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比比!还不下来!”婀坠在看手表。

“死啰死啰!”两个槟榔屿姑娘还在低声唱诵。

“你是不要紧的,有你哥哥给你补课,”其中的一个说。

“哪里?他自己大考,哪有工夫?昨天打电话来,问‘怎么样?’”柔丝微笑着说,雪白滚圆的脸上,一双画眉鸟的眼睛定定的。

九莉吃了牛奶麦片,炒蛋,面包,咖啡,还是心里空捞捞的,没着没落,没个靠傍。人整个掏空了,填不满的一个无底洞。

特瑞丝嬷嬷忙出忙进,高叫“阿玛丽!”到洗碗间去找那孤儿院的女孩子。楼上又在用法文锐叫“特瑞丝嬷嬷!”她用广东话叫喊着答道:“雷啦雷啦!”一面低声嘟囔着咒骂着,匆匆赶上楼去。

几个高年级的马来亚侨生围着长桌的一端坐着。华侨女生都是读医的,要不然也不犯着让女孩子家单身出远门。大家都知道维大只有医科好。

照例医科六年,此地七年,又容易留级,高年级生三十开外的女人都有,在考场上也是老兵了,今天不过特别沉默。平时在饭桌上大说大笑的,都是他们内行的笑话,夹着许多术语,实验室内穿的医生的白外衣也常穿回来。九莉只听懂了一次讲一个同班生真要死,把酒精罐里的一根性器官丢在解剖院门口沥青道上,几个人笑得前仰后合。

“雷克最坏了,”有一天她耳朵里刮着一句。是怎么坏,没听出所以然来。她们的话不好懂,马来亚口音又重,而且开口闭口“Man!”倒像西印度群岛的土著,等于称对方“老兄”。热带英属地的口头禅横跨两大洋,也许是从前的海员传播的,又从西印度群岛传入美国爵士乐界。

她们一天到晚除了谈上课与医院实习的事故,就是议论教授。教授大都“坏”。英国教授本来有幽默讽刺的传统,惯会取笑学生,不过据说医科嘲弄得最残忍。

但是比比也说雷克坏。问她怎么坏,只板着脸掉过头去说“Awful.”他教病理学,想必总是解剖尸体的时候轻嘴薄舌的,让女生不好意思,尤其是比比这样有曲线的。九莉告诉她她母亲认识雷克,就没说有事可以去找他的话。

有一天九莉头两课没课,没跟车下去,从小路走下山去。下了许多天的春雨,满山两种红色的杜鹃花簌簌落个不停,虾红与紫桃色,地下都铺满了,还是一棵棵的满树粉红花。天晴了,山外四周站着蓝色的海,地平线高过半空。附近这一带的小楼房都是教授住宅。经过一座小老洋房,有人倚着木柱坐在门口洋台栏杆上,矮小俊秀,看去不过二三十岁,苍白的脸,冷酷的浅色眼珠在阳光中透明,视而不见的朝这边望过来。她震了一震,是雷克,她在校园里看见过他,总是上衣后襟稀皱的。

靠里那只手拿着个酒瓶。上午十点钟已经就着酒瓶独饮?当然他们都喝酒。听说英文系主任夫妇俩都是酒鬼。到他们家去上四人课,有时候遇见他太太,小母鸡似的,一身褪色小花布连衫裙,笑吟吟的,眼睛不朝人看,一溜就不见了。按照毛姆的小说上,是因为在东方太寂寞,小城生活苦闷。在九莉看来是豪华的大都市,觉得又何至于此,总有点疑心是做作,不然太舒服了不好意思算是“白种人的负担”。她不知道他们小圈子里的窒息。

安竹斯也喝酒,他那砖红的脸总带着几分酒意,有点不可测,所以都怕他。已经开始发胖了,漆黑的板刀眉,头发生得很低,有个花尖。上课讲到中世纪武士佩戴的标记与家徽,问严明升:“如果你要选择一种家徽,你选什么?”严明升是个极用功的矮小侨生,当下扶了一扶钢丝眼镜,答道:“狮子。”

哄堂大笑,安竹斯依旧沉着脸问:“什么样的狮子?睡狮还是张牙舞爪的狮子?”

中国曾经被诮为睡狮。明升顿了一顿,只得答道:“张牙舞爪的狮子。”

又更哄堂大笑。连安竹斯都微笑了。九莉笑得斜枕在桌子上,笑出眼泪来。

有一次在安竹斯办公室里上四人课,她看见书橱里清一色都是《纽约客》合订本,不禁笑道:“这么许多《纽约客》!”有点惊异英国人看美国杂志。

安竹斯随手拿了本给她。“你要不要借去看?随时可以来拿,我不在这儿也可以。”

从此她总拣他不在那里的时候去换,没多久一橱都看完了。抽书是她的拿手,她父亲买的小说有点黄色,虽然没明说,不大愿意她看,她总是乘他在烟铺上盹着了的时候蹑手蹑脚进去,把书桌上那一大叠悄悄抽一本出来,看完了再去换。

安竹斯的奖学金,她觉得只消写信去道谢,他住得又远,但是蕊秋一定要她去面谢,只得约了同班生赛梨陪着去,叫了两辆黄包车,来回大半天的工夫。她很僵,安竹斯立刻露出不耐烦的神气,只跟赛梨闲谈了几句,二人随即告辞出来。

赛梨常说安竹斯人好,替他不平,气愤愤的说:“其实他早该做系主任了,连个教授都没当上,还是讲师!”

