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小儿生下不啼,或因产难,或因冒寒,急以绵絮裹抱怀中,频以热水浸胞衣,要用油纸作条点燃,于脐带往来燎之,热气由脐入腹便啼,然后洗浴,方可断带。

小儿生下,先断脐,后洗浴,湿从济入,或变济风,且多死不治。即啼者,亦宜洗后断脐。留四五寸,于济带近肚处,紧紧扎住,勿引风进肚为妙。断后,用艾叶揉软如棉,绸包护脐,永不肚痛。

小儿生下,以益母草煎汤洗之,一世无疮疥。

○又方:用桃、李、梅叶煎汤浴之,亦妙。无叶时用根。浴讫,以轻粉少许摩身,不畏风,又解诸毒。

小儿洗三周,用猪胆汁三个,入水七八碗,煎至五六碗,待水温和,勿下生水,洗之时,切莫湿脐,恐湿邪入肚,变生济风。不如洗九周,待济带落,洗之更稳。

小儿脐湿,用发灰、绵灰、毡帽灰,皆可敷之。但防外风袭入,不可久露。

小儿夜啼,有向光而止者,有起坐而止者,可知抱儿者,平常宜背光。或初啼,勿轻起坐,否则惯而难止。治法不一,录之以备取用。

黑牵牛末一钱,水调敷脐上。

○五倍子末二钱,津(涎也。)调敷脐上。

○又……○又、蝉蜕用后半截三个研末,敷乳上令吮之。或用钩藤汤调服,或用薄荷汤调服。

○又……○又……○又、灯花三四颗,涂ru头上,令儿吮之。即灯草烧灰,加辰砂少许,亦妙。

○又……○又、木香磨水,调乳香、浚药末少许,煎数沸服。

○又……凡初生小儿,不乳而哭,速看儿口中上 牙藏等处,必有白泡或黄泡,俗名姜牙,急用银挖耳刮破之,随用絮抹干,勿使咽之,一刻即愈。或于刮破处以好墨涂之,或以桑树白汁涂之更妙。

凡小儿脐风,可以预免,于断脐时,勿使入风入水,详上断脐法内。至于有病,撮口不乳,治法不一,录之以便取用:白姜蚕二枚炒研,蜜调服。

○又、钩藤钩、甘草煎服。

○又、将死危症,捣蒜安脐,以熟艾灸蒜上,要至口中有蒜气方止。仍以蒜汁滴鼻中。

○又、用全蝎,酒炙为末,少加麝,以金银煎水,调半字服之。

○又、艾烧灰,浓敷脐上,以绸绢裹之。

○又、附子、肉桂等分为末,以生姜自然汁调作饼,二分浓,安脐上,纸盖之,用熨斗以微火久熨。母服五苓散,加当归、吴茱萸、木香、乳香、没药、钩藤各一钱。或儿同服更妙。

○若脐旁青肿,手拳口噤,啼不吮乳者凶。或用全蝎一二枚,酒灸为末,加麝少详,以金银煎汤调服之。

小儿脐带,或有所犯而落,故根未敛,溃肿而成疮者,宜白龙骨、黄柏、枯矾为末敷之。

○又、虾蟆烧末敷之。

○脐肿,荆芥煎汤洗后,煨葱贴之。但须常看抱裙,勿有尿湿也。

○脐突,其状如吹起者,以脐下为气海,儿多哭,则气动于中,自脐突于外。须设法使之不哭,方可养也。方用赤小豆、淡豆豉、天南星、白蔹各一钱为末,捣芭蕉自然汁调敷脐四傍,小便下即愈。

凡口噤不开,用天南星为末,加冰片少许,以姜汁和之,擦开龈,立开。

○又、猪乳汁与儿吞之,善开口噤。

○又、不乳,或喉中有痰如豆,葛藤烧灰和乳汁服。

○不乳属脐风者,必唇青口撮。若无此症,或不乳,或吐乳,有属胎寒腹痛者,用木香、木瓜、乳香、没药各少详为细末,以当归、苏叶煎汤调喂。如无上症,必母之乳汁多而伤也,宜少节之,自愈。

急惊者,阳症也。盖小儿之真阴未足,故肝邪易动。木生火,火生风,风热相合,则血虚而筋急,而为眩掉反胀。由是木邪侮土则脾病,而为痰壅吐泻,木盛金衰则肺病,而为喘促短气;木火上炎则心病,而为烦热惊叫;木火伤阴则肾病,而为血燥干渴、汗闭、搐等症。此非外来之风可以散也,惟以清热豁痰为急,但当分微甚而治之。

清热平肝汤

(新) 治急惊一切实症。

龙胆草 胆南垦(用牛胆套九次者佳) 海石 法半夏 钩藤钩(拣尽钩用。此味后入,过煎无力。各一钱)

白芥子(炒研) 淮木通(各八分)

水煎就,用僵蚕五分,全蝎(去足微炒)五枚,片、麝各二厘,共研末,调药服。如火之甚者,加黄连、黄柏、大黄之属。如火之微者,加元参、知母、黄芩、栀子之属。痰之甚者,倍胆南星,加天竺黄、牛黄之属。痰之微者,加前胡、陈皮(去白)、贝母、花粉之属。此外加朱砂能入心镇惊,雄黄能破结开滞,琥珀、青黛亦清利之佐助,冰片、麝香乃开窍之要药。至于僵蚕,佐痰药善能开痰,去肝脾之邪,则肝平而风自息也。全蝎色青入肝,善走厥阴,味咸降痰,故能治风。较之僵蚕,此其次矣。蝉脱,不过取其轻脱之义,不足恃也。凡惊风之实邪,以痰火为重,而风则次之,不得徒用剪风之药也。

○或惊风有兼外感者,必脉息浮紧、寒热头痛、无汗等症。如防风、羌活、荆芥、干葛、紫苏、独活、细辛之类,可以暂用。无外邪者,皆所切忌。又不可过用片麝,恐阳亏阴盛,而成慢惊。彼防风辛热、误用杀人,更宜慎用。

○如月内惊风,用丹砂末涂五心,以色赤人心,安神除热也。若客忤卒死,用蜜调服。如惊忤无声,血入心窍,猪心血调服。如发搐之甚,同南星、全蝎调服。

备拣古来治急惊诸方,以便取用。

导赤散

治心火上炎,舌黄尿赤,口渴身热,急惊实症。

生地 木通 甘草 麦冬(各二钱) 淡竹叶(十皮)

水煎,热服。

泻青丸

治小儿肝胆火,急惊发搐,眼赤上视等症。

羌活 防风 当归 川芎 山栀仁 胆草 大黄(酒浸,纸包煨透。等分)

共研细末,蜜丸。每用竹叶煎汤,少加沙糖化下。

○急惊风者,肝风甚,而心火从之,为实邪也。实则泻之,宜用泻青丸以泻肝之风,导赤散以泻心之火。如大便秘,用蜜导法:蜂蜜三两,入铁器内,以火熬干,捻成挺子,寸半长,从谷道插入。若用下药,恐脾胃受伤。

吐痰方

治儿壮实,痰在喉间壅塞、药食不得入者,则宜吐。

僵蚕 牙皂(炙焦,等分。)

研末,以土牛膝根少加水捣汁,调少许灌之,即吐。吐后服下痰药。

辰砂膏

治小儿痰壅气滞,服之痰自化下。

辰砂(飞过,三钱) 硼砂 马牙硝(各钱半) 元明粉(二钱) 全蝎(去毒) 珍珠(各一钱)

麝(一分)

共研末,每用一二分。治诸惊,薄荷汤下。治胎惊,乳汁合枣汤下。或用礞石滚痰丸亦妙。

至圣保命丹

治一切小儿急惊、胎惊,势迫时用之。风平,须照证调治。此应忙之劫方也,不得过服。

胆星(牛胆九套者佳) 僵蚕(糯米泔浸,焙干,去嘴甲) 白附子(各一钱) 全蝎(去足焙,十四枚) 天麻 防风(各一钱) 辰砂(水飞,钱半) 珍珠(五分,另细研) 麝(一分)

