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水
益阳县,在长沙郡界,秦时立此县,至今不改。《地理志》云:益水在其阳,今则无闻。北临溃水,源出邵陵、武岗县界,束北流入洞庭县治。东望,时见长沙城隍,人马形色,悉可审辨。或平旦,或平午,览瞩移晷,仍渐散灭。县去长沙径道三百里,跨越重山,理绝表显,将是山岳炳灵,冥像所传者乎?其土谣日:长沙益阳,一时相印。昔光武中元元年,封泰山禅梁父,是日,山灵秉成宫室。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浮海,探药於波中,见汉家谐基楼观,参差宛然,备瞩公侯第宅,皆满目。班超在浑耶国,平旦,云霞鲜朗,见天际宫馆严列,侍臣左右,悉汉家也。如斯之类,难可审论。
新康县西百二十里,有清潭,在漳浦溪,源极深,常有白龙藏此中。天旱,令人取堵羊粪掷潭中,即有洪雨大水,至今有验。
钱塘江潮头,昔伍子胥累谏吴王,杵旨赐属,镂剑而死,临终戒其子日:悬吾首於南门,以观越兵来伐,吴以 鱼皮裹吾尸,投於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自是自海门山潮头个涌,高数百尺,越钱塘,过渔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振怒,雷奔电激,闻百余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
庐州城内,洒河岸上,亦有子胥庙。每朝暮潮时,泛河之水,亦鼓怒而起。至其庙前,高一尺,广十余丈,食顷乃定。俗云:与钱塘潮水相应焉。中宗景龙年,洛京之西,四百里官路之地,皆如水影。人马树木,行立其上历历焉,影可俯视,月余乃灭。
昭潭山下有寒泉,水深不测,名曰昭潭。谚日:昭潭无底橘洲浮。昔人
覆舟於此,沈其铜饭,饭有铭题,后於洞庭湖中得之,疑有港穴相通耳。湘水宠中有石床,床上有石棺,和盖宛然,其色如青铜镜,莫之能测。庐山西南七十里,有涌泉观。昔太极仙公葛玄炼丹於此,感致泉水,自石窦中涌出,流百余里,入浔阳湖,溉田极广。其地旧多水蛭,农人患之,仙公刻符於洞门之下,水沃其上,自此水所及处,皆无水蛭之患,远近赖之。后人凿此符,移於涌泉观中,但旧迹在耳,而灵验不改。
汉州赤水有涌泉焉,水脉五六,自山下涌出,因成大池,流三二百步,可激确磴,流为大溪。药水在房州西四十里九室宫亭中,此宫大底基址在巨石之上,唯药水一穴,径二尺已来,乃是土井。探三四尺,水常数寸,不耗不缢。古老传云:昔有二鹊,柄於双相之上,时饮此水。居人因取饮之,有疾皆愈。以淬刀剑,钴利倍常,因名药水。双相夹井,至今犹在。魏周之问,敕构宫宇,以其山有九处神仙洞室,因名九室宫。宫北五里有汤口村,昔有温汤,院宇崇丽。郡人浴於於此。庐陵王在郡之日,爱女年幼,浴於汤中,遇疠而夭。自此汤泉涸竭,今为陵陆矣。初,女殁之后,密梦於其父云:汤下阴闻,愿置灯以照之。王命树九幽灯,昼夜照灼,今并泯灭,无复旧址,但号汤口村焉。
青城县西北,去县三里,有老君观,观门东上有一泉,号马跑泉。其泉水味甘,四时不绝。春夏如冰冷,秋冬即温。昔太上老君与天真皇人於此会真之所。其泉是老君所乘者,马跑成泉焉。
六时水。青城山宗玄观南二里已来,有峭崖,面对观中,高五百余尺,其山崖上有授道坛,昔宵真君与轩辕黄帝授道之所。下涧底有石龛,玄宗皇帝御真,每日六时,从崖上自然有水出,至今不绝,时人游礼见焉。
异石
帝尧时,有五生自天而宝。一是土之精,坠於谷城山下,其精化为圯桥老人,以兵书授张子房。云读此当为帝王师,后求我於谷城山下,黄石是也。子房佐汉,功成,求於谷城山下,果得黄石焉。子房隐於商山,从四皓学道。其家葬其衣冠黄石焉,古者常见墓上黄气高数丈。后为赤眉所发,不见其尸,黄石亦失所在,其气自绝。
岁星之精,坠於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卞和得之,献楚王。后入赵,献秦始皇,一统天下,琢为寿命玺。李斯小篆其文,历世传之,为传国宝。又古今异说,又云是大角星精,大角亦木星是也。
火星之精,坠於南海中,为大珠,径尺余。时出海上,光照数百里。红气亘天,今名其地为珠池,亦名珠崖,后有时出焉。
