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这一卷的内容同前几卷一样,也是比较丰富,涉及美食、演剧、园林等各个方面,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笔者笔下那种物是人非引发的沧桑感。

开篇《西湖香市》一文,作者用生动灵巧的笔浓墨重彩,细细描绘,写尽西湖香市的盛况。最后笔锋一转,寥寥几句,交代了香市的废止,以繁华衬托败落,前后对比极为鲜明,形成巨大的张力。将该篇与《西湖七月半》放在一起对读,感受会更深。作者笔下的西湖乃至杭州有多繁华,多富饶,多值得留恋,战乱带来的伤害也就会有多大。盛衰今昔之比,贯穿全书,无论是写扬州、苏州还是杭州,皆是如此。

值得注意的还有《冰山记》一文,虽然只是作者的一段创作经历,但它涉及明末的政治问题,提到人心的背向,放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来看这段回忆,作者当有寄托在。这一方面作者在书中提及不多,值得留意。

以下对本卷各文进行简要评述:

《西湖香市》:极写西湖香市的繁华喧闹,反衬出日后衰落萧条的凄凉,鲜明的反差透出一种沧桑之感。一个城市的衰落显然不能归结为一场火灾或饥荒,作者最后有关刘太守的描写颇有深意,天灾固然可怕,人祸则更为致命。

《鹿苑寺方柿》:避兵期间,仍未能忘情于口腹之欲,算是向昔日的生活告别吧。作者《和贫士(诗七首)》小序曾写到其避兵西白山的情况:“丙戌九月九日,避兵西白山中,风雨凄然,午炊不继,乃和靖节《贫士》诗七首,寄剡中诸弟子。”与本文对读,可见作者当时生活的另一面。

《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写的是西湖的雪景,此时渺无人迹,看的是景。本文写的则是西湖的夏景,作者不看西湖,而是专看看西湖之人,可谓眼光独具。西湖四时,皆有可观之景,作者在《西湖梦寻》一书中更是大写特写,可以参看。

《及时雨》:梁山众好汉竟然还有求雨的能耐,令人眼界大开,莫非与梁山首领宋江的绰号“及时雨”有关?施耐庵当初创作这部小说时,恐怕也没想到这一层。读者对小说的开发利用令人惊叹,不过这也并非仅见,据记载,清代山西的民众就抬着孙悟空的塑像求雨。何以甩开降雨专业户龙王爷而去求孙悟空?大概是看到《西游记》里龙王怕孙悟空的缘故吧。

《山艇子》:一处不大的地方,作者将石、樟、竹之间的关系说得绘声绘色,仿佛都动了起来。美丽的风景需要敏锐的眼睛去寻找,去发现。奇石怪竹,天然生成,透出一种孤傲的精神和气质。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作者自然会受到启迪和熏陶。

《悬杪亭》:亭子虽然不见了,但儿时的美好回忆将长留心底。作者怀念的不仅是一处风景,更是一段美好的记忆,一段儿时和父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雷殿》:钱武肃王的蓬莱阁竟然成为夏天乘凉的好去处,昔日的恢宏变成今日的清幽,时光使一切不可能成为可能。古今多少事,都可以在笑谈声中化解吗?在乘凉的台子下,可是沉睡着一个朝代。

《龙山雪》:作者好雅兴,他对山水风物的观赏不限于某个时节,某个地点,而是随时随地发现身边的景致。这种生活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生活,也可以说是把艺术生活化了。张岱的生活很有代表性,生活与艺术已经融为一体,难以区分了。

《庞公池》:这一篇追忆少年时的往事。“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这也算是一种境界,至少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快乐也许只能留在记忆中,假如时光倒流,让作者回到少年时代,他未必觉得快乐,这就是人生的悖论。

《品山堂鱼宕》:该文依然在怀旧,从二十年前讲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作者的笔下,越中的一切都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都是那样富足繁华,言语之间,可见作者故土情深。

《松化石》:一件物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人的需要和态度。这块松花石在别人看来,不过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但在作者祖父的眼中,就是一件稀世珍宝,并且视作知己。可见人与物之间,也是需要缘分的。

《闰中秋》:所谓闰中秋,不过是找个理由欢聚而已。七百多人一起聚饮、唱曲、赏月,仿虎丘中秋夜而自有特色。当时越中一代民众的生活经作者生花妙笔写出,令人神往。

《愚公谷》:这位愚公先生和作者颇为相似,家境富有,懂得艺术,也懂得生活,见多识广,交游广泛。他能成为丹青妙手,并非偶然,观其庭园可知。像这样的江南文人,明代还有不少。

《定海水操》:有关阅兵操练,作者还写有《兖州阅武》一文。如果说兖州阅武已经沦为文艺表演的话,这篇所写水操,则很正规,无论是规模还是声势,定海水操都颇为壮观。既然有如此强大的水军,大明王朝何以会灭亡得如此之快?

《阿育王寺舍利》:文中所写舍利之事,虽然看起来很灵验,但似乎有些残酷,看到的人固然感到庆幸,看不到的人未免受到打击太大,比如那位秦一生,可以想象到他当时绝望沮丧的神情,这未必符合佛教慈悲为怀的救世精神。还不如将舍利密封起来,让大家虔诚礼拜就是,何必弄成简单的算命仪式,给人带来额外的痛苦。

《过剑门》:作者喜爱并精通戏曲,能写剧本,更精于品鉴,从本书多有这类记载可以看出。其精深的造诣并非偶然,这一方面来自家庭的熏陶,父祖喜爱,养有戏班,另一方面则是他本人对此很是用心,据《绍兴府志•张岱传》记载:“岱累世通显,服食豪侈,畜梨园数部,日聚诸名士度曲征歌。”

《冰山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明王朝的灭亡也并非偶然。从《冰山记》深受观众欢迎的程度可以想见当时的民怨有多大,这种内斗耗尽了大明王朝的气数。作者在本书中极写江南的繁荣,也写到日后的萧条,但对其中的转变并没有多讲,这篇文章为我们揭开了冰山一角。

作者在《古今义烈传自序》一文中亦描绘了《冰山记》上演时的情景:“夏间,余偶令小傒愤魏珰剧,聚观者数万人。鸩杀裕妃,杖杀万燝,人人愤,弩目相视。至颜佩韦击杀缇骑,人声喧拥,汹汹崩屋,有跳且舞者,大井旅店,勾摄珰魂,抚掌颠狂,楹柱几折。”可与本文对读。

西湖香市[1]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2],尽于端午。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3],至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坟,市于湖心亭,市于陆宣公祠[4],无不市,而独凑集于昭庆寺[5]。昭庆两廊故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骨董[6],蛮夷闽貊之珍异[7],皆集焉。

【译文】

西湖香市,从花朝节开始,到端午节结束。山东到普陀进香的人每天都来,嘉兴、湖州到天竺寺进香的人每天都来,他们到了之后就会和西湖本地人做生意,所以称其为“香市”。然而进香的人可以在三天竺做生意,可以在岳王坟做生意,可以在湖心亭做生意,可以在陆宣公祠做生意,没有地方不可以做生意,但大家却偏偏聚集在昭庆寺。昭庆寺两边的走廊没有哪天不做生意的,三代八朝的古董,来自蛮夷异域的奇珍异宝,都集中在这里。

至香市,则殿中边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8],有屋则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棚,棚外又摊,节节寸寸。凡簪珥、牙尺剪刀[9],以至经典木鱼、儿嬉具之类[10],无不集。

【译文】

到了香市,大殿中间和两边的甬道上下、水池左右、山门内外,有房屋的地方就摆摊,没房屋的地方就搭个小屋,小屋外再搭棚子,棚子外再摆摊,密密麻麻,大凡胭脂、簪子、耳环、象牙尺、剪刀,以及经典、木鱼、儿童玩具之类的东西,这里无所不有。

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袁石公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纹如绫,温风如酒”,已画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士女闲都[11],不胜其村妆野妇之乔画[12];芳兰芗泽[13],不胜其合香芫荽之薰蒸[14];丝竹管弦,不胜其摇鼓欱笙之聒帐[15];鼎彝光怪[16],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17]。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

