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女

【题解】

太玄女的故事主要记载于《神仙传》,因为相关资料不多,其详情已不可考,唐《女仙传》和北宋李昉等《太平广记》都曾引《神仙传》中的相关内容。

本篇主要叙述太玄女因被相士告知命短,故立志求道延年,而得种种变化之术并最终成仙的故事。

太玄女,姓颛 (1) ,名和。少丧父,或相其母子,皆曰不寿,恻然以为忧。

常曰:“人之处世,一失不可复生,况闻寿限之促,非修道不可以延生也。”遂行访明师,洗心求道,得王子之术 (2) 。行之累年,遂能入水不濡 (3) ,盛雪寒时,单衣水上而颜色不变,身体温暖,可至积日。又能徙官府、宫殿、城市、屋宅于他处 (4) ,视之无异,指之即失其所在。

【注释】

(1) 颛(zhuān):古无此姓,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中称:“太玄女姓颛顼,名和。”其姓应为颛顼。 (2) 王子:指姬晋(前565—前549),周灵王时太子。他是王姓始祖,字子乔,又称王子乔、王乔或王子晋。据《逸周书》等古史书记载,王子乔少年时即聪明多才,尤善音乐,好吹笙作凤凰鸣,周灵王二十一年(前551),因在治理洪水问题上与周灵王发生激烈冲突,被贬为庶人,后抑郁而死,死时只有十七岁。他死后,民间开始出现其成仙的传说。据《列仙传》记载,他曾被道士浮丘公接去嵩山修道三十余年,后在河南偃师县缑氏山上升仙,今其处有升仙太子庙等遗迹。“王子登仙”的故事后经历代文人渲染而影响甚大,战国楚屈原在《远游》中云:“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唐李白也曾写过“我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的诗句。后世王子乔成了仙人的代称。 (3) 濡(rú):沾湿,润泽。 (4) 徙(xǐ):迁移。

【译文】

太玄女,姓颛,名和。她年轻时父亲去世,有人给他们母子看相,说他们都不会长寿,于是她很悲伤忧虑。

她经常感叹:“人来到世上,一失去生命就不能再活过来了,况且听说自己寿命很短,不去修道,恐怕是不能延长生命了。”于是她四处拜访明师,一心求道,终于获得了王子乔的道术。她连续几年不断修行,终于能做到入水而身体不被沾湿,在下大雪的冷天里,穿单衣待在水上也面不改色,身体还一直保持温暖,并且能待好几天。她还能把官府、宫殿、城市、房子等挪到别的地方,看上去和原来的没什么差别,再用手一指,它们就又消失不见了。

门户椟柜有关钥者 (1) ,指之即开。指山,山摧 (2) ;指树,树折,更指之,即复如故。

将弟子行山间,日暮,以杖叩石,即开门户,入其中,屋宇、床褥、帷帐,廪供酒食如常 (3) ,虽行万里,所在常尔。

能令小物忽大如屋,大物忽小如毫芒。

或吐火张天,嘘之即灭;又能坐炎火之中,衣履不燃 (4) 。须臾之间,或化老翁,或为小儿,或为车马,无所不为。行三十六术 (5) ,甚效。起死回生,救人无数。

不知其何所服食,亦无得其术者,颜色益少,鬓发如鸦,忽白日升天而去。

【注释】

(1) 椟(dú):柜子,匣子。关钥:指锁或控制门的开关。 (2) 摧(cuī):破坏,折断。 (3) 廪(lǐn):米仓,亦指储藏的米。 (4) 履(lǚ):鞋。 (5) 三十六术:指道家的三十六种道术。唐徐坚等《初学记·道释部·仙第二》引崔玄山《濑乡记》说:“老子为十三圣师,养性得仙,各自有法,凡三十六。或以五行六甲陈;或以服食度骨筋;或以深巷大岩门;或以呼吸见丹田;或以流理还神丹;或以歔歙游天山;或以元阳长九分;或以恬澹存五官;或以清净飞凌云;或以三辰建斗回;或以三五竟复还;或以声罔处海滨;或以三黄居魄魂;或以太一行成均;或以六甲御六丁;或以祭祀致鬼神;或以吹呴沉深泉;或以命门固灵根;或以乘璇玑得玉泉;或以专守升于天;或以混沌留吾年;或以把握知塞门;或以太一柱英氛;或以虚无断精神;或以黄庭乘僮人;或以柱天德神仙;或以玉衡上柱天;或以六甲游玄门;或以道引俯仰伸;或以寂寞在人间;或以药石上腾云;或以九道致红泉;或以厥阴三毛间;或以去欲但存神。”

【译文】

大门或柜子有上锁的,她用手指一下就打开了。她指山,山就会倒;指树,树就会断,再指一次,就又恢复原来的样子了。

她带着弟子们在山里走路,到太阳落山时,用手杖叩打山石,从石头上就开了一道门,进去后,里面有房屋、床和被褥、帐子,还有厨房供应着酒和饮食,跟普通人家一样,即使走一万里路,这个地方也一直会在。

她能让小的东西变成像房子那么大,把大的东西变成像毫毛的细尖那么小。

她有时能从口里吐出火,把整个天空都遮住,然后吹一口气就灭了;又能坐在燃烧的火焰中,但衣服鞋子都不会燃烧。片刻之间,她就能变成老人,或者小孩,或者车子和马,什么都可以变。她练习三十六种道术,都十分有效果。她能让人起死回生,因此救了无数的人。

没人知道她服食什么,也没有学到她道术的人,她越来越年轻,鬓发也变得乌黑,有一天白天,她忽然飞升上天走了。

西河少女

【题解】

本篇故事已见于《伯山甫》篇,后《女仙传》将其摘出,略微修改后成了以西河少女为主角的故事,可能不是原《神仙传》中的篇目。

《伯山甫》篇中,故事发生在河东郡城西,本篇中则说发生在“西河”,据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三四胡三省注,西河在汉代指雍州武威、敦煌、酒泉等地。此处“西河”也可能是传抄过程中的讹误。“西河少女”后也指代女仙。

西河少女者,神仙伯山甫外甥也。

山甫雍州人 (1) ,入华山学道 (2) ,精思服食 (3) ,时还乡里省亲族 (4) 。二百余年,容状益少。

入人家,即知其家先世已来善恶功过,有如目击。又知将来吉凶,言无不效。见其外甥女年少多病,与之药。女服药时,年已七十,稍稍还少,色如婴儿。

汉遣使行经西河 (5) ,于城东见一女子 (6) ,笞一老翁 (7) ,头白如雪,跪而受杖。使者怪而问之,女子答曰:“此是妾儿也,昔妾舅伯山甫,得神仙之道,隐居华山中,悯妾多病 (8) ,以神药授妾,渐复少壮。今此儿妾令服药,不肯,致此衰老,行不及妾,妾恚之 (9) ,故因杖耳。”使者问女及儿年各几许,女子答云:“妾年一百三十岁,儿年七十一矣。”此女亦入华山而去。

【注释】

(1) 雍(yōnɡ)州:古九州之一,名称源于陕西宝鸡凤翔县境内的雍山、雍水。其位置相当于现在陕西关中平原、陕北地区,甘肃大部(除去东南部),青海的东北部以及宁夏部分地区。东汉光武帝时始置为行政区,后历代多有沿革。 (2) 华山:山名,五岳之一,古称“西岳”,又称太华山,在陕西华阴南。 (3) 精思服食:指精思和服食两种道家修行方法。见《伯山甫》篇注。 (4) 省(xǐnɡ):看望父母、尊亲。 (5) 汉遣使:指汉武帝派遣使者。见《伯山甫》篇注。西河:《尚书·禹贡》中说“黑水、西河惟雍州”,就是说雍州在西河、黑水之间。写作《尚书》的年代,西河指流经今陕西和山西两省的黄河。后有多种说法,如指少梁(今陕西韩城东南)为轴心的沿黄地带,或者指甘肃兰州的黄河,或者指甘肃天水的西河,说法不一。 (6) 城东:《伯山甫》篇为“城西”。见《伯山甫》篇注。 (7) 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 (8) 悯(mǐn):哀怜。 (9) 恚(huì):恨,怒。

