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张氏卮言 | 张元赓 | 清·张元赓著。笔记小说集。一卷。有《昭代丛书》本,收入辛集别编卷第二十一。内容多述时人轶闻、鬼神怪异事,含鬼话成分。其中《捕虎》《孽报》《八卦田》等为鬼话。本书杂记明末以来人物轶事及异事琐闻。内容多以人名为题,亦或有以事为题者。书中所记名人轶事,具有较好的史料价值。如“左良玉”条,叙左良玉从一小卒冒副总之名战李自成有功而发迹身荣的经历,对研究明末历史有所裨益。“破山和尚”条,叙破山和尚为救生民,应允张献忠破佛家食肉之戒,每以此法救民。从中可见当时战乱。 |
北欧神话 | 茅盾 | 神话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与散漫的希腊神话迥然不同,北欧的神话,是庄严的、悲剧的;北欧的众神,是庄重、正真、博大的;这些如斯堪的纳维亚群山一样粗朴而巨伟的传说,无不透露着北欧民族个性中的冰与火。本书是由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所著的一本以“北欧神话”为主题的神话学知识普及读本。不仅是文学家,同时也是中国神话学研究领域的第一人,茅盾先生潜心研究了八本重要的文献书籍,从而梳理出北欧神话的总体脉络,并深入浅出地写就了这一本通俗好懂的普及读物。本书在内容上罗列了各种来源不同的北欧神话素材,并结合茅盾先生本人的观点和解读,条理清晰地梳理了北欧神话中的诸神轶事,以及诸神之间的关系。 |
前汉刘家太子传 | 佚名 | 变文。古代民间讲唱文学的最初形式。全文共有甲、乙、丙三卷,但都已首尾残缺。1899年发掘于甘肃敦煌千佛洞石室。原文1卷。又题《刘家太子变》。附有西王母赠桃、宋玉荐友、郑简公作书“举烛”、汉哀帝断袖4则故事,内容与正文无关,有人认为颇似后来“说话”中的“入话”。《前汉刘家太子传》叙写汉朝帝位被王莽篡夺,太子隐逃到南阳。南阳有一张老,其子夜梦太子前来,便按梦中指示接太子来家,假充养子。朝廷悬赏捉拿,太子逃出城外,口中含7粒粳米,并含竹简以呼吸,藏在土中7天7夜得以逃脱。后经耕夫指点,去昆仑山太白星处,得其言教,遂兴兵恢复汉家帝业。此作品被录入王重民等编辑的《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
捉季布传文 | 佚名 | 全称《大汉三年季布骂阵词文》,又或称《季布骂阵词文》。唐代变文。佚名撰。一卷。传文开端曰:“大汉三年楚将季布骂阵,汉王羞耻,群臣拨收军词文”。此下全文皆为韵文,基本为七言句,隔句叶韵,原有十个写本,此据王重民校录本。开端部分写楚汉交兵,季布骂阵之词,因辱及刘邦出身及祖宗,刘邦惭愧蒙羞,退阵收兵,心恨季布,发誓得天下后,凡楚将来投,皆可赏用,唯季布与钟离未必得而诛之。第二部分写刘邦坐天下后,悬文捕捉季布,季布隐身逃难,投奔齐州故人周氏之家。朝廷派朱解到齐州巡查,季布授计周氏,将季布剪发刺面带枷,伪装其仆,卖与朱解。第三部分写季布随朱解回京,因习武被朱解识破,季布道出真实身份,并授计朱解宴请箫何、夏侯婴。席中,季布出面见萧何、夏侯婴,授计请二人奏请刘邦废止捕捉季布的榜文,并赦其骂阵之罪,封其为齐州太守。全文着重描写了季布避难时的危急狼狈处境,刻画了季布忍辱负重,足智多谋的性格特征。全文似一首叙事长诗。 |
孔子项讬相问书 | 佚名 | 敦煌遗书。故事赋体。作者佚名。今存敦煌写本13种:S395、1392、2941、5529、5530、5674、P3255、3754、3826、3833、3882、3883及李木斋旧藏卷。原卷题有“孔子项托相问书一卷”,大多为晚唐五代写本,有的明确题有“天福八年(943)癸卯岁十一月十日净土寺学郎张延保记”。这篇故事主要记述孔子东游,路逢小儿项托就人事物情、天文地理、生物演变等问题互相诘难并展开激烈辩论的经过,表现出项托机警过人的聪明才智,同时也说明圣人如孔子者并不可畏。通篇以杂言韵语为主。