【译文】

此时正值暖春,桃红柳绿,明艳秀美,乐声清和,岸边没有游船停靠,客舍没有旅人宅居,酒肆没有佳酿存留。袁石公所说的“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纹如绫,温风如酒”,已经活画出西湖三月的景致。此时因各地香客络绎而来,景致又和平日不同。文人仕女的娴雅秀美,比不上乡村妇女的浓妆艳抹;兰花的高贵芳香,比不上苏合香、芫荽的香气浓郁;丝竹管弦,比不上擂鼓吹笙的喧天齐鸣;鼎彝光怪,比不上泥人竹马的市场行情;宋元名画,比不上西湖图景浮图圣境的纸贵。人们好像在奔跑,好像在追逐,拨也拨不开,拉也拉不住。成千成万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每天簇拥在昭庆寺的前后左右,要整整四个月才结束。恐怕大江以东,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昭庆寺这样的地方。

崇祯庚辰三月[18],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巳、壬午洊饥[19],民强半饿死。壬午,虏鲠山东[20],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

【译文】

崇祯庚辰年三月,昭庆寺发生火灾。那一年,和随后的两年连年饥荒,百姓大半都饿死了。崇祯壬午年,清兵侵扰山东,香客断绝,没有来西湖的,西湖香市也就废止了。

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21],扛挽相属。时杭州刘太守梦谦[22],汴梁人,乡里抽丰者多寓西湖[23],日以民词馈送。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24]:“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25]。”可作西湖实录。

【译文】

崇祯辛巳年夏天,我在西湖,只见城里饿死的人被抬出来,扛着拉着接连不断。当时的杭州太守是刘梦谦,开封人,从他老家过来打秋风的多住在西湖,这些人每天把从百姓诉讼那里得到的好处费送给他。有位轻浮之人改编古诗嘲讽他道:“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这可作为当时西湖的真实记录。

鹿苑寺方柿[26]

萧山方柿,皮绿者不佳,皮红而肉糜烂者不佳[27],必树头红而坚脆如藕者,方称绝品。然间遇之[28],不多得。余向言西瓜生于六月,享尽天福;秋白梨生于秋[29],方柿、绿柿生于冬[30],未免失候。

【译文】

萧山的方柿,皮绿的不好,皮红但果肉熟烂的也不好,必须是树梢上皮红且坚脆得像莲藕一样的,才能称为绝品。但也只是偶然遇到,不可多得。我以前曾说,西瓜生长在六月,享尽天福;秋白梨生长在秋天,方柿、绿柿生长在冬天,不免都错过了最好的时节。

丙戌[31],余避兵西白山[32],鹿苑寺前后有夏方柿十数株。六月歊暑[33],柿大如瓜,生脆如咀冰嚼雪,目为之明。但无法制之,则涩勒不可入口。土人以桑叶煎汤,候冷,加盐少许,入瓮内,浸柿没其颈,隔二宿取食,鲜磊异常。余食萧山柿多涩,请赠以此法。

【译文】

顺治丙戌年,我躲避兵乱到西白山,鹿苑寺前后有十多棵夏方柿。六月酷暑时节,柿子已经大得像甜瓜一样,咬起来脆生生的,像咀嚼冰雪一样爽口,吃了之后感觉眼睛都亮了。但没有恰当的办法加工,就会生涩而不能入口。当地人用桑叶熬水,待冷却后,加少许的盐,倒入瓮里,浸泡柿子没过其颈,隔两夜拿出来吃,鲜美异常。我以前吃的萧山方柿大多发涩,就把此法赠给读者诸君吧。

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34],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35],携及童娈[36],笑啼杂之,环坐露台[37],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38],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39],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40],呼嘈杂[41],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42],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译文】

西湖七月半,没有什么可看之处,也只有看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分五类来看。其一,楼船上箫鼓齐鸣,穿着盛装参加盛宴,灯火下歌姬奴仆忙忙碌碌,声光交错,名为看月而实际上看不见月的人,可以看看。其二,也有船也有楼,名媛闺秀们,带着美男娈童,笑声混杂着哭声,在露台上围坐一圈,左顾右盼,身在月下而实际上并不看月的人,可以看看。其三,也有船也有歌声,名妓闲僧,浅斟低唱,丝管轻轻吹着,伴着歌唱声,也在月下也看月,而希望有人看到他们在看月的人,可以看看。其四,不坐船不乘车,不穿长衫也不戴头巾,酒醉饭饱,三五好友呼唤成群,挤进人群里,到昭庆寺、断桥那里,大呼小叫吵吵嚷嚷,假装喝醉的样子,唱着不成调的曲子,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实际上什么都没看到的人,可以看看。其五,小船轻摇,上有明净的茶几、温暖的炉火,茶水很快煮开,用素雅的杯子盛着,轻轻递给好友佳人,邀请月亮同坐,又或者把身形藏在树影里,或逃离喧嚣到里湖去,看月但别人看不见他看月的姿态,也不刻意做出看月的样子的人,可以看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43],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44],轿夫擎燎[45],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46],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47],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译文】

杭州人游西湖,一般上午十点前后去,下午六点左右回,躲着月亮像在躲仇人,但当天夜里却冲着七月半的名声,一群群争着出城,多犒劳门军一些酒钱,而轿夫们则拿着火把,在岸上排队等候。一进入小舟,请船夫立即直奔断桥,赶去参加胜会。因此在二更以前,人声嘈杂,乐声不绝,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往岸边停靠,此时一无所见,只能看到篙碰着篙,舟挨着舟,肩摩着肩,脸看着脸而已。不多时兴致已尽,官府宴席散场,皂隶喝道开路而去,轿夫喊着船上的人,用城门快关的话催促着,灯笼火把就像天上的繁星,一个个簇拥而去。岸上的人也一群接着一群赶往城门,人影渐渐稀少,片刻就已散尽。

吾辈始舣舟近岸[48],断桥石磴始凉[49],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50]。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51],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译文】

我们这些人这才把船停靠岸边,断桥上的石阶开始凉下来,就在上面摆开酒席,招呼客人开怀畅饮。此时的月亮好似新磨的镜面,群山也像重新整妆的少妇,湖面也似重新洗颜的少女。之前那些浅斟低唱的人出来了,将身影藏匿树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过去同他们打个招呼,拉他们一起坐下来。唱曲的朋友来了,名妓来了,将酒杯竹筷安放好,就开始吹奏演唱。直到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人才散去。我们这些人就放舟湖中,酣睡在十里荷花之中,香气袭人,很惬意地做着自己的清梦。

及时雨[52]

壬申七月[53],村村祷雨,日日扮潮神海鬼,争唾之。余里中扮《水浒》,且曰:画《水浒》者,龙眠、松雪近章侯[54],总不如施耐庵[55],但如其面勿黛,如其髭勿鬣[56],如其兜鍪勿纸[57],如其刀杖勿树,如其传勿杜撰,勿弋阳腔[58],则十得八九矣。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59],寻头陀[60],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61],臻臻至至[62],人马称娖而行[63],观者兜截遮拦,直欲看杀卫玠[64]。

【译文】

崇祯壬申年七月,村村都在求雨,天天都在装扮潮神海鬼,争着向它们吐口水。我们乡里扮演《水浒》,并且说:画《水浒》的人,李公麟、赵孟接近陈洪绶,总是不如施耐庵刻画得好,只要像他们的面容不必施粉黛,像他们的须发不必黏胡子,像他们的头盔不必用纸做,像他们的刀杖不必用木头做,像他们的样子不必加油添醋,不用弋阳腔,就能十得八九了。于是四下里分头寻找,寻找又黑又矮的男人,寻找身材高大的汉子,寻找云游化缘的头陀,寻找肥头大耳的和尚,寻找身体健壮的妇人,寻找面容姣好的女子,寻找青面的,寻找歪头的,寻找红胡子的,寻找美胡须的,寻找黑大汉,寻找红脸长须的,在城中大肆搜寻。城里找不到就到城外,到村里,到山乡僻壤,到邻近的府、州、县去找,用高价聘请,一共找到三十六人。这些梁山泊好汉,一个个活灵活现,很是齐备,他们人马排成一队向前行进,观者拦截围堵,就像当年看卫玠似的。

