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三续金瓶梅 | 讷音居士 | 清道光元年(1821)抄本《三续金瓶梅》自序书影清道光元年(1821)抄本《三续金瓶梅》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小补奇酸志》、《小奇酸志》。八卷四十回。题“讷音居士编辑”,其生平不详。成书于清道光元年(1821)。现仅存清道光元年(1821)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三续”叙写西门庆死去七年后,还阳复活,又活到五十岁这几年的家庭生活与官场经历。西门庆阳魂入壳,复旧如初,重整家园、官复原职。西门庆仍有一妻五妾,月娘为大娘子。春梅还魂永福寺,嫁给西门庆作二房娘子。何千户死去,西门庆补何千户员缺,娶何千户之妻蓝如玉为三房妾,娶葛翠屏为四房妾、黄羞花为五房妾、冯金宝为六房妾。 “三续”对月娘、春梅、葛翠屏、黄羞花叙写简略,对蓝如玉着笔较多。蓝氏因生女娃二姐而受宠爱,遭到六娘冯金宝的妬嫉。蓝氏为蓝太监之侄女,西门庆曾多次派来兴到临安给蓝太监拜寿送礼。孝哥会试考中,授历城知县,后补授沂州府知府,调补授泰安府兵备道,皆是蓝太监在朝廷打通关节。蓝太监之侄蓝世贤到清河县探亲巡狩,西门庆盛宴接待,以逞其官场权势威风。 |
续金瓶梅 | 丁耀亢 | 《金瓶梅》的续书。共六十四回。丁耀亢撰。顺治八年初刊。故事大略为:西门庆死后为汴京富家沈越子,名金哥,对门住着越妻之弟袁指挥,有一女,名常姐,甚美,乃李瓶儿后身,被名妓李师师矫旨取之,改名银瓶。时金人陷汴,民众流离,金哥遂沦为乞丐。银瓶则为娼,通郑玉卿,后嫁与翟员外为外妾,又与郑私逃至扬州,被留青拐骗,乃自缢身死。另有东京孔千户女梅玉,因艳羡富贵,自甘为金人哈木儿妾,而大妇凶妒,备受虐待,想自尽,因梦自知是春梅后身,大妇为孙雪娥再世,就长斋念佛,出家为尼。而潘金莲转为山东黎指挥女,名金桂,丈夫刘瘸子,前身是陈经济。金桂怨其体貌不全,婚姻不幸,终得痼疾,也入空门。另外,还写了吴月娘、孝哥母子离散流亡,双双出家,终于团聚的故事。全书缺乏贯穿首尾的中心情节,各个故事,独自发展,互不相联,中间不时插入宋金征战等国家大事,颇有松散拉杂之感。但是作者洋溢着爱国爱民的激情,借此故事描绘了明清易代之际一幅广阔的乱世画面,沉痛地总结了明亡的历史经验,愤怒地控诉了满清贵族的残暴统治,故书出后不久即遭禁毁。后被修改后以《隔帘花影》、《金屋梦》名出版。一九八八年八月由齐鲁书社作为《金瓶梅续书三种》之一公开发行。 |
金瓶梅词话 | 兰陵笑笑生 | 明代兰陵笑笑生撰,新安刘启先、刘应祖、洪国良、黄子立、黄汝耀刻。明崇祯间刊本。书一百回,附插图一百幅。图绘西门庆从发迹到衰亡的一生堕落腐化生活,反映欺压人民、凌辱女性等人间相。通过一百幅图画,使读者可以见到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从人物的眉目表情中,可以体会出各阶层人物的思想。作者更以写实的创作精神把当时中等以上富豪人家的家庭状况和享用服饰等,一一的捉写在图版中,更表达了富有说服力的现实风格。每幅构图,毫不雷同,别出心裁,匠心独具,在明末插图中是最细腻繁伙而又工整和富于变化的一部。同时也是新安刻工名手合力下制作,刻技劲挺圆润兼而有之的杰出创作。 |
金瓶梅 | 兰陵笑笑生 | 明代通俗长篇世情小说。一百回。作者“兰陵笑笑生”,约为嘉靖、万历年间山东人,惟其真实名姓不可考。这部书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发展而来,共一百回。现存有《金瓶梅词话》、《原本金瓶梅》两种。《词话》本署名兰陵笑笑生作。兰陵指山东苍山县西南地区,“笑笑生”系笔名。《金瓶梅》大约作于明隆庆二年至万历三十年(1568—1602)之间,与《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合称“四大奇书”。小说以《水浒传》中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为线索,展示了官僚、富商、恶霸三位一体的反动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勾结官府、横行乡里、蹂躏妇女的种种劣迹,并描写了西门庆家一妻四妾及婢女的勾心斗角、互相陷害和尔虞我诈。小说借宋之名写明之实,直斥时事,真实地暴露了明王朝中后期中上层社会的黑暗、腐败,揭示了封建家庭制度、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和这群醉生梦死之徒的不可救药。在艺术水平上,作者善于细腻地观察事物,既从日常生活细节里记录了人物的生活面貌,又从人物的利害关系中记录人物的精神面貌,追求客观效果,体现艺术真实,不愧为世情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还善于刻画人物,在二百多个人物中西门庆、潘金莲、应伯爵、吴月娘等形象鲜明,有个性。此外,小说结构大而不乱,颇有章法;语言风格爽朗、泼辣,除大量运用方言外,还运用了不少谚语、歇后语等,生动鲜明。不少词曲精妙,又多杂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较深的艺术功底。 |
