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开天传信记 | 郑棨 | 简称《传信记》,又称《开天传信录》。唐郑棨撰。《宋史艺文志》、《四库提要》均入小说类。版本有《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学津讨原》本等。一九八五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作者在自序中声称,自己因深感“承平之盛不可陨坠”,才“辄因簿领之暇,搜求遗逸”,撰写此书,以求“传于必信”。由此可知,记录开元、天宝太平盛世时期的重要人物与有关轶事,并于中寄寓自己对于盛世的赞羡和怀恋之情,是郑棨撰写此书的目的。1卷,32条。皆记开元、天宝故事,自序称“搜求遗逸,期于必信”,故以传信为名。可资为史者参考。其中语涉神怪事不少,间有所记非实,诸书言唐事者多沿用之,学者亦需鉴识。 |
汉武帝内传 | 班固 | 历史小说。又称《汉武内传》、《汉孝武内传》、《汉武帝传》。成书在齐、梁以前。旧题东汉班固撰,实为六朝人伪托。一说东晋葛洪作。一卷。写汉武帝出生、求仙、殡葬等奇异故事。着重描写西王母、上元夫人降临汉宫,武帝接待等情节,宣扬修炼、符箓之事。此书所载故事和《汉武故事》、《十洲记》等书的内容颇为相似。西王母降临汉庭的故事,基本上和《汉武故事》相同。据学者研究。此书当出现于二书之后。有《说郛》、《墨海金壶》、《粤雅堂丛书》等刊本。 |
汉武洞冥记 | 郭宪 | 志怪小说集。简称《洞冥记》。东汉郭宪撰。疑是六朝人伪托,一说梁元帝萧绎作。4卷。《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为《汉武洞冥记》1卷,题郭氏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郭宪《洞冥记》4卷。《新唐书·艺文志》道家类作郭宪《汉武帝别国洞冥记》4卷。《直斋书录解题》始入小说家类,4卷外,尚有《拾遗》1卷。现存本多为4卷本,收60条。记神仙道术及远方怪异之事,内容荒诞无稽,以宣扬道教,方术为目的。但其字句妍华,后代文人乐于采摭征引。书中所记材料也有一定价值。有《汉魏从书》、《龙威秘书》本、《说郛》本等。 |
海内十洲记 | 东方朔 | 一卷。旧本题汉东方朔撰。《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明显地模仿《山海经》。此书保存了不少神话材料,其中对于绝域异物,也不无生动有趣的描写。《汉书·艺文志》杂家有《东方朔》二十篇,今散佚。《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书托名为朔作品。 |
江淮异人录 | 吴淑 | 宋代文言志怪小说。宋初吴淑撰。一卷。有《道藏》本、《知不足斋丛书》本、 《龙威秘书》本等。 《四库全书》本、《函海》本分为二卷。此书所记,多道流、侠客、术士之事,共25人。其中唐代2人,南唐23人。所记多出传闻,描写也不无渲染,然而也并非纯属杜撰。体例在笔记、小说之间。如《耿先生》篇,马令、陆游的《南唐书》皆采之入史。这些人仗义行侠,扶危济困,而行为诡异,神出鬼没。这部出自一人之手、专写怪异事的专集,对后世飞仙剑侠一类的小说有一定影响。原书已佚,后从《永乐大典》录出。有《知不足斋丛书》本、《龙威秘书》本等。 |
茅亭客话 | 黄休复 | 北宋黄体复撰。十卷。专记五代前后蜀至宋真宗时蜀中异闻。休复杂录见闻,始于前蜀和后蜀,终于宋真宗时,以蜀中轶事集为是编。其间论烧炼服饵导引之术、胪列道家灵迹者,占全书大半。虽多及神怪,往往借以劝戒。所记史迹、杂事亦足订小说之讹,为清四库馆臣誉为“小说中最为近理者”。内容多涉神怪,尤以道家灵异、炼丹服药和导引之术条目最多。书中尚有关于蜀地社会情况、风俗掌故及文学、艺术等方面材料,可供参考。《郡斋读书志》云: “茅亭,其所居也。暇日,宾客话言及虚无变化、 谣俗卜筮,虽异端而合道旨、属惩劝者,皆录之。”故名。十卷。有穴研斋影宋本、 《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 《四库全书》本、 《湖北先正遗书》本、《择是居丛书》本等。 |
