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孤独与深思 | 苏利·普吕多姆 | 《孤独与深思》是由法国诗人苏利·普吕多姆所写,苏利·普吕多姆的诗歌长于提示人心灵演算的隐秘、幽微的感受和体验。更长于分析,无论是灵感诗还是哲理诗,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他创作上的成就,188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文学院院士。1901年,瑞典文学院为了“特别表彰他的诗作,它们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把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他。该书记录叙述了作家在生活、生命中一个个瞬息的触动,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正如这本书的名字。 |
侯爵夫人 | 乔治·桑 | 《侯爵夫人》是法国作家乔治·桑创作的中篇小说。《侯爵夫人》是乔治·桑早期的作品,刻画了一个不愿同现实社会同流合污而追求纯洁爱情的贵族女性。现实生活中缺乏爱情,她在悲剧中找到了,于是一起真正的爱情悲剧发生了—她爱上一个悲剧演员,然而,事实上她爱上的是他扮演的角色而不是他本人。该篇是乔治·桑的短篇代表作。小说由女主人公自述身世:她16岁时嫁给年已50的R侯爵,成了侯爵夫人,但半年后.丈夫就去世,她成了年轻的寡妇。为了出入上流社会,她不久便做了拉里厄子爵的情妇。尽管她对这位子爵毫无感情可言,但为了在社交界有“身份”,她无奈地一直和这位子爵保持着情人关系,直到子爵去世。而此时,她已经80岁了。这就是18世纪一位法国贵妇人的一生,平淡无奇,而且颇具代表性——当时许许多多的贵妇人大致都是如此。然而,侯爵夫人却透露了她一生中最大的一个秘密,这才是小说的重点。 |
莫普拉 | 乔治·桑 | 《莫普拉》是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846年。该小说描写一个封建家族的两个后代莫普拉和艾德梅的爱情故事。莫普拉在艾德梅的启迪下,改变了封建观念和流寇恶习,结成互敬互爱的夫妻。 该小说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讽刺和抨击。故事以莫普拉家族为背景,莫普拉家族中分长幼两支。长支中,孤儿贝尔纳由七个独身的叔叔看管。幼支的于贝尔骑士只有一个女儿爱德梅。双方已断绝来往。爱德梅被骗入莫普拉,贝尔纳爱上了她。骑上队围剿了莫普拉,贝尔纳的五个叔叔战死,两个逃跑。贝尔纳带爱德梅逃出。爱德梅把他带回家,并劝他改掉恶习。爱德梅与参加战争获得荣誉归来的贝尔纳在一起猎狐时遭到枪击,被误认为是凶手的贝尔纳被判了死刑。爱德梅在法庭上宣布了与贝尔纳的爱情。后来查出真凶原来是贝尔纳的两个叔叔。最终,于贝尔临终成全了两人的婚姻。 |
魔沼 | 乔治·桑 | 中篇小说。乔治·桑著。作于1846年。热尔曼是个28岁的老实庄稼汉,带着3个孩子鳏居了两年。他的岳父莫里斯不忍孩子受苦,劝他去向富孀卡德琳求婚。热尔曼受命带着儿子小皮埃尔和邻居少女玛丽同行,晚上在魔沼迷了路,看到玛丽一心照顾小皮埃尔,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第二天走出魔沼,热尔曼看到了卡德琳的轻佻、自私,遂离开她家,而去寻找自己的儿子和玛丽。后得知老色鬼阿尔漠农场主正在追赶玛丽,他气愤而焦急地赶到森林,在魔沼教训了农场主,救回了玛丽和皮埃尔。正直善良的莫里斯老夫妇帮助热尔曼获得了玛丽的爱情,并按当地的习俗,隆重地举行了婚礼。作品歌颂了自食其力、藐视金钱的真正纯洁的爱情,并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大自然的绮丽风光,渲染了农村的静谧气氛,充满柔情蜜意,具有浓厚的浪漫情调。 |
天才 | 德莱塞 | 长篇小说。德莱塞著。作于1915年。主人公威特拉青年时代追求现实主义艺术,在画布上描绘了城市贫民区的景象、饥饿的人们和衣衫褴褛的儿童形象,但这些很快就不“时髦”了。他为了狭隘的个人利益,把自己的优秀作品低价出售,放荡形骸而养成好色恶癖,家庭也遭到不幸,在创作上和精神上都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作品通过“天才”艺术家威特拉逐步成为资本家所豢养的匠人的事实,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对天才的扼杀。小说出版后遭到围攻,被法院宣布为“诲淫之书”而禁止发行,直到1923年才得以再版。这是作家自己最满意的一部长篇小说。 |
