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上谓侍臣曰:“朕有二喜一惧:比年丰熟,斗粟三钱,一喜也;北虏降服,边廷无事,二喜也;遇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此一惧也。

群臣曰:“陛下安不忘危,社稷之幸也!

忽房玄龄奏:“阅视府甲兵,芒锋耀目,胜过隋朝。

太宗曰:“甲兵武备,诚不可阙。公等以远胜隋世。炀帝甲兵,岂不足耶?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辅治,使百姓安宁,此乃朕之甲兵也。

一日,太宗与卫骑游猎于后苑,众人于紫薇花下赶起一兔。上见之,亲架弓逐之。长孙无忌在后谏曰:“射猎较力,秦府之事也。今天命陛下为华夷父母,乃不思享国长久之计,奈何自轻为武人之能哉?

太宗又将逐鹿,无忌固谏乃罢。次日会朝,上忆无忌之言,问公卿以享国长久之计,萧瑀对曰:“三代封建而长久,秦孤立而速亡。陛下比者既立太子,余王须使领藩镇之任,正今日之急务也。

上以为然,令群臣议之。魏征曰:“京畿税少,多资畿外。若尽以封建,经费顿阙。又燕、秦、赵、代俱带外夷,若有警急取兵,内地难以齐赴,甚非长计也。

李百药以为:“勋戚子孙,皆有人民、社稷之寄,易世之后,骄淫自恣,攻战相残,害民尤深。不若令之迭居,母使外封也。

颜师古曰:“不若分王宗子出外,勿令过大邑,兼以州县杂错而居,互相维持,足扶京室。陛下再为设置官僚,皆令省司选用。法令之外,不得擅作威刑。朝贡礼仪,立成一定之制。此万代无虞也。

太宗大悦,乃从师古之策。诏宗室有功绩、贤良者,作藩镇,部遗其子孙。令所司明条例,定等级高下以奏。不数日中,申详开定制上闻,王封由是大定焉。

忽有司以当决死刑上奏,帝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诏令三覆检察,盖欲思之详熟也。而有司须臾之间,即谓三覆已讫。又断狱者,惟据律文拟罪,虽情在可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古者刑人,君为之罢乐减膳。朕虽庭无常设之乐,亦不常食酒肉,但未曾着为令耳。今制:决死办者,二日间,国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不得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得举乐,皆令其居门下,覆视罪囚,有据法当死而情可怜者,录状以闻。

由是全活甚众。

静轩周先生有诗赞曰:罪当抵死复能全,一旦云开见日天。是处囹圄荆棘满,太宗君德绝无冤。

他日太宗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常有盗发。捕得之,拷讯服罪者,二千余人,悉令斩之。时大理丞张元济,寻其状察之,惟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元济当时终不敢执奏,尽被杀之。

太宗曰:“岂惟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又尝谓执政曰:“朕尝恐因喜怒妄行赏罚。故欲公等极谏。公等有不是处,亦宜受人谏,不可以己之所欲恶人而违其言。苟自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玄龄等拜旨曰:“谨佩圣谕。

时边臣呈奏:“康国部落蕃滋,欲求内附。乞上裁处。

帝与侍臣议曰:“前代帝王,好招来绝域,以求服远之名,无益于用,反成糜弊百姓。今奏康国内附,倘有急难,于义不得不救。其地又远,师行万里,岂不疲劳?劳百姓以取虚名,朕不为也。

下诏不受,顾谓魏征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调护。倘轻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惟惧不终。故欲日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太平,臣不以为喜。惟喜陛下安居思危耳。

太宗复问之曰:“比者群臣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以为不然。若天下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亦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未有议文帝不及始皇。且祀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及群臣请不止,朕将从之,独卿以为不可。卿试言何为不可?