【译文】

西河少女是神仙伯山甫的外甥女。

伯山甫是陕西雍州人,他进入华山学道,修炼精思和服食,偶尔回家乡看看亲属。这样一直过了两百年,相貌变得愈发年轻。

伯山甫一到别人家里,就知道这家人从上代至今所做的好事和坏事,说起来就像他亲眼看到一样。他还能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吉事和凶事,所说的都很准确。他看到自己的外甥女年纪轻轻就一身疾病,就拿药给她。他外甥女吃药的时候已经七十岁了,吃完药就渐渐变年轻,直到脸色像婴儿一样。

汉武帝派遣使者路过西河,在城东看见一个女子,正在鞭打一位老人,那位老人头发雪白,却跪在那里接受鞭打。使者看了奇怪地询问是怎么回事,那女子回答说:“这是我的儿子,以前我的舅舅伯山甫得到了修炼成仙的道术,在华山隐居,因为可怜我老是生病,就给我神药吃,我才慢慢恢复年轻健康。现在我让这个儿子吃药,他竟然不肯,所以他才变得这么衰老,走路都赶不上我,我对他很生气,所以才鞭打他。”使者问女子和她儿子各有多少岁了,女子回答说:“我年纪有一百三十岁了,儿子有七十一岁了。”后来这个女子也进入华山中去了。

程伟妻

【题解】

本篇故事,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有记载,唐五代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北宋李昉等《太平广记》都有收录,内容大同小异。《抱朴子·内篇·黄白》中记载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所谓的黄白术是实有其事。

黄白术是古人用其他药物(一般为其他金属),通过一定的烧炼方法,而炼制出金银的技术。葛洪说:“黄者,金也;白者,银也,古人秘重其道,不欲指斥,故隐之云尔。”但是在葛洪的时代,这种技术已经遭到一些社会人士的批评和指责,葛洪本人也被人说成是“为趣欲强通天下之不可通者”,即批评他因为个人爱好的关系,把一些不可能的事说成可能。但葛洪自己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是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因为他的老师“郑公”就曾经炼成过。另外,他觉得黄白术也是合于道的,所以他写《黄白》篇,是为了“欲令将来好奇赏真之士,见余书而具论道之意耳”。

虽然葛洪认为黄白术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他也提到了要想把金银炼制成功,并不那么容易。除了需要有老师传授方法,“然而斋洁禁忌之勤苦,与金丹神仙药无异也”,就是说中间还有很复杂辛苦的要求和过程。所以他一再辩解,虽然有不成功的案例,但不能说明这个技术是错的,《抱朴子·内篇·黄白》篇后还附录了几种具体的炼制方法。

因为历史的局限,葛洪不能完全认识黄白术的真相,但是其求真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汉期门郎程伟妻 (1) ,得道者也,能通神变化,伟不甚异之。

伟常从驾出行 (2) ,而服饰不备,甚以为忧。妻曰:“止阙衣耳 (3) ,何愁之甚耶。”即致两匹缣 (4) ,忽然自至。

伟亦好黄白之术,炼时即不成。妻乃出囊中药少许 (5) ,以器盛水银 (6) ,投药而煎之,须臾,成银矣。

伟欲从之受方,终不能得,云:“伟骨相不应得 (7) 。”逼之不已,妻遂蹶然而死 (8) ,尸解而去 (9) 。

【注释】

(1) 期门郎:汉代郎官之一种,掌狩猎,为天子扈从护卫之军。其主官称仆射,后改称期门仆射。期门郎亦简称期门,汉平帝时改称虎贲郎。据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记载:汉武帝好微行,因置期门郎与之期于殿门。 (2) 从驾:随从皇帝出行。 (3) 阙(quē):古同“缺”。 (4) 缣(jiān):双丝的细绢,东汉刘熙释名·释采帛》:“缣,兼也,其丝细致,数兼于绢,染兼五色,细致不漏水也。” (5) 囊(nánɡ):口袋。 (6) 水银:即金属汞,在常温下为液态,易挥发,为古代道士炼外丹时常用原料,其蒸气有毒。 (7) 骨相:相术的一种,通过对人骨相的观察而预言其命运。见《王远》篇注。 (8) 蹶(jué)然:急起、惊起的样子。 (9) 尸解:道家指成仙的一种方式。见《王远》篇注。

【译文】

汉代的期门郎程伟的妻子,是个得道之人,她会神通变化,但是程伟不知道,所以并没有觉得她有什么特别。

程伟经常跟着皇帝出行,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衣服,为此十分烦恼。他妻子说:“只是缺衣服罢了,为什么愁成这样。”就要了两匹缣布,准备给他做衣服,忽然就有两匹缣布飞到了面前。

程伟也喜欢黄白术,但是却炼制不成功。妻子就从药袋中拿出一点药,用一件器皿盛放着水银,把药放进水银里一起熬炼,一会儿工夫,水银就变成了银子。

程伟想跟妻子学那个方法,最终也没学到,他妻子说:“从你的骨相上看,你不应该得到这个。”程伟就不停地逼迫妻子告诉自己,妻子突然就倒地死了,然后尸解走了。

麻姑

【题解】

麻姑是中国汉族民间信仰的道教神仙,最迟至明代,汉族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以取吉祥之意。明初还出现了《麻姑献寿》的宫廷戏目。“沧海桑田”和“东海扬尘”典故也来源于本篇。

关于麻姑的最早出处,来自《列异传》,该书有说为三国魏曹丕著,有说为西晋张华著,他们都早于葛洪。《列异传》中所记情节非常简单,而《神仙传》则在《列异传》的基础上扩大丰富了很多细节,使其形象正式确立,所以后世多引之。麻姑的传说自魏晋后一直不断。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中记载:“济阳山有麻姑登仙处,俗说山上千年则金鸡鸣,玉犬吠。”唐五代杜光庭《墉城集仙录·麻姑传》在《神仙传》基础上略加改写,文前加有一句:“麻姑者,乃上真元君之亚也。”

在本篇中,麻姑说她曾经三次看见沧海变为桑田,说明其寿命极长,另外其形象又为一个十八九岁的美丽女子,所以获得了民间的普遍喜爱和好感,也因此,后世关于她所衍生的传说比较多,她也成了道教中一个影响极大的女仙,被称为冲寂元君,作为女仙的长寿代表,与男仙的长寿代表彭祖齐名。

后世关于麻姑的传说,基本都是附会《神仙传》中的麻姑之名而来,今举几例。明徐道《列仙全传》记载:麻姑是北赵十六国有名的残暴将领麻秋的女儿,由于麻秋生性暴虐,在麻城(今属湖北)役使百姓筑城时,昼夜不许百姓休息,只有在鸡叫时才让百姓稍作休息。麻姑同情百姓,自学口技,常常学鸡叫,这样别的鸡也就跟着叫,民工就可以早早休息,后来被他父亲发现,父亲想打麻姑,麻姑因为害怕便逃到仙姑洞修道,后来从桥上升天成仙。

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百七十引《太平清话》所记麻姑,“姓黎,字琼仙,唐放出宫人也”。同书卷二百三十七引《登州府志》所记麻姑,为“后赵麻秋女,或云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飞升,政和中封真人”,基本是引用《列仙全传》里的传说。

以上麻姑皆偶然同名,或有意附会为之。后来,一些地方又出现麻姑山、麻姑洞、麻姑庙等称呼。唐颜真卿《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云:“按《图经》,南城县有麻姑山,顶有古坛,相传云麻姑于此得道。”南宋洪迈夷坚志·丙志》卷四称:“青城山相去三十里有麻姑洞,相传云亦姑修真处也。”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载:“秦时丹阳县湖侧有梅(一作麻)姑庙。姑生时有道术,能著履行水上。后负道法,婿怒杀之,投尸于水,乃随流波漂,至今庙处。”《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谓江西宁国府东有麻姑山,“麻姑尝修道于此,丹灶尚存。又尝居建昌,山故亦号麻姑”。这些大多是托名麻姑而来。

另外,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中称:“麻姑乃王方平之妹,修道得仙。”可能也是后人臆想的说法。

汉孝桓帝时 (1) ,神仙王远 (2) ,字方平,降于蔡经家。将至一时顷,闻金鼓萧管人马之声,及举家皆见王方平,戴远游冠 (3) ,着朱衣,虎头鞶囊 (4) ,五色之绶带剑 (5) 。少须,黄色,中形人也。