他是剑桥出身,仿佛男色与左倾是剑桥最多。九莉有时候也想,不知道是否这一类的事招忌。他没结婚,不住校园里教授都有配给的房子,宁可大远的路骑车来回。当然也许是因为教授住宅区窒息的气氛。他显然欣赏赛梨,上课总是喜欢跟她开玩笑。英国尽多孤僻的老独身汉,也并不是同性恋者。此外他常戴一根红领带,不过是旧砖红色,不是大红。如果是共产党,在讲台上的言论倒也听不出,尽管他喜欢问一八四八,欧洲许多小革命纷起的日期。

有人说文科主任麦克显厉害。九莉上过他的课,是个虎头虎脑的银发老人,似乎不爱看书,根本不是个知识份子。大概是他作梗,过不了他这一关。

“死啰!死啰!黛芙妮你怎么样,看你一点也不急。”赛梨吃完了坐到这边桌上来。

越是怕看见她,偏就坐在旁边,一回头看见九莉,便道:“九莉快讲点给我听,什么都行!”

九莉苦笑道:“这次我也什么都不知道。”

赛梨把头一摔,别过脸去。“你还这么说!你是不用担心的——”但是突然咽住了,顿了一顿,改向黛芙妮嚷道:“死啰,死啰,今天真是来攞命了!”又在椅子上一颠一颠。

赛梨是一本清账,其实还有谁不知道?那天安竹斯问了个问题,接连几个人答不出,他像死了心了,不耐烦的叫了声“密斯盛。”九莉也微笑着向他摇摇头。他略怔了怔,又叫别人,听得出声音里有点生气。班上寂静片刻。大家对这些事最敏感的。

今年她的确像他信上预言的,拿到全部免费的奖学金,下半年就不行了。安竹斯该作何感想,以为她这样经不起惯——多难为情。

为什么这学期念不进去,主要是因为是近代史,越到近代越没有故事性,越接近报纸。报上的时事不但一片灰色,枯燥乏味,而且她总不大相信,觉得另有内幕。

比比也说身边的事比世界大事要紧,因为画图远近大小的比例。窗台上的瓶花比窗外的群众场面大。

比比终于下来了,坐都来不及坐下,站着做了个炒蛋三明治,预备带在车上吃。

车轮谷碌碌平滑的向手术室推去,就要开刀了。

餐桌对着一色鸭蛋青的海与天,一片空濛中只浮着一列小岛的驼峰剪影,三三两两的一行乌龟,有大有小。几架飞机飞得很低,太黑,太大,鸭蛋壳似的天空有点托不住。忽然沉重的訇訇两声。

“又演习了,”一个高年级的侨生说。

九莉看见地平线上一辆疾驰的汽车爆炸了,也不知道是水塔还是蓄油桶爆炸,波及路过的汽车。只一瞥就不见了,心里已经充满了犯罪的感觉。安竹斯有辆旧汽车,但是不坐,总是骑自行车来,有时候看到她微笑一挥手。

又砰砰砰几声巨响,从海上飘来,相当柔和。

大家都朝外面看,亨利嬷嬷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后面进来了,低着头笼着手,翻着一双大黑眼睛,在浓睫毛下望着众人,一张大脸抵紧了白领口,挤出双下巴来。

大学堂打电话来,说日本人在攻香港,”她安静的说,声音不高。

顿时哗然。

“刚才那是炸弹!”“我说没听见说今天演习嚜!”“嗳,嬷嬷嬷嬷,可说炸了什么地方?”“怎么空袭警报也没放?”

“糟糕,我家里在青衣岛度周末,不知道回来了没有,”赛梨说。“我打个电话去。”

“打不通,都在打电话。路克嬷嬷打给修道院也没打通,”亨利嬷嬷说。

“嬷嬷嬷嬷,是不是从九龙攻来的?”

“嬷嬷嬷嬷,还说了些什么?”

七张八嘴,只有九莉不作声,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冰冷的像块石头,喜悦的浪潮一阵阵高涨上来,冲洗着岩石。也是不敢动,怕流露出欣喜的神情。

剑妮鼻子里哼了一声,冷笑道:“蛇钻的窟窿蛇知道,刚才嬷嬷进来一说,人家早知道了,站起来就走。”

大家听了一怔,一看果然茹璧已经不见了。

本港的女孩子都上去打电话回家。剩下的大都出去看。不看见飞机。花匠站在铁阑干外险陡的斜坡上,手搭凉篷向海上望去。坡上铺着草坪,栽着各色花树。一畦赤红的松土里,一棵棵生菜像淡绿色大玫瑰苞,有海碗的碗口大。

