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二\痼冷门] 病机叙论

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散,不散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血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阴阳应象论曰∶阴盛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故曰∶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

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无益者,或喘动应手者,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少腹相引痛者,或腹痛引阴股者,或痛夙昔而成积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少间复生者,或痛而呕者,或腹痛而后泄者,或痛而闷不通者。凡此诸痛,各不同形,别之奈何?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热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搏则脉满,满则痛甚不休也。寒气稽留,热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而痛止。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故按之无益也。寒气客于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血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按之则热气至,即按而摩之而使之热,则热气至也,导引是矣。)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夙昔而成积矣。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原病式》曰∶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瘕疝,坚痞腹满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水液澄澈情冷,吐利水液清冷而不混浊,此为病寒,则水谷不化,故吐利清冷也。

为腹硬坚。按之应手,谓之也。寒则血气凝故也。故削坚积,非辛热药不能除。瘕为腹中虽硬,忽聚忽散,无有常准,以其病瘕,未成也。血不流而寒博,故成瘕也。疝,少腹控卵肿急绞痛也,寒主拘缩故也。寒极而土化制之,故肿满也。经言丈夫疝,谓阴气连少腹急痛也。故言妇人少腹肿胀,肝经足厥阴之脉也。经注曰∶寒气聚而为疝也。

坚痞腹满急病,寒主拘缩,故急痛也。寒极则血凝泣,而反兼土化制之,故坚痞而腹满也。有热腹满坚痞者,当从热制之也。

下利清白水,寒则清净也。食已不饥,胃热则消谷善饥,故病寒者,食虽已而不饥也。

胃膈润泽而无燥热故也。

吐利腥秽,肠胃大寒而传化失常,金寒则水冷,故吐利腥秽也。热则酸臭,寒则腥秽,理之常也。

屈伸不便,厥逆禁固,阴水上于清净,故病寒则四肢逆冷而禁止坚固,舒卷不便利也。

[卷之二十二\痼冷门] 病机叙论

人身贵乎阴阳和平,而无偏胜则无偏疾。沉寒痼冷之证,乃是真阳耗散,脾胃虚弱,失于调理,以致胃寒。又啖生冷粘腻难化之物,经年累月,积久而成痼冷,渐伤脾胃,因而渍积脏腑,以成痼疾。但有寒冷触犯,速然而作,以致手足厥冷,畏冷憎寒,饮食不化,或呕吐涎沫,或大便洞泄,米谷不消,或小便频数,或肚腹绞痛,或逢寒咳嗽,或疝大作,皆其证也。

[卷之二十二\痼冷门] 病机叙论

东垣云∶脾胃不足,劳役形体,中焦不能营运,传为寒中,故吐利清谷,宜附子理中汤之类。以葱白煎羊肉汤服之愈。凡真气衰微,胃气不实,不可食生冷寒凉。若食寒凉,愈至肠胃虚寒,呕吐涎沫,水谷不化,肠胃常痛,腹冷如冰,皆阳虚阴盛之所为也。张仲景有阴毒,虽不曰痼冷,即寒冷所伤,手足冷,脐腹痛,呕吐下利,身如被杖,脉微欲绝,此由肾气虚寒,脾家伤冷,内外皆阴,阳气不守,遂成阴毒。至于唇口手足俱青,寒气冲心,烦躁闷乱,精神如失,脉沉而伏匿,多不治也。

[卷之二十二\痼冷门] 脉候

脉沉而迟者,为脏寒痼冷;微而涩者,为血虚。寸脉微迟者,阳乏,久而不起,必成痼冷;尺肺沉迟者,肾气虚寒,主腰足清冷如冰。痼冷病,脉绝不至者死。痼冷病,脉微迟,心中烦躁者死。

[卷之二十二\痼冷门] 治法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苦甘,以咸泻之。反治之法,寒者热之。

[卷之二十二\痼冷门] 治法

丹溪云∶阳虚则恶寒,用参之类,甚者,加附子,以行参之功。

虚劳冬月恶寒之甚,气实者,宜利,宜解表,柴胡、干葛之类。肾经积冷,下元虚惫者,宜安肾丸之类。

[卷之二十二\痼冷门] 治法

《仁斋直指》曰∶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人之处世,饮食为上,汤药次之。惟其口腹不充,嗜欲无节,所以脏中停寒而成沉痼。男子流精,女人下带,骨寒脑冷,气乏血衰,呕吐恶心,久泄注下,皆其证耳。治疗之法,惟贵乎温补,不宜太刚,养气血之剂,佐以姜桂,甚加附子为愈。若夫热剂刚燥,急欲回阳,吾恐肾水易涸,虚火烛炎,难保其生,知者审之。