鼠疫 | 加缪 | 法国著名作家和哲学家A.加谬(AlbertCamus1913~1960)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书初版于1947年。《鼠疫》创作思想开始酝酿的时期,是在1940年巴黎被德国法西斯占领以后。加谬用寓言的形式,刻画了法西斯像鼠疫的病菌吞噬着千万人生命的恐怖时代。加谬认为,当时处于法西斯专政统治下的法国人民,就像欧洲中世纪鼠疫流行期间一样,长期过着与外界隔绝的囚禁生活;他们生活在鼠疫城中,不但随时面临死神的威胁,而且日夜忍受着生死离别痛苦不堪的折磨。加谬在书中用细致的笔触描写了他的同时代人在面临一场大屠杀时的恐惧、焦虑、痛苦、挣扎和斗争,特别刻画了法国资产阶级在经历二战这场浩劫的过程中,在思想和感情上发生的巨大而深切的震撼。加谬在书中表现了自己存在主义的观点。他认为世界是荒谬的,现实本身是不可认识的,人的存在缺乏理性,人生而孤独,人活着并没有什么意义。当人们面临同样荒唐的生存时,尽管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但从深处看,却有相同的地方。加谬在书中描述了主人公里厄医生在和瘟疫斗争时,虽然感到孤独绝望,但他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是和那吞噬无数无辜者的毒菌进行斗争,而且在斗争中他看到爱情,友谊和母爱给人生带来了幸福。他同样认识到只有通过人们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肆无忌惮的瘟疫,人类社会才有一线希望。加谬的作品结构严谨,生活气息浓郁,人物性格鲜明,人物心理和感情变化深入细致,整篇故事中贯穿着人与瘟神搏斗的史诗般的情节,生死离别的动人故事,友谊和爱情的美丽篇章。 |
水与土 | 夸西莫多 | 夸西莫多抒情诗选,这些诗篇情愫绵绵,神采飞动,无论状景、咏物或抒写现实世界,或缅怀往昔,都饱含了诗人的热忱。他用浓烈的感情,涂抹时代生活的悲剧;又把热烈憧憬的理想,涸染在感情的多种色彩之中。他的每一首诗,字里行间无不涌动着激荡的情怀。 |
百万英镑 | 马克·吐温 |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流浪汉亚当·亨利穷困潦倒。一天,他饥肠辘辘地漫步在伦敦街头。碰到了两位豪绅兄弟给了他一封信,说30天之内信封里的钱将属于他。亨利迫不及待地直奔附近一家饭馆,饱餐一顿后发现信封里是一张票面100万英镑的钱币。亨利差点晕倒。饭店老板找不开钱,又把他当做富翁,对亨利竭力讨好,任他赊欠账单,并欢迎他随时光临。从此,亨利凭着这无法找开的百万英镑,到处赊买东西,住在高级的宾馆里,气派十足,俨然是一位年轻的富翁,跟过去穷困窘迫的样子判若两人。在一次大型的宴会上,亨利与英国姑娘波霞相遇并相爱。他利用这张钞票,与美国商人赫斯丁合作,为他做广告,兜售了矿山的开采权,获利100万美元。30天期满后,亨利向先前的豪绅归还百万英镑时得知,未婚妻波霞是绅士弟弟的侄女,亨利顺利地成了富翁的女婿。作者对金钱的作用和金钱关系下人的关系做了形象的展示,情节生动有趣,令人深思。 |
苦行记 | 马克·吐温 | 《苦行记》是马克·吐温的半自传性游记。《苦行记》于1871年春天动笔,1872年2月完成。该作品黑色幽默背后所隐含的是对社会欺骗实质的揭露,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美国社会的那种尔虞我诈以及互相倾轧等丑陋现象。马克·吐温以其独特的黑色幽默文体,揭示了幽默背后的虚假和荒诞。 |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 海明威 |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中篇小说。该作讲述了白人猎师罗伯特·威尔逊受雇陪一对美国富人夫妇弗朗西斯·麦康伯与妻子玛格丽特在非洲两天一夜的打猎经过。作品主要采用第三人称有限全知的叙述视角,通过简洁的对话,含蓄的叙述,细腻的心理描写,省略和重复等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了威尔逊沉着老道、果敢自信的硬汉形象,表达了人生的意义在于敢于藐视死亡、勇于抗争的主题。 |