比比倚在铁阑干上,倒仰着头,去吃三明治里下垂的一绺子炒蛋。

“嗳,这白布还是收进来吧,飞机上看得见的,”婀坠指着矮墙上晾着的修女的白包头,都是几尺见方,浆得毕挺,贴在边缘上包着铝质的薄板上。

亨利嬷嬷赶出来叫道:“进去进去!危险的!”没人理,只好对着两个槟榔屿姑娘吆喝。她们是在家乡修道院办的女校毕业的,服从惯了,当下便笑着徜徉着进去了。

“花王啊!”亨利嬷嬷向花匠叫喊。“把排门上起来。你们就在这儿最安全了,地下层。”随即上楼去打听消息。

食堂上了排门,多数也都陆续进来了,见赛梨坐在一边垂泪,她电话打不通。有个高年级生在劝她不要着急。本地的女生都在楼上理东西,等家里汽车来接。茹璧第一个打电话回家叫汽车来接,已经接了去了。

比比从后门进来,补吃麦片。九莉坐到她旁边去。赛梨又上去打电话。

几个高年级生又高谈阔论起来,说日本人敢来正好,香港有准备的,星加坡更是个堡垒,随时有援兵来。

“花王说一个炸弹落在深水湾,”特瑞丝嬷嬷匆匆进来报告。她崇拜瘦小苍老的花匠。他夫妻俩带着个孩子住在后门口一间水门汀地小房间里。

“嬷嬷!黄油没有了!”比比腻声抱怨着,如泣如诉。“嬷嬷你来摸摸看,咖啡冰冷的,嬷嬷你给换一壶来。”

特瑞丝没作声,过来端起咖啡壶黄油碟子就走。

剑妮颓然坐着,探雁脖子往前伸着点,苍黄的鹅蛋脸越发面如土色,土偶似的,两只眼睛分得很开,凝视着面前桌上。

只有排门上端半透明的玻璃这点天光,食堂像个阴暗的荷兰宗教画,两人合抱的方形大柱粉刷了乳黄色,亮红方砖砌地,僧寺式长桌坐满一桌人,在吃最后的晚餐。

“剑妮是见过最多的——战争,”婀坠笑着说,又转向九莉道:“上海租界里是看不见什么,哦?”

“嗳。”

九莉经过两次沪战,觉得只要照她父亲说的多囤点米、煤,吃得将就点,不要到户外去就是了。

一个高年级生忽然问剑妮,但是有点惴惴然,仿佛怕招出她许多话来,剑妮显然也知道:“战争是什么样的?”

剑妮默然了一会,细声道:“还不就是逃难,苦,没的吃。”

热咖啡来了。一度沉默之后,桌上复又议论纷纷。比比只顾埋头吃喝,脸上有点悻悻然。吃完了向九莉道:“我上去睡觉了。你上去不上去?”

在楼梯上九莉说:“我非常快乐。”

“那很坏,”比比说。

“我知道。”

“我知道你认为自己知道坏就不算坏。”

比比是认为伪君子也还比较好些,至少肯装假,还是向上。

她喜欢辩论,九莉向来懒得跟她辩驳。

她们住在走廊尽头隔出来的两小间,对门,亮红砖地。九莉跟着她走进她那间。

“我累死了,”她向床上一倒,反手捶着腰。她曲线太深陡,仰卧着腰酸,因为悬空。“你等午餐再叫我。”

九莉在椅子上坐下来。两边都是长窗,小房间像个玻璃泡泡,高悬在海上。当然是地下层安全,但是那食堂的气氛实在有窒息感。

玻璃泡泡吊在海港上空,等着飞机弹片来爆破它。

不喜欢现代史,现代史打上门来了。

比比拉扯着身下的睡袋,衬绒里子的睡袋特别闷,抖出一丝印度人的气味来。“你在看什么书?”

“历史笔记。”

比比噗嗤一笑,笑她亡羊补牢。

她是觉得运气太好了,怕不能持久——万一会很快的复课,还是要考。

中午突然汽笛长鸣,放马后炮解除空袭警报。

午后比比接了个电话,回到楼上来悄悄笑道:“一个男孩子找我看电影。电影院照样开门。”

“什么片子?”

“不知道,不管是什么,反正值得去一趟。”

“嗳,看看城里什么样子。”

“你要不要去?”她忽然良心上过不去似的。

九莉忙笑道:“不不,我不想去。”

她从来不提名道姓,总是“一个男孩子。”有一次忽然半恼半笑的告诉九莉:“有的男孩子跟女朋友出去过之后要去找妓女,你听见过没有这样的事?”

