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迎着三色旗 | 凡尔纳 | 《迎着三色旗》(Face au drapeau)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一部小说。作品共18章。托马斯·罗什是一位名扬四海的法国化学家。他发明的一种名叫“罗什闪电”的攻击导弹,因为要价太高而在欧洲四处受阻,大家都认为他已疯了。他被送到美国的一个疗养院,后又在一天晚上突然失踪。原来是海盗为了得到“罗什闪电”,将化学家劫持,并用重金收买发明家,意在统治大海。当各国军舰来围剿海盗时,他们发出“罗什闪电”将军舰炸得粉碎。最后,一艘法国军舰升起“三色旗”时,托马斯·罗什的灵魂突然受到震撼,意识到了自己的罪行,炸毁了海盗岛。 |
小把戏 | 凡尔纳 | 《小把戏》(P'tit-Bonhomm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作品共2卷31章。本书受狄更斯的影响,并且作者也将这本书题献给了狄更斯。在爱尔兰的一座小城,一个江湖艺人正在表演一场富丽堂皇的英国宫廷觐见场面,而使这个木偶把戏活动起来的是一个装在箱子里的三岁男孩,这个贫苦孩子的流浪故事从这里开始,充满了悲惨和离奇的情节,最后却以美妙的喜剧结尾。 |
约纳丹号历险记 | 凡尔纳 | 一艘美国快速帆船——约纳丹号,离开了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向南非驶去。船上载着由一家移民公司招募的一千多名移民,准备到拉格阿湾,一块由葡萄牙政府授予土地开发权和经营权的地方。不料,航行伊始,就事与愿违,在狂风暴雨的袭击下,船搁浅在麦哲伦群岛的霍斯特岛。约纳丹号的遇难者们在这个岛上居住下来,等待他们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
征服者罗比尔 | 凡尔纳 | 十九世纪后期,用比空气重的机器真正解决飞行问题仍是人们的一种设想。但是工程师罗布尔已经秘密制造了“信天翁号”飞行器,并驾机来到费城宣布:只有比空气重的机器才能真正征服天空。他把顽固的“比空气轻主义者”韦尔顿学会的主席和秘书“劫持”到飞行器上,带着他们做环球飞行,在同大自然的各种较量中充分显示了这种飞行器的巨大威力。最后,“比空气轻主义者”们的得意之作“前进号”飞艇与“信天翁号”飞行器较量,不击自破,再次显示了罗布尔的“信天翁号”才是人类征服天空的使者。 |
蒸汽屋 | 凡尔纳 | 《蒸汽屋》(La Maison à vapeur)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全书共2卷30章。在19世纪中期,当时被英国殖民的印度,一场轰轰烈烈的印度民族起义失败。在起义之中,数百万无辜的人命丧黄泉,一个叫那纳·萨伊布的家伙组织者另一场起义,上次起义中,他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人,被英国殖民政府通缉,另一方面,莫罗上校欲报那纳的杀妻之仇,以去印度北部游玩的名义乘着工程师班克斯建造的蒸汽屋——一只钢铁巨象,与奥德上尉等人踏上了旅程。 |
壮丽的奥里诺科河 | 凡尔纳 | 《壮丽的奥里诺科河》(Le Superbe Orénoque)是法国著名科探险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玻利瓦尔城的三位地理学家、法国的两位探险家和玛夏尔中士及他的侄子让出于各自的目的,同时来到了奥里诺科河。他们各自租用了一艘船逆流而上。一路上奇异壮观的景象层出不穷。让为了寻找十四年前失踪的父亲,不顾沿途的危险,怀着坚定的信念要到达奥里诺科河的源头。途中他们遇到了匪帮的围困,让是否能脱离危险找到他的父亲呢? |
2889年 一个美国新闻界巨子的一天 | 凡尔纳 | 作者儒勒.凡尔纳 ,29世纪的人生活在不断变换的环境中,表面却一无所感似的。他们对奇迹美景已经厌倦,面对日新月异的进步成果十分淡漠。他们觉得一切都自然得很。然而,倘若同往昔比一比,他们便会更珍惜我们的文明,并重视走过的道路。 |
升D先生和降E小姐 | 凡尔纳 | 我们是卡尔费马特镇上的小学的一群孩子,总共30来人,20来个6岁至12岁的男孩子,10来个4岁至9岁的小姑娘。如果你想知道这个小镇的正确位置,根据我的地图册第47页,这是在瑞士信奉天主教的一个州里,离康斯坦茨湖不远,在阿邦泽尔②的群山脚下。“喂!你在那边干什么,约瑟夫·穆勒?”“怎么啦,瓦尔吕吉先生?……”我回答。“我在讲历史的时候,你在写什么?”“我记笔记,先生。” |
