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神仙传 | 葛洪 | 小说。东晋葛洪(284—364)撰。十卷。洪有《抱朴子》已著录。作者自序云此书为回答弟子滕升怀疑神仙之说及补刘向《列仙传》之简略而作。前此秦人阮仓记有神仙数百人,刘向仅记七十一人。此书上自黄帝时代之广成子下至魏武帝时之封衡,凡收神仙传说人物九十二人(原八十四人,《汉魏丛书》从《太平广记》中辑出八人,合为九十二人)。其中除广成子、彭祖与《列仙传》相重外,余皆此书新编。《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十卷。《旧唐志》同。《新唐志》、《宋志》、 《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道家类。 《日本国见在书目》杂传类析为二十卷。又《崇文总目》道书类、 《通志·艺文略》、 《国史经籍志》道家类著录葛洪《神仙传》一卷,系节本。常见的通行本载于《广汉魏丛书》、 《增订汉魏丛书》、《龙威秘书》、 《说库》等书,共列九十二仙人,人数多,记事详。 《四库全书》系毛晋刊本,列八十四人。 |
昨梦录 | 康与之 | 南宋·康誉之撰。笔记小说集。一卷。本书追述北宋轶闻。作者生于中州,目睹汴都之盛,故以“昨梦”为名。其中记黄河卷埽事、老君庙画壁事等,可资考证。记开封尹李伦故事。篇幅较长,情节曲折,有如传奇小说。内容记述北宋轶闻。如隐士修老子庙,名将燕山回,均带仙道色彩。其中《鬼媒人》《未婚嫁娶》记北地冥婚风俗,含有鬼话成分。有《广百川学海》本、《古今学海》本、《学海类编》本。《四库全书》著录。 |
甄异传 | 戴祚 | 东晋·戴祚撰。又称《甄异记》、《甄异志》、《甄异录》。志怪小说集。三卷。原书早佚。《隋书·经籍志》入史部杂传类,题“晋西戎主簿戴祚撰”。 《旧唐志》同, 《新唐志》入小说家类。宋以后史志皆不见载,大约亡于宋。重编《说郛》本辑其遗文五则,但多有误收;鲁迅《古小说钩沉》自《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广记》、《太平御览》、 《齐民要术》和苏易简《文房四谱》诸书中辑其遗文十七条,是当前较完备的辑佚本。所记多为晋太元、建武中鬼神怪异、感应灵验之事,为此前志怪书所不载。其中“秦树”、“杨丑奴”记人与鬼、人与妖恋爱,“张阁”、“张牧"记鬼使、鬼奴故事,皆首尾完整,情节曲折,较有小说韵味。 |
妒记 | 虞通之 | 轶事小说集。又称《妒妇记》。南朝宋虞通之撰。 《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二卷。 《新唐志》同,但不著撰人。 《旧唐志》及《宋志》均不载。此书久已亡佚,遗文散见于《世说新语》刘孝标注、《艺文类聚》、 《白孔六帖》、 《太平御览》诸书中。鲁迅《古小说钩沉》辑七条,是今所见唯一的辑佚本。 《宋书》卷四一《后妃传》云: “宋世诸主,莫不严妒,太宗每疾之。湖熟令袁慆妻以妒忌赐死,使近臣虞通之撰《妒妇记》。”(《宋书》卷四十一《后妃传》)可知是书乃是受钦命为现实治政者服务而作,当成书于刘宋末。书中全记两晋以来妒妇故事。 |
炀帝开河记 | 佚名 | 宋佚名撰。一卷。自炀帝听袁宝儿歌《柳枝诗》、观《广陵图》,与萧后议游广陵,聚群臣议开运河始。炀帝诏天下人夫赴役,麻叔谋总管其事,沿途开凿,首见地下古堂室,劈棺见尸,容貌如生,得一石铭,铭刻其尸为大金仙,得叔谋改葬者;一役夫遇十二郎神遗白璧一双,转献叔谋,叔谋得璧而杀役夫灭口;后又开凿一地下宫殿,见天神收审炀帝替身大鼠;叔谋以食幼童肉治病。奇闻怪事甚多。至来护儿奉诏斩叔谋,结束全书。半属史事,半属传奇故事。文字不甚简练,情节一般。有《古今说海》本,《历代小史》本,《说郛》本。 |
