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卷是全书的高潮与结局部分。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主要人物燕太子丹与荆轲的性格与形象在此卷得以充分展现,并给读者留下深长的回味。
太子丹礼待荆轲无所不至,“黄金投龟,千里马肝,姬人好手,盛以玉盘”,还常与荆轲同案而食,同床而寝。如此三年不改,且不以一言求荆轲,致使荆轲主动请问。这与中卷太子礼田光三月而迫不及待催问田光之时,已迥然有别。可见太子丹虽有急于求成之心,亦有礼贤下士之情。为了复仇雪耻,燕丹可以举国而献,但要他出卖亡命来投的樊於期将军,却又于心不忍。这从又一个侧面表现了燕太子丹重义气、讲友情的性格特征。
荆轲入燕后,酒宴上一番雄辩,既有怀才不遇的愤懑,又显示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也使他在燕国站稳了脚跟。游说樊於期一节,在冷酷中见其智谋;易水饯别,慷慨悲歌,成为千古绝唱;献图刺秦一节,更使荆轲的形象发出了耀眼的光芒。秦廷上,武阳面如死灰,荆轲却谈笑自若;图穷匕见,数罪逼盟,何其大智大勇!双手被砍断,尚依柱而笑、箕踞而骂,又是何等气概!何等神威!故陶潜有诗赞道:“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佘情!”
荆轲之燕,太子自御,虚左〔1〕,轲援绥不让〔2〕。至〔3〕,坐定,宾客满坐。轲言曰:“田光褒扬太子仁爱之风,说太子不世之器〔4〕,高行厉天〔5〕,美声盈耳〔6〕。轲出卫都,望燕路,历险不以为勤,望远不以为遐〔7〕。今太子礼之以旧故之恩,接之以新人之敬〔8〕,所以不复让者,士信于知己也〔9〕!”太子曰:“田先生今无恙乎〔10〕?”轲曰:“光临送轲之时〔11〕,言太子戒以国事,耻以丈夫而不见信〔12〕,向轲吞舌而死矣〔13〕!”太子惊愕失色,歔欷饮泪曰〔14〕:“丹所以戒先生,岂疑先生哉!今先生自杀,亦令丹自弃于世矣〔15〕!”茫然良久,不怡民氏日〔16〕。
太子置酒请轲,酒酣〔17〕,太子起为寿〔18〕。夏扶前曰:“闻士无乡曲之誉〔19〕,则未可与论行〔20〕;马无服舆之伎〔21〕,则未可与决良〔22〕。今荆君远至,将何以教太子?”欲微感之〔23〕。轲曰:“士有超世之行者,不必合于乡曲;马有千里之相者,何必出于服舆?昔吕望当屠钓之时〔24〕,天下之贱丈夫也,其遇文王,则为周师。骐骥之在盐车,驽之下也〔25〕,及遇伯乐〔26〕,则有千里之功。如此,在乡曲而后发善,服舆而后别良哉!”夏扶问荆轲〔27〕:“何以教太子?”轲曰:“将令燕继召公之迹〔28〕,追甘棠之化〔29〕。高,欲令四三王〔30〕;下,欲令六五霸〔31〕。于君何如也!”坐皆称善,竟酒〔32〕,无能屈。太子甚喜,自以得轲〔33〕,永无秦忧。
后日,与轲之东宫〔34〕,临池而观〔35〕,轲拾瓦投龟〔36〕。太子令人奉槃金〔37〕,轲用抵〔38〕,抵尽复进〔39〕。轲曰:“非为太子爱金也〔40〕,但臂痛耳。”后复共乘千里马。轲曰:“闻千里马肝美〔41〕。”太子即杀马进肝。暨樊将军得罪于秦〔42〕,秦求之急,乃来归太子,太子为置酒华阳之台〔43〕。酒中〔44〕,太子出美人能琴者〔45〕。轲曰:“好手!琴者。”太子即进之。轲曰:“但爱其手耳!”太子即断其手,盛以玉槃奉之〔46〕。太子常与轲同案而食,同床而寝〔47〕。
