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圣诞忆旧集 | 卡波特 | 《圣诞忆旧集》是美国作家卡波特回忆童年往事的短篇故事集,作为当代文学经典被收入“现代文库”丛书,是多年来人们在节日互赠的礼物。曾三度被改编为电影,由好莱坞传奇凯瑟琳·赫本出演。 自幼父母离异的卡波特被寄养在亚拉巴马乡间亲戚家中,单纯善良的老妇人苏可小姐的陪伴使一个本可能苦情的童年变成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时间过去,当年的乡下小男孩已是纽约名流圈里的优游客,豪掷一场黑白舞会被称为世纪派对。眼前光华流转,他却一次次回溯童年。 书中的三个短篇写于卡波特生命的不同时期,分别是在初成名、声名顶峰和去世前夕,却仿佛一气呵成,乡愁绵延,在不经意处催人泪下。浮华生活之下,童年时代的回忆成为他一生的心灵栖息地。 亲情和友善是世间最明媚的色彩,无论背景多么灰暗,大萧条年代,寄人篱下的孤童,寂寥的老妇人,也可以相互涂抹出足以温暖一生的记忆。 |
敦煌往事 | 松冈让 | 《敦煌往事》的日版书名为《敦煌物语》,是日本知名作家、夏目漱石弟子松冈让致敬敦煌的心血之作,为日本“敦煌热”三大标志性作品之一。 全书围绕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中被发现的的经卷文物展开,以史实为基础,讲述了英、法、日三国探险队在敦煌盗宝的经过,如实记录了 “文化侵略古战场”的敦煌往事。 作者笔下既有对斯坦因、伯希和以及华尔纳等盗贼行径的批判,也洋溢着对敦煌的挚爱与痴情。 |
长征 | 索尔兹伯里 |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这本关于长征的书自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国家以及许多小国翻印出版。那些从未阅读过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现在可以从某种意义上开始了解那些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不惜牺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质。他们将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他们仅仅从统计数值中就开始明白红军所作出的牺牲有多么重大---一九三四年十月,八万六千名男女从江西出发,到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率领的这支方面军抵达陕北时只剩下大约六千人。 |
占有还是存在 | 弗洛姆 | 《占有还是存在》是著名精神分析学家、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的最后一部著作。他对自己多年来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崇拜的人类生存方式的非人道化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 弗洛姆区分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生存方式,即占有和存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的基础是以利润为取向的社会,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则会创造性地运用人的力量。他对消费社会的反人道、对人的无意识的操纵,以及为稳定社会经济制度而进行的蓄意消费刺激,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提出了变革性的纲领见解。 |
人类与象征 | 荣格 | 1960年,85岁高龄的荣格受到诸多普通读者的来信鼓舞,同意出版一本写给普通人的书,让非专业人士也可以了解他的思想。荣格主持并参与了本书的策划、撰写、编辑和审阅工作。在完成本书主要工作的十几天之后,荣格便一病不起,后于1961年6月安然辞世,享年86岁。本书在全世界影响深远,已被译为近三十种语言,成为普通读者了解荣格思想的上佳读本。 荣格毕生探索人类心灵,而象征是心灵无意识的表达,广泛体现在梦、神话、文化、艺术等形式当中,能帮助我们理解心灵的奥秘。本书概要介绍了荣格思想体系的精髓,共五章,分别由荣格和他指定的四位学者撰写,他本人写了核心的第一章《探索无意识》。 |