乘羽车,驾五龙,龙各异色。麾节幡旗 (6) ,前后导从,威仪奕奕 (7) ,如大将军。鼓吹皆乘麟 (8) ,从天而下,悬集于庭。从官皆长丈余,不从道行。

【注释】

(1) 汉孝桓帝:即汉桓帝刘志(132—167),字意,东汉第十位皇帝。 (2) 王远:见《王远》篇。 (3) 远游冠:原为太子诸王所戴的一种帽子,后道家仙人往往用之。见《王远》篇注。 (4) 鞶(pán)囊:小皮囊,一般围在腰侧,以作盛物之用。 (5) 绶(shòu)带:一种丝质带子,古代常用来拴在印纽上,用来拴印章或剑柄等。 (6) 麾(huī)节:指挥旗和作为指挥调度信用象征的符节。幡(fān)旗:旗帜。 (7) 奕奕(yì):盛大、众多的样子。 (8) 麟:指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鹿,全身有鳞甲,有尾。《王远》篇中为“鼓吹皆乘龙”,麟有时也指龙。

【译文】

汉桓帝的时候,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临在蔡经家。在王方平快来的时候,蔡经家人就听到锣鼓箫管等演奏的音乐声,还有人马嘶鸣的声音,等到他全家都看见王方平,就见他头戴远游冠,身穿大红的衣服,腰里围着一个虎头皮囊,还挎着一把剑柄上系着五彩丝带的宝剑。他脸上胡须很少,脸色泛黄,中等身材。

王方平坐在羽毛装饰的车子上,驾驭着五条龙,每条龙的颜色都不一样。他的队伍前后有麾节和旗帜引导,看起来整齐庄严、浩浩荡荡,就像大将军出行。打鼓和吹奏乐器的随从都乘坐着麒麟,从天上降下来,一起停在院子的上空。那些随从官员身高都有一丈多,都不从大路走来。

既至,从官皆隐,不知所在,唯见方平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经家亦不知麻姑何人也。言曰:“王方平敬报姑,余久不在人间,今集在此,想姑能暂来语乎?”有顷,使者还,不见其使,但闻其语云:“麻姑再拜,不见忽已五百余年,尊卑有叙 (1) ,修敬无阶。烦信来承,在彼登山,颠倒而先受命,当按行蓬莱 (2) 。今便暂往,如是当还,还便亲觐 (3) ,愿来,即去。”如此两时间,麻姑至矣。

来时,亦先闻人马箫鼓声,既至,从官半于方平。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

【注释】

(1) 叙:同“序”。 (2) 蓬莱(lái):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3) 觐(jìn):朝见地位尊贵的人或朝拜圣地。

【译文】

队伍到齐后,王方平的随从们都隐身了,也不知道在哪里,只看见王方平和蔡经的父母兄弟等家人见面。他一个人坐了好久,就叫人去拜访麻姑,蔡经家人也不知道麻姑是什么人。他派去的使者对麻姑说:“王方平敬报麻姑,我好久都不来人间了,今天来到蔡经家,不知道麻姑能不能抽空过来说说话?”过了一会儿,使者回来了,也看不见人,只听到他带回麻姑所说的话:“麻姑向您下拜,我们已经五百多年没有相见了,我和您尊卑有序,一直想对您表达敬意却无缘相会。麻烦您送信过来时,我正在别处登山,因为之前又接到命令,应当去一趟蓬莱岛。我现在就过去,到那边很快就回来,回来后就过去见您,我非常愿意来见您,我出发了。”这样过了两个时辰,麻姑果然来了。

她来的时候,也是先听到人马嘶鸣和箫鼓奏乐的声音,来到后,才看到她的随从人员要比王方平少一半。麻姑一来,蔡经也带着全家人和她见了面。

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 (1) ,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 (2) ,而非锦绮 (3) ,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 (4) ,皆金盘玉杯,肴膳多是诸花果 (5) ,而香气达于内外。擘脯行之 (6) ,如柏灵 (7) ,云是麟脯也。

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 (8) ,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9) ,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姑欲见蔡经母及妇侄,时弟妇新产数十日,麻姑望见,乃知之,曰:“噫 (10) ,且止勿前。”即求少许米,得米便撒之掷地,视其米,皆成真珠矣。方平笑曰:“姑故年少,吾老矣,了不喜复作此狡狯变化也 (11) 。”方平语经家人曰:“吾欲赐汝辈酒,此酒乃出天厨,其味醇浓,非世人所宜饮,饮之或能烂肠,今当以水和之,汝辈勿怪也。”乃以一升酒,合水一斗,搅之,赐经家。饮一升许,良久,酒尽。

【注释】

(1) 髻(jì):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 (2) 文章:指色彩斑斓的花纹。 (3) 锦绮(qǐ):彩色的丝织品。 (4) 行厨:一种道术,可凭空招来酒食。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中说:“欲致行厨,取黑丹和水,以涂左手,其所求如口所道,皆自至,可致天下万物也。” (5) 肴膳(shàn):指饭菜食物。 (6) 擘(bāi):用手撕开。脯:肉干。 (7) 柏灵:原文意不明,疑为“柏根”,柏根是药,木质坚硬,唐梅彪《石药尔雅》卷上:“柏根,一名太阴玉足。” (8) 接侍:迎接陪从,迎接伺候。表示晚辈对长辈或下级对上级的尊重。 (9) 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 (10) 噫(yī):叹词,表示感慨、悲痛、叹息。 (11) 狡狯(kuài):儿戏,游戏或玩笑。也形容人诡诈或机灵。

【译文】

麻姑是个很好看的女子,年龄像十八九岁的样子,她头顶上盘了个发髻,剩下的长发垂至腰间,穿的衣服色彩斑斓,但又不是人间的丝绸,材质光彩夺目,难以形容。

麻姑进屋拜见王方平,王方平起身迎接,一起坐下后,就召来食物,都用金盘玉杯盛放,菜肴多是各种花果,食物的香气弥漫到屋子内外。王方平撕开一块肉干,看起来像柏根一样,他说这是麒麟肉干。

麻姑说:“自上次迎接陪从您之后,已经三次看见东海变为桑田了,刚去蓬莱岛,看到海水又比以前浅了,大概有上次我们会面时的一半,难道那里又要变成山陵和陆地吗!”王方平笑着说:“圣人们都在说,大海中又要扬起沙尘了。”

麻姑想见见蔡经的母亲和妻子儿女等人,当时蔡经的弟媳刚生完孩子几十天,麻姑远远看见,就知道了,说:“等一下,先不要到我面前。”就叫他们拿一些米来,麻姑拿到米后把米抛洒在地上,蔡经家人一看,那些落在地上的米都变成了珍珠。王方平笑着说:“麻姑还是年轻,我老了,已经不喜欢再搞这些神通变化的游戏了。”王方平对蔡经家人说:“我想赐给你们酒喝,这个酒是从天宫的厨房里来的,味道十分浓厚,不是世上的人能喝得了的,喝了可能会烂穿肠胃,现在应该拿水来稀释一下,你们不要惊怪。”他就拿出一升酒,叫人再添一斗水,搅拌了一下,赐给了蔡经家人。蔡经家人共喝了一升多,过了好一会儿,酒都喝完了。

方平语左右曰:“不足,远取也。”以千钱与余杭姥 (1) ,求其沽酒 (2) 。须臾,信还,得一油囊酒,五斗许。信传余杭姥答言:“恐地上酒,不中尊饮耳。”

又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着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

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是日,又以一符传授蔡经。

邻人陈尉,能檄召鬼魔 (3) ,救人治疾。蔡经亦得解蜕之道,如蜕蝉耳。经常从王君游山海,或暂归家。王君亦有书与陈尉,多是篆文 (4) ,或真书 (5) ,字廓落而大 (6) ,陈尉世世宝之。