牛羊日历 | 刘轲 | 唐代传奇小说。1卷。刘轲撰。题中之“牛”指牛僧孺,“羊”指杨虞卿、杨汉公兄弟。文叙牛、杨等人在朝中的劣迹。先述杨氏兄弟登第后二十年把揽朝政,党同伐异,造谣诬陷;次写牛与之朋比为奸,诡诈窃誉。与《周秦行纪》均为唐牛李党争的产物,乃李党攻陷牛党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著录:“刘轲《牛羊日历》一卷(牛僧孺、杨虞卿事。檀栾子皇甫松序)。”《宋史·艺文志》同。《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皆入传记类。《资治通鉴》卷20引“皇甫松《续牛羊日历》”,其书名既不见于著录,所引一则引文又已见于《牛羊日历》,可能就是一书而误引。明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的《四部正讹》又疑作者刘轲也属伪托,是皇甫松之同党所为,但无确证。 |
封神演义 | 许仲琳 | 长篇小说。明许仲琳撰。 一百回。明舒载阳刊本《封神演义》卷二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仲琳,南直隶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一说为明陆西星撰。西星南直隶兴化县人。诸生。著有《南华经副墨》、《方壶外史》等。全书根据《武王伐纣平话》,参照有关古籍和传说故事敷衍而成。叙述商末政治纷乱及武王伐商的历史故事。全书以纣王进香,题诗渎神,女娲命三妖惑纣为楔子,铺叙纣王、妲己荒淫暴虐之罪行,以及姜子牙晚年知遇、西伯侯脱祸归周,武王起兵伐纣等事件,着重描写商周之战的曲折过程。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分封诸侯作结。小说力揭纣王的荒淫残暴,赞扬周文王、周武王的宽惠爱民,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情节,亦具有一定的叛逆精神。对纣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随意诛杀大臣等描写,曲折地反映了明代后期的腐败政治和黑暗现实。在艺术上发挥神话传说善于想象和夸张的特长,情节离奇,曲折生动。人物描写也有一定成就。明清以后在民间流传很广。但全书充斥大量神怪斗法描写,宣扬“儒道释”三教合一思想,宣扬“劫数”、天命等宗教迷信观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有明金阊舒载阳刊本, 日本内阁文库藏。清覆明本,别题《封神传》。蔚文堂覆明本,别题《商周列国全传》。以上二本均载长洲周之标君建序。四雪草堂原刊本,首康熙乙亥(1695)年褚人获序。今唯周之标序本及褚人获序本通行。 解放后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本。 |
七真因果传 | 佚名 | 清代白话长篇神魔鬼怪小说。一名《七真传》。两卷二十九回。题“煇庵黄永亮编著”。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广东文在兹善书坊刊本;1914年治古堂刊本,藏上海图书馆;1918年四川会善堂刊本。1989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全真七子全书》排印本。 |
新中国未来记 | 梁启超 | 政治小说,五回,未完。梁启超著。初载《新小说》第一、二、三、七号,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十月至二十九年(1903)七月出版。后收入1936年出版的《饮冰室合集》,仅有前四回。虚构1962年举国同庆维新五十年大祝典之际,全国教育会长、文学大博士孔弘道登台演说中国近六十年史,勾勒《新中国未来记》蓝图,将维新事业归功于宪政党创立。由此回溯,叙述光绪壬寅年(1902)宪政党创始人黄克强、李去病赴欧求新学回国后,耳闻目睹外则列强侵凌,内则政治腐败,乃“发表政见,商榷国事”。后黄、李在归家奔丧途中,船阻香港,见外国水兵凌辱华人,便怒冲上去。