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希腊人左巴 | 卡赞扎基斯 | 卡赞扎基斯著 。这本小说于1955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卡赞扎基斯说:“如果叫我在世界上选择一位导师的话,我肯定选择左巴。他拥有的一切正是一个知识分子所求之不得的:原始的眼睛像飞箭般扑向猎物;创造性的纯真——使他每个早晨遇见什么东西都像初次看到,使日常生活中的永恒事物——风、海、火、女人、面包,样样变得洁净无瑕。一双稳操胜券的手、一颗清新活泼的心…….他是我一生中认识到的一个最伟大的心灵、最坚实的躯体、最自由的呼声。” |
燃烧的天使 | 勃留索夫 | 小说以十六世纪的德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三角的爱情故事。 一个魔鬼三番五次乔扮成上帝的使者下凡,捉弄多情的少女莱娜塔,引诱她犯下了形形色色的罪孽。骑士鲁卜列希特在旅行途中遭遇了被魔鬼缠身的莱娜塔,陷入了对她无法自拔的痛苦的爱恋,他和莱娜塔共同探索魔法、关亡术、招魂术,期望寻找到魔鬼的踪迹。 最终,骑士和魔鬼化身的亨利希伯爵相遇并展开了决斗 莱娜塔隐身于修道院自新,但将面临宗教界的审判 |
中国橘子之谜 | 埃勒里·奎因 | 一位陌生的访客进入了唐纳德·柯克先生的接待室。几个小时后,人们发现,门从里面锁上了。打开来,是一具尸体和一切都倒置的诡异场景。没有人知道,这个倒毙在密室的死者究竟是谁……该小说的经典之处在于机械密室的设计,被誉为是经典十大密室设计之一。密室本身设计的精巧和布置的复杂暂且不论,关键在于,发现了这个密室是被设计出来的同时,凶手也就自然而然地浮出了水面。这也是这个密室令人叫好之处。除了密室,“倒置”也是非常精彩之处。所有东西的奇异倒置最终是为了掩盖死者的身份。奎因的好看,就在于他的“反常”之处,凶人行为的目的永远在读者的意料之外。 |
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 | 埃勒里·奎因 | 一辆凯迪拉克截在路中间,一个蒙面人从车上跳下,手里拿着一支枪。佩辛斯尖叫出声,但枪狠狠地打在她的手上。“把信交出来。”蒙面人要挟道……当萨姆巡官收到一张一千元的钞票,被委托保管一封信时,他认为这是别人跟他开的一个玩笑。但是,但蒙面人劫持了他女儿,他知道自己碰上了一起诡秘、透着死亡气息的案件。在这次的谋杀案调查中,伟大而杰出的雷恩演绎了最精彩的一幕。 |
半途之屋 | 埃勒里·奎因 | 一个雨后的周末夜晚,来自费城的年轻律师吉尔·安吉尔驱车前往特伦顿郊区一处人迹罕至的破旧木屋与妹夫见面,却在屋内发现了倒卧在血泊中、身受重伤的妹夫,他临终前说出凶手是个戴着面纱的女人。侦探作家埃勒里·奎因受托调查凶案,竟然发现死者是个拥有双重身份的重婚者,他一方面是纽约富豪的独生女洁西卡的丈夫,过着奢华的生活;另一个身份是个四处兜售廉价首饰的推销商,与年轻貌美的妻子露西住在一间不起眼的小屋子里。警方调查结果,发现死者投保了一百万美金的巨额人寿险,而且在遇害前不久才将受益人由洁西卡变更为露西,接着又发现露西的车子在命案当晚撞坏在离现场不远的地方,车上还有一条黑色面纱。一切证据都指向凶手就是露西,露西因此被捕待审,吉尔与艾勒里都认为凶手另有其人。 |
彼得堡 | 别雷 | 20世纪俄国伟大的象征主义小说家安德列·别雷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916年,凭借丰盈的想象和跳跃的意识流描写,再现了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彼得堡十天里所发生的故事;也通过“彼得堡”这个联结着俄国的历史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概念,绘织出一幅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末期的多重奏图景。全书共分八章,加一个简短的“开场白”和一个“尾声”主要描写了1905年革命前后10多天里小说人物的行动、谈话、梦境以及一些主要的和次要的心理及哲学活动。 |
