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隋唐演义 | 褚人获 |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二十卷一百回。清褚人获撰,系据罗贯中《隋唐志传》、袁于令《隋史遗文》、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及正史野乘、唐宋传奇故事改编而成, “叙述多有来历”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最早刊本为四雪草堂本,全称《四雪草堂重订通俗隋唐演义》,首有康熙己亥(五十八年,1719)自序,此后文盛堂、文锦堂、崇德书院、东溪堂、自厚堂、文奎堂、奎璧堂、联墨堂、维扬堂等本,均系据四雪草堂本翻刻。《隋唐演义》的整体结构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以隋炀帝、朱贵儿、唐明皇、杨玉环的“两世姻缘”为“大框架”,自隋文帝起兵伐陈开始,到唐明皇从四川还都去世而终,记说了隋唐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作者是(清)褚人获。全书共一百回,六十六万五千字。是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以隋末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演义。《隋唐演义》既是中国古代一部白话小说,也是一部演绎历史风云、歌颂的经典传奇英雄之作。 |
武王伐纣平话 | 佚名 | 上中下三卷。全称为 《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别题《吕望兴周》。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商周朝代更替故事。卷上起自妲己入宫受宠,文王姬昌谏而纣王不听。卷中记纣王无道,与妲己恣意淫乐,并残害百姓,陷害忠良;姬昌被囚羑里,后逃脱归返岐州。卷下记文王访求姜尚,武王在姜尚辅佐下伐纣斩妲己。该书叙述的主要人物事件有一定历史依据,系采掇 《尚书》 中 《牧誓》、《武成》及 《史记》中 《殷本纪》、《周本纪》中若干事迹,加以敷演捏合,真伪掺杂,虚实并行。中间许多神奇怪异故事,皆出虚构,以耸听闻。姜子牙封神故事,首见于此书,为后来小说 《封神演义》所本。思想倾向上,大胆揭露指斥纣王的荒淫无道,歌颂武王伐纣的除暴正义之举,表现了讲史者的进步思想,有一定积极意义。文字粗糙无华,且有行文不连贯之处。亦有宣扬女人误国、封建迷信等不可取之处。是研究宋元话本小说的重要资料。有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 《全相平话五种》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据此影印的有仓石武四郎影印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全相平话五种》影印本。单刊的排印本有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1981年豫章书社标点排印本。另有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丁锡根点校的 《宋元平话集》本。 |
洪秀全演义 | 黄世仲 | 《洪秀全演义》,又名《太平天国演义》、《洪杨豪侠全集》。历史小说,五十四回,未完。黄小配著。1905年连载于香港《有所谓报》和《少年报》; 1906年香港《中国日报》社印行单行本。卷首有章炳麟丙午(1906)九月序,又有题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六年”(1908)作者自序及例言。本书是我国近代小说史上一部重要作品,它是继史学著作《太平天国战史》以后,第一部热情歌颂太平天国革命历史的长篇小说。叙述太平天国史事,起于洪秀全聚义起事,终于曾国藩调胜保再围金陵城。所写人物与史实多有抵牾,但同情并歌颂了太平天国运动,较好地塑造了洪秀全、李秀成、林凤祥等人物形象。 |