大流士大帝 | 雅各布·阿博特 | 《大流士大帝》以平实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波斯帝国第三代君主大流士的生平事迹。大流士不仅是波斯帝国的的伟大君主,也是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被后人尊称为“铁血大帝”。居鲁士大帝之子冈比西斯远征埃及期间,国内发生政变,其回国途中暴卒,波斯帝国陷入动乱之中。大流士联合波斯贵族,杀死叛乱者,后登上王位,尊为“大流士一世”。大流士统治期间创立行省,镇压各地起义,使偌大的波斯帝国重归一统。踌躇满志的大流士对内镇压巴比伦、埃及等地起义;对外将印度河流域纳入波斯帝国版图,入侵希腊诸城邦,成为第一个从亚洲向欧洲扩张的东方君主。 |
埃及艳后 | 雅各布·阿博特 | 埃及艳后,也就是克利奥帕特拉。克丽奥帕特拉的父亲托勒密十二世奥莱特,指定他的长子托勒密十三世和她共同统治埃及。但他们两人因派系斗争和争夺权力而失和。克列奥帕特拉被逐出亚历山大里亚,在埃及与叙利亚边界一带聚集军队,准备攻入埃及。就在这时,凯撒追击庞培到了埃及,托勒密十三世将庞培杀害,把他的头颅献给凯撒,以此来讨凯撒的欢心,目的是利用凯撒来除去克利奥帕特拉。克利奥帕特拉命属下装扮成一个商人,将自己包裹在一床大毯子中,商人到凯撒住处求见时,她就从毯子里面出来。那时克利奥帕特拉正处妙龄,美艳惊人,她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智慧,把凯撒给迷住了,凯撒就下令执行克利奥帕特拉的父亲的遗嘱,由克利奥帕特拉和托勒密十三世一起执政。公元前31年安东尼和屋大维大军会战于阿克提乌姆海角。战斗方酣,安东尼舰队受挫,克列奥帕特拉突然撤离战场,驶回埃及。安东尼随即追赶而去,抛下战斗部队任其遭受歼灭。公元前30年,屋大维进攻埃及,包围亚历山大里亚。安东尼看到大势已去,伏剑自刎,克利奥帕特拉自杀而亡。 |
俄罗斯帝国史 | 米歇尔·埃莱尔 | 《俄罗斯帝国史》按时间线索,讲述了俄国上起留里克王朝,下至罗曼诺夫王朝的千年历史,呈现了俄国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横跨欧亚两洲大国的进程,生动地复现出留里克的奠基、沙皇制度的形成、彼得大帝的改革、叶卡捷琳娜的柄政等重大事件与古代生活的诸多方面,大量引用罕见的俄国古代编年纪 事等一手文献资料,并对现当代历史学家的观点进行了辛辣的点评。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创作的成果,全景式展示出俄国丰富而伟大的历史。 |
歌德谈话录 | 爱克曼 | 德国古典文艺理论论著。由歌德的朋友爱克曼辑录1823至1832年间他们之间有关文学艺术的谈话而成。在这部著作中,歌德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千百年来优秀的文艺作品,对文艺的诸多基本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首先,在艺术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摹仿说”,他认为,世界是伟大而丰富的,生活是万象纷呈的,所以不怕没有作诗的机缘,一切诗都应该从现实生活中得到机缘和材料。作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讲,他的一切诗都是由现实生活激发起来的,都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作者在强调以现实为蓝本的同时,也注重改造自然的理想。他说,一个特殊的事件只要由诗人处理过,它就变成有普遍性和诗的特质的东西。艺术家对于自然,有两重的关系,他既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艺术家必须用人世间或自然界的材料来创作,但又使这些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艺术要通过一种整体向世界说话,而这种整体不是在自然中,而是在艺术家的心智中找到的,是心智的果实。对于现实主义(古典诗)和浪漫主义(浪漫诗),作者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他认为古典诗是健康的,而浪漫诗是病态的。他主张诗要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反对用完全主观的写作方式。在《谈话录》中,作者还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在他看来,世界文学应当是世界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它与各民族文学本身并不对立。作者希望各国各民族的作家为世界文学的早日来临作出自己的努力。 |