丧钟为谁而鸣 | 海明威 | 长篇小说。美国海明威著。旧译《战地钟声》。描写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主人公罗伯特·乔登自愿从美国来到西班牙,加入反法西斯战争行列。为阻止法西斯军队对共和国进攻部队的拦截,他奉戈尔兹将军之命,在山区游击队配合下炸毁一座桥梁。但游击队队长帕勃罗为保存自己的地盘,不惜进行破坏。他的妻子皮拉尔和其他游击队员们却站在乔登一边。为克服暴风雪增加的困难,附近另一支游击队的领袖索多派人来支持他,但被敌人的巡逻兵发现,随即遭到法西斯飞机轰炸。乔登估计敌军已获悉进攻计划,作好了反击准备,故派人去向戈尔兹建议改变原进攻方案,但时间已来不及。当共和国军队进攻的信号打响时,乔登炸毁了桥梁,同时身受重伤。他命令游击队员全部撤离,留下自己阻击敌人。最后为掩护其他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临终前,他对反法西斯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小说以鲜明的反法西斯倾向塑造了为正义而战的英雄人物,也揭示了这次战争的复杂性,它标志了作者创作道路上的新起点。 |
消失的地平线 | 詹姆斯·希尔顿 | 《消失的地平线》是1933年4月由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出版,作者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主要讲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名西方旅客意外来到坐落在群山之中的香格里拉秘境。原本各自身为外交家、银行家、修女与大学毕业生的四个旅人,被命运捆绑在一起,在香格里拉遭遇了种种离奇事件。该书出版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很长时间都名列口袋图书的第一位置。也引发了后世很多人到中国来寻找书中描写的香格里拉。 |
绞刑架下的报告 | 伏契克 | 捷克作家伏契克(1903—1943)的报告文学。全书共分8章。作者从他被捕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被判处死刑,写出了整个在狱期间所遭到的德国法西斯的骇人听闻的拷打与迫害,同时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革命、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他在狱中组织和领导了“狱中集体”,与法西斯匪徒进行斗争。作者还记述了许多同狱革命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展示了他们崇高的精神风貌;也写了叛徒出卖战友,庸人悲观绝望的情景。在死神临近之际,作者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明,他为欢乐而生,为欢乐而死,并叮嘱同志们和亲友,不要为他的死而悲哀,因为他的名字永远不会和悲哀联在一起。此书以作者自身的经历塑造了一个勇于为真理和人民事业献身的共产党人形象,揭露和控诉了法西斯的残暴,并以感人肺腑的言语,激励人们用正义的力量战胜一切黑暗势力。在艺术上,记实与抒情结合,突破一般特写作品单纯纪事的局限,将自己强烈而真挚的情感和对未来的理想有机地与作者亲身经历融和在一起,既有叙事作品的细节描写,又有抒情作品的主观表现,甚至还有政论作品的犀利笔调。笔锋所至,无拘无束,唯有真实与真情赫然显现,因而使整部作品具有一种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 |
儿子与情人 | 劳伦斯 |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作者的半自传体作品。小说围绕矿工毛瑞尔一家展开。保罗的母亲格特鲁德与保罗之父毛瑞尔婚后不久,毛瑞尔就变成了一个酒鬼,格特鲁德憎恶他,于是把全部爱情转向儿子。她原来最喜爱大儿子威廉,后来威廉去伦敦工作,并在伦敦病故,她就把全部感情寄托在二儿子保罗身上。保罗16岁时认识了女友米丽安。她鼓励保罗在工厂工作之余作画,并与保罗同学法语,两人情感日益加深,但是保罗的母亲不喜欢米丽安,要保罗放弃她。同时,米丽安由于受到严格的宗教观念的影响,将爱情的任何热烈表示都看作是不轨与低下,只追求精神上的恋爱,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保罗与米丽安的关系终于破裂。几年之后,保罗为了摆脱母亲在精神上对他的控制和米丽安给他的感情上的打击,他认识了女工克莱拉。这时漂亮的克莱拉已与丈夫分居,不久她就成了保罗的情妇。他们的关系虽然充满了火热的感情,但缺乏精神上的理解,保罗觉得单纯的肉体满足也不能给他带来长远的欢乐。他无法找到使精神与肉体统一起来的爱情,因而又陷入了精神的矛盾。保罗的母亲患了癌症。一天他去医院看望母亲,发现患了伤寒症的克莱拉的丈夫道斯也在那里。保罗出于对道斯的同情,说服了克莱拉,使他们夫妇重归和好。母亲去世后,保罗孤独一人,茫然不知所惜。通向未来生活的途径究竟在哪里?他依然不得而知。最后,经过长期的内心斗争,他以新的勇气投入了新的生活。 |