征对曰:“陛下功高德厚,中国安宁,四夷宾服。年谷岁丰,祥瑞迭见。是六者,陛下皆有之。然户口未复,仓廪尚虚,车驾东巡,供顿劳费。又伊、洛以东,从事久废,灌莽极目。陛下车驾启行,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腹中,而示之以虚弱也。尚赏赍不继,见有远人之望,费用连年,深致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患。此臣所以为不可也。

太宗深然之。会有司奏:“河南、北大水。

封禅事遂息。明年,群臣复以为请。帝有幸九成宫避暑之命,乃止。

其时太宗銮驾准备起行,文武各伺候随驾。监察御史马周上疏谏曰:“大安宫在长安城西,制度卑小,而车驾独为避暑之行,是太上皇留暑中,而陛下居凉处也。清温之礼,臣窃有所未安。然且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视膳。今九成宫去京城三百余里,太上皇或时思念陛下,陛下何以赴之?今陛下行计已成,不可复止。愿速示返,期以解众惑,仍逐增大安宫,以称中外之望。

马周疏上,而太宗仪从已在途矣。既幸九成宫,来五十日,复回车驾。会朝廷将长乐公主出嫁长孙冲。上降敕有司,资送公主之物,倍过于永嘉长公主。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令如楚淮王一半地方封之。今奈何资送公主反倍于长主乎?

太宗薄怒曰:“卿且退,容吾思之。

乃入宫中,以魏征言告于皇后长孙氏。后叹曰:“妾素闻陛下称重魏征,妾不知其故。今观其所言,皆引义礼以抑人主之私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陛下当纳其谏。

帝依后言,乃复敕有司,照常例送之。后因遣中使厚赐魏征,且语之曰:“闻公正直,今乃见之。愿公常秉此心,勿转移也。

使者领命,赍赐物径至魏征府中,谕以皇后来意。魏征不敢辞,拜而受之。

一日,太宗罢朝,退入宫中。长孙皇后接见,上怒犹未息,对后曰:“遇有机会,必须杀此田舍翁。

后问曰:“田舍翁为谁?

上曰:“可恨魏征,朕有所为,彼每当朝廷辱我,故将杀之。

后闻之退,具朝服进曰:“妾闻天下之安,由主明而臣直。今魏征忠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

上大悦。次日视朝,中书省奏:“邹公张公瑾卒。

太宗闻奏,为之恸曰:“国事倥偬,贤臣相继而丧。孤何以望哉?

因命有司:“即整备鸾驾,朕将亲临公瑾第发哀。

有司奏曰:“今日建辰,历书忌哭泣之事。陛下宜慎之。

上曰:“君臣犹父子也。情发于哀,安避辰日?

竟命出车驾而哭之。

静轩先生有诗曰:扶植纲常志每坚,君臣情义两兼全。自来欲效唐虞治,不与贤能假数年。

却说太宗幸九成宫既回,未有赐命。至秋七月夕日,诏宴近臣于册霁殿。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昔日仇雠,不量今日得同此宴也。

上曰:“征、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征每谏我,遇不从,待我与之言,即不应,何也?

魏征对曰:“臣以事为不是故谏。若陛下不从而臣应之,则事遂施行。故不敢应。

太宗曰:“卿就应而复谏何伤?

征曰:“昔者舜帝戒群臣曰:‘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臣心知其非,而口应陛下,乃面从也。岂稷、契事舜之意耶?

上大笑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谓此耳。

征起拜谢曰:“陛下纳臣所言,故臣得尽其愚。若陛下拒之不受,臣何敢数犯颜色乎?

太宗是之,顾谓王珪曰:“玄龄以下,朕宜悉加品藻。且自谓,与数子何如?

时魏征、房玄龄、李靖、温彦博、戴冑等俱在宴。珪乃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唯允,臣不如彦博;处繁治剧,众务毕举,臣不如戴冑;耻君不及尧舜,以谏诤为己任,臣不如魏征。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微长。

太宗深以为然。众人亦服其确论。

内官行酒至半,上指殿屋谓侍臣曰:“治天下如建此屋。营构既成,莫只改移。苟换一榱,修整一瓦,践踏动摇,必有所损。若思奇变法度,不守其旧,劳扰实多。

群臣拜伏。是日宴罢,上命小黄门传烛,送各官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