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 | 柏拉图 | 《苏格拉底最后的日子》收录的四篇对话录,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所著。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通过记述苏格拉底之死这一历史事件,柏拉图发展了他的哲学。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年—347年),西方思想传统奠基人之一,同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齐名。柏拉图来自一个长期在雅典政界扮演重要角色的家庭,但由于厌恶政治圈内的暴力和腐败,他拒绝沿循这一家族传统。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 (他的朋友兼老师)被判死刑,更让他感到失望和恶心。受苏格拉底对道德标准的性质的种种讨论的启发,柏拉图想到要用哲学,而不是政治,来治疗社会的各种弊病。这最后成为了他的一个基本而持久的信念,即除非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成为哲学家,否则,社会的弊病永不息止。 |
瓦格纳事件 | 尼采 | 作者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这是本篇幅很小的书,共有序、正文12节,还有2则附言。尼采在书中称赞比才的音乐而贬抑过去好友瓦格纳及其代表的浪漫主义为颓废的音乐。他认为瓦格纳是欧洲近代文化疾病的表现,因此做了此书来分析这个“个案”。 |
等待戈多 | 贝克特 | 法国贝克特的戏剧。贝克特生于爱尔兰犹太人家庭,后定居法国。《等待戈多》于1953年上演,引起轰动,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全剧共分两幕,仅有5个剧中人。第一幕:黄昏、荒野、秃树、小径、两个流浪汉戈戈和狄狄做着脱靴子、摘帽子等无聊动作。他们在等待戈多。戈多是谁,等他干什么,作者始终没有交待。后主人波卓和仆人幸运儿过场,波卓用皮鞭驱使仆人,大逞威风,被称作“思想”的幸运儿说的话无句读,不知所云,他们下场后,一男孩上场说:戈多今晚不来,明晚准来。第二幕:次日同一时间、地点,戈戈、狄狄扯着废话于等待之中,波卓和幸运儿上,一夜之间主人瞎了,仆人哑了,场上4人一派胡言,先后倒地,如蛆虫般爬来爬去。男孩又告:戈多今晚不来,明晚准来。两流浪汉沮丧,想不理会戈多或自杀都不能,最后还是相约明天再来。这部剧一反传统戏剧的常规,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冲突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全剧的中心是“等待”2字,作者用荒诞的手法,展示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
悲观论集 | 叔本华 | 德国叔本华论文选编。收有《论世界的痛苦》、《论生存的虚无》、《论自杀》、《灵魂不死:对话录》、《心理的观察》、《论教育》、《论女人》、《论噪音》、《杂喻》等篇。认为人的生命总是包含着欲望和需求,伴随着需求的满足而带来的厌倦或期望不能满足而带来的失望。痛苦经常伴随着生命,是普遍的必然的现象,“生活不过是一种失望甚至是一种骗局”,是“不堪忍受的世界的痛苦,这是毋庸置疑的普遍真理”。人生是短暂的,变动不已的,“只有在发生的瞬间才是存在”,生存是一种虚无。该书集中体现叔本华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人生哲学。中译本于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情欲之网 | 亨利·米勒 | 本书是“殉色三部曲”的核心作品,被认为是自卢梭以来最优秀的忏悔作品之一。书中,米勒试图以原始的性爱方式,寻回人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失去的自由。它最为全面地表现了亨利·米勒在共“殉色”时期以及三部曲创作时期的根本价值观、信仰、观念及判断。它阐述了关于20世纪的人与社会的激情、思想、憧憬与噩梦,试图以原始的性爱方式,找回人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失去的自由。当亨利·米勒作为讲述者独自叙述时,他是无与伦比的。他以粗俗的方式,尽其所能地嘲笑维多利亚时代,直至其无地自容。本书语言大胆、直白,同时不乏幽默,堪称亨利·米勒的杰作。 |
