铨选

谢庄(出《谈薮》)

宋谢庄字希逸,代颜峻为吏部尚书。峻容貌严毅,常有不可犯之色。庄风姿温美,人有喧诉,常欢笑答之。故时人语曰:“颜吏部瞋而与人官;谢吏部笑不与人官。”

高季辅(出《唐会要》)

贞观十七年,吏部侍郎高季辅知选,凡所铨综,时称允惬。至十八年,于东都独知选事。上赐金镜一面,以表清鉴。

狄仁杰(出《唐会要》)张说(出《玄宗实录》)

圣历中,则天令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独荐其子光嗣。由是拜地官员外,莅事有声。

中书舍人张均知考,父左相张说知京官考。特注曰:“父教子忠,古之善训。祁奚举子,义不务私。至如润色王言,章施帝载。道参坟典,例绝常功,恭闻前烈,尤难其任。岂以嫌疑,敢挠纲纪,考上下。”【眉批】均后竟臣贼。教忠者如是乎?视梁公之公逊矣。

李至远(出《唐会要》)

如意元年,天官郎中李至远权知侍郎事。时有选人姓刁,又有王元忠,并被放。乃密与令史相知,减其点画。刁改为丁,王改为士。拟授官后,即添成之。至远一览便觉,曰:“今年铨覆万人,物识姓名,安有丁、士者哉?此刁某、王某也。”省内以为神明。

卢从愿(出《唐会要》)

景云元年,卢从愿为侍郎,精心条理,大称平允。其有冒名伪选,虚增功状之类,皆能发其事。典选六年,颇有声称。时人曰:“前有裴、马,后有卢、李。”裴即行俭,马谓戴,李谓朝隐。

郑杲(出《唐会要》)

圣历二年,吏部侍郎郑杲,注韩思复为太常博士,元稀声京兆士曹。尝谓人曰:“今年掌选,得韩、元二子,则吏部不负朝廷矣。”

石抱忠(出《御史台记》)

石抱忠检校天官郎中,与侍郎刘奇、张询古同知选。抱忠素非静慎,刘奇久著清平,询古通婚名族。将分钤,时人语曰:“有钱石下好,无钱刘下好。士大夫张下好。”

唐皎(出《唐会要》)

贞观八年,唐皎除吏部侍郎,尝引人入铨,问何方稳便。或云:“其家在蜀。”乃注与吴。复有云:“亲老,先住江南。”即唱之陇右。有一信都人希河朔,因绐云:“愿得江淮。”即注与河北一尉。由是大被选人绐言欺之。【眉批】愚人用术,必反为术所中。

斜封官(出《朝野佥载》)

景龙【眉批】景龙,唐中宗年号。景云,睿宗也。孝和自中宗。中,斜封得官者二百人,从屠贩践高位。景云践祚,尚书宋璟、御史大夫毕构奏停斜封人官。璟、构出,后见鬼人彭君卿受斜封人贿赂,奏云见孝和,怒曰:“我与人官,何因夺却!”于是斜封皆复旧职。【眉批】真是见鬼!

又君卿被御史所辱,他日对百官,诈宣孝和敕曰:“御史不存检校,去却巾带。”即去之。曰:“有敕与一顿杖。”大使曰:“御史不奉正敕,不合决杖。”君卿曰:“若不合,有敕且放却。”御史裹头,仍舞蹈拜谢而去。【眉批】无耻极矣!

则天革命,举人例皆与官,起家至御史、评事、拾遗、补阙者,不可胜数。张为谣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把推侍御史,椀脱校书郎。”沈全交续四句曰:“评事不读律,博士不寻章。面糊存抚使,眯目圣神皇。”遂被把推御史纪先知捉向右台,对仗弹劾,以为谤政,请付法。则天笑曰:“但使卿等不滥,何虑天下人语?不须与罪,即宜放却。”【眉批】则天作用尽有绝快人处。先知大惭。

【总评】张云:伪周革命之际,十道使人搜剔天下,凡明经黜落,及村童教授,不加试练,并与美职。尘黩士品,诱悦愚心。昔赵王伦之篡也,天下孝廉秀才,一概与官。屠沽亡命,封侯略尽。太府之铜,不供铸印,至有白版侯者。朝会之服,貂者大半。故谣云:“貂不足,狗尾续。”小人多幸,君子耻之。无道之朝,一何类也。

糊名(出《国史异纂》)

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又投匦者,或不陈事,而有嘲谑之言,于是乃置使,先阅其书奏,然后投之。匦院有司,自此始。

郑愔 崔湜(出《朝野佥载》)

唐郑愔为吏部侍郎掌选,赃污狼藉。引诠有选人系百钱于靴带上,愔问其故,答曰:“当今之选,非钱不行。”愔默然。时崔湜亦为吏部侍郎,贪纵,兄凭弟力,父挟子威,咸受嘱求,赃污狼藉。父挹,为司业,受选人钱,湜不知也,长名放之。其人诉曰:“公亲将赂去,何为不与官?”湜曰:“所亲为谁?吾捉取鞭杀!”曰:“鞭即遭忧。”湜大怒惭。有选人云:“能翘关负米。”湜曰:“若壮,何不兵部选?”答曰:“外边人皆云‘崔侍郎下,有气力者即得’。”