琥珀(三分) 金箔(二十片)

共研末,粟米煮糊为丸,分为二十五粒,金箔为衣,每一粒用薄荷煎汤磨服。或只用白附子、姜蚕、全蝎等分为末,酒调一钱服,甚效。

○又方:白牵牛半生半炒,黑牵牛半生半炒,大黄(煨熟)、槟榔各一钱共研末,用五分,蜜汤调下。痰甚,加轻粉一分,得微利一二次,痰热自退,不必过下。痰热退则惊风自除。切不可用辛燥驱风等药,反动心火而为害也。当其搐搦大作时,但可扶持,不可把捉。恐风痰流入经络,或至手足拘挛也。又不可辄用艾火灯火,此阳证不宜火攻。又不可峻用攻击,如巴豆之类,以取速效。只服清凉之剂,自可平安。谚云:「急惊风,慢慢治。」此迩言之切当者也。

慢惊者,虚症也。有因吐泻后脾胃虚弱而致者;有因急惊过服寒凉,及伤寒过下而致者;有因脾胃素弱,或受风寒而致者。其症:昏睡露睛,痰鸣气促,惊跳搐搦,或乍发乍静,或身热身冷,或肢厥、唇青、面白、口鼻气冷、昏迷不食、自汗泄泻、其脉迟缓细数等症,为脾虚生风,无阳症也。此际宜速培元气,大补脾土。即有风痰之类,皆非实邪,不得妄用剪风化痰之药再为消散,以伤阳气,乃为善治。

六君子汤

治脾胃虚寒,以致痰凝气滞、自汗泄泻、慢惊等症。

人参(少者,以山药四钱炒黄代之) 白朮(三钱) 茯苓(钱半) 炙草(一钱) 陈皮(去白,一钱) 半夏(钱半)

姜枣水煎,频服。如中寒泄泻,身冷痰滞,加附子二钱。(附子温中回阳,为慢惊之圣药也,如元气将脱,急炮用之。)若肝邪旺,侮脾土者,加肉桂一二钱,平肝以息风也。泻甚者,加肉豆蔻一二钱,面包煨,去油用。或补骨脂亦可。滑脱不禁者,加乌梅二个,或北五味子二十粒。如气虚下陷,昏倦无神,加黄 蜜炙三钱,即身热亦服,所谓甘温能退大热也。若膈热拒之,冰冷与服。或血虚不能养肝,加当归、白芍,以血足风自灭也。

理阴煎

治脾肾阴阳俱虚、慢脾等症。

熟地(五七钱) 当归(二三钱) 干姜(炒,二钱) 甘草(炙,钱半)

水煎服。如肾亏水泛为痰,或呕或胀者,加茯苓钱半,或加白芥子五分。如阴寒厥逆,加附子二钱。或泄泻不止,去当归,加山药、扁豆、补骨脂、肉豆蔻、附子之属。如腹胀滞疼痛,加木香、陈皮、砂仁之属。或肝邪旺,木动风摇,加肉桂二钱。如兼外感,头痛寒热咳嗽,脉浮紧者,加麻黄五七分。

加味异功散

治脾胃虚弱,肝木所胜,外虚热而内真寒,慢惊风证。

人参 白朮(二钱) 茯苓(钱半) 甘草(炙,一钱) 当归(二钱) 陈皮(去白,一钱)

钩藤钩(钱半,此味后入,过煎无力)

如不应,加半夏钱半,炮姜一钱,白蔻八分,木香四分,或再加附子钱半。要知木虚则搐而无力,火虚则身寒口中气冶,土虚则吐泻,睡而露睛。此际宜补脾胃为急。

秘旨安神丸

治小儿乍受惊吓,神气失散,以致溃乱不堪,睡中惊悸,宜以收复神气为主,若作惊风治,误矣!人参 枣仁 茯神 半夏(各一钱) 当归 白芍(酒炒) 橘红(各七分) 五味子(五粒)

甘草(炙,三分)

共研末,姜汁糊丸。每用生姜汤磨服二丸。如朱砂、琥珀之类,不过取其镇重之意,惟此方乃为救本之法。此证必惊哭多泪,忽啼忽止者是也。若啼叫无泪,声长不扬者,是腹痛,当细辨之。

搐,抽搐也,是即惊风之属。但暴而甚者,谓之惊风;微而缓者,谓之发搐。发搐不治,则渐成惊矣。宜察形证之寒热、脏腑之虚实治之。其治法详具急惊、慢惊二证,可参阅用之。

有所谓慢脾风者,即慢惊失治而甚者耳。其实难大分别,亦不必别立治法。急惊属实热,宜用清凉;慢惊属虚寒,宜用温补。二病不同,治法亦异。而诸书多用一药以治二病,何其谬也!钱氏戒之,而诸家著书立方,又明犯之,其被夭枉者多矣!小儿之虚症,观外可知。如心虚则惊惕不安。若啼声不出者,心绝也。肺虚,则气促多汗。若喘满痰响者,肺绝也。脾虚,则吐泻不食,痞满倦卧,牙紧流涎,手足牵动。若昏迷不乳者,脾绝也。肝虚,则筋急斜视,抽搐劲强。若目不开者,肝绝也。肾虚,为肢厥津枯,火不归元。若二便不禁者,肾绝也。凡言实者,乃邪气之实,非元气之实也,治者亦不可伤元气。若病久已虚,尤当专顾脾肾,则根本固而无虞矣。

小儿热证不一,有表里虚实之异。而人动谓小儿纯阳,概用寒凉,其说亦误。盖男子二八、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天癸者,阴气也。阴气未至,故曰纯阳,原非谓阳气之有余也,牡稚阳耳。稚阳之阳,其阳几何?阳本非实,而误用寒凉,则阴既不足,又伐其阳,多致阴阳两败,脾肾俱伤,又将何所倚赖而望其生长耶!故贵审禀赋阴阳偏盛,及外感风寒,内伤饮食等症,因人调治,斯无弊矣。

败毒散

治四时感冒风寒,身热无汗,喜人怀抱,口不渴便自调者,此热在表也。

人参 茯苓 枳壳 甘草 川芎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桔梗 生姜(各五分)

水煎,热服。温取微汗,而热自退。

黄芩汤

治脏腑积热,喜露头面,揭去衣被,口热舌黄,小便赤,大便秘,日晡更热,此里热也。

黄芩 栀仁 麦冬 生地 泽泻 木通 甘草(等分)

或加黄连,入生姜三分,水煎,温服。

竹叶汤

治病后温热,或兼潮热,或渴不多饮,大小便如常,此虚热也。

竹叶(十皮) 石膏(烧研,二钱) 半夏 人参 麦冬 炙草(各一钱) 粳米(即硬米也,下一撮)

先煎药,后入米,再煎服。或体弱泄泻,不食昏倦,其热不止,须用下方甘温,以补脾胃而热自除。寒凉药最为忌用。

加味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朮(二钱) 茯苓(钱半) 炙草(一钱) 干姜(炮) 白芍(酒炒。各钱半)

当归(二钱,泄者不用)

姜枣水煎。如气倦,加蜜 钱半。如气胀,加木香三分。如中寒腹痛滑泻,加吴茱萸、肉豆蔻、白豆蔻、补骨脂之属。如胃寒呕逆,加半夏、生姜,或加附子。如虚热甚生风者,加肉桂、钩藤钩。(拣尽钩钱半,宜后入,过煎无力。)或少人参,用山药四钱炒黄代之。

清凉汤

治小儿面赤舌燥,鼻干饮冷,大小便秘,一切热症。

黄芩(二钱) 黄连(一钱) 滑石(二钱) 薄荷叶(八分) 大黄(酒浸,煨熟,钱半)

