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伯特·麦克亚历山大136

一九三六年,亚特兰大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发表了长篇小说《飘》。这部以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为背景、发生在佐治亚州的故事,在美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学术界多数评论家斥责这本书存在着缺陷,不够均衡,而且在一个以文学实验为标志的时代,仍然用传统的方式来写作;同时,某些文化评论家也对之加以攻击,认为它宣扬了种族主义的虚妄信念,削弱了女权主义典范的基础。然而,这部二十世纪的畅销小说,却始终能够经受住来自各方的贬损。

小说出版后不久,评论家便把威廉·萨克雷的《名利场》和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与之相比。玛格丽特·米切尔宣称她在完成她那部南北战争史诗之前,不曾读过萨克雷的小说,同时她承认,像托尔斯泰那样丰碑般的作品,她是无法企及的。她确认她深受查尔斯·狄更斯的影响,并意识到她创作的是一部“维多利亚式的小说”。米切尔怀着对十九世纪的眷念,毫不犹豫地选取了美国历史上适宜写成史诗的时期,怀着创造的热情,把当时的情景在一个广阔的场景上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从开篇的第一个令人难忘的句子,到战争前夜十二橡树的烤肉野宴,亚特兰大的陷落,到斯佳丽·奥哈拉回到塔拉老家那难以忘怀的旅程,再到她在重建时期的艰苦奋斗,米切尔那无与伦比的叙事能力,通过对一种文化的勾勒(包括它的美德、色彩、愚蠢和弱点),让惨烈的战争场面以及随之而来的民生凋敝在读者眼前再现。

作者经常提起她对有关那一时期的回忆录和叙述的研究,可是更重要的可能在于她认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一些人。在她的孩提时期,她自然而然地会被老年人所吸引,听他们讲述富于戏剧性的往事。米切尔曾经跟南方邦联的退伍老兵一起骑马,静坐在芳华不再的淑女客厅里倾听她们的闲聊,并且利用每一个可能的机会让自己回到往昔的环境中去。这样,她便能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作出巴尔扎克式般细致而真实的描绘,比如斯佳丽·奥哈拉的绿色摩洛哥山羊皮浅口便鞋,她塔拉卧室里色彩鲜艳的地毯,媚兰·汉密尔顿的黑色花边露指手套,等等。她能够很好地把握住一些宏大场景的色彩和动态,像十二橡树的烤肉宴会,亚特兰大的舞会。此外,她还能出色地表现另一种不同的场景,比如对自然景色那种舒展倦怠之美的描绘。

她书中的四个主要角色,在今天看来,都已成了定式化的人物,但在她写作的时候并非如此,只有那拜伦式的白瑞德是个例外。斯佳丽是个精力充沛的女性,自私,自以为是,内心充满矛盾,却又凭着自己意志的力量而行动。媚兰远远不是萨克雷笔下那愚蠢而易受愚弄的艾米利亚,在她那温柔、和蔼和基督徒的仁爱胸怀下面,有着巨大的力量和坚强的意志。而那哈姆雷特般的艾希礼·威尔克斯也并不是南方种植园或者南部邦联坚定成员中理想的翩翩公子。

米切尔笔下的佐治亚高地也不是托马斯·纳尔逊·佩奇种植园小说中的梦幻之乡。她对当时社会的结构,当时的社会与开拓时期的相似性,以及老一代血缘和新一代血系的融合,有着深刻的理解。她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所有阶级的表面下,沉浸得并不很深的暴力倾向。她对那注定要失败的事业并没有感伤情绪,只是把失败的根源归于顽固守旧的妇女,而不是参加战斗的男人。作为一个社会风俗小说家,她对她所考察的文化中的习俗和行话都有所了解,并予以发挥。