五雪叔归自广陵[65],多购法锦宫缎,从以台阁者八:雷部六,大士一,龙宫一,华重美都,见者目夺气亦夺。盖自有台阁,有其华无其重,有其美无其都,有其华重美都,无其思致,无其文理。轻薄子有言:“不替他谦了也,事事精办。”

【译文】

五雪叔从广陵回来,买了很多法锦宫缎,拿它们装饰了八次台阁活动:六次雷部,一次大士,一次龙宫,华艳高贵,漂亮完美,观者眼睛不转地看着,大气都不敢出。自从有迎台阁以来,有这样华艳的但没这样高贵的,有这样漂亮的但没这样完美的,有这样华艳高贵漂亮完美的,但又没有这样的情致,没有这样的纹理。轻浮之人说:“就不用替他谦虚了吧,每件事都做得极精致。”

季祖南华老人喃喃怪问余曰:“《水浒》与祷雨有何义味近?余山盗起,迎盗何为耶?”余首思之[66],果诞而无谓,徐应之曰[67]:“有之。天罡尽,以宿太尉殿焉[68]。用大牌六,书‘奉旨招安’者二,书‘风调雨顺’者一,‘盗息民安’者一,更大书‘及时雨’者二,前导之。”观者欢喜赞叹,老人亦匿笑而去。

【译文】

叔祖南华老人感到奇怪,喃喃地问我:“《水浒》和求雨有什么相近的意味吗?我们余山这地方盗贼不断,还要开门迎盗是为什么?”我低头想了想,觉得这样确实荒诞而没有什么意义,就慢慢地答道:“有的。天罡星的故事结束,用宿太尉收场。用了六块大牌子,两个上面写着‘奉旨招安’,一个写着‘风调雨顺’,一个写着‘盗息民安’,还有两个更大的写着‘及时雨’,在前面引路。”人们听了都高兴地称赞,南华老人也偷偷笑着离开了。

山艇子[69]

龙山自花阁而西皆骨立[70],得其一节,亦尽名家。山艇子石,意尤孤孑,壁立霞剥,义不受土。大樟徙其上,石不容也,然不恨石屈而下,与石相亲疏。石方广三丈,右坳而凹,非竹则尽矣,何以浅深乎石!然竹怪甚,能孤行,实不藉石[71]。竹节促而虬,叶毨毨[72],如猬毛、如松狗尾,离离矗矗[73],捎捩攒挤[74],若有所惊者。竹不可一世,不敢以竹二之。

【译文】

龙山从花阁往西都是嶙峋山石,得到其中的一段,也就可以成名了。山艇子石,品性尤其孤傲,耸立在那里像切断的彩霞,不沾一点儿尘土。一棵高大的樟树长到它上面,为石头所不容,然而樟树并不埋怨,屈身而下,和石头亲近。石头有三丈见方,右边稍低向下凹着,没有竹子就无从品评,拿什么说石头的深浅!然而竹子长得也怪,孤零零地长着,也不依靠石头。竹节短而弯,叶子茂盛,像刺猬的毛、松狗的尾巴,浓密而挺拔,紧紧攒簇在一起,像受了什么惊吓。竹子显出不可一世的姿态,让人不敢以第二位视之。

或曰:古今错刀也[75]。或曰:竹生石上,土肤浅,蚀其根,故轮囷盘郁[76],如黄山上松。山艇子樟,始之石,中之竹,终之楼,意长楼不得竟其长,故艇之。然伤于贪,特特向石,石意反不之属,使去丈而楼,壁出樟出,竹亦尽出。竹石间意,在以淡远取之。

【译文】

有人说:竹叶像古往今来的错刀钱币。有人说:竹子生长在石头上,土质浅,其根受到侵蚀,因而弯曲盘旋,像黄山上的松树。山艇子的樟树,从石头上长出来,长到竹子那儿,最后长到楼那样高,感觉长到楼高也不能长到极致,所以就像小船一样横向伸展。然而又有些贪,心思都在石头上,石头反倒不在意,假使超出一丈像楼那样高,峭壁突出,樟树也显露出来,竹子也就都显现出来了。竹石间的意境,在于以淡远来取舍。

悬杪亭

余六岁随先君子读书于悬杪亭[77],记在一峭壁之下,木石撑距,不藉尺土,飞阁虚堂,延骈如栉[78]。缘崖而上,皆灌木高柯[79],与檐甃相错[80]。取杜审言“树杪玉堂悬”句[81],名之“悬杪”,度索寻樟[82],大有奇致。

【译文】

我六岁时跟着父亲在悬杪亭读书,记得亭子在一个峭壁下面,用木头、石头支撑,不借助一点儿土,堂阁凌空而建,并列排着。沿着山崖上去,都是灌木和高高的树枝,与屋檐砖瓦交错。就取唐代诗人杜审言“树杪玉堂悬”之句,称之为“悬杪”,牵一根绳索在上面举竿行走,很是新奇有趣。

后仲叔庐其崖下,信堪舆家言[83],谓碍其龙脉[84],百计购之,一夜徙去,鞠为茂草[85]。儿时怡寄[86],常梦寐寻往。

【译文】

后来二叔在悬崖下建了房子,他相信风水先生的话,说是亭子阻碍了龙脉,就想尽办法买到手,一夜之间将其迁走,那里就沦为杂草丛生之地。作为儿时欢乐的寄托,我时常在梦里前往。

雷殿[87]

雷殿在龙山磨盘冈下,钱武肃王于此建蓬莱阁[88],有断碣在焉[89]。殿前石台高爽[90],乔木潇疏。

【译文】

雷公殿在龙山磨盘冈下,钱武肃王曾在这里兴建蓬莱阁,至今还有断碑残留。殿前石台高大宽敞,乔木萧索凄凉。

六月,月从南来,树不蔽月。余每浴后拉秦一生、石田上人、平子辈坐台上[91],乘凉风,携核[92],饮香雪酒,剥鸡豆,啜乌龙井水,水凉冽激齿。下午着人投西瓜浸之,夜剖食,寒栗逼人,可雠三伏[93]。林中多鹘[94],闻人声辄惊起,磔磔云霄间[95],半日不得下。

【译文】

六月的时候,月亮从南边升上来,光线从树上洒下。我每次沐浴后都会拉着秦一生、石田上人、平子等人坐在石台上,吹着凉风,带着肉类、果类等食品,喝着香雪酒,剥着鸡头米,喝着乌龙井水,井水冰凉刺激牙齿。下午让人把西瓜放在井里浸泡,到晚上切开来吃,寒气逼人,可以对付难熬的三伏天。林中多有鹘鸟,听到人的声音就吓得飞起来,在空中发出磔磔的声音,半天都不敢下来。

龙山雪

天启六年十二月[96],大雪深三尺许。晚霁[97],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98],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译文】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下了三尺多深。晚上天晴,我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陪着。群山被白雪覆盖,明月的光辉因此显得稀薄,月发不出光来,雪都白得有些单调。坐久了感到寒冷,老仆就送酒过来,我勉强举起大杯喝酒御寒,酒里的热气冉冉浮起,被积雪吸去了,竟没有喝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伴奏,他们的声音被严寒威慑,呜咽哽塞发不出来。

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99],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100],拖冰凌而归。

【译文】

半夜回去就寝。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翻滚着下去,直滚到山脚下,浑身都是雪站在那里。我坐着一辆小羊头车,一路拖着冰凌回去了。

庞公池[101]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余设凉簟[102],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睡去[103]。歌终忽寤[104],㖤㗅赞之,寻复鼾齁[105]。小傒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106]。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107],促起就寝。