杜阳杂编 | 苏鹗 | 唐苏鹗撰。三卷。鹗字德祥,武功(今属陕西)人。光启进士。著有《苏氏演义》。是编乃受王嘉《拾遗记》、郭子横《冥洞记》及诸志怪小说影响,搜访国朝故实,精选编成一帙。成书于乾符三年(876),因武功县境有杜阳城、杜阳水,故取为书名。上卷十五条,中卷二十条,下卷十三条,共四十八条,约一万六千余字。所记起自代宗广德元年(763),下迄咸通十四年(873),凡十朝一百一十年唐代社会故事, 杂记代宗迄懿宗十朝事,尤多关于海外珍奇宝物的叙述,其中颇多传闻、虚构的故事。他用繁缛艳丽的文采,讲说荒诞无稽的故事。可以看作是唐代传奇文学的一个支流。书中材料,对于了解当时的政治、社会情况有一定价值,并可供研究时参考。《新唐书·艺文志》、 《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总目》皆著录为三卷,五十二条。有《稗海》、 《说郛》、 《五朝小说》、 《唐人说荟》、 《唐代丛书》、 《学津讨原》、 《古今说部丛书》、 《广四十家小说》、 《笔记小说大观》、 《丛书集成初编》与1958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等版本。《太平广记》采本书三十五条,条末注云“出《杜阳编》”,盖简称或别称。 |
桂苑丛谈 | 严子休 | 五代严子休撰。一卷。《新唐志》《四库全书》均入小说家类。作者有题唐冯翊著,此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引李淑《邯郸书目》称作者姓严,则此书是严某字子休,号“冯翊子”者所作,清四库馆臣考为江南人。全书共记故事二十八条。前十条皆载唐咸通以后鬼神怪异及琐细之事,后十八条为史遗,其中十二条记唐代杂事,余六条记南北朝事。前十条均有标题,如《张绰有道术》、《太尉朱崖辩狱》等,记晚唐时事,有志怪内容。后十八条题“史遗”,杂采前朝史事。 |
续齐谐记 | 吴均 | 志怪小说集。梁吴均撰。一卷。均有《吴朝请集》已著录。此集收民间传说故事十七则,其中有著名的田真兄弟共议分财,紫荆树枯。兄弟相感,不复解树,荆应声荣茂,兄弟合财,遂为孝门故事。其他如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九月九配茱萸囊免灾传说,五月五日以栋叶塞竹筒贮米作粽等等, 《隋书·经籍志》、两《唐志》、 《宋志》、 《四库全书总目》均有著录。 《新唐志》误作吴筠撰。 《崇文总目》和《日本国见在书目》作三卷。常见的版本有《古今逸史》本、《广汉魏丛书》本、 《增订汉魏丛书》本、《顾氏文房小说》本、《五朝小说》本、《虞初志》本、陶珽《说郛》本等,均为一卷,十七篇。 |
汉武故事 | 佚名 | 《汉武故事》二卷,《隋书·经籍志》始见著录,作者不详。《旧唐书·艺文志》入乙部起居注类,《新唐书·艺文志》书名作《汉武帝故事》。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于作者始称“世言班固撰”,故《宋史·艺文志》从之,径书班固之名。然司马光《通鉴考异》云:“《汉武故事》语多诞妄,非班固书,盖后人为之,托固名耳。”是以即晁氏亦又谓:“唐·张东子(柬之)书《洞冥记》后云:‘《汉武故事》,王俭造。’”实际上,当为六朝人托名所作。以汉武帝为中心人物,记载了其一生的一些主要事迹,比如“金屋藏娇”“浮海求仙”“死葬茂陵”等事,又兼及司马相如、公孙弘、东方朔、陈皇后、卫子夫、钩弋夫人等当时一些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今有《古今说海》本、 《历代小史》本、 《古今逸史》本及《粤雅堂丛书》本、《问经堂丛书》本等。 |