姜引,热服。如口渴,加花粉、干葛。如大便秘结,用猪胆汁,少加皂角末,从谷道灌入,不得用芒硝、枳实以伤脾胃也。

小儿疳病,因病后脾胃亏损,或用药过伤,不能传化乳食,内亡津液,虚火妄动;或乳母六淫七情,饮食起居失宜,致儿为患。其证目肿腹胀,泻痢清白,肢体瘦弱,鼻烂身疮,虚热往来。又有走马疳者,牙齿蚀烂,口臭齿黑,甚则龈败牙宣。前人治法,多用清凉,不知此症,真热者固多,而元气既败,假热者尤多也。当阴虚脾亏之际,非温补不可,宜临证酌宜,仍以虚损治劳之法参用,庶得尽善。

芦荟丸

治小儿肝脾疳积,发热口渴体瘦,大便不调,或瘰 、耳疮、腮烂、目翳等症。

胡黄连 黄连 芦荟 白芜荑 白雷丸(破开,赤者不用) 木香 胆草 鹤虱草(微炒。各一两)

上为末,蒸饼糊丸。每白汤下一钱。或腹胀,加枳实、青皮、山楂肉、麦芽。如有虫,加使君子肉。如血虚,加当归。如脾亏有痰,加茯苓。此方再加干虾蟆一二只(酒浸一宿,去肠炙用)

更效。服此丸者,但须间服异功散,以扶脾胃为妙。

○如有虫,用黄连一两、猪肚三两,蒸熟捣为丸服。

○食土,用黄连、猪肚煮汁,拌土晒干,食之。如骨蒸泻痢,用胡黄连。潮热,同柴胡煎服。肚胀,同五灵脂丸服。壮热,同黄连、朱砂(细研水飞。)以猪胆汁拌湿蒸热,入芦荟、麝香丸服。如吃泥肚大,沙糖、轻粉丸服。

○凡肚大有积,将成疳者,用参苓白朮散一料,加谷虫五钱为末,米汤调服即愈,最稳最效。

兰香散

治小儿鼻疳赤烂。

兰香叶(烧灰,一钱) 铜青 轻粉(各三分)

上为末,干掺。

白粉散

治小儿诸般疳疮。

海螵蛸(三分) 白芨 轻粉(各一分)

上为末,先用温水洗拭,干敷。

雄黄散

治牙龈生疳蚀烂。

雄黄(一钱) 铜绿(二钱)

研末,干掺之。

蟾蜍丸

治牙龈生疳臭烂,并治小儿颈项结核,面色痿黄,饮食不甘,腹大发热,名曰无辜疳症。一服虚热退,二服烦渴止,三服泻痢愈,真妙方也。

用蟾蜍一二个,夏月沟渠中取腹大不跳不鸣者是。身多儡者佳。跌死,投于桶中,浸之以尿,下粪蛆二杓食之,二昼夜,用布袋盛蛆,置流水中一宿,取出,瓦上焙于为末,入麝香二厘,米饭捣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下,其效如神。

马鸣

治走马疳牙床溃烂,甚而齿脱凶症。

人中白(即尿缸底白垢也。以物刮取,新瓦盛之,火 如白盐,乃佳。五钱)

五倍子(生者一钱,另用一钱同白矾 之) 马鸣退(即蚕蜕纸也。火烧过,二钱半)

枯白矾(二钱即用五倍子同 者在内)

上为极细末,先以浓米泔浸洗,后以此敷之,真良方也。其吐泻、腹痛、咳嗽等症,大小可以同治。参阅本门用之,不必复赘。

备采古来治小儿杂症简易单方于后,以便取用。

小儿口疮,细辛研末,醋调敷脐上。

○初生时,以甘草煎汁滴口中,日后无毒,且稀麻痘。

○发黄,用花粉捣汁,蜜引,温服。

○骨蒸减食,因睡湿床伤也,用秦艽、甘草(炙)

等分煎服。

○蛔多腹痛:使君子肉为末,每月初旬五更时米汤调服一钱。

○丹瘤:木鳖子仁研末,醋调敷之。

○遗尿:补骨脂(盐炒)研末,每夜开水调服四分。

○狂燥、身热、昏迷:栀仁、豆豉各四钱煎服,或吐或下,立效。

○行迟:五加皮五钱,川牛膝、木瓜各二钱五分为末,每服五分,酒引。

○头面痒疮,常流血水:蛇床子一钱,轻粉三分,为末,麻油调搽。

○寸白虫:雷丸(肉白者可)水浸去皮,每月初旬五更时食炙肉少许,以稀粥调服一钱。

○疳积腹大黄瘦,用立秋后大虾蟆,(若身有儡,腹大不跳不鸣者佳。)去首足肠肚,以麻油涂之,阴阳瓦焙熟食之,虫积自下。连服五六枚,一月全愈。

○初生数日,大小便血,乃心肺胎热,不可服凉药,只用生地加水,捣汁五六匙,加酒蜜各一匙服之,自愈。

○不下尿,不吃乳:大葱白切碎,以乳半盏,蒸片时服。

○……○痫症,用鸡子黄和乳汁服三枚,愈。

癫痫:芦荟煎服。风痫善惊,用天麻煎服,或用青黛水调服。

○胃寒吐乳:白豆蔻仁、砂仁、甘草煎服。

○月内目不开,或肿涩,或出血,名慢肝风,用甘草(猪胆汁炙)研末,水调服。

○阴缩:吴茱萸、大蒜、硫黄捣涂腹,仍用蛇床子烧烟熏之。

○病后天柱骨倒:蓖麻子、木鳖子仁捣贴足心。

○口疮:陀僧研末,醋调涂足心,疮愈即去之。

○疳泻:赤石脂末,米汤调服五钱,立瘥。

○睡中自汗:故蒲扇烧灰为末,酒下二钱。

○诸风口噤不语:南星(略炮)五分,紫苏、生姜引,煎就,入雄猪胆汁少许服。

○撮口:甘草水煎服,令出痰涎,以猪乳滴入口中,自瘥。

凡儿生初睡时,最难安置。欲安枕上,枕高不便,安于枕下,恐寒时被浓掩伤。(世亦有掩死者。)只得安于手肘上。不知鼻风多射儿头,异日或有头风脑痛之患,亦有枕偏儿颈者。况母手常在被外,多受风寒,日后多有手臂痛者。其法:将母平日之枕一概不用,母用衣服制一枕,约四五寸长,周遭以线扎之,恰便母睡。其儿,用绿豆一二碗,略捣碎,装入布袋内,睡时仰松打平,止要寸详高,儿吃乳后,推于豆枕上,与母一样齐睡。母子俱安,岂不妙哉。(绿豆能明目、去风、稀痘,并解一切疮疖。)

凡浴时,探水冷热得所,庶无水惊。冬久浴则伤风,夏久浴则伤热。其浴时,当护儿背,以风寒自此而入,易成病患。且忌数数洗浴。

凡小儿平常无病,忌服药饵,否则遇病无效。

凡抱持,忌生客,恐客忤发热等症。忌入庙,恐心惊怖起风。

凡浣衣,不可露于星月之下,易惹邪祟。即至十岁亦忌。

凡在春天,勿护顶裹足,使阳气舒长。即稍长,下体勿令过暖。得寒凉,则阴易长;过温暖,则阴暗消。下体主阴,以童子阴常不足也。

凡初生十日内,宜煎淡豆豉汁喂之,下胎毒,助脾气,化乳食。以猪乳哺儿,解痘毒,除惊痫,且无撮口济风之患。

凡养儿要出见风日,耍着地气。若常怀抱,则筋骨缓弱,数岁难行。

凡儿勿摸刀剑,勿见猿猴,勿令久坐,勿令久行,勿过饮食,勿衣重裘,勿哺美味肉食、酸冷姜蒜,夜莫停灯,日莫说鬼,睡莫当风,坐莫近水近火,勿使过笑,勿使过哭,笑哭之后,莫即与乳,乳后勿即与食,食后勿即与乳,食乳交进,便成积聚。雷鸣击鼓,不必掩耳。乳儿不得过饱,饱则溢,溢则导虚胃气。凡宿乳须令捏去,当沃壁上,勿令虫蚁食之。乳儿之时,先以手指按任,勿使乳来太急,急则难咽,噎成哮病。儿肚宜暖,以熟艾铺一抱肚,冷天围之,热天用夹布围之,日夜勿解,以寒脾胃。以上护法,须当留神。