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

【注释】

(1) 余杭姥(mǔ):道家仙人。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仙人·卖酒》中称,余杭姥嫁在西湖农家,善于用百花酿酒,因为王方平向她买过酒,感觉很甘美,所以以后神仙们经常下凡来喝她的酒,并给她一个丸药作为酒钱,余杭姥服用后也成仙了。 (2) 沽(ɡū)酒:买酒。 (3) 檄(xí):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4) 篆(zhuàn)文: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包括秦代以前的金文(商周青铜器上刻铸的款识文字)、籀文(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的文字)和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齐、楚、燕、韩、赵、魏)的古文,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书同文”后,在秦代通行的篆书。小篆是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称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到隶、楷之间的过渡。 (5) 真书:即楷书,又名正楷、正书或真书,这种字体是在汉隶书基础上形成的,它让汉字更趋简化,且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形成于汉末,通行至今。 (6) 廓(kuò)落:结构松散之意。

【译文】

王方平对身边的人说:“酒不够就去远处买点来。”于是让使者带着一千钱去找余杭姥,在她那买酒。一会儿工夫,使者回来,带着一油囊的酒,大概有五斗多。使者带来余杭姥的回话:“怕我这凡间的酒,不合您的口味。”

麻姑的手长得像鸟爪,蔡经看见了,心中暗想:“背上很痒的时候,要是能用这个爪子挠一挠背,就太好了。”王方平已经知道了蔡经的想法,就让人把蔡经拉过来鞭打他,对他说:“麻姑是一个神仙,你怎么想着她的手可以用来挠背呢?”就看见鞭子打在蔡经的背上,却看不到挥鞭子的人。

王方平对蔡经说:“我的鞭子不是随便能拿到的。”当天,王方平传授给了蔡经一道符。

蔡经的邻居陈尉,也得了王方平的符,并会用符召唤鬼神、治病救人。蔡经后来也获得了解脱成仙的道术,像蝉脱壳一样。他经常跟王方平游历名山大海,有时回家一趟。王方平后来给陈尉写过信,多是用的篆体字,有时也用楷书,字写得稀疏而大,陈尉家代代相传视如珍宝。

宴会结束,王方平和麻姑命令队伍起驾升天走了,吹箫打鼓的音乐声一路相随,跟他来时一样。

樊夫人

【题解】

樊夫人为一女仙,因道教对女性十分尊重,故多女仙的故事。

本篇主要讲述樊夫人与其夫共同成仙的故事。成仙之前,他们常常互斗道术,其夫往往不如之,可见夫人道术在其夫之上。说明女性修道,有胜于男性者。

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卷一《协昌期第二》下花园区有“女仙人刘纲妻口诀”。北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引晚唐《女仙传》,在本篇文字之后,又加入樊夫人在唐时化为一湘媪刺死白鼍的故事。

樊夫人者,刘纲妻也 (1) ,纲仕为上虞令 (2) 。有道术,能檄召鬼神 (3) ,禁制变化之事 (4) 。亦潜修密证,人莫能知。

为理尚清静简易 (5) ,而政令宣行,民受其惠。无水旱疫毒鸷暴之伤 (6) ,岁岁大丰。

暇日 (7) ,常与夫人较其术。与俱坐堂上,纲作火,烧客碓屋 (8) ,从东起。夫人禁之,即灭。庭中两株桃,夫妻各咒一株,使相斗击,良久,纲所咒者,不如,数走出篱外 (9) 。纲唾盘中,即成鲤鱼,夫人唾盘中,成獭食鱼 (10) 。

纲与夫人入四明山 (11) ,路阻虎。纲禁之,虎伏不敢动。适欲往,虎即灭之。夫人径前,虎即面向地,不敢仰视,夫人以绳系虎于床脚下 (12) 。

纲每共试术,事事不胜。将升天,悬厅侧先有大皂荚树 (13) ,纲升树数丈,方能飞举,夫人平坐,冉冉如云气之升。同升天而去。

【注释】

(1) 刘纲: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一“刘纲”条称其为晋时下邳(今江苏睢宁北)人,后为上虞令。师事帛君受道,作《续仙传》行于世。 (2) 上虞(yú):在浙江绍兴东部。其地本为虞舜后代的封地,秦时曾置上虞县,王莽时被废,东汉时恢复,历三国两晋南北朝不变。 (3) 檄(xí):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4) 禁制:即道术里的禁咒之术,通过施术者自身之气禁物而咒之,使如己意。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里说:“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炁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己不染……以气禁金疮,血即登止;又能续骨连筋,以炁禁白刃,则可蹈之不伤,刺之不入。若人为蛇虺所中,以炁禁之则立愈。” (5) 为理:担任狱官,这里指审理案件。 (6) 鸷(zhì):凶猛的鸟,如鹰、雕、枭等。 (7) 暇(xiá):空闲。 (8) 碓(duì):木石做成的捣米器具。 (9) 篱(lí):用竹、苇、树枝等编成的围墙屏障。 (10) 獭(tǎ):此处指水獭,哺乳动物,毛棕褐色,脚短,趾间有蹼,体长七十余厘米。昼伏夜出,善游水,食鱼、蛙等。 (11) 四明山:也称金钟山,位于浙江余姚境内,有“第二庐山”之称,道教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九洞天。 (12) 床:此处指路上围栏一类的东西。 (13) 皂荚(jiá)树:豆科皂荚属落叶乔木,其结实成荚,长扁如刀,煎汁可洗衣服。其荚果及种子皆可为药,分布于四川、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译文】

樊夫人是刘纲的妻子,刘纲是上虞县的县令。他会道术,能发符召唤鬼神,会禁咒之术,还会各种变化。他一直暗自修炼,秘密验证,别人都不知道。

刘纲审理案件简单明了,发布的政令都能得到很好的施行,因此老百姓得到了很多好处。在他的治理下,上虞县没有洪灾和旱灾,也没有疫病流行及猛兽为害,老百姓年年都获得大丰收。

闲暇的时候,他经常跟他的夫人较量道术。他们一起坐在堂屋中,刘纲生起火,把舂米的房子烧了起来,从东边开始烧起。但夫人用禁术一禁制,火就灭了。院子里有两棵桃树,夫妻俩各自对着一棵树念咒语,让两棵树相互打斗,打了好久,刘纲念咒的那一棵树被打败,几次逃到篱笆外面。刘纲向盘子里唾了一口唾沫,就变成了一条鲤鱼,夫人也向盘中唾了一口唾沫,就变成了水獭,把鲤鱼吃了。

刘纲和夫人一起去四明山,路上被老虎拦住了去路。刘纲对老虎用禁术,老虎趴在地上就不敢动了。但是只要一走近老虎,老虎就又要吃他。夫人直接走到老虎面前,老虎一下就把头低向地面,不敢抬头看夫人,夫人就用绳子把老虎拴在了围栏上。

刘纲每次和夫人比试道术,每次都不能获胜。他们要升天的时候,大厅外面有棵大皂荚树,刘纲先爬到树上几丈高的地方,然后才能飞升上天,夫人只是平坐着,身体却像云气一样慢慢地升腾而起。两人就这样一同升天成仙走了。

严清

【题解】

严清也作“严青”,除本篇外,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方术部·禁》中也引《神仙传》,讲严清夜行,路遇都督,因受冲撞,而用禁术令其一夜不能动的故事。南朝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第六右位·地位散位”载:“严青,并善禁气。”以上说明早期《神仙传》中可能有严清善于禁术的情节,本篇可能是原故事的一个节略版。

严清,会稽人 (1) 。家贫,常于山中作炭。忽有一人,与清语,不知其异人也。临别,以一卷书与清曰:“汝得长生,故以相授,当以洁器盛之,置于高处。”清授之,后得其术,入霍山仙去 (2) 。

【注释】

(1) 会稽(kuài jī):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秦朝置,其后列朝辖地均有变迁,唐时为越州。南宋时,越州改为绍兴府,府治为今浙江绍兴。会稽后也因此成为越州、绍兴的别称。 (2) 霍(huò)山:在今安徽六安。

【译文】

严清是浙江会稽人。他出身贫困,经常在山里烧炭为生。忽然有一天,有个人来跟他说话,严清也不知道那人是个有异术的人。临走的时候,那人送给严清一卷书说:“你命里应该获得长生,所以才传授这个给你,你应该用干净的器皿把它盛放起来,放在家里位置高的地方。”严清接受了,后来就学会了书中的道术,进入霍山成仙而去。