开头说明孔子项托相遇,中间以问答形式,反复辩难,最后以项托胜辩作结。文末附七言长诗1首,共56句,概述项托入山游学,反遭孔子诛杀,及其精诚未去,赤血生竹的经过,基本上承袭汉赋的体式。孔子项托故事“在敦煌所有俗文中,传本最多,流传亦最广。更从其他史料观之,不但流传最广,亦最长。明本《历朝故事统宗》卷九有《小儿论》一篇,文字尚十同八九。明本《东园杂字》也有这一故事。又解放前,北京打磨厂宝文堂,同记书铺,还有铅印《新编小儿难孔子》在出售,与敦煌本文字犹十同七、八。”(《敦煌变文集》第236页)。可见此一故事深远的影响。整理本见《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 |
洞冥宝记 | 佚名 | 民国扶乩著作之游冥类善书,撰写于1920~1921年,正式出版于1925年,题关圣帝君鉴定,三丰祖师批评,洱源惟一子编辑。共三十八回,十卷,有三十二万字,除了开头和结尾的情节交代之外,主体是各乩生“游冥”的经历和见闻。是关圣帝君为三期末劫,人心险恶,无术化导而颁也。每一晚都有两位神仙降临,一位镇坛,一位则带领游生前往各处游历。从第五回开始周游冥界,一夜一处,用了超过五卷的篇幅来铺陈地狱的恐怖,警醒愚顽。其后的四卷则游历天界,参访各路神圣仙佛,功成后关帝大开“万仙会”。玉皇感念他劳苦功高,遂退位让贤。当时的善书虽多,但《洞冥宝记》一问世,便引起了轰动。 |
刘半农侦探小说集 | 刘半农 |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刘半农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但在其文学生涯早期,曾以“半侬”等为笔名,创作了一定数量的白话和文言侦探小说,并参与翻译不少国外侦探作品。《刘半农侦探小说集》收录了刘半农创作的“捕快老王”系列文言短篇侦探小说《匕首》《淡娥》、根据其早年在新剧社经历加工改编的白话侦探小说《假发》,以及“福尔摩斯探案”仿作《福尔摩斯大失败》(共五案),展现了清末民初时期中国侦探小说的特色。后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 |
唐宋传奇集全译 | 鲁迅 | 唐宋文言短篇小说 选集。鲁迅编校。8卷。共集录唐宋两 代单篇传奇小说45篇,其中唐人传奇5 卷32篇,宋传奇3卷13篇。明清人汇编 小说,由于书贾牟利,往往“换头削足”, “妄制篇目,改题撰人”,以欺骗读者。 鲁迅选择可靠底本,审慎考订,辨伪存 真,恢复了作品的本来面目。书前有序 例。书末附编者所撰《稗边小缀》1卷, 辑录有关作家作品资料,考订每篇的来 源和版本,便于参证。是研究唐宋传奇 最可凭信的校录本。本次全译,严格遵从原文,基本做到对译。虽然严格对译其实比意译更难操作,并且会使行文不够简洁动人,但仍然选择这种方式,出于两种考虑:一是翻译本应当忠实于原文;二是希望能让有志于阅读文言原文的读者,省去检索之烦、推敲之累,做到对举原文与全译,即可按图索骥,一一对照。这是比较轻松愉悦地学习提升文言阅读能力的取巧法门,也是本书的一点私心。 |
燕丹子译注 | 佚名 | 小说。佚名撰,清孙星衍校集。原书三篇,今分上下卷。星衍为清代经学家, 曾官山东督粮道。 书前有孙氏 《燕丹子序》,谓此书三篇,世无传本,惟见于《永乐大典》。此四库馆臣从大典中辑出,入《四库全书》小说类存目。星衍得抄本,复采唐宋传注听引佚文,重加刊刻,复唐宋志三卷之旧。《燕丹子》之著录,始自《隋书·经籍志》。刘向《七略》云“丹, 燕王熹之太子。”故不可以《汉书艺文志》不载而疑其后出。艺文志法家有《燕十事》十篇,杂家有《荆轲论》五篇。疑此书为古之爱士者或其门客纪录遗事,报其知遇者。《旧唐书》以为燕太子丹自撰,极不可信。“其书长于叙事,娴于辞令,审是先秦古书。亦略与左氏、国策相似,学在纵横小说两家之间。且多古字古义。”书中有许多传奇色彩,如秦王谓乌白头,马生角始许太子归,丹仰天叹,乌即白头,马即生角,及秦王乞听琴事。《国策》、《史记》取其某些古字,而削此类传奇情节,足证此书作在史迁、刘向之前。宋时多有其本, 自明中叶后亡佚。故晚明诸丛书俱未收录。有冯翼《问经堂丛书》本,《百子全书》本。 |