叶甫盖尼·奥涅金 | 普希金 | 长篇诗体小说,写于1823~1831年,发表于1831年。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代表作,作品描写贵族青年奥涅金厌倦了空虚无聊的首都上流社会的生活,来到庄园,却又鄙视乡间地主圈子里的庸俗猥琐,于是对一切都表示冷漠怀疑。热情的连斯基拉他到未婚妻奥丽加家里做客。奥涅金搅乱了沉静多情的姑娘、奥丽加的姐姐达吉亚娜的心。姑娘为他献上了自己真挚热烈的初恋,奥涅金却漠然推脱。在达吉亚娜命名日的晚会上,奥涅金意气用事,任性胡为,向奥丽加大献殷勤。又出于冲动,与朋友决斗,致使连斯基饮弹身亡。奥涅金悔恨不已,出游海外,漂泊归来重逢故人时,达吉亚娜已嫁给一位公爵将军,成了社交界走红的贵妇。这一回,奥涅金竟象孩子似地迷恋起她,苦苦追求。达吉亚娜安分守己,忍痛请他走开。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艺术典型。小说谴责了造成奥涅金性格的沙俄社会,简洁地再现了广阔的生活和民间习俗,叙述富于戏剧性和抒情性,画面疏放生动而多变化,诗句优美流畅。 |
逻辑学讲义 | 康德 | 译自联邦德国达姆斯塔特科学书社1968年出版的《康德文集》第5卷。这是一部由学生听讲笔记整理而成的康德著作,不过它在出版前曾经康德亲自审定过。在该书中,康德在传统的逻辑判断分类外,又创设了模态,开创了研究概念的内容实质的新局面,从形式逻辑发展到先验逻辑。康德对范畴表的旧类范畴,都用正、反、合方式来阐明,从而对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 康德 | 全名《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也可简称为《导论》。德国康德著。1783年出版。《纯粹理性批判》出版后,有书评指出该书文字艰深难解,书中阐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康德作为辩解写作了本书。书中认为《纯粹理性批判》采取了综合的方法,而本书则用分析的方法。它把人的理性的性质和范围问题归结为数学知识如何可能,物理学如何可能,形而上学如何不可能这三个问题,因而读者更易于掌握其要点。对被认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批评作了辩解,认为如果“先验的唯心主义”这个词易于引起误解,可以改称为“批判的唯心主义”,以别于英国贝克莱和法国笛卡儿的主观唯心主义。并声明他提出这个体系的中心思想在于要求停止编造形而上学体系,首先批判理性,以便了解理性认识能力的实质。书中表示希望哲学家同意这种观点,共同努力,解决这个为建立未来形而上学铺平道路的工作。在建立未来形而上学的方法上认为,学者不是采纳他的观点,就是反对他的观点,以历史上的哲学派别的观点为自己观点的哲学家只能是反对他的道路。该书并认为《纯粹理性批判》篇幅冗长,枯燥无味是在所难免,而且大有好处。该书除表示上述的辩护态度外,比较简明通俗地讲解了《纯粹理性批判》要点,但只是一个提纲,不易了解其全部内容。中译本由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 |
道德形而上学探本 | 康德 |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著作,1785年出版。本书是康德批判哲学时期伦理学理论的首次探索,蕴含着《实践理性批判》中阐发的基本思想,是一部充满了独创性思想的著作。 |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 康德 | 德国康德著。1764年出版于哥尼斯堡。全书4章,系作者写作时的笔记和断片,在作者死后收在其《遗著》中。该书是作者在笛卡儿、莎夫茨伯利、博克等人的美学思想影响下写成,当时作者的批判哲学尚未形成,书中无抽象的哲学思辨,也没有提出任何先天原理,全是感性直观的现象描述。认为美感和崇高感的产生,不取决于引起这些感情的外在事物的属性,而取决于每个人所固有的情感特质。书中把人的心灵禀赋、性格特征、道德品质、心理类型都分成崇高和美两类,提出世界各民族也有美和崇高两种类型。本书在国内的受重视程度比较低,因为大多数人,甚至是大学哲学系的学生都以三大批判为理解康德指标,但就像未来形而上学导言和道德形而上学探本分别是第一批判和第二批判的提要和引子,论优美感和崇高感作为第三批判的前奏,也应受到相当的重视。 |