帛和

【题解】

帛和是汉末时人,道教中的帛家道将其奉为祖师,传说他曾传授干吉素书两卷,干吉在此基础上衍成《太平经》。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帛和最后去了相传是老子炼丹处的洛阳邙山翠云峰修道,并在死后葬于翠云峰东北,《水经注》记载其墓碑上刻有“真人帛君之表”,碑立于晋惠帝永宁二年十一月(302)。此说与《神仙传》有异,可能为帛家道的道士所编造。

帛家道是早期道教派别之一,又称“俗神祷”,即奉祀俗神,以“煞生血食”为祀,流行于魏晋,并于东晋时向上层社会发展,南北朝时尚流行于江浙一带,对道教上清派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该派尊帛和为祖师,世人以其祖师姓氏名其派。西晋时,有人假托帛和之名在北方传教,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袪惑》曾记载此事。帛家道在魏晋后来逐渐衰绝,可能是与天师道及道教上清派逐步融合了。

另外,葛洪之师郑隐和岳父鲍靓都曾传授他《三皇文》《五岳真形图》,说明他们跟帛家道都有一定的渊源。

帛和,字仲理,辽东人也 (1) 。入地肺山事董奉 (2) ,奉以行气、服术法授之 (3) ,告和曰:“吾道尽此,不能得神丹金砂 (4) 。周游天下,无山不往,汝今少壮,广求索之。”和乃到西城山事王君 (5) 。王君语和大道诀曰:“此山石室中,当熟视北壁,当见壁有文字,则得道矣。”

视壁三年,方见文字,乃古人之所刻《太清中经》神丹方及《三皇天文》、大字《五岳真形图》 (6) ,皆著石壁。和讽诵万言,义有所不解,王君乃授之诀。

后入林虑山为地仙 (7) 。林虑一名隆虑,其山南连太行,北接恒岳 (8) ,有仙人楼,高五十丈。

【注释】

(1) 辽东,指辽河以东地区,今辽宁的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的东南部地区,主要是大连及丹东一带。战国、秦、汉至南北朝设有辽东郡。 (2) 地肺山:多个山名的别称,包括江苏句容的茅山、河南灵宝枯枞山、陕西商州上洛商山和秦岭的终南山。此处指终南山。 (3) 行气、服术(zhú)法:指行气术和服饵中服用白术的方法。行气,又称服气、炼气,分外息法和内息法两大类。外息法一般是以呼吸吐纳配合导引、按摩所进行的炼养活动,如蛤蟆行气、龟行气等。内息法是以静坐养神、养气的方式进行的训练,如胎息法等,现存最早的内息法文献为约战国时期的《行气玉铭》。服术法,指按照一定的方法服用中药白术,古人认为通过不断的服用,可以成仙。见《泰山老父》篇注。 (4) 神丹金砂:道教指服用后可以成仙的丹药。金砂,亦作“金沙”,指古时道教以金石炼成的丹药。 (5) 王君:又称西城王君,为晋代上清派女道士魏华存的老师,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〇六引魏撰《清虚真人王君内传》称:“王君讳褒,字子登,范阳襄平人也,安国侯七世之孙,君以汉元帝建昭三年九月二十七日诞焉。” (6) 《太清中经》: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道部五·地仙》篇引《列仙传》(应为《神仙传》)云:“(左慈)精思于天柱山,得石室中《九丹金液经》,是《太清中经》法也。”《三皇天文》:又称《三皇文》《三皇经》,相传是上古三皇所受之文。《云笈七签》卷六引《玉经隐注》云:“《三皇天文》,或云《洞神》,或云《洞仙》,或云《太上玉策》。”又引《洞神》第十四云:“第一《天皇文内字》。字者,志也。明天使人仰观上文,心识觉悟,内志习勤,外不炫耀;第二《地皇内记书文》。文者,明也。内学志明,记正无惑,舒以广济,缘明至极也;第三《人皇文》。文者,明也。人能俯察地理,法地则天,定内安外,普度无穷,同归玄门,由学所得。”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中说:“如帛仲理者,于山中得之……其经曰,家有《三皇文》,辟邪恶鬼,温疫气,横殃飞祸。若有困病垂死,其信道心至者,以此书与持之,必不死也。”《五岳真形图》:属于道教符箓,以五个符形代表五岳,今泰山上有《五岳真形图》石碑。《汉武帝内传》称该图是太上天皇所出,《云笈七签·符图部一·五岳真形神仙图记》中说:“《五岳真形》《神仙图记》,并出太玄真人。”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遐览》中说:“道书之重者,莫过于《三皇内文》《五岳真形图》也。古者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他又在《抱朴子·内篇·登涉》中说:“上士入山,持《三皇内文》及《五岳真形图》,所在召山神,及按鬼录,召州社及山卿宅尉问之,则木石之怪,山川之精,不敢来试人。”明高濂遵生八笺》引《抱朴子》:“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以佩之,则山中魑魅虎虫,一切妖毒,皆莫能近。” (7) 林虑山:在今河南林州。 (8) 恒岳:即恒山,为五岳之中的北岳。古北岳恒山从春秋战国到明代中期一直在河北境内,即今河北保定的大茂山。后因地震使古北岳庙被毁,明末清初时才定山西浑源天峰岭(玄武山)为北岳恒山。

【译文】

帛和,字仲理,是辽东郡人。他去地肺山侍奉董奉,董奉教给他行气和服食白术的方法,并告诉他说:“我的道术就这些了,你在我这里得不到神丹金砂的炼制方法。你应该去周游天下,把所有的名山都跑一遍,趁自己还年轻,身体强壮,去广泛寻求。”帛和于是到西城山侍奉王君。王君告诉他成仙大道的秘诀:“这个山的石窟里,你要仔细看北边的石壁,当你看到石壁上有文字时,你就能得道了。”

帛和对着墙壁看了三年,才看到文字,是古人刻的《太清中经》神丹方和《三皇天文》,还有大字画的《五岳真形图》,都刻在石壁上。帛和把这一万多字都背诵了下来,但对它们的意思还是不能完全明白,王君就把秘诀告诉了他。

帛和后来进入林虑山修炼成了地仙。林虑又叫隆虑,这座山南边连着太行山,北边跟北岳恒山对接,山上有座仙人楼,有五十丈高。

东陵圣母

【题解】

东陵圣母是道教中的著名女仙,她的故事也被收入《女仙传》,从本篇内容来看,另一女仙“樊夫人”应为其师母。

东陵在今江苏扬州江都区仙女庙之东十余公里的宜陵镇,该镇古称东陵,镇内有东陵圣母祠。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记载“广陵有东陵亭”。按汉制,一里百家,一亭十里为千家。《后汉书·志第二十一·郡国三》注引《博物记》说:“女子杜姜,左道通神,县以为妖,闭狱桎梏,卒变形,莫知所极。以状上,因以其处为庙祠,号曰东陵圣母。”此处称其为“杜姜”,应是其嫁夫后冠以夫姓的称呼,故知其本应姓“姜”。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中称“东陵圣母”姓“杜”,应为误记。

东陵圣母是一位被神化了的汉代民间道姑。据史料载,宜陵镇的东陵圣母祠始建于东汉明帝时,其时祠内并无碑文。及至晋康帝时,圣母杜姜才被传说为得道仙姑,常降福于民,当朝视为祥瑞之兆,其民间信仰逐渐兴盛。至唐时,著名书法家怀素写有《圣母帖》,记述其事,北宋间被勒刻于石,立于圣母祠中,今则藏于西安碑林。

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协昌期第二》载“东陵圣母口诀”,陶弘景注曰:“出《神仙传》,今为海神之宗。”南朝梁刘之遴《神异录》对其事也有记载。

东陵圣母,广陵海陵人也 (1) 。适杜氏 (2) ,师刘纲学道 (3) 。能易形变化,隐见无方。

杜不信道,常怒之。圣母理疾救人,或有所诣 (4) ,杜恚之愈甚 (5) 。讼之官 (6) ,云圣母奸妖,不理家务。官收圣母付狱,顷之,已从狱窗中飞去,众望见之,转高入云中,留所著履一双在窗下 (7) 。于是远近立庙祠之,民所奉事,祷之立效。

