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昭帝元平元年春二月,忽有流星,其大如月,向西飞去,其速如箭,众星皆随之西行,时在早晨。众目共见,莫不诧异。是时昭帝身体时觉不安。霍光见昭帝多病,心中忧虑,意欲皇后得宠生子。侍医及左右近臣,皆顺霍光之意,说是帝病,须节欲静养,禁止后宫之人,不得进幸。到了夏四月,昭帝病重,驾崩于未央宫。综计在位十三年,改元三次,年仅二十一岁。昭帝自幼聪慧,为武帝所爱,虽即位以来,未尝亲理政事,并无表见,然能深信霍光,始终委任;又能辨别燕王所上之书是假,知上官桀之奸诈,不与亲近,不愧称为明主,况年尚幼小,尤为难得。后人论到此事,因言昔日周武王驾崩,成王年幼,周公为相,管叔、蔡叔宣布流言,诬谤周公谋反。
成王闻知,其初不免生疑,后来方始觉悟。由此观之,霍光虽然不能比得周公,昭帝转胜过成王,只是享年不久,未免可惜。
昭帝既崩,上官皇后年才十五,并未生有子女。霍光费尽苦心,保护幼主,幸得成立,却又半途夭折,自然十分悲痛。
便与诸大臣会议应立之人,诸大臣因见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现在,遂请立刘胥为皇帝。霍光心想刘胥平日所为不法,所以先帝不立为嗣。今竟奉为天子,不特有违先帝之意,且恐即位之后,愈加放纵,汉家社稷将致不保,后人必然归罪于我。但众人皆注意于刘胥,我若执定不肯,又恐大众疑我别有私意。霍光再四寻思,心中终觉不安,因此迟疑不决。旁有郎官知得霍光意思,遂上书道:“昔日周太王废泰伯立王季,文王弃伯邑考立武王,大抵立嗣要在得宜,虽废长立少,亦无不可。广陵王素为无道,万不可立。”霍光见书,正中其意,于是将书遍交丞相杨敞等观看。即日擢此郎官为九江太守。
霍光决意不立刘胥,遂想到应立之人,惟有昌邑王刘贺。
刘贺乃昌邑哀王刘髆之子,刘髆系李夫人所生。武帝宠爱李夫人,李夫人死时,葬以皇后之礼。哀王早死,所以不得立为太子。及武帝崩后,宗庙例有皇后配食,而武帝陈皇后与卫皇后皆因罪被废。霍光体贴武帝之意,遂以李夫人配食。李夫人既可配食武帝,刘贺便算是武帝嫡孙,立之为帝,可谓名正言顺。
况昭帝在位十余年,也算一代之君,不可无后。今迎立刘贺,又可承继昭帝,最为确当。至刘贺为人如何虽不可知,但他嗣立为昌邑王已有十余年,未闻相二千石举奏过恶,谅不至又学刘胥。霍光想定,遂将己意遍告诸大臣,问其意见。诸大臣不敢多言,一律承诺。霍光遂奏明上官皇后,作成玺书。遣行大鸿胪事少府史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往召昌邑王刘贺入京主丧。读者须知凡人心中之理想,与世上之事实,往往相反。霍光不欲迎立刘胥,原为其举动每多过失。
谁知别人不选,却单选中刘贺,更比刘胥不如。刘胥虽然无道,将来还望有悔过自新之日;刘贺却生来便是痴呆,如何可作天子?若论霍光为人,素称谨慎,此次迎立嗣君,关系何等重大,岂敢轻举妄动,但他却万想不到刘贺为人如此,就连朝中诸大臣也都不知。况昭帝新崩,国家不可一日无主,事关紧急,须是当机立断,所以霍光也无暇细查,便即定议举行。
说起刘贺年方五岁,嗣立为王,在国已有十三年。只因精神不全,所以举动无节。平日最好游猎,驰驱国中,不知休息。
尝往方与地方,未及半日,行路二百里,连累百姓,荒废正业,替他修理道路。旁有王吉,字子阳,琅玡皋虞人,官为昌邑中尉,见此情形,上书极谏。刘贺尚知敬重王吉,下令褒美,并赐牛肉五百斤,酒五石,脯五束。过了一时,刘贺照旧放纵。
王吉常常劝谏,无如刘贺闻言,偶然明白,过后又复糊涂,一味任性妄为,终不改变。又有郎中令龚遂,字少卿,乃山阳郡南平阳人。为人刚直敢言,每见刘贺做事不合,便当面说其过失。刘贺听了,自己也觉羞惭无地,不待龚遂说完,连忙以手掩耳,急走入内,对着近侍道:“郎中令专会羞辱人。”龚遂出外,又对刘贺之师王式及其相安乐大加责备,说他二人不能救正,二人无言服罪。由此国中之人,皆畏龚遂。