九莉是宁死也不肯大惊小怪的,只笑笑。“这也可能。”

又一天,她说“马来亚男孩子最坏了,都会嫖。”

“印度男孩子最坏了,跟女朋友再好些也还是回家去结婚,”她说。

又有一次她气烘烘走来道:“婀坠说没有爱情这样东西,不过习惯了一个男人就是了。”

听上去婀坠不爱她的李先生。

“你说有没有?”比比说。

九莉笑道:“有。”

“我不知道,”她大声说,像是表示不负责,洗手不管了,别过身去没好气的清理书桌。

夏夜,男生成群的上山散步,距她们宿舍不远便打住了,互挽着手臂排成长排,在马路上来回走,合唱流行歌。有时候也叫她们宿舍里女生的名字,叫一声,一阵杂乱的笑声。叫赛梨的时候最多,大都是这几个英文书院出身的本港女孩子,也有时候叫比比。大概是马来人唱歌求爱的影响,但是集体化了,就带开玩笑的性质,不然不好意思。

“那些男孩子又在唱了,”楼上嗤笑着说。

虽然没有音乐伴奏,也没有和音,夜间远远听着也还悦耳。九莉听了感到哀愁。

开战这天比比下山去看电影,晚上回来灯火管制,食堂里只点一只白蜡烛,但是修女们今天特别兴奋,做了炸牛脑,炸蕃薯泥丸子,下午还特地坐宿舍的车上城去,买新鲜法国面包,去了两个修女。她们向来像巡警一样,出去总是一对对,互相保护监视。

“跟谁去看电影的?是不是陈?”婀坠问,“是陈是吧?哈!摸黑送你上山——”拍着手笑,又撇着国语说了一遍,暗示摸的不光是黑。

这里没几个人懂国语的,比比不管是否有点懂,更不理会,只埋头吃饭。特瑞丝嬷嬷替她留着的。

“你晓得,是有一种奇怪的感觉,黑魆魆的,票房点着蓝灯,”她低声向九莉说。“看了一半警报来了,照样看下去,不过电影好像加了点情节,有味些。”

饭后婀坠的李先生、剑妮的魏先生都来了。剑妮与魏先生站在后门外冬青树丛旁边低声谈话,藉着门内的一角微光,避嫌疑。婀坠与李先生并排站在食堂外甬道里,背靠在水门汀墙上,抱着胳膊默然无语。李先生也是马来亚侨生,矮小白净吊眼梢,娃娃生模样,家里又有钱,有橡胶园。

人来人往,婀坠向人苦笑。

“怎么都不到客厅来坐?上来上来!”年迈的挂名舍监马克嬷嬷在小楼梯上探出半身往下喊。“还有剑妮呢?”

婀坠只报以微笑,小尖脸上露出筋骨来,两颧红红的。

比比又在低唱吉尔伯、瑟利文的歌剧:“巫婆跨上了扫帚满天飞……”

当夜九莉听比比说男生闹着要报名参军,李先生也要去报名,婀坠不让他去,所以两人闹别扭。

医科学生都要派到郊外急救站去,每组二男一女。两个槟榔屿姑娘互相嘲戏,问希望跟哪个男生派在一起,就像希望跟谁翻了船飘流到荒岛上。

等日本兵来了,这不是等于拴在树上作虎饵的羊?九莉心里想。当然比比不会没想到。不去不行,要开除学籍。

比比在上海的英国女校当过学生长,自然是战时工作者的理想人选,到时候把随身带的东西打了个小包,说走就走,不过说话嗓子又小了,单薄悲哀,像大考那天早上背书的时候一样。

只剩下九莉剑妮两个读文科的,九莉料想宿舍不会为了她们开下去。听见说下午许多同学都去跑马地报名做防空员,有口粮可领,便问剑妮“去不去,一块去?”

剑妮略顿了顿,把眉毛一挑,含笑道:“好,一块去。”

饭后九莉去叫她,没人应,想必先走了一步。九莉没想到她这么讨厌她。

浩浩荡荡几百个学生步行去报名,她一个也不认识,也没去注意剑妮在哪里。遇到轰炸,就在跑马地墓园对过。冬天草坪仍旧碧绿,一片斜坡上去,碧绿的山上嵌满了一粒粒白牙似的墓碑,一直伸展到晴空里。柴扉式的园门口挂着一副绿泥黄木对联:“此日吾躯归故土,他朝君体亦相同”,是华侨口吻,滑稽中也有一种阴森之气,在这面对死亡的时候。

归途有个男生拎来一麻袋黑面包,是防空总部发下的,每人一片。九莉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面包。

“我差点炸死了,一个炸弹落在对街,”她脑子里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告诉人。告诉谁?难道还是韩妈?楚娣向来淡淡的,也不会当桩事。蕊秋她根本没想起。比比反正永远是快乐的,她死了也是一样。

差点炸死了,都没人可告诉,她若有所失。

回来已经天黑了。亨利嬷嬷向她勾了勾头,带着秘密的神气,像是有块糖单给她一个人,等她走近前来,方道:“魏先生把剑妮接了去了。我们都要回修道院,此地宿舍要关门了,你可以到美以美会的女宿舍去,她们会收容你的。就在大学堂这里不远,你去就找唐纳生小姐。”

美以美会办的是女职员宿舍。九莉觉得修道院这时候把她往陌生人那里一推推得干干净净,仿佛有点理亏,但是她也知道现在修道院高级难民挤得满坑满谷,而且人家都是教友。她自己又心虚,还记得那年夏天白住,与她母亲住浅水湾饭店的事。她当晚就去见唐纳生小姐,是个英国老小姐,答应她搬进来住,不过不管伙食。