玩偶之家 | 易卜生 | 挪威易卜生的戏剧。1869年以后,易卜生开始以社会和家庭题材为主要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创作。这类剧被称为“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是其代表作。作者通过娜拉的婚姻问题,提出了当时挪威的伦理道德、宗教法律和妇女解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剧始,娜拉的婚姻看上去是幸福的,但却蕴藏着危机。几年前,为了给丈夫治病,她伪造父亲签名筹措了一笔钱,这件事她一直瞒着丈夫,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悄悄将这笔钱还上。但事不凑巧,海尔茂新近要辞退的职员正是掌握娜拉伪造签名证据的人,于是事情被揭穿,海尔茂顿时怒火万丈,痛斥妻子下贱无耻、毁了他的名誉和前程,并声言要剥夺她教育子女的权利。当事态意外得以平息后,他首先想到的是“我没事了”。这件事使娜拉彻底认清了丈夫的自私虚伪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她毅然抛弃了这附庸地位,走出了家门,娜拉的独立精神与反抗意识为争取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妇女树立了典范。但如鲁迅所问:娜拉走后会怎样呢?对于这个问题,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易卜生是无力回答的。 |
茵梦湖 | 斯托姆 | 德国作家斯托姆的中篇小说。主题是资产阶级社会婚姻不自由的悲剧。男女主人公莱因哈德和伊丽莎白在一起长大,彼此相爱。莱因哈德到外地去进大学,伊丽莎白发誓要等他。可是这个脆弱的姑娘最后还是拗不过母亲,被迫嫁给了有钱的奕理虚。丈夫在茵梦湖畔拥有庄园和田产,但感情贫乏,伊丽莎白跟他生活在一起感到非常痛苦。几年以后,莱因哈德从外地归来,与伊丽莎白仍然象从前那样彼此相爱,但是他们的命运已经注定,一切都无可挽回。莱因哈德将永远是孤单的,只能回忆过去的时光,为没有实现的幸福而悲伤。男女主人公对自己的不幸持消极的忍受态度,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但他们的悲剧却是对婚姻不自由的控诉。小说采用回忆的形式,富于抒情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西班牙小景 | 阿索林 | 作者阿左林是西班牙文学史上所谓“1898派”的代表作家。1898年,西班牙在与美国的战争中惨败,年轻的一代开始寻求救国图强的道路。先是经历了激进主义,清算封建残余;后又转向民族主义,追寻“西班牙的灵魂”。阿左林的作品主要是用清淡而简洁的语言,描绘西班牙的风物画和人物画,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疏淡中略带忧郁,落笔不多,却耐人寻味。本书汇编迄今能收集到的所有戴译阿左林小品,包括从《古今》、《风雨谈》等就报刊中钩沉的轶文,让隐没多年的佳作以完整的面貌重新问世。 |
布拉热洛纳子爵 | 大仲马 | 本书以阿多斯的儿子布拉热洛纳子爵的恋爱故事为线索,描绘了路易十四时代的一系列真真假假的历史故事:财政总监尼古拉斯·富凯的失宠;路易十四和侍从女伴露易丝·德·拉·瓦里埃尔的爱情;达达尼昂和阿多斯帮助查理二世国王重登王位;阿拉密斯和波尔多斯想用路易十四的孪生兄弟“铁面人”代替国王却功败垂成;以及达达尼昂等四个生死与共的火枪手的最后结局等。继1844年的《三个火枪手》与1845年的《二十年后》,大仲马再接再厉,于1850年完成了“达达尼昂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布拉热洛纳子爵》,为这部英雄史诗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
