,虽解不痛,又何惮而不为乎?女子亦有此患,多因郁怒亏损肝脾所致。治法当与前同,患者知之(治验见《外科枢要》)。

经验方

治刀伤磕损,跌扑肿痛,或出血。用葱白细切杵烂,炒热敷患处,蒜冷再易,神效。

愚按:

《医学纲目》称前方有神效。余尝以治前症青肿不散,死肉不溃,佐以健脾胃之药,其功尤捷。此内外所以合一也。

百一方

治竹刺在肉,以蛴螬研敷立出。

衍羲方

治竹木刺入肉,嚼牛膝根罨之,即出。

肘后方

治箭镞入骨,以巴豆肉微炒,以蜣螂研匀,涂伤处,俟痒极拔出。

孙真人治箭镞、针刺在咽喉胸膈,杵蝼蛄,涂患处,自出。

愚按:

前四方用之果有良验。

肘后方

治热油及火烧,用丹参八两,调以羊脂二斤,煎三五沸,取敷之。

至圣膏

治汤火疮,用鸡子黄置银石器内熬油,调胡粉敷之。

愚按:

前症若发热作渴,小便赤涩,用四君、芎、归、山栀、连翘、甘草健脾胃以消毒。若患处肉已死而不溃,用八珍、白芷、甘草补气血以排脓,如未应,加肉桂。若患处死肉已溃而不收敛,用四君、芎、归、黄健脾胃以生肌,如未应,加炮姜。若小儿患之,或目扎头摇等症,用四君加芎、归、山栀、健脾胃以清肝木。若食后即有此患,或腹胀作痛,用四君、山栀、山楂、神曲壮脾气以消导。大凡初患此症,用神效当归膏敷之。轻者自愈,重者自腐,良肉易生。其色赤者,乃火毒未尽,必搽至色白为度。倘患于肢节伸屈之处,若敷此且免生痂伤碍新肉复溃难痊。倘回禄烟熏致死者,以萝卜捣汁灌之即苏,以其辛能散气也(治验见正体部)。

附治验

锦衣杨永兴,厨下夜间回禄,凡睡此房已死将死者,灌以萝卜汁,良久悉愈。凡罹此患者,以此治之,其应如响。

骑竹马灸法图万金散内托散远志酒五香连翘汤忍冬酒沉麝汤忍冬草图五香汤以上方见前卷漏芦汤追毒丸柞木饮转毒散阿胶饮单煮大黄汤牛胶饮神仙截法黄矾饮秘传连翘汤国老膏千金漏芦汤六味车螫散神硝散止痛灵宝散圣效散神效麻仁丸神仙陷脉散清心内固散漏芦汤清膻竹叶汤猪蹄汤以上方见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