后日,轲从容曰:“轲侍太子,三年于斯矣,而太子遇轲甚厚,黄金投龟〔48〕,千里马肝,姬人好手,盛以玉槃。凡庸人当之,犹尚乐出尺寸之长,当犬马之用。今轲常侍君子之侧,闻烈士之节,死有重于太山,有轻于鸿毛者,但问用之所在耳〔49〕!太子幸教之。”太子敛袂〔50〕,正色而言曰:“丹尝游秦〔51〕,秦遇丹不道〔52〕,丹耻与之俱生〔53〕。今荆君不以丹不肖,降辱小国〔54〕。今丹以社稷干长者〔55〕,不知所谓〔56〕!”轲曰:“今天下强国。莫强于秦。今太子力不能威诸侯,诸侯未肯为太子用也。太子率燕国之众而当之,犹使羊将狼〔57〕,使狼追虎耳〔58〕!”太子曰:“丹之忧计久,不知安出?”轲曰:“樊於期得罪于秦,秦求之急。又督亢之地〔59〕,秦所贪也。今得樊於期首、督亢地图,则事可成也。”太子曰:“若事可成,举燕国而献之,丹甘心焉!樊将军以穷归我,而丹卖之,心不忍也〔60〕!”轲默然不应。
居五月,太子恐轲悔,见轲曰:“今秦已破赵国〔61〕,兵临燕,事已迫急,虽欲足下计,安施之?今欲先遣武阳,何如?”轲怒曰:“何太子所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62〕,轲所以未行者,待吾客耳〔63〕!”于是轲潜见樊於期〔64〕,曰:“闻将军得罪于秦〔65〕,父母妻子皆见焚烧〔66〕,求将军邑万户、金千斤。轲为将军痛之〔67〕。今有一言,除将军之辱,解燕国之耻,将军岂有意乎?”於期曰:“常念之,日夜饮泪,不知所出。荆君幸教,愿闻命矣!”轲曰:“今愿得将军之首〔68〕,与燕督亢地图进之,秦王必喜,喜必见轲〔69〕。轲因左手把其袖〔70〕,右手揕其胸〔71〕,数以负燕之罪,责以将军之仇〔72〕。而燕国见陵雪〔73〕,将军积忿之怒除矣!”於期起,扼腕执刀曰〔74〕:“是於期日夜所欲,而今闻命矣!”于是自刭〔75〕,头坠背后,两目不瞑。太子闻之,自驾驰往,伏於期尸而哭,悲不自胜。良久,无奈何〔76〕,遂函盛於期首与燕督亢地图以献秦〔77〕,武阳为副。
荆轲入秦,不择日而发〔78〕。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79〕。于易水之上〔80〕,荆轲起为寿〔81〕,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82〕。”高渐离击筑〔83〕,宋意和之〔84〕。为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85〕。二人皆升车,终已不顾也〔86〕。二子行过,夏扶当车前刎颈以送。
二子行过阳翟〔87〕,轲买肉争轻重,屠者辱之〔88〕,武阳欲击,轲止之〔89〕。
西入秦,至咸阳〔90〕,因中庶子蒙白曰〔91〕:“燕太子丹畏大王之威,今奉樊於期首与督亢地图,愿为北蕃臣妾〔92〕。”秦王喜。百官陪位〔93〕,陛戟数百〔94〕,见燕使者〔95〕。轲奉於期首,武阳奉地图〔96〕。钟鼓并发〔97〕,群臣皆呼万岁。武阳大恐,两足不能相过〔98〕,面如死灰色。秦王怪之。轲顾武阳〔99〕,前谢曰〔100〕:“北蕃蛮夷之鄙人〔101〕,未见天子。〔102〕愿陛下少假借之〔103〕,使得毕事于前〔104〕。”秦王曰:“轲起,督亢图进之〔105〕。”秦王发图〔106〕,图穷而匕首出〔107〕。轲左手把秦王袖〔108〕,右手揕其胸〔109〕,数之曰:“足下负燕日久,贪暴海内,不知厌足〔110〕。於期无罪而夷其族〔111〕。轲将海内报仇〔112〕。今燕王母病,与轲促期〔113〕。从吾计则生〔114〕,不从则死。”秦王曰:“今日之事,从子计耳!乞听琴声而死。”召姬人鼓琴〔115〕,琴声曰〔116〕:“罗縠单衣〔117〕,可掣而绝〔118〕。八尺屏风〔119〕,可超而越。鹿卢之剑〔120〕,可负而拔〔121〕。”轲不解音〔122〕。秦王从琴声,负剑拔之〔123〕,于是奋袖、超屏风而走〔124〕。轲拔匕首擿之〔125〕,决秦王耳〔126〕,入铜柱,火出〔127〕,秦王还断轲两手〔128〕。轲因倚柱而笑,箕踞而骂〔129〕,曰:“吾坐轻易〔130〕,为竖子所欺〔131〕。燕国之不报,我事之不立哉〔132〕!”