小说《飘》曾受到许多十九世纪综合性小说的影响,因而它也是一部有力的、有缺陷的、瑕瑜互见的、有时还是令人不安的作品,它试图对人类经验的各个侧面进行探索。

小说也包含着相当浪漫的内容。其中两场热恋,一场是因找错对象,沉迷不能自拔而最终幻灭;另一场是两个满是激情的心灵的结合,不幸以挫败告终。这两场恋情,同样是故事的焦点所在,书中其他人物则任凭历史的强大力量推动向前。此外,小说中还存在着性冲动。若不是在小说中两个意味深长的节点上,艾希礼没有性感地回应斯佳丽——用他的措辞,就是“占有”她,那么,她对他那种包法利夫人式的痴迷,是很难持续下去的。在斯佳丽和白瑞德之间被戏剧化了的强烈性吸引力,给小说提供了持续的张力。它和斯佳丽对她第一位理想情侣那令人难以置信的、任性而顽强的一往情深,形成强烈的对照。这种性冲动和感情两者之间的紧张状态,在最初的麦克米伦版本中,持续了一千零三十七页,足以证明米切尔的创作技巧。

米切尔的《飘》是一部关于生存的伟大小说,它的魅力的许多方面,也正在于此。在第四十三章中,白瑞德说了一番话,那也是米切尔小时候她妈妈对她说过的话。他在战后说起艾希礼·威尔克斯时说:“碰到这种世道,他这种人,总是首先灭亡。他们不配生存下去,因为他们不愿意斗争,也不懂得怎样斗争。世道的颠倒这不是头一回,也不是最后一回。(……)可是每回总有少数顽强的人,他们能渡过难关,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又能卷土重来,于是世界重新转向反面。”达尔文的理论,在斯佳丽·奥哈拉的身上得到了体现。可是米切尔清醒地看到,道德和感情对于生存来说,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巨大的。这一事实,在小说末尾许多方面都显示了出来。

《飘》同时也是一本很明显的女权主义小说。米切尔以叙事人评论的方式,弹奏出这样的音符:“对女子自然的本性的评价之低,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她毫不容情地揭露出,南方的父权制社会要求女性顺从并取悦于男人,不论那男人是多么愚笨或者无能。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公开地传递女权主义信息的同时,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主宰小说内容的是一些强势女性:斯佳丽、媚兰、埃伦·奥哈拉、塔尔顿太太、方丹奶奶、米德太太和嬷嬷。米切尔不遗余力地把隐藏在男权社会下母系制的支柱力量,充分地展示出来。

某些评论家提出,斯佳丽女权主义的胜利,由于被性欲望的包围和支配而削弱了。不错,米切尔是把人类的性倾向作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艾希礼·汉密尔顿始而害怕控制不住激情,但终于被斯佳丽所征服,便是一个明显的实例。“你需要男人的一切。”他哀叹道。米切尔没有能够把性的需求转向客观而理论化的、不偏不倚的、情感上健康的范例,从这一点上来说,她是一个具有现代观点的人。

小说中内在的种族主义观点是难以为之辩解的。米切尔对美国黑人是劣等民族这一观念,毫无保留地予以接受。这正是她那一代南部诸州人的特征。在这方面,在几个令人憎恶的场面中,她曾用违反人性的语言表述过。与之矛盾的是,混杂在这一偏见中的,是她对黑人民族中的某些人表现出极大的尊敬。这种分岔式的景象,正是密西西比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困境,为此他不得不在整个写作生涯中与之较劲。在小说中,米切尔只是接受了奴隶制度,并没有认识到那些敢于反抗奴隶制度者的力量和勇气。

米切尔刻画得较好的,是一组目不识丁的非洲裔农奴形象,从高尚、精明、忠诚和慈爱的嬷嬷,到愚不可及的普里西。像威廉·莎士比亚那样,米切尔在她创造的各阶层人物中,都有着愚人的形象。她塑造的霍尼·威尔克斯形象,迄今还没有人批评过。她引以自豪的是,她曾企图把她相识的老一代非洲黑人的语言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而无须求助于乔尔·钱德勒·哈里斯那混杂不清的方言。对于此前的感伤主义种植园小说中陈腐老套的人物形象,无论是男是女,她在创作中都反其道而行之。

小说的最后三分之一部分,是最容易招致批评的。叙事动力衰退了,故事只是间歇地再现。历史背景通常只是发布出来,而不是融合到小说的结构中去。而且,米切尔似乎摆脱不了一种梦魇般的幻景,以为白人女性的清白一旦受到黑人兽性的攻击,就只有依靠三K党的挽救。米切尔曾经近乎承认地表示过,这个故事的样板来自托马斯·迪克逊的种族主义小说《同族人》(1905),该小说于一九一五年被搬上银幕,取名为《一个国家的诞生》,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杰作。该书和该电影都是二十世纪三K党得以死灰复燃的真正原因。