故事就此中断,作者后终未续。“本书完全是反映当时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之作”(《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叙例》),艺术表现上“似说部非说部,似稗史非稗史,似论著非论著,不知成何种文体”(《新中国未来记·绪言》),但作为我国第一部政治小说,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关于小说理论的主张。初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连载于《新小说》。另有民国五年(1916)商务印书馆《小说零简》本、民国十四年中华书局《乙丑重编饮冰室文集》本(均四回)。五回通行本有1960年中华书局《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本、1984年台北广雅出版有限公司《晚清小说大系》本。 |
上古神话演义 | 钟毓龙 | 本书非常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共工触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夸父追日、蚩尤之战等传说......这部书,演说上古史的神话,原想专说夏禹王治水一段故事。但是既然叫 史,必定有一个来源,要说明这个来源,不能不从开天辟地说起。天何以要开, 地何地要辟呢?原来我们所住的地球,亦和我们人类一样,有生有死。不过地球 的死,不必一定是地球整体的毁坏,只要是住在地球上的生物统统死了,那便是 地球死了。这样大一个地球,哪个能够弄它死?当然是阴神一派的魔力。 |
癸辛杂识 | 周密 | 宋代文言轶事、志怪小说。宋周密撰。六卷(前集一卷,后集一卷,续集二卷,别集二卷)。密有《齐东野语》已著录。此书因作于杭州癸辛街,因以为名。与所作《齐东野语》大致相近。然《野语》多考证旧文,记朝廷大政,此则琐事杂言居十之九,体列极不相同,实属小说类。本书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内容大多记“琐事杂言”、“颇猥杂”,它与周密的另一著作《齐东野语》相比,风格大致相类,体例殊不同,《野语》兼考证旧义,记朝廷大政之事多,而《杂识》辨订者不多,十分之九是记载琐事杂语,其中可以发现一些志怪类笔记小说。“孕妇双胎”,是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志怪小说。这篇小说篇幅不长,但颇具故事性,其最显著特色是,故事有头有尾,叙述完整,情节发展出乎意料。 |
钓矶立谈 | 史虚白 | 轶事小说集。作者史虚白,一说为史虚白之子。今有《楝亭藏书十二种》本,《反约篇》本,《榕园丛书》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另外, 《知不足斋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均有附录一卷。《钓矶立谈》专记南唐故事,内容比较集中,且基本囿于政治范畴之内。此书作于南唐覆亡之后,字里行间渗透着“怀旧之思”。作者在自序中曾这样写道: “文惭子山之丽,兴哀则有之;才愧士衡之多,辨亡亦几矣。”每篇皆以“叟曰”对所记之事进行评议,抒发感慨。分析南唐兴亡多能切中肯綮,字里行间充溢着怀旧之思。显示出以史笔为小说的特色。 |
博异志 | 郑还古 | 传奇小说集,作者谷神子。本书自序称: “因寻往事,辄议编题,类成一卷。非徒但资笑语,抑亦粗显箴规。或冀逆耳之辞,稍获周身之诫。只同求己,何必标名。是称谷神子。”关于谷神子的姓名,曾有不少人作过考证,历来说法不一。或曰郑还古,或曰裴铏,或曰冯廓。但多数学者认为谷神子即郑还古。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博异志》一卷,右题曰谷神子纂。序称其书颇箴规时事,故隐姓名。或曰名还古,而竟不知其姓。志怪之书也。”原三卷。今本一卷,十条。皆以人名为题,记神灵怪异故事,以箴时事。多构思新颖,叙事委婉,尤以词采见称。崔玄微条为冯梦龙《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所本。引录诗歌,亦颇可观。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附补遗。 |