稽神录 | 徐铉 | 笔记小说。五代南唐徐铉(916—991)撰。六卷。铉有《骑省集》已著录。是书为作者积二十年功夫,收记一百五十则神怪之事,初编十卷。内容非神即怪,少有灾异。所录怪异,皆以劝善惩恶为宗旨,文字亦简率质直。如人食马粪。鬼虎害人、蝙蝠阻路、古尸升天、土龙出而人亡、地震则国灭等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其自序称:“自乙未岁至乙卯凡二十年,仅百五十事。”即本书始作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迄于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为徐铉未入宋时所作。 |
甘泽谣 | 袁郊 | 唐袁郊撰辑。传奇小说集,一卷。郊字之仪,朗山(今河南确山)人。咸通时为祠部郎中,昭宗朝为翰林学士。是编为郊于久雨病中所撰,以“春雨泽应,故有甘泽成谣之语”,以名其书。咸通间成书。原书久佚,散见《太平广记》。《四库全书》著录本为明毛晋所辑九则, 皆诡异事。宋元时本书散佚,明人从《太平广记》中辑出,有《说郛》、《津逮秘书》、《学津讨原》、 《唐宋丛书》、 《丛书集成》诸本。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知此书原作九条,而现存书中以及由以辑佚的《太平广记》均存八条。 |
拾遗记 | 王嘉 | 志怪小说集。东晋前秦王嘉作。又名《王子年拾遗记》。作者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生卒年不详。是晋代一个能文的方士,隐居山林,弟子受业数百人。原十九卷,今存十卷本,为梁箫绮收集整理,并在故事后附加议论,称之为“录”,所以其又名为《拾遗录》。南朝梁萧绮曾加以整理,或以为即绮撰而托之王嘉。十卷。前九卷记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异闻,末卷记昆仑、蓬莱等仙山事物。着重宣扬神仙方术,颇多荒诞不经。有《历代小史》、《古今逸史》、《汉魏丛书》等刊本。 |
幽明录 | 刘义庆 | 又称《幽冥录》或《幽冥记》。志怪小说。原书二十卷,今本作六卷。六朝(宋)刘义庆撰。义庆有《世说新语》已著录。原书久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有二百六十余条。所记皆山精物魅、鬼神祸福、占卜梦兆、吉凶果因之类,与《搜神记》等均为志怪小说之代表作。集中一般故事简短,多涉人神(鬼)关系,幽明纠葛,大量讲述幽婚奇遇,人鬼相恋,以及《鬼媒》、《龟息》、《犬魅》、《鸡怪》等故事。著名之《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二仙女事即出此书。又《庞阿》写石姓女子因慕少年庞阿,魂随之去,终成眷属,为唐传奇《离魂记》、元杂剧《倩女离魂》之所本;集中《生死姻缘》与《卖胡粉女》等篇的奇诡幻想,亦常为后世小说戏曲所袭用。如前者之启迪《牡丹亭》之创作。后者之衍为小说《郭华买脂慕粉郎》(《新窗新话》)及戏曲《胭脂记》等,对后世文学影响颇深,论者以义庆为南朝稗家巨擘,信有之矣。原书宋时散佚,除鲁迅辑入《古小说钩沉》者外,一九八八年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收入《历代笔记小说丛书》,有郑晚晴辑注本(分为六卷,共二百八十余条)。 |
神异经 | 东方朔 | 小说。汉东方朔撰。不分卷。朔有《海内十洲记》已著录。此集分东荒经、东南荒经、南荒经、西南荒经、西荒经、西北荒经、北荒经、东北荒经、中荒经九篇,仿《山海经》体例,述各方蛮荒之地的奇禽异兽,茂林佳果及神话传说。如巨梨、仙桃、神枣,食之可以长寿。西北海外有人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腹围一千六百里,但日饮天酒五斗。而西海外之鹄国男女皆长七寸,寿三百岁,其行如飞。亦有关于东王公与西王母为巨鸟希有所翼覆,西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去会东王公,其柱高入天。一些情节都比远古神话有所发展。如鲁迅所说,“固亦神仙家言,然文思较深茂,盖文人为之。”有《汉魏丛书》本,《龙威秘书》本。 |