廿载繁华梦 | 黄世仲 | 一名《粤东繁华梦》。社会小说,四十回。黄小配著。初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香港《时事画报》; 光绪三十三年(1907)有汉口东亚印刷局版线装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有上海书局版石印本。卷首标“近事小说”,且有华亭过客学吕及曼殊庵主人各序。此书属暴露小说,有人认为“和《官场现形记》同一类型”,即以官场舞弊为攻击总目标,附带揭露种种社会丑行。以广东海关库书周庸佑从发迹到败逃的二十年为题材,是一部描写真人真事之作。围绕对主人公二十载繁华终成一梦的叙写,作品展开了对清王朝末期上自朝廷、下至民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描绘,从而尖锐地批判现实,把以贪赃枉法、卖官鬻爵、寻花问柳、携妓纳妾为其全部生活内容的整个官场的龌龊腐朽和盘托至读者面前,使人看到清王朝的不可救药。 |
大马扁 | 黄世仲 |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16回。黄小配(黄世仲)著。宣统元年(1909)刊本。卷首有光绪三十四年八月二十日(1908年9月15日)吾庐主人梭功氏《序》。阿英收入所编《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三卷》,1960年8月中华书局(北京)出版。本书是专门攻击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康有为的小说。书前有序,题“戊申八月二十日吾卢主人梭功氏谨序于海外”。小说以抨击著名的改良派人物康有为为主题, 旨在反对立宪。作者有意把康有为写成一个投机、无赖式的人物,以表示作者对保皇派的憎恶。小说不少地方夸大失实,但也并非全是莫须有,多少有事实的影子。小说中的康有为打着康圣人的牌子,到处招摇撞骗,无往而不施其诈伪手段。 |
吴三桂演义 | 黄世仲 |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四卷四十回。题“小配世次郎撰”。作者即黄小配。成书于清宣统三年(1911)。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宣统三年(1911)香港循环日报活字版本,藏英国图书馆;清宣统三年(1911)上海书局石印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华明书局石印本,藏中央戏剧学院图书馆;民国石印本,藏上海图书馆。1988年齐鲁书社排印本,1989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排印本。主要描写吴三桂由宁远总镇到投降满人,逼死永历帝,后又反抗清朝,妄自称帝,最后终至败亡的这段史实。其中穿插了吴三桂与爱妾陈圆圆的离合。作者对吴三桂不拘于“成王败寇”之说,比较真实、生动地刻画了这一复杂的历史人物。小说中的陈圆圆也是一个有个性、有节气、智慧果断的乱世佳人形象。作品行文简洁明快,颇得历史小说笔法。 |
宦海升沉录 | 黄世仲 | 又名《袁世凯》。章回小说。近代黄世仲著。二十二回。小说以袁世凯宦海升沉轨迹为主线,叙述了晚清诸多重大政治事件,揭露了当时官场的腐败。袁世凯出身于中兴功臣世家,承父荫投北洋大臣李鸿章,被荐为驻朝鲜商务委员。中日甲午战争后李鸿章下野,荣禄掌权,袁奉命在天津训练新军。康无谓(指康有为)、梁希誉(指梁启超)说动光绪帝变法,帝召袁令其效忠。袁密告荣禄,西太后发动政变,康梁东渡,六君子殉难。庚子事变起,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两宫西狩,袁以反义和团有功,升任北洋总督。满洲权贵阴嫉之,终使袁兵权旁落。光绪帝、西太后去世后,又被迫辞官回籍。本书侧重于从政治上暴露清政府腐败无能,揭露京师满汉权贵的劣迹及其内部争斗,“在当时的暴露官场小说里,是很优秀的”,“有其独特存在的价值,成为暴露官场小说另一倾向的代表”(阿英《晚清小说史》)。小说塑造袁世凯阴险狡诈、惯耍权术的奸雄形象,比较成功。有宣统元年(1909)香港实报馆排印本、1958年中华书局《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二卷》本、1988年湖南文艺出版社排印本。 |
飞龙全传 | 吴璿 |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六十回。题“东隅逸士编”,首有自序,署“时乾隆三十三年(1768)岁在戊子仲秋之望 东隅吴璿题”,作者吴璿,清乾隆时人。主要内容却是赵匡胤当皇帝之前的青年时期的发迹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市井豪侠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在他身上,作者凝聚了市民阶层所认同的理想人物的多种品格:他大胆粗豪,敢作敢当,扶弱诛强,行侠仗义,忠信重义,一诺千金。这一形象具有强烈的民间文艺的气息,与水浒英雄的形象是一脉相承的。 |