一个在冰雪中度过的冬天 | 凡尔纳 | 5月18日清晨,古老的敦考克教堂的神甫5点钟就起床了,像往常一样,为几个虔诚的教徒举行小弥撒。他身穿教袍,就要走向圣坛的时刻,一个人兴冲冲而又略带不安地来到圣器保存室。这是个60岁左右的老水手,但仍然身强力壮、精力充沛,脸上的表情憨厚而开朗。“神甫先生,”他说道,“请停一停。”“你大清早来要什么,让·科布特?”神甫问道。“我来要什么?嗨,当然是来拥抱你。”“好了,等我做完弥撒——”“弥撒?你以为我会现在让你做弥撒吗?”“我为什么不能现在做弥撒呢?”神甫问道,“你是什么意思?第三次铃声已——”“不管第三次铃声响了没响,” |
狩猎10小时 | 凡尔纳 | 凡尔纳的短篇小说《狩猎10小时》发表于1882年。一个“新手”讲述自己的一次狩猎冒险经过。充满幽默和讽刺,令人啼笑皆非。曲折而又有趣的故事,情节惊险,充满奇特的偶合,再衬以非凡的大自然奇景,造成一种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兼之凡尔纳的文笔流畅,叙述轻快。 |
冰岛怪兽 | 凡尔纳 | 《冰岛怪兽》(Le Sphinx des glaces)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全书共2卷32章。本书是以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皮姆历险记》(The Narrative of Arthur Gordon Pym of Nantucket)的续集面目出版的。主人公杰奥林在凯尔盖朗群岛搭乘了一艘双桅纵帆船前往另一个岛屿,准备从那里转道返回美国。途中,一块载有珍妮号船员尸体的浮冰引起杰奥林的注意,他最终随哈勒布雷纳号横穿南极以解开这个谜底。珍妮号其实就是阿瑟·皮姆十年前最后搭乘的双桅纵帆船,船长正是哈勒布雷纳号船长的哥哥。哈勒布雷纳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穿越了极圈,不料却在一座冰山翻转时被甩出了海面。搁浅在距海面一百多英尺的位置。这座冰山载着他们在薄雾中漂流,海难幸存者乘一艘小船离开南极时,途经司芬克斯岛,在那里找到了已经去世多年的阿瑟·皮姆。作者根据当时地理大发现后的科学知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使读者紧随主人公体验了充满惊险刺激的南极之旅。 |
十五岁的船长 | 凡尔纳 | 《十五岁的小船长》(Un Capitaine de quinze ans)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全书共2卷38章。本书描写捕鲸船“海上流浪者”号在南极圈结束捕鲸作业后,开往新西兰,赫尔船长把临时雇来、相当难弄的船员遣送上岸。除船长外,还有五名水手和一名见习水手。这时逗留在新西兰的“流浪者”号船主的妻子韦尔登夫人和她五岁的儿子杰克、表兄贝内迪,以及一位黑人仆,要求搭乘“流浪者”号回旧金山,胡尔船长慨然答应。当时船上还有一个在奥克兰临时雇来的厨师,名叫尼古鲁,他是葡萄牙人,平日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往,胡尔船长对他的过去经历并不清楚。“流浪者”号在航行途中救起了一艘遇难货船上的五名美籍黑人和一条大狗。这五名黑人都是美国的自由公民,胡尔船长答应把他们送回美国。但后来胡尔船长和五名水手因追捕一条鲸鱼全部遇难,十五岁的见习水手狄克·桑特成了“流浪者”号船长。他英勇机智,率领全船人员度过了惊涛骇浪,但船上的厨师尼古鲁实际上是个黑奴贩子,他乘狄克·桑特黑夜熟睡时,偷偷地改变了罗盘针指示的方向,使“流浪者”号不是开往美洲大陆,而是在人烟稀少的非洲海岸触礁失事。尼古鲁与美籍黑奴贩子哈里斯串通,把船上遇难人员全部骗入非洲内地。他们互相帮助,经历了千辛万苦,大部分人员终于回到了美国。 |