影梅庵忆语 | 冒襄 | 笔记。清冒襄撰。不分卷。襄字辟疆,号巢民。室号“影梅庵”。如皋(今属江苏)人。幼有逸才,明末副贡,授台州推官不赴。明亡后屡拒官吏荐举,隐居不仕,著有《巢民诗集、文集》。此书为其妾董小宛而作,成书于顺治十年(1653),约一万二千字。谓小宛为秦淮名妓,后居吴门,名白,字小宛,复字青莲。“香姿玉色,神韵天然”,聪慧异常,善识才俊。初见辟疆,矢从甚坚,才子名姬,极一时之盛。及既嫁之,佐夫著述,敬事长夫人,贤德识大体。一卷三十九则,中有杜濬的评语。有《如皋冒氏丛书》、《赐砚堂丛书》等多种版本。常见的有《香艳丛书》、 《说库》等本。 《美化文学名著丛刊》本,有赵苕狂的长篇考证文字,对了解本书的原委、内容及影响很有参考价值。 |
煮泉小品 | 田艺蘅 | 明代关于泉品之茶书,1卷,田艺蘅撰。汇集历代论茶与水的诗文,并分类归纳为九种水性,于1554年写成。全书一卷,是书主要记载煮茶的各种水品。书中将水品分为十类:一源泉、二石流、三清寒、四甘香、五宜茶、六灵水、七异泉、八江水、九井水、十绪谈。书中内容多半前人已经谈及,不出《水品》、《茶经》之外,文字也多旧文,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看法。其中重点论述严格择水与烹茶的关系。 |
言兵事疏 | 晁错 | 又名“上书言兵事”,西汉晁错任太子家令时,给汉武帝的奏疏。内容以边事为主,兼议政事。晁错认为戍边的关键在于择用良将。在战争中,取胜主要条件是:“得地形”、“卒服习”和“器用利”。战备方面,主张利用矛盾,破坏其联盟,这样汉王朝的边疆可自固。文章结构严谨,议论深刻,切中要害,言辞犀利,简洁明畅,被视为作者代表作,亦被人看作是西汉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
六体书论 | 张怀瓘 | 书学论著。唐代张怀瓘著。一卷。为奏御之作。论述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等六种书体的特点、创始者、代表书家。其后论述执笔之法,认为“若执笔浅而坚,掣打劲利,掣三寸而一寸着纸,势有余矣;若执笔深而束,牵三寸而一寸着纸,势已尽矣。”甚为精当。是书陈振孙在《直斋书解题》中作《六体论》。所著六体为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叙述各书体源流,评论各体体势特点,颇精要。认为大篆法于鸟迹,史籀所造,李斯、蔡邕嗣之。其体势若鸾凤奋飞,虬龙掉尾,或花萼相承,或柯叶敷畅,劲直如矢,宛曲若弓,谓小篆乃李斯所造,曹喜、蔡邕为嗣。镂纤屈盘,鳞羽参差,其势飞腾,其形端俨。谓八分为王次仲所造,体骨雄异,贵异尚奇。 |
评书药石论 | 张怀瓘 | 书学论著。唐代张怀瓘著。一卷。为进御之作,约二千四百七十余言。是论为当时进御之作。泛言书道,多所例解。如以学文章为譬,言“深酌古人之意,不录其言”,“语新而意古者为上才。习书之道亦然,需不凝滞于物,通得其法,以为万法无定,殊途同归,神智无方而妙有用,得其法而不著,至于无法,可谓得矣”。又以马之筋肉多少作解,“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 |
授笔要说 | 韩方明 | 一篇。书论。唐代韩方明撰。方明生平里籍未详。唐贞元(785—804年)间书法家。自云:昔岁学书专求笔法,贞元十五年,授法于徐东海,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擅长八分书。是书首叙笔法传录。前叙笔法传授,自谓授法于徐璹、崔邈,后言执笔五法,第一为执管,第二为管,第三为撮管,第四为握管,第五为搦管。大抵唐以前作书,颇重执笔之法,故言者较多。但所引名家口授秘传,并不可靠。 |
送高闲上人序 | 韩愈 | 一篇。书论。唐代韩愈撰。愈(768—824年),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后迁居昌黎,故人称韩昌黎。贞元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擅长文学,散文最著名,后世誉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魁。高闲研习佛经,又擅长书法,为唐代高僧(即上人),后去湖州开元寺为僧,直到逝世。本文是韩愈晚年所作。文中借谈论学习书法之理,隐寓反佛之旨。作者先从凡事要用心专一,终身不二说起,并借庖丁解牛,师旷奏乐等故事暗写高闲兼学书法不能登堂入室。此序述张旭治草书之术,赞其草书之神奇,并指出高闲上人“不得其心而逐其迹,未见其旭也”。 |
笔阵图 | 卫铄 | 专论写字笔法著作。一卷。旧题晋代卫夫人撰。卫夫人,名卫铄。但是否是卫夫人的作品,历来有争议,暂且不论。其论述的方法和论述的落点,都源于蔡邕《九势》;并且《笔阵图》中提出了一系列前人所未论及的书法美学概念,如:“用笔”、“师古”、“执笔”、“骨”、“肉”、“筋书”、“墨猪”、“意后笔前”、“意前笔后”、“善鉴者”、“善写者”等等,又论述了文房四宝、书法学习、书法创作、书法品评等带有体系性的“书道”,无形中总结了汉魏以来的书法美学思想。所列“一”、“丶”、“丿”、“㇂”、“丨”、“㇈”、“勹”七法,影响深远,历来书论家多奉为圭臬。有《法书要录》等诸本。 |