卡罗尔 | 海史密斯 | 年轻女孩特芮丝在纽约追逐舞台设计师的梦想,却只能在百货公司做售货小姐。某日,她和身陷婚姻危机的中年主妇卡罗尔在百货公司偶遇,相互吸引的两人开始书信往返、电报传情,甚至一起公路旅行。然而,这在当时的美国社会是不被允许的,特芮丝的男友认为她只是一时迷惘,卡罗尔的丈夫则请私家侦探调查取证,希望在离婚诉讼中让卡罗尔一无所有。考验两名女性的时刻终于到来,两人能否冲破社会的禁忌,坚持走到美好的结局?她们愿意付出多少代价,来守护这份爱情? |
帝国浮沉 | 梅内瓦尔 | 帝国浮沉:关于拿破仑一世的私人回忆(1802~1815),本回忆录从作者初入社会讲起,到他获知拿破仑的死讯时结束。虽然标题的时间段只是1802年至1815年,但除了重点讲述自己与拿破仑共同经历的这段时光之外,作者还通过引述时人的回忆,摘录当时的资料等方式,重现了拿破仑戎马倥偬的一生,以及法兰西第一帝国由诞生到覆灭的整个历史过程。 作为第一手资料,本书提供了巨细靡遗和鲜为人知的历史记录。读者可以借此了解大革命及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及欧陆政治生态,包括拿破仑是如何赢得法国民心,建立帝国;如何四方征战,称霸欧陆;如何发展实业,稳定国内政局;如何折冲樽俎,对抗反法同盟,又是如何折戟滑铁卢,最终殒命海岛的。不仅如此,作者还以大量笔墨追忆了拿破仑的宫廷生活、家庭生活、军旅生活和私人性格,拿破仑与廷臣的关系,与妻儿的相处,与战友和士兵的情谊,其天才般的头脑和骄傲的性格,均跃然纸上。因此,除了丰富的史料价值外,本书还可以满足读者对那个时代和那个伟人的诸多好奇。 |
世界1937 | 丘吉尔 | 本书是丘吉尔唯一一部人物评论集, 写于两次世界大战之交的1937年。在这个动荡的大时代,丘吉尔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希特勒的崛起、西班牙革命、爱尔兰自治运动和世界经济大萧条。他回忆了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阿拉伯的劳伦斯、福煦、克列蒙梭、阿瑟·贝尔福、乔治五世、基钦纳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人物,也展望了罗斯福与希特勒的不同未来。作为现代历史中领袖绝伦的政治家,书中浸透了他对历史、对政治、对人生精准的体悟,对重要问题的理性分析与独特见解和对相关人物亲身接触的直觉感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人物之书、时代之书。 |
阿蒂尔•兰波 | 伊妮德·斯塔基 | 兰波——一个神话般的名字——他的生活与他的作品一样非同凡响。 他重新引领了诗歌的进程,首先深刻影响了法国诗歌,继而是世界诗歌。 一个多世纪以来,兰波的“通灵”诗学及其实践拓展了作家意识的边界。 事实上,他正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现代文学”的一个象征。 伊尼德•斯塔基博士是牛津大学法国文学的研究者。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兰波的研究,随着新的手稿材料和其他信息的发现,她三次修订了这部兰波传记。 |
教父Ⅲ:最后的教父 | 马里奥·普佐 | 他是最后的教父,是地下世界的统治者。谁也无法揣测教父最后的阴谋,谁都无法阻挡家族终极的野心。 没有正义,只有胜利。 多梅尼克•克莱里库齐奥是最后的唐,他老谋深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下定决心要让他的后代在合法世界立足,但是家族扭 曲、血腥的过往引发了两个血亲之间的仇杀,这对唐的计划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但是谁也无法阻挡教父最后的阴谋,谁都阻止不了家族终极的野心…… |
教父Ⅱ:西西里人 | 马里奥·普佐 | 一九五○年,美国黑手党教父之子迈克尔·科莱奥内即将结束在西西里的流亡生活,临行前接到教父密令,要求他将一个名叫吉里安诺的人带回美国。 吉里安诺是西西里岛深受民众爱戴的罗宾汉式侠盗首领。一九四三年的西西里民不聊生,农民只能靠黑市交易来生活。年轻的吉里安诺与好友皮肖塔因私运食品,在冲突中打死宪警,自己也身受重伤,大难不死后,被逼上梁山。从此以后,吉里安诺与皮肖塔召集人马,深入大山,劫富济贫,成为贫穷农民心目中的传奇英雄。 在整整七年强盗生涯中,吉里安诺不仅和宪警部队斗智斗勇,而且与以老谋深算的唐·克罗切为首的黑手党一决雌雄。在黑手党与罗马政府的勾结之下,吉里安诺陷入一场政治阴谋。在最后的关头,吉里安诺面临着理想与自由、正义与友谊、情感与道义的生死考验。 《西西里人》以《教父》中迈克尔的流亡生涯为背景,刻画了西西里岛一段错综复杂的动荡历史。主要人物吉里安诺不但在《教父》中出现过,而且也有其真实历史人物原型。普佐在小说中追溯了黑手党在西西里岛的历史,以及岛上农民苦难深重的原因,充满浓郁的西西里风土人情气息。《西西里人》不仅是普佐向其故乡意大利的致敬之作,也包含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剖析,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思想内涵。 |