是简陋的老洋房,空房间倒很多,大概有亲友可投奔的都走了。她一人住一间,光线很暗。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槟榔屿的玫瑰——柔丝到她房门口来招呼,态度不大自然,也许是怕她问起怎么没到急救站去。当然一定是柔丝的哥哥不让她去,把她送到这里来了,又有个同乡章小姐也住在这里,可以照应她。那章小姐有四五十岁了,对九莉非常冷淡,九莉起先也不知道为什么,过了两天,发现同住的人都很神秘,去浴室的时候难得遇见,都是低头疾趋而过,一瞥即逝。在半黑暗中,似乎都是长得歪歪扁扁的广东女人。

唐纳生小姐还有别的女传教师住在一起,雇着个女佣,但是楼下的厨房似乎没有人使用,永远清锅冷灶的。穿堂里一只五斗橱上的热水瓶倒总是装满了的。防空机关官样文章太多,口粮始终没发下来。九莉带来的小半筒饼干吃完了以后,就靠吃开水,但是留心不把一瓶都喝光了,不然主人自己要用没有,一生气也许会停止供应。

她开始明了大家为什么鬼鬼祟祟。又不是熟人,都怕别人绝粮告帮,认识了以后不好意思不分点给人。尤其这是个基督教的所在,无法拒绝。

想必章小姐也警告过柔丝了,所以柔丝也躲着她。

傍晚下班回来,正忙着积点自来水——因为制水——做点琐事,突然訇然一声巨响,接着人声嗡嗡。本来像一座空屋,忽然出来许多人,结集在楼梯口与楼下穿堂里。她也下去打听。

柔丝骇笑道:“炮弹片把屋顶削掉一个角。都说楼上危险。”

九莉也跟着她们坐在楼梯上。梯级上铺着印花油布。

有人叫道:“柔丝你哥哥来了。林医生来了。”毕业班的医科学生都提前尊称为医生。

“嗳呀,大哥,你这时候怎么能来,我们这里刚中了弹片。”

“这里危险,我来接你的,快跟我来。”见九莉是她原宿舍的同学,便道:“你的朋友要不要一块去?”

九莉忙应了一声,站起身来,见柔丝欲言又止,不便告诉她哥哥她正远着九莉。

三人走了出来,林医生道:“到邦纳堂去,那里安全。”那是个男生宿舍。

从横街走上环山马路,黄昏中大树上开着大朵的朱红圣诞花。忽然吱呦一声锐叫,来了个弹片。

“快跑,”林医生说。

三人手拉手狂奔起来。

吱呦……那锥耳朵的高音拖得不知多长才落地。九莉觉得她这人太暴露了,简直扩展开去成为稀薄的肉网,在上空招展,捕捉每一个弹片。

林医生居中,扯着她们俩飞跑。跑不快带累了人家,只好拼命跑。吱呦——吱呦——吱呦!倒越发密了。

马路又是往上坡斜的,尽管斜度不大,上山的路长了也更透不过气来,胸前压着块铁板。

转入草坡小径方才脱险。到了男生宿舍,在食堂里坐下来,这才听见炮声一声声轰着,那声音听着简直有安全感。林医生找了些《生活》杂志来给她们看,晚上停炮后又送了她们回去。

防空站在一个图书馆里,站长是个工科讲师,瘦小的广东人,留英的,也间接认识九莉的母亲与三姑,曾经托他照应,因此指名要了她来做他的秘书,是个肥缺,在户内工作。

“你会不会打字?”他首先问,坐在打字机前面。

“不会。”

他皱了皱眉,继续用一只手打几份报告。

他交给她一本练习簿,一只闹钟,叫她每次飞机来的时候记下时间。

她不懂为什么,难道日本飞机这么笨,下次还是这时候来,按时报到?

“时间记下来没有?”总是他问。

九莉笑道:“嗳呀,忘了。”连忙看钟,估着已经过了五分钟十分钟了。

看图书馆的小说,先还是压在练习簿下面看。

为了不记录轰炸的时间,站长有一天终于正色问道:“你要不要出去工作?”眼睛背后带着点不怀好意的微笑。

她知道防空员是要救火的,在炸毁的房屋里戳戳捣捣,也可能有没爆炸的炸弹,被炸掉一只手、一条腿。“愿意,”她微笑着说。

但是他知道她不认识路,附近地区也不熟,又言语不通,也就不提了。

咝润唔唔!——又在轰炸。这一声巨响比较远,声音像擂动一只两头小些的大铁桶,洪亮中带点嘶哑。

咝润嗯唔唔!这一声近些。

昨天枪林弹雨中大难不死,今天照样若无其事的炸死你。

咝润唔唔!城中远远近近都有只大铁桶栽倒了,半埋在地下。

咝润嗯嗯唔唔!这次近了,地板都震动,有碎玻璃落地声。

“机关枪有用的,打得下来!”她偶然听见两个男生争论,说起图书馆屋顶平台上的两只机关枪,才知道是这两挺机枪招蜂惹蝶把飞机引了来,怪不得老在头上团团转。

“你下楼去好了,这儿有我听电话,”站长说。

她摇摇头笑笑,尽管她在楼上也不过看小说。现在站长自己记录轰炸时间。

她希望这场战事快点结束,再拖下去,“瓦罐不离井上破,”迟早图书馆中弹,再不然就是上班下班路上中弹片。

希望投降?希望日本兵打进来?