凡儿剃头,宜避风处。……凡小儿诸病,肝脾二经居多。肝只有余,有余者,病气也,似重而易治。脾只不足,不足者,元气也,似轻而难治。故薛氏以补脾立论,诚格言也。

凡小儿虚、实、寒、热,似乎难辨,观外症可知:如足胫冷,腹虚胀,粪色青,吐乳食,眼珠青,面青白,脉沉微者,此内必虚寒,忌投凉药。若足胫热,两腮红,大便闭,小便赤,舌粗黄,眼珠赤,渴不止,上气急,脉洪滑者,此内必实热,忌投热药。

疮科

疮疡一症,有出于腑而为痈,此为阳症,属内病之稍次者,治之犹易;有出于脏而为疽,此为阴症,属内病之最重者,治之为难。外有在皮肤者,有在筋骨者,其深浇有辨,盖寒滞之毒,其来徐,其入深,多犯在筋骨之间;风热之毒,其来暴,其入浇,多犯在皮肉之间。能知阴阳浅深,则治疗不瘥。然其最重者,以元气为主。元气强,则正胜邪,自易发而易收。

若元气弱,则邪胜正,必难发而难收。又有元气本亏,而邪盛不能容补者,此为败症。其有邪盛而脉症俱实者,但当直攻其毒,则不得误补助邪,所宜详辨也。凡脉浮数而反恶寒者,疮疽之症也。

如肿起坚硬,脓稠痛甚,二便秘赤,腹胀胸痞,口苦咽干,烦躁身热,目赤脉洪,心神慌惚者,实也。此其毒在脏腑,非用硝黄峻猛之剂荡而逐之,则毒不解,故不得不下。然非有真实者,不可轻用下也。

○如肿下软慢,脓稀身冶,泻利呕吐,食少自汗,肢肿音嘶,或肿而不溃,或溃而不敛,脉微昏沉者,虚也。此宜全用温补,固无疑也。然不独此也,即凡脉无洪数,又无烦热壅滞,而毒有可虑者,此虽非大虚之症,然察其但无实邪,便当托里养荣,预顾元气。何也?盖恐困久膜溃,不待损而自虚矣。及其危败临期,即多方挽回,安有益哉!故丹溪云:痈疽因积毒在脏腑,宜先助胃壮气,以固其本。夫然,则易于成功,而平复不难矣。若独攻其疮,则脾胃一虚,七恶蜂起,安有能生者乎!○齐氏曰:「邪气胜则实,真气夺则虚」;又曰:「诸痛为实,诸痒为虚」;又曰:「诊其脉,洪大而数者实也,细微而软者虚也。虚者补之,和其气以托里也。实则泻之,疏利而导其滞也。」

凡疮疡,有毒之甚者,如背疽、脑疽、脱疽、疔疮、天蛇头、(在手指尖。)

地蛇头、(在脚指尖。)一切无名肿毒,或肿处无头(用湿红贴于患处,但一点先干处乃是疮头),或周遭高而中一点青黑而陷者,或数肿处不知痛痒,或发如粟米之类,此皆大毒。非药所能有功,惟用大颗独蒜切片三分浓,贴疮顶,以艾于手掌中久揉,自软如绵,以豆大一壮,安于蒜片灸之,每三壮易蒜。万一灸得痛不可忍,将蒜略揭起,易艾再灸。或数十壮,或来日又灸,总以多灸为妙。约一二百壮,则毒自散。未成者即消,已溃者即效,诚治痈疽恶毒之仙方也。盖用大蒜,取其辛而能散;用艾灸,取其火力能透深远,所以胜于药力百倍者矣。若略灸几壮而即止,反为有伤。经曰:「陷者灸之,灸而不痛,痛而后止其灸。灸而不痛者,先及其溃,所以不痛,而后及良肉,所以痛也。灸而痛,不痛而后止其灸。灸而痛者,先及其未溃,所以痛,而次及将溃,所以不痛也。」人之头为诸阳所聚,艾壮宜小而少。

又有用附子炮去皮脐,研末,以唾津和为饼,安疮口上,将艾壮于饼上灸之。每日灸十壮,但令热,勿令过痛,治溃疡气血俱虚,或风寒袭之,不能收敛,用之神效。

景岳曰:「凡痈疽阴盛阳衰,体弱脉虚,苦寒之剂非惟溃后不可用,即肿疡亦不可用也。若阴邪凝结之毒,非用温热,何以营运?」陈氏谓:肿疡不可用热药,恐不可以概言也。

又曰:「疮肿之属外邪者,惟时毒、丹毒、斑疹及头面颈项上焦之症多有之。察其果有外邪,而脉见紧数,症有寒热者,方宜表散。然散之之法,又必辨其阴阳盛衰,故或宜温散、凉散、平散、兼补散,解毒而散,此中自有权宜也。」○又如里症用下之法,毒盛势剧者,大下之;滞毒稍轻者,微下之;荣虚便结,而毒不解者,养血滋阴而下之;中气不足,而便结壅滞者,润导而出之。凡此皆通下之法,但宜酌缓急轻重而用之。若不得法,后来将有难结之患,不但目前之害已也。是以表症不真者不可汗,汗之则亡阳;里症不实者不可下,下之则亡阴。亡阴亦死,亡阳亦死。医固可孟浪乎!凡肿软而不痛者,血瘤也。肿而渐长,不大热而时时牵痛者,气瘤也。微肿不消,后亦成脓,此是寒热所为也。留积日久,寒化为热,以此溃者,必成漏也。

○凡察痈疽,以手掩其上,大热而软者,脓成也,宜急针破之。若皮薄者,脓浇也。不甚热者,脓未成也。

○结核不消,寒热发渴,面色黄者,已成脓也。

○至于脏腑内疽,深藏不见,惟诊脉可知。胃脉,人迎也;沉数,热聚胃口,胃脘痈也。若洪数者,脓已成也。脉沉紧,虽脓未就,已有瘀血也。宜急治之,不尔,则邪内攻而危矣。

疮毒已结者,宜补气血,使脓速成。脓成当验其生熟,针而去之。不可用内消之法,以寒凉而成坏症。

○小按便痛者,脓浇也。大按方痛者,脓深也。按之不易起者,脓未成也。

按之而即起者,脓已成也。脓生而用针,气血既泄,脓反不成。脓热而不针,则腐溃益深,疮口难敛。若疮深而针浅,内脓不出,外血反泄。若疮浅而针深,内脓虽出,良肉受伤。若元气虚弱,必先补而后针。若脓出而反痛,或烦躁呕逆,由胃气亏损也,宜急补之。

仙方活命饮

治疮肿色赤,壮热 痛,此阳毒也。服此,未成脓者即消,已成脓者即溃,此止痛消毒之圣药也。

穿山甲(蛤粉炒黄) 白芷 防风 花粉 赤芍 归尾 乳香 没药 贝母 皂刺甘草(各钱半) 金银花(三钱) 陈皮(二钱)

酒煎服。服数剂,未成者自消。若已成而脓溃者,必体虚,难得收效,当速服下方:

托里消毒散

治疮溃体弱,易于收敛,此标本同治也。

人参(随症增减) 黄 (盐水炒) 当归 川芎 白芍(炒) 白朮 茯苓(各一钱)

金银花 白芷 甘草 连翘(各六分)