【注释】
〔1〕自御:亲自驾车。 虚左:古代乘车以左位为尊,空左位以待贵宾,故称“虚左”。
〔2〕援绥:拉着绳子上车。援,拉;绥,车上供人拉手的绳。
〔3〕至:程校云:“至”原作“自”,据《大典》本改。按:《岱南阁丛书》本作“至”不误。海按:此从程校本改。
〔4〕不世之器:当世少有的人材。
〔5〕高行厉天:高尚的品行与天齐。厉,与“戾”通。《诗·小雅·采芑》:“彼飞隼,其飞戾天。”《毛传》:“戾,至也。”马瑞辰云:“戾者,厉之假借。”《诗·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文选》班固《西都赋》注引《韩诗》正作“厉天”。
〔6〕美声盈耳:孙案:《意林》引作:“谓太子曰:光揣太子高行厉天,美声盈耳。”
〔7〕遐:遥远。 孙案:《意林》引无两“为”字。
〔8〕新人:新接交的友人。
〔9〕士信于知己也:孙案:《意林》引作:“信知己故也。”
〔10〕田先生今无恙乎:孙案:“今”字从《艺文类聚》人事部、《太平御览》人事部引补。
〔11〕光临送轲之时:孙案:《太平御览》人事部引无“临”字,与《艺文类聚》所引不同。
〔12〕见信:被信任。 孙案:“耻”下“以”字从《艺文类聚》人事部、《太平御览》人事部引补。
〔13〕向轲吞舌而死矣:孙案:《文选》江文通《诣建平王上书》注引无“矣”字。
〔14〕歔欷(xū xī):哀叹、抽泣声。
〔15〕自弃于世:自绝于世。
〔16〕不怡:不快乐。 民氏日:此三字疑有脱误。 孙案:“民氏”疑“昏昏”之讹。 程校云:如孙说则“日”字当为“昏”字之下半。然《史记·刺客列传》有“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等语,则“日”字当在“太子”下。“氏”《大典》本作“氐”。按:孙诒让《札迻》卷七云:“民氏日”固不可通,孙疑作“昏昏日”亦未安。疑“民”乃“后”之讹,“氏”则衍文也。“后”与“後”同,后文云“后日与轲之东宫临池而观”,又云“后日轲从容曰”,可证。 海按:孙诒让之说可从,“民氏日”或为“后日”之讹误。译文且作“后日”译,并在下文“太子”一句之前。
〔17〕“太子置酒”二句:孙案:“太子”二字从《太平御览》礼仪部引补。 酒酣:酒兴酣畅。
〔18〕为寿:向尊者敬酒。
〔19〕乡曲(jū)之誉:乡里人的称赞。 程校云:《大典》本“士”误作“事”。
〔20〕论行:评论操行。
〔21〕服舆:驾车。 伎:同“技”。
〔22〕决:判决,认定。 孙案:“决”本作“称”,从《文选·西征赋》注引改。
〔23〕欲微感之:想暗暗打击他。微,暗中。感,同“撼”,动摇,打击。
〔24〕吕望:姜姓,吕氏,名尚。相传垂钓于渭滨,遇周文王,同载而归。文王说:“吾太公望子久矣!”因又称吕望、太公望。周武王时尊为师尚父,灭商建周后封于齐。 屠钓:指吕望未遇文王之前,曾作过屠夫、钓徒。
〔25〕驽之下:在驽马之下。驽马,劣马。 “骐骥之在盐车”比喻人材使用不当。事见《战国策·楚策四》。
〔26〕伯乐:秦穆公时人,以善相马著名。《庄子释文》:“伯乐姓孙名阳,善驭马。”《释文》又称《石氏星经》:“伯乐,天星名,主典天马,孙阳善驭,故以为名。”
〔27〕夏扶问荆轲:孙案:《文选·景福殿赋》《灵光殿赋》注引皆作:“夏扶谓荆轲曰。”程校云:《大典》本“轲”上无“荆”字。
〔28〕召(shào)公:姓姬,名奭(sì),周的支族,周武王之臣。因封于召,故称召公或召伯。武王灭纣后又封召公于燕,为燕之始祖。周成王时,与周公旦分陕而治,有政绩。
〔29〕甘棠之化:召公的德政、教化。相传召公巡行乡邑,曾在甘棠树下决狱治事。《诗·召南·甘棠》即咏此事。
〔30〕四三王: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武王三个开国之君。使功业与三王一样,成为“四王”故称“四三王”,“四”在此作动词。