【译文】

庞公池里一年都不见有船只,何况是夜里行船,更何况是为看月而行船。自从我在山艇子读书,就留了一只小船在池中。月明之夜,每夜都出去,沿城到北海坂,往返大约五里,盘旋在其中。山后面的人家,都闭门睡觉,看不见灯火,静悄悄的,一个人颇有些凄凉伤感。我铺上凉席,躺在舟中赏月,小奴在船头唱曲,亦醉亦梦,声音渐远,月光也渐渐暗淡下来,不知不觉间睡着。歌唱完的时候我突然醒来,含糊地称赞了几句,又打起了呼噜。小奴也打着哈欠,歪歪斜斜地,互相枕着睡了。船夫把船驶回岸边,用竹篙敲着船,催我们起来回去睡觉。

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108],一枕黑甜[109],高舂始起[110],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译文】

此时胸中空空荡荡,并没有任何不快,一躺下就睡熟了,直到日影西斜才起床,不晓得世间什么是忧愁。

品山堂鱼宕[111]

二十年前强半住众香国[112],日进城市,夜必出之。品山堂孤松箕踞[113],岸帻入水[114]。池广三亩,莲花起岸,莲房以百以千,鲜磊可喜。新雨过,收叶上荷珠煮茶,香扑烈。

【译文】

二十年前我大部分时间住在众香国,白天进城,夜里必定出城。品山堂有棵孤松盘踞,枝条随意伸到水中。池塘占地三亩,莲花高出岸边,莲房成百上千,籽实累累,很是喜人。新雨下过,把荷叶上的水珠收集起来煮茶,香气浓郁扑鼻。

门外鱼宕,横亘三百余亩,多种菱芡。小菱如姜芽,辄采食之,嫩如莲实,香似建兰,无味可匹。深秋,橘奴饱霜[115],非个个红绽,不轻下剪。季冬观鱼,鱼艓千余艘[116],鳞次栉比,罱者夹之[117],罛者扣之[118],簎者罨之[119],者撒之[120],罩者抑之,罣者举之[121],水皆泥泛,浊如土浆。鱼入网者圉圉[122],漏网者[123],寸鲵纤鳞[124],无不毕出。集舟分鱼,鱼税三百余斤,赤白肚[125],满载而归。约吾昆弟[126],烹鲜剧饮,竟日方散。

【译文】

门外的鱼塘,横跨三百多亩,里面多种菱角、芡实。小菱角像姜芽似的,就直接采来吃,鲜嫩如莲子,香味像建兰,没有什么味道能和它相比。深秋时节,柑橘饱经风霜,不是个个红润饱满,不会轻易剪下。深冬看捕鱼,各类渔船上千艘,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有的用鱼夹去夹,有的用大网去扣,有的用鱼叉去刺,有的用网去撒,有的用罩子去压,有的用罣去堵,水中都是泛起的污泥,浑浊得像泥浆一样。入网之鱼困在网里舒展不开,漏网之鱼在外面活蹦乱跳,即便是小鱼,也都出来了。大家把船聚在一起分鱼,光鱼税就得交三百多斤,个个红眼白肚,大家满载而归。然后约上我的兄弟们,一起烹煮鲜鱼,开怀畅饮,整整一天才各自散去。

松化石[127]

松化石,大父舁自潇江署中[128]。石在江口神祠,土人割牲飨神[129],以毛血洒石上为恭敬,血渍毛毵[130],几不见石。大父舁入署,亲自祓濯[131],呼为“石丈”,有《松化石纪》。今弃阶下,载花缸,不称使。余嫌其轮囷臃肿[132],失松理,不若董文简家茁错二松橛,节理槎枒[133],皮断犹附,视此更胜。

【译文】

松化石是祖父从潇江官署中运回来的。石头本来摆在江口神祠,当地人宰杀牲畜祭神,将毛发鲜血洒在石头上表示恭敬,因此上面血迹斑斑,毛发散乱,几乎看不到石头本来的样子。祖父把它运回衙门,亲自洗刷,称它为“石丈”,还写了一篇《松化石纪》。现在闲置在台阶下,用来垫花缸,并不适合。我嫌它硕大臃肿,失去松树的纹理,不如董文简家茁壮盘曲的两个松树橛,它们纹理参差错杂,树皮断了仍附在树干上,跟这个松化石比更胜一筹。

大父石上磨崖,铭之曰:“尔昔鬣而鼓兮,松也;尔今脱而骨兮,石也;尔形可使代兮,贞勿易也。尔视余笑兮,莫余逆也。”其见宝如此。

【译文】

祖父在这块石头上镌刻铭文,上面写道:“你曾经枝叶茂盛树干粗壮,是棵松树;如今枝叶尽脱只剩骨干,是块石头;你的外形可以更替,但品质不会改变。你和我相视一笑,我们是莫逆之交。”可见他是多么珍视这块石头。

闰中秋

崇祯七年闰中秋[134],仿虎丘故事[135],会各友于蕺山亭[136]。每友携斗酒、五簋、十蔬果、红毡一床[137],席地鳞次坐。缘山七十余床,衰童塌妓[138],无席无之。在席七百余人,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139],声如潮涌,山为雷动。诸酒徒轰饮,酒行如泉。夜深客饥,借戒珠寺斋僧大锅[140],煮饭饭客,长年以大桶担饭不继[141]。

【译文】

崇祯七年闰中秋,效仿虎丘旧俗,与各位朋友相会于蕺山亭。每人带着一斗酒、五簋食物、十种蔬菜瓜果、一床红毡,大家席地挨次坐下。沿着山摆放了七十多张席,那些娈童歌伎,没有哪个上面是没有他们的。在场有七百多人,能演唱的有一百多,大家一齐唱着“澄湖万顷”,声音如潮水般涌动,山峰为之震动。酒徒们狂喝滥饮,酒像泉水一样流动。夜深了,客人饿了,就借戒珠寺斋僧的大锅,煮饭给客人吃,长工用大桶担饭,都供不过来。

命小傒岕竹、楚烟于山亭演剧十余出,妙入情理,拥观者千人,无蚊虻声[142],四鼓方散[143]。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144]。夜半,白云冉冉起脚下,前山俱失,香炉、鹅鼻、天柱诸峰[145],仅露髻尖而已[146],米家山雪景仿佛见之[147]。

【译文】

我让小奴岕竹、楚烟在山亭演了十几出戏,妙入情理,虽然围在一起观赏的有上千人,但静得连蚊虫的声音都没有,直到四更时分才散。月光像流水洒在地面上,人在月光中,明净的样子就像刚刚出浴。夜半时分,白云冉冉从脚下升起,眼前的山峰都消失了,只有香炉、鹅鼻、天柱峰,仅露出一点儿峰尖而已,仿佛看见了米芾父子笔下的雪景图。

愚公谷[148]

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铭山[149]。进桥,店在左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礶、风炉、盆盎、泥人等货。愚公谷在惠山右,屋半倾圮,惟存木石。惠水涓涓[150],繇井之涧,繇涧之溪,繇溪之池、之厨、之湢[151],以涤、以濯、以灌园、以沐浴、以净溺器,无不惠山泉者,故居园者福德与罪孽正等。

【译文】

无锡县城往北五里是铭山。走上桥,店铺在左手岸边。店铺精雅,出售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盎、泥人等商品。愚公谷在惠山的右边,房屋大半倒塌,只剩下一些木石。惠山泉水涓涓流过,从水井流到小沟,从小沟流到小溪,再从小溪流到水塘、流到厨房、流到浴室,用来洗涤、用来清洗、用来浇灌园子、用来沐浴,乃至用来清洁便器,没有不是用惠山泉水的,因此住在这个园子里的人福德与罪孽正相等。

愚公先生交游遍天下,名公巨卿多就之,歌儿舞女、绮席华筵、诗文字画,无不虚往实归。名士清客至则留,留则款[152],款则饯[153],饯则赆[154]。以故愚公之用钱如水,天下人至今称之不少衰。愚公文人,其园亭实有思致文理者为之,磥石为垣,编柴为户,堂不层不庑[155],树不配不行[156]。堂之南,高槐古朴,树皆合抱,茂叶繁柯,阴森满院。藕花一塘,隔岸数石,乱而卧。土墙生苔,如山脚到涧边,不记在人间。园东逼墙一台,外瞰寺,老柳卧墙角而不让台,台遂不尽瞰,与他园花树故故为亭台、意特特为园者不同。