[卷之二十二\痼冷门] 药方

附子理中汤姜附汤沉附汤真武汤

并治痼冷阳虚,腹痛吐利,寒战。(方并见伤寒门。)

十全大补汤

治诸虚百损。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芍药地黄黄肉桂(各五分)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空心服。甚者加附子五分。

八味丸

治下元冷惫,腰脚酸重,虚劳消渴。

熟地黄(四两)山药山茱萸(各二两)肉桂熟附子(各一两)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两半)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盐汤下。

(《澹寮》)

附子茴香散

治气虚积冷,心腹绞痛,泄泻食少。

人参白术白茯苓炙甘草(各七分)干姜(炮)附子(制。各五分)肉豆蔻茴香(各四分)木香(三分)丁香(五粒)水盏半,盐少许,煎七分,空心服。

(《和剂》)

沉香荜澄茄散

治内挟积冷,脐急痛,引腰背,面色萎黄,脏腑自利,小便滑数,小肠气痛并治之。

附子(制)荜澄茄茴香葫芦巴木香补骨脂肉桂巴戟天川乌桃仁川楝子沉香(各等分)(《和剂》)

三建汤

除痼冷,接元气。

椒附丸

治积冷,脐腹引痛,时有盗汗。(二方并见诸虚门。)(《济生》)

复阳丹

治阳虚阴盛,手足厥冷,暴吐大下,脉细,羸瘦,伤寒阴证。

川乌(制)附子(炮)天雄(制)钟乳粉(各一两)阳起石(,四两)朱砂(另研,一两)上为末,酒煮神曲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麝香鹿茸丸

治真元虚惫,精血耗少。

熟地黄山药(各三两)杜仲(炒)鹿茸(酒炙,各两半)五味子肉苁蓉牛膝(酒洗)沉香(半两)麝香(五分)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食前盐汤下,四十丸。

附汤

治气虚阳弱,虚汗不止,肢体倦怠。

黄(蜜炙,半两)附子(制,三钱)水二盏,姜十片,煎一盏服。

附参汤

治真阳不足,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短眩晕,但是阳虚气弱之证,并宜服之。

人参(三钱)附子(制,二钱)水二盏,姜十片,煎一盏,无时服。

茸附汤

治精血俱虚,荣卫耗损,潮热自汗,怔仲惊悸,肢体倦乏。

鹿茸(去毛,酒炙)附子(制。各二钱)水二盏、姜十片,煎八分,食前服。

黑铅丹

治真元虚惫,阳气不固,三焦不和,冷气刺痛,饮食无味,腰背沉重,膀胱久冷,夜多小便,女人血海久冷,赤白带下,及阴证、阴毒,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急用枣汤吞二百粒,即便回阳。此药大能升降阴阳,补虚益元,坠痰除湿破癖。(方见头痛门。)

养正丹

升降水火,接助元阳,治咳逆翻胃,痰结头眩,腹痛腰疼,霍乱吐泻。(方见头晕门。)

金锁正元丹

治真气不足,元阳虚冷,遗精白浊,呕吐腹痛,足膝无力,酸疼拘急,面黄神倦,一切虚弱,并宜治之。(方见泻泄门。)

来复丹

此药合二仪,配阴阳,夺天地冲和之气,乃水火既济之方,可冷可热,可缓可急,善治荣卫不交,滋养心肾,能升能降。上实下虚,气闭痰逆,心腹冷痛,脏腑虚滑不问男妇老幼,危急之证,但有胃气,无不获安。补损扶衰,救阴助阳,神功不可尽述。

舶上硫黄(透明者佳,一两)太阴玄精石(一两,研细,水飞)青皮(二钱)硝石(一两,同硫黄为末入盘内,以微火温炒,用柳木篦子不住手搅,令阴阳气相入,不可太过,恐伤药,再研极细,方入药)陈皮(去白)五灵脂(研细水飞。各二钱)上五灵脂为末,入青皮、陈皮末,和匀;又次入玄精硝黄和匀,好酒醋煮,糊丸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酒送下。小儿惊风欲绝,研碎米汤调下;大小伏暑闷乱,紫苏汤下。妇人产后血晕,恶露不止,醋汤下。