二字诀 | 李华 | 书法章法论用语。指“截拽”二字。唐代李华《书论》 (即《二字诀》)云: “予有二字之诀,至神之方,所谓‘截拽’也,苟善斯字,逸少、伯英,彼何人哉!”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 “又曰:‘有二字神诀,截也,拽也’。所谓截,拽者,谓未可截者截之,可以已者拽之。 |
与梁武帝论书启 | 陶弘景 | 南朝陶弘景撰。是作者写给梁武帝的论书信札。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人称“陶隐居”,为齐梁间著名书法家。梁武帝萧衍为书法史上帝王书法家中的佼佼者之一。《论书启》主要评“钟张”、“二王”(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之优劣。萧衍在《论书启》中曾对钟王“褒贬大备”,一言以蔽之曰:“元常(钟)老骨”,“子敬(献之)懦肌”,“逸少(羲之)得进退之间”,陶对萧的“玉科”奉若神明,对王献之书风斥之谓“沦迷”,二人所见略同。《论书启》中第一次得出“伯英(张芝)既称草圣,元常(钟繇)实自隶绝”的结论,后世皆引为据。他们共同斥献之书为“近习之风”,哀叹风书日下……这在书史上有消极守旧的成份。陶对萧的圣旨推崇备至,盛赞萧的《书启》曰:“……以言发意,意则应言而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故益得谐称,”这是“心手相忘”论的雏形,为后世所重,并有所发展。《论书启》中有论及“二王”父子书多处。称“大王”书在永和十年以后最佳;称其“代书人”,“其书迟缓”,故称“末年书”,“小王”既学“此人书”等等,为书史所重。《论书启》载于《书苑菁华》,今载于《历代书法论文选》等书。 |
索靖叙草书势 | 索靖 | 一名《草书状》或《书势》。西晋索靖撰。一卷。主要是述草书的流变。所言草书,指章草,不是今草。文中对章草的情状,借助自然界中美好事物作比喻,极尽形容之能事,与赵壹的《非草书》大异其趣。有人认为全文似未完篇。全文收入《晋书·索靖传》、宋朱长文编《墨池编》 |
隶书体 | 成公绥 | 一篇。书评。晋代成公绥撰。此篇意在抑篆草而尊隶书。在实用功能上,认为隶书既无篆书之繁,亦无草书之“近伪”,最“适之中庸”、“用之简易”。在书艺创造上,从笔画、布白、形体、排列到运笔、体势、风格等方面道出了隶书的特点: “烂若天文之布曜,蔚若锦绣之有章。”“若暇龙盘游,蜿蜒轩翥,鸾凤翱翔,矫翼欲去;或若鸷鸟将击,并体抑怒,良马腾骧,奔放向路。”这既是对东汉隶书高度艺术成就的形象写照,也是传统类比思维在书论中的突出体现。《太平御览·征引书目》作“隶势”。《书苑菁华》录此。今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张氏本、寿考堂本、信述堂本、经济堂本、翰墨山房本、扫叶山房石印本、四川官印局本)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本。 |
江式论书表 | 江式 | 一卷。书论。北朝北魏江式撰。江式(?—523年),字法安,陈留济阳(今河南开封)人。北魏书法家。官封骁骑将军,正光间兼著作郎,赠巴州刺史。江式少承家学,擅书法。是书即为江式上于魏宣武帝之表。表中呈述了撰集字书《古今文字》四十篇之缘由。此表主要侧重于文字学之论述,仅间及书法。表中叙述了自仓颉造字至“六书”形成: “一曰指事,二曰谐声,三曰象形,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列指出:“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直至本朝文字之演变及书法之发展、变迁。谓:“后汉郎中扶风曹喜,号曰工篆,小异斯法,而甚精巧,自是后学,皆其法也。”“左中郎将陈留蔡邕,采李斯、曹喜之法为古今杂形。诏于太学立石碑,刊载《五经》,题书楷法,多是邕收……后诸方献篆,无出邕者。”“又有京兆韦诞、河东卫觊二家,并号能篆。当时台观榜题、宝器之铭,悉是诞书,咸传之子孙,世称其妙。”表上于宣武帝后,得诏曰:“可如所请,并就太常,兼教八分书史,其有所须,依请给之。名目待书成重闻。”江式于是开始撰集字书,大体依许慎《说文》为本,上篆下隶。惜书未成,而江式已卒。因是篇多从文字学角度论书体,故在书学史上的地位不及《四体书势》。有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