【译文】

愚公先生交游遍天下,名流权贵多愿意接近他,无论是歌儿舞女、绮席华筵,还是诗文字画,没有不是虚往实归的。名士清客到了就留下,留下之后就款待,款待之后就设酒食送别,设酒食送别就送路费。因此愚公花钱如流水,天下人至今仍赞扬不绝。愚公是文人,他的园亭是真有思致文理的人设计的,垒石为墙,编柴成门,厅堂没有分层也没走廊,树木不对称也不成行。厅堂南边,槐树高大古朴,都有合抱那么粗,叶茂枝繁,满院幽静阴凉。池中有莲藕荷花,隔岸有一些石头,散乱地躺在那里。土墙上生出青苔,从山脚走到涧边,记不得自己是在人间了。园子东边临墙有个台子,往外能看到寺院,有棵老柳树卧在墙角,不让这个台子,站在台子上就不能看到全部风景,这就与其他园子花树特意为亭台留地方、可以造园的做法不同。

定海水操[157]

定海演武场在招宝山海岸[158]。水操用大战船、唬船、蒙冲、斗舰数千余艘[159],杂以鱼艓轻[160],来往如织。舳舻相隔[161],呼吸难通,以表语目,以鼓语耳,截击要遮,尺寸不爽[162]。健儿瞭望,猿蹲桅斗,哨见敌船,从斗上掷身腾空溺水,破浪冲涛,顷刻到岸,走报中军,又趵跃入水[163],轻如鱼凫[164]。

【译文】

定海演武场在招宝山那里的海岸。水操用了几千艘大战船、叭唬船、蒙冲、斗舰,还夹杂一些轻舟小船,往来如织。舟船相隔,说话听不见,就用眼睛来看表情,用耳朵来听鼓声,但拦截攻击,丝毫不差。负责瞭望的健儿,像猿猴一样蹲在桅斗上,望见敌船,就从桅斗上纵身腾空入水,破浪冲涛,顷刻间游到岸边,跑去报告中军,随后再跳入水中,轻盈得像只水鸟。

水操尤奇在夜战,旌旗干橹皆挂一小镫[165],青布幕之,画角一声[166],万蜡齐举,水光映射,影又倍之。

【译文】

水操更为奇特的是夜战,旌旗武器上都挂着一盏小灯,用青色的布蒙着,画角声一响,所有灯烛同时举起,水光映射,光影成倍增加。

招宝山凭槛俯视,如烹斗煮星,釜汤正沸。火炮轰裂,如风雨晦冥中电光翕焱[167],使人不敢正视。又如雷斧断崖石,下坠不测之渊,观者褫魄[168]。

【译文】

从招宝山凭栏俯视,就像一口大锅在烹煮北斗群星,锅里的水正沸腾翻滚。火炮轰炸的声音,就像风雨昏暗中的电光闪烁,让人不敢正视。又像用雷斧砍断崖边的石头,坠下无底深渊,观看的人吓得丢了魂魄。

阿育王寺舍利[169]

阿育王寺,梵宇深静[170],阶前老松八九颗,森罗有古色[171]。殿隔山门远,烟光树樾,摄入山门,望空视明,冰凉晶沁。右旋至方丈门外,有娑罗二株[172],高插霄汉。便殿供栴檀佛[173],中储一铜塔,铜色甚古,万历间慈圣皇太后所赐[174],藏舍利子塔也[175]。舍利子常放光,琉璃五彩,百道迸裂,出塔缝中,岁三四见。凡人瞻礼舍利,随人因缘现诸色相。如墨墨无所见者[176],是人必死。昔湛和尚至寺,亦不见舍利,而是年死。屡有验。

【译文】

阿育王寺,寺院幽静,台阶前有老松八九棵,枝叶繁密,有古雅之意。大殿离山门较远,道路两旁的烟光树荫,都在山门的视线内,向空中望去,一片明净,幽光透出凉意。向右转到方丈门外,有娑罗树两棵,高高耸立直冲云霄间。便殿供奉旃檀佛,中间放着一座铜塔,铜的颜色很旧,为万历年间慈圣皇太后所赐,是存放舍利子的佛塔。舍利子常常放着光芒,像琉璃一样五彩斑斓,上百道光芒从塔缝中迸发,一年可以见到三四次。人们来瞻仰舍利,会随人的因缘显现各种色相。如果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见,此人必死。以前湛和尚到寺院,也没看到舍利,结果当年就死了。此事屡有应验。

次蚤,日光初曙,僧导余礼佛。开铜塔,一紫檀佛龛供一小塔,如笔筒,六角,非木非楮[177],非皮非漆,上下定[178],四围镂刻花楞梵字[179]。舍利子悬塔顶,下垂摇摇不定,人透眼光入楞内,复眡眼上视舍利,辨其形状。

【译文】

次日早晨,太阳刚升起,寺僧就带我去拜佛。然后打开铜塔,一个紫檀做的佛龛里供着一尊小塔,像个笔筒,有六个角,非木非楮,非皮非漆,表面上下都开裂了,四周镂刻着花边梵文。舍利子就悬在塔顶,往下垂着,摇摇不定,人透过小缝往里看,眼睛再往上看舍利,能辨认出舍利的形状。

余初见三珠连络如牟尼串[180],煜煜有光[181]。余复下顶礼,求见形相,再视之,见一白衣观音小像,眉目分明,鬋鬘皆见[182]。

【译文】

我起初看到三个珠子连在一起像牟尼珠,明亮有光泽。我又下去礼拜一次,请求看到真正的形状,再去看时,看到的则是一尊白衣观音小像,眉目分明,鬓发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秦一生反复视之,讫无所见,一生遑遽[183],面发赤,出涕而去。一生果以是年八月死,奇验若此。

【译文】

秦一生反复盯着看,但什么也没看到,他感到惊恐不安,脸上发红,流着泪离开了。其后一生果然在这一年八月去世,舍利竟然如此灵验。

过剑门[184]

南曲中[185],妓以串戏为韵事[186],性命以之[187]。杨元、杨能、顾眉生、李十、董白以戏名,属姚简叔期余观剧。傒僮下午唱《西楼》[188],夜则自串。傒僮为兴化大班,余旧伶马小卿、陆子云在焉,加意唱七出戏。

【译文】

在青楼妓院里,妓女们以演戏为风雅之事,往往用自己的生命去演。杨元、杨能、顾眉生、李十、董白都因演戏而闻名,她们托姚简叔约我去看戏。戏子们下午唱《西楼记》,夜间则亲自串戏。这些戏子来自兴化的大戏班,我以前的伶人马小卿、陆子云也在,她们特意唱了七出戏。

至更定,曲中大咤异。杨元走鬼房问小卿曰[189]:“今日戏,气色大异,何也?”小卿曰:“坐上坐者余主人。主人精赏鉴,延师课戏,童手指千[190],傒僮到其家谓‘过剑门’,焉敢草草!”杨元始来物色余。《西楼》不及完,串《教子》,顾眉生:周羽;杨元:周娘子;杨能:周瑞隆[191]。杨元胆怯肤栗,不能出声,眼眼相觑[192],渠欲讨好不能[193],余欲献媚不得,持久之,伺便喝采一二,杨元始放胆,戏亦遂发。

【译文】

戏演到初更时分,大家感到很奇怪。杨元走到后台问小卿道:“今天演戏,你气色大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小卿说:“坐上座的是我以前的主人。主人精于鉴赏,专门请老师教戏,经过众多高手指点,戏子到他家演戏叫‘过剑门’,哪敢草草了事!”杨元这才用眼打量我。《西楼记》还没唱完,又演《教子》,顾眉生扮周羽,杨元扮周娘子,杨能扮周瑞隆。杨元胆怯发抖,发不出声音,大家相互看着,她想讨好我却不能,我想捧场也不能,相持久了,我等到合适的机会喝了一两声采,杨元才开始放开胆子,戏也跟着才唱起来。

