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朱叟迭着两个指头道:“我说的故宋宗室和状元宰相,并非他人,一个乃是秦王德芳后裔赵孟頫;一个乃是由状元而任宰相,深受国恩的留梦炎。这两人竟受了元人的征召,前去做官,岂不可叹而又可恨么?”众人问道:“元人方才尊崇释教,如何又要征召儒士呢?”朱叟道:“元廷征求儒士,也正因尊崇释教,废学校,停科举而起的。你们既然没有知道详情,待我细细说出,自然明白。”于是朱叟便将元廷征求儒士的起因,详详细细地说出。

原来世祖自平宋之后,将宋之宗室大臣尽行北迁,凡台省诸职,间用南人,惟御史台、按察司等不用南人。到了信从八思巴,尊崇佛教。不但废学校,停科举,抑制儒土,并且制江南人为十等,一官二吏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等级颁了出来,以儒者而屈于娼之下、丐之上,这明是有意毁灭儒教的了。读书的听到了这样制度,莫不怒发冲冠,销声匿迹,遁于山林,如何还肯出仕做官,受他的羞辱呢?因此朝廷之上,除了一班蒙古人以外,便是些幸进的小人了。

御史程文海见了这般景象,很为忧虑,便上疏言道:“陛下扫平区宇,中国之天下须参用中国人,则风土人情悉得其宜。

如御史台、按察司,乃采风问俗之职,江南等处风土,非南人不请。且江南为故宋人文荟萃之地,今宜设各道廉访使,博采知名之士,朝廷充用,天下可不劳而定了。况陛下诏书祟奉释教,停罢科举,非采访何由得知?“此奏一上,世祖竟允其请,即命程文海为江南廉访使,拜集贤学士兼侍御史,行御史台事。

文海奉旨启程,一至江南,令人访求留梦炎、赵孟頫. 两人到来,对他们说道:“当今大元天子侧席求贤,故命文海采访名士。二公抱济世之才,匡时之略,宜乘时起驾,贡于明廷,切勿遁居山林,与草木同腐,使夜光之璧、明月之珠,委于道路,则幸甚!”

留、赵二人本来没甚气节,只因无路可以出仕,所以隐居家中,哪里真个不忘宋朝,愿作遗民呢?如今有翟文海劝驾,真是难得的机会,哪里还肯错过?遂齐声应道:“亡国大夫,不足与图存,倘蒙明公汲引,敢不竭尽驽骀,以效驰驱。”文海见二人已允就征,不胜欢喜,遂给与诘身。二人叩首谢恩,被荐入燕,俱用为翰林承旨。留梦炎谢表中有几句道:“使伏枥驽蹇,布骐骥而跌足。窜迹翩翎,排鸳鸯而刷羽。”又有四句道:“分其斗米,济濡沫之枯鳞;惠以余光,照茕栖之寒女。”赵孟頫也用杜牧之语,寄书于程文海道:“泛大鲸之海,每觉魂摇;戴巨鳌之山,未知恩重。”甚至有诗句道:“惠深范叔绨袍赠,荣过苏秦佩印归。”这二人的求用于世,真可说是亟亟不遑了,岂不令人可耻么?朱叟将赵、留二人应征的事情说了一遍,座中莫不嗟叹。内有陶翁、徐翁,虽为野老,少时亦颇读书,明晓大义,更为感奋道:“赵孟頫、留梦炎,一为故宋宗室,一为故宋大臣,勔颜事仇,反不如我辈村农牧竖,犹知不忘故国。吾闻人言,赵孟頫精书善画,擅长吟咏。留梦炎亦复文名籍籍,如今文章书画,反变做济恶之具,不如不读书之为愈了。”

众人正在差叹不已,纷纷议论之际,忽闻哭声幽咽,隐隐传来,若断若续,如似万种悲怨无可告语的样子,众人闻之,大为惊诧。朱叟道:“哭声凄惨异常,此人必怀有隐痛,所志莫遂,故发为君山之痛、阮藉之悲。我们既已闻之,不可不往一观,并询其究竟。”说罢,立起身来,与陶翁、徐翁相偕而出。循着哭声行去,见一少年坐于沙滩,面如死灰,悲啼欲绝。

朱叟见这少年,虽然衣衫旧敝,容颜憔悴,眉目间很有一股英秀之气,知其必非寻常子弟,遂上前问其姓名,何故在此悲泣。

少年见问,停悲答道:“小子姓韩,名怀珍,滁州全椒人氏。

父为此间县尉,宋亡殉难任所,旅榇未归。今始间关至此,觅取亲骸,无如兵火之后,无可寻访,遍叩居人,皆言不知,因此悲伤。不意惊动老丈,荷蒙垂询,敢不直陈?“朱叟道:”滁州至此,千里迢迢,你雏年弱质,不惮险阻艰难觅取父骨,可谓至孝。孝顺之人,天必垂怜。你父遗骨,当可觅得,且勿悲伤。暂至我处,慢慢寻访便了。“韩怀珍一闻言,连连道谢,又向陶翁、徐翁等互通姓名,同至村中。朱叟对众言道:”韩氏子茕茕孺子,间关跋涉,寻亲骸骨,其志可嘉!其孝可敬!