【总评】郑愔初附来俊臣;俊臣诛,即附张易之;易之既戮,即附韦庶人。后附谯王,被诛。崔湜谄事张易之;易之败,又附武三思。后复附太平公主,有冯子都、董偃之宠,竟为玄宗所诛。二人奸贪,何一律也?又主上以湜父年老,瓜初熟,特赐一颗。湜以遗妾,不及其父,朝野诮之。

杨国忠(出《唐续会要》)

天宝十载,杨国忠为右相,兼吏部尚书,奏请两京选人,诠日便定留放,无少长各于宅中引注。虢国姊妹垂帘观之,或有老病丑陋者,皆指名以笑,虽士大夫亦遭斥耻。又不问资序,短小者通道参军。胡者云:“湖州文学。”帘下大笑。【眉批】以国事为戏具,不乱得乎?

【总评】裴遵庆罢相知选,朝廷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宣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称为盛事。然破典以优贤,君子无取焉,况以博宠幸一笑乎?是故宅中注选而唐乱,西湖听政而宋亡。

李林甫(出《国史补》)

李林甫知选,宁王私谒林甫曰:“就中乞一人。”林甫榜云:“据其书判,自合得留。缘属宁王,且放冬集。”【眉批】林甫且不有天子,况宁王乎?

裴光庭(出《唐会要》)

开元十八年,苏晋为侍郎,而侍中裴光庭每过官,应批退者,但以朱笔点头。晋遂榜选院。门下点头者,更引注拟。光庭以为侮己,不悦。时有门下主事阎鳞之,为光庭腹心,专主吏部过官,每鳞之裁定,光庭随口下笔。时人语曰:“鳞之口,光庭手。”

邓渴(出《唐会要》)

弘道元年,侍郎魏克己以铨综招议,被贬。中书舍人邓玄挺替焉。又无藻鉴之目,及患消渴。选人因号“邓渴”。

李适之(出《独异志》)

李适之仕不历丞簿,便为别驾;不历两畿官,便为京兆尹;不历御史及中丞,便为大夫;不历两省给舍,便为宰相;不历刺史,便为节度使。

职官

宰相考(出《国史补》)

凡拜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于子城东街,名曰“沙堤”。有服假,或问疾,百僚就第,有司设幕次排班。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备珂伞,列烛有五六百炬,谓之“火城”。宰相火城将至,则皆扑灭以避。宰相判四方之事,有都堂;处分百官,有堂帖。不次押名曰“花押”。【眉批】花押之名始此。黄敕既下,小异同曰“黄帖”。宰相呼为堂老。初百官早朝,必立马建福望仙门外。宰相则于光宅车坊以避风雨。元和初,始置待漏院。

苏瓌(出《谈宾录》)

景龙三年,苏瓌除尚书右仆射。时公卿大臣切拜官者,例许献食,名曰“烧尾”。瓌竟不烧尾。帝问之,瓌奏曰:“臣闻宰相者,主阴阳,助天理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臣见宿卫兵至有日不得食者。臣愚不称职,所以不敢烧尾。”

参酌院(出《国史补》)

长庆初,穆宗以刑法为重,每大狱,有司断罪,又令给事中、中书舍人参酌出入之。百司呼为参酌院。

吕温(出《嘉话录》)

通事舍人宣诏,旧命拾遗团句把麻者。盖谒者不知书,多失句度,故使低摘声句以助之。及吕温为拾遗,被唤把麻,不肯去,遂成故事。拾遗不把麻自吕始。【眉批】吕温不是。时柳宗元戏吕云:“幸识一文半字,何不与他把也?”

李程(出《传载》)

翰林学士以阶前砖日影为入候,李程性懒,每入必逾八砖。故号为“八砖学士”。

杂说(出《国史补》)

两省相呼为阁老,尚书丞郎相呼为曹长,员外郎御史拾遗相呼为院长,侍御史相呼为端公。

谏院以章疏之故,忧患略同。台中则务纠举,省中多事,旨趣不一。故言:“遗补相惜,御史相憎,郎官相轻。”

五院(《出《尚书故实》)

台仪,自大夫已下至监察,通谓之五院御史。国朝历跋五院者共三人焉:李尚隐、张延赏、温造也。

御史考(出《国史补》)

御史故事,大朝会则监察押班。监察不足,则使下御史因朝奏而摄之。常参则殿中分班,入阁则侍御史监奏。盖含元殿最远,用八品;宣政其次,用七品;紫宸最近,用六品。殿中得立花砖、绿衣、用紫案褥之类,号为“七贵”。监察院长与同院礼隔。凡上堂绝言笑,有不可忍,杂端【眉批】凡侍御知杂事者谓之杂端;非知杂者曰散端。失笑,则合座皆笑,谓之“烘堂”。烘堂不罚。