隋炀帝海山记 | 佚名 | 小说。佚名撰。二卷。上卷原题下注曰“记炀帝宫中花木”,下卷原题下注曰“记登极后事迹”。鲁迅认为系编者所加,收入《唐宋传奇集》时删去。本编上卷写炀帝自出生至杨素扶他有国,继文帝位后,营造宫苑,奢侈淫乐的宫闱生活。下卷写炀帝东幸,荒淫无度,大肆搜刮,激起政变,最后自缢于扬州。作品从多方面揭露炀帝独断专行,谏诤莫从,“大兴西苑,两至辽东”,以致天下为墟,饿殍盈野,逼民造反的历史背景,具有一定批判和认识意义。有《古今说海》、《古今逸史》本《说郛》节删本。为鲁迅编《唐宋传奇集》收录。 |
东阳夜怪录 | 王洙 | 传奇小说。旧题唐王洙作。见《虞初志》。《太平广记》未题作者姓名。所记内容与牛僧孺《玄怪录·元无有》相仿佛,或以为两篇同出一源。略叙彭城秀才成自虚雪夜投宿一庙,庙中病僧慷慨相助。忽有数人趋至,问其姓名,分别为卢倚马、朱中正、敬去文、奚锐金。众人环坐,作诗论文,抒发情志,此时又有苗介立与胃家兄弟加入。谈兴正酣,远寺钟声传来,诸人俱失。天明成自虚才发觉夜间所见者,皆为驴、牛、猫等家禽动物。此故事借家禽动物的幻化描写,既表示了当时下层知识分子的牢骚,也较深入细致地展示了他们自鸣清高而又浅薄无聊的性格弱点。《太平广记》卷四九○,未注出处与作者姓名。 《虞初志》本、《说郛》本、 《唐人说荟》本均题唐王洙撰,非是。鲁迅辑入《唐宋传奇集》中。郑振铎说:此篇所叙情节“类似牛僧孺的《元无有》,也许这两篇是同出一源的”。 |
墉城集仙录 | 杜光庭 | 古代神仙传记。五代道士杜光庭撰。收入《正统道藏》,六卷;《云笈七签》本则为三卷。记载圣母元君、金母元君、上元夫人、昭灵李夫人等三十七位女仙事迹。相传西王母所居为金墉城,女仙归王母所统,所收皆为古今女仙,故以此为书名。道教中称女性成仙者为元君,或女仙,世人称仙女,以区别对男性关于神仙真人之称谓。杜光庭撰《墉城集仙录》,载述古今女子成仙的事迹,取材于《汉武内传》、《真诰》等道书仙传。因女仙以西王母为首,相传西王母居于金墉城,所以此书以“墉城”为名。 |
南楚新闻 | 尉迟枢 | 唐尉迟枢撰。一卷。作者事迹不详。此书记故事十七则,文字简短,共约七百字。有薛昭纬“悔不当初学治银”诗、荆南米贵、孙晖走马、李更名、百粤人食蟆虾等故事,可资谈助。独有李泌故事九则,其中以诗讽杨国忠,富有趣味。南楚地域约为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一带,唐末社会,于此最为动荡,既有梁崇义、李希烈等藩镇作乱,又有农民造反、戍卒兵变,王仙芝、黄巢农民军亦活跃在这一带。《新唐书·艺文志》小说类著录,三卷。现存《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唐人说荟》本、 《唐代丛书》本,但均系残本。 《太平广记》引有佚文。将以上各本所存篇目进行比勘, 《说郛》本辑有十七则,《唐人说荟》本辑有二十三则,《太平广记》辑有十四则,汰去重复,目前尚存二十九则, 《广记》所辑每条有标题。 |
三水小牍 | 皇甫枚 | 传奇小说集。唐皇甫枚撰。原三卷,今本二卷。枚字遵美,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于懿宗、僖宗两朝任官,咸通末任汝州鲁山令。僖宗出奔梁州,赴调行在,后梁开平四年(910)旅居汾、晋撰此书。三水为安定属邑,故以名书。《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未著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首载其书三卷,《宋史·艺文志》同。明人杨仪有二卷本,秦汴据以刻印,即为《天一阁书目》之二卷本, 清卢文弨刻入《抱经堂丛书》。由此可知原本在宋明之间,已佚失一卷。近人缪荃孙从《太平广记》、 《续谈助》、 《说郛》、《古今说海》中,搜辑逸文十二则,成补遗一卷,连同原二卷本中三十五则,一并刊入《云自在龛丛书》。本书记载晚唐咸通后的异闻轶事,一部分内容描写神仙怪异之事;另一部分内容则为作者的经历、见闻。内容有志怪,有琐记,但写得较成功的是一些结构完整描写细腻的传奇作品,《飞烟传》与《王知古》二篇最为著名。 |
仙传拾遗 | 杜光庭 | 《仙传拾遗》四十卷。因故事性较强,得以列入小说类。原书已佚,今人严一萍有辑佚本五卷,收入《道教研究资料》第一辑。记载从上古至唐代的九十九人的修道成仙事迹,其中有一些唐人事迹是现存的道教传记中所没有的,故具有比较珍贵的史料价值。 |