水煎服。若溃后而新肉不生,属气虚者,四君子汤为主。属血虚者,四物汤为主。

气血俱虚者,十全大补汤为主。并忌寒凉消毒之剂。

益气养荣汤

治气血亏损,身发肿毒,不论软硬赤白,或不时发热,或溃而不敛。内服数剂,外用隔蒜艾灸二三十壮。溃者贴神异膏。

人参 黄 (盐水炒) 当归 川芎 熟地 白芍(炒) 贝母 香附 茯苓 陈皮(各一钱) 白朮(二钱) 柴胡(六分) 甘草 桔梗(各五分)

姜水煎服。如口干,加五味子、麦冬。往来寒热,柴胡用一钱,加地骨皮。脓清,倍用人参、黄 。脓多不止,倍用黄 、当归。肌肉迟生,加白蔹、肉桂。

秘方托里散

治一切疮毒。始终常服,不致内陷。

栝蒌(大者一个,捣) 当归 黄 白芍 甘草(各两半) 熟地 花粉金银花 皂刺(炒。各一两)

上每味用一半,以酒五茶盅入瓷器内,以纸密封,置锅内久煮,取出待冷,陆续温服。

○立斋曰:此方药品平易,消毒之功甚大,且不动脏腑,不伤血气,不问阴阳肿溃,屡用屡效,真仙方也。凡有肿毒,先用隔蒜艾灸。若脉沉实,大小便秘者,失用疏通,而后用此,其功甚捷。若大毒已退,不作脓,或不溃者,更宜此方托里。溃而不敛,及脓清者,方用峻补。

托里养荣汤

治瘰 流注及一切痈疽不足之症,不作脓,或不溃,或溃后发热,或口渴,或恶寒,饥瘦盗汗,倦卧,不思饮食等症。

人参 黄 (蜜炙) 当归 白芍(酒炒) 川芎(各一钱) 白朮(钱半) 熟地(二钱)

五味(炒研) 麦冬 甘草(各五分)

姜五分,枣二枚,水煎服。

参 托里散

治疮毒平塌,色暗神倦,其痛不甚,或不知痛痒,此阴毒也。能急补托,可免其毒内攻而危。或腐溃不能收敛,恶寒发热,一切不足之症。

人参 黄 (蜜炒) 白朮 当归 熟地 白芍(酒炒) 茯苓 陈皮(各钱半)

金银花(三钱)

水煎多服。如不效,加干姜(炒)一钱,肉桂钱半。

○若脓出而反痛者,气血虚也,八珍汤。如不作脓,不腐溃者,阳气虚也,四君加归 、肉桂。如不生肌,不收敛,脾气虚也,四君加地黄、木香。如恶寒憎寒,阳气虚也,十全大补加姜附。如晡热内热,阴血虚也,四物加参术。如欲呕作呕,胃气虚也,六君加炮姜。如自汗盗汗,五脏虚也,六味丸料加五味子。如食少体倦,脾气虚也,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如喘促咳嗽,脾肺虚也,前东加麦冬、五味。如欲呕少食,脾胃虚也,人参理中汤。如腹痛泄泻,脾胃虚寒也,附子理中汤。

如小腹痞,足膝冷,脾肾虚也,十全大补东加枣皮、山药、肉桂。如泄泻足冷,脾肾虚寒也,前药加桂附。如热渴淋秘,肾虚阴火也,加减八味丸。(即六味丸加肉桂、五味。)观此,即知百病用药之法。

济阴汤

治疮毒初起,肿毒热渴,脉滑数有力,症属纯阳者。

连翘(二钱) 山栀(炒) 黄芩(炒) 黄连(炒) 甘草(各一钱) 白芍(钱半)

丹皮(二钱) 金银花(三钱)

水煎服。如大便秘,加大黄。

抑阳散

外治前症属纯阳者。

花粉(三两) 姜黄 白芷 赤芍(各一两)

共为末,茶调,浓敷患处。内外调治,则热毒自解,瘀滞自散。

冲和汤

治疮毒似肿非肿,似痛非痛,似溃非溃,脉洪数而无力,属半阴阳者。此因元气虚弱,失于补托所致。

人参(少者,用蜜炙黄 三钱代之) 陈皮 生黄 白朮 当归 白芷(各钱半)

茯苓 川芎 皂角刺 乳香 没药 金银花 甘草节(各一钱)

半水半酒煎服。

阴阳散

外治前症属半阴半阳者。

紫荆皮(炒,五两) 独活(炒,一两) 赤芍(炒) 白芷 石菖蒲(各二两)

共为末,葱汁好酒调敷。内外夹治,则气血自和,瘀滞自消。

回阳汤

治疮毒微肿微痛,或色暗不痛,或坚硬不溃,脉虽洪大,按之微细软弱,属纯阴者。此属脾肾虚寒,或因药亏损元气所致。

人参 白朮 黄 (各三钱) 干姜(炮) 附子(制) 甘草(炙) 陈皮 当归(各二钱)

柴胡 升麻(各五分)

半酒半水煎服。如不应,倍加姜附。

抑阴散

外治前症属纯阴者。

草乌(二两) 南星(煨) 赤芍(炒) 白芷(各一两) 肉桂(五钱)

共为末,葱汤调敷,热酒亦可。内外共扶,则脾胃自健,阳气自回也。

丹溪曰:敷贴之剂,应酬轻小热症耳。若不辨其阴症、阳症而妄敷寒凉之药,则迷塞腠理,凝滞气血,毒反内攻,而肉反死矣。况元气得寒则不健,瘀血得寒则不散,败肉得寒则不溃,新肉得寒则不生,治者审焉。

凡疮疽之痛不一,止之亦异。有因热邪痛者,以凉药止之;有因寒邪痛者,以热剂止之。

因风者除其风,因湿者导其湿。燥者润之,塞者通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之类,临机应变,方为上医。有谓乳没可以止痛,究何益哉!

降痈散

治阳毒痈疽, 肿切痛之甚者。煎剂功缓,用此外敷,散毒止痛立效。

薄荷叶 野菊花(连根叶,各一握) 土贝母(半之) 茅根(一握)

干者为末,鲜者同贝母捣烂,外将茅根煎浓汤,乘热调敷患处,仍留前汤顿热,不时润于药上,但不用冷,约半日即换之。

又方:治疽毒坚顽深固,及结核痰滞等症。

脑荷(倍用) 生南星 土贝母 朴硝(等分) 锻石(风化者,倍用)

共为末,用盐水调敷患处。脓成留头,经宿干即易之,或炒热摊绢上,隔绢贴之。或用麻油调,或用茅根汤调亦可。若欲止痛速效,加麝香,或冰片少许更妙。

槐花酒

治肿毒属湿热者,退之神速。惟胃寒之人不可过用。

槐花四五两,炒微黄,乘热入酒二三盅,煎十余滚,去渣热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即消。大抵肿毒,先用蒜灸,次服槐花酒以去其毒,胜于托里诸药多多矣。

忍冬酒

治一切痈疽、肿毒、发背、疔疮、喉痹等症。

忍冬藤(一名金银藤,鲜者四五两,干者止用二两,捣碎) 甘草节(一两)

水煎就,入酒一盅,再煎数沸,每日二服。外用藤捣烂,入酒少许,敷患处。或用花、用叶,生者捣汁半盅,和热酒半盅温服,更佳。甚者三五服即愈。

凡痈疽之毒有浅深,故敛之有迟速,不可早用龙骨、血竭收口之药、恐毒瓦斯未尽,后必复发,为患非轻。若久不合口,其肉白而脓少者,此气血俱虚,不能潮运,而疮口冷涩也。每日用艾叶煎汤,避风热洗,及烧松香烟熏之,或用猪蹄汤洗之,更以神异膏贴之。必须守禁忌,服补药乃愈。