穆天子传译注 | 佚名 | 作者不详。西晋汲郡战国魏王墓中发现。或称《周王游行》。六卷。前五卷记周穆王西游故事,皆有月日可寻,并详记所行里数,其中保存有若干古代中西交通史料;后一卷记美人盛姬之死及其丧仪。晋郭璞作注,并谓其体例与起居注同,故《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均列于史部起居注类。此书虽是小说,不能作为信史,但一定是根据当时往来于西域和中原的商人口碑资料写成,对研究西域上古史和丝路交通史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记有赤乌国等由中原汉族祖先西迁后建立的政权,可知内地居民迁居天山以南各地,是很古就存在的事实。 |
滑稽谈 | 吴趼人 | 《滑稽谈》(又名《我佛山人滑稽谈》),作者署名“我佛山人”。初载宣统二年(1910)《舆论时事报》。1915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单行本,书前有云间颠公(雷)序文(1922年扫叶山房《我佛山人札记小说》石印本,也借用此序)。凡一百五十四题一百七十二篇。1926年仲夏扫叶山房又以排印本刊行,除保留雷序文外,又增无聊子(陈益)《新序》一篇,并由陈益标点。本全集即据以上两种版本互校、标点,加以收录。 |
觉醒时刻 | 佚名 | 近代,文集,他们是时代的先知先觉者,带着澎湃的热血和不息的激情冲破陈腐思想的牢笼;他们抱持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信念探寻救国之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纵使不明归途,仍不惧险阻;史书上寥寥几笔,却是他们为之奋斗的一生。这些可爱可敬、开天辟地的先生,他们的思想之光当为世人所铭记。本书精选16位先生的共48篇代表作品,包括小说、论文、述学、随感、诗歌等多种题材,带领读者走近这些伟大的先生,领略群星璀璨的文坛风貌,感受风云际会的时代思想。 |
薇蕨集 | 郁达夫 | 现代小说散文集。郁达夫著。上海北新书局1930年12月初版。为《达夫全集》第6卷。收《题辞》1篇(仅存目),《二诗人》、《逃走》(原题《盂兰盆会》)、《纸币的跳跃》、《在寒风里》、《杨梅烧酒》和《十三夜》等短篇小说6篇。由于本书的《题辞》嘲讽了有关当局的高压政策,出版时书局被迫抽去该文,书才获准发行。《题辞》后改题为《〈薇蕨集〉序》,收入1933年8月上海北新书局版《断残集》。本集所收的小说虽然多数仍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但作品着重表现的却是“我”以外的其他人物。其中《在寒风里》抒写了一个老长工的真挚情感。老长工常生虽已被生活折磨得几乎麻木,但他却对只身飘泊在外的“我”给以真正的同情和关怀。他将自己仅有的5元钱寄给“我”充作旅费,并嘱“我”及时回乡。当“我”几经辗转回到家中,发现田产早已分光时,这位忠心耿耿的老仆,还亲自背着仅剩的一座神龛,把“我”这个老母不肯收容的游子送回上海。《杨梅烧酒》表现了一种由苦闷而产生的扭曲心态。一个曾以实业救国为抱负的留日学生,回国后理想遭到破灭。他和多年不见的“我”在酒馆里喝酒时,仍念念不忘自己要建立玻璃工厂的美梦。《二诗人》记述了两位失去职业但虚荣心很强的诗人何马和马得烈,利用房东太太对诗人的爱慕心理,不仅骗得了她免费提供的膳宿,还骗取零花钱。后来,身无分文的何马终因在饭店骗吃白食而痛遭毒打。作者在《达夫自选集·序》中指出,“《二诗人》虽近于荒唐”,然而其“风趣和其他各篇不同”。鲁迅也认为:“《二诗人》中有很多挖苦人的话,但我觉得有点‘幽默’。”(《1932年5月23日致增田涉》) |