〔31〕六五霸:春秋时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称为五霸。使功业可与五霸相比,成为“六霸”,故称“六五霸”。“六”在此用作动词。 孙案:两“令”字从《文选·景福殿赋》《灵光殿赋》注引补。
〔32〕竟酒:直到酒宴结束。竟,始终,从开始到最后。
〔33〕孙案:《文选》江文通《诣建平王上书》注、《太平御览》虫豸部引皆作“太子自喜得荆轲。”
〔34〕东宫:太子所居之宫。
〔35〕临池而观:孙案:今本“池”下有“水”字,从《文选》江文通《诣建平王上书》注、《太平御览》人事部、虫豸部引删。
〔36〕轲拾瓦投龟:程校云:“龟”原作“蛙”,据《大典》本改。 海按:《史记索隐》引《燕太子篇》亦作“龟”。此从程校本改。
〔37〕奉槃金:捧上一盘金丸。槃,即“盘”。此句《史记索隐》引作“太子金丸进之”。 孙案:今本作“捧盘金”,从《文选》江文通《诣建平王上书》注、《太平御览》人事部引改。
〔38〕抵:掷、投。《后汉书·祢衡传》:“(刘)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
〔39〕轲用抵,抵尽复进:程校云:《大典》本无“用抵”二字,“抵尽”作“投尽”。
〔40〕爱金:惜金。
〔41〕孙案:今本作“马肝甚美”,从《史记·刺客列传索隐》《太平御览》人事部、兽部引改。 海按:《史记索隐》引作“轲曰:马肝美”,孙校似有误。
〔42〕暨(jì):至,到。 樊将军:即樊於期(wū jī)。秦大将,因得罪秦王,父母妻子皆被害,逃亡至燕。秦王悬重赏捉拿。
〔43〕华阳之台:燕宫中台名。 孙案:“为”字从《太平御览》人事部引补。
〔44〕酒中:饮酒之中,酒饮到一半时。
〔45〕太子出美人能琴者:孙案:《史记·刺客列传索隐》“能”下有“鼓”字。
〔46〕“太子即断其手”二句:孙案:今本作“太子断手”,从《太平御览》人事部两引改。《史记·刺客列传索隐》引作“断以玉盘盛之”。
〔47〕“太子常与轲同案而食”二句:孙案:《史记·刺客列传》云:“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索隐》即引此段为证。
〔48〕程校云:原作“蛙”,据《大典》本改。此从之。
〔49〕孙案:今本作“死有轻于鸿毛,义有重于泰山”,又“问”字作“闻”,从《文选》司马子长《报任少卿书》注,陆士衡《挽歌》注引改。
〔50〕敛袂:整理衣袖,表示敬意。原作“剑决”,程校据《大典》本改。此从程校改。
〔51〕游秦:游学于秦国。实际上是“身质于秦”的讳词。
〔52〕不道:不讲道义。
〔53〕丹耻与之俱生:程校云:“与”下原无“之”字,据《大典》本补。此从程校补。
〔54〕降辱:“降志辱身”的省文。意即降低志向,辱没身份。为谦敬语。《论语·微子》:“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战国策·韩策二》:“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幸以养老母。老母在前,政身未敢以许人也。’”
〔55〕干:请托、托付。
〔56〕所谓:怎么办。谓,通“为”,“所谓”即“所为”。
〔57〕将:送。《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将之。”《毛传》:“将,送也。”
〔58〕孙案:《意林》引作“太子若以燕当秦,犹以羊捕狼。”
〔59〕督亢:燕国地名。为肥沃、富庶之地。在今河北涿县、新城、固安一带。
〔60〕孙案:“忍”本作“善”,从《太平御览》人事部引改。
〔61〕程校云:“赵”,《大典》本作“燕”。
〔62〕竖子:小子,古代骂人语。
〔63〕《史记·刺客列传》与《战国策·燕策三》皆作:“待吾客与俱。”
〔64〕潜见:暗中去见。 孙案:《意林》引作“乃请”。