人性的弱点 | 卡耐基 | 卡耐基著,作者在书中主要论述了处置人的技术,获得他人喜欢的方法和同意的方法,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的方法,使家庭生活更加快乐的法则以及信函在人际交往的妙用。作者认为,人们在日常事务及交际上和人相处的艺术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要想使人喜欢你,必须做到以下6点:真实地对别人发生兴趣;微笑;记住一个人的姓名;当他是讲话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做一个善于静听的人;鼓励别人谈论他自己;就别人的兴趣谈论,使别人感觉重要——并真诚地这样做。要想取得他人同意你,必须努力做到:尊重别人的意见,永勿告诉人他是错的;如果你错误了,迅速着重的承认;避免争论;用友善的方法开始;使对方立刻说“是,是”;让对方多说话;使对方以为意念是他的;真诚的尽力由对方的观点看事;同情于对方的意念和欲望;激动更高尚的动机;使你的意念戏剧化;抛下一个挑战。要想改变人必须遵守这样的法则:用称赞及真诚的欣赏开始;间接指出他人的错误;在批评对方以前,谈论你自己的错误,发问而不发直接的命令;使对方保持他的面子;称赞最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给人一个好名誉去保全;用鼓励使你要改正的错误好像容易改正,使你要让对方做的事好象容易做;使对方乐于做你所建议的事。对于如何使家庭更幸福,作者建议有7条;切勿喋喋不休;不要改造你的配偶;不要批评;给真诚的欣赏;加以小小的注意;要有礼貌;读一本关于结婚性生活的好书。此书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发现、发展、利用那些潜伏未用的资才,在美国和西方世界被读者誉为“人类出版史上第二畅销书。” |
人性的优点 | 卡耐基 | 《人性的优点》作者戴尔·卡耐基。此书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经典励志内容。戴尔·卡耐基结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对共同的人性、相通的心理进行了通俗的揭示,可以说是他一生最重要、最生动的人生经验。书中记录了人们摆脱焦虑、忧愁等心理困境,过上快乐生活的方法,以及走向成功的实际案例,帮助读者认清自己、相信自己、克服焦虑,充分开发潜在能力,发挥人性的优点,开拓成功美好的新生活。 |
伊索寓言 | 伊索 |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据希腊历史家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的奴隶,善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后被德尔斐人杀害。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索寓言》有三、四百个小故事,多是动物故事,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这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负的人团结起来对恶人进行斗争,如在《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故事中,作者用豺狼、狮子这样凶猛的动物比拟人间贪婪残暴的统治者, 抨击他们虐害弱小的寓意不言而喻;《农夫与蛇》这个故事是劝戒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不光阐明害人终害己的道理,还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去战胜敌人。《伊索寓言》中有些故事还总结了古代希腊人民的生活经验,如:跟那些遇到危险就把朋友抛弃不顾的人打交道,要多加小心的故事《旅行者和熊》、朋友不和就给敌人可乘之机的故事《狮子和公牛》等等。