这又不是我们的战争。犯得着为英殖民地送命?

当然这是遁词。是跟日本打的都是我们的战争。

国家主义是二十世纪的一个普遍的宗教。她不信教。

国家主义不过是一个过程。我们从前在汉唐已经有过了的。

这话人家听着总是遮羞的话。在国际间你三千年五千年的文化也没用,非要能打,肯打,才看得起你。

但是没命还讲什么?总要活着才这样那样。

她没想通,好在她最大的本事是能够永远存为悬案。也许要到老才会触机顿悟。她相信只有那样的信念才靠得住,因为是自己体验到的,不是人云亦云。先搁在那里,乱就乱点,整理出来的体系未必可靠。

这天晚上正在房中摸黑坐着,忽然听见楼梯上比比喊着“九莉”,拿着只蜡烛上来了,穿着灰布临时护士服,头发草草的掳在耳后。

“你看我多好,走了这么远的路来看你。”

她分配到湾仔。九莉心里想也许好些,虽然是贫民区,闹市总比荒凉的郊野危险较少,但是是否也是日军登陆的地方?

“你们那儿怎么样?”

比比不经意的喃喃说了声“可怕。”

“怎么样可怕?”

“还不就是那些受伤的人,手臂上戳出一只骨头,之类。”

“柔丝也在这里。”

“嗳,我看见她的。”

问起“你们口粮发了没有?”九莉笑道:“还没有。事实是我两天没吃东西了。”

“早知道我带点给你,我们那儿吃倒不成问题。其实我可以把晚饭带一份来的。”

“不用了。我这儿还有三块钱,可以到小店买点花生或是饼干。”

比比略摇了摇头道:“不要。又贵又坏,你不说广东话更贵,不犯着。你要是真能再忍两天的话——因为我确实知道你们就要发口粮了,消息绝对可靠。”

比比是精明惯了的,饿死事小,买上当了事大。但是九莉也实在不想去买,较近只有坚道上的一两家,在路旁石壁上挖出店面来,背山面海,灰扑扑的杂货店,倒像乡下的野铺子,公共汽车走过,一瞥间也感到壁垒森严,欺生排外。

“几点了?你还要回去?”

“今天就住在这儿吧。你有没有毯子?”

“没有,我找到些旧杂志拿来盖着。”《生活》杂志够大,就是太光滑,容易掉下地去。

比比去到楼上另一间房里,九莉听见那边的谈笑声。过了一会,她就带了两床军用毯回来。

九莉也没问是跟谁拿的。始终也不知道柔丝住在哪里。

没有被单,就睡在床垫上。吹熄了蜡烛,脱衣上床。在黑暗中,粗糙的毯子底下,九莉的腿碰到比比的大腿,很凉很坚实。她习惯了自己的腿长,对比比的腿有点反感,联想到小时候在北边吃的红烧田鸡腿。也许是饿的原故。但是自从她母亲告诫她不要跟比比同性恋爱,心上总有个疑影子,这才放心了。因为她确是喜欢比比金棕色的小圆脸,那印度眼睛像黑色的太阳。她有时候说:“让我揿一揿你的鼻子。”

“干什么?”比比说。但是也送了上来。

九莉轻轻的捺了捺她的鼻尖,就触电似的手臂上一阵麻,笑了起来。

她也常用一只指头在九莉小腿上戳一下,撇着国语说:“死人肉!”因为白得泛青紫。她大概也起反感。

她一早走了。九莉去上班,中午站长太太送饭来,几色精致的菜,又盛上一碗火腿蛋炒饭,九莉在旁边一阵阵头晕。屋顶上守着两只机关枪的男生不停的派人下来打听口粮的消息,站长说他屡次打电话去催去问了,一有信息自会告诉他们。

直到下班仍旧音讯杳然。

美以美会宿舍的浴室只装有一只灰色水门汀落地浅缸。围城中节水,缸里的龙头点点滴滴,九莉好容易积了一漱盂的水洗袜子,先洗一只。天已经黑下来,快看不见了。

“九莉!”柔丝站在浴室门口。“安竹斯先生死了!打死了。”

九莉最初的反应是忽然占有性大发,心里想柔丝刚来了半年,又是读医的,她又知道什么安竹斯先生了。但是面部表情当然是震动,只轻声叫了声“怎么?”