刘贺生性又专喜与御卒厨夫相聚一处,长日游戏饮食,赏赐无度。龚遂闻知,入见刘贺,跪在地上,膝行直至刘贺面前,放声大哭。左右近侍见龚遂哭得伤心,无不感动流涕。刘贺正与众人游戏,十分高兴,突被龚遂一哭,心中大惊。一班御卒厨夫,望见龚遂,缩着头四散而走。刘贺急向龚遂问道:“郎中令何故大哭?”龚遂挥泪对道:“臣痛社稷将危,所以哭泣,愿大王屏退左右,使臣得尽言上闻。”刘贺遂命左右退去。龚遂方才止住哭说道:“大王知否胶西王所为无道,以至亡国?”刘贺答道:“不知也。”龚遂道:“臣闻胶西王有幸臣侯得,专事阿谀。胶西王平日行事,几与桀纣相同,侯得却赞他是尧舜,因此买得胶西王喜欢,言无不听,竟至亡国。今大王亲近一群小人,沾染恶习,将来难免不学胶西。臣请选择郎官端正有学问之人,与王一同起居,或说诗书,或习礼节,必然有益。”刘贺闻言点头应允。龚遂见刘贺肯听其言,心中大喜。于是选得郎中张安等十人,引见刘贺,命其随侍左右。龚遂满心希望刘贺日与正人相处,渐渐改过迁善,谁知不过数日,刘贺受不过礼法拘束,便将张安等十人一概逐去。龚遂见了,连连叹息,也就无如之何。
过了一时,昌邑宫中一连发生妖怪数起。说也奇怪,一日刘贺坐在宫中,猛然举首,忽见一白犬,高约三尺,无尾,自项以下,有似人形,头戴方山冠。旋又见一熊,遍问左右,左右皆道未曾看见。刘贺心中惊疑,便召龚遂到来,告以所见。
先是刘贺命人制造侧注冠,以赐大臣,龚遂亦得受赐。后刘贺又将此冠使奴戴之,龚遂见了,立即脱冠缴还刘贺。今值刘贺召问,因言道:“此乃天戒,言在侧之人,皆戴冠之狗,大王若仍信而用之,必致亡国。”刘贺不听。未几又有鹫鸟飞集宫中殿下,刘贺心中也知厌恶,使人射杀之。又问龚遂,龚遂道:“此不祥之兆,野鸟入居,宫室将空。”于是刘贺仰天叹道:“不祥何故屡现?”龚遂即头道:“臣不敢隐瞒大王,时进逆耳之言,大王不喜,若论国家存亡,臣之一言,所补有几,尚望大王自己随在省察。大王曾读《诗经》,《诗经》三百五篇中言人事王道,无不具备,大王平日行事,合于《诗经》何篇?
大王位为诸侯王,品行不及庶人,似此欲存甚难,欲亡甚易,不可不戒。”刘贺听了,默然无语。又一日,刘贺所坐席上,忽有血迹染污。再召龚遂问之,龚遂失声号哭道:“妖异时来,不久宫室空虚,大王急宜谨慎。”刘贺听了,虽然心惊,但他事过便忘,终不改变。
当日史乐成等奉命往召昌邑王,一路趱行,赶到昌邑,正值深夜,诸人叫开城门入内,直到昌邑王宫前,已是五更时候。
昌邑群臣,闻信齐集,顷刻间点起灯烛,唤醒刘贺,开读玺书,知是召入嗣位。一时宫中上下人等,各自欢喜,心想吾王既为天子,自然抬举大众都得好处。一班郎官谒者,连着厨夫走卒,争向刘贺要求随带入京。刘贺也不管人数多少,一概应允。于是众人扬扬得意,各自回家收拾行李。独有龚遂、王吉二人,心中愈加忧虑。王吉回到家中,连忙写成一书,劝戒刘贺,其书略道:大王以丧事征,宜日夜哭泣悲哀而已,慎毋有所发,愿大王察之。大将军仁爱勇智忠信之德,天下莫不闻,事孝武皇帝二十余年,未尝有过。先帝弃群臣,属以天下,寄幼孤焉。大将军抱持幼君襁褓之中,布政施教,海内晏然,虽周公伊尹,无以加也。今帝崩无嗣,大将军惟思可以奉宗庙者,攀援而立大王,其仁厚岂有量哉!臣愿大王事之敬之,政事壹听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愿留意常以为念。
刘贺一心准备为帝,十分高兴。见了王吉之书,便放在一边,全然不以为意。到了是日正午,刘贺带同昌邑群臣以及吏卒,约计不下三百余人,随同使者起身。未知刘贺此去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