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1947-1948,未完篇),写作于抗战胜利、内战正在进行之时的小说,是废名在北平追忆之前抗战时期家乡避难生活、阐述自己所悟之道的作品。比起之前三十年代初的虚构小说《莫须有先生传》,废名强调它“完全是事实,其中五伦俱全……牠可以说是历史,牠简直还是一部哲学”,这一方面提示我们,《坐飞机以后》很大程度上是真实叙述废名避难生活的一部自叙传,其中的主人公“莫须有先生”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一般来说即可被等同于废名本人;另一方面,作品中强烈的现实关怀和针对性、囊括万有的大文学观,使得这成为一部面对中国局势积极发言之作,也可看作是新文学传统中前无古人的一次文学试验。本文正是试图以这部小说为中心,参证于四十年代废名的几个思想文本,考察废名在抗战期间的思想面貌以及他以家长、教师身份参与的乡土社会实践。本文将思想的状态和在乡土社会中的角色扮演放在一起说,主要是基于这么一个认识,即个人和历史发生关系,很多时候并不是脱离社会网络的五四式独异个人与抽象的整体历史的碰撞,而应该是通过个人加入到具体社会关系中去实践,产生与历史的结构性关联。而人的思想认识和这种处身的结构是相互作用的。废名思考的是,作为一个现代中国的“读书人”,应该有怎样的世界观和人格,又怎样参与中国社会结构,安顿和教化百姓,尽自己的力量促进抗战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