于少保萃忠全传 | 孙高亮 | 《于少保萃忠全传》是明代的一部演义小说,又称《大明忠肃于公太保演义传》、《旌功萃忠录》。共十卷四十传。小说以于谦一生的经历为主线,在注重历史真实的大前提下作了一定的虚构和夸张,是当时集纳历史演义、神魔小说和传记文学于一身的新的小说形式。作者以爱憎分明的笔触描写了于谦刚正不阿的一生,也绘出了明永乐至成化年间的历史演变和百态众生图。 |
铁冠图 | 佚名 |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称《新镌绣像铁冠图忠烈全传》,全称《铁冠图忠烈全传》,一名《忠烈奇书》、《铁冠图全传》,又名《崇祯惨史》。八卷五十回。题“松滋山人编”, “龙岩子较阅”,首有无名氏序,未署年月。另有四卷本,题“南亩老农辑”,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郑振铎说: “此书的作者,不知何人。创作的时代大约总在清初,也许较《新史奇观》为略后些。” (《中国小说提要》,载《中国文学研究》上)可进一步推断在康熙六年(1667)后,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叛清前,依据见后。主要叙述李自成起事始末。 |
阿Q正传 | 鲁迅 | 中篇小说。鲁迅著。发表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晨报》副刊。全篇共九章。故事之前先着重描写阿Q“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展现阿Q的个性特点。再写阿Q在赵太爷家帮工时,向女仆吴妈求爱而被赶出赵家,从此走上流浪生活的道路。辛亥革命爆发后,阿Q开始神往于革命,去投奔假洋鬼子,结果遭到一阵斥骂。在赵家遭抢劫后,阿Q竟无辜地突然被当作“抢劫犯”成为新政府“惩一儆百”的牺牲品。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未庄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阿Q悲剧性的一生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势力凶残、狡猾的反动本质,批判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形象地表明只有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现农村的革命变革,才有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作者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沉的感情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剖析了由于封建的经济剥削和精神毒害而形成落后的“阿Q精神”。小说以喜剧形式蕴含悲剧主题,借典型环境塑造各类典型人物,语言生动简炼,富有幽默和讽刺色彩。《阿Q正传》是我国新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也是一部世界文学史上的名著。 |
狂人日记 | 鲁迅 | 鲁迅著。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4卷5号。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篇首“识”介绍日记来源和写作目的。正文由十三则没有日月的日记组成。它借一个受迫害的精神病患者的自白,描述了狂人由觉醒到反抗的过程。先写狂人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历史的研究,认识到所谓“仁义道德”就是吃人,家中大哥是吃人者,于是决定向他“劝转”,结果反被诬为“疯子”,遭到更严重的迫害。最后,狂人通过自我解剖,发出“救救孩子”的战斗呐喊。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吃人和被吃的两个集团的对立:一面是赵贵翁、古久先生和大哥等吃人的封建统治者,一面是佃户、徐锡林、狂人等被吃的受压迫者。它塑造了一个在“五四”前夜觉醒了的反封建战士的狂人形象。作品深刻地“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端”,表达了作者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对于唤醒当时人们思想觉醒,推动人们投身于反封建革命斗争,曾发生过巨大作用。格式新颖,艺术构思精巧,对新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