神异膏

治一切痛疽疮毒,及收口甚效。此疮疡中第一方也。

麻油(一斤) 黄丹(三两) 黄 杏仁 元参(各五钱) 蛇脱(三钱) 男发(用半鸡子大一团)

蜂房(子多者佳,五钱)

先以黄 、杏仁、元参入油煎至将黑,乃入蛇脱、蜂房、乱发煎至焦黑,去渣,徐下黄丹,慢火再煎,滴水成珠为度。

凡气血闻香则行,闻臭则逆。况疮本腥臭,又闻臭触则愈甚,宜间用香散之药为妙。

万金散

治疮疽已溃未溃者,有消毒破瘀之功。

栝蒌(一个,打碎) 甘草节(二钱) 没药(一钱,另研)

用酒煎前二味,后入没药服。

丹溪曰:肿疡内外皆壅,宜以托里表散为主。如欲用大黄,宁无孟浪之非!溃疡内外皆虚,宜以补接为主。如欲用香散,未免虚虚之失。

凡痈疽脓溃之后,脉微涩迟缓者,邪气去,而真气将复也,为易愈。若沉细而直者,里虚而欲变症也。若脓血既去,则当脉静身凉,肿消痛息,如伤寒表症之得汗也。若反发热作渴,脉洪数者,此真气虚,而邪气实也,死无疑矣。

立斋曰:「疮疡食肉,乃自弃也。疮疡之毒,发于荣气,今反助之,与自弃何异。虽用药施治,亦不能愈。」景岳曰:「惟热症及疔毒阳痈则不可犯。至若荣卫大虚,而毒不能化,肉不能长,凡宜滋、宜补等症,可少食之。若牛肉、鸡、鹅、醇酒,及伤脾助湿等物,所宜忌也。」

太乙膏

一切疮疡并宜贴之。先用隔蒜艾灸,更服活命饮,(方载前。)以收全功。

当归 生地 白芍 元参 大黄(各二两) 甘草(四两)

用麻油二斤入砂锅煎药至枯黑,去渣,加黄丹三两再煎,至滴水成珠为度。忌铁。

神效当归膏

治一切疮疡溃烂,及汤火疼痛等症。

当归 生地(各二两) 白蜡(一两) 麻油(六两)

先将当归、地黄各一两入油煎黑去渣,又将二味入油煎黑去渣,乃入蜡溶化,候冷搅匀,即成膏矣。用涂患处,以纸盖之。如有死肉,须用利刀修去,去腐生新,其效如神。凡洗拭换膏,须预备即贴之,以新肉畏风故也。此药生肌止痛,补血续筋,故与新肉相宜。

○煎膏忌铁,宜用砂锅之类。

乌金膏

治一切痈疽溃烂。中央肉死,涂之即腐。未死,涂之即生。若初起肿痛,用点数处,则解毒肿消。若瘀肉腐黑,涂之即溃。若毒瓦斯散漫,中黯外赤,不腐不溃,内服大补之剂,中涂三四寸详,至五六日间,中央渐溃、渐脱,内用纯阳之药以接元气,自能收敛。若涂凉药,则毒瓦斯不解,无益而有害也。

巴豆不拘多少,去壳,炒黑,研为膏,点肿处或涂瘀肉上,则自消化。或加乳香少许更妙。恶疮顽疮,中有毒根,久不收敛,以少许 其内,即化而愈。或加香油少许,调稀可用。此方简而效,为功不小。

加味羌活汤

治疮疡肿痛,寒热头痛,身痛脊强,脉浮紧者。初宜疏通表散。

羌活 防风 苍朮(各一钱) 白芷 川芎 生地 黄芩 甘草(各钱半) 北细辛(三分)

连翘(钱二) 金银花(二钱)

姜枣引,热服取汗。如有汗,去苍朮,加白朮。渴者,加葛根、石膏。

栝蒌托里散

治疮疡毒盛者。未成者消,已成者溃,即溃者敛。

栝蒌(一个,杵碎) 忍冬藤 乳香(各一两) 苏木(五钱) 没药(三钱) 甘草(二钱)

酒煎,日三服。

蜡矾丸

治一切痈疽,托里止痛。护脏腑,勿使毒瓦斯内攻。老少皆宜。

黄蜡一两,溶开,离火,入生白矾末一两为丸。用熟水日进三服,各四五十丸,至三四两之上,其效自见。或止用白矾末为丸,以葱汤送三钱。三五服后,再服仙方活命饮二剂,诸恶毒自愈。若服金石毒药发疽者,尤效。

夺命丹

治疔疮发背等大毒,或麻木昏愦,或呕吐、寒热等症。服此者,不起者起,不痛者痛;痛者止,昏者苏;未成者消,已成者溃。乃恶症中之至宝也。

蟾酥(酒化) 轻粉 麝香(各五分) 枯矾 寒水石 铜绿 乳香 没药(各一钱)

朱砂(三钱) 蜗牛(无亦可)

上为细末,酒糊丸,绿豆大。每服二三丸,温酒葱汤下。或用葱白三四寸,病者自嚼烂,吐于手心,包药在内,热酒送下。如人行五里,汗出为效。重者,再服一二丸。或外用一丸入疮孔内,以膏药贴之。

宣毒散

治痈毒在脏,脉实便秘。若脉虚便调者,不可用。

大黄(煨) 白芷(各五钱)

水煎服。此乃宣通攻毒之剂,其功最大。

雄黄解毒汤

治一切疮毒溃烂。先用此洗三次,以后用猪蹄汤。

雄黄(一两) 白矾(三两) 寒水石( ,两半)

共为末,用滚水二碗乘热入药末一两,洗患处,冷则温热再洗,以神异膏贴之。洗时避风。

猪蹄汤

亦治前症。

白芷 白矾 当归 赤芍 独活 甘草 露蜂房(连子者佳。各五钱)

用猪蹄一只,水四碗煮之,去油渣,取清汤,入前药一分,作四分分开,煎十数沸,去渣温洗。恶肉随洗而下,即用前膏贴之。

集香散

亦治前症。

白芷 藿香 茅香 香附 防风 甘草(各三钱) 木香(一钱)

用水三碗,煎就去渣,洗患处。

○凡血气闻香则行,闻臭则逆。彼疮将尽未尽宜用之。洗后速用膏药贴之,直至收敛为度。忌用生肌之药。

乳香定痛散

治疮疡溃烂切痛,诸药不效者。

乳香 没药(各二钱) 寒水石( ) 滑石(各四钱) 冰片(一分)

为细末,敷患处,痛即止。此方乳没性温,佐以寒剂制之,故寒热之痛皆宜。

替针丸

治脓成不溃者。

白丁香(即麻雀屎) 砂 没药 乳香(各一钱)

糯米四十粒,先以矿灰拳大一块置碗内,量入水,热气出,以米排入灰中,良久,候米如水晶状,取出用之。如未就,再用灰制。各研末,后和匀收贮。用时,以饭丸麦粒大,用一粒,水湿安疮头上,其脓自出。若附骨疽及紧耍之地,当时针砭,出之为善。(下有单方。)

生肌散

治疮口不合。

木香 轻粉(各二钱) 黄丹(四钱) 枯矾(三钱)

共为细末,用猪胆汁拌匀,晒干,再研细,掺患处。

○立斋曰:「此方乃解毒去腐搜脓之剂,非竟是生肌药也。盖毒尽则肉自生。尝见患者,每用龙骨、血竭之类以求生肌,殊不知余毒未尽,反生腐烂耳。若此方诚有见也。」

又方:治脓止。若生肌时,用鲫鱼去肠,实以羯羊粪,烘焙为末掺之,疮口自敛。

桔梗杏仁煎

治肺痈,吐脓腥臭,或痰中带血,或胸膈隐痛等证。

桔梗 杏仁 甘草(各一钱) 阿胶 金银花 麦冬 百合 夏枯草 连翘(各二钱)

贝母(三钱) 枳壳(钱半) 红藤(三钱)