其中还有不少故事长期以来被后人引用,发人深省,启迪智慧,如《龟兔赛跑》、《狐狸与葡萄》等。当然,《伊索寓言》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如宣传乐天知足的《说马幸福的驴子》、向强者妥协的《芦苇和橄榄树》等故事。这些寓言反映的是奴隶和下层平民中落后的意识,有的则是后人收集时混入的,带有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金尼阁口述的译本《况义》在1625年刊行,收有寓言22则;1840年出版的《意拾蒙引》,收寓言81则;此后又有不同的中译本相继问世。 |
莎乐美 | 王尔德 | 《莎乐美》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于1893年创作的戏剧。莎乐美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讲述了莎乐美听从母亲希罗底的指使,在为希律王跳舞后,要求以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为奖赏。王尔德的《莎乐美》虽然是采用了《圣经》中莎乐美故事的框架,但是作者彻底改变了故事的原意,融入了自己的唯美主义叙事手法,表达“爱”与“美”、“爱”与“罪”的唯美理念。莎乐美是希罗底(希律王的第二任妻子)的女儿,希律王(巴勒斯坦伽里黎的统治者)的继女。其母因施洗约翰指责她通奸,阻止希律王娶她为妻,而对施洗约翰怀恨在心。遂将莎乐美作为其复仇工具,指示她以跳舞取悦希律王,以换取圣人的人头。 不久,希律王难以控制他的感情,对继女莎乐美产生迷恋。而莎乐美自己对圣人施洗约翰的爱被遭到拒绝后,因爱生恨,在为希律王跳七重纱舞时乘机索要圣人的首级,最后亲吻其头颅。最后,莎乐美得到了与圣人相同的命运,被处以死刑。 |
阿霞 | 屠格涅夫 | 《阿霞》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该作完成于1857年,首次发表在《现代人》杂志1858年第一期上,副标题是《尼·尼所讲的故事》。阿霞是一个富有的地主和一个女农奴的私生女。女农奴死后,由父亲抚养成人;父亲死后,由其同父异母的兄长带着到异国旅行。在德国的小城津齐格矿泉疗养地,阿霞与尼·尼邂逅,并爱上了他。尼·尼也热烈地爱着阿霞。当阿霞主动提出与他约会、向他表白自己的感情时,他却惊得目瞪口呆,畏惧地退缩了。他对自己说:“如今,幸福来到了——而我却动摇了,我竟把它推开了,……幸福的突然到来反使我心慌意乱。我承认,阿霞本人,连同她火辣辣的性格、她的身世、她受的教育——这一个有吸引力却又古怪的少女,着实把我吓住了。”他伤了她的心,也伤害了她的自尊。她决定与他诀别。当尼·尼意识到自己与幸福擦肩而过时,他自责、后悔,追怀不已。 |
洛丽塔 | 纳博科夫 | 《洛丽塔》(Lolita),又译为《洛莉塔》、《洛丽泰》、《罗莉泰》,是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绝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小说描述一位从法国移民美国的中年男子亨·亨伯特(Humbert Humbert)在少年时期,与一14岁的少女安娜贝儿发生了一段初恋,最后安娜贝儿因伤寒而早夭,造就了亨伯特的恋童癖(The child I love),他将“小妖精”定义为“九到十四岁”。亨伯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妇抛弃,后来又迷恋上女房东Charlotte Haze的12岁女儿洛丽塔(Lolita),称呼她为小妖精。由于儿时的阴影,亨伯特对洛丽塔无法自拔,为了亲近这名早熟、热情的小女孩,亨伯特娶女房东为妻,成为洛丽塔的继父。小说中的女孩原名桃乐莉·海兹(Dolores Haze),西班牙文发音的小名为洛丽塔(Lolita)或洛(Lo),因此作为书名。 |