大臣号遇难者 | 凡尔纳 | 《大臣号遇难者》(Le Chancellor)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全书共由57篇日记组成。大臣号是一艘漂亮的三桅九百吨帆船,从南卡罗来纳州的查理斯顿到英格兰的利物浦作商业航行。航行途中,船长改变航线,决定从百慕大群岛方向航行。这个不祥之地似乎引发了大臣号的一系列灾难。先是船舱里的棉花发生自燃,接着发现舱里有烈性炸药,再后来是大臣号触礁搁浅,而遇难者的灾难才刚刚开始······ |
二十世纪的巴黎 | 凡尔纳 | 《二十世纪的巴黎》(Paris au XXesiècl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完成全文的长篇小说 。作品的初稿约写于1860年,完稿1863年。巴黎青年米歇尔·杜费诺瓦(Michel Dufrénoy)在1960年获得了拉丁诗大奖。可是在当时,科学、工业飞速发展,文学、音乐、艺术被人们所藐视,几乎没人学习文学艺术,艺术家也都找不到工作。米歇尔在毕业后则结识了一些艺术家,他们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有的流浪在外,有的被迫去国外谋生……最后,米歇尔也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寒冷的冬天昏倒在雪地上。本书是以1960年代的巴黎为背景舞台的预测型小说,作者在公元1863年时所做的预言,如今一一成了事实,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先知灼见。 影印机、传真机、国际通讯网路、救人电疗、杀人电椅……甚至快运系统,这些属于二十、二十一世纪的高科技,在一百三十四年前,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就已经以其精准的想像力、细致的文笔,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二十世纪的巴黎》一书中。 |
隐身新娘 | 凡尔纳 | 作者儒勒·凡尔纳。全书共十九章。法国青年画家玛克在匈牙利旅行,和当地的一位少女米拉订了婚。曾经向米拉求爱未成的威廉·斯托里茨对此十分嫉恨,他利用其父的秘密科学发明——隐身术,暗中进行恐吓、威胁、迫害,百般阻挠这桩婚姻,在拉兹城引起无数风波。最后,在警方和市民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揭穿了罪恶阴谋,击败了坏人。玛克和米拉历尽波折,终成眷属,一起过上了幸福生活。1757年,在匈牙利的拉兹城中,法国画家玛克·维达尔即将与当地著名的医生罗特利契的女儿米拉举行婚礼。而几个月前向米拉求婚未成的德国人威廉·斯托里茨却利用其父留下的隐身术肆意阻挠破坏他们的婚礼:先是多次撕毁结婚告示,然后又在订婚晚会上高唱德国的《仇恨之歌》、践踏花束、撕毁婚约、拿走新娘花冠……当他们在教堂里举行婚礼时,斯托里茨又将结婚戒指扔出,并发出恶毒的诅咒。米拉当场昏倒在玛克怀中。干完这些,斯托里茨又公然向全城居民挑衅,还利用隐身术将米拉隐身。最后,斯托里茨在与他的仆人去取解除隐身的药水时,死在了医生的儿子哈拉朗上尉复仇的刀下,他那隐身术的秘密也因他的死埋葬了。第二年,一直过着隐身生活的米拉在生子时终于解除了隐身药水的作用。 |
永恒的亚当 | 凡尔纳 | 索弗尔慢吞吞地行走,首先因为天气燥热:已到炎热季节,巴齐德拉位于斯蓬纳·虚或东海之滨,在赤道以北不到20度,行至天顶的太阳向巴齐德拉洒落像瀑布似的可怕的光线。除了疲倦和炎热,他思想的重负也使这个有学问的博士索弗尔放慢了脚步。他用手不经意地擦去额头的汗水,回想起刚刚结束的那场会议,会上有那么多高谈阔论的发言者,他也荣幸地列入其中,他们隆重地庆祝帝国建立195周年…… |
佐奇瑞大师 | 凡尔纳 | 日内瓦城位于同名的日内瓦湖西畔,城中有罗讷河流过,将它分隔成两部分;而该河又在中央被一座小岛一分为二。这小岛宛若一艘荷兰大游轮停泊在河中央。在现代建筑还没出现之前,这里是一片奇形怪状的屋群,层层叠叠,你这我挡,很煞风景。小岛太小了,事实上,一些房屋被挤到水滨,任凭风吹浪打。房子的横梁,因为成年累月地遭到河水的侵蚀,已经发黑,看上去活像巨蟹的爪子。窄窄的河道,如蜘蛛网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延伸,河水在黑暗中颤动着,仿佛原始橡树林中簌簌抖动的叶子。罗讷河则隐藏在这一片屋群组成的森林之后,吐着白沫,无限痛苦地声吟着。 |