异苑 | 刘敬叔 | 志怪小说集。南朝宋刘敬叔作。现存10卷。全书共有382条,题材广泛。记述自先秦迄刘宋的怪异之事,尤以晋代事为多。有少数故事,优美新鲜,叙事刻物,意态神形毕肖。语言简练,但描写比较粗略。《隋志》著录《异苑》十卷, 《唐志》以下宋元书目均无著录。《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今传本《异苑》十卷,最早由胡震亨据宋抄本于万历间刊入《秘册汇函》,明末,毛晋又将此本刻入《津逮秘书》,此后又收刻于《学津讨原》、 《说库》、 《古今说部丛书》。 |
开元天宝遗事 | 王仁裕 | 五代王仁裕撰。一卷。仁裕字德辇,后周天水(今甘肃天水西南)人。以文辞知名,历仕晋、汉、周三朝,入蜀官至翰林学士。蜀亡,仁裕至镐京,采摭民言,得开元天宝遗事一百五十九条,皆系社会传闻,列一百四十六个标题,每条少则一、二十字,多则二、三百字,全书约万余字。内容以奇异物品为多,如记事珠、游仙枕、辟寒犀、自暖杯、照病镜、警恶刀、龙皮扇,夜明杖等等,均属不实奇物。记人物事迹,亦多与史实不符,然初具故事情节。有些故事具有史料价值。历来版本流传较多。卷数各异。如《续百川学海丙集》、《历代小史》、《五朝小说》、《唐人说荟》、《说库》 等丛书均题一卷。《顾氏文房小说》、《丛书集成初编》均题二卷。《四库全书》题作四卷。《旧小说》只收二则。 |
金华子杂编 | 刘崇远 | 一名《金华子》,又名《刘氏杂编》。轶事,志怪小说集。五代刘崇远撰。刘崇远自号金华子,以号命书,《直斋书录解题》题《金华子杂编》3卷,但现存本多为1卷或2卷。《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唐代丛书》本、《唐人说荟》本、《古今说部丛书》本均1卷;《榕园丛书》本、《反约篇》本、《函海》本均2卷。清人周广业校注《金华子杂编》,有《丛书集成》本、《读画斋丛书》本、中华书局上海排印本,该校注本分上下卷,前有作者自序,后有校后跋文,比较完备。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再版,与《玉泉子》合为一书。《金华子杂编》记晚唐大中后朝野的故事。卷上属轶事小说,主要记录帝王臣子,文人学士的言行事迹,对晚唐文学的研究大有裨益,如记载令狐绹“尝以过承恩顾”恃宠擅权,因事被皇帝责问得,“汗流浃洽,重裘皆透”。又如记段成式“博学精敏,文章冠于一时”,一日与人同游山寺,读一碑文而不识其间两字,谓众人曰:“此碑无用于世矣,成式读之不过,更何用乎?”后有人以此两字遍问学者,果无人能识之,卷下属志怪小说,如《龟宝》写徐太尉赴东南,于海滩得一内有一寸长小龟的琉璃瓶子,到了晚上船忽然一侧压重,原来是众龟层叠乘船而上,随从大惧,忙将瓶子投入海中,众龟遂散。《金华子杂编》“叙事简明,措词雅饬”,(周广业跋语)写人则形神俱佳,写物则生动传神,还多处使用“金华子曰”,借题发挥,议论风生,显然受到《史记》的影响。 |
独醒杂志 | 曾敏行 |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曾敏行(号独醒道人)撰。十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等。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朱杰人点校本。本书所载内容十分丰富。杨万里所作序称“人物之淑慝,议论之予夺,事功之成败,其载之无谀笔也。下至谑浪之语,细琐之汇,可喜可笑,可骇可悲,咸在焉。”但主要部分则为记载自五代末至南宋初年的遗闻逸事,于朝廷政事与典章制度的沿革,记载较详;对宋代著名人物的遗闻佚事,也有不少精采的记录。如记王安石请人吃饭,十分俭约,客人生性骄纵, “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顾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这位名相的生活作风,可见一斑。有关苏轼的记载,也极其珍贵。对于南北宋之间的重大事变,如靖康间和战之争、岳飞、刘锜等与金人作战的战绩,也记之甚详。此外,书中还有不少有关江西风土人情、山水名胜的描述。有些部分的记载言及鬼神变化,如卷四云狄青南征侬智高时曾往访何仙姑,预知未来之事,即属此类。 |
