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刚明,他就起来了。刘三金犹然酣睡未醒,一个吊扬州发纂乱蓬蓬地揉在枕头上,印花洋缎面子的被盖,齐颈偎着。虽然有一些残脂剩粉,但经白昼的阳光一显照,一张青黄色脸,终究说出了她那不堪的身世,而微微浮起的眼膛,更说出了她的疲劳来。

房间窗户关得很紧,一夜的烟子人气,以及菜油灯上的火气,很是沉重,他遂开门出来,顺手卷了一袋叶子烟咂燃。

金娃子扑在烧火板凳上,已住了哭,几点眼泪还挂在脸上。土盘子把小案板上盛满了饭的一个瓦钵,双手捧向外面去了。

金娃子忽在后面哭叫起来。蔡大嫂尖而清脆的声音,也随之在叫:“土盘子你背了时呀!把他绊这一跤!……乖儿,快没哭!我就打他!”

这番话本是她平常说惯了的谦逊话,任何人听来,都不觉奇;不知为什么,罗歪嘴此刻听来,仿佛话里还有什么文章,觉得不炒子而炒蛋,正是她明白表示体贴他的意思。他很兴奋地答道:“好极了!像炒得这样嫩的蛋,我在别处,真没有吃过!”

蔡大嫂生了气,翻手就在他屁股上拍打了两下。

蔡大嫂正高高挽着衣袖,系着围裙,站在灶前,一手提着锅铲,一手拿着一只小筲箕盛的白菜。锅里的菜油,已煎得热气腾腾,看样子是熟透了。

蔡大嫂扑哧一声,把饭都喷了出来,拿筷子把他一指道:“大老表,你今天真爱说笑!我这一双手,打铁都去得了,还说得那么娇嫩?”低头吃饭时,又笑着瞥了他一眼。

蔡兴顺已端着饭碗在吃了。蔡大嫂盛了一碗饭递给罗歪嘴道:“大老表难逢难遇来吃顿饭,本待炒样子的,又怕你等不得。我晓得你的公忙,稍为耽搁一下,这顿饭你又会吃不成了。只有炒蛋快些,还来得及,就只猪油放少了点,又没有葱花,不香,将就吃吧!”

蔡兴顺一声不响,恍若无事的样子,仍旧扫他的地。

蔡傻子这才看见了他,伸起腰来道:“大老表早啦!”

菜上的水分被滚油赶跑之后,才听见她末后的一句:“……就在这里吃早饭,好不好?”

罗歪嘴搓着手笑道:“还要费事,咋使得呢?”

罗歪嘴忽然觉得肚里有点饿,才想起昨夜只喝了两杯烧酒,并未吃饭。他遂走到前院,陕西客人正在起身,幺师正在收检被盖。他本想叫幺师去买一碗汤圆来吃的,一转念头,不如自己去,倒吃得热乐些。

罗歪嘴忙挡住道:“娃儿家,见了妈妈是要闹的。……土盘子抱开!莫把你师娘的手打闪了!”

罗歪嘴不由地站了起来。提着烟杆,掀开门帘,穿过那间不很亮的内货间,走到灶房门口,大声问道:“金娃子绊着了吗?”

灶房里还在弄菜,他把脸洗了,口漱了,来到铺面方桌前时,始见两样小菜之外,还炒了一碗嫩蛋。

她那鹅卵形的脸蛋儿,比起两年前新嫁来时,瘦了好些。两个颧骨,渐渐突了起来。以前笑起来时,两只深深的酒窝,现在也略浅了。皮肤虽还那样细腻,而额角上,到底被岁月给镂上了几条细细的纹路。今天虽是打扮了,搽了点脂粉,头发梳得溜光,横抹着一条窄窄的漂白布的包头帕子,显得黑的越黑,白的越白,红的越红,比起平常日子,自然更俏皮一点。但是微瘦的鼻梁与眼膛之下的雀斑,终于掩不住,觉得也比两年前多了些;不过一点不觉得不好看,有了它,好似一池澄清的春水上面,点缀了一些花片萍叶,仿佛必如此才感觉出景色的佳丽来。眼眶也比前大了些,而那两枚乌黑眼珠,却格外有光,格外玲珑。与以前顶不同的,就是以前未当妈妈和刚当了妈妈不久时,同你说起话来,只管大方,只管不像一般的乡间妇女,然而总不免带点怯生生的模样。如今,则顾瞻起来,很是大胆,敢于定睛看着你,一眼不眨,并且笑得也有力,眼珠流动时,又自然又有情趣。