嗣后曲中戏,必以余为导师,余不至,虽夜分不开台也。以余而长声价,以余长声价之人而后长余声价者,多有之。

【译文】

以后青楼里演戏,必定请我做导师,我不到场,就是到了半夜也不开演。因我而长身价,因我而长身价之后又使我长身价的人,有不少。

冰山记

魏珰败[194],好事作传奇十数本,多失实,余为删改之,仍名《冰山》[195]。城隍庙扬台,观者数万人,台趾鳞比,挤至大门外。一人上,白曰:“某杨涟[196]。”口口谇曰[197]:“杨涟!杨涟!”声达外,如潮涌,人人皆如之。杖范元白[198],逼死裕妃[199],怒气忿涌,噤断嚄唶[200]。至颜佩韦击杀缇骑[201]呼跳蹴[202],汹汹崩屋。沈青霞缚藁人射相嵩[203],以为笑乐,不是过也。

【译文】

宦官魏忠贤事败,好事者写了十几本传奇,但大多都与事实不符,我把它删改了一番,仍然叫《冰山记》。在城隍庙扬台演出,观看者有几万人,在台下密密麻麻,一直挤到大门外。一个演员上台,念白道:“我是杨涟。”人们就小声传道:“杨涟!杨涟!”声音传到外面,像潮水翻涌一般,每个人都在这样说着。演到杖打范元白,逼死裕妃的时候,观众怒气涌上心头,尚紧咬牙关怒而不言。等演到颜佩韦击杀锦衣卫校尉时,大家喊着跳着,声音大到要把屋子震塌。看到沈青霞绑假人当作严嵩来射时,大家都笑了起来,觉得不过如此。

是秋,携之至兖,为大人寿[204]。一日,宴守道刘半舫[205],半舫曰:“此剧已十得八九,惜不及内操菊宴、及逼灵犀与囊收数事耳。”余闻之,是夜席散,余填词,督小傒强记之。次日,至道署搬演,已增入七出,如半舫言。半舫大异,知余所构,遂诣大人,与余定交。

【译文】

那年秋天,我带着剧本到兖州府去给父亲祝寿。一天,宴请守道刘半舫,半舫说:“这部剧里的事件十有八九都写到了,只可惜没提到内操菊宴、逼灵犀及囊收这几件事。”我听到后,当天夜里一散席,就去填词,督促伶人赶紧记熟。第二天,到道台衙门搬演,已经增加七出戏,把半舫说的那些事都写进去了。半舫感到很惊讶,后来知道是我写的,就到父亲那里,与我结交。

* * *

[1] 香市:又叫“庙市”“庙会”,一种民间习俗。寺庙在进香季节设立买卖香物、杂物等集市,故名。

[2] 花朝:花朝节,又称“花神节”。民间传统节日,其中中原、西南地区以农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日,江南、东北地区则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日。

[3] 嘉、湖:嘉兴、湖州。

[4] 陆宣公祠:在西湖孤山山麓。作者在《西湖梦寻》卷三“陆宣公祠”一则亦有介绍:“孤山何以祠陆宣公也?盖自陆少保炳为世宗乳母之子,揽权怙宠,自谓系出宣公,创祠祀之。规制宏厂,吞吐湖山。台榭之盛,概湖无比。”陆宣公,即陆贽(754—805),字敬舆,浙江嘉兴人。大历八年(773)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同门下平章事。著有《翰苑集》及《陆氏集验方》传世。因其谥号为“宣”,故后世称其为“陆宣公”。

[5] 昭庆寺:在西湖宝石山东。对其情况,作者在《西湖梦寻》卷一“昭庆寺”一则有详细介绍:“昭庆寺,自狮子峰、屯霞石发脉,堪舆家谓之‘火龙’。石晋元年始创,毁于钱氏乾德五年。宋太平兴国元年重建,立戒坛。天禧初,改名‘昭庆’。是岁又火。迨明洪武至成化,凡修而火者再。四年奉敕再建,廉访杨继宗监修,有湖州富民应募,挚万金来。殿宇室庐,颇极壮丽。嘉靖三十四年以倭乱,恐贼据为巢,遽火之。事平再造,遂用堪舆家说,辟除民舍,使寺门见水,以厌火灾。隆庆三年复毁。万历十七年,司礼监太监孙隆以织造助建,悬幢列鼎,绝盛一时。而两庑栉比,皆市廛精肆,奇货可居。春时有香市,与南海、天竺、山东香客及乡村妇女儿童,往来交易,人声嘈杂,舌敝耳聋,抵夏方止。崇祯十三年又火,烟焰障天,湖水为赤。及至清初,踵事增华,戒坛整肃,较之前代,尤更庄严。一说建寺时,为钱武肃王八十大寿,寺僧圆净订缁流古朴、天香、胜莲、胜林、慈受、慈云等,结莲社,诵经放生,为王祝寿。每月朔,登坛设戒,居民行香礼佛,以昭王之功德,因名‘昭庆’。今以古德诸号,即为房名。”

[6] 三代八朝:三代,为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八朝,为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个朝代的合称。

[7] 蛮夷闽貊(mò):泛指古代各少数民族。

[8] 甬道:指建筑物之间有棚顶的通道。

[9] (yān zhī):同“胭脂”,一种红色的化妆品。珥(ěr):耳饰。牙尺:用象牙做的尺子。

[10] (yá)儿:吴语中对小孩子的称呼。

[11] 闲都:娴雅秀美。

[12] 乔画:浓妆艳抹,精心打扮。

[13] 芗(xiāng)泽:香泽,香气。芗,通“香”。

[14] 合香:当即苏合香,一种乔木,原产小亚细亚。其树脂称可提制苏合香油,用作香精中的定香剂。芫荽(yán suī):通称“香菜”,一种草本植物。茎、叶有特殊香气,其果实圆形,可用做香料,也可入药。

[15] 欱(hē)笙:吹笙。聒(ɡuō)帐:语出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终日沉饮,听郑卫之声,与胡乐合奏,自昏彻旦,谓之‘聒帐’。”指通宵宴饮、管弦齐奏的热闹景象。

[16] 鼎彝:旧时祭祀的青铜礼器。

[17] 佛图:即“浮图”“浮屠”,佛寺或佛塔。

[18] 崇祯庚辰:即崇祯十三年(1640)。

[19] 辛巳、壬午:即崇祯十四年(1641)、十五年(1642)。洊(jiàn)饥:连年饥荒。

[20] 虏:指清兵。鲠:堵塞,隔绝。

[21] 饿殍(piǎo):饿死的人。舁(yú):抬。

[22] 刘太守梦谦:刘梦谦,河南罗山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自崇祯十一年(1638)任杭州知府。

[23] 抽丰:又称“打秋风”,指利用各种关系和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

[24] 轻薄子:言行轻浮不庄重的人。诮(qiào):讥讽,嘲讽。

[25] “山不青山”四句:原诗为南宋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6] 鹿苑寺:有二,一为上鹿苑寺,一为下鹿苑寺。皆建于南朝宋元嘉年间,本文所写为下鹿苑寺。方柿:一种柿子品种。形状呈方形,果型较大。

[27] 糜烂:腐烂,腐朽。这里指果实松散软烂。

[28] 间(jiàn):偶尔,偶然。

[29] 秋白梨:又名“白樟梨”,浙江嵊州、诸暨一带多有种植,品质较佳。

[30] 绿柿:又名“裨柿”,是一种果实比较小的柿子品种。

[31] 丙戌:顺治三年(1646)。

[32] 西白山:在今浙江嵊州西。

[33] 歊(xiāo)暑:酷暑,炎热。

[34] 优傒(xī):歌妓、奴仆。

[35] 名娃:原指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西施,这里泛指美女。

[36] 童娈:容貌姣好的少年。

[37] 露台:楼船上供赏景或休息用的平台。

[38] 竹肉相发:箫笛声伴着歌唱声。

[39] 不衫不帻(zé):不穿长衫,不戴头巾。指穿戴很随意的样子。

[40] 断桥:西湖名胜,是浙江杭州孤山边的一座桥。本名“宝祐桥”,因孤山的路至此而断,故名。

[41] (jiào)呼:大呼小叫,乱喊乱叫。,同“叫”。

[42] 茶铛(chēng):一种煮茶用的小锅。

[43] 巳:巳时,上午九点至十一点。酉:酉时,下午五点至七点。

[44] 犒(kào):用酒食或财物犒赏、慰劳。门军:把守城门的军士。

[45] 擎燎:高举火把。

[46] 魇(yǎn):梦中惊叫。呓:说梦话。

[47] 皂隶:指差役。

[48] 舣(yǐ)舟:停船靠岸。

[49] 石磴(dèng):石头台阶。

[50] 颒(huì):洗脸。这里指湖面清澈明净。

[51] 韵友:志趣相投的朋友。

[52] 及时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头领宋江的绰号。

[53] 壬申:崇祯五年(1632)。

[54] 龙眠: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州舒城(今安徽舒城)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历任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御史检法、朝奉郎等。以绘画名于世。松雪:赵孟(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区)人。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多才多艺,以书法、绘画名于世。卒谥文敏。