云仙杂记 | 冯贽 | 十卷。旧题唐冯贽撰。冯贽,不知何许人。此书 《新唐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均不载。《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始载之,作《云仙散录》。《四库全书总目》考二者为一书。关于作者,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洪迈《容斋随笔》、赵与时 《宾退录》均认为无冯贽此人。《四库全书总目》据张邦基《墨庄漫录》定为王铚伪作,亦尚无定论。余嘉锡《四库辨证提要》从书中年号先后颠倒,题唐人撰而引宋人书等事,考此书为后人伪作无疑。卷数为后分,书名也是后人所改。其书杂载古今逸事,记事造语颇工,多为词赋家所引用。其书最早版本为明隆庆五年叶氏菉竹堂刊本,后又有稽古堂丛刻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续编影明本、《啸园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均十卷。又有《唐宋丛书》本九卷,《艺海珠尘》本、广四十家小说本、《龙威秘书》本、《说库》本、光绪三十年南陵徐氏摹宋刻本均一卷。 |
云溪友议 | 范摅 | 唐代笔记小说集。范摅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范摅《云溪友议》三卷(咸通时,自称五云溪人)。”《崇文总目》同。《郡斋读书志》小说家类亦著录为3卷,云:“唐·范摅撰,记唐开元以后事。摅,五云溪人,故以名其书。”《直斋书录解题》却称“《唐志》三卷,今本十二卷。”现存各本卷数并不一致。主要有明刊本(《四部丛刊续编》即据此影印,附张元济校勘记1卷。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又据此排印)、《四库全书》本、《嘉业堂丛书》本(附刘承干校勘记3卷)等分上中下的3卷本,共65条,每条有3字标题。卷首有范摅自序,说明本书是他记朋友议论时的所闻而成。这种版本应较符合原本面目。《裨海》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为12卷本、缺范摅自序和每条的3字标题。其余《说郛》本、《唐人说荟》本等为1卷本。全书内容十之七八是诗话,属唐人记唐诗轶事,虽偶有误记,仍有重大参考价值,可补《本事诗》的不足。其后成书的《才调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书也从中取材不少。另外有些故事属传奇小说,如《玉箫化》写韦皋与玉箫的再世姻缘,《江都事》写李绅轶事等。范摅生卒年不详,仅知是唐僖宗时人。原籍吴(江苏吴县),后迁居越地五云溪(若耶溪的别名),在书中自称“云溪子”,本书亦名为《云溪友议》。 |
儒林公议 | 田况 |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田况撰。 《稗海》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作二卷,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均作一卷。本书主要记载宋初建隆至庆历间(960—1048)数十年中北宋的政治事件以及皇帝、大臣们的言行片断,也有一部分涉及五代十国时的事情。共九十多则,不分时间先后,文字长短也不一,短的几十字,长的达千言。作者虽为夏竦幕僚,但对于夏竦所深嫉的富弼、范仲淹等人,常赞不绝口,书中对北宋党祸之起甚为关心,但能不标榜门户,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笔记小说大观》本的《提要》认为:本书“颜曰‘公议’,庶几当之无愧”。书中有些政事描叙,能写出人物的性格,可当传记文学看。如关于为皇太后祝寿的问题,范仲淹力持己见,要按规定办事,使皇太后很不高兴,要兴师问罪,曾经推荐过范仲淹的晏殊知道后,十分害怕,马上把他叫去训一顿,但范不肯迁就,回去写了一封信说明自己的观点,其刚直不阿的性格有较好的表现。它如陈彭年为皇帝修改文章、范仲淹屡犯吕夷简之锋等故事,也有一定的小说气味。 |