母亲 | 石评梅 | 散文集,石评梅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她的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母亲》是她的一本散文选集,里面包含了《母亲》《玉薇》《露沙》《梅隐》《漱玉》《素心》《给庐隐》《寄山中的玉薇》《寄海滨故人》《天辛》《微醉之后》《父亲的绳衣》《醒后的惆怅》《夜航》《“殉尸”》等作品。这些作品内容涉及面光,感情丰沛。 |
旷野的呼喊 | 萧红 | 短篇小说集。萧红著。1937年重庆大时代书局出版。收入 《黄河》、《朦胧的期待》、《旷野的呼喊》、《逃难》、《莲花池》、《孩子的讲演》等七篇作品。这是萧红投身于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后出版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作品大都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而创作。《旷野的呼喊》描写了松花江畔陈公公一家在抗日战争的不同态度。陈公公和陈妈妈反对儿子参加抗日义勇军,而他们的儿子却勇敢地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中。《逃难》则有力批判了某些人在抗战中自私自利的表现。中学教员何南生一向反对中国人,在逃难中他带着肥胖、胆小的太太和两个孩子及家中所有废物狼狈而逃,表现得极端自私。《朦胧的期待》表现了爱国军民积极参加抗日斗争的行动。女仆李妈暗恋着女主人的卫士金立之。金立之为抗战去参军。临上前线时,到女主人家话别。李妈趁金立之与女主人谈话之机跑出去为他买香烟,准备把自己的积蓄都给他。希望他做个有心人。等李妈回来时,金立之已经离去了,留给李妈的只是一些朦胧的期待。每篇小说的故事情节都很紧凑,语言朴实、凝炼,人物性格突出。 |
犹及编 | 佚名 |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千顷堂书目》题明杨名撰,入子部小说类,无卷数。今存有《盐邑志林》本,一卷,题明朱元弼撰,卷首有朱所作“引”。《丛书集成初编》本据《盐邑志林》本影印。朱元弼“引”称:“往予时有《犹及编》出入自随,所载俱盛德事。非真知灼见者不与也,不戒而为好事者持去,遂不复置于今且廿年。”后来他因“俗日益改”而复置此自随,“月书一事,不令有缺,或闻或见,或忆旧所闻见,足备鉴戒者,庶几警醒不自沉废云。”由此观之,朱原有《犹及编》已失,而此书成于万历乙巳(一六○五)年,是后来所记的“亦盛德事”,未知其原有《犹及编》是其自撰,还是杨名所撰。 篇中琐记时事,多为孝子烈女等。也有少许录自《读书镜》等其他书。共约四十来则,每则百字上下,都无标题而相杂列,其中写人述事不乏生动者。 《嘉善人陆某》则,写一青年“少有才貌”,跟其父“御史中丞某”在京读书,但是却“与邻邸女相窥”。久不能成奸,就请其馆师出主意,师让他“祷于城隍之神”。结果城隍神夜入中丞之梦,问明陆某是他的儿子,就把其子阴籍中的“某科状元”的记录一笔勾去,改罚“孤贫一世”,而对那个不配为人师表的馆师,则“命左右速抽其肠”。中丞半夜惊醒,馆僮奔告馆师腹痛难忍而死,而其子后来“终身行乞于市,无所归”。这个故事,是用一种迷信的方法进行说教,有警世意味。 《叶春华》则写一海宁卫军人,父早死,事母至孝,每日朝出暮归,晴樵雨渔,以供其母酒肉。其母性暴且多怒,酒食稍差即怒叱之,罚其跪以待食,达旦不命之起。邻人教他不必如此,他说“恐伤母志”,劝他娶妻,他说“恐不能事吾母”。最终得到县令的表彰。 《沈某妻宋氏》则,写一贫女宋氏,从小丧母,从姑而生,长大婚嫁沈某。一日其姑病,请巫医,久而未愈,巫医拒之曰: “除是割股,或可疗也”。宋氏遂待夫出, 自割股投入药内进姑食,姑疾愈乃起。此事后闻于邑云云。以上两则写至孝之人,也具劝世意味,但如此孝法,不免带有矫枉过正之嫌,有着明显的儒家说教的痕迹。 |
