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年间,天下太平,四海之内安然无事。唐玄宗在位年代已久,厌倦了起早贪黑处理国事,政务之事不论巨细,就开始委派给右丞相去办,自己逐渐深居简出,在后宫游乐宴饮,用音乐美色取乐。在此之前,元献皇后、武惠妃都曾受过皇帝宠爱,但现在她们已相继去世。宫中虽有成千良家女子,但没有皇帝看得上眼的。皇帝心里郁闷不乐。当时每年十月,皇上都要去华清宫,宫内外有封号有地位的女子,打扮得光彩照人随皇上前往。皇上洗浴之后也赐她们沐浴戏游,像春风鼓荡仙波,温泉中到处充满柔和恬美的气氛。玄宗就会悄然动心,好像遇上可意的佳人,但真正环顾左右前后,那些粉妆实不中意,多如尘土似的,他就下诏令派高力士到宫外去暗地物色美女,结果在寿王府发现了弘农杨玄琰的女儿,已经上簪成年。她鬓发润泽细密有光彩,身姿胖瘦正合适,一举一动既闲雅又娇媚,就像汉武帝爱妾李夫人一样美丽动人。玄宗高兴,命令特别疏凿一处温泉,下诏赐她沐浴展现其洁净漂亮的身姿。浴罢出泉水,显得娇弱无力,好像连丝绸衣服也穿不动了。她容光焕发、神采晶莹、转动照人。皇上心里非常高兴。她进见时,就向皇上演奏了《霓裳羽衣曲》,作为进见之礼。定婚那天晚上,玄宗赐给她金钗和镶珠宝的盒子以示永远相爱。又叫她戴上金步摇、垂着金耳环。第二年封她为贵妃,服饰用具享用皇后的一半。从此她打扮得更加艳冶,言谈对答更加机敏,千娇万媚,以迎合皇上的心意。玄宗越发宠幸她。碰上到全国各地巡视民情,或者祭祀五岳山川,冬季在骊山观看雪天夜景,春天到东都上阳宫欣赏晨光,她都跟皇上同坐一辆车子,同住一个房间,同一桌吃饭,同一床睡眠。虽然当时有三个夫人、九个嫔妃、二十七个世妇、八十一个御妻,还有后宫的才人,乐府里的歌伎舞女,天子再也不想看她们一眼。从此之后六宫中的妃嫔再也没有能侍寝的。这并非单靠她的美貌妩媚才如此,而且因为她有聪敏的才华和智慧,言词伶俐,善于巴结,不等玄宗开口,她就揣度其心意,迎合着去做,所以在玄宗心目中有不可言传的魅力。她叔父兄弟都得到显贵的官位,封了尊重的爵位。姊妹们封了国夫人,富贵气派与王宫相等。车马服饰和住宅,与大长公主差不多。而受到皇上的恩泽和得到的权势却又超过了她们。杨贵妃的姊妹兄弟出入宫门无人敢过问,京城里的高官也不敢正眼相看。所以当时民谣唱道:“生女别悲酸,生男勿大喜。”又道:“男儿封不了侯,女子作贵妃,看那女儿却成了门上的大横梁。”杨家被人羡慕达到如此的程度。

天宝年间,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窃据了丞相官位,玩弄国家的权力。等到安禄山造反领兵向朝廷打来,以讨伐杨家兄妹为借口。潼关守不住,皇帝车驾向南奔逃,出咸阳,途中停在马嵬亭。禁卫部队徘徊不前,拿着武器却不肯向前进。随驾的官员拜伏在玄宗马前,要求杀了杨国忠以平天下人之气。杨国忠俯首请罪,在道旁被杀死。周围的兵将还不满意,玄宗问他们原因,当时有敢说话的人站出来,请求杀死杨贵妃以消除天下人的怨恨。玄宗知道她难免一死,但又不忍心看着,就以衣袖遮脸,让人拉着她离开。杨贵妃就在这仓皇展转之中,被用丝带勒死了。接着,玄帝出走到了成都,肃宗在灵武继承了皇位。第二年春正月,大赦天下,改了年号,玄宗的车驾回到都城。玄宗被尊为太上皇,住在南内兴庆宫养老。不久,又从南宫迁到西内太极宫。事过境迁,乐尽悲生。每逢春日冬夜,夏天池莲开放,秋日宫槐落叶,梨园弟子们吹奏起玉制的乐器,听见一声《霓裳羽衣乐曲》,都使玄宗的颜面显露不悦之色,身边的人也哽咽抽泣和叹息。三年多来,思念之情不衰,欲求梦中相见,却茫茫然一直未能如愿。