米切尔在写斯佳丽说起曾发生过的一次这类事件时说:“那姑娘很可能并没有被强奸,无非被吓昏罢了。”她矛盾的心情是显而易见的。她写斯佳丽不听众人的劝告,顽固而愚蠢地驾车驶过那无家可归的亡命之徒聚居的棚户区,从而让自己处在危险的境地。而且尽管那黑人的企图在于抢劫而不是强奸,可是由于米切尔描写了白人妇女受到黑人的威胁而处于危险的境地,并从而引起三K党的报复行动,这便使她跟迪克逊的作品一样,遭受到不胜枚举的批评。

小说《飘》不厌其详地描述上一年代的情景;对人类求生存的本能不能不做详实的描绘,以及对事与愿违的浪漫梦想的反思,这一切,使得它长盛不衰地给读者欢乐,激动,有时甚至是恼怒。它除了在一定程度上是扣人心弦的史诗外,也是一部可贵的历史文献——尽管它是一部需要仔细阅读的文献。这本小说,一方面是十九世纪美国南方部分生活生动的实录,另一方面也是二十世纪的感受跟以往年代碰撞的记录。

 

[1]媚利是媚兰的昵称。

[2]摩门教曾实行多妻制。

[3]在美国内战时期,出嫁的女奴叫做“有主女奴”。

[4]海地曾沦为法国殖民地,1791年爆发革命,1804年宣布独立。

[5]1795年成立于北爱尔兰,是拥护新教及英国主权之秘密社团。

[6]指爱尔兰。

[7]不居于产权所在地的地点。

[8]1690年7月,英王威廉三世击败詹姆斯二世的军队,爱尔兰再次被征服,从此受英国更加残暴的统治。

[9]托马斯·摩尔(1779—1852年),爱尔兰诗人。

[10]北美印第安人之一族。

[11]爱尔兰极北的一省,一度为奥兰治党人的聚居地。

[12]基督教认为玫瑰是“尽善尽美”的象征,常用以赞颂圣母玛利亚,称之为“神秘的玫瑰”。

[13]罗伯特·埃米特(1778—1803年),爱尔兰爱国志士。

[14]苏埃伦的昵称。

[15]苏埃伦的又一昵称。

[16]stentor,原意为声音洪亮的人,此处应为centaur之误,杰拉尔德说错了。后者为希腊神话中人首马身怪物。此处喻指塔尔顿太太与马难舍难分。

[17]此处译音,以辨其误。

[18]北美印第安人之一族。

[19]布里安·博卢(Brian Boru,941—1014),爱尔兰国王,1002—1014年在位。

[20]美国佐治亚等州山地和森林地带的穷苦白人。

[21]布伦兹维克是弗吉尼亚州县名。布伦兹维克炖肉是用鸡肉和兔肉或松鼠肉与蔬菜共煮而成。

[22]honey,原意为蜂蜜,常用作称呼语,意思是“亲爱的”。

[23]老处女式的人物指的是娘娘腔的男人。

[24]舞会上无人邀请共舞之女子。

[25]为当时南卡罗来纳州州长。

[26]英国小说家。

[27]蓝袜子:指有书呆子气的女学者。

[28]15世纪后叶意大利豪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即出自该族。

[29]古希腊人认为火、风、水、土为自然界四大要素的精灵。

[30]昏晕时闻之可以通气缓解。

[31]参孙:出于《圣经》旧约。为以色列力大无双之勇士,后被菲力斯人用计俘获,刺瞎双眼,囚于神殿中。参孙以神力扯倒殿柱,神殿倒坍,与敌人同归于尽。

[32]婚后第二天穿的服装。

[33]西谚,喻害己以害人。

[34]查尔斯的昵称。

[35]布尔沃·利顿(1803—1873年),英国历史小说家,著有《庞贝城的末日》等书。

[36]特米诺斯,意思是起点站或终点站。

[37]指庞培、凯撒和克拉苏三执政。

[38]苏格兰一城市,18世纪初叶以来为纺织中心。

