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名:太上灵宝净明中黄八柱经。撰人不详,约出矜宋元间。系净明派经书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平部。

目录

中黄之道章第一 黄庭之景章第二 虚四谷章第三

塞二兑章第四开二洞章第五立八柱章第六

正位章第七 正性章第八 浑含章第九

太上灵宝净明中黄八柱经

中黄之道章第一

人生受正,委和以生。含纯一之炁,保至真之元。阴阳和,而后疾疢不生。形骸坚固,而后丹元可守。不亏元炁,故得大全。是以中黄之道,适正为本。知本者,不反不侧,不乖不偏。理上下得四隅,知所以在,达所以存。知所在,故不失其方。达所存,故不遗其想。辨方知想,是谓正道。深於道者能之苟,不深於道则忘本务末、不归正中,而中黄之道乖矣。中言其位,黄言其色。知位不失,识色不胶。非位非色,得其所得。今黄天之炁,横于胸臆,明其本真,不迷不忒,此之谓信。何谓至信,信在其中,黄锺之宫。中炁所兆,年谷以丰。人生如是,可以守一。守一既修,八柱以立。八柱既立,金丹赫奕。三千功成,步虚升陆。

黄庭之景章第二

浑沦辟,而神洲之理明。形骸生,而五官之用着。天地立,乾坤成。如立蜂房,如生蚁坏。乾坤之外,亦有乾坤。六合之内,岂无六合。惟乾坤之理,六合之义。求之於身,则一身之中天地既位。则青华之都,肝之正宫。赤明之府,心之正室。素辉之景,肺之正位。黑玄之郡,肾之正楼。脾位乎中,名曰黄庭。以金为屋,以玉为门,门玉如谷,色如蒸粟。有真人马,金缕之衣。如童子坐金莲,名蕊珠,字瑶仙。识其面者,可使与天齐年。守其宫阙,念之常存,故能入於玄玄。

虚四谷章第三

眼为神光之谷,耳为和声之谷,口为灵泉之谷,鼻为真香之谷。知中黄之道者,使眼无非视而神光荧荧,使耳无非听而和声殷殷,口无妄食而灵泉清,鼻无妄闻而真香馨,自然而已。恶欲不至则正炁明,正炁明谓之虚恬。虚恬者,如橐钥,可上可下,而正炁交错,不作於中。中扃广漠,洞然开阔。不流於妄,即是真作。既曰即真,可以得道。道非他求,本自我身。四谷不虚,所以失道。虚以为用,中扃圆融。光照内反,发乎泰定。如有巨室,四窗高明,於中居止,可谓明白。故正中黄,中黄者,虚四谷也。

塞二兑章第四

二兑者,炁精泄之门户也。人之所以夭折易衰者,前兑伤其精,后兑伤其炁。伤精而精不固,则妄淫,是名横流之兑。丧炁则炁易耗,而妄发,是名贼流之兑。善养精炁者,以精出乎思。思本乎脾,於是绝思,以炁出乎食。食本乎脾,於是绝食。绝思则真精内固,不以好色而荡摇。绝食则真炁内全,不以美味而败散。识二兑之正理,则中田固而有养。中田固矣,所以长寿。故正中黄者,必塞二兑。

开二洞章第五

二洞者,神宫之正位也。仙药之本原,炁液之道路。顶为乾灵之洞,能开之,则炁出入之门户也。上腭为玉神之洞,能开之,则精液出入之关键也。能中黄者,既四谷虚,而外邪不侵。二兑塞,而内正不发,则无思绝食。举炁而向上,则庆云出入於乾灵之门,可以飞神。取液而漱咽,则灵液出於玉神之泉,可以灌溉。金鼎於此,而嘉禾植善。得中黄开洞诀方,始名为大列仙。比其要,知其要,得道之本也。

立八柱章第六

身者,神之舍也。以形言之,谓之眉宇。以炁言之,谓之炁宇。以性言之,谓之泰定之宇。故身者,神之所舍。欲神舍之长存者,莫善於立柱。柱者,屋室之主也。元炁者,础也。元炁为础,而八柱立。何谓八柱,虚四谷谓之五明之柱,塞二兑谓之两极,开二洞谓之辅栋。以元炁为基,以精神为覆,帱而后居焉。以安吾之性,以全吾之道。道者,大而无外也。不沉不浮,得所住,知所生。知所定,适所安,正所正、而宾主之道立矣。宾犹铅汞也,主犹心肾也。心肾正,铅汞生,而后可以安金鼎,为大烹也。故善学者,以身为安宅,以见闻觉知为风雨。立八柱,安垣墉,而风雨之患消矣。所以先识其道,次明其景。立基定方,如王建国。面南背北,响明而治,此其道也。

正位章第七

道者,适乎正中。得正中之道,则洞然而已。何谓洞然,如彼卜宅。各安其居,宜前堂后室。各适其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各守其方。於是布八卦,定三田,知升降,审节候,明自然也。而吾以不明,明白自白也。而吾以不染,染则不明。明则莫大,之明不染。染物不得,而染以之。识正果,全正真,超正路,出正途。泰然圆融,恰然不动。此名正位之本,识鼎之所。既识鼎所,还丹可取。

正性章第八

有正性,有妄性,性本一也。未尝有二守一,去二得其正性。如性之正,不失所正。正而不泥,何事於正。正者,正也。正所不正,不正乃正。随其所正,合乎正真,是名正性。性自恬和,以和故通。以通故达,以达故明。明明之性,是谓正性也。

浑含章第九

中黄本非意立,唯浑含斯识。中黄八柱,本非精思,唯中黄斯有八柱。柱立而宅成,础坚而柱稳。推浑含而天地之理得矣。天地之理得,而成立乎中正矣。故不知中黄,未可以言人也。一饮食之肥瘦,亦中黄也。一是非之绝累,亦中黄也。知中黄,而大道彰矣。

太上灵宝浄明中黄八柱经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