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我们夫妇之间 | 萧也牧 | 当代短篇小说。萧也牧著。初载《人民文学》1950年第1卷第3期。小说以四、五十年代之交的北京城市生活为背景,描写一对革命夫妻进城后由于思想意识上的差异,在生活中不断发生矛盾,由隐忍而争吵,愈演愈烈,几至离异,最后在认识到“夫妇之间的感情到底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这样一个原则问题,才又重归于好的故事。作品的男主人公李克是个出身于知识分子的干部,虽然离开大城市已经12年,但一进了北京,就为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所诱惑。他希望妻子进城以后把“农村脑瓜”慢慢改变过来。他也认为城市要改造,但“不能要求城市完全和农村一样”。而妻子“张同志”却对城里男人抹头油、妇女涂口红、穿裙子等现象都“看不惯”,更常常斥责丈夫那些“忘了本”的思想和行为。她从“改造城市”的信念出发,在生活上艰苦奋斗,把丈夫的稿费寄给遭水灾的乡亲,而且激公好义,挺身而出去整治那些仍在“压迫人”的资本家,把劳动者当成自己的阶级亲人。作者运用不少生动的细节来表现“张同志”这种“倔强、坚定、朴素、憎爱分明”,同时又包含着“狭隘、保守、固执”成分的性格,以至写她思想上的飞跃,承认自己有弱点,同丈夫应“彼此取长补短”。小说发表后深受读者欢迎,被4家报纸转载,并被搬上银幕。但到1951年6月,《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青年》等报刊却相继发表署名文章,指责作者“歪曲”革命知识分子,“丑化”工农干部,“依据小资产阶级的观点、趣味来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并且已经形成了必须加以批判的“不健康的倾向”。(陈涌:《萧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丁玲《作为一种倾向来看》)。作者本人于1951年在《文艺报》5卷1期发表题为《我一定要切实地改正错误》的检讨文章。1979年前后,康濯、王蒙等相继发表文章,重新肯定了《我们夫妇之间》以及当年被批判的萧也牧的其他作品。天津百花出版社1979年11月出版的《萧也牧作品选》,收入了这篇小说。 |
白话聊斋 | 蒲松龄 | 《白话聊斋》选取《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章,翻译成白话文,定名为《白话聊斋》,以让现代读者也体味到作品的深远魅力。 |
花关索传 | 佚名 | 全名《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传》。词话。明佚名撰。四集,四卷。约四万字。是书四集分别为前集《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后集《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认父传》,续集《新编足本花关索下西川传》,别集《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贬云南传》。内容讲唱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姜子牙庙三结义,为坚决打天下,除后顾之忧,关羽、张飞互杀对方全家,张飞杀关羽一家老小,独羽妻胡金定得免,逃至母家,时胡氏怀孕三月,孕足产下一儿,此儿七岁蒲州看灯丢失,落于索家,读书二载,九岁从班石洞主花岳学艺,十八岁归索家,取名花关索。 关索力大无穷, 勇猛无敌,取三妻同至荆州认父,一家团圆。关索投刘备后,屡建奇功。关羽战死,关索引兵报仇,杀敌将祭父。故事多系民间传说、草野逸闻,缺乏历史根据,多迷信、怪诞情节。全书插图八十八幅,图刻细致生动,是国内现存最早戏曲小说插图版画。是书语言通俗,说唱结合,为探索说唱文学与长篇小说之关系及研究《三国演义》版本源流提供了线索,在中国俗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有明成化十四年(1478)北京永顺堂重刊本, 一九七三年、一九七九年北京文物出版社影印《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本。赵景深《谈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见《曲艺丛谈》)可供参考。 |
续玄怪录 | 李复言 | 唐代传奇小说集。系续牛僧儒《玄怪录》之作。宋代亦改名《续幽怪录》。李复言撰。原书《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5卷,据《郡斋读书志》记载,分仙术、感应等3门,现存南宋刻本4卷,23篇,不分门。《四部丛刊续编》据此影印,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程毅中校点本。本书与牛氏《玄怪录》同样,多记离奇怪异故事,神变惊听,如《薛伟》篇写人化鱼,《张逢》篇写人化虎,《李卫公靖行雨》篇写李靖代龙神降雨等等。然与《玄怪录》不同的是,本书立意谋篇旨在宣扬佛道思想。如《薛伟》写人化鱼,却旨在劝戒杀生,表明佛家的轮回之说。另如《韦氏子》篇写韦氏子生前指斥佛教为异端,结果死后在阴曹地府中受到严厉的惩罚,旨在以因果报应喻世。至若《李岳州》等诸篇,又主张清静无为,纵情于尘外。这些都具有说教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但作为“文以载道”的说部文化现象,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和认识价值。其中不少故事也很有影响,尤其是《定婚店》写韦固见月下老人,知人间婚姻乃赤绳系足,姻缘前定,成为后世“月下老人”、“赤绳系足”、“千里姻缘一线牵”、“挣不断的红丝线”的典故。 |
后花园 | 萧红 | 《后花园》是萧红的短篇小说,通过后花园里一个小磨官的情感经历,映射了生命的孤独与无助。萧红小说《后花园》的叙事方式极有特色,她在借鉴传统话本小说叙事框架的同时,成功利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转换来刻画人物,营造了越说越心酸、越说越悲凉的艺术氛围。同时,她也很关注民间信仰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大灯花”和“白虎神”等情节的设置,就是基于这种思考。 |