水煎服。如火盛兼渴者,加花粉二钱。此症因汗后伤风入于肺,变成疮疽,其脉右寸数而虚者,肺痿也;数而实者,肺痈也;微紧而数者,未有脓也;紧甚而数者,已有脓也。脉短而涩者易治;浮洪而大者难治,面色当白而反赤者,火克金,皆不可治。

小青龙汤

治肺轻受寒,咳嗽喘急,将成肺痈。先服二剂。

麻黄(去节,五分) 桂枝 白芍 甘草(各八分) 干姜(炮,五分)

半夏(一钱) 五味(十一粒)

水煎,热服。

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咳嗽胸胀,气喘面浮,已成肺痈,继用此方。

甜葶苈(炒研,三钱) 大枣(十枚,去核)

水煎,先入大枣煎就,去枣,后入葶苈,煎十余沸,食后服。

八味排脓汤

治肠痈,小腹胀痛,时下脓血,脉滑而数,身肤甲错等证。

黄 (炒) 当归(酒拌) 金银花 穿山甲(蛤粉炒) 白芷 防风 连翘 栝蒌(各二钱)

水煎服。或为末,每服三钱,蜜汤调下。如脓将尽,去穿山甲、连翘,倍当归,加川芎。

神效栝蒌散

治乳痈及一切大毒。初起肿痛即消,脓成即溃,脓出即愈。治痈之方甚多,独此方神效。治瘰 尤效。凡属痈毒,皆宜用之。

栝蒌(一个,烂研) 当归(酒洗) 甘草(各五钱) 乳香 没药(各一钱)

酒煎服。如不能饮酒,加水煎。数剂后,宜服补气血之药。

槐花散

治肠风脏毒下血。

槐花(炒) 熟地 青皮 白朮 荆芥穗 当归身 升麻(各一钱) 川芎(四分)

水煎服。或为末,每用三钱,米汤调下。

○又方:棕同柏叶烧灰存性,捣饭糊为丸服。

痔漏肠红方

其效无比。

黄连(一两,酒浸阴干) 百草霜(一两,用茅柴烧者佳) 乌梅肉(一两,酒蒸)

共捣为丸。如干,加前浸连之酒,每以酒下四五十丸。三日见效,十日全愈。

隔纸膏

治 疮神效。

黄 (研末,五钱) 轻粉 乳香 没药 银朱(各一钱) 血竭(五分) 铜绿(二分)

共为细末,真麻油调成膏,摊油纸上,再用油纸一层以针密刺孔,掩膏药上贴之,一日一易其膏。

猪脏丸

治大便痔漏下血。

猪大脏(一条,洗净) 槐花(炒,为末,二两。或用黄连二两为末) 入脏内,两头扎定,瓦器内米醋煮烂,共捣,加糕糊为丸。每服五十丸,米饮下,或当归酒下。

(治法详本门)

又方:用鲫鱼去肠,以五倍子末填满, ,研末,酒服一钱。

用牡蛎粉,茶调服。或用贝母为末服。

备拣古来治诸疮毒至简至稳神方于后,以便取用。

雄黄(钱半) 杏仁(三十粒,去皮) 轻粉(一钱) 冰片(少许) 共为末,以雄猪胆汁调涂,仙方也。

○又方:凡大毒,十日内宜服护心散,使毒瓦斯出外。若内攻,则呕逆不食而危矣。真绿豆粉(二两) 乳香(一两) 灯心末(三钱。先浆之,焙干研末后,以水洗去浆,布滤用)

以甘草煎浓汁调一钱服。至一两,则香彻疮口而愈。

○又方:毒初起及收敛时,用远志肉,米泔浸,为末,酒调三钱服,以滓敷患处。

○又、时行斑疮,一身忽如火伤,决之复起,此恶毒也。以多蜜炒升麻,水煎多服,并以升麻煎水洗之。

○疮肿 热大痛:大黄末,醋调敷之。

燥即易,数次即退。

○痈肿无头:蚕茧烧灰,酒服一枚,即出一头而自破。

○大毒湿疮,痛而不痒,黏不得衣被,以菖蒲研末一斗,布席上卧之,覆以被,三五日自愈。

○恶疮初起,捣蒜加麻油浓敷,干即易之,救人危急。

○诸疮久不瘥者,用鲫鱼烧研,和酱汁涂之。

○痈疽不起发,头陷黑黯,不热不痛,服补药不效,用人牙( )、穿山甲(炙)各二钱为末,以当归、麻黄煎酒,作二次调服,外以姜汁调面敷之。

○大毒,用雄鸡冠血涂之。

疗肿垂死,菊花一握捣汁,入口即活。冬月采根用,其效如神。

○又方:以艾烧灰淋汁,加锻石少许为糊,先将针挑破,至血出,乃点药三遍,其根自拔。

○又方:蜜与葱捣烂,先刺破疮头,涂之,一时毒出,以热醋洗之。

○又方:刺破疮上,以人粪热封之,干即易,一日除根。

○又方:内服十全大补汤,加生黄 五钱,外用蒜切片安疮上,以熟艾灸之,三壮易蒜。或毒重肉木,灸至肉痛方住。少顷再灸,明日又灸,总以数十壮、几百壮为妙。若头上生毒,艾壮宜小。此法最效,百不误一。凡一切恶毒,具宜用此法,即疮溃时亦当用。(此条已详前灸法门。)

用初生丝茅针酒煮服之,一针一孔,大奇。

○又方:白鸡翅下两边第一毛烧灰酒服,即破。

○又方:以麻雀屎,拣两头尖者是雄屎,加芝麻数粒捣敷,即穿。

陀僧为末,桐油调贴即愈。

贝母、南星等分研末,生姜擦之。

○又方:以生姜擦动,醋磨贝母搽涂之。

○若白癜风,用白蒺藜六两研为末,每汤水调服二钱。半月白处变红,一月断根神效。

○又方:用附子、硫黄为末,姜汁调匀,茄蒂擦之。

○又方:水银、轻粉用姜汁擦之。

用土茯苓一两,苡仁、银花、防风、木瓜、木通、白鲜皮各二钱,皂荚子四分,一日二服,忌茶、牛、羊一切发物。即前误服劫药,变成痼疾,多服自愈。气虚加沙参、淮药。血虚加当归。有热加芩连。此外不得再加。此方最稳而效,或止用土茯苓四两,皂荚子七个,水煎代茶饮。

○外用轻粉、大枫子肉等分为末涂之。

○又方:用轻粉一钱,雄黄、朱砂各二钱半,槐花(炒)、龟板(炙)各一两为末,糊丸,每服一钱,日二服,冷茶下,七日愈。

○又方:用轻粉、胡桃肉、槐花(炒)红枣肉各二钱,捣为丸,分作三服。一日鸡汤下,二日酒下,三日茶下。五日疮干,七日落痂。

○又方:大枫子(烧)和麻油、轻粉研涂,以枫子壳煎汤洗之,效。

用醋或猪胆汁磨墨浓涂之。

○又方:用灶心土捣蒜和敷之。

○又方:鹿角醋磨涂之。

○又方:捣大蒜加麻油,浓敷之,干则频易,神效。

○又方:用芥菜子、柏叶捣敷。

○又方:用木鳖子醋磨涂之。

○又方:大黄为末,醋调涂之,干即易。

○又方:五倍子醋煮敷之。

○又方:马齿苋捣敷。

○又方:葛藤烧灰,水调涂之。

○又方:芙蓉花或叶或皮捣敷。

○又方:肥皂捣烂,加醋敷之。

○又方:用藤黄,醋磨频涂。

但毒人,用当小心。

○又方:用水调牡蛎粉敷之,拔毒而消。

用 羊角烧存性,研末,以鸡子清调涂之。

用松香末一两,白矾三钱为末,麻油调搽。(有治法详本门。)