河东记 | 薛渔思 | 传奇小说集。唐薛渔思撰。三卷。原书已佚, 《郡斋读书志》入子部小说家,曰: “亦记谲怪事。序云:续牛僧孺之书。”《太平广记》录有佚文,《绀珠集》、《说郛》本均残,不全。《河东记》就其总体来说,尚未脱尽谲异怪诞之气,应属志怪小说一系。但它又不尽同于六朝那些单纯宣扬物妖的志怪小说,而常常是通过神异故事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首先,它大胆地讽刺了皇帝和官僚们的昏聩无知以及政治的腐败。 |
定命录 | 吕道生 | 轶事小说集。唐吕道生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此书2卷,入子部小说家类,注曰;“大和中,道生增赵自 勤之说。”《崇文总目》同。今有《类说》本、上海书局影印 万有文库版《旧小说》本,均残。《定命录》主要宣扬人之 生死、祸福、贵贱皆由命中注定的天命观,书名亦由此 来。如《狄仁杰》写狄仁杰被贬官时,途经汴州,欲停留 半日治病,时任开封县令的霍献可竟当日将其逐出。后 狄公复任宰相,霍为郎中,狄公欲中伤而未果。武则天 命狄仁杰择御史中丞,狄公无以应命,唯记得霍,便推荐 霍做了御史中丞。狄公认为自己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天 命。小说实际上反映了唐代官场的相互倾轧和世态炎 凉。又如《崔元宗》写崔曾为宰相,令史奚三儿预卜崔60 日内当流放南海,6年三度合死,然竟不得死,待其百岁 时将被饿死,后来果然一一应验。小说在写崔元宗的遭 遇时,注重描写其仕途的坎坷,人情的冷暖,寄寓了作者 的爱憎之情。书中许多故事描写真切细腻,展示出形形 色色的人情世态。但因作者思想的局限,全部篇章皆写 命中注定之事,不免有千篇一律、单调乏味之嫌。唐温 畬撰有《续命定》1卷,已佚,《太平广记》辑有佚文。 |
冥报记 | 唐临 | 志怪小说集。唐唐临撰。作于唐高宗永徽年间。两《唐志》皆云二卷,宋以下不见著录,盖此书亡佚已久,今存残本。《涵芬楼秘笈》本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唐钞卷子本,三卷。杨守敬据《法苑珠林》、 《太平广记》辑录佚文,分为六卷(见《日本访书志》卷八)。岑仲勉《唐临冥报记之复原》 (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七本),对杨辑本逐条加以覆核,纠谬补遗,可谓《冥报记》的校定本。据其自序谓前朝《观世音应验记》、《冥验记》、《冥祥记》等作“徵明善恶,劝戒将来。实使闻者深心感寤。临既慕其风旨,亦思以劝人,辄录所闻,集为此记”。故其大旨,亦在于宣扬佛法灵异、因果报应。 |
耳目记 | 张鷟 | 唐张鷟撰。一卷。鷟有《朝野佥载》已著录。是编记故事二十三则,每则多至二三百字,少则二三十字。多为唐武周时事,如酷吏专事罗织,刑戮残忍,贪财好淫,食人精肉,少有灵异怪诞,乖戾时事。书中有记开元以后事,当为后人窜入。故事更有重见《朝野佥载》者。 |
玄怪录 | 牛僧孺 | 唐代传奇小说集。又称《幽怪录》。牛僧儒撰。原书十卷,《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等书著录,但已散佚。现今传本是明刻本《幽怪录》四卷本,题唐陇西牛僧儒编,附李复言《续幽怪录》。此书是一部以传奇为主的优秀小说集,所记全是异闻,主要是神仙鬼怪,绝大部分是作者自撰。本书除明代陈应翔刻本外,未见其它单刻本,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程毅中校点本即据陈本为底本。但此本只有四卷,可见也不是全本。至于其它丛书本,则更为散乱不全了。本书的写作和成书时间,学术界尚无定论,多数人认为是牛僧孺登进士前的作品;一部分人认为是牛僧孺当宰相时所作;还有人认为是他中进士后至大和年间长期积累的结晶,这些说法均无确证。 |