剧孟 | 还珠楼主 | 《剧孟》1957年5月17日至7月21日在上海《新闻日报》连载,有董天野插图数十幅;12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全一册,有董天野插图八幅,扉页书名下标有“游侠列传之一”。这本书的“内容提要”中写道:本书“是根据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写成的”,“没有旧剑侠小说的荒诞”。 |
十五贯 | 还珠楼主 | 作家李红(还珠楼主)在写作小说“杜甫”同时,将秋天所写的“十五贯”整理完毕。李红的“十五贯”是一部长达十五、六万字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小说着重描写了“况钟”“过于执”“娄阿鼠”这三个典型形象。李红曾长期寄居江南一带,对故事发生地点的风俗、语言都极熟悉,他在写作时,对当时的司法制度也做了相当详细的考证。 |
游侠郭解 | 还珠楼主 | 《游侠郭解》(八回7万字),还珠楼主武侠小说作品。连载于《羊城晚报》 。1958年9月9日至ii月14日在广东《羊城晚报》连载,全,有赵崇正插图27幅。未出单行本。 |
生命泉 | 杨朔 | 当代散文。杨朔著。作家出版社1964年出版。 |
大旗 | 杨朔 | 短篇小说。杨朔作。北京作家出版社于1960年2月出版。 |
洗兵马 | 杨朔 | 长篇小说。作者杨朔。北京作家出版社1959年1月初版。全书共分3卷,上卷名为《风雨》,中卷为《红雾》,下卷为《明月》。(第2卷《红雾》、第3卷《明月》未及写完)。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斗争的长篇小说。 |
亚洲日出 | 杨朔 | 当代散文,杨朔著。北京出版社1957年出版。作者1956年参加亚非作家会议,访问印度、埃及,记叙当地人民的生活、斗争和自然风光的作品; |
铁骑兵 | 杨朔 | 杨朔著。发表于《解放日报》1943年6月20日,收于《杨朔散文选》。当时,日寇正对我解放区、八路军实行“三光”政策,大搞铁壁合围。这篇报导通过包头附近一班骑兵的一段惊险的经历,歌颂了人民军队高度的无产阶级觉悟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骑兵班在雁门关突然被敌人切断在公路边上,与大队失去联系。他们“东冲西撞,想再赶上大队”,但敌人正开展秋季“扫荡”。被困在合击圈内的骑兵们不断被敌人追击。他们在班长带领下,团结一致,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终于转到外线,无意中接近敌人老巢包头城下。骑兵们巧妙地作火力侦察,敌人以为八路军主力来攻城,于是调回部队,停止“扫荡”,使骑兵们平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大队”。作品取材于真实的、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写得朴实、生动、自然,是作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 |
雪花飘飘 | 杨朔 | 小说。作者杨朔。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出版。矿工的儿子曹百岁和母亲一起寻找父亲,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母亲被折磨死后,小百岁当了地主的羊倌。他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落入地主手中的游击队长,奔向解放区,投入了革命队伍,见到了离别多年的父亲。解放后他在北京一个学校里努力学习。作品反映了劳苦大众在旧社会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盼望解放,与共产党心连心的真挚感情。故事曲折动人,语言流畅自然。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
万古青春 | 杨朔 | 杨朔著。作于1954年春,收于《杨朔散文选》。1950年10月,作者随中国铁路工人组成的一支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写下了许多优秀战地通讯和散文。本篇记叙的是黄继光式的一级英雄李家发的英雄事迹。李家发才十九岁,生性开朗乐观,天真纯朴,爱憎分明,虎劲十足,作战时英勇顽强,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在1953年7月12日的轿岩山攻坚战中,李家发冒着敌人密集的机枪,一马当先,奋勇冲击,在弹绝伤重的危急情势中,为消灭机枪据点,开辟部队前进的道路,他在“拖着伤脚炸掉一个小地堡”后,即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身子扑向大碉堡的机枪射口,战士们终于冲上主峰,夺得胜利。作者通过记叙李家发的生动故事和英勇牺牲的壮烈场面,热情地讴歌了志愿军战士宽阔的革命胸怀、视死如归的英雄性格,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刻画人物富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人物牺牲时的形象描绘有浮雕效果;景物描写渲染了人物美丽的精神境界。文中把英雄比作一支“最美丽的歌子”,充满着诗意,耐人吟味。 |
