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回头看纪略 | 佚名 | 最初连载于上海《万国公报》第三十五至三十九册,光绪十七年十一月(1891年12月)至十八年三月(1892年4月)。原作系美国作家毕拉宓(Edward Bellamy)所著小说《回顾》(Looking Backward,2000—1887,1888年初版)。译者未署名,仅标注“析津来稿”;今知为李提摩太与蔡尔康合译。此后上海广学会有单行本,改题《百年一觉》,有光绪二十年(1894年)刊本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刊本。全书共二十八章,初刊本无序跋,《百年一觉》本有译者李提摩太序,并给各章添加了小标题。此次以《万国公报》连载本为底本,进行点校、排印。这部小说是由19世纪小说家爱德华·毕拉宓所著,以虚构的手法描摹2000年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在美国消亡,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相应的社会制度所取代。该书于1888年在美国出版,仅仅两年之后,就由李提摩太翻译成中文,题为《回头看纪略》 |
星球游行记 | 佚名 | 《星球游行记》,[日]井上圆了撰,戴赞编述。初版本由彪蒙译书局发行,日本东京三田印刷所印刷,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版,卷首有杜之堂序,见唐弢文库。又有北洋公报局版,北洋公报局天津广仁堂发行,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四月出版。标“理想小说”,共六章,卷首有编述者戴赞肖像,祝尊彝叙、杨毓辉叙、戴赞自叙。作者井上圆了(1858年—1919年),出生于日本新泻县,近代哲学家、教育家。小说日文原题为《星界想游记》,署“四圣堂主人井上圆了著”,卷首有孔子、释迦摩尼、苏格拉底、康德四圣人像,东京哲学书院发行,明治廿三年(1890年)出版。此次以北洋公报局版为底本,重新标点、分段、排印。以科幻小说的方式,通过主人翁觉世生游历共和界、商法界、女子界、老人界、理学界、哲学界的观感见闻,深入探讨了人类未来理想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家庭结构、伦理秩序。 |
蝴蝶书生漫游记 | 佚名 | 《蝴蝶书生漫游记》,[日]木村小舟撰,[日]茂原筑江译意,蛟川王本祥润辞。共九回,连载于上海《科学世界》1903年第1、3、5号,1904年第8、10号、11—12期合本。作者木村小舟(1881年—1955年),出生于日本岐阜县,儿童文学作家,曾任博文馆《少年世界》杂志编辑。《蝴蝶书生漫游记》提供了一个极开阔的想象空间,说明科技的发展如何激发和重构人们对日常生活和宇宙世界的想象。小说的主人公蝴蝶书生在八十老翁的带领下,上天入海,借助飞行器、潜行船、无线电、望远镜等科学工具四处漫游。新世界的形象正是在这种想象性的图景中徐徐展现出来。 |
中国人民的心 | 杨朔 | 收录了杨朔先生自 1926 年以来创作的 42 篇散文,包括《雪浪花》《荔枝蜜》《樱花雨》《香山红叶》《泰山极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铁骑兵》等名篇,编者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以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作者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优长,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结构精巧,语言清新凝练,时代气息浓郁。 《中国人民的心》语言凝练、结构精巧、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该书通过一篇篇妙趣横生、引入入胜的故事,从正面和反面诠释了何为中国人民的心。 |