马商的女儿 | 劳伦斯 | 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名伟大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马商的女儿》是劳伦斯于1922年前后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马商Pervin一家在破产之后所面临的失落与绝望。劳伦斯重点选取了两个场景,一是家里三个儿子和女儿玛贝尔吃早餐,二是当天下午玛贝尔自杀,被医生杰克救起,进而两人之间产生爱情。这是一个精雕细琢的故事,劳伦斯以细腻的笔触、独到的观察力展现了工业文明背景下家庭关系的冷漠、人的自私、人在社会中的绝望与孤独,同时颂扬了爱情带给人的巨大希望。劳伦斯采用了多种叙事手法,故事里的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写景状物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虹 | 劳伦斯 | 社会批判及心理分析小说。初定名为《两姐妹》,后扩展为《虹》和《热恋中的妇女》两部。D. H.劳伦斯著。1915年伦敦麦休恩出版社出版。中译本1987年12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漆以凯译。全书共16章,中译本约41万字。本书以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对农村的迅猛冲击,农村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为背景,描写了布朗文一家三代的故事。第一代人的生活带有田园诗的色彩,同时也预示古老文明即将结束。第二代人精神的苦闷和呆滞的目光,是令人窒息的工业化社会的最好注解。第三代人的探索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表达了人们要冲破狭窄的生活圈子,渴望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 |
巴黎的异乡人 | 毛姆 | Stranger in Paris又名《圣诞假日》 Christmas Holiday,1939出版。描绘一位英国青年只身来到巴黎,在短短四天内惊人的体验和转变。它包含了不凡的爱情、社会伦理、人性的透视、犯罪心理学、政治的动荡与生命苦难的探讨。是毛姆创作于二战前夕的一部作品,小说讲述了来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查理在巴黎度过圣诞假日期间的一段不平凡经历。毛姆通过刻画主人公巴黎之行后自我认知的转变,真实地展现了二战前夕英国社会浮华外表之下,暗流涌动,危机四伏的社会现状,同时反映了在幻象与现实的较量中,英国中产阶级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困境。 |
寻欢作乐 | 毛姆 | Cakes And Ale 又译作《家丑》、《啼笑皆非》,1930年最初连载于《时尚芭莎》。书名来自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你以为自己道德高尚,别人就不能寻欢作乐了吗。”闻名遐迩的作家爱德华·德里菲尔德去世后,他的第二任妻子请人为他立传。小说的叙述者“我”——青年作家阿申顿,受传记作者罗伊邀请,前往德里菲尔德的乡间豪宅,追忆当年与作家的交往故事。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比作家更耀眼的是他的前妻罗茜,一位不被礼法所束缚的,坦诚热情又具有孩童般纯真的迷人女性。在镇上人眼里,德里菲尔德是不被接受的浪荡子,但我无法抗拒罗茜的魅力,与夫妇二人成为亲密的朋友。当我从学校回来,却意外得知德里菲尔德一家诈骗逃逸,不知所踪。多年后,我在伦敦与他们意外重逢,德里菲尔德开始享誉文坛,而我则与罗茜拥有了一段难忘的恋情。我得知了他们曾遭遇的情感重创,也由此得知德里菲尔德成名作背后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
耶稣手稿之谜 | 欧文·华莱士 | 《耶稣手稿之谜》为欧文·华莱士第8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在全世界一特别在欧美——的宗教界和非宗教界引起巨大反响的一部奇书,也是迄今为止,人们用文字形式提出并探讨基督本人和《圣经》的真实性,揭示宗教信仰和科学文明、精神寄托与物质生活矛盾关系的一部罕见的,最大胆、最深入、涉及内容广阔但却切中要害的作品。 作者为写此书,历经十年辛苦。在这十年中。他九赴西欧,阅读了478本不同年代的各种版本的《圣经》,访问了58位《圣经》专家,做了数不清的资料对比研究和实地考察,终于完成了这部煌煌巨制。 对崇尚人类文明的广大读者来说,该书从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均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和启迪性——《耶稣手稿之谜》像历史上一切真正的文学作品一样,其影响是不限国界的,其价值是永恒的。 |