〔65〕孙案:《意林》引无“闻”字。
〔66〕《意林》引无“烧”字。
〔67〕轲为将军痛之:孙案:“轲”本作“实”,从《意林》引改。
〔68〕今愿得将军之首:孙案:“今愿”二字从《意林》引补。
〔69〕“与燕督亢地图”三句:孙案:今本无“进之”二字,又作“秦必喜,喜而见轲”,从《意林》引改。
〔70〕轲因左手把其袖:孙案:“因”本作“将”,从《意林》引改。
〔71〕揕(zhèn):刺。 程校云:“揕”原作“椹”,据《大典》本改。 海按:《史记·刺客列传》《战国策·燕策三》皆作“揕”,据改。
〔72〕仇:原作“讐”,同“仇”。 孙案:“讐”本作“銜”,从《意林》引改。 程校云:“讐”,《大典》本作“御”。 海按:孙校似误。
〔73〕见陵雪:洗雪被凌辱之耻。陵,同“凌”。
〔74〕扼腕:手握其腕,表示激愤之情。 程校云:“扼”,《大典》本作“振”。
〔75〕自刭:孙案:“刭”本作“刎”,从《太平御览》人事部引改。
〔76〕“太子闻之”六句:《意林》仅引作:“太子闻之,伏尸而哭。”
〔77〕函:木匣。 孙案:今本无“燕”字,“图”下又无“以献秦”三字,从《意林》引补。
〔78〕上二句《意林》引作“轲不择日而发”。
〔79〕孙案:《意林》引作“太子宾客皆素衣服送之”。 海按:“服”,《意林》引作“冠”,孙校似有误。
〔80〕《大典》本作“易水上”。 孙案:“之”字从《太平御览》地部,乐部引补。
〔81〕《意林》引无“荆”字。《水经·易水注》引此同。
〔82〕“歌曰”三句:程校云:《大典》本无“兮”字。 海按:《文选·杂歌》引此同。
〔83〕高渐离:人名。战国时燕人,善击筑,与荆轲友善。轲死后,秦始皇捕得他,弄瞎双眼,使击筑。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筑:古代弦乐器,有十三弦。《史记索隐》:“筑似琴,有弦,用竹击之,取以为名。”
〔84〕宋意:人名。《文选·杂歌序》引作:“宋如意。”事未详。 和(hè):按节拍跟唱。 孙案:《北堂书钞》乐部,《事类赋》乐部注引皆作“高渐离击筑和之”。《意林》、《御览》乐部引与今本同。 海按:《史记·刺客列传》、《战国策·燕策三》皆作“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85〕“为壮声”二句:孙案:今本作“为壮声皆流泪”,从《初学记》天部、《意林》引补。《北堂书钞》乐部引作“为壮声发皆冲冠”。 海按:“为哀声”三字《意林》引作“作哀歌”。又《史记·刺客列传》与《战国策·燕策三》皆作“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86〕“二人”二句:孙案:二句从《意林》引补。 海按:此二句《史记·刺客列传》与《战国策·燕策三》皆作:“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87〕阳翟:古代地名,相传为禹之都。春秋时属郑,战国时属韩。故址在今河南禹县。
〔88〕“轲买肉”二句:孙案:“者”字从《北堂书钞》酒食部、《太平御览》资产部引补。
〔89〕“武阳欲击”二句:孙案:此段《史记·刺客列传》不载。 海按:此段《战国策·燕策三》亦不载。
〔90〕咸阳:地名,秦国都城。遗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意林》引作“荆轲至咸阳。”
〔91〕因中庶子蒙白曰:通过中庶子名叫蒙的人启奏秦王说。因,通过。中庶子:官名。战国时秦置中庶子,为太子属官。蒙,人名。《史记》与《战国策》皆作“蒙嘉”。 孙按:“因”本作“国”,字之讹也。《史记·刺客列传》作“蒙嘉”。《汉书·邹阳传》云:“秦皇帝任中庶子蒙之言,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师古曰:“蒙者,庶子名也。今流俗书本‘蒙’下辄加‘恬’字,非也。”与此书合。