电世界 | 许指严 | 高阳氏不才子(许指严)撰。原载《小说时报》第一年第一号,宣统元年(1909)九月出版。标“理想小说”,署高阳氏不才子撰,共十六回,部分章节附有插图。1910年10月22日至1911年1月10日,《广益丛报》第248—256号(第8年第24—32期)重刊。此次以《小说时报》初刊本为底本,进行点校、排印。叙一百年后出现的一位电王黄震球的故事。黄震球以陨石炼就名为“鍟”的新原质,可于空中发电,制成电手枪,将入侵之西威国全部飞行舰击落海底,并将敌国都市烧成焦土,威震全球诸国。电王飞至南极,掘金铸币,使世界富足;发明太阳灯,使南极变为温暖世界。注重教育,遍设学堂,普及电化教育;又重视交通、农业,讲究卫生,提倡节育,受万民爱戴。后电王见世界人类孳生,新编探险队,制电船向地下开辟殖民地。不料此地竟成了淫盗之窟,使电王极为感伤,遂乘电船升空而去。作者通过这一科学巨人的事迹,表现了作者科学救国、征服自然的理想,想象丰赡,情节奇幻。结尾电王出世,更令人深思。 |
我是一个爱美成嗜的人 | 周瘦鹃 | 《我是一个爱美成嗜的人》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园艺家周瘦鹃的一本散文集。 在《我是一个爱美成嗜的人》中,作者借描写花木表现自己爱美的人生哲学,这些隽秀精美的千字短文,通过介绍花木培植和对艺术问题的独到见解而表现出一种对美独有的追求,文章中处处体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深情。 《我是一个爱美成嗜的人》中的散文不以气势磅礴见长,而以婉约多姿取胜。它们不是用小号吹奏的激越的进行曲,而是用小提琴轻奏的优美的小夜曲。 |
冰山雪海 | 李伯元 | 十二回。不题撰人。题“编译者:李伯元”。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季秋科学会社刊,标“殖民小说冰山雪海”。 小说叙述一群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田八郎、潘九郎、季二郎等痛感中国积弱贫穷,希望到海外寻找一块新的殖民地。他们筹集了十五艘轮船组成舰队,率各类男女万余人,浩浩荡荡从泉州出发。航行到北纬四十八九度,遇到一巨大冰山。他们克服困难,继续前进;在北纬六十一二度又遇到无边无际的雪海。由于浓雾奇寒和冰海阻隔,他们折向南行,在南纬五十七度又见到整个岛屿一片火海的奇观。他们继续南行,终于找到了一块渺无人烟而又葱茏富饶的乐土。在这个岛屿上,他们辛勤劳作,建立了一个“无一切种族界,无一切宗教界,无一切富贵界,无一切贫贱界,无一切政治界”的“共同社会”。 居住在美洲的犹太人和黑人,备受种族歧视,他们佩服震旦人驾舟出海,开辟乐土的勇气,在斐烈威和哲而治的率领下也乘船出海。由于暴风袭击,最后只剩下四艘船,得震旦人援救,幸免于难。 在大同会社成立十周年大会上,这些先后来自地球各处的人们,痛述亡国之哀,斥责了帝国、专制的野蛮、残暴,表达对大同世界由衷的拥护和赞美。 纵观整篇小说,除了对冰山、雪海、火城的描写比较生动细致,富于浪漫情趣外,绝大部分是激昂慷慨的议论,人物缺乏个性。作者是在用一个随便编造的故事解释他那乌托邦似的政治理想。表现了戊戌变法后,失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前途与世界未来的痛苦迷惘和浪漫幻想。 |
新野叟曝言 | 陆士谔 | 二卷二十回。卷端题“青浦陆士谔撰”。有清宣统元年(1909)改良小说社铅印本;上海亚华书局铅印本(1928)。正文前有李友琴序和总评各一篇。 书叙主人公文祁为解决中国人多物少、求过于供的困难,成立拯庶会,寻求富民强国之道。他构想出三个步骤: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发展科学:第三是移民外星。在近一百年前提出这些构想,表现了作者丰富和大胆的科学幻想。如文祁设计飞舰将人运载到外星去,以及对月球、木星的描绘,都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想象力。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如办公宅,宅内人人不分男女都有职业,吃饭有公饭所,洗衣有洗衣房,孩子有蒙养所等,又明显地受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小说主要着力于科学幻想和社会梦想,人物的刻画不很成功,主人公缺乏个性,给人印象不深。 |