班纳姐妹 | 伊迪丝·华顿 | 《班纳姐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早期的一部中篇小说,描绘了纽约贫民区两姐妹的生活,情节看似简单易懂,但写作手法细腻精致,寓意深刻,内涵极为丰富。通过对故事人物的分析、时钟的暗示和万寿菊等象征意义的解读,展示了小说的多重主题。 |
北方的奥德赛 | 杰克·伦敦 | 《北方的奥德赛》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的中篇小说,收录于伦敦的第一个中短篇小说集《狼之子》。 小说讲述白人入侵阿留申群岛后,一个名叫阿克赛尔·冈德森的欧洲人抢走了当地酋长纳斯的妻子恩卡,纳斯在海洋和陆地上紧迫不舍,四处搜寻,历尽艰辛,终于复仇,但他的妻子却不愿跟他回去而宁可跟他的仇人一同死去。纳斯在心灰意冷之时将他的故事告诉了曾经帮助过他的马尔穆特·基德。 |
墨西哥人 | 杰克·伦敦 | 杰克·伦敦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13年。这篇小说作于1911年,作品描写一个流落在美国的十八岁的墨西哥革命者,为了祖国的革命事业,不惜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利威拉是烈士的后代,他长期忍饥受冻,做着最平凡的工作,却暗自忍受极大的菩痛和屈辱,练就一身好拳术,不断在必要的时候换取血汗钱,献给革命。最后,为了弄到给准备起义的工人购买枪支的巨额资金,他蝎尽全力,以无比顽强的革命意志,战胜了美国第一流的拳击家。 |
海狼 | 杰克·伦敦 |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长篇小说。“海狼”是捕海豹船“魔鬼”号船主赖生的绰号。此人身躯魁梧,力大无穷,为人残忍,以极其野蛮的暴力统治着船上的一切人。他的人生哲学是:“强权便是真理,懦弱便是错误”;人与人之间互相残害,不是你吞噬我,便是我吞噬你。别人在他的眼里都不过是“小玩具”。船上的人,从大副到水手,对“海狼”既怕又恨,多次想杀死他,都未能成功。杰克·伦敦写作这部小说的本意是“反对尼采哲学”,但把被迫害的船员写成芸芸众生,把“海狼”写成主宰一切的魔王,反而衬托出这个“超人”的力量。“海狼”最后孤独地死去,但不是死于群众的反抗,而是死于疾病——自然力。 |
神秘的陌生人 | 马克·吐温 | 本书《神秘的陌生人》是马克·吐温最后的作品,也是厌世主义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述奥地利乡下的三个少年,有一天在突然出现的陌生人的唆使下,进入了光怪陆离的世界。陌生人自称名叫撒旦。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全都悲惨、绝望而暗淡,但笼罩在人物身上的飘渺空想以及一个接一个出现的神秘事件和难以言说的奇幻场景,使得这部作品读起来完全没有沉闷、阴郁之感。另外,在作品接近结尾时,马克·吐温所提出的激进反战论,连同对基督教文明的不信任和诅咒,在2013年的今天读起来,竟然带有预言家式的先见之明。这部作品在作者逝世后第六年的一九一六年首次出版,也就是说,马克·吐温直到最后并没有将这部作品定稿,因此有数种不同的原稿存在,这些原稿经过编辑之后,就是1916年的首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部作品并没有普及版,读者想要购买并不容易,不过在1929年出版的新全集中,则收录了几乎可以称为“最权威版”的《神秘的陌生人》。 |
尼克·亚当斯故事集 | 海明威 | 短篇小说是海明威最有价值的文学遗产。尼克·亚当斯是海明威众多短篇中的一个男主角,这个令人难忘的角色从孩子成长为青少年,又成为士兵、复员军人、作家和父亲——这个过程与海朗威本人生活中发生的大事亦步亦趋,清晰地凸现为海明威作品中一长串他本人化身中的第一个,之后在海明威各个长篇中出现的男主人公全都有尼克的历史。关于尼克· 亚当斯的故事《尼克·亚当斯故事集》因此被认为是可以独立成书并极具自传性的小说集。 《尼克·亚当斯故事集》共24篇,系首次以单行本形式出版中译本。 |