常有一青鸟在祭所,人有失物者,乞问所在,青鸟即飞集盗物人之上。路不拾遗,岁月稍久,亦不复尔。

至今海陵县中,不得为奸盗之事,大者即风波没溺 (8) ,虎狼杀之,小者即复病也。

【注释】

(1) 广陵:指今江苏。海陵:今为江苏泰州下辖区,西邻江苏扬州江都区,汉代曾置有海陵县。 (2) 适:旧称女子出嫁。 (3) 刘纲:见《樊夫人》篇注。 (4) 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5) 恚(huì):恨,怒。 (6) 讼(sònɡ):在法庭上争辩是非曲直,打官司。 (7) 履(lǚ):鞋。 (8) 溺(nì):淹没。

【译文】

东陵圣母是广陵海陵县的人。她嫁给杜氏,拜刘纲为师学习道术。她能改变形貌做出各种变化,还能随时随地隐身,又随时随地出现。

她丈夫杜氏不信道术,经常对她发怒。圣母会治病救人,有时来人找她看病,杜氏就对她越来越不满了。他把圣母告到官府,说圣母是个妖邪,从来不管家务。官府把圣母逮捕关进大牢,但一会儿的工夫,她却从监狱的窗户里飞出去了,众人都看着她,渐渐越飞越高,飞进云中,留下所穿的一双鞋在窗子下面。于是远近的老百姓都立庙祭祀她,那些经常供奉她的人,有事时对她祷告就会马上应验。

有一只青色的鸟经常来庙里,要是有人丢了东西,丢东西的人就来求问东西在什么地方,青鸟就飞到偷东西的人的上方。于是在当地,没有人把别人丢失在路上的东西捡走,时间久了,这种风气一直都在。

至今在海陵县里,都没有人做偷盗的事,因为如果有人盗窃了贵重的东西,那个盗贼要么被江河里的风浪淹死,要么被虎狼等野兽咬死,如果是小偷小摸的行为,则那个小偷就会反复生病。

葛玄

【题解】

葛玄是葛洪的从祖父(祖父之兄),今江苏镇江句容人,道教中奉其为灵宝派祖师,被尊称为葛天师、太极左仙公,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道教中的四大天师,北宋徽宗时被封为“冲应真人”,南宋理宗时又被封为“冲应孚佑真君”。葛玄、葛洪祖孙二人也被后世并称为葛家道。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金丹》中称其从祖曾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道经,葛洪的师父郑隐是葛玄的弟子,所以葛洪的很多道术,也传承自葛玄。

葛玄在道教中的地位是随着道教灵宝派的盛行而逐步提高的。从葛玄的活动内容来看,他本是一位方士,但在东晋末,葛洪的族孙葛巢甫构造《灵宝经》,创建道教灵宝派,一时“风教大行”。灵宝派尊元始天尊为最高神,尊葛玄为祖师。因传说葛玄在吴嘉禾二年(233),在今江西樟树市阁皂山东峰建庵,筑坛立炉,修炼九转金丹,所以灵宝派道士奉他为阁皂宗祖师。此说法与本篇葛玄最后尸解而去的说法有异,所以极有可能是灵宝派兴起后,本派的道士所编创的。另外敦煌文献《灵宝威仪经诀上》中说:“太极真人称徐来勒,以己卯年正月一日日中时,于会稽上虞山传太极左仙公葛玄,字孝先。玄于天台山传弟子郑思远、沙门竺法兰、释道微、吴先主孙权。思远后于马迹山传葛洪,仙公之从孙也,号抱朴子,著外内书典……”若依此说,则葛玄的灵宝派道法也传承自徐来勒。东晋前后时期有《葛仙公别传》一篇,未题撰人,在道门中流传。书中提到葛玄一生经行七十二处修道,其中阁皂山是其影响最著者。

关于葛玄的神仙身份,南朝梁上清派道士陶弘景对此有异议,他在《真诰·稽神枢》中称葛玄只能算地仙,只是“得不死而已,非仙人也”。又在《吴太极左仙葛公之碑》对葛玄被称为“仙公”一事加以澄清,认为是后世讹传。

葛玄,字孝先,从左元放受《九丹金液仙经》 (1) ,未及合作,常服饵术 (2) 。尤长于治病,鬼魅皆见形,或遣或杀。

能绝谷连年不饥 (3) ,能积薪烈火而坐其上,薪尽而衣冠不灼 (4) 。饮酒一斛 (5) ,便入深泉涧中卧 (6) ,酒解乃出,身不濡湿。

玄备览五经 (7) ,又好谈论。好事少年数十人,从玄游学。尝舟行,见器中藏书札符数十枚 (8) ,因问此符之验,能为何事,可得见否。玄曰:“符亦何所为乎?”即取一符投江中,逆流而上,曰:“何如?”客曰:“异矣!”又取一符投江中,停立不动。须臾,下符上,上符下,二符合一处 (9) ,玄乃取之。

【注释】

(1) 左元放:即左慈。见《左慈》篇。《九丹金液仙经》:又称《九丹金液经》,是关于外丹炼制的道书,内容不可考。 (2) 服饵术(zhú):指服用白术,古人认为服用白术可以长寿。见《泰山老父》篇注。 (3) 绝谷:即辟谷,又称断谷、休粮、却粒,是古代方士的一种修仙方法,修习时不吃五谷,但会少量进一些其他饮食,同时配合服气、导引术的练习。 (4) 灼(zhuó):烧,炙。 (5) 斛(hú):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见《董奉》篇注。 (6) 涧(jiàn):山间流水的沟。 (7) 五经:指儒家的五种经典。见《王远》篇注。 (8) 书札(zhá):书信。 (9) 二符:原文为“三符”,据上下文,此处似应为“二符”。

【译文】

葛玄,字孝先,他跟从左慈学习《九丹金液仙经》,但他没有马上就炼制丹药,而是经常服用白术。他特别擅长治病,那些让人生病的妖魔鬼怪,在他面前都会现出原形,他把它们有的遣送走,有的杀掉。

葛玄能连续断谷好几年不饿,他能在一堆燃着大火的木柴上坐着,大火烧完后,他的衣服帽子什么的都不会被烧焦。他经常喝一斛酒,然后就去流着泉水的山沟里睡觉,酒醒后才出来,身上的衣服却一点也不湿。

葛玄通读五经,也喜欢谈论世事。有几十个喜欢热闹的少年,跟着葛玄一起游玩学习。一次他们一起坐船,少年们看到葛玄背囊中放着几十张书信一样的符,就问他这些符有没有效,能有什么用,能不能让他们见识一下。葛玄说:“符能做什么呢?”就取出一道符投到江中,那道符竟然逆着水流往上走,葛玄问:“怎么样?”少年们说:“太神奇了!”他又取了一道符投到江里,那道符却停在江面不动。过了一会儿,在下游的符往上走,上游的符往下走,两道符碰到了一起,葛玄就把它们拿回来了。

又江边有一洗衣女,玄谓诸少年曰:“吾为卿等走此女何如?”客曰:“善!”乃投一符于水中,女便惊走,数里许不止,玄曰:“可以使止矣。”复以一符投水中,女即止还。人问女何怖而走,答曰:“吾自不知何故也。”

玄常过主人,主人病,祭祀道精人而使玄饮酒 (1) ,精人言语不逊 (2) ,玄大怒曰:“奸鬼敢尔。”敕五伯曳精人 (3) ,缚柱鞭脊。即见如有人牵精人出者,至庭,抱柱,解衣投地,但闻鞭声,血出淋漓。精人故作鬼语乞命,玄曰:“赦汝死罪 (4) ,汝能令主人病愈否?”精人曰:“能。”玄曰:“与汝三日期,病者不愈,当治汝。”精人乃见放。

【注释】

(1) 精人:指主持祭祀的巫人。 (2) 不逊(xùn):不恭敬,没有礼貌,骄横。 (3) 敕(chì)五伯曳(yè)精人:意为葛玄命令兵卒逮捕精人。敕,指帝王的诏书或命令,也指道士对鬼神所发的命令。五伯,同“五百”,指地方官府差役兵卒。曳,拉,牵引。 (4) 赦(shè):免除和减轻刑罚。