毒蛇圈 | 吴趼人 | 法国鲍福原著,周桂笙译,吴趼人评。原载《新小说》第8~24号(1903年10月~1906年1月),上海广智书局1906年出版单行本。 原著名为Margot La Balafrée,1884年问世,译作根据英译本译出。原著者Fortuné Du Boisgobey,当时译作鲍福,法国小说家,曾在非洲阿尔及利亚服役5年。家庭比较富裕,从事写作长达40多年。他是多产作家,著作多达60余部。其通俗小说颇受中国读者的欢迎。清末民初,其汉译小说作品10余部。译者周桂笙,字树奎,一字辛盦或新庵。上海人,肄业于上海中法学堂,治英、法文。开近代白话翻译西洋小说之先河。与当时颇为流行的合作意译不同,他独立直译。最初投稿梁启起创办的《新小说》杂志,不久担任《月月小说》的译述编辑,著译作品甚多。他与吴趼人甚善,相互商榷,堪称当时海上文坛的两大重镇。该译作是一部早期直译小说,保留了原作的创作技法。他在《 <毒蛇圈> 译者识语》中明确指出,《毒蛇圈》起笔处就是父女问答之辞,“凭空落笔,恍如奇蜂突冗,从天外飞来;又如燃放花炮,火星乱起。然细案之,皆有条理,自非能手,不敢出此!虽然,此亦欧西小说家之常态耳”!这种技法对其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一定影响,如当时吴趼人创作的小说《九命奇冤》。 |
月球殖民地小说 | 佚名 | 三十五回。未完。荒江钓叟著。发表于光绪三十年(1904)二月至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绣像小说》第二十一至六十二号。 本书记叙晚清时代亡命南洋的一些爱国志士的抗清活动。湖南湘乡龙孟华,娶妻凤氏,因其岳父被权臣所害,龙孟华刺杀权臣未遂,挈妻逃往南洋,幸遇海南大学堂总办李安武、美华矿务公司总办濮心斋盛情款留。但是不幸龙孟华与凤氏在兰箬河翻舟落水,夫妻失散。龙孟华寄居濮心斋的苍夷别墅,倏忽八载,偶从报纸发现其妻音讯,且知她已生下一子名龙必大。龙孟华如瞀如狂,誓将“上穷碧落下黄泉”,觅其妻儿。幸有日本义士玉太郎自制新式气球,可以自由遨翔寰宇。龙孟华乘气球遍访欧美及南洋诸岛,历尽千辛万苦,方在人迹罕至的海外仙洞飘颻庐与凤氏团圆。其子龙必大却已飞升月宫,乘坐更加光彩夺目的月府气球前来与父母团聚。最后龙孟华携其妻儿一同飞往月球游学。 小说以龙孟华一家悲欢离合的故事为主干,穿插清廷对仁人志士的血腥镇压。李安武、濮心斋都因上书言事而遭缉捕,逃亡海外。唐北江率其门生从南洋筹巨款,秘密运入军械,拟组建一支义勇军,在长江一带举事。事败,唐北江及其门生三十五人就义,似影射唐才常自立军事。此外尚有李安武和孔文、孔武兄弟暗杀总管太监和四权臣事,孔氏兄弟殉难。 小说主旨是“扫祖国百万里的烟尘,救同胞四百兆的性命”(第三十五回),观念比较陈旧,义士所谈“无非是中国百姓如何苦恼,官场如何作恶,一派忠君爱国的话”(第一回)。唐北江竟是明末唐王的后裔,海外遗民犹将崇祯皇帝御赐的蟒袍玉带和金匮所藏的前朝宝器奉为至尊。作者幻想月球文明进化,科学发达,不久将到地球上开辟殖民地。此书系科学幻想小说与旧式侠义小说杂糅而成,情节构思不免生硬牵强。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 梁实秋 | 一代文学大师梁实秋生活智慧散文精选集。收录《闲暇》《旅行》《骂人的艺术》《生命与吃药》等名篇,以及《蚊子与苍蝇》《老憨看跳舞》《是热了》《父母的爱》等珍贵文章,详尽展现了一代生活家梁实秋的精神世界与生活志趣。 |
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奇书 | 吴趼人 | 《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奇书》,前后集各五十回,署名“抽丝主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上海书局出版石印本,有绘图。1937年1月13日至3月6日上海《辛报》转载前集五十回,标“吴趼人遗著”。本次整理,以上海书局本为底本。 |
我不敢让灵魂缺着供养 | 闻一多 | 闻一多曾说:“一个人要善于培植感情,无论是夫妇、兄弟、朋友、子女,经过曲折的人生培养出来的感情,才是永远回味无穷的。”这也是他对自己的婚姻和爱情的亲身体会。闻一多与高孝贞的爱情没有一见钟情的开始,他们在颠沛流离中互相搀扶,在艰难困苦中相濡以沫,在战火纷飞中不离不弃,他们的爱情在曲折的生活中分外浪漫,好似一坛美酒在岁月中酝酿出醉人的醇香。 这本书除了收录了闻一多给高孝贞的信件之外,还收录了他写给家中其他人的信件,从闻一多写给家人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闻一多先生从血气方刚的清华学子,到留美的爱国青年,再到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师的成长过程。对于父母,闻一多是孝顺谦恭的儿子;对于妻子,闻一多是顶天立地的丈夫;对于姊妹弟兄,闻一多与之互相督促亦师亦友;对于儿女闻一多是慈祥可亲的父亲。 |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 朱生豪 | 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朱生豪的情书精选集。朱生豪本来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但是自从遇到了宋清如之后,他的性格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信中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宋清如的爱意,从人生理想到诗词歌赋,甚至日常的生活琐事,无话不谈,无情不诉,肆意倾吐心中的思念与爱慕。一封封信,一句句甜言蜜语,见证了两个人的爱情生活。 本书收录了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精美情书,书中全面展示了朱生豪当时的写作心迹,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爱意。朱生豪的信写得很频繁,一封信刚寄出,下一封信就又跟着寄出;有时信中字迹密密麻麻,有时信中只有一两句话,但每封信都情谊真挚,缱倦缠绵。 |
上海游骖录 | 吴趼人 | 章回小说。近代吴沃尧著。十回。叙江西秀才辜望延,因不满当地官兵镇压乡民,被诬为革命党逮捕。家人辜忠设计将其救出,逃往上海,借住堂兄家。辜读《革命军》等书后,向往加入革命党,但经人介绍所识革命党人,言语谈吐,均不似有志之士。新交李若愚告知革命党人均不可靠,只需五十元,就能高呼皇帝万岁。并为之设计宴请几位党人,使之显露原形。席间,真如李所言,党人丑态百出,甚至扬言,只要有钱,专制也使得,辜大失所望。是时捕讯紧急,辜望延逃往日本。作者认为清政权无药可救,对革命党人也十分失望,将中国社会问题的症结归于道德沦亡,呼吁“今日之社会诚岌岌可危,固非急图恢复我固有之道德不足以维持之,非徒言输入文明即可以改良革新者也”。初载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上海《月月小说》,次年上海群学社出版单行本。 |
两晋演义 | 吴趼人 | 章回小说。近代吴沃尧著。二十三回。书叙晋武帝统一三国后,自以为海内一统,天下太平,乃恣意淫佚,取吴宫美女,以充后宫。武帝死,惠帝继位,皇后贾氏弄权。贾氏与辅政杨骏争权,杀杨骏,逼死太后,重用小人,淫乱宫廷。引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后又使楚王玮杀亮,旋又杀玮。赵王伦起兵杀贾后,谋废惠帝自立,齐王冏等又杀伦,并互相火并,史称八王之乱。光熙元年(306)东海王越毒杀惠帝,立司马炽为帝,是为怀帝。晋由是元气大伤,内乱外患不止。本书原拟写百回,完整演述两晋史事,后仅完成二十三回,至怀帝立为止。小说大部分敷衍正史,通俗可读,却不免平铺直叙。初连载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三十三年的《月月小说》。宣统二年(1910)上海群学社出单行本。近有1988年花城出版社排印本,收入《我佛山人作品选本》。 |
电术奇谈 | 吴趼人 | 二十四回。署“日本菊池幽芳原著”,“东莞方庆周译述”,“我佛山人(即吴沃尧)衍义”,“知新主人(即周桂笙)评点”。发表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至三十一年六月《新小说》第八至十八号,标“写情小说”。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单行本,1923年3月又由世界书局出版。本书是根据日本小说原著改写而成。卷末我佛山入《附记》云:“此书原译,仅得六回,且是文言。兹剖为二十四回,改用俗话,冀免翻译痕迹。”“凡人名皆改为中国习见之人名字眼,地名皆借用中国地名。”“书中间有议论谐谑等,均为衍义者插入,为原译所无。”可见作者实际上进行了再创作。书叙英国技师喜仲达在印度采矿,与高兰酋长之女林凤美相爱,但是由于阶级、种族、宗教的不同,难图婚姻。仲达返英,凤美一往情深,相随远渡重洋。船抵韶安,凤美暂寓客栈,仲达只身前往伦敦,欲向大牧师求取结婚允许状。临别凤美以珠宝一箱赠仲达,中有镂花金镯一副。仲达寓友人医学士苏士马家。士马素习催眠术,自炫其能,误用电将仲达击毙。士马弃尸于河,囊卷仲达珠宝钱钞,潜逃于法。凤美久等仲达不归,追寻至伦敦,托侦探甄敏达访查,杳然无踪。凤美抑郁独居,几为奸人所骗,轻生投河,幸被报贩钝三所救。钝三面目歪斜丑陋,但对凤美忠恳肫挚。凤美易名李赛玉,侧身梨园,名噪一时,法国戏院以重金聘至巴黎演出。苏士马一见销魂,以镂花金镯相馈。凤美大惊,原来正是自己当日赠与仲达之故物。士马谋财害命之迹败露,自杀。钝三触电,忽然恢复本相,原来他就是喜仲达,当日并未死,只是声貌改变,迷失本性,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本书熔言情小说与侦探小说于一炉。情节诡奇,扑朔迷离,有草蛇灰线、匣剑帷灯之妙;叙情处,秧冶绵密,开近代通俗娱乐小说之先河。 |