开市大吉 | 老舍 | 老舍短篇小说精选,第一流的幽默讽刺,让人大笑、摇头、拍手和流泪。老舍先生笔下有一众角色极鲜明而真实:缺乏科学知识的产妇家属,毫无素质的火车乘客,自欺欺人的“独立女性”,开医院的江湖骗子,自诩高尚的爱国青年,不被理解的知识分子……这些人物虽写在民国,也活在当下,这些作品在今天的中国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然而,老舍先生对社会的讽刺又具备浓厚的地域时代特色,满溢着“北平人”独有的和气。他始终温柔,永远同情,一针见血之外总留着余地——真正代表着中国文学,是真正的中式精神贵族。这本选集收录老舍先生精干、饱满、戏剧冲突强烈的小说作品,力求展现老舍的京味语言魅力,以及这位“人民艺术家”对社会的思考。选编上打破经典作品集常用的创作时间顺序,按照阅读中的情绪变化,由喜入悲,由浅入深。每篇都能对应当下,让人掩卷深思。 |
轮盘 | 徐志摩 | 短篇小说集。徐志摩著。列入“新文艺丛书”。上海中华书局1930年4月初版。除沈从文《〈轮盘〉的序》和作者《自序》外,收短篇小说11篇。其中《春痕》描写主人公逸原喜爱美丽动人的日本姑娘春痕,10年后见她肥胖丑陋,顿生嫌恶之心;《两姊妹》描写残疾妹妹陪伴神经病的姐姐20余年,对青春已逝深感悲哀;《老李》描写老李中学毕业当了校长,不学无术的前任校长竟唆使别人将他杀害;《轮盘》描写三小姐倪秋雁赌博输钱后痛悔前非的心理活动。另外7篇是《一个清清的早晨》、《船上》、《肉艳的巴黎》、《“浓得化不开”(星家坡)》、《“浓得化不开之二”(香港)》、《死城》和《家德》。 |
犯罪本能 | 徐卓呆 | 侦探小说,民国徐卓呆著。小说里男主角韦心泉因为一起车祸导致一些幻想的内容“用夸张的形式浮到意识中来”,进而坚持认为自己曾经杀过人。而最终治愈韦心泉的,则是心理医生、“精神分析学大家”陈博士。小说里陈博士因势利导,通过虚构一连串犯罪逃亡故事,在病患头脑中制造出一系列惊险的幻象——闯进烟草公司、绑架经理、换上经理的衣服、逃过众人的追捕,甚至先后驾驶汽车和飞机逃亡,而韦心泉在幻想中抵达虚构案件真相的同时就意味着医生找到了他在现实中的真正病因,进而排解掉了韦心泉内心“宿着的思想”,最终治愈了病患。 |
福尔摩斯大失败 | 刘半农 | 刘半农著,《福尔摩斯大失败》第一案至第三案,1915年2月刊于《中华小说界》第二卷第二期,第四案,1916年4月刊于《中华小说界》第3卷第4期,第五案,1916年5月刊于《中华小说界》第3卷第5期。署名:半侬,标“滑稽小说”;后收录于胡寄尘选编的《小说名画大观》第二十三册(中华书局,1916年10月初版)。数年前,世界大侦探福尔摩斯自英伦来上海,以不谙世故,动辄失败。《时报》曾揭载其事。福大愤,遄回英伦。探务之余,悉心研究中国社会之种种色相,其苦乃大有类于苏秦之刺股。 |
中国侦探罗师福 | 南风亭长 | 《中国侦探:罗师福》是清末侦探小说家南风亭长的侦探小说代表作,也是晚清时期罕见的白话侦探小说,堪称晚清版“东方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主人公罗师福,名字取“师事福尔摩斯”之意,是诞生于大侦探“霍桑”之前的“东方福尔摩斯”。于宣统元年七月初一(1909年8月16日)至宣统元年十二月初六(1910年1月16日)连载于上海环球社《图画日报》第1—154号,含第一案十三章,第二案九章。此次整理版本乃是当代的首次结集,以目前所见连载版为底本,并从中遴选出50余幅和剧情紧密结合的插图,也让当今读者一品带有绣像的侦探小说。 |
天真的幽默家 | 老舍 | 本书完整收录老舍40年76篇散文经典,特选10篇以上少见篇目。 有游记闲谈,有小品文论,有日记书信,或说景或写物或谈人或论事,无一不有情、有趣。 老舍是公认的幽默大师、语言大师。他的文字至真至纯,语言俗白生动。字里行间透着质朴的天真和入世的睿智,又有入木三分的辛辣讽刺,饱含对生活的思考,读来暖心治愈,不忍释卷。 |