第三个警察 | 奥布莱恩 | 《第三个警察》写于1939至1940年间,直到1967年作者去世一年后才得以出版,是一部关于时间与空间、死亡与存在的暗黑喜剧小说,是一场融合卡夫卡式梦魇和爱丽丝式奇境的夺命之旅。叙述者“我”自十六岁时起便沉迷于对科学怪才德塞尔比的研究,及至而立之年完成鸿篇论著,却苦于无钱出版。“我”受了朋友怂恿,与他合谋杀害了一个有钱的老头儿,到手的钱匣却被他自个儿藏了起来。三年之后终于获知其藏匿之地,然而,寻匣之旅不期然地成了天方夜谭般的荒诞奇遇:虽死犹生地出现在“我”眼前的受害者的“鬼魂”,内心深处开始同“我”对话的“我”自己的灵魂,一个没有宽度、没有厚度的诡异警局,一个笃信“原子论”的警长和他关于“自行车人”的奇谈,以及在位于隔墙里的袖珍警局办公,与被杀害的老头儿有着一模一样面孔的第三个警察……孰真孰假,孰是孰非,作者把关子卖到了最后。 |
上尉的女儿 | 普希金 | 俄国作家普希金的中篇小说。它是作家创作晚期人道主义思想的结晶。作品以18世纪70年代的普加乔夫起义为背景。纨袴少年格里尼约夫按照贵族教养的程式,到白山要塞去接受行伍的考验。在暴风雪途中迷路,被一个中年汉子引到客栈。他在感激之余把自己的兔皮袄送给了衣衫单薄的汉子。要塞司令米龙诺夫上尉对格里尼约夫倍加照顾。上尉的女儿玛利亚也与他情投意合,招致青年军官什瓦卜林的忌妒,引起决斗。格里尼约夫被刺伤,这更加深了他与玛利亚的爱情。适逢普加乔夫起义军攻陷要塞,米龙诺夫被绞死,什瓦卜林投降。格里尼约夫在被套上绞索时意外获释。原来普加乔夫正是那个风雪夜为他引路的汉子。玛利亚落入什瓦卜林的手中,忍受着折磨。格里尼约夫求普加乔夫帮忙,后者慨然应允,斥责了什瓦卜林,成全了格里尼约夫和玛利亚。起义失败后,普加乔夫被枭首示众;临刑时,普加乔夫看见了格里尼约夫,还向他点头致意。格里尼约夫因“通匪之嫌”被拘捕审讯。玛利亚不得已设法面见女皇,诉清原委,求得恩准。格里尼约夫终于与玛利亚幸福结合。作者着力塑造了格里尼约夫的形象,着力挖掘一个贵族青年为人的价值所在。贵族式的家庭教育将他培养成一个纨袴少年;而标准的旧俄军营生活则可能使他变成一个花花公子。但最终他没有成为一个浪子,是周围善的力量发展了他善的本性。老仆萨维里奇管束尽责,中年汉子乐于助人,上尉一家热情朴实,这一切使他的性格变得坚定、勇敢、忠诚,获得了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作者也证明了“匪首”普加乔夫也具有作人的价值。他具有善的天性,仪表堂堂,与部下相处融洽。他真正把人看作人,即使是敌人的女儿,在她受虐时,他也慷慨相助。更可贵的是,他还具有英勇无畏的气慨,宁可做饱血而死的老鹰,也不当啖尸苟活的乌鸦。作品还描写了平民百姓用奉献面包和盐的隆重礼仪迎接普加乔夫的场面。普希金基于人道主义信念,真实地再现了普加乔夫的英雄形象。 |
我们在别墅里度过了一晚…… | 普希金 | 《我们在别墅里度过了一晚》写于1835年。《宾客聚集别墅》写于1828——1830年。这两篇在俄文版全集中只是当成片断或素描收了进去。 |
宾客聚集别墅 | 普希金 | 《宾客聚集别墅》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在1828-183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据说,当年托尔斯泰在写那部(安娜·卡列尼娜》时,一直为作品的开头绞尽脑汁。偶然间阅读了普希金的一篇小说《宾客聚集别墅》的开头,触动了他的创作灵感。他立即提笔写出了《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并且以这个开头为枢纽,源源不断地写出了后面的故事。 |
埃及之夜 | 普希金 | 普希金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837年《现代人》杂志。《埃及之夜》写的是古埃及顽艳荒淫的女皇克列阿佩特拉富有戏剧性的身世中的一个片段。《埃及之夜》一篇之中有两个中心。一个是用诗歌描写的关于古埃及女皇的故事,另一个是用散文塑造的意大利即兴诗人和恰尔斯基两位诗人的形象。这一篇,艺术上颇有特色,两个中心写得并无割裂之感,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古埃及女皇,寥寥几笔,其顽艳荒淫的性格便写得颇为鲜明突出。 |