俏皮话 | 吴趼人 | 《俏皮话》,作者署名“趼人”“趼”“趼廛”,标“杂录”。其中部分篇章,最初散见于光绪年间各报刊。后经作者辑录、修订,并加以续写,连载于《月月小说》第1—5号(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五日至三十三年正月十五日,1906年11月1日—1907年2月27日)、第7号(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五日,1907年4月27日)、第12—16号(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三十四年四月,1908年1月18日—5月)、第18—20号(光绪三十四年六月至八月,1908年7月—9月)。凡一百二十六题一百二十七篇,首冠小序一篇。宣统元年(1909)由上海群学社据《月月小说》抽印为单行本。本全集即据《月月小说》连载本加以点校收录。 |
不如雅致过生活 | 梁实秋 | “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简单、安静、从容,这就是梁实秋的雅致生活。 《不如雅致过生活》收录了梁实秋先生以“雅致生活”为主题的代表作品。在梁实秋的笔下,饮酒、喝茶、照相、旅行、下棋、写字、衣裳、婚礼、音乐、画展、读书等生活中琐细平常的每一处,都透出一种闲适雅致有趣的情味,也有深刻睿智的洞见。雅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心境,更是一种品格:即“不事声张的勇敢,稍许的刻板,以及在生活的泥淖里照常煮茶的性格”。 雅致生活并不难得,它在生活的细节里,它是限制中也有更好的生活可能,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一颗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内心姿态。内心湛然、平和、从容,让自己能够慢下来、闲下来,细微处,你也可以拥有雅致生活。 |
夜风 | 萧红 | 短篇小说。作者悄吟(萧 红)。原载于1933年9月24日—10月8日长春《大同报·夜哨》(周刊)第7—9期。初收于哈尔滨五日画报印刷社1933年10月版《跋涉》。小说通过长青母子的觉醒,写出了农民武装斗争在东北大地上的兴起。牧童长青为张家地主在严冬守夜放哨,冻病了身子,反遭解雇。长青妈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儿子,也被东家辞退。走投无路的长青母子俩终于投奔了义勇军, 跟着自己的队伍打回了张家。小说塑造了一个终于走上了斗争道路的劳动妇女长青妈的形象,表现出了人民对民族解放道路的探求,体现了东北沦陷初期北满进步文学的战斗精神和光荣传统。 |
新笑林广记 | 吴趼人 | 近代笑话作品集。吴沃尧(趼人)撰。作者署名“我佛山人”,标“杂录”。连载于《新小说》第10号(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五日,1904年9月4日)、第17号(光绪三十一年五月,1905年6月)、第22号(光绪三十一年十月,1905年11月)。凡二十二篇,首冠小序一篇。195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卢叔度汇注的《俏皮话》收有此书。作者写作这些笑话的目的在于,他认为历代的笑话、小说原本不少,但大多是陈陈相因,没有新意识、新趣味,尤其是《笑林广记》一类的书虽为妇女儿童所熟知,但内容俚鄙不文,对读者没有好处,只能将他们导入歧途,为改良故而写作了《新笑史》。这些笑话辛辣地嘲讽了腐败的清廷。《德寿笑话》揭露清代一方大员德寿的昏庸无知,《问官奇话》讽刺了清朝官吏的丧权辱国,《梁鼎芬被窘》嘲笑了官僚们的狼狈丑态,有很强烈的反帝反封建色彩,就是很好的例子。 |