胡闲探案 | 赵苕狂 | 赵苕狂的《胡闲探案》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滑稽侦探”小说集,可谓当下“幽默推理”小说类型之源头,也是民国“反侦探”类型的代表。小说主人公胡闲更是当时最著名的“失败的侦探”,在中国诸多名侦探中占有一席之地。本书收录目前可见的“胡闲探案”系列小说八篇:《裹中物》《榻下人》《谁是霍桑》《新年中之胡闲》《胡闲探案》《狭窄的世界》《鲁平的胜利》《少女的恶魔》,是该系列诞生近百年来首次完整结集。 |
党费 | 王愿坚 | 短篇小说集。工人出版社1956年出版。作者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人,1954年开始创作短篇小说,这部集子收入了他初期的作品。其中《党费》一篇发表后即引起巨大反响,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党费》的女主人公、共产党员黄新,是老苏区女英雄的典型之一,她带头把自由结婚的丈夫送去参加红军,红军长征后,她带着5岁的女儿在和党失去联系的极端艰难的情况下,组织群众坚持斗争,千方百计为留在山上的游击队腌制咸菜,并用咸菜代替银元交纳党费。她把咸菜看得比生命还宝贵,甚至舍不得让自己的小女儿吃上一口。当游击队的同志生命危急时,她从容镇定地把孩子托给组织,牺牲自己,保护了同志。小说结构谨严,语言凝练,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把黄新这个普通党员对党的赤子之心表露得淋漓尽致。另一篇《粮食的故事》,也是闪耀着崇高革命精神的感人之作。小说主人公郝吉标,冒着生命危险为游击队送粮,在敌人闻声追击的紧要关头,他毅然叫儿子去引开敌人,自己完成了送粮任务,这种为革命利益不惜牺牲自己幼子的行为令人心灵震颤。王愿坚擅长写革命战争题材,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不少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富于激情和魄力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感染了读者,是当时受欢迎的作家之一。文学新时期以来,他又发表了《路标》、《足迹》等小说,仍是以红军长征前后革命前辈可歌可泣的事迹为素材,受到读者好评。 |
西京杂记译注 | 葛洪 | 东晋笔记小说集。东晋葛洪撰。2卷。葛洪,句容人,字稚川,官句漏令。所著言黄白之事曰内篇,其余驳杂通释曰外篇。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所著几近500卷。但此书旧载亦作西汉刘歆撰,葛洪辑抄,或作梁吴均撰。原书2卷,据《直斋书录解题》,宋人分为6卷。今2卷、6卷两本并行。是书摭采繁富,取材不竭,葛洪书后有跋,称“以补汉书之阙”。托刘歆语气,叙西汉传闻遗事、掌故、长安宫室、苑囿,间杂怪异。所记饮酎、汉彩女穿七孔针于开襟楼、民间重九佩茱萸、饮菊花酒等故实,皇帝舆驾仪制、七轮扇的制作、新丰的辟建及未央宫、昆明池、上林苑的规模等,均有裨于考证。是书还载有卓文君、王昭君、匡衡、扬雄等人的轶闻故事。今有1卷本,题汉刘歆撰,收入《历代小说》、《说郛》; 6卷本,题汉刘歆撰,收入《古今逸史》、《汉魏丛书》; 6卷本,题晋葛洪撰,收入《稗海》、《四库全书》等; 清卢文弨校本2卷,收入《抱经堂丛书》。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有校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