基尔沙里 | 普希金 | 《基尔沙里》写于一八三四年,同年在《阅读文库》上刊登。小说的内容跟一八二一年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专制暴政的起义有关。强盗基尔沙里参加了这次起义,普希金把这条好汉写得神出鬼没、英勇剽悍,寄予深切的同情。基尔沙里实有其人。 |
黑桃皇后 | 普希金 | 短篇小说,普希金著。该小说的主人公格尔曼是一位军事工程师,有着强烈的欲望却丝毫不敢放纵自己。当他从赌友托姆斯基那听闻他奶奶安娜伯爵夫人“稳赢三张牌”的传奇故事时,表现出瞠目结舌进而心驰神往。他想要接近这位传奇的伯爵夫人以获取“三张牌”的奥秘,于是对伯爵夫人的养女暗送秋波继而信笺传情、制造偶遇,终于赢得了少女丽莎维塔的回应,在与丽莎维塔深夜幽会时借机潜入伯爵夫人房中,花言巧语哄骗不成便威逼利诱,以至伯爵夫人惊吓而死。伯爵夫人托梦告诉了格尔曼“稳赢三张牌”的秘密:三点、七点和爱司。格尔曼凭借三点和七点连续两天晚上获得胜利,但第三天因错压了黑桃皇后而彻底输掉了所有身家,最后精神失常,疯癫至死。 |
杜布罗夫斯基 | 普希金 | 《杜布罗夫斯基》是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所写的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杜布罗夫斯基出身于一个并不算十分富裕的俄国地主家庭,父亲几乎用尽一切努力满足其在军校中的各种生活、交际费用,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后来他终于成为一名少尉。然而父亲却因土地纠纷得罪了家乡一位退役上将,后受到陷害含恨死去,致使家道中落。 杜布罗夫斯基在父病故后烧掉了属于自己的农庄,落草为寇打家劫舍,一心为父报仇雪恨。但当他有机会杀死仇人时,却发现自己爱上了仇人的女儿玛莎,原本充满仇恨准备狠狠鞭笞仇人的他,却最终由于爱情的力量宽恕了仇人。由于情人玛莎被迫嫁与他人,心灰意冷的杜解散了部属,只身离开俄国。杜布罗夫斯虽身为强盗头子,但本质上仍是阔少爷心性。他劫富不是为了济贫,遇艳便放弃了复仇。小说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贵族的性格和生活方式。 |
罗斯拉夫列夫 | 普希金 | 《罗斯拉夫列夫》是普希金写的一部宣扬官方的大国沙文主义的中篇小说。《罗斯拉夫列夫》写于1831年。普希金生前,于1836年在《现代人》上刊登过小说的开头部分。1830年查果斯金的小说《罗斯拉夫列夫,或曰1812年的俄国人》出版,其中宣扬了官方的大国沙文主义。普希金沿用了他的书名,有跟查果斯金论战的性质。 |
戈琉辛诺村源流考 | 普希金 | 《戈琉辛诺村源流考》于1830年动手写作。诗人死后,这篇小说经过书报检查机关的大肆删节和歪曲后才得以于1837年在《现代人》上发表。小说的反农奴制思想十分明显,作者还拟了一份提纲,其中提到农民暴动。在《戈琉辛诺村源流考》中别尔金这个人物,作为说故事人的形象,在《别尔金小说集》各篇里头倒是看不出来,在《戈琉辛诺村源流考》这一篇中却表现得相当鲜明。这是个智力不甚发达的地主,通过他的眼睛看世界,通过他具有“历史癖”与“考据癖”的头脑进行“研究”,结果却展现出了农奴制下农民群众的一幅幅悲惨的画面,反映了俄国农村数十年间衰败的历史。 |
书信小说 | 普希金 | 《书信小说》是俄国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普希金著。写于1829年。普希金也是打算把它作为长篇小说来写的。小说也没有书名。诗人死后,别人只得用“书信小说”给它安了个一般化的名字。小说1857年才发表。 |
别尔金小说集 | 普希金 | 《别尔金小说集》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小说集,首次出版于1831年10月。小说集共收入《射击》、《暴风雪》、《棺材匠》、《村姑小姐》和《驿站长》五个短篇。这些短篇均写于1830年9月,均用“伊凡·彼得罗维奇·别尔金”为笔名,因而成集时定名为《别尔金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由五篇短篇小说组成,作者假托乡间地主别尔金来叙述五个故事。《射击》写一个小城驻军军官西尔维握因争出风头与人结仇而准备复仇的故事。西尔维握为人豪爽,仗义疏财。为了报仇他忍辱负重,但是却在报仇之时离开,因为引起仇人心理上的惊恐已经达到了他的复仇目的。