教父 | 马里奥·普佐 | 《教父》是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创作的长篇小说,1969年首次出版。该小说主要描写了1945年至1955年之间,意大利移民科利奥尼家族在困境中的挣扎和生存之道,科利奥尼家族是五大黑帮势力集团之一,为了能够生存不惜进行各种残忍的攻略,用枪、用斧头、用刑具,最后在斗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了下来,实现了对美国黑帮势力的统一。《教父》较有深度地揭露了黑手党的内幕,有助于了解和认识当代美国的社会状况。此外小说情节惊险,描写生动,引人入胜。 1972年,由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 |
西域探险记 | 斯坦因 | 本书简明扼要地记述了斯坦因三次中亚探险考古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收获,复原了中西多元文化交融的西域历史图景。全书辅以大量珍稀考古实景图片、文物图片和遗址平面图,图文并茂,贯通了遗迹和历史的文明脉络,揭开了引人入胜的古迹神秘面纱,让考古报告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
冲击与回应 | 费正清 | 费正清主编并撰写导论, 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文献汇编与评论的完美结合,本书在“冲击-回应”模式的框架下,试图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条重要的线索:面对西方的强势扩张,中国精英阶层如何理解这个陌生的文明,以及如何存续本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体制。本书通过选取近代历史文献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经典篇章,全景式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几代先锋人物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
京都中国通史 | 内藤湖南 | 本书是由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及其弟子冈崎文夫写就的一部中国通史。 中国历史的发展,本质上是文化的发展。根据各时代文化发展的不同内容及形式,作者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上古、中世、近世三个时期,除全面介绍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与典型人物之外,还着重阐明了各个时期的制度和文化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这种影响是通过文化扩散的波动来实现的——中国文化从中原向四周扩散,与临近的少数民族乃至周边国家持续发生碰撞和交融,这一过程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这种基于文化史观的历史分期理论,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历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和思考方法。 |
夏洛外传 | 傅雷 | 《夏洛外传》的主人公夏洛,为卓别林经典角色流浪汉之原型。夏洛在《城市之光》里演了那幕无声的恋爱剧后,又不知在追求些什么新的Aventure了。但有一点我敢断言的,就是夏洛的Aventure是有限的,而他的生命却是无穷的。他不独为现代人类之友,且亦为未来的,永久的人类之友,既然人间的痛苦是无穷无尽的。傅雷,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