[39]产自东南亚的一种植物性发油。

[40]给留胡子的人喝茶或咖啡的杯子,上面有挡胡子的盖。

[41]是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早期法国或西班牙殖民者的后裔。

[42]古代西方传说,天鹅临终时会唱出美妙的歌声。

[43]斯佳丽曾弄混这两个词的概念,白瑞德故意取笑她。

[44]费斯与霍普原意为信心与希望,作者以此为两位老处女命名,寓意双关。

[45]西谚“最后一根稻草压断骆驼的背脊”,喻使全盘垮台之最后的微小负荷。

[46]南部邦联流行之军歌。

[47]法国东北部一城市。

[48]指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

[49]指拿破仑三世(1808—1873),1861年他派远征军去墨西哥,以失败告终。

[50]每年11月22日。圣塞西莉亚为音乐的保护圣者,风琴的发明人。

[51]按日耳曼神话,腓尼基王子种下龙齿,化为武士,互相砍杀。

[52]爱尔兰、苏格兰民俗中预报死亡凶信之女妖精。

[53]据希腊神话,凯龙为冥府渡神,司冥河上亡灵渡往阴府之责。

[54]南北战争时北军将领,1869—1877年任美国总统。

[55]为佐治亚州梅肯西北55公里处一村落。南北战争时南方在此设一大俘虏营(1864—1865),因条件极差,致使大批北军俘虏死亡。

[56]鸟类颈胸之间的叉骨。西俗两人同扯一根干叉骨,扯时默默求愿,相信扯得较长叉骨之人所求必应。

[57]卢加拉斯,古罗马将军兼执政官,以巨富及举办豪华大宴著称。

[58]希腊东部一山隘,公元前480年,卢尼多斯率300名斯巴达壮士在此狙击波斯大军,终于全部壮烈牺牲。

[59]这两句引自英国诗人理查德·洛夫莱斯(1618—1658年)的著名诗篇,《出征前致卢卡斯塔》。

[60]爱尔兰一河流,1690年爱尔兰王詹姆斯二世在此为威廉三世所败。

[61]此处含羞树是方丹家庄园的名称。

[62]克里克人,为美国一印第安大部族,原住佐治亚和亚拉巴马州。

[63]在亚拉巴马州境内,1813年克里克印第安人在其酋长威廉·韦瑟福特率领下发起暴动,被称为对白人移民之大屠杀。

[64]一种烟斗,它的斗是用干玉米棒子挖空了做的。

[65]作曲家丹·艾美特1859年所作歌曲,用以指南方邦联诸州。此后迪克西即成为美国南部诸州别名。

[66]出自罗马诗人贺拉斯(公元前65—8年)之颂歌(Odes),原句为Dulce et decorum est pro patria mori(为国而死,死得其所)。

[67]卡西是凯思琳的昵称。

[68]克里萨斯(Croesus),吕底亚国王(公元前560—546),在位时以财富著称。

[69]容量单位,在美国等于35.238升。

[70]此处用以专指美国南北战争后重建时期参加共和党的南方白人。

[71]指美国南北战争刚结束时,去南方谋取政治或经济利益的北方投机分子。因手拎毡制旅行包而得名。

[72]美国南方诸州于南北战争以后重新组织并加入联邦之过程,史称重建时期(1865—1877)。

[73]1865年美国联邦国会通过设立“难民、被解放者及被遗弃土地管理局”简称为“被解放者局”。

[74]德国作曲家瓦格纳(1813—1883年)所作四部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最后一部名为《天神的黄昏》。剧中各主要角色在末尾均告毁灭。