天上有些云彩,知道是个晴天。屋瓦上微微有点青霜。北风停止了,不觉得很冷,只是手指有点僵。一阵阵寒鸦从树顶上飞过。

在灶前瓦吊壶里取了热水,顺便放在一条板凳上,抓起盆里原有的洋葛巾就洗。蔡大嫂赶去把一个粗瓷盒取来,放在他跟前道:“这里有香肥皂,绿豆粉。”又问他用盐洗牙齿吗,还是用生石膏粉?

土盘子将金娃子抱了出来,一见他的妈,金娃子便扑过来要她抱,她不肯,说“等我吃完饭抱你!”孩子不听话,“哇”的一声便哭了起来。

他道:“我昨天才用柴灰洗了的,漱一漱,就是了。”

他走进他们的卧室,看见床铺已打叠得整整齐齐,家具都已抹得放光,地板也扫得干干净净。就是柜桌上的那只锡灯盏,也放得颇为适宜,她的那只御用的红漆洗脸木盆,正放在架子床侧面的一张圆凳上。

他将脸盆取了出来时,心头忽然发生了一点感慨:“居家的妇女与玩家比起来,真不同!我的那间房子,要是稍为打叠一下也好啦!”

他一出栈房门,不知不觉便走到兴顺号。蔡傻子已把铺板下了,堆在内货间里,拿着扫帚,躬着身子在扫地。他走去坐在铺面外那只矮脚宝座上,把猴儿头烟杆向地下一磕,磕了一些灰白色烟灰在地上。

于是做菜一事,便成了吃饭中间,他与她的谈资。她说得很有劲,他每每停着筷子看着她说。

上官房的陕西客人,也要起身了,都是一般当铺里的师字号哥字号的先生们,受雇三年,照例回家过年的。他们有个规矩,由号上起身时,一乘对班轿子,尽其所能携带的,完全塞在轿里,拴在轿外,而不许加在规定斤头的挑子和杠担上。大约一乘轿子,连人总在一百六七十斤上下,而在这条路线上抬陕西客的轿夫们,也都晓得规矩,任凭轿子再重,在号上起肩时,绝不说重。总是强忍着,一肩抬出北门,大概已在晌午过了。然后五里一歇肩,十里一歇脚,走二十里到天回镇落店,差不多要黄昏了,这才向坐轿客人提说轿子太重了,抬不动。坐轿客人因这二十里的经验,也就相信这是实话,方能答应将轿内东西拿出,另雇一根挑子。所以到次早起身时,争轻论重,还要闹一会儿。

“赶场?……哦!今天老实的是二十二啦!你看我把日子都忘记了。……你们不是已吃过早饭了?”

“赶场日子,我们总是天见亮就起来了。”

“我哪里有这样早!我本打算来买汤圆吃的,昨夜没吃饭,早起有点饿。”

“就要吃了,你吃过了吗?”

“好的!……只是我还没洗脸哩!”

“哗啦!”菜下了锅,菜上的水点,着滚油煎得满锅呐喊。蔡大嫂的锅铲,很玲珑地将菜翻炒着,一面洒盐,一面笑嘻嘻地掉过头来向罗歪嘴说话,语音却被菜的呐喊掩住了。

“你等一下,等我炒了菜,给你舀热水来。”

“你们才早哩,就把铺面打开了!”

“何必等你动手?我自己来舀,不对吗?”

这时,赶场的人已逐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