缅甸岁月 | 奥威尔 | 《缅甸岁月》发表于1934年,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第一部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一名脸上长胎记的英国木材商人弗洛里在缅甸的悲惨故事。弗洛里憎恨英国的殖民统治,同情当地缅甸人,无法认同自我的殖民者身份。他既不被白人所容,也不被当地人所接纳,最后由于求婚失败而开枪自杀。《缅甸岁月》是乔治·奥威尔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继吉卜林的《吉姆》和福斯特的《印度之行》之后,以英印殖民地为背景的上乘之作。 |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 奥威尔 |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揭露了恐怖的反人性的战争。该作以恐怖的战争真相为背景,描写战争的政治事件,是传记与政治小说两者的结合。其传记纪实性,表现在该作以国际反法西斯主义的政治性事件为背景,描写了在西班牙战场上,奥威尔亲眼看到了排除异己的反人性恐怖;其政治性,体现在奥威尔像很多外国友人一样,怀着“与法西斯作斗争”的唯一目的参加了战斗,并与西班牙国内十几岁的孩子编在一个战斗集体里。这些孩子是为求生存而来参战的,是一群为面包而来的“乌合之众”。这些“友人”和“孩子”却被视为“托洛茨基分子”(即统一工党),当作“搜捕”对象。 |
卡尔曼情变断魂录 | 梅里美 | 本书是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卡尔曼情变断魂录》《达芒戈海上喋血记》《马铁奥仗义斩子》《费德里哥得道升天》《一赌失足千古恨》《维纳斯艳惊伊尔城》等六篇*能代表其小说成就、体现其艺术特色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 |
雅克团 | 梅里美 | 1828年6月7日,梅里美发表了一部重要戏剧作品《雅克团》。《雅克团》是以法国十四世纪著名的“雅克团”农民起义为题材创作的剧本。剧本的故事发生在包阿锡地方,封建领主纪尔伯?达蒲莱蒙凶残横暴,广大的农民群众忍无可忍,在一个名叫若望的修士的启发和率领下举行起义,攻克了达蒲莱蒙的城堡,杀死了封建领主,取得节节胜利。在封建统治者的欺骗和英国浪人军队的内外夹攻下,起义失败,缺乏觉悟的农民军群众在失败的灾难面前,纷纷抱怨若望修士把他们引到了绝境,最后将他杀死。该剧的主旨在于揭示人民反抗封建领主专制的斗争精神,表现了封建暴力下被剥削被压迫人民进行反抗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人民的革命行动表示了明显的同情。 |
查理第九时代轶事 | 梅里美 | 法国作家梅里美的长篇小说。16世纪下半叶,查理第九时期(1560~1574),发生过一次持续多年的宗教内战。国王本人支持天主教集团,新教胡格诺集团则以海军上将柯里尼为首。1570年,双方表面上取得谅解,达成协议,新教取得一定程度的活动自由。休战两年多后,新教重要人物集聚巴黎,查理第九和天主教贵族集团于8月24日,即圣巴托罗缪节发动武装袭击,大肆屠杀新教徒达二千余人,史称“圣巴托罗缪之夜。”小说基本情节即以此惨案为历史背景展开的。贵族青年麦尔基在父亲的熏陶下,对新教忠诚不渝。大惨案发生前不久,他持父亲介绍信去巴黎投奔柯里尼,与胞兄乔治不期而遇。乔治任皇家轻骑兵营营长,并已改信天主教。麦尔基在乔治引导下进入宫廷和上流社会。不久与土尔芝伯爵夫人结为友好,在决斗中将夫人的情人杀死,自己作了她的新欢。国王策划暗害柯里尼的阴谋,准备假乔治之手达到自己的卑鄙目的,但乔治识破其计,并表示难以从命。屠杀开始,巴黎血流成河。乔治拒绝参加这一行动,擅离部队营救麦尔基。伯爵夫人力劝麦尔基改信天主教,保存生命,他执意不肯。乔治被关进牢狱,麦尔基混出巴黎。新教徒在拉罗舍尔城造反。麦尔基成了新教徒军队的一个头领。乔治被国王放出监狱,命他率军镇压新教徒。战场上,麦尔基误伤乔治,后者在弟弟怀中死去。《查理第九时代轶事》揭穿了国王的伪善面目,他是屠杀新教徒的真正的历史罪人。 |