赤白带,小腹痛,男子疝气,诸痛不辨阴阳之证,悉宜服之。

安肾丸

治肾经积冷,下元虚惫,目暗耳鸣,四肢无力,夜梦遗精,小便频数。常服壮元阳,益肾水。

桃仁(去皮炒,四十八两)肉桂(去粗皮,十六两)白蒺藜(炒)巴戟天(去心)肉苁蓉(酒浸,炙)破故纸(炒)茯苓白术石斛萆(各四十八两)川乌(制,十六两)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

接真汤

治阴病,手足厥冷,腰腹疼痛,真气不足,衰惫欲绝。

沉香(二钱)丁香(一钱)麝香(五分)附子(制,三钱)水二盏,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渣,空心温服。

灵砂

治诸虚痼冷厥冷,神效。

水银(三两)硫黄(一两)炼朱砂作水银,即此砂也。就于市肆赎之,研为末,糯米糊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加至十五丸,空心,人参枣汤下,或盐汤下。疝气偏坠,木肾肿疼,炒茴香入酒煎,温下。虚劳咳嗽,入姜乌梅,紫苏煎汤下。盗汗,小便多,牡蛎入盐汤下。呕逆翻胃,丁香木香汤下。

疟不已,桃柳枝煎汤下。腹满腰痛,莪术汤下。遗精白浊,茯苓汤下。走注遍身风,嚼葱白酒下。妇人血气痛,延胡索煎汤下。小儿惊风,人参薄荷汤下。

(《百一》)

雄朱丹

治宿寒痼冷,饮食呕逆,久则羸弱,变为劳瘵。

雄黄朱砂(各二两)用瓷盒一个,先以牡丹皮二两,烧烟,内外熏黄,入雄砂于内,以酽醋和腊茶作饼封盒口,以赤石脂固济盒缝,又用赤石脂和泥,又固一重,外用盐泥纸筋,又固一层,用糠火慢煨,令干。次以炭火通红为度,退火埋土地中,过宿去火毒,取研入后药。

丁香荜茇赤石脂胡椒附子白术(各一两)乳香(与石脂同研)官桂木香(各五钱)上为细末,和前药又研匀,以清酒二升二分,熬去一分,入附子末煮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

(《秘方》)

兜肚方

治腹中寒积,痼冷不散,用之神效。兼丹田、神阙,令人有子。

男妇皆可用,有孕勿用。

檀香排草(各一两)沉香丁香(各五钱)丁皮广零陵香马蹄辛白芷(各六钱)甘松附子乳香(各二钱)麝香(九分)上十二味,为末,和揉艾铺绵中,用帛做成兜肚,以线钉定,勿令移动,外又夹。

裹肚及小腹,初裹一夜,日去之,渐渐至二夜一去,又渐五夜一去,方可常裹。

保真膏

治一切虚冷证,及无子,肾衰,阳事不举不固,贴丹田及肾,命门穴,久久贴之,大有功效。(方见秘验门。)(《良方》)

落洗法

治下元虚寒,一切冷病,腰腹冷痛,崩漏带下。

椒目川乌细辛干姜官桂上等分,为粗末,煎汤,热洗下部为妙。

[卷之二十二\痼冷门] 药方

治肾与膀胱俱虚痼冷,灸百壮愈妙。

胃俞

(二穴,在命门穴对脐,各开一寸五分是穴。)

三阴交

(二穴,在足内踝踝上四指,当足中是穴。)

气海

(一穴,在脐下。)

[卷之二十二\痼冷门] 药方

一方∶

治一切冷气。胡椒三十七粒擂,酒服之。

一方∶

治下元虚冷。以胡椒、破故纸等分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一方∶

治心腹冷气痛。用大菖蒲二三寸,捶碎,同吴茱萸煎汤下之。或细嚼菖蒲三寸,热酒下亦效。

一方∶

治冷气,少腹常痛。以艾叶干姜等分为末,蜜丸豌豆大。每服三十丸,酒吞下。

一立∶

治冷疝,少腹寒痛,引入阴囊,渐肿,用花椒炒碎,承以帛裹囊一寸浓。须臾热气通而愈,不热易之。

一方∶

治妇人少腹寒痛。用川乌为末,好醋摊绢上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