龙城录 | 柳宗元 | 轶事小说集。又名《河东先生龙城录》。旧题唐柳宗元撰。二卷。宗元有《河东先生集》已著录。是书唐艺文志未著录,宋人何远以为本朝王铚所作,假托柳氏大名。朱熹亦持何氏观点。清四库馆臣进而检讨书中文字,颇以笔力贫弱,非柳氏大家所为,考其记事,又多类同于宋人,不无道理。全文约5600字,共收笔记43则,主要记述了隋唐时期帝王官吏、文人士子、市井人物的轶闻奇事。《直斋书录解题》、 《通考》、 《宋志》著录,一卷。今存《柳河东全集》本、 《百川学海》本、 《稗海》本、皆为二卷。又有《历代小史》本,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唐人说荟》本均作一卷。二卷本和一卷本同。 |
唐宝记 | 佚名 | 文中述说一女尼,意外得一批珍宝异物,以为祥瑞,欲献于天子,中故事甚是曲折。最后果然为帝王所得,并以为瑞,将楚州安宜县改名为宝应县。 |
殷芸小说 | 殷芸 | 轶事小说集。梁殷芸撰。《隋书·经籍志》著录: “《小说》十卷,梁武帝敕安右长史殷芸撰。梁目三十卷。”其后,两《唐志》、《宋志》及《崇文总目》、 《郡斋读书志》等亦收录,均作十卷,除《新唐志》外,皆改称《殷芸小说》。宋时避宋太祖赵匡胤父赵弘殷讳改“殷”为“商”,故又称《商芸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此书“明初尚存”,亡于何时,未载。鲁迅辑其遗文一百三十五条,未加编排整理,不分卷,载《古小说钩沉》中。殷芸受梁武帝之命编撰的《小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文学典籍。其以“采辑旧文”的编撰形式收录了自“秦汉魏晋宋诸帝”至“宋齐人”六个朝代八百年间的异闻琐事,内容庞杂,包括地理、旧事、杂传、杂史、五行、道家等等,虽自《隋书·经籍志》始大多数学者都将其列入子部小说家类,但因其所辑条文性质的多样性以及直接以《小说》命名,故是书的“小说”性质历来为学者争论研讨的话题。 |
还冤志 | 颜之推 | 原称《冤魂志》,亦名《还冤记》、《还魂记》,别称《冤报记》、《北齐还冤志》等。隋颜之推撰。原三卷。今本一卷,三十六条。取材于经史纪事,兼及当代事件传闻,历叙西周至隋人物与世事片断,皆以冤屈鬼魂复仇或为恶者受惩为结局。旨在扬善抑恶,阐扬戒杀好生,因果报应之说。历代史志均有著录。《崇文总目》小说家作 《还冤志》三卷,《文献通考》、《直斋书录解题》作 《北齐还冤志》,殆因旧本之首题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撰,遂误以冠于书名之上。《太平广记》引作 《还冤记》。《还冤记》、《冤魂志》、《还冤志》实即一书,今本均为一卷。 |
齐谐记 | 东阳无疑 | 志怪小说集。南朝宋东阳无疑作。七卷。所记多鬼神灵怪之事,故取《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语为书名。原书已佚。《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七卷,题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撰。《旧唐志》同, 《新唐志》入小说家类。作者事迹不详,今人多以为晋末宋初人。成书亦在宋初。该书亡于赵宋,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法苑珠林》、《初学记》、 《白孔六帖》等类书中,其中《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征引最多。常见的辑佚本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和鲁迅《古小说钩沉》本,均为十五条。又南朝梁吴均作《续齐谐记》一卷,内容与《齐谐记》相近,有《说郛》、《顾氏文房小说》等丛书本。 |