我等当为之设法寻访,以慰孝思。“众皆称然。陶翁问怀珍道:”令先尊临殁年月,以及葬于何处,你应略有所知。“怀珍答道:”先父孑身赴任,未携家属,后因兵火连年,道途阻梗,音信不通。先父殉国,亦系得之传闻,安能知其葬处?“众人闻言,皆现难色道:”既五年月,又无葬处,此事如何措手?“朱叟道:”且为详细访问,倘有知者,便可请其指点了。“

遂偕怀珍同至近城询访,凡古寺废院,停棺之处,物色殆遍,所停棺木,悉有主者。又至丛葬之地,探坟问冢,抚碣摩碑,搜剔备至,亦皆非是。众都绝望,怀珍号泣而行。

是日夜间,怀珍忽得一梦,梦见己身卧于雪地,雪月交辉。

忽又行抵河畔,宿草离离,境绝幽寂,遇一老人,口中诵道:“官告终养,身无寸丝,人欲请宾,口不能言。”怀珍问其所言何意,老人不答,忽惊而寤。次日以梦境告于众人,各为参详。众人议论不一,有谓吉者,有谓不吉者,纷纷聚讼,莫衷一是。中有罗翁,忽然省悟道:“终无丝,冬也。请不言,青也。合之为‘冬青’二字,意者韩县尉之骸骨,莫非在冬青树下么?”朱叟亦恍然大悟道:“怀珍梦身卧雪地,雪月交辉者,亦冬也。继至河畔而见草者,古诗‘青青河畔草’,亦有青字寓于其中。冬青树下,必有所获,我们何不前往访之?”怀珍遂与众人随处寻觅,遍历远近,并不见有冬青树。后至西山最幽绝处,见有冬青数株,谛视之,下有桐棺一具,业已朽败,椁上泥污堆积,并无封志,白骨已露于外。怀珍未知果为父骸与否,方欲刺臂滴血,忽见骨旁有玉玦一枚,不禁大泣道:“此真我父遗骸了!”朱叟忙问其故,怀珍指着玉玦言道:“家中老母亦藏有玉玦一枚,常言此玦本属雌雄成对,雄藏母所,雌在父所,今既有玉玦,必为我父无疑。但处事不可不慎,仍当沥血以验直伪。”遂带泪刺臂,以血滴之,沁入骨内,滴滴不溢,乃抚棺大痛。将骨殖第其甲乙,以次包裹,背负而回。

村中人见怀珍觅得父骨,莫不嗟叹,谓系纯孝所致,争先延请怀珍,杀鸡为黍,烹羊炰羔,为之称庆。并延朱叟作陪,连饮三日。忽闻道路传言,朝廷遣使伐陵,取骨搜宝,使臣已至临安,会合了行省平章,不日即抵会稽。众人闻言,莫不惊讶道:“自古以来,未闻有伐陵天子,恐是道路讹传,不可源信。”不料愈传愈真,会稽官吏且预备钦使行辕,其事必非虚悬。众人尽皆愤愤地说道:“夺其国,更伐其陵,也未免太不仁了。”

朱叟更悲惋泣下道:“巍巍至尊,没后至不能保其朽骨,宋朝诸帝,真是不幸了!”有少年姓唐,名珏,字玉潸,生性豪爽,见义勇为,奋臂大呼道:“我等逐日游于狮山屃湖之间,目触殡宫,时怀水土之恩,如今遭此大变,理宜瓣香杯血,向陵前致奠,以表寸心。”众人皆以为然,惟朱叟沉吟不语,若有所思。陶翁向他说道:“叟平日以忠义自许,此时遭遇大变,因何反无表示?”朱叟摇头道:“徒往一奠,陵骨仍不可保,必须筹一长策,保全诸帝之骨,不为伤残,方可略尽我等之心。”唐珏又大呼道:“老丈如有妙策,可以保全陵骨,小于虽赴汤蹈火亦所不辞。”众人亦拱手道:“不特唐义士一人愿为尽力,我等亦当听命于叟,竭尽棉薄,以保陵骨。”朱叟道:“此时别无他法,惟有取它骨以易诸帝之骨,藏之它所。但顷刻之间,安有如许骨殖,可以遍易诸陵呢?”唐珏向怀珍道:“事已急迫,请先以今先尊之骨,易取一陵,其余骨设他法。”

怀珍闻言,涕泣不答。朱叟道:“此计甚善。韩县尉以臣代君,朽骨犹存忠义;不意千里寻亲,不得老父之骨,反得君皇之骨,忠孝两全,可以名传千古了。”怀珍方才点头应允。众皆大喜,急往易骨。

行抵水澳,忽江边一乞丐,背负竹筐,手持竹夹,长歌而来。众人见他形状奇异,细听其歌道:沧桑变易兮陵谷迁,移珠宫壤土兮衰草迷离。高孝两朝兮惠泽遍施,遗骸不保兮令我心悲!