用母猪粪,黄泥包, 存性,为末。先以米泔洗净,搽之立效。

炉甘石( ,醋淬七次)五钱,儿茶钱半研末,麻油调敷。

○又方:轻粉掺之,即痂落而愈。

○阴头生疮,以蜜煎甘草涂之。

○又方:五倍子、花椒皮(炒)各一钱,细辛三分为末,先以葱汤洗净,掺之。(下疳亦用。)○内服槐花蕊一、二升,毒从小便出。(愈时身发红斑一二日无害,永不再发。)

未成膜,五倍子(炒)、百草霜等分,共为末,以醋调涂之,立消。

用艾灸七、八壮,灸时一痛甚,即易之再灸。

○又方:于瘤赘未甚大时,取蜘蛛丝拈成粗线,缠扎其根,数日其丝渐紧,(诸丝日松,蛛丝日紧。)瘤根渐细,屡易之自落,诚奇法也。

用炉甘石三钱研细末,以麻油半杯炼熟下之,再炼,将黄色,再下黄丹(研细末)二钱再炼,滴水成珠便止,倾于碗内收贮。用时,以油单纸摊铁器上,下以火烧热,挑膏药于纸上,乘热易开,贴患处。先须以盐茶洗净,中安灯心一根,引脓水下流,然后以膏药贴之。

年久顽疮立愈。予用悉效。

用大黄、一两(煨),皂角刺一两共为末,酒下,即下毒物如鱼脑。再服再下,如乱发之虫。后服雄黄花蛇丸,名通天再造散。

用松脂,少入轻粉细研,先以麻油涂之,次掺药,一日即愈。

五倍末,醋调涂之。

○又方:用丝瓜藤、根煎水涂之。

○又方:用鲫鱼烧灰,和酱涂之。

○:又方:用石膏(烧研)二两,黄丹五钱掺之,生肉而愈。

此疮生面上耳边,浸淫流水,用 羊须、荆芥、枣肉各二钱烧灰,入轻粉四分再研,麻油调涂,二三衣愈。口吻疮同治。

○又方:用鳖甲烧灰掺之,妙。

用螃蟹捣烂涂之。

○又方:用杉木煎汤洗之,俱效。

用穿山甲(五钱) 猪苓(二钱) 并以醋炒,研末,酒服二钱,愈。

用硫黄(三钱) 花椒(钱半) 水粉 大枫子肉 木鳖子肉(各钱二分) 共研末,新猪脂捣擦三四次痊。

内服下消风汤二剂。

消风汤

用治干疥极痒,及一切疮肿热疖。

赤芍(钱半) 生地(二钱) 荆芥 白芷 银花 羌活 独活 连翘 甘草 防风(各一钱)

水煎服。如热燥,加黄柏、苦参。如面上头疮,加川芎、白附各一钱,北细辛三分。

立效汤

(新)凡遍身疮痛,悉浓汁盈满,服之即脓干,立效。

生黄 (三钱) 白朮(钱半) 当归身(二钱) 小川芎(五分) 白芷 苍朮(各钱二分)

净银花(钱半) 茯苓 甘草(各一钱) 车前子(去壳,八分)

痛甚,加生地二钱。称足分量,水煎服。大疮悉愈。或小者复出,多服断根。

凡小儿至热天,遍身砂核,痒燥不安,甚则三粒五粒,变成热疖。用赤芍大黄黄柏苦参(各二钱) 连翘 荆芥 银花 甘草(各一钱) 苍朮(钱半) 羌活 独活 黄芩(各钱二分)

共研末,每用二钱,蒸浓水半杯,乘热遍涂三、四次即愈。甚则加黄连钱半更效。此予屡试之方也,用之最妙,亦慈幼之一端也。

用青矾为末掺之,即化为水。

用酸石榴皮蘸明矾末擦之。若用醋,虫即沉下。

凡痈疽大毒,速用真绿豆粉(一两) 乳香(五钱) 灯心(用浆焙干,研末,水法去浆。二钱)

以生甘草煎浓汁,调一钱服,至一两,香彻疮口而愈。否则毒内攻,或不食而呕,则危矣。

用陈锻石研末搽之,即愈。

用蚕豆壳烧灰,水调涂之。

用硼砂、炉甘石、银殊、白蜡各四分为末,忌铁。以麻油半小杯入药熬化,待冷涂之,即愈。然后于囊下逢中,烧桐油灯火,一路三壮,断根。

○又方:用柴胡、当归、车前子、木通、胆草、黄芩、甘草、泽泻、栀仁各钱半,水煎服。后以本滓加黄连、黄柏各一钱,牡蛎粉二钱,煎水洗,随用凤凰壳(即抱鸡出雏蛋壳。)一钱,冰片一分,大古勇、青黛各二分,轻粉八厘共研末,擦三次立愈。屡试屡验。

○又方:蛇床子五钱,生白矾三钱,煎水洗后,用黄丹、枯矾、生牡蛎共为末擦之。

○又方:胡椒煎汤洗之。

○阴湿诸疮,用蛇床子二两,朴硝一两煎水洗。

陀僧(三钱) 水粉 花椒(各钱半) 海螵蛸(一钱) 硫黄(三钱) 共为末,以生姜蘸药擦患处,三次愈。但先用连翘去间四钱,酒煎服,断根。

栀子仁研末,蜜调涂之。

○又方:大黄研末,蜜调涂之。

○又方:杉树皮烧灰,鸡子白调涂之。

○又方:丝瓜叶捣敷。无生叶,用干叶研末,蜜调涂之。

○又方:绿豆擂浓浆涂之。

○又方:井底泥敷之。

○又方:石膏末敷之。

○又方:生桐油调人中白敷之。

用刘寄奴草捣敷,止血立愈。

○又方:不拘柴烧枯炭,研末,乘热深擦之,血止不痛。忌水浸洗。但面上勿用,恐有黑印。

○又方:嚼三七敷之。再嚼一钱,米汤下,有瘀血即化。

○跌打瘀血积痛,大黄(一两,酒蒸) 杏仁(七粒去皮) 鸡鸣时服之,血下即痊。外红紫肿痛,大黄末,姜汁调涂妙。

○打扑瘀痕,水调半夏末敷之。

○跌闪出骨,蚕砂(四两) 绿豆粉(四两,俱炒) 枯矾(二钱) 为末,醋调敷之,包定,日换一次。

忌孕妇见之,三次愈。

○又方:骨碎、生蟹捣,冲酒服。外以滓敷之,扎定,少倾细听,骨接有声,神妙。

○……○止血合口,用五月五日取金樱子、桑叶、苎叶捣饼阴干,用时研末敷之。名军中一捻箭。

○凡跌打痛肿,用葱和蜜捣敷,立效。(饮童便妙。)○跌打损伤垂危者,用蚯蚓煎酒服,神效。

遍身瘙痒,或生瘾疹,此血热,或血虚以生风也。用上消风汤,或加黄连。如老人妇人,加当归、白芍。如身热,加青蒿。

○又方:用苦参为末,皂荚煎浓汁,丸服。

○又方:以锻石醋和涂之,随手即消。

人乳、桐油等分,和匀,以鹅翎扫涂,神效。

用生姜、陈酒糟各一斤同捣烂,罨伤处。

小儿头面患疮,脓汁作痒,痂浓不落。用松香、枯矾、官粉、黄丹等分为末,麻油调敷。

若作痒出水,水到即溃者,用绿豆、松香为末,麻油调敷。

○又方:以益元散加枯矾少半,以庇油调敷大妙。内服荆黄败毒散二服。

用铜绿末敷。

○又方:用枯矾、黄丹掺之。

人有久苦床箦者,身上骨高处,或磨去皮,或磨去肉,实在有不安于睡者,只得浓铺絮褥,亦觉无益。余有一法,床上之草要四、五寸浓,将于睡患之处排开二寸阔,上面仍旧安席安褥,将患处恰安空阔席草坑上,自觉相宜。即无病瘦人,有骨高处,亦如此睡法最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