名利场 | 萨克雷 | 《名利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萨克雷的代表作,1847年开始在《笨拙》杂志上连载,1848年出版单行本。作品副标题为《没有英雄的小说》,它不以英雄和正面人物为主人公,勾勒出一个唯利是图、唯势是趋、充满欺诈的世界。女主人公蓓基·夏泼是穷画家的女儿,父母双亡,从小遭受学校与社会的歧视,形成她自私、冷酷的性格。她曾想嫁给证券经纪人的阔少乔瑟夫,没有成功。后来,她又到毕脱·克劳莱爵士家当家庭教师,博得全家欢心。毕脱爵士对她十分倾心,妻子死后,向她求婚,但她已和爵士的次子罗登秘密结了婚,这事实使全家十分气愤。罗登的姑母、老处女克劳莱小姐原准备大部遗产留给罗登,当知道他娶了没有地位的女人后,就断绝了来往。罗登是个贵族纨绔子弟,跑马、赌钱、决斗样样干。在军队供职的罗登靠军俸不能度日,两人只得靠借债和抬摇撞骗维持生活。滑铁卢大战之后,蓓基到了巴黎,周旋于驻法的英军将领之间。欠下大量债务,她和罗登又回到伦敦。无恶不作的政客斯丹恩勋爵成了她的追求者,而她靠卖弄风情从勋爵那里得到许多贵重首饰和金钱。后来她和勋爵的私情被丈夫发现,罗登愤而出走,和蓓基一刀两断。勋爵也抛弃了她。蓓基在上流社会混不下去,只得到欧洲各地行骗谋生。她追逐名利枉费心机,只落得人财两空。萨克雷在作品中生动塑造了19世纪初期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女冒险家的典型。作家的小说创作还有《彭登尼斯》、《纽克姆一家》及散文集《势利人脸谱》等。强调创作的真实性及用讲故事方法表现幽默、讥讽是萨克雷作品的特点。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必的中译本《名利场》。 |
魔戒[指环王] | 托尔金 | 《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又译《指环王》,是英国作家、牛津大学教授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创作的长篇奇幻小说。该书是《霍比特人》的续作,被公认为近代奇幻文学的鼻祖。经过十二年的创作和四年的修改,《魔戒》于1954年至1955年出版。全书分为三部:《护戒同盟》《双塔奇兵》《王者归来》。《魔戒》主要讲述了中土世界第三纪元末年魔戒圣战时期,各种族人民为追求自由而联合起来,反抗黑暗魔君索伦的故事。 |
精灵宝钻 | 托尔金 | 托尔金的《精灵宝钻》(The Silmarillion)主要叙述在《霍比特人》和《魔戒》三部曲之前发生的事。它讲述了托尔金世界中各大种族的起源和相互联系。《精灵宝钻》是托尔金对中洲世界起源的设定,蕴含着他为英语民族塑造创世史诗的雄心,由小儿子克里斯托弗•托尔金在其身后整理出版。始有一如,“独一之神”,其名在世间称为伊露维塔。精灵,一如的首生子女,生永世热爱星光,他们的美丽并不凋谢或者消逝。人类,次生子女,一如赐给了他们决定自己命运的自由,还有一样奇特的礼物——死亡。随着时间流逝,连众神亦会嫉羡。精灵宝钻,由最有天赋的精灵——费艾诺造出。宝钻蕴藏着曾在双圣树上的维林诺之光,那是尚无任何堕落发生的太初时代的最后孑遗。第一代黑暗魔君、堕落的魔苟斯盗走了它们。费艾诺众子发下亵渎神灵的誓言,执意离开家园,前去向大敌发动战争、复仇到底。他们蛊惑族人违背诸神,渡海出征。同族相残,堕落由此开始…… |
睡美人 | 川端康成 | 《睡美人》(1961)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晚期作品,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人性自我完善,表现了人性升华的美;小说以丑为题材,但能化丑为美,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从丑恶堆中复活出来的人性之花。它叙述一位年近七旬的江口老人先后五次到一家秘密妓院过夜 。这家妓院是丑恶的,它专门为那些丧失了性能力的老人而设。睡在妓馆里的美人,服了药,处于昏迷状态,夜里发生了什么事,全然不知道。第二天早上,老人走后,她们才会苏醒过来。小说开头,在江口老人还未见到睡美人之时,那位妓馆女人再三说明:“到这里来的客人都能够令人放心。”她把江口老人也看成是丧失了性能力的人。“然而,江口老人打年轻起就乐道此事,所以并不像这女人说的是可以放心的客人”。江口老人也自认为要破坏这家妓馆的“禁忌”,“他是可以做得到的。” |
湖 | 川端康成 | 《湖》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晚年创作的中篇小说,《湖》连载于《新潮》1954年1-12月号。该小说主角银平是个有跟踪貌美女性癖好的中年男子,通俗的说,也就是现在人们眼中的那些喜欢尾行漂亮姑娘的痴汉。书中写了银平的三次尾行经历,这三次尾行的对象分别是他的学生、美丽动人却在一个老人的包养下流失青春的女人、恋爱中的少女。全书通篇表露出一种无法愈合的孤寂感,宣扬人生无常,万事皆空的思想,说明人的孤独与寂寞是无法排除与解脱的,美的东西是虚无的,幸福也是空虚的,在哀愁与虚幻中追求与憧憬,是永远无法达成的,即使女性美也无法拯救自己虚空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