唐珏闻其歌,知为非常之人。正欲迎上询问。那丐者见了众人,已正色说道:“诸君比邻殡宫,竟忍袖手旁观,不一援手么?”唐珏遂将易骨之意告之,丐者大喜道:“不意彼此并未谋面,竟有同心,我自闻得伐陵取骨,搜索金宝之耗,即扮为丐者,沿路行乞,遇有无主孤坟,便取其骨殖,置于筐中,来此易骨。正虑独力难支,不能胜此大任,今得诸君,大事成矣。”唐珏等亦复大喜,亟询姓名。丐者自言姓林,名景曦,字霁山,故宋之太学生。得与诸君共事,志愿可以克偿了。遂相与前进。先至理宗陵所,但见墓木高拱,翁仲已欹,驼马惨淡,丹青剥落,寒食青草,夜月棠梨,凄凉景况,令人难堪。

朱叟惨然道:“身为皇帝,反不如民家,遇时逢节,犹有以麦饭樽酒浇奠墓前。”言罢泣下。众人皆泣,遂向陵寝礼拜一番。

那罗翁本是故宋中宦,深知陵中折广狭曲布置之法,引众由隧道而入,径达寝殿,以钱管掘开寝门,即见白玉棺,置于正中,众人捩其枢纽,棺盖自启,以怀珍父骨,易出理宗之骨,其余玉匣珠襦,以及殉葬的珍物,分毫不动,仍由怀珍负骨而出,掩闭其关,塞其隧道,土色不痕,仍复如故。又至高孝诸陵,以林景曦筐中之骨,一一易置。最后又及后妃陵中,骨已用罄,乃分道往各处无主孤墓中,搜取人骨,不论贵贱不拘长短,七手八脚,尽将南宋帝后骨殖换出,遂斫文木为椟,纫黄绢为囊,各署陵名于外,共得帝后之骨二十四具,葬之兰亭山下,瘗葬既毕,乃市羊豕,具牲醴,由唐珏作文祭告,林景曦吟诗凭吊。

朱叟对众人说道:“”瘗处若无标识,将来无人能知其地了。“林景曦道:”此言甚是,我意标志不须他物,宋故宫中冬青树极多,每瘗一处,即移取冬青一株,植于其上,他日有继我等之志者,冬青树即可以作为宋君的墓志。“众人皆以为然。

唐珏首先移冬青,种植且吟诗道:一杯自筑珠宫土,双匣亲传竺国经。

只有春风知此意,年年杜宇哭冬青。

众人亦各移一株,植于所瘗土堆之上,人多手众,不止片刻,二十四株冬青树已整整齐齐载植好了,又哭奠一番,再拜辞别而散。散时相约,各秘其事,除与事之人以外,更无知者。

其时在元世祖至元戊寅岁,十二月初八日。至今屃湖之滨,狮山之侧,冬青树植立于上,有茔址隐约可辨,共计二十四处,世人因号之为二十四堆,即南宋诸帝后埋骨处也。后人有诗吊之道:屃湖湖水明如镜,照出兴亡事可哀!

二十四堆春草绿,钱塘风雨翠华来。

话说卢世荣、咬住,一路前来,浙江行省平章哈马黎与江南浮屠总教杨琏真珈,已闻报侍郎卢世荣、内侍咬住奉命伐陵。

哈马黎同杨琏真珈连忙出郭迎接,排了香案,宣过圣旨,飞马报往绍兴,命官吏预备伐陵。知府刘含芬乃是汉人,闻了飞报,暗暗啜泣,却又不敢逆旨,只得会同会稽、山阴、萧山三县知县,承办差事,备齐车马,董率役丁在陵所祗候。卢世荣、咬住同了杨琏真珈,鸣锣喝道而来。先至宋理宗陵寝,在左近略略巡视,下令人役于动手之时,对于金宝不得损伤,亦不准隐匿,违者以逆旨论,立斩不贷。人役奉令,一声呐喊,耰锄齐举。但见云愁雾惨,日黯见凄,天地为之失色,草木为之饮泣。

林中鸟雀,闻斧声而惊飞。山内狐兔,见锄影而逃窜。鸾凤文石,成为碎屑。螭龙丰碑,悉卧沙土。一层层掘将进去,将珠玉金宝,尽行辈出,由内侍咬住逐一检点,报明侍郎卢世荣,执笔注册。工役们掘至里面,见石门紧掩,不懂启闭机关,任你如何用力,也不能开。其时督视工役的,乃是西僧杨琏真珈,见石门坚不可开,即命取过铁锤,用力攻击,只听一声响亮,如天崩地塌一般,两扇石门直倒下来,将工役压毙三十余人。

杨琏真珈幸亏逃走得快,方才没有被石门压着,保全了性命。

不禁勃然大怒起来,吩咐工役,从速将地上压死的尸首搬将开去,恨恨说道:“俺因为是帝皇的陵寝,不忍过于毁坏。谁知死鬼无知,胆敢将石门来压俺。俺命在天,岂是死鬼所能捉弄的?俺如今倒要施点手段,使他的骨殖万劫不得超升,以报此仇了。”未知杨琏真珈又要施行什么手段,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