〔92〕北蕃臣妾:北方蕃国奴婢。此畏服自贬之词,多用于外交场合。
〔93〕陪位:陪侍。
〔94〕陛戟:台阶上持戟的卫士。
〔95〕见燕使者:孙案:《意林》引作“陛戟见荆轲”,《文选·别赋注》、《太平御览》人事部引皆与今本同。
〔96〕“轲奉於期首”二句:孙案:《意林》引作“轲奉樊於期首柙并地图以次进”。
〔97〕钟鼓并发:孙案:“鼓”本作“声”,从《文选》江文通《别赋》注、《太平御览》人事部引改。
〔98〕不能相过:不能迈步。
〔99〕顾:回头看。《意林》引作“轲笑顾武阳”。
〔100〕谢:致歉,请罪。
〔101〕鄙人:粗人、乡下人。自谦之词。
〔102〕“轲顾武阳”四句:孙案:今本作:“轲见请曰:此北鄙小子,希睹天阙。”从《意林》引改。
〔103〕少:同“稍”。 假借:宽容。 程校云:“少假”,《大典》本作“小假”。
〔104〕毕事:完成使命。 孙案:今本作“愿大王少假,令得毕辞”。从《意林》引改。
〔105〕“秦王曰”三句:孙案:今本作:“秦王谓轲曰:取图来进。”从《意林》引改。
〔106〕秦王发图:孙案:四字从《意林》引补。 海按:《意林》引作“荆轲发图”。
〔107〕出:《意林》引作“见”。
〔108〕轲:《意林》引作“因”。
〔109〕揕:孙案:《艺文类聚》布帛部引“揕”作“碪”。两“手”字从《意林》、《北堂书钞》衣冠部引补。 程校云:“揕”原作“椹”,据《大典》本改。 海按:此从程校本改。
〔110〕厌足:满足。
〔111〕夷:杀戮,诛灭。
〔112〕轲将海内报仇:孙案:“将”下疑脱“为”字。 海按:译文从此说。
〔113〕促期:短促的时间。
〔114〕从吾计则生:孙案:“则”本作“即”,又重一“生”字,从《意林》引改。 海按:“吾”字,《意林》引作“我”。
〔115〕鼓琴:奏琴。
〔116〕“召姬人鼓琴”二句:孙案:今本无两“琴”字,从《意林》、《史记·刺客列传·正义》引补。《太平御览》兵部、乐部、章服部引,皆与今本同。
〔117〕罗縠(hú):绫罗丝绸。
〔118〕掣(chè):拉、扯。 绝:断裂。 孙案:“掣”《北堂书钞》衣冠部、《太平御览》兵部引作“裂”。
〔119〕八尺:古尺短于今尺。秦尺约今23.1厘米,八尺约今五尺六寸。
〔120〕鹿卢:宝剑名。因剑柄作鹿卢(辘轳)形而名。《意林》引作“辘轳”。
〔121〕负:背在背上。古代佩剑较长,挂在腰间情急时不易拔出,故背负而拔。
〔122〕轲不解音:孙案:“解”本作“晓”,从《意林》引改。
〔123〕“秦王从琴声”二句:孙案:今本作“秦王从言”,无下四字,从《意林》引改。
〔124〕奋袖:挣脱衣袖。 孙案:今本上四字作“掣之绝”,“屏风”下有“负剑”二字,从《史记·刺客列传·正义》、《太平御览》兵部引改。此段《史记·刺客列传》不载。 海按:此段《战国策·燕策三》亦不载。
〔125〕擿:同“掷”。 孙案:“擿”本作“摘”,《文选》卢子谅《览古诗》注引作“捷”,《太平御览》兵部引作“掷”。
〔126〕决秦王耳:程校据《大典》本改“耳”为“刃”,属下句。海按:《史记正义》引《燕太子》云:“荆轲拔匕首掷秦王,决耳,入铜柱,火出。”作“耳”不误。
〔127〕“入铜柱”二句:程校云:“出”下原有“然”字,据《大典》本删。 海按:《史记正义》所引亦无“然”字,此从程校删。
〔128〕还:同“旋”,转身。《史记·刺客列传》载:“断其左股”,又“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战国策》所载与《史记》略同。
〔129〕箕踞:两腿伸前而坐,形如簸箕状。此为傲慢不敬之态。 孙案:今本作“轲倨詈”,从《意林》引补。
〔130〕坐:因为。轻易:轻视、大意。 程校云:“吾坐”,《大典》本作“坐吾”。
〔131〕“吾坐轻易”二句:《意林》引作“吾为竖子所欺”。 程校云:“欺”,《大典》本讹作“期”。