疗妒缘 | 佚名 | 清代白话中篇讽喻小说。又名《鸳鸯会》。八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延南堂刊本,路工藏;清坊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清日省轩藏板本,藏国家图书馆;清道光畹兰居刊本,原阿英藏。本书叙述浙江绍兴府官宦子弟朱纶与秦淑贞成婚,秦氏生性悍妒,将朱纶禁闭房中,严禁其与异性接触; 府中婢女亦均相貌丑陋,令人目不忍睹。朱纶对秦氏所为不敢非议,百依百顺。朱纶乡试及第后,秦氏禁止其赴京会试,以免有越轨之举。朝廷严旨令各省举子进京复试,秦氏无奈,将两只玉鸳鸯分开,夫妻各存一只,以为他日重逢之证。 |
京华碧血录 | 林纾 | 章回小说。林纾著。作于1917年。商务印书馆1923年出版。原名《剑腥录》,后改现名。全书五十三章。以目击者的身份记录庚子事变的经过,穿插男女爱情故事。男主人公邴仲光在水边向渔人买得一柄碧色锋利的古剑。数月后,在杭州西湖开化寺拜一个叫僧履的老僧为师,后又在僧蠲处学艺数月。仲光在杭州超山赏梅时偶遇能书善画的女子刘丽琼,二人一见钟情。时值庚子事变,京师一片混乱,几经磨难,二人终于在塘西小村完婚。书中写进作者本人的不少经历,对庚子事变前后联军屠城,碧血频洒,生灵涂炭,均无不涉及。作者借王壬(即大刀王五)之口,暗示“清社将屋,革命必成”,但对义和团则持反对态度。小说力图牵合政治小说与言情小说的特点,但两者未能有机结合,叙事言情曲折委婉,结构稍嫌累赘。 |
二马 | 老舍 | 长篇小说。老舍著。发表于1929年。作品描写20年代北京市民马氏父子到伦敦继承一家小古玩铺的生活故事,通过他们在英国的遭遇及其与房东母女的恋爱悲喜剧,谴责了帝国主义的民族歧视,并批判了中国封建主义的国民性弱点。主角老马“代表老一派的中国人”,他来到伦敦后,其生活起居、言行心理与周围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自然而然地暴露出愚昧、守旧、敷衍、苟安等封建主义的国民性弱点。儿子小马受过新思潮影响,身居异国,深感祖国的贫弱,主张走求学与实干的救国道路。他与踏实肯干的留学生李子荣一起改善小古玩铺的经营,一时间颇有起色。但因情感上陷入对房东女儿玛力的单恋之中而无法解脱。玛力的母亲、房东温都寡妇倒是真心爱上了温和殷勤的老马,但她在充满民族偏见的社会高压下,也不得不忍痛割舍对老马的爱。作者通过这些表面看来轻松可笑的故事,表现了反帝爱国的严肃题旨;作品采用生活的北京口语泼物写情,文笔酣畅恣肆,活泼而又细腻,艺术上独具一格。 |
鼓书艺人 | 老舍 | 长篇小说。老舍著。写于1946——1949年作者旅美期间。1952年出版英译本,因中文原稿遗失,到1980年方由马小弥根据英译本转译成中文出版。作品以抗战时期的重庆为背景,描写鼓书艺人方宝庆一家的生活遭遇。方宝庆是北京鼓书界名角,他出于朴素的爱国感情,抗战初期带领家人来到重庆,在百般艰难的环境中卖艺谋生。他性格乐观开朗,对待艺术事业严肃认真,却遭受黑暗势力的种种摧残;其养女秀莲,技艺精良,对生活怀有美好的憧憬,却被国民党特务欺骗玩弄。但是,在抗战激流的冲击下,在革命作家孟良的帮助下,他们逐渐摆脱个人的悲苦,开始用鼓书艺术为抗日事业服务,并将希望寄托于未来。作品在刻画人物个性,表现旧艺人的生活、习惯与相互关系在抗战年代的变化方面,具有精细入微、涉笔成趣的特点。对方宝庆父女鼓书表演的描写,堪称声色并茂、神韵俱足;而对否定对象的谐谑嘲弄,则恣肆泼辣、尖锐有力。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却又一气呵成,引人入胜。 |
火葬 | 老舍 | 老舍著。1944年出版。写抗战时期北方文城县人民抗敌斗争的故事。国军便衣队副队长丁一山是文城维持会长王举人女儿梦莲的未婚夫,一次在奉命侦察文城敌军时被土豪、王举人秘书刘二狗派人杀害。刘二狗乘机多次逼娶梦莲,均遭拒绝。梦莲得知丁一山被害后,悲痛欲绝,决心投向抗日军队,协助石队长递送日军消息。日寇进入文城后,大肆掳劫,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石队长为挽救文城人民和为丁一山报仇,潜入王举人家,通过田麻子获得日军情报。在城内外部队配合下与日军激战,在撤退时火烧王举人、刘二狗房屋,城内外一片火光,百姓蜂起投入战斗,炸毁敌人军火库,而石队长在杀敌锄奸斗争中不幸受伤,光荣牺牲。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日寇的残暴和汉奸的无耻,热情歌颂抗日战士和农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作者说写《火葬》的目的在“告诉人们,在战争中敷衍与怯弱那么正好是自取灭亡”,是作者被抗日的烽火和血肉激怒下写成的一部抗战小说。由于材料大多出自虚构,加以作者生活经验不足,作品存在着概念化的倾向。 |