三千里江山 | 杨朔 | 长篇小说。杨朔著。1953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曾印刷再版二十多次。小说通过对一支中国铁路工人志愿援朝大队在护桥、运输等战斗中英雄事迹的描写,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爱祖国、爱人民、爱正义、爱和平”,即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崇高品德,也反映了中朝人民血肉相连的兄弟情谊。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克服了过去那种过于追求故事的弱点,把注意中心放在人物的刻画上,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以抒情诗一般的笔调,从爱与仇,生与死,美与丑等道德情操、人生哲理的高度上,发掘与展示了英雄人物的崇高思想和圣洁灵魂,充分展现了人物丰富的感情世界。风趣而视死如归、勇排定时炸弹的老包头,碎嘴但也通情达理的姚大婶,毅然放弃个人利益,推迟婚期的女铁路线路电话员姚志兰,看来有点愚而为国不惜捐躯的车长杰,“倔”而忠于职守的姚长庚,老成持重的武震等,具有着中国人民的那种淳厚朴实的特有气质,有着一定的典型意义。小说中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交融,使作品产生了较大的感人力量。作品采取了中国传统的说书手法叙述故事,以铁路工人的斗争生活为经线,以朝鲜人民与人民军的活动为纬线,通过经纬线交织展开情节,表现主题,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乡土气息。这部最早反映抗美援朝斗争生活的长篇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被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坛上的一大收获。 |
锦绣山河 | 杨朔 | 中篇小说,杨朔著。建国初,杨朔调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文艺部长,先后到东北和华南采访,创作反映解放军战士、铁路工人抢修铁路事迹的中篇小说《锦绣山河》。 |
美军是披着人皮的畜生 | 杨朔 | 杨朔1950年代曾赴朝,就“抗美援朝”进行文学创作,那些作品更具檄文色彩。华东出版社1951年出版的一本关于朝鲜前线的通讯集,即以杨朔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作书名――《美军是披着人皮的畜生》。 |
月黑夜 | 杨朔 | 当代短篇小说。杨朔著。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故事; |
红石山 | 杨朔 | 杨朔著。作于1945年。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写龙烟铁矿矿工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故事。在日寇统治下,矿工遭受非人的痛苦和压迫。面对敌人的残暴统治,矿工的态度不一。作品着力描绘三类人物。董长兴只对敌人痛恨而缺乏反抗的勇气,最后在痛苦中牺牲。殷冬水既仇恨敌人,又敢于反抗,但只凭个人力量去自发地作斗争,结果被敌人惨杀。胡金海是个勇敢而又富于反抗的工人,在党的领导下,在斗争中逐渐认识组织起来的力量,参加了游击队,组织地下军,最终胜利地解放了矿山,也最后解放了自己。小说通过红石山工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的描绘,说明工人阶级要求解放,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的真理。作者在刻画人物、组织故事、运用语言等方面力求为工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
望南山 | 杨朔 | 中篇小说。杨朔著。1949年8月北平天下图书公司初版。这本小说虽篇幅较短,但在解放战争的大背景下却生动地描写了察南护地队在大王疃(西大云疃)一带的斗争经历,歌颂了获得土地的农民遥望南山根据地,企盼第二次解放而坚持斗争的事迹。在党的领导下为保卫胜利果实,察南护地队与敌人进行殊死博斗,故事感人,读来令人唏嘘而不能平静。 |
风暴 | 杨朔 | 短篇小说。杨朔著。 |
潼关之夜 | 杨朔 | 是杨朔的散文名篇。这篇散文最早发表于1938年5月11日的《烽火》杂志第14期上,后于1939年收入由重庆烽火社出版的通讯报告文学集《潼关之夜》中。散文通过作者赴延安途中在潼关的一段奇遇,反映了革命青年的爱国热情和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之情。作品中叙述的“黄同志”,是一位爱国女青年,她与丈夫受到前方战斗的鼓舞,特地从广州来到山西参加抗日游击队,但是八路军只批准了她的丈夫参军,却让她先到延安去学习。她在丈夫的鼓舞下,女扮男装奔赴延安,而在潼关与作者巧遇。作品通过他们夜间散步一段情景的描写,反映出 “黄同志” 一心“只想飞到延安” 的急切心情。全文在自然质朴的记述中,蕴含着一种革命青年所特有的热情。《潼关之夜》是一篇较早地描写国统区爱国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文学作品。这篇作品文字优美,结构简洁,语言纯朴,是杨朔散文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
帕米尔高原的流脉 | 杨朔 | 现代中篇小说。杨朔著。重庆生活书店1939年8月初版。这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说集。1937年冬作者去延安,参加了革命,不久离开延安到西北各地。1938年春作者到广州后,应《救亡日报》之邀,根据自己在边区的生活积累,创作了这部中篇小说,在《救亡日报》副刊上连载。小说描写边区人民经过土地革命,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清除托匪汉奸的斗争。作品热情赞颂觉醒了的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称誉为中华民族复兴史的起点。作者以优美的抒情笔调,生动地描绘了西北高原粗犷的自然景色和边区人民的质朴心灵。 |
新编绘图今古奇观 | 佚名 | 《新编绘图今古奇观》是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选集。主要选自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本书中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广泛而深入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有些作品,虽与市民无关,但却是从市民的眼光去理解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