那片陌生的天地 | 海明威 | 海明威《那片陌生的天地》原来是一部未完成小说的前四章。这部小说的创作时间是在1946年——1947年间及1950年至1951年间,时写时歇。此外海明威遗著《岛在湾流中》一书,有个初稿则是以这个片断作为原始素材创作出来的。故事以迈阿密为切入点,主人公罗杰与一个姑娘从迈阿密驱车来到一个小旅馆暂作休息,姑娘名字为海伦娜,这期间,罗杰还与店铺掌柜讨论了自己对于教皇,罗斯福,胡佛等人的看法。回到汽车旅馆后,他们在海滩上享受欢愉。罗杰想到了自己在早上看到的《迈阿密每日新闻报》上武装叛乱的事件,忧心忡忡。后又驱车来到弗洛里达看西部牛仔,在杂货店享受午餐 ,期间还谈到了对于超现实主义的看法。罗杰与海伦娜彼此相爱,在驱车旅行的过程中,每历经一个地方,都感受着当地的风土习俗,罗杰还对海伦娜讲述着自己对于某些事的想法。他们一起饮着苦艾酒,海伦娜向罗杰请教自己关于写作的想法,最后他们一边交流自己关于创作的感悟,把所有的激情融汇在作品中,把自己的幻想变现。每当创作一部分内容时,则都切实把自己投放在当时的情景中,切身体悟那些绝望的时刻。 |
二十年后 | 大仲马 | 《二十年后》,Vingt ans après 法,Twenty Years After 英,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所作长篇小说,是《三个火枪手》的续集。《二十年后》,从书名便能知道,写的是距离《三个火枪手》结束时的一六二八年二十年以后发生的事情。这时已是一六四八年。黎塞留和路易十三相继弃世,原籍意大利的马萨林,继承了黎塞留的衣钵,做了红衣主教和首相,由于路易十四年幼,马萨林独揽了大权。此人专断贪财,横征暴敛,引起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各方面的不满。这年八月,终于在巴黎发生了投石党运动。 |
女士及众生相 | 海因里希·伯尔 |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享有世界声誉,是1945年之后德国文坛的重要作家之一。1971年伯尔出版了他的重要作品《女士及众生相》,并于1972年以他在文坛的卓越成就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女士及众生相》(又译《莱尼和他们》,1971),描写一个善良、正直的劳动妇女在社会上受到的种种迫害。小说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时空变化急剧,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力。 |
小酒店 | 左拉 | 法国作家左拉于187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是法国巴黎洗衣女工绮尔维丝。她未成年就和制鞋工朗蒂埃姘居,并生了两个孩子。后被朗蒂埃抛弃,嫁给盖房工人古波。有一天古波从屋顶摔下来受了伤。绮尔维丝为了给古波养伤,把自己的积存全花掉了。古波在复原期间变得懒惰而且酗酒成性。不久,勤劳的绮尔维丝也开始借酒浇愁,重与旧情人朗蒂埃鬼混。从此,绮尔维丝无心干活,工作马虎,欠下了债务,生活没有着落,堕落成卖淫妇。最后,古波酒后中毒死在疯人院,绮尔维丝也死在楼梯底下的洞里。《小酒店》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也不乏责难之词。有人说左拉“侮辱工人”。甚至连雨果也认为,小说所写的情状虽然真实,但作家在无法医治创伤以前,“没有权利把贫困和不幸赤裸裸地暴露出来”。诚然,《小酒店》描写的工人,绝不是进行了1848年革命和1871年公社起义的法国工人阶级的英雄典型;左拉也未能揭示工人贫困和不幸的根源。但这篇小说还是有其不容抹煞的社会意义:通过逼真的形象描绘,它勇敢地把资产阶级竭力掩盖的劳动者的非人生活状况公布于世,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份无可辩驳的控诉状。 |
漫步遐想录 | 卢梭 | 《漫步遐想录》(又译作《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是法国作家让-雅克·卢梭以“漫步”为题写下的散文集,1782年出版。贯穿于《漫步遐想录》之中的就是卢梭生活在其中的社会中的人对他一致进行迫害的感觉,是他孤立于人类社会之外的感受。它分析了作者心目中的那个阴谋集团所体现的外力对他的“自我”所造成的异化,幻想着一种超越生死烦恼的佛教涅槃般的境界。这是作者跟自己的心灵亲切交谈的产物,是一颗孤独的灵魂自我解剖的自白书,有着不加修饰的淳朴,无可怀疑的真诚,而大自然对人的亲切的抚慰,人与和谐的自然的灵息相通,决定了作品风格的无比质朴和富于音乐感。这仿佛是一部极其优美的抒情散文诗,充分体现了卢梭推崇自我,崇尚感情、热爱大自然的创作风格,该作对19世纪散文作家具有很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