俗说 | 沈约 | 轶事小说集。南朝梁沈约作。原三卷。已佚。今存佚文五十余条,记东晋宋齐名人遗闻轶事。沈氏《俗说》主要记东晋和南朝宋社会上层人物佚闻杂事,内容相当杂繁琐碎。有的写妒妇美妾的新奇轶事,有的写士人之间的调笑戏谑和庸俗无聊的日常生活,只为博得读者一笑而已,其思想价值和史料价值相对较小。大约成书于南朝齐、梁年间。当时以此名书的有两种。《隋书·经籍志》子部杂家类著录: “《俗说》三卷,沈约撰,梁五卷。”又小说家类《世说》刘孝标注本下附注: “梁有《俗说》一卷,亡。”清马国翰据此以为后者为刘著。两书均已散佚。今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一卷,题沈约撰。鲁迅《古小说钩沉》本,不分卷,不题撰人,然《中国小说史略》以其佚文属沈约。两辑本均为五十二条,其中只有四条互异。 |
笑林 | 邯郸淳 | 轶事小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笑话集。三国魏邯郸淳撰。原书三卷,今佚。 《隋书·经籍志》和两《唐志》均有著录,《宋史·艺文志》不载。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七云:“秘阁有《古笑林》十卷,晋孙楚《笑赋》曰:‘信天下之笑林,调谑之巨观。 ’《笑林》本此。”王利器据此认为该书赵宋时尚存,唯卷帙由三卷扩充为十卷,或有后人附益。(《历代笑话集》)今有清马国输《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一卷。鲁迅辑其佚文二十九条,载《古小说钩沉》 |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 佚名 | 白话长篇神魔小说。又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三卷,分17节。不题撰者姓名。卷末有“中瓦子张家印”款一行,张家为宋时临安书铺,故王国维、罗振玉皆以为宋人作。然鲁迅以为“逮于元朝,张家亦或无恙,则此书或为元人撰,未可知矣。”书叙唐玄奘取经故事。情节与后世所传不尽相同,但为《西游记》之蓝本。其中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有猴行者的加入,虽尚是“白衣秀士”,已自称“花果山紫云洞铜头铁额猕猴王”,主动帮助唐僧取经,战胜了妖魔,其次有深沙神出现,为沙和尚原型,再是途中遇到多起阻难,出现过火焰山、女人国,入王母池等情节,均为《西游记》所本。为研究《西游记》来源重要参考书 是编传世有二本,一为日本德富苏绛藏本,名为《大唐三藏取经记》三卷,缺第二卷。一即本书,上卷缺第一则,中卷缺第八则。二本虽命名有别,内容全同。前者为罗振玉收入所编《吉石庵丛书》中。后者亦有罗氏影宋本。 |
博物志 | 张华 | 10卷。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撰。约成书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至太康十年(289)之间。原书已佚。今传本为10卷。由后人搜集而成。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内容博杂,多取材于古籍,有山川地理知识、有历史人物传说、有奇异的草木虫鱼以及飞禽走兽的描述、也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故事的记录,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的材料。据晋王嘉《拾遗记》,谓成于晋武帝时。然《拾遗记》记事多诞妄,未可以为确据。此书第一卷记地理山川,第二卷记域外异人及物产,第三卷记各种奇怪之动植物,第四卷记物性及药物等,第五卷记方士服食,第六卷记人名、文籍、礼乐、器物等,第七卷记异闻,第八卷为“史补”,第九、十两卷为杂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