〔132〕“燕国之不报”二句:孙案:《意林》引作:“吾为竖子所欺,事不济也。”《太平御览》服用部引有“秦始皇置高渐离于帐中击筑”,今本无,疑此下尚有阙文。 海按:《史记·刺客列传》、《战国策·燕策三》皆有秦王灭燕,杀太子丹,高渐离筑击秦王未中被杀事。
【译文】
荆轲到了燕国,太子丹亲自驾车,空着左边的座位,荆轲拉着车绳上车并不推让。到了太子住地,入席安坐,宾客已坐满了。荆轲说:“田光颂扬太子有仁爱的作风,说太子是当世少有的人材,高尚的品行与天齐,美好的声誉灌满人们耳中。我从卫国都城出发,望着去燕的道路,历尽艰险不觉得辛苦,望着远方不觉得路途遥远。如今太子用接待故旧的恩义来礼待我,用迎接新人的恭敬来欢迎我,我所以不再推辞,是因为士人被知己所信任。”太子丹说:“田光先生现在还好吗?”荆轲说:“田光临别送我的时候,说太子以国事相告诫,认为作为丈夫却不被人信任而感到羞耻,便对着我咬断舌头,并吞舌死去了!”太子丹惊愕失色,悲哀抽泣说:“我之所以要告诫先生,难道是怀疑先生吗?如今先生自杀,也使我自绝于人世了!”太子丹茫然若失,很长时间都不快乐。
后来,太子丹安排酒席宴请荆轲。酒兴酣畅时,太子丹起身敬酒。夏扶上前说:“听说士人没有乡里的称誉,就不能与他论操行;马没有驾车的技能,就不能认定它优良。如今荆轲君远道而来,准备用什么来指教太子呢?”想要暗暗折服荆轲。荆轲说:“士人有超越世俗的操行,不必迎合乡里的人;马有奔跑千里的品质,何必从驾车中选出!从前吕望做屠夫、钓徒的时候,是天下低贱的男子。当他遇见周文王,就成为周王的老师。骐骥在拉盐车时,还比不上劣马,到它遇上伯乐,就有奔驰千里的功效。像这样,是在乡里后才发现士人的长处,拉车后才识别马的优良吗?”夏扶问荆轲:“用什么来指教太子?”荆轲说:“将使燕王继承召公的业迹,赶上甘棠的德政、教化。最高目标,想使燕继三王,进而成为四王;往下,想使燕与五霸同,成为第六霸。您认为如何呢?”在座的人都称道荆轲讲得好。直到酒宴结束,没有人能折服荆轲。太子丹十分高兴,自认为得到了荆轲,就永远不用担忧秦国。
后来,太子丹与荆轲到东宫,面临池水观赏。荆轲拾起瓦块投击池中乌龟。太子丹命人捧上一盘金丸。荆轲用来投掷,投完了再进上一盘。荆轲说:“我不是为太子吝惜金子,只是手臂觉得疼痛罢了!”后来又一起乘坐千里马。荆轲说:“听说千里马肝味道很美。”太子丹立即杀了千里马,将马肝进献。至樊将军得罪了秦王,秦王急令捕捉他,就来投奔太子丹。太子丹在华阳台为他摆下酒宴。饮酒中途,太子丹叫出能弹琴的美人。荆轲说:“手太美了!那弹琴的女子。”太子丹立即将那女子送给荆轲。荆轲说:“我只是喜爱她的手罢了!”太子丹立即斩断那女子的手,用玉盘盛上奉献荆轲。太子丹常与荆轲同桌吃饭,同床睡觉。
后来,荆轲从容地对太子丹说:“我侍奉太子,至今三年了,但太子待我一直很优厚,黄金丸投乌龟,杀千里马取肝,断美人好手,用玉盘盛上。就是平庸的人面对这些,也乐意献出自己微小的长处,甘当犬马之用。如今我经常在太子身边,听说过刚烈壮士的节操,有的人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比鸿毛还轻,只看用在什么地方罢了!希望太子赐教。”太子丹整理衣袖,庄重地说:“我曾经游历秦国,秦王待我不讲道义,我耻于与他同生于世。如今荆轲君不认为我不贤,降志辱身来我小国。现在我把国家托付给您,不知道该怎么办!”荆轲说:“如今天下的强国,没有能强过秦国的。现在太子的势力不能威慑诸侯,诸侯未必肯为太子出力。太子率领燕国的军队去抵挡秦国,就好像把羊群送给狼,让狼去追赶老虎罢了!”太子丹说:“我忧心计划了很久,不知道办法出自哪里。”荆轲说:“樊於期得罪了秦王,秦王急令捕捉他。还有督亢之地,是秦国贪图的地方。如果能有樊於期的首级与督亢地图,那么事情就可以办成了。”太子丹说:“如果事情能够成功,把全燕国献给您,我也甘心情愿!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靠我,我却要出卖他,内心实在不忍!”荆轲沉默无言。