校中英籍教师都是后备军,但是没想到已经开上前线。九莉也没问是哪里来的消息,想必是她哥哥。

柔丝悄悄的走了。

九莉继续洗袜子,然后抽噎起来,但是就像这自来水龙头,震撼抽搐半天才迸出几点痛泪。这才知道死亡怎样了结一切。本来总还好像以为有一天可以对他解释,其实有什么可解释的?但是现在一阵凉风,是一扇沉重的石门缓缓关上了。

她最不信上帝,但是连日轰炸下,也许是西方那句俗语:“壕洞里没有无神论者。”这时候她突然抬起头来,在心里对楼上说:“你待我太好了。其实停止考试就行了,不用把老师也杀掉。”

次日一早女佣来说唐纳生小姐有请。下楼看见全宿舍的人都聚集在餐室,互祝“快乐的圣诞”。原来今天圣诞节,还是正日,过得连日子都忘了。

近天花板有只小窗户装着铁栅,射进阳光来,照在餐桌上的墨绿漆布上。唐纳生小姐请吃早饭,炼乳红茶,各色饼干糖果。九莉留下几块饼干握在手心里带了出去,去上班,途中遇见个同学告诉她香港投降了,她还不敢相信,去防空站看了,一个人也没有。

在医科教书的一个华侨医生出面主持,无家可归的外埠学生都迁入一个男生宿舍,有大锅饭可吃。搬进去第一天,比比还在湾仔没回来,有人来找九莉。

她下楼去,广大的食堂里桌椅都叠在一边,再也没想到是同班生严明升含笑迎了上来,西装穿得十分齐整,像个太平年月的小书记。他一度跟她竞争过,现在停课了,大家各奔前程,所以来道别,表示没什么芥蒂?她还真有点怕人看见,不要以为他是她的男朋友。比比有一次不知道听见人说她什么话,反正是把她归入严明升一类,非常生气。此地与英美的大学一样,流行“绅士丙”(the gentleman C),不兴太用功的。

寒暄后九莉笑道:“你可预备离开这里?”她自己一心想回上海,满以为别人也都打算回家乡,见他脸上有种暧昧的神气,不懂是为什么。那时候她还不知道,投降后一两天内,赛梨等一行人已经翻过山头到重庆去了。走的人很多。

也有人约比比一块走,说愿意也带九莉去。比比告诉她,她觉得有点侮辱性,分明将她当火腿上的一根草绳。

“重庆轰炸得厉害。你不跟我回上海去吗?你家里在那里,总好些,”她向比比说。

上海人总觉得一样沦陷,上海总好些。

比比是无可无不可。常约她出去的陈没走,弄到一块黄油送她,她分给九莉拌饭吃,大概是波斯菜的吃法。又送了一瓶鸡汁酱油。陈与她同是孩儿面,不过白,身材纤瘦,也够高的。九莉有一次问她,她说他孩子气,“自以为他喜欢我。”

她也许比较喜欢另一个姓邝的,也是侨生,喜欢音乐,有时候也约她出去,烦恼起来一个人出去走路,走一夜。这次与赛梨她们一同走了。约比比一块去的极可能也就是他。后来他跟赛梨在内地结婚了。

九莉也没找个地方坐下,就站着跟严明升闲谈了两句。他也没提起安竹斯阵亡的事,根本没提战时的事。那天去跑马地报名,她似乎一个同班生也没看见。这些远道来读文科的侨生明知维大文科不好,不过是来混文凭的,所以比较世故不去冒这险做防空员。

“注册处在外面生了火,”明升忽然说。“在烧文件。”

“为什么?”

他咕哝了一声:“销毁文件。日本兵还没开来。”

“哦……嗳。”她抱着胳膊站在玻璃门边,有点茫然,向门外望去,仿佛以为看得见火光。

明升笑道:“下去看看吧?好大的火。许多人都去看。”

九莉笑着说不去,明升又道:“火好大!不去看看?我陪你去。”

“你去吧,我不去了。”

“所有的文件都烧了,连学生的记录、成绩,全都烧了,”说罢,笑得像个猫。

九莉这才知道他的来意。此地没有成绩报告单,只像发榜一样,贴在布告板上,玻璃罩着,大家围着挤着看。她也从来不好意思多看,但是一眼看见就像烙印一样,再也不会忘记,随即在人丛中挤了出去。分数烧了,确是像一世功名付之流水。

他还再三要陪她去看,她好容易笑着送走了他,回到楼上去,想起小时候有一次发现她的一张水彩画上有人用铅笔打了个横杠子,力透纸背,知道是她弟弟,那心悸的一刹那。

比比回来了之后,陆续听见各救护站的消息,只有一站上有个女侨生,团白脸,矮矮的,童化头发,像个日本小女学生,但是已经女扮男装剪短了头发,穿上男式衬衫长袴,拿着把扫帚在扫院子。一个日本兵走上前来,她见机逃进屋去,跑上楼去站在窗口作势要跳,他倒也就算了。竟是《撒克逊英雄略》里的故事。

不知道是否因为香港是国际观瞻所系,进入半山区的时候已经军纪很好。宿舍大礼堂上常有日本兵在台上叮叮咚咚一只手弹钢琴。有一次有两个到比比九莉的房间来坐在床上,彼此自己谈话,坐了一会就走了。