[55] 施耐庵:《水浒传》的作者,元末明初时人。

[56] 髭(zī):胡须。鬣(liè):马、狮子的鬃毛。

[57] 兜鍪(móu):头盔。

[58] 弋阳腔:一种戏曲声腔,与海盐腔、昆山腔、余姚腔并称“四大声腔”。起源于江西弋阳一带,后在北京、南京、湖南等地流行。

[59] 梢长:身材高大。

[60] 头陀:云游化缘的僧人。

[61] 呵活:活灵活现。

[62] 臻臻(zhēn)至至:人数很多的样子。

[63] 称娖(chuò):队列整齐一致。

[64] 卫玠(285—312):字叔宝,西晋时人。相貌出众,据说他外出时,人们纷纷夹道观看。

[65] 五雪:张炯芳,作者季祖张汝懋之子。

[66] (fǔ)首:低头。,同“俯”。

[67] 徐:缓慢。

[68] 宿太尉:宿远景,小说《水浒传》中人物,曾奉旨到梁山招安众好汉。

[69] 山艇子:浙江绍兴龙山西南一处地名。作者年轻时曾在此处的书院里读书。艇,小船。

[70] (yǎn)花阁:详见本书卷八《花阁》。,山峰。骨立:比喻山石嶙峋。

[71] 藉(jiè):凭借。

[72] 毨毨(xiǎn):叶子整齐的样子。

[73] 离离矗矗:浓密挺拔的样子。

[74] 捎捩(liè)攒挤:指竹叶相互扭结,簇聚拥挤。捩,扭转,转动。

[75] 错刀:汉王莽所造的钱币名称,后为钱币的代称。

[76] 轮囷(qūn):弯曲、回旋的样子。

[77] 先君子:去世的父亲。

[78] 延骈(pián)如栉(zhì):形容排列得比较密集。延骈,并列延伸。栉,比喻像梳齿那样密集排列着。

[79] 柯:树枝。

[80] 檐甃(zhòu):指屋檐。

[81] 杜审言“树杪(miǎo)玉堂悬”句:杜审言(645—708),字必简,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进士及第,历任隰城尉、著作佐郎、膳部员外郎、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唐代诗人杜甫的祖父。著有《杜审言集》。“树杪玉堂悬”句,语出杜审言《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诗:“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云标金阙回,树杪玉堂悬。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杪,树梢。

[82] 寻樟:当为“寻橦(chuáng)”,古代百戏之一。橦,竿。据现存汉画﹐系一人手持或头顶长竿﹐另有数人缘竿而上﹐进行表演。作者在《夜航船》中亦有解释:“度索寻橦:度索,以绳索相引而度也。寻橦者,植两木于两岸,以绳贯其中,上有一木筒,所谓‘橦’也。人缚橦上,以手缘索而进,以达彼岸,有人解之,所谓‘寻橦’也。”

[83] 堪舆家:风水先生,靠相地、看风水为生的人。

[84] 龙脉:风水术语。指那些出过帝王、贵人,或能够安葬帝王、贵人,护佑王室、贵人后裔的地方。

[85] 鞠(jū):变成。

[86] 怡寄:欢愉之情的寄托。

[87] 雷殿:雷公殿,在浙江绍兴龙山磨盘冈下。

[88] 钱武肃王:钱镠(852—932),字具美,一作“巨美”,钱塘临安(今浙江杭州临安区)人。唐末节度使。后建立吴越国。卒谥武肃。蓬莱阁:明祁彪佳《越中园亭记》载:“钱王镠建。因元稹有‘谪居犹得住蓬莱’句。”

[89] 碣(jié):碑石。

[90] 高爽:高大宽敞。

[91]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92] (yáo)核:指肉类、蔬果之类的食品。

[93] 雠(chóu):应对,对付。

[94] 鹘(hú):鸟名。

[95] 磔磔(zhé):鸟叫的声音。

[96] 天启六年:即1626年。

[97] 霁(jì):雨雪停止,天放晴。

[98] 城隍庙:在今浙江绍兴龙山山顶,为纪念唐越州总管庞玉而建。

[99] 山趾:山脚。

[100] 羊头车:一种独轮小车。

[101] 庞公池:又名“王公池”“西园”,位于龙山西麓,在今浙江绍兴城内。

[102] 凉簟(diàn):凉席。

[103] 嗒(tà)然:悄悄。

[104] 寤(wù):醒。

[105] 鼾齁(hān hōu):熟睡时打呼噜。

[106] 枕藉(jiè):纵横交错地躺在一起。

[107] 啄:鸟用嘴取食或叩击东西。这里是敲击的意思。

[108] 芥蒂:微小的梗塞,比喻郁积在内心不愉快的嫌隙。

[109] 黑甜:意谓酣睡。

[110] 高舂(chōng):日影西斜近黄昏时。舂,传说中的山名,太阳下落之处。

[111] 鱼宕:鱼荡,用以养鱼的池塘或浅水湖。

[112] 众香国:为作者父亲张耀芳所建园林。明祁彪佳《越中园亭记》有载:“张长公大涤君开园中堰,以‘品山’名其堂,盖千岩万壑至此俱披襟相对,恣我月旦耳。季真半曲,方干一岛,映带左右,鉴湖最胜处也。”

[113] 箕踞:指坐时两脚伸直岔开,形似簸箕。

[114] 岸帻(zé):推起头巾,露出前额,洒脱、随意的样子。这里指松树的形态。

[115] 橘奴:指柑橘、橘子。

[116] 鱼艓(dié):渔舟。

[117] 罱(lǎn):一种用来夹鱼的工具。

[118] 罛(gū):大渔网。

[119] 簎(cè):用叉刺鱼。罨(yǎn):撒网捕鱼。

[120] (xuǎn):渔网。

[121] 罣(guà):同“挂”。

[122] 圉圉(yǔ):不舒展,不自在。

[123] (yǎn):鱼在水面张口呼吸的样子。

[124] 鲵(ní):这里泛指鱼。

[125] (yú):鱼眼睛。

[126] 昆弟:兄弟。

[127] 松化石:作者在《夜航船》一书中有介绍:“松化石:松树至五百年,一夜风雷,化为石质,其树皮松节,毫忽不爽。唐道士马自然指延真观松,当化为石,一夕果化。”

[128] 潇江署:永州的官署。潇江,潇水,为湘江支流,源自湖南宁远南九嶷山,至零陵西北入湘水。零陵为永州府治。

[129] 土人:当地人,本地人。飨(xiǎng):祭祀。

[130] 毵(sān):毛发散乱的样子。

[131] 祓濯(fú zhuó):清除污垢。

[132] 轮囷(qūn):硕大。

[133] 槎(chá)枒:错杂、参差不齐的样子。

[134] 崇祯七年:1634年。

[135] 虎丘故事:指苏州人中秋夜在虎丘赏月的习俗。

[136] 蕺(jí)山亭:为旧时绍兴山阴、会稽两县的状元亭,凡考中状元者,将名字刻于亭柱。蕺山,在浙江绍兴城内。传说越王勾践败于吴国后,曾在此采蕺草而食,故名。