人生不过如此 | 梁实秋 | 梁实秋著。人生的路途,多少年来就这样地践踏出来了,人人都循着这路途走,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一书,是梁实秋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集。梁实秋先生从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到晚年,他从北京到西南,再到台湾,辗转;去过欧洲和美国,跋涉。体验过酸甜苦辣百味人生,耳闻目睹身经世态万象。这是梁实秋先生人生中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履迹,也是这有常无常、有涯无涯人生际遇变迁。 看梁实秋的人生,体会“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的人生美学,愿我们大家也能够不计较真与伪,得与失,贵与贱,富与贫,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
白话西厢记 | 吴趼人 | 《白话西厢记》,凡十二回。是吴趼人将王实甫的《西厢记》传奇改写成白话小说,本书是吴趼人逝世后十二年(1921年10月)才由上海国家图书馆出版单行本。前有陈幹青题识,陈仲子和戚饭牛的序言,并附有袁枚、俞樾两人的《西厢记》评语,金圣叹、杨鹤汀等人的考证文章,合为一册。本次整理,以上海国家图书馆本为底本,只保留了吴趼人的原作,删去了其他附录性文字。 |
上海三十年艳迹 | 吴趼人 | 原名《胡宝玉》,又名《三十年来上海北里怪历史》,署“老上海撰”。光绪三十二年(1906)八月上海乐群书局出版。全书分为八章,章下或分若干小节,末附二表:《上海洋场陈迹一览表》《上海已佚各报考》。汪庆祺(维甫)编《我佛山人笔记》卷四即为该书,但改题《上海三十年艳迹》,且取消按章节编排之体例,将正文及附录统编为二十五题,题目多用名妓姓名。据汪庆祺(维甫)《我佛山人笔记四种·序》称,包括《上海三十年艳迹》在内的四种笔记,“虽非(吴趼人)先生手编,然皆经先生斟酌改削者也”。可见吴趼人对于汪庆祺改《胡宝玉》为《上海三十年艳迹》,以及体例的变动、个别文字的修饰,是完全认可的。而且将两者比较,书名取《上海三十年艳迹》更为确切,编排也更为眉目清楚,文字也更为干净简洁。因此本全集即据《上海三十年艳迹》加以点校。但此次作了两点变动:其一,原《胡宝玉》第一章《发端》,实为该书序言,而汪庆祺予以删汰。此次将其录于书首,并改题《自序》。其二,《上海三十年艳迹》原第二十篇《花丛事物起原》,与第二十四篇《洋场陈迹一览表》同属一类,故将其后移。 |
囚绿记 | 陆蠡 | 现代散文集。陆蠡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8月初版。列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六集之一。全书分为3辑,收1938年至1940年间在上海“孤岛”时期所写的散文11篇和《序》。这是作者短暂一生中留下的最后一本散文集。作者生性宁静澹远,诚实内向,但在战乱年代里,“天天被愤怒所袭击,天天受新闻纸上的消息的磨折”(《池影》),而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我没有达到感情和理智的谐和,却身受二者的冲突;我没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匡扶,而受着它们的轧轹;我没有求得感情和理智的平衡,而得到这两者的轩轾。我如同一个楔子,嵌在感情和理智的中间,受双方的挤压”,于是他把这些“心灵起伏的痕迹”,“吞吐的内心的呼声”,“用文字的彩衣给它穿扮起来,犹如人们用美丽的衣服装扮一个灵魂”(《序》)。作者在本书中进一步发展内心剖析、哲理探究的写作倾向,从生活实感中提取人生经验,对日常生活现象体味甚深,把自己的人格色调表现出来。例如,在《私塾师》一文中,他写出蒙师的落伍和穷困,觉得“他没有资格教孩子,但他有生存的权利”,对这类小人物的命运寄予理解和同情。在《独居者》中,他透过人物乐观的表象发现痛苦的心灵。在《囚绿记》中,从被囚禁的一枝常春藤上发现它“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习性,藉此歌颂了“永不屈服于黑暗”、执着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精神品质。他的散文从小处落笔,力求微中见著,以诚挚谦逊、厚实蕴藉的人品文风而获得读者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