【译文】

在江边有一个洗衣服的女子,葛玄对那些少年说:“我让你们看看,让这个女子逃跑怎么样?”少年们都说:“好啊!”葛玄就投了一道符在水里,那女子就吃了一惊跑了,跑了几里路都停不下来,葛玄说:“可以让她停了。”再用一道符投到水里,女子就停止逃跑回来了。别人问这个女子因为害怕什么要跑走,她回答说:“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葛玄经常去一人家做客,那家主人得了病,主管祭祀的巫人请葛玄喝酒,两人交谈时巫人对葛玄很不礼貌,葛玄大怒,说:“你个奸鬼敢这样跟我说话。”就下令五百把巫人拉过去,绑在柱子上,鞭打他的后背。就看见好像有人把巫人拽了出去,拖到院子里,让他抱着柱子,把衣服解开丢到地上,然后就听到鞭打的声音,巫人被打得鲜血淋漓。巫人故意学鬼说话请求饶命,葛玄说:“我饶你不死,你能让这家主人病好吗?”巫人说:“可以。”葛玄说:“给你三天期限,病人要是不好,就治你的罪。”这才把巫人放了。

玄尝行过庙,此神常使往来之人,未至百步,乃下骑乘。中有大树数十株,上有群鸟,莫敢犯之。玄乘车过不下,须臾,有大风,回逐玄车,尘埃漫天,从者皆辟易 (1) 。玄乃大怒曰:“小邪敢尔?”即举手止风,风便止。玄还,以符投庙中,树上鸟皆堕地而死,后数日,庙树盛夏皆枯,寻庙屋火起,焚烧悉尽。

玄见买鱼者在水边,玄谓鱼主曰:“欲烦此鱼至河伯处 (2) ,可乎?”鱼人曰:“鱼已死矣,何能为?”玄曰:“无苦也。”乃以鱼与玄,玄以丹书纸,置鱼腹,掷鱼水中。俄顷,鱼还,跃上岸,吐墨书,青色,如大叶而飞去。

【注释】

(1) 辟易:原指退避、避开,此处指拜服、倾倒。 (2) 河伯: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也称冯夷、冰夷、无夷。其相貌,有称“人面”(《山海经·海内北经》),有称“人面鱼身”(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有称“白面长人鱼身”(《尸子》)。从古籍记载来看,河伯应为上古天神,后世衍生出其相关身世,如战国楚屈原《楚辞·九歌·河伯》洪兴祖补注引葛洪《抱朴子·内篇·释鬼》说:“冯夷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庄子·大宗师》释文引司马彪说:“《清泠传》曰:(冯夷)华阴潼乡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因古代黄河泛滥,经常给民众带来灾难,所以河伯也经常以恶神的面目出现。古代民间有用活人祭河伯及为河伯娶妇的恶俗,《楚辞·天问》中曾有后羿射瞎河伯一只眼睛的传说。

【译文】

葛玄曾经路过一座庙,这庙里有个神,经常让来往庙里的人,在靠近庙不到一百步远的地方,就让他们从车马上下来。庙里有几十棵大树,上面停着一群鸟,没人敢侵犯它们。葛玄乘车路过时没有下车,过了一会儿,就有大风刮来,绕着葛玄的车子吹,尘土漫天飞扬,随从人员都被吹倒在地。葛玄大怒说:“小邪神也敢这样?”就举手让风停住,风立刻就停了下来。葛玄回到庙中,向庙里投了一道符,庙里树上的鸟就都坠落到地上死了,后来过了几天,虽然在大夏天,庙里的树都枯死了,不久庙里的房屋也接连起火,把东西都烧得精光。

葛玄有次在岸边看到一个卖鱼的人,葛玄对卖主说:“我想烦请这条鱼去一趟河伯那里,可以吗?”渔夫说:“这条鱼已经死了,怎么可能呢?”葛玄说:“这个你不用担心。”那人就把鱼给了葛玄,葛玄用红笔在纸上写了封信,放在鱼肚子里,就把鱼抛到水里。过了一会儿,鱼游了回来,跳到岸上,嘴里吐出一张用墨水写的信,是青色的字,葛洪看完信,那信纸就像大树叶一样飞走了。

玄常有宾后来者,出迎之,坐上又有一玄,与客语,迎送亦然。时天寒,玄谓客曰:“贫居不能人人得炉火,请作火,共使得暖。”玄因张口吐气,赫然火出 (1) 。须臾,满屋客尽得如在日中,亦不甚热。

诸书生请玄作可以戏者,玄时患热,方仰卧,使人以粉粉身,未及结衣,答曰:“热甚,不能起作戏。”玄因徐徐以腹揩屋栋数十过 (2) ,还复床上。及下,冉冉如云气。腹粉著屋栋,连日尚在。

玄方与客对食,食毕,漱口,口中饭尽成大蜂数百头,飞行作声,良久,张口,群蜂还飞入口中,玄嚼之,故是饭也。

玄手拍床,虾蟆及诸虫、飞鸟、燕雀、鱼鳖之属 (3) ,使之舞,皆应弦节如人。玄止之,即止。

玄冬中能为客设生瓜,夏致冰雪。又能取数十钱,使人散投井中,玄徐徐以器于上,呼钱出,于是一一飞从井中出,悉入器中。

【注释】

(1) 赫(hè)然:光明、显耀的样子。 (2) 揩(kāi):擦,抹。 (3) 虾蟆(hā má):指青蛙或癞蛤蟆。

【译文】

经常有来找葛玄的客人迟到,葛玄就出门迎接他们,但是座位上还有一个葛玄,跟客人说话,迎接或送走他们,都如他本人一样。天冷的时候,葛玄对客人们说:“我家里穷,不能每个人都有个火炉,就让我生一把火,让大家都暖和一下。”葛玄就张嘴吐气,红红的火焰就从他嘴里喷了出来。过了片刻,一屋子的人都觉得像在晒太阳一样暖和,但是也不是太热。

书生们请葛玄玩个法术,葛玄当时正嫌天气太热,刚刚仰身躺下,让人搽了一身粉,还没来得及穿上衣服,就回答说:“天气太热,不能起身给你们玩戏法了。”然后就看他仰卧着全身飘起,慢慢地用肚子去擦屋上的房梁,擦了几十下,又飘回到床上。下来的时候,慢慢地就像云一样。他肚子上的粉都擦在了房梁上,好几天都在。

葛玄有时跟客人吃饭,吃完,漱口时他嘴里的饭就变成了几百只大黄蜂,它们一边飞来飞去一边嗡嗡叫着,飞了好久,他再张嘴,这些黄蜂就又飞回他嘴里,葛玄再嚼,又都是米饭了。

葛玄用手拍打床框,那些青蛙和各种小虫,以及燕子、麻雀这些飞鸟,还有水里的鱼和鳖等,都能让它们跟着跳舞,它们都像人一样跟着葛玄的节拍。葛玄一停,它们也都停了。

葛玄在冬天里能给客人们准备新鲜的瓜果,在夏天里能弄到冰雪。他还能取几十个铜钱,让人丢到井里,葛玄拿个容器慢慢放在井口,招呼铜钱出来,于是铜钱就一个接一个的从井里飞了出来,都进到他手里的容器中。

玄为客致酒,无人传杯,杯自至人前,或饮不尽,杯亦不去。

画流水,即为逆流十丈许。

于时有一道士,颇能治病,从中国来 (1) ,欺人言我数百岁。玄知其诳 (2) ,后会众坐,玄谓所亲曰:“欲知此公年否?”所亲曰:“善。”忽有人从天上下,举座瞩目良久,集地著朱衣,进贤冠 (3) ,入至此道士前曰:“天帝诏问公之定年几许 (4) ,而欺诳百姓。”道士大怖,下床长跪答曰 (5) :“无状,实年七十三。”玄因抚手大笑,忽然失朱衣所在。道士大惭,遂不知所之。

吴大帝请玄相见 (6) ,欲加荣位,玄不听,求去,不得,以客待之,常共游宴。坐上见道间人民请雨,帝曰:“百姓请雨,安可得乎?”玄曰:“易得耳。”即便书符著社中 (7) ,一时之间,天地晦冥 (8) ,大雨流注中庭,平地水尺余。帝曰:“水宁可使有鱼乎?”玄曰:“可。”复书符水中,须臾,有大鱼百许,头亦各长一二尺,走水中。帝曰:“可食乎?”玄曰:“可。”遂使取治之,乃真鱼也。