金星之精,坠於终南圭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其精化为白石,状如美玉,时有紫气覆之。天宝中,玄宗皇帝立玄元庙於长安大宁里,临淄旧邸,欲塑玄元像。梦神人曰:太白北谷中,有玉石,可取而琢之,紫气见处是也。翌日,命使入谷求之。山下人云:旬日来,常有紫气,连日不散。果於其下掘获玉石。琢为玄元像,高二丈许。又为二真人、二侍童,及李林甫、陈希烈之形,高六尺已来。
水星之精,坠於张掖郡柳谷中,化为黑石。广一丈余,高三尺。后汉之末,渐有文彩,未甚分明。魏青龙年,忽如雷震,声闻百余里,其石自立,白色为文,有牛马仙人之状,及玉环、玉玦兼文字,果应司马氏为晋,以符金德焉。唐尧之际,当天气穷於太阳,地气极於太阴,阳九百六,交周之运,甲申之年,洪灾之会,故五星贡精,日月浊景,有些异焉。
天复十年庚午夏,洪州贯石,于越王山下,昭仙观前,有声如雷,光彩五色,阔十丈,袁吉江洪四州之界,皆见光闻声。观前五色烟雾,经月而散。有石长七八尺,围三尺余,清碧如玉,堕於地上。节度相国刘威命升入昭仙观内,设斋祈谢,七日之内,石稍小,长三尺。又斋数日,石长尺余,今只及七八寸,留在观内。
江州南五十里,有店名七里店。在蛇江之南,小山上有石,青色,坚腻。俗云:石中有珠,每至中秋,往往群飞,凡十余枚,如流星往来,或聚或散。石上时有光景,相传云:珠藏於此,乃无价宝也。或有见者,密认其处,寻不得。
会稽进士李眺,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温滑可玩,用为书镇焉。偶有蝇集其上,驱之不去,视之,已化为石。求他虫试之,随亦化焉,壳落坚重,与石无异。
姿州永康县山亭中,有枯松树,因断之,误堕水中,化为石。取未化者,试於水中,随亦化焉。其所化者,枝干及皮,与松无异,但坚劲。有未化者,数断相兼,留之以旌异物焉。
丝州昌明县山中,周回二十里许,瓷香炉者,广二寸来,或全破,堆积林中,莫知其数。
洪州建昌县界野田中,有自然石碑、石人及龟,散在地中,莫知其数,皆如镌琢之状,而无文字。石人倒外者多,时有立者。又云:侧近有石井,深而无水。有好事者,持火入其中,旁有横道,莫知远近,道侧亦皆是石人焉。
昌松瑞石文。初,李袭誉为凉州刺史,秦昌松有瑞石,自然成字。凡一百一十字,其略曰:高皇海出两字,李九王八千,太平天子李世民王千年,太子?治书燕山,人人士国,主,尚汪夸,奖文通千古大。王五、王七、王十,凤毛才子武文贞观,昌大圣四方,上下万治,忠孝为善。敕礼部郎中柳逞驰驿检覆,不虚,并同所奏。
新北市,是景云观旧基。有一巨石,大於柱础,人或坐之,踏之,遗巡如火烧,应心烦热,因便成疾,往往致死。或云若聚火烧此石,即瞿塘山吼而水沸,古老相传耳。
蜀州晋源县山亭中,有二大石,各径二尺已来,出地七八寸,人或坐之,心痛,往往不救。又是落星石,东边者生,即灵验,西边者死。与诸石无异,色并带青白色。
镇静军侧近江填中,有石长五六尺,高大三尺已来,击之如钟声。军使刘师简送一石,长四尺已来,形圆色青,击之如钟磬声。昊郡临江半岸,崩出一石,鼓槌之,无声。武帝以问张华,华曰:取蜀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呜矣。於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
石季龙,立河桥於灵昌津,采石为中济,石无大小,下辄随流,用工五百余万而不成。季龙遣使致祭,沈璧于河。俄而所沈璧流于渚上,地震水波,腾上津所,楼殿倾坏,压死者百余人。天台僧,乾符中,自台山之东,临海县界,得一洞穴,同志僧相将寻之。初一二十里,径路低狭,率多泥涂。自外稍平阔,渐有山川。十许里,见市肆,居人与世无异。此僧素习咽气,不觉饥渴。其同行之僧,饥甚,诣食肆乞食。人或谓曰:若能忍饥渴,速还无苦,或餐瞰此地之食,必难出矣。饥甚,固求食焉。食毕,相与行十余里路,渐隘小,得一xiao穴而出,餐物之僧,立化为石矣。天台僧出山,逢人问其所管,已在牟平海滨矣。
录异记卷之七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