最后他把生命留给了希腊人民反对土耳其统治的斗争。《暴风雪》讲的是一个阴差阳错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在暴风雪的天气里外出与心上人成婚,不料由于天气恶劣,她误与别人成婚,多年后两位互不相识的“夫妻”再次相遇。《棺材匠》描写一个棺材匠人由于职业的特点而形成的自私、孤僻的性格。他不由自主地希望病人快死,用次等木料代替优质木料做棺材欺骗顾客,又怕别人对自己的职业蔑视嘲笑。《驿站长》讲述驿站长维林处于俄国官衔的末流,因为社会地位低下他不得不忍受种种屈辱。可是给他带来最大打击的是他的爱女与骠骑大尉私奔。他担心女儿,急忙赶到彼得堡寻找,却被大尉撵出门外。回来后驿站长借酒消愁,忧伤成疾而死。《村姑小姐》中的贵族小姐打扮成村姑模样,巧遇贵族青年,擦出爱的火花。两人经历小波折后,真相揭晓,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圆满结局。 |
彼得大帝的黑奴 | 普希金 | 《彼得大帝的黑奴》是一部中篇小说。。普希金1827年7月动手写作,1829年,这部小说的两个片断曾在文集《北方之花》上发表。可惜普希金早逝。这部小说没有写完,连书名也没有确定,《彼得大帝的黑奴》这个书名是他死后别人加上去的。这是一部历史小说,普希金想在其中再现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用“铁的意志”改造俄罗斯的整个历史时代。小说里有个中心人物,这就是黑人伊卜拉金姆——其实就是普希金的曾外祖父汉尼巴。阿卜拉姆·汉尼巴(1697年——1781年)是阿比西尼亚(现名埃塞俄比亚)一个酋长的儿子,被土耳其人所俘获,被解押到君士坦丁堡。一个俄国使节买下了他,送给彼得大帝作为一件礼物。彼得很喜爱他,收他做养子,派他去法国留学,后来又封他为贵族。他是个军事工程师,功勋卓著,晋升为元帅,活到八十四岁的高龄才去世。 |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 黑塞 | 小说围绕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两位少年的成长与友谊展开。两人的起点都是玛利亚布隆修道院,通过互相感知与启发,之后两人根据各自的天性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纳尔齐斯继承了父性的严谨与理性,最终他成为一位思想家并继承了老院长的衣钵,成为修道院的新院长,而歌尔德蒙体内蕴含着母性的敏感与感性,他听从内心的召唤离开了修道院,细腻的感知与在外流浪的经历使他成为一位艺术家,最终他回归原点,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小说中,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性父性与母性,代表着同一个体心中的两种矛盾心理克制与享乐。小说讲述了他们在生活中与内心情感中的不断冲突,最后在理想的感召下获得统一的过程。 黑塞运用自己细腻的情感和笔触,描述出了两种人性的成长、两种不同世界的地狱与乐园。 |
在轮下 | 黑塞 | 德国长篇小说。赫·黑塞作。1906年在柏林出版。1952年收入柏林、苏黎世、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出版的6卷《作品全集》第1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出版张佑中的中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潘子立的译本。小说为作者代表作之一,具有自传色彩,作品中主人公汉斯及其好友赫尔曼逃离神学院的情节即作者1892年的亲身经历。全书11万余字。小说主人公汉斯·吉本拉特出生于黑森林某小城的商人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被校长、教师和当地的牧师视为神童,引为本城的骄傲。他被选派参加符腾堡3年一度在首府斯图加特举行的选拔考试,获得第2名,得以被送入公费的毛尔布隆神学校学习。校长和教师嘱咐他要刻苦学习,保持在校时始终第1名的荣誉,父亲希望他从此出人头地,进入上流社会,光宗耀祖。