有一天九莉听见说有个教授住宅里有澡可洗,人当然都进了集中营了,不知道为什么水龙头里有热水。她连忙带了毛巾肥皂赶去,浴室关着门,有人在放洗澡水。她也不敢走远,怕又有人来占了位子,去到半楼梯的小书室看看,一地白茫茫的都是乱纸,半山区平日采樵的贫民来洗劫过了。以前她和比比周末坐在马路边上铁阑干上谈天,两脚悬空宕在树梢头,树上有一球球珍珠兰似的小白花,时而有一阵香气浮上来;底下山坡上白雾中偶然冒出一顶笠帽,帽檐下挂着一圈三寸长的百摺蓝布面幕,是捡柴草的女人——就是她们。

这是她英文教授的房子。她看他的书架,抽出一本毕尔斯莱插画的《莎乐美》,竟把插图全撕了下来,下决心要带回上海去,保存一线西方文明。

久等,浴室闩着门,敲门也不应,也不知道是在洗衣服还是泡得舒服,睡着了。等来等去,她倒需要去浴室了。到别处去,怕浴室有了空档被人抢了去,白等这些时,只得掩上房门蹲下来。空心的纸团与一层层纸页上沙沙的一阵雨声。她想起那次家里被贼偷了,临去拉了泡屎,据说照例都是这样,为了运气好。是不是做了贼就是贼的行径?

项八小姐与毕先生来看过她,带了一包腐竹给她。她重托了他们代打听船票的消息。

项八小姐点头道:“我们也要走。”

电话不通,她隔些时就去问一声,老远的走了去。他们现在不住旅馆了,租了房子同居。

主持救济学生的李医生常陪着日本官员视察。这李医生矮矮的,也是马侨,搬到从前舍监的一套房间里住,没带家眷。手下管事的一批学生都是他的小同乡,内中有个高头大马很肉感的一脸横肉的女生似乎做了压寨夫人。大家每天排队领一盘黄豆拌罐头牛肉饭,拿着大匙子分发的两个男生越来越横眉竖目,仿佛是吃他们的。而这也是实情。夜里常听见门口有卡车声,是来搬取黑市卖出的米粮罐头——从英政府存粮里拨出来的。

“婀坠跟李先生要结婚了,”比比说。“就注个册,宿舍里另拨一间房给他们住。”

九莉知道她替婀坠觉得不值得。

况且橡胶园也许没有了,马来亚也陷落了。蕊秋从星加坡来过信——当然没提劳以德——现在也不知道她还在那里不在。

九莉跟比比上银行去,银行是新建的白色大厦,一进门,光线阴暗,磁砖砌的地上一大堆一大堆的屎,日本兵拉的。黄铜栅栏背后,行员倒全体出动,一个个书桌前都有人坐着,坐得最近的一个混血儿皱着眉,因为空气太难闻。他长袖衬衫袖子上勒着一条宽紧带,把袖口提高,便于工作,还是廿世纪初西方流行的,九莉见了恍如隔世。

她还剩十三块钱存款,全提了出来。比比答应借钱给她买船票,等有船的时候。

“留两块,不然你存摺没有了,”比比说。

“还要存摺干什么?”

比比没有她的世界末日感。

人行道上一具尸首,规规矩矩躺着,不知道什么人替他把胳膊腿都并好,一身短打与鞋袜都干干净净。如果是中流弹死的,这些天了,还在。

比比忙道:“不要看。”她也就别过头去。

上城一趟,不免又去顺便买布。她新发现了广东土布,最刺目的玫瑰红地子上,绿叶粉红花朵,用密点渲染阴影,这种图案除了日本衣料有时候有三分像,中国别处似乎没有。她疑心是从前原有的,湮灭了。

中环后街,倾斜的石板路越爬越高。战后布摊子特别多,人也特别挤,一匹匹桃红葱绿映着高处的蓝天,像山城的集市。比比帮她挑拣讲价,摊贩口口声声叫“大姑”。比比不信不掉色,蘸了点唾沫抹在布上一阵猛揉。九莉像给针戳了一下,摊贩倒没作声。

人丛中忽然看见剑妮与魏先生,大家招呼。魏先生没开口,靠后站着。剑妮大着肚子,天暖没穿大衣,把一件二蓝布旗袍撑得老远,看上去肚子既大又长,像昆虫的腹部。九莉竭力把眼睛钉在她脸上,不往下看,但是她那鲜艳的蓝袍实在面积太大了,尽管不看它,那蓝色也浸润到眼底,直往上泛。也许是它分散了注意力,说话有点心不在焉。

“我以为你们一定走了,”九莉说。

见剑妮笑了,脸上掠过一丝诡秘的阴影,她还不懂为什么,就没想到现在“走”是去重庆的代名词,在稠人广众中有危险性的话。而且他们要走当然是去重庆。他在家乡又有太太,他们不会回去。就是要去,火车船票也都买不到,不会已经走了。

“走是当然也想走,”剑妮终于拖长了声音说。“可是也麻烦,他们老太爷老太太年纪大了,得要保重些……”随即改用英文问比比她们现在的住处的情况,谈了两句就点头作别。

他们一走,比比就鼓起腮帮子像含着一口水似的,忍笑与九莉四目相视,二人都一语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