恰巧这时有个道士由四川来到都城,得知太上皇心里深切系念杨妃,他自称有李少君似的招魂法术。玄宗听说大喜,让他把杨贵妃的神魂招来。这道士便用尽自己所有的法术本领,去寻求杨妃的神魂,可找不到。道士又运神功,上天界、入地府,求四面八方,仍然不见。他又驾驭元气,上下寻求,东方直达天海,跨过蓬莱仙山,终于看见最高的一座仙山,上面有很多城阙和高楼,西厢房下有洞形的门,向着东方,门闭着,上书:“玉妃太真院”。道士拔下头上的簪子敲敲门,有个梳双鬟的女童出来开门。道士急促之间尚未说话,女童又进去了。过了一会,有个穿绿色裙衫的侍女又走出来,问他从哪里来。道士回答是唐天子派来的人,并转告了自己所负担的使命。侍女说:“玉妃刚睡,请稍等一会。”这时云海沉沉,仙府天界破晓日出,玉雕的大门重重紧闭,静悄悄没有声息。道士恭敬地屏住呼吸、拱着手站在门下等候。过了很久,侍女才出来领他进去,并说:“玉妃出来了。”看见一个人,头戴金莲冠,身披紫色生丝衣,佩带红色宝玉,穿着凤头绣鞋,两边跟随七八个侍从。她对道士作了揖首,问道:“皇上安否?”接着又问天宝十四年以后的事情。说完,显出忧伤的神色。吩咐穿绿色衣服的侍女取来金钗玉盒,每样对分一半,交给道士说:“代我向太上皇问候,致意,谨献此物,为了重温往日的恩爱之情。”道士记下杨妃的话,收下交托的信物,将要动身回来,脸上有不满足的神色。玉妃坚持问清他的心意。道士又上前跪下说:“请求告诉一件当年发生的事情,别人谁也不知道,以便在太上皇面前作凭证。不然,恐怕宝盒和金钗,都会变成新垣平一样的骗术了。”玉妃茫然退后几步,站住,陷入沉思,慢慢地说:“从前天宝十年,我侍奉车驾到骊山宫避暑。秋七月,牛郎织女相见的那晚上,按秦地人的风俗,这天夜晚要铺设锦绣,陈列菜肴,摆上瓜果,在庭院中烧香,称为乞巧。宫廷里尤重此事。当时快到半夜,皇帝让侍卫在东西厢房休息,只我独自一人侍奉皇上。皇上和我并肩站着,仰望天空,有感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相互暗暗发誓:但愿世世代代永做夫妇!说完,我们拉着手呜咽流泪。这事只有皇帝一个人知道。”随即又自悲自叹地说:“由于产生这个念头,又不能久居于此。我还要重新堕落人世,并将再次结后世姻缘。或在天界,或在人间,定要再次相见,和从前一样重为夫妇。”又说:“太上皇也不久于人世了,希望他自己保重,不可自寻苦恼。”使者回来奏禀太上皇,太上皇心里又震憾又感伤,健康一天一天差下去。这年夏天四月,在南宫去世。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从校书郎调任盩厔县尉。陈鸿和琅琊王质夫家都住在这个县城,空闲时就结伴游仙游寺,谈到这件事都为之感叹。王质夫举酒于乐天面前说:“世代少有的事,如果不碰上世间的奇才去加工描写,就要随时光流逝而消失,不能流传于世。乐天深于诗道又是情感丰富的人。你试着用诗歌来吟咏一下此事怎么样?”乐天因此写出《长恨歌》。推想起来,不但是有感此事本身,而且想以女色为戒,堵塞导致祸乱的途径,作为未来的借鉴。诗歌已写成,让陈鸿作传。一般人听不到的事,我不是开元年间的遗民,也不知道;一般人能知道的,有《玄宗本纪》传世,现在只为《长恨歌》作个注脚罢了。

【总案】 唐人喜欢谈明皇与杨贵妃的事,除了不少见之于诗篇的以外,成本的著作便有《开天传信记》和郑处诲的《明皇杂录》,五代时余波犹漾,有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四卷传世。这种风气的由来除了与民间很多这一类的传说有关(王仁裕的作品据说是“采摭民言,得开元天宝遗事一百五十九条”而成)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杨婚姻其始不正,中有波折,最后又以悲剧结束,在历代众多帝妃之中,是很不寻常的。特别是杨贵妃死于马嵬,本非明皇心愿,文人于此便多逞其笔锋,或记事、或凭吊、或垂诫、或寄慨,不一而足,各有各的着眼点。其中的成功之作,除了李商隐《马嵬》诗“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慨叹玄宗以天子之尊,竟不能保护自己爱妃,颇有见地外,便属此文所提出的“长恨”的主题了。它将李杨爱情由人间而拓展到仙界,从瞬时升华到永恒,使之充满浪漫奇幻的色彩。

上半篇着重描写唐明皇好色祸国,荒废朝政,终于激起安史之乱,并于战乱中被迫舍车保帅处死了杨贵妃,这当中包含着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讽刺,颇具积极意义,虽然“女祸误国”的说法是陈词滥调。下半篇细致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生死不渝和刻骨相思的情感,那种对天上人间、七夕情话缠绵徘恻的描写,对“三载一意,其念不衰。求之梦魂,杳不能得”悲苦求索的刻画,确实深深扣击着历代读者的心扉,激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正因此,这一作品才得广泛流传,产生深远影响。就此来看,作品是成功的,作者的创作目的也实现了。不过从史实本身包纳的深层意义而言,这种权势富贵与声色伎艺的结合不可能孕育出超越现实利害关系的纯真爱情,所以,只好设计出杨妃死后成仙子、“且结后缘”的结局,以自我慰解,且用以掩盖男主角坐视恋人横死而不救的丑恶负心行为。至此,对所起的题目也许可以得到更多的理解:如果说李杨二人因死别而结束了爱情关系是绵绵“长恨”的话,也由着来生“世世为夫妇”的美好远景获得部分消释;那么,作为一种恒久的恨事,即是诸多人间的爱情或姻缘,总不能永久性地持续下去,往往被什么主观或客观的波折打断了,事后的补救又总是空劳心力,再也无法重圆好梦。

正由于作品所拥载的复杂深刻、已超出李杨个人遭际的局限而具有广泛的社会人生内容,加上故事情节的浓厚的可鉴赏性,它才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后世据以改写的文学作品甚多,最著名的是元人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和清人洪昇长生殿》这两种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