御史台门北开,盖取肃杀就阴之义。

御史本草(出《朝野佥载》,又《御史台记》)

唐户部郎侯味虚著《百官本草》。题御史曰:“大热,有毒。主除邪佞,杜奸回,报冤滞,止淫滥,尤攻贪浊,无大小皆搏之。出于雍洛州诸县,其外州出者尤可用,日炙干硬者为良。服之长精神,减姿媚,久服令人冷峭。”

贾言忠撰《监察本草》,里行及试员外者为合口椒,最有毒。监察为开口椒,毒微歇。殿中为萝卜,亦曰生薑,虽辛辣而不为患。侍御史为脆梨,渐入佳味。迁员外郎为甘子,可久服。

御史谑(出《御史台记》)

史纠察群司,为众所忌,詈御史为冷峭。而突厥号御史为吐屯。则天朝,蕃使来朝,而吐屯独立,不入班。谕德张元一以齐谐见称,问蕃使曰:“此独立者为谁?”译者曰:“吐屯,此御史。”元一曰:“人言我朝御史独冷峭,此蕃御史亦甚冷峭。”举朝喧笑。

唐孝和朝,左右台御史有迁南省,仍内供奉者三,墨敕授者五,台讥之为“五墨三仍”。左台呼右台为“高丽僧”,言随汉僧赴斋,不咒愿叹呗,但饮食受而已;讥其掌外台,在京辇无所弹劾,而俸禄同也。自右台授左台,号为“出蕃”。自左台授右台,号为“没蕃”。每相遇,必相嘲谑不已。【夹批】何谓?

评事入台(出《御史台记》)

自则天好法,刑曹望居九寺之首,以此评事多入台。姚贞操、侯承训而后,相继不绝,后遂为例。俗语畿尉有六道:入御史为佛道;入评事为仙道;入京尉为人道;入畿丞为苦海道;入县令为畜生道;入判司为饿鬼道。

韩皋(出《传载》)

韩皋为御史中丞,常有所陈,必于紫宸殿对百寮而请,未尝诣便殿。或谓皋曰:“自乾元已来,启事皆诣延英,公独于外庭,无乃非慎密乎?”韩曰:“御史天下之持平也。摧刚直枉,唯在公共,不宜避人窃语,以私国家之法。且延英之置也,肃皇以苗晋卿年老艰步,故设之。后来臣僚得诣便殿,多以私自售,希求恩宠,奈何效之?”

尚书省(出《国史补》《两京记》)

郎官故事,吏部郎中二厅,先小铨,次格式。员外郎二厅,先南曹,次废置。刑部分四覆,户部分两赋,其制尚矣。旧说吏部为省眼,礼部为南省舍人,考功度支为振行,比部得廊下食,以饭从者,号“比盘”。二十四曹呼左右司为都公。省中语曰:“后行祠屯,不博中行都门。中行礼部,不博前行驾库。”

尚书郎自两汉已后,妙选其人。武德、贞观已来,尤重其职。吏、兵部为前行,最为要剧。自后行改入,皆为美选。考功员外,专掌试贡举人,员外郎之最望者。司门都门,屯田虞水,膳部主客,皆在后行,闲简无事。时人语曰:“司门水部,入省不数。角牴之戏,有假作吏部令史与水部令史相逢,忽然俱倒,良久起云:“冷热相激,遂成此疾。”先天中,王上客为侍御史,自以才望当入省,常望前行,忽除膳部员外郎,微有怅惋。吏部郎中张敬忠戏咏之曰:“有意嫌兵部,专心取考功。谁知脚踜蹬,几落省墙东。”膳部在省中最东北隅,故有此句。

崔日知(出《国史异纂》)

崔日知历职中外,恨不居八座。及为太常卿,于都寺厅事后起一楼,正与尚书省相望,时人谓之“崔公望省楼”。

省桥(出《因话录》)

尚书省东南隅通衢有小桥,相承目为拗项桥,言侍御史及殿中久次者至此,必拗项望南宫也。都堂南门东道有古槐,垂阴至广。相传夜深闻丝竹之音,省郎有入相者,俗谓之“音声树”。祠部呼为“冰厅”,言其清且冷也。

秘书省(出《两京记》)

唐初,秘书省唯主写书贮掌勘校而已。自是门可张罗,权贵子弟,率不好此职。流俗以监为宰相病坊,少监为给事中、中书舍人病坊,丞及著作郎为尚书郎病坊,秘书郎及著作左郎为监察御史病坊。凡不任繁剧者,当改入此省。然其职在图史,非复喧卑。故好学君子,厌于趋竞者,亦求为此职焉。

莎厅(出《闻奇录》)

京兆府两厅事多,东士曹厅时号为“念珠厅”。盖判案一百八道。西士曹厅为“莎厅”。厅前有莎,周回可十余丈。河中府司录厅亦有绿莎,昔好事者相承常溉灌。天佑已后,为不好事者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