过了五个月,太子丹恐怕荆轲反悔,去见荆轲说:“如今秦国已攻破赵国,兵临燕国,形势已很急迫,即使想用您的计谋,又怎么实行它?现在想先派遣武阳去,怎么样?”荆轲发怒说:“为什么太子派遣的人有去无回,都是些无用的小子!我所以还没有行动,是因为要等待我的朋友罢了!”于是荆轲暗中会见了樊於期,说:“听说将军得罪了秦王,父母妻子都被烧死,还悬赏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来捕捉将军。我为将军感到悲痛。现在有一条计策,能消除将军的屈辱,解除燕国的耻辱,将军是否有心呢?”樊於期说:“常常思念这件事,日夜吞声饮泪,不知道该怎么办。幸有荆君赐教,愿意听从您的安排!”荆轲说:“如果能得到将军的首级与燕国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秦王必定高兴。秦王一高兴必定接见我。我便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击他的胸膛,用亏负燕国的罪过数说他,用将军的仇恨谴责他。这样就能洗雪燕国被凌辱的羞耻,消除将军积郁的愤怒!”樊於期起身,激愤握腕,执刀说:“这是我日夜所想的,如今听从您的安排吧!”于是举刀自刎,头坠落背后,双目不闭。太子丹听说了这件事,亲自驾车奔往,伏在樊於期尸体上痛哭,悲伤不能自禁。过了许久,无可奈何。于是就用木匣装着樊於期的首级与燕国督亢地图以献秦国,任命武阳为副使。
荆轲决定入秦,不选日期就要出发。太子丹与知道这个计谋的人都穿上白色衣帽来送他。在易水岸上,荆轲起身敬酒,歌唱道:“风声萧萧啊,易水刺骨寒;壮士此一去啊,今生不再还!”高渐离击筑,宋意跟着和唱。歌声悲壮时,只见怒发冲冠;歌声哀切时,就见众人都流下泪来。荆轲、武阳二人都上了车,始终没有回头看。二人车子经过时,夏扶在车前自刎来为他们送行。
荆轲、武阳二人经过阳翟,荆轲买肉时争肉多少,屠夫侮辱他。武阳想要打屠夫,荆轲制止了他。
向西进入秦国,到达秦都咸阳。通过一个名叫蒙的中庶子启奏说:“燕太子丹畏惧大王的威严,现献上樊於期首级与督亢地图,愿意成为北方蕃国奴婢。”秦王大喜,百官陪侍,台阶上持戟卫士数百人,接见燕国使者。荆轲捧着樊於期的首级,武阳捧着地图,钟鼓声齐鸣,群臣都高呼万岁。武阳十分恐惧,两脚不能迈步,面如死灰色。秦王感到奇怪。荆轲回头看看武阳,上前请罪说:“北方蛮夷乡野之人,未见过天子。请陛下稍稍宽容他,使我们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说:“荆轲起身,献上督亢地图。”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完全展开后现出了匕首。荆轲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用匕首刺着秦王胸膛,谴责他说:“您亏负燕国很久,贪婪暴虐天下,不知道满足。樊於期无罪却被您诛灭九族。我要为天下人报仇。如今燕王母亲生病,给我时间短促。听从我的计划就可活命,不从就杀死你。”秦王说:“今天的事情,依从您的计划罢了!请求听完琴声再死。”于是召来侍姬奏琴。琴声弹道:“罗绸单衣,可以撕裂;八尺屏风,可以跳越;鹿卢佩剑,背上拔得。”荆轲不理解琴音。秦王按照琴声从背上拔出宝剑,于是挣脱衣袖,跳越屏风而逃。荆轲拔出匕首掷向秦王,穿过秦王耳朵,插入铜柱,火花迸出。秦王转身斩断荆轲双手。荆轲便倚着铜柱发笑,伸开双脚坐地大骂道:“我因为轻率大意,被你这小子欺骗。燕国的仇不能报,我的功业也不能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