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为了争取第1名的学习成绩,他在与世隔绝的学校里拼命学习神学、拉丁文和希伯来文,死记硬背,连假日也不休息,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他在神学校与同学赫尔曼成了密友。赫尔曼生性倔强,蔑视功名,对一切事物均有自己的见解,憎恨令人窒息的僵死教育,因而为学校所不容。校长要汉斯断绝与赫尔曼的交往,汉斯却觉得只有赫尔曼才是自己的知己。汉斯由于用功过度,身体更为衰弱,学习成绩倒退。校方把这些归罪于赫尔曼,赫尔曼被迫逃离神学校。汉斯自此在校更为孤单,不断受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耻笑。汉斯患了神经衰弱症,无法继续学业,不得不返回家乡,当钳工为生。社会的歧视和个人生活的失意,使他感到自己仿佛掉进了无情而庞大的“车轮下”,导致他神经失常,一次酒醉后掉入河中淹死。小说控诉了德意志帝国时代摧残人的教育制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质。 |
穷人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出版于1905年。 《穷人》集中描写了在一个浪涌风吼的夜晚,渔夫妻子桑娜在等候亲人归来时,出于善良和同情收留了邻居的两个孤儿,待渔夫归来,正和她的想法一致,作品精细地剖析了渔夫妻子桑娜的心理矛盾发展过程,表现出渔人夫妇宁可自己吃苦,克服困难,也要帮助邻居的高尚品质。 《穷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描写细腻,入情入理,真切感人。现已编入各版小学教材。 |
赌徒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赌徒》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66年。小说主要讲述波林娜爱上穷苦的家庭教师阿列克谢,但是,在阿列克谢外出期间,为了摆脱家庭的困境,波林娜成了一位放高利贷的法国人的未婚妻。阿列克谢为了拯救波林娜,陷进了轮盘赌。他最后赢了,但赌博的狂热已淹没了他对波林娜的爱情悲剧故事。作者以自我经历为原型,通过对市场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批判,从而写出金钱对人的扭曲意识。 |
他们眼望上苍 | 赫斯顿 | 《他们眼望上苍》是非裔美国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小说。小说描写了反抗传统习俗的束缚、争取自己做人权利的珍妮的一生。珍妮向往幸福的爱情,像一棵开花的梨树,她期待着能有亲吻自己的蜜蜂。她先是被迫嫁给了有六十英亩田产的中年黑人洛根,后又跟随黑人小伙子乔·斯塔克斯到一个建设中的黑人小城去开创新的生活。珍妮不愿只是作为宠物被供养玩赏,不愿坐在空空如也的高椅子上无所事事,在乔死后,又跟随无忧无虑、充满幻想,既无钱又无地位的黑人青年甜点心到佛罗里达去做季节工。他们一起享受着共同劳动的乐趣和黑人季节工群体中丰富生动的诗舞传统。在突然而至的洪水中,甜点心为救珍妮而被疯狗咬伤,得了恐水病。他在神志不清中向珍妮开枪,珍妮被迫自卫还击。最后白人陪审团判决珍妮无罪。 |
生死之门 | 埃勒里·奎因 | 甫获美国文学大奖且与癌症名医订婚的旅日美籍女作家被发现死在纽约自宅的卧房内,现场留有半把剪刀。法医监定后,判定遗留在现场的剪刀不是凶器,让警方遍寻不着的另外半把剪刀才是致命凶器。凶案发生时,现场门窗紧锁,无法进出,唯一可以进出的起居室内只有医生之女一人,因此警方就锁定这名发现尸体的年轻女孩为首要嫌疑犯。警方在死者卧房上面的阁楼内发现了曾有另一名金发女子居住的痕迹,经过调查,赫然发现该名女子是女作家的姐姐,在九年前就已宣称投海自尽,这些年来遭幽禁于阁楼内,为女作家捉刀写书,却在命案发生不久前逃走。不久,警方找到了她的尸首,并得知她在女作家身亡前一天服毒自尽,留下的遗书表明她是医生之女的亲生母亲。不利的因素一一浮现,这名年轻女孩真是为了报复而痛下杀手吗?消失的另外半把剪刀会是破案关键吗?死者身亡时穿着正式和服又有何含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