离婚 | 老舍 | 长篇小说。老舍著。写于1933年。作品描写旧北平财政所一班科员庸俗空虚的灰色生活。它以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老李对庸俗生活的抗争和对所谓富有诗意的爱情的内心追求为主线,又以热心做媒的科员张大哥一家人的遭遇以及另外几个科员的家庭风波为穿插,揭露、否定了凡事敷衍、妥协的小市民的劣根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旧官场的腐败、特务的横行及旧社会制度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小说取材于北京市民与旧衙门的日常生活,注重风俗世态画面的描绘,尤能运用轻松酣畅的幽默讽刺笔法刻画不同人物的个性。透过喜剧性的情节和生活场面,批判了造就小市民性格弱点的封建思想和文化传统。虽未深入揭示黑暗社会的本质,但仍能启发人们对社会现实和国民性问题的思索。 |
骆驼祥子 | 老舍 | 老舍著。1939年出版。以二十年代旧军阀统治下的北平为背景,描写人力车夫祥子在黑暗社会的摧残下,逐渐丧失生活理想最后被迫走向堕落的悲剧。贫苦农民出身的祥子在封建势力压迫下失去了土地,便跑到北平靠当人力车夫谋生。为了不受别人盘剥,苦干三年,积得一百块钱,买了一辆新车。不久,他被军阀抓去当伕,车被乱兵抢走,但他并不灰心,继续拉车攒钱,准备再买车子。结果,辛勤挣得的一些钱被反动侦探敲诈干净。后来,用妻子虎妞私房钱买了一辆旧车,不久因虎妞难产而死,被迫卖掉。为买车,祥子三起三落,心灵和肉体遭到严重摧残,而他所喜爱的小福子因不堪非人的生活而自杀。从此祥子心灰意懒,消极颓丧,慢慢染上各种恶习,终于走上堕落的道路,到处骗钱,醉生梦死,成了一个自私的无赖,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 |
老张的哲学 | 老舍 | 长篇小说。老舍著。初载于1926年7月至12月《小说月报》第17卷第7—12号。1928年1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作品以混迹教育界、担任小学校长而又开杂货铺、放高利贷并兼衙门里的挂名巡击的恶棍老张为中心人物,围绕老张为了增加“身分”和“尝尝小老婆的风味”而逼迫债户李老者用侄女抵债,又逼迫债户龙树古将女儿卖给土财主孙八作妾,因而破坏了两对青年的爱情的情节,揭露了老张那“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人生哲学和丑恶灵魂,也揭露了他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的种种落后、污浊、黑暗和罪恶,批判了旧社会。这是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表现出他擅长描写城市中下层生活的特点,他的正义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显露出作者独特的幽默讽刺的风格。尽管作品还存在着某些描写太过或故意逗笑的缺点,但还是引起了文坛的重视。朱自清肯定它的“讽刺的情调”和“轻松的文笔”,并将它列入以《阿Q正传》为代表的现代讽刺小说之列(《<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周扬指出:它“以现实主义的笔力和幽默辛辣的特点震动了文坛,成为新文学长篇创作中最早出现的硕果之一。”(《怀念老舍同志》) |
猫城记 | 老舍 | 长篇小说。老舍著。最初 连载于1932年8月至1933年4月《现代》杂志第1卷第4期至第2卷第6期。1933年8月上海现代书局初版。全书共二十七节。这是一部寓言体的讽喻小说,借描写火星上的一个猫国来影射讽喻中国的现实。作品描写猫国的人们吸毒成性,凶暴残忍,极端自私,空谈苟安,教育腐败,道德沦丧,崇洋媚外等等。最后在外国的侵略下,猫国灭亡。整部作品对种种“人间的毛病”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与作者的早期作品相比,它对黑暗现实和国民劣根性的揭露更为全面。但作者是有感于“对国事的失望”而写, “揭露他们的坏处原是出于爱他们”(老舍《我怎样写<猫城记>》)。并且由于作者当时对革命缺少认识,抱有怀疑,因而作品“严重歪曲人民革命运动,并错误地嘲笑了革命者”(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后来老舍也说:“《猫城记》,据我自己看,是本失败的作品。它毫不留情的揭显出我有块多么平凡的脑子”(老舍《我怎样写<猫城记>》)。作品情节的大胆想象和夸张,明显是受了英国作家赫克斯莱的《新的勇敢的世界》和奥威尔的《动物农庄》等作品的影响。 |