普宁 | 纳博科夫 | 《普宁》是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7年。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普宁的俄裔美籍教授在一所名为温代尔学院担任教职期间的生活遭遇,反映了一个身处美国主流文化群体中的“他者”的困苦、挣扎与无奈。在美国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之中,普宁遭遇了种种的冷遇和排挤,虽然他身处温代尔学院,却无法获得一个永久的教职;虽然他来到美国多年,却没有一个稳定的住所;虽然他周围学者云集,却没有一个真正的知己。纳博科夫对普宁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体现了他对人类普遍困境的思考。 |
青鸟 | 梅特林克 | 梅特林克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六幕的梦幻剧。樵夫的两个孩子蒂蒂尔和弥蒂尔在圣诞节前夕梦见他们受仙姑贝里吕娜之托,为她病重的孙女儿去寻找青鸟。兄妹俩用仙姑给他们的有魔法的钻石小帽,召来了面包、糖、火、水、狗、猫等的灵魂。在光明的引导下走遍记忆乡、黑夜宫、森林、墓地、幸福园,以及未来王国,历尽千辛万苦,经历种种磨难,最终青鸟得而复失。梦醒后,貌似仙姑的女邻居讲到她生病的孙女渴望得到蒂蒂儿心爱的斑鸠鸟作为圣诞节的礼物。蒂蒂儿欣然允诺。而这时斑鸠鸟变成蒂蒂儿梦中苦寻的青鸟。剧中运用了各种各样意味隽永的象征手法。青鸟包含着几层象征意义,它是独一无二的人类幸福的体现者,本身又包含着大自然的奥秘。因此,它既是人类精神幸福的体现,又是人类物质丰盈的象征; 既关系到人类的现世生活,又联系到他们的未来幸福。作者以青鸟这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思想观念。通过两个小孩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寻找青鸟的故事,表明人类对光明、幸福和生的欢乐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穷人生活的同情、对现实和未来的乐观态度与憧憬。梦中的青鸟艰苦难寻,而现实的青鸟唾手可得,尽管最终都得而复失,但说明人类幸福是存在的。虽然人人都在追求幸福,目标也各有不同,但真正的幸福只属于那些乐于为他人牺牲自我幸福的人。这种象征的手法比正面的述说具有更强的艺术效果。剧中,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物质、各种动植物、各种思想情感、各种社会现象,甚至抽象的概念和未来的事物都在各自的特性上被拟人化了。因而给观众以具体而形象的启发。这部寓意深刻的梦幻剧,具有童话的优美诗意,又因其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而具有一般童话剧所难以达到的深邃的哲理意蕴。1908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首先将这部剧作搬上莫斯科舞台。演出获得巨大的成功。此后纽约、巴黎和世界剧坛才纷纷开始上演此剧,至今上演不衰。1923年,茅盾先生主持的文学研究会最早将梅特林克介绍到中国来。同年,文学研究会丛书收录了傅东华从英文重译的 《青鸟》。这部剧作在我国解放前就先后出过三种不同的译本,深受我国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
失去的莱松岛 | 米切尔 | 《失去的莱松岛》(Lost Laysen)是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在其15岁(1916年)时写的中篇小说,但它直到1996年才出版。小说写的是在南太平洋上的火山岛——莱松岛的爱情故事。 米切尔把手稿交由Henry Love Angel,Angel在1945年去世,直到他的儿子发现的手稿,把小说和米切尔的信件一起发表。《失去的莱松岛》(Lost Laysen)描写的是南太平洋一个即将消失的一个叫莱松的小岛上发生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激动人心,扣人心弦。它的两个男主人公,一个儒雅,一个彪悍,同时都爱上了一个思想独立活泼可爱的姑娘,为了心爱的姑娘,两个人不惜一切代价,重新塑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