【注释】

(1) 中国:古指中原地区。 (2) 诳(kuánɡ):欺骗,瞒哄。 (3) 进贤冠:也叫梁冠,古时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原为儒者所戴。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舆服志下》:“进贤冠,古缁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进贤冠也是中华服饰艺术史上重要的冠式,在汉代十分流行,魏晋南北朝继之。 (4) 诏(zhào):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 (5) 长跪:两膝着地,臀部离开足跟,直身而跪。 (6) 吴大帝:即三国时吴太祖大皇帝孙权。 (7) 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即土地庙。 (8) 晦冥(mínɡ):光线昏暗。

【译文】

葛玄给客人们敬酒,没人给传递酒杯,酒杯自己就飞到客人面前,要是客人没有把酒杯里的酒喝完,酒杯就不离开。

他在江河里画一下,就能让江河的水倒流十几丈远。

当时有个道士,很会治病,从中原地区过来,骗人说他有几百岁了。葛玄知道他对人撒谎,后来有次跟大家坐在一起,葛玄对那些跟道士关系很好的人说:“你们想知道这个人的年纪吗?”那些人说:“好啊。”忽然就看到有个人从天上降落下来,在座的人都盯着看了好一会儿,等那人落地,就见他穿着大红的衣服,戴着黑色的进贤冠,来到那个道士面前说:“天帝让我来问你今年多大,你不要欺骗老百姓。”道士十分害怕,下座位恭敬地跪着回答说:“是我无知有罪,我实际七十三岁。”葛玄就拍手大笑,那个红衣人忽然就不见了。道士十分惭愧,后来就不知道去了哪里。

吴太祖孙权请葛玄相见,想给他官做,葛玄没答应,请求离去,吴帝没同意,把他当客人招待,经常带他一起出游参加宴会。一次在座位上看到路上有老百姓求雨,吴帝说:“老百姓求雨,能求得到吗?”葛玄说:“容易求到。”他就马上写了一道符送到土地庙里,片刻之间,天地就变得一片昏暗,大雨倾盆,把院子都下满了,地上的水有一尺多深。吴帝说:“可以让水里有鱼吗?”葛玄说:“可以。”就再写一道符丢到水里,过了一会儿,水里就有上百条大鱼,鱼头就有一两尺长,在水里游来游去。吴帝问:“这些鱼可以吃吗?”葛玄说:“可以。”于是就让人捞了些煮熟了,真的是可以吃的鱼。

常从帝行舟,遇大风,百官船无大小,多濡没 (1) ,玄船亦沦失所在。帝叹曰:“葛公有道,亦不能免此乎!”乃登山四望,使人钩船。船没已经宿,忽见玄从水上来,既至,尚有酒色,谢帝曰:“昨因侍从,而伍子胥见 (2) ,强牵过,卒不得舍去,烦劳至尊暴露水次。”

玄每行,卒逢所亲,耍于道间树下。折草刺树,以杯器盛之,汁流如泉,杯满即止,饮之皆如好酒。

又取土石草木以下酒,入口皆是鹿脯 (3) 。其所刺树,以杯承之,杯至即汁出,杯满即止,他人取之,终不为出也。

【注释】

(1) 濡(rú):沾湿,润泽。 (2) 伍子胥(xū,前559—前484):名员,字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本楚国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后逃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并攻进楚国都城而替父兄报了仇,后遭谗佞所害,被逼自杀身亡。 (3) 脯(fǔ):肉干。

【译文】

葛洪有次和吴帝一起坐船,遇到大风,那些官员的船不管大小,大多被风刮翻沉没了,葛玄的船也失踪不见了。吴帝叹息说:“葛公有道术,这次也不能幸免啊!”于是吴帝登上山四处观看,让人把葛玄乘坐的船钩上来。那条船已经沉没一天多了,忽然就看见葛玄从水上走过来,来到吴帝身前,还保留着喝过酒的样子,他对吴帝道歉说:“昨天因为陪着您出行,被伍子胥看见了,把我强拉过去,一直没放我走,心中惦记怕您还在水上待着,所以就回来了。”

葛玄每次出行,碰到认识的人,就拉他到路边树下玩耍。他掐断草叶把树皮刺破,用杯子接着从树上流出的汁液,树汁像泉水一样喷出,但杯子一满就不流了,喝起来和美酒味道一样。

他又找些土块、石块、野草、树枝下酒,那些东西放到嘴里嚼时都变成了鹿肉干。他所刺破的树,用杯子去接,杯子一靠近就会有汁液流出,杯子一满就不流了,别人来取时,却没有东西流出来。

或有请玄,玄意不欲往,主人强之,不得已随去。行数百步,玄腹痛,止而卧地,须臾死,举头,头断,举四肢,四肢断,更臭烂虫生,不可复近。请之者,遽走告玄家 (1) ,更见玄故在堂上,此人亦不敢言之,走还向玄死处,已失玄尸所在。

与人俱行,能令去地三四尺,仍并而步。

又玄游会稽 (2) ,有贾人 (3) ,从中国过神庙,庙神使主簿教语贾人曰 (4) :“欲附一封书与葛公,可为致之?”主簿因以函书掷贾人船头,如钉著,不可取。及达会稽,即以报玄,玄自取之,即得。

【注释】

(1) 遽(jù):惊惧,慌张。 (2) 会稽(kuài jī):在今浙江,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秦朝置,其后列朝辖地均有变迁,唐时变为越州,始废。后为越州、绍兴的别称。 (3) 贾(ɡǔ)人:商人。 (4) 主簿(bù):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译文】

有人想邀请葛玄去他家,葛玄心里不想去,那家主人就强行拉他走,不得以葛玄就跟着去了。走不到几百步远,葛玄肚子疼,停住了倒在地上,一会儿就死了,那人搬起他的头,头就断了,拉他的四肢,四肢也断了,并且尸体马上腐烂发臭生虫,让人不敢再靠近。邀请他的人,慌慌张张跑到葛玄家去报告发生的事,却看到葛玄坐在堂屋上,这个人就不敢再说什么了,又跑回到葛玄刚死的地方,却已经看不到葛玄的尸体了。

葛玄有时跟人一起走路,能让身体离开地面三四尺高,但是仍然和人并排向前走。

有次葛玄去会稽游玩,有个商人,从中原过来路过神庙,庙里的神让主簿对商人说:“想带一封信给葛公,你能带到吗?”主簿就把装好信的信封扔到商人的船头,那信就像被钉子钉在上面一样,取不下来。等船到了会稽,商人就派人报告了葛玄,葛玄亲自去取,就取下来了。

语弟子张大言曰 (1) :“吾为天子所逼留,不遑作大药 (2) ,今当尸解 (3) ,八月十三日日中时当发。”至期,玄衣冠入室,卧而气绝,其色不变。弟子烧香守之三日,夜半,忽大风起,发屋折木,声如雷,炬灭,良久,风止。忽失玄所在,但见委衣床上,带无解者。旦问邻家,邻家人言,了无大风,风止在一宅,篱落树木皆败折也 (4) 。

【注释】

(1) 张大言:葛玄弟子,事迹不详。 (2) 不遑(huánɡ):没有时间。 (3) 尸解:道家指修道者元神离开肉体而成仙。见《王远》篇注。 (4) 篱(lí):用竹、苇、树枝等编成的围墙屏障。

【译文】

葛玄对弟子张大言说:“我被吴帝所逼留在这里,没时间做金丹大药,我现在要尸解而去,八月十三日中午时分就会走。”到了那个时候,葛玄穿好衣服戴好帽子进入屋里,躺床上断气了,他的脸色没有任何变化。他的弟子烧着香守在那里三天三夜,到第三天半夜,忽然刮起大风,把屋顶吹起,树都吹断了,响声像打雷一样,蜡烛都被吹灭,过了好久,风才停住。弟子忽然看到葛玄的尸体不见了,只看到他的衣服都在床上,腰带也没有解开。早晨时弟子问邻居,邻居说,没听见刮风,原来那阵大风只在他家刮,屋外篱笆都倒了,树木也都被刮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