鉴诫录 | 何光远 | 轶事小说集。五代何光远撰。《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著录3卷,《四库全书总目》作10卷,现存为10卷本。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学海类编》本、《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明初刊本、崇文书局汇刻本。所记多为中晚唐及五代间事,而以蜀事为多。该书以写名人轶事与文人生活为主,杂有神鬼怪异、因果报应、征兆灵验等事,与“鉴诫”之名并不相称。全书共66篇,每篇前都有三字标题,扼要而醒目,如《知机对》、《诛利口》等等。《朱太祖》篇写唐昭宗为朱温改名“全忠”,有人以拆字法认为“全”乃“人王”、“忠”乃“中心”,不祥。后朱温果然建后梁称王,四分天下而居其中。《削古风》篇写杜荀鹤入梁,以《时世行》10首献给梁太祖朱全忠,欲令太祖省徭役薄赋敛,不见用。后敬翔劝杜“稍削古风”,于是杜作《颂诗》30章而见用。常失之于为记事而记事,但辑录诗文是它的显著特点和突出贡献。所录诗歌既有在当时就受推崇的高雅之作,又有为一般文人所不齿的粗鄙之作,兼收并蓄,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唐代诗人贺知章、刘禹锡、罗隐、杜牧、贾岛、贯休、王梵志等的许多诗作收录在该书中,其中数十首被采入清康熙年间着手编辑的《全唐诗》中,《鉴诫录》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 |
搜神记 | 干宝 | 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撰。二十卷。原书已佚。今本系后人据《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书辑录而成。大小故事凡四百五十四条。多记神灵怪异之事,意在“发明神道之不诬”。但亦保存有不少优秀神话故事及民间传说。如“干将莫邪”、“韩凭夫妇”、“李寄斩蛇”等著名传说,即出此书。描写较细致,有虚构与想象,初具小说格局,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有《秘册汇函》、《百子全书》等丛书本及商务印书馆1957年排印本、中华书局1979年汪绍楹校注本。别有《汉魏丛书》八卷本,乃宋以后入据北魏僧人昙永《搜神论》残卷增补而成,与二十卷本内容不同。又旧题东晋陶潜撰《搜神后记》十卷,实为六朝人所伪托。亦多记神灵怪异之事。内容与《搜神记》间有重复,但琐屑记叙减少,成片断故事增多。有《秘册汇函》、《汉魏丛书》等丛书本。 |
穆天子传 | 佚名 | 历史小说集,先秦无名氏撰。六卷。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汲冢墓出土,荀勗等校理为五卷,东晋郭璞作注,增《周穆王盛姬死事》一篇,编为六卷,是为今本。前五卷记周穆王西征,作《周王游行记》或《周王传》,为第一部分。后一卷记盛姬之死及殡葬事,称《盛姬录》,为第二部分。八骏和西王母的故事,是古代神话传说,见《山海经》。穆王西征传说,载于《左传》。此书以历史和神话传说为根据,夸张虚构,使其成为充满神话色彩的历史小说。穆王率七萃雄壮之师,由造父驾御,伯天为响导,驶八骏,长驱万里,北绝流沙,西达昆仑,于瑶池之颠会见西王母,互赠礼物。对穆王沿途所见殊方外域珍禽怪兽、奇花异草、名山绝景,都有详细记载。全书不过八千五百余字,所写内容却十分丰富动人。结构略具后世章回小说雏形。穆王雄姿英发,王母温文风雅,两位主人公形象鲜明。瑶池之会场面描绘得绚丽多采,气氛缠绵哀婉。笔调含蓄热烈。有《四部丛刊》影印明范氏天一阁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