[137] 簋(guǐ):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

[138] 衰童塌妓:年长色衰的娈童歌伎。这里有调侃的意味。

[139] 澄湖万顷:语出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三十出《采莲》之《念奴娇序》:“澄湖万顷,见花攒锦绣,平铺十里红妆。夹岸风来宛转处,微度衣袂生凉。摇飏,百队兰舟,千群画浆,中流争放采莲舫。(合)惟愿取双双缱绻,长学鸳鸯。”

[140] 戒珠寺:在今浙江绍兴西街。原为王羲之旧宅,原名“安昌寺”,唐大中年间改称“戒珠寺”,现存墨池、山门、大殿和东厢房。

[141] 长年:长工。

[142] 蚊虻:这里泛指蚊虫。

[143] 四鼓:四更。

[144] 濯濯(zhuó):清新、明净的样子。

[145] 鹅鼻:鹅鼻山,又名“蛾眉山”“刻石山”,在浙江绍兴南。作者在《夜航船》一书中亦有介绍:“蛾眉山,在轩亭北首民居之内,今指土谷寺神桌下小石为蛾眉山者,非是。”天柱:天柱山,又名“宛委山”“石匮山”“玉笥山”,在浙江绍兴东南。作者在《夜航船》中亦有介绍:“宛委山:在会稽禹穴之前。上有石匮,大禹发之,得赤珪如日,碧珪如月,长一尺二寸。又传禹治水毕,藏金简玉字之书于此。”

[146] 髻(jì)尖:山头。髻,梳在头顶的发结。

[147] 米家山: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善画山水,自成一格,后人遂称其父子所作山水画为“米家山”或“米家山水”。

[148] 愚公谷:在今江苏无锡锡惠公园内。原为惠山寺僧人居所,名“听泉山房”。至明代邹迪光在此建造园林,取柳宗元《愚溪诗序》一文中愚溪、愚丘之意,称其为“愚公谷”。详见邹迪光《愚公谷乘》一文。

[149] 铭山:又名“锡山”,在今江苏无锡市西,与惠山相连。

[150] 惠水:惠山泉水。

[151] 湢(bì):浴室。

[152] 款:热情款待。

[153] 饯:饯行,设酒食送别。

[154] 赆(jìn):赠给别人的路费或礼物。

[155] 庑:堂下周围的走廊、廊屋。

[156] 行(háng):行列。

[157] 定海:即今浙江定海。

[158] 招宝山:又名“侯涛山”“鳌柱山”,在今浙江镇海东北。南临港口,形势险要,素有“浙东门户”之称。

[159] 唬船:又叫“叭唬船”,明代闽、浙一带水军使用的小型战船。蒙冲:一种古代战船。用生牛皮蒙船覆背,两边开掣棹孔,左右设有弩窗﹑矛穴。斗舰:一种大型战船。

[160] 鱼艓(di9)轻(lǐ):指轻便小船。

[161] 舳舻(zhú lú):船头、船尾的合称。指代船。

[162] 爽:差错。

[163] 趵(bào)跃:跳跃。

[164] 鱼凫(fú):一种捕鱼的水鸟。

[165] 干橹:小盾、大盾。泛指武器。镫(dēng):灯。

[166] 画角: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画角”。其声音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167] 翕焱(yàn):火光闪烁,光芒四射。

[168] 褫(chǐ)魄:失魂落魄、惊慌失措的样子。

[169] 阿育王寺: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阿育王山上。东晋义熙元年(405),为保护舍利始建。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兴建殿堂楼阁,并赐寺名为“阿育王寺”。寺内保存着许多碑碣、石刻以及经藏古籍等珍贵文物。阿育王,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国王,前268至前232年在位。后皈依佛教,在印度广建寺塔,派僧人四处传教。舍利:舍利子。释迦牟尼遗体火焚时形成的珠状物。后亦指高僧火化后剩下的骨烬。

[170] 梵宇:佛寺,寺院。

[171] 森罗:谓树木繁茂罗列。

[172] 娑罗:梵语音译。植物名。一种常绿大乔木。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娑罗树下涅槃。

[173] 栴(zhān)檀:同“旃檀”,檀香木。

[174] 慈圣皇太后:明神宗的生母李氏,原为宫女。

[175] 舍利子塔:作者在《夜航船》一书中有介绍:“舍利塔:《谈苑》:阿育王所造释迦真身舍利塔,见于明州鄞县。太宗命取舍利,度开宝寺地,造浮屠十一级以藏之。”

[176] 墨墨:昏暗、看不清的样子。

[177] 楮(chǔ):纸的代称。

[178] (mán):裂开,脱离。

[179] 梵字:古代印度所通行的文字。

[180] 牟尼:摩尼,宝珠。这里泛指佛珠。

[181] 煜煜(yù):明亮的样子。

[182] 鬋鬘(jiǎn mán):鬓毛,额发。

[183] 遑遽(jù):惶恐不安。

[184] 剑门: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大剑山口。大剑山中断处,两崖相对如门,故名“剑门”。这里以“过剑门”来形容作者精于赏鉴,演员很难得到其认可。

[185] 南曲中:指南京地区的青楼、妓院。

[186] 串戏:演戏。

[187] 性命以之:用自己的性命去演戏,意思是演得十分认真、投入。

[188] 《西楼》:即《西楼记》。作者为张岱好友袁于令,写书生于鹃与妓女穆素徽之间的爱情故事。

[189] 鬼房:演员化妆使用的房间。

[190] 童手指千:语出《汉书·货殖传》:“童手指千,筋角丹沙千斤。”指人数多。

[191] “串《教子》”四句:以上出目及人物皆出《寻亲记》,作者王,写秀才周羽悲欢离合事。《教子》为该剧第二十五出。周羽、周娘子、周瑞隆,皆剧中人物。

[192] 觑(qù):看,偷看,窥探。

[193] 渠:其,他。

[194] 魏珰:指宦官魏忠贤。珰,原为汉代武职宦官帽子上的装饰品,后借指宦官。

[195] 《冰山》:《冰山记》,陈开泰撰。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称其“传时事而不牵曼,正是炼局之法。但对口白极忌太文,便不脱学究气”,作者据以删改的当为此剧。原剧及作者删改本皆已失传。

[196] 杨涟(1571—1625):字文孺,号大洪,湖广应山(今湖北广水应山区)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历任常熟知县、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左副都御史等。因弹劾魏忠贤被诬陷,惨死狱中。谥忠烈。著有《杨忠烈公文集》。

[197] 谇(suì chá):小声传话。

[198] 范元白:作者在《古今义烈传自序》中作“杖杀万燝”。万燝,字夫,一字元白,江西南昌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任刑部、工部主事。据《明史·万燝传》记载,万燝上书弹劾魏忠贤,“忠贤大怒,矫旨廷杖一百,斥为民”,“乃命群奄至燝邸,捽而殴之,比至阙下,气息才属。杖已,绝而复苏。群奄更肆蹴踏,越四日即卒”。

[199] 裕妃:天启皇帝的妃子张氏,天启三年(1623)被册封为裕妃,因受宠幸怀孕,遭到客氏、魏忠贤忌恨,被陷害至死。

[200] 噤:闭口不说话。嚄唶(huò zé):叫嚷,呼喊。

[201] 颜佩韦:苏州市民。魏忠贤屡兴大狱,打击东林党人,逮捕周顺昌时,苏州市民进行反抗,打死一名旗尉。后朝廷追究,颜佩韦等五人挺身投案,英勇就义。缇(tí)骑:锦衣卫校尉。

[202] (jiào):同“叫”。跳蹴(cù):跳踏。

[203] 沈青霞缚藁(gǎo)人射相嵩:据《明史·沈传》记载,沈因得罪严嵩而被贬,他“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之”。沈青霞,沈,号青霞。嵩,权臣严嵩。

[204] 大人:即家大人,指作者的父亲张耀芳。

[205] 刘半舫:刘荣嗣(1570—1638),字敬仲,号简斋,别号半舫,河北曲周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吏部主事、顺天府尹、工部尚书等。为人正直,不依附阉党。著有《半舫集》《简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