牛天赐传 | 老舍 | 老舍著。1936年出版。牛天赐一出身就被父母抛弃,把他丢在商人牛老者的店铺门口。牛老者夫妇年迈无子,发现门口丢弃的男孩时,高兴地抱回家去,认为是天赐给的,取名为牛天赐。作品写了牛天赐出生以来二十年的经历。作者说:“这是个小资产阶级的小英雄的传记。”目的是想从家庭教育角度探索市民知识分子的成长过程。牛天赐在家中接受三种教育。养父牛老者是个老实本份的商人,牛天赐从他身上理解了金钱的作用和意义。养母牛太太望子成龙心切,以“天官赐福”为儿子命名,从小给他灌输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教育。男仆四虎为人机灵、善良,深明世事,又有在艰难中挣扎生活的能力。而天赐则是娇娇公子,在牛老者死后,天赐对经商一窍不通,只会跟着四虎上街去卖梨。作者通过四虎与天赐的对比,对牛老者夫妇的市民家庭教育作了否定与批判。作品还写牛老者的破产过程。牛老者所采用的旧式商业经营方法在与新式商人竞争中不断失败,加以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最后终于破产,从中反映了商业竞争中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批判了旧中国腐败政治,表现了作者对民族商业破产的同情。 |
蜕 | 老舍 | 长篇小说(未完)。初载1938年2月16日《抗到底》半月刊第4期至1939年3月16日第23期。初收《老舍小说集外集》。现收《老舍文集》第9卷、 《老舍小说全集》第5卷。 |
文博士 | 老舍 | 现代长篇小说。老舍著。香港作者书社1940年11月初版。内收《序》1篇 。作品初载1936年10月1 6日至1937年7月《论语》第98至115期,原题《选民》。小说描述一 位洋博士回国后的“谋事”经过。文 博士是一 位留美学生。在留学期间获得了博士学位,同时也学会了拉帮结伙。回国后,深信自己“必能打入社会最上层”的文博士四处奔波,竟无法找到工作。后 听从焦委员的设计,他来到济南齐鲁文化学会,企图借助于唐先生,通过联姻的方式接近富商,伺机攀附而上。唐先生是个势利的旧式文化人。他以让其儿子充当文博士的助手为条件,主动提出替文博士活动“明导会”专员的差事,而善于钻营的文博士则进一步要求唐为他引见大生堂药店的杨老板。嗣后,文博士访杨家 一举成功。为了依附更大的后台,即将成为杨家乘龙快婿的文博士,当上了专员后,却将唐氏父子。作品从较广阔的社会视角,表现了会官场的腐败以及知识界的堕落。 |
无名高地有了名 | 老舍 | 报告文学。老舍著。作于1954年。收于《老舍文集》第7卷。1953年10月,作者随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慰问,接着在志愿军某军继续体验生活五个多月,写下了这篇长达22章十数万言的报告文学。为了迫使美军接受停战谈判,早日结束这场罪恶的战争,志愿军某部一营奉命强攻战略要点“老秃山”。他们在地堡成群、火力密集的“老秃山”下守备3个月后,又投入紧张的学习和练兵。接着奉上级的指示,采用“缩短纵深,多路突破”的战术,顽强地投入强攻。全营指战员同仇敌忾,斗志旺盛,经过三个小时的浴血奋战,终于扫清地堡,夺得山头,把胜利的红旗插上“老秃山”的主峰。在二营奉命坚守阵地时,采取了“前少后多,随伤随补”的打法,粉碎了敌人的一次次反扑,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胜利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无名高地终于有了名。作品歌颂了抗美援朝的正义战争,揭示了“玩火者必自焚”的历史规律,塑造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全篇详略得当,疏密得体;场面描写气势恢宏,洋溢着英雄主义气氛和感情;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生动传神,慷慨淋漓,具有壮烈情调和阳刚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