[75]西南非洲一未开化民族。

[76]据希腊、罗马神话,冥府由一名叫塞巴鲁斯之三头巨犬守卫。

[77]搬运砖瓦之工具,有长柄,可放于肩上。

[78]佩斯利为苏格兰一市镇。l8世纪已成为英国线纺中心。

[79]圆柱形中空毛皮手袋,两头开口,女人插手防寒用。

[80]一长条形木块,上马车时踏脚用。

[81]法语:和平大街。此处系指巴黎大街上的时髦女郎。

[82]拉丁语,有“天无绝人之路”之意。

[83]海曼为一波斯牧师,因阴谋对付犹太人败露,被吊死在他自己的绞架上(见《圣经》旧约)。

[84]一种锥形来复枪子弹,多用于19世纪中叶。

[85]西谚:将淹死的人,见草就抓。

[86]马名。

[87]美国弗吉尼亚州中部一市镇。1865年4月9日李将军在此向北军统帅格兰德将军投降,从而结束南北战争。

[88]美国南北战争时之南军将领。

[89]客厅或起居室墙上凹入的一部分。

[90]用以盛放滤去沉淀物的酒,以便置于餐桌上饮用。

[91]一种计时器,两只玻璃泡上下相连,有小孔相通,置沙其中,沙自小孔中自上泡中自由落下。沙落尽后将瓶倒置,重复其过程,以计算时间。

[92]旧约圣经载,该隐为亚当与夏娃之长子,杀害其弟亚伯。

[93]毛毯、皮褥等置于驾马车者之膝上作御寒之用。

[94]加百利,七大天使之一,上帝传送好消息给世人的使者。

[95]海盗处死俘虏的一种办法,盛行于17世纪;把俘虏蒙住眼睛,然后驱使他在一个伸出舷外的跳板上前进,掉落海中。

[96]苏珊·B.安东尼(Susan Brownwell Anthony,1820—1906),美国改革家。

[97]马名。

[98]爱尔兰的标志。

[99]奥格尔索普(1695—1785年),英国将军,美国佐治亚州早期开拓者。

[100]16、17世纪法国新教徒(属加尔文宗)受天主教徒迫害,一度纷纷逃往国外。

[101]17世纪时,支持英王查理一世与克伦威尔战争者。

[102]考特林为19世纪一种活泼轻快之交谊舞。

[103]富兰克林为美国田纳西州一市镇,1864年11月30日南方邦联军在胡德将军率领下,在此与北军激战受挫。

[104]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

[105]胸墙,军事建筑。

[106]见旧约创世记。亚伯拉罕与其侍女所生之子,为其父摈弃。喻为社会唾弃之人。

[107]英国中古传说中的绿林好汉,以劫富济贫为宗旨。

[108]容量单位,一蒲式耳等于35.238升。

[109]雨果名著《悲惨世界》中的男主角名。

[110]威廉·沃克(1824—1860年),南美革命家。

[111]威廉·匡特里尔(1837—1865年),美国南方邦联游击队领袖。

[112]语出《圣经》新约路加福音,稍有改动,指一乞丐每天要靠从奢华的财主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饥。此处白瑞德用此典故,语含讥讽之意。

[113]白象,指累赘而无用的珍品,转喻沉重的负担。此处指塔拉。

[114]草本植物。果实有刺,易附于人畜体上到处传播。

[115]一种纸牌游戏,桥牌即由此演变而来。

[116]gazebo,凉亭的又一叫法。

[117]emporium的意思是商场,Caveat Emporium是拉丁语,意思是“购者留心”,即“货物出门,概不退换”之意。

[118]尤金妮亚在1850—1870年间,为法国拿破仑第三皇后,维多利亚在1837—1901年间为英国女王。

[119]邦尼·布卢,为“美丽的蓝色”译音。

[120]狗占马槽,喻占着毛坑不拉屎。指占住自己不能享用的东西又不肯给别人享用。

[121]俗话:豹子不能改变身上的斑点,喻本性难移。

[122]西俗,为某人生日或其他喜庆而准备的庆祝会,事先不让本人知道,目的在使其惊喜。

[123]相传海燕一来就有暴风雨,喻一来就引起麻烦或斗争的人。

[124]鲍勃·图姆斯(1810—1885年),南方邦联政治家、姜国会议会。

[125]一种有可以卷缩之顶盖的写字台。

[126]加鸡蛋、香料、砂糖于酒中之混合饮料。

[127]古犹太教一个派别,以拘泥形式、墨守传统礼仪著称。

[128]喻用心恶毒的女人。

[129]见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5章第28节,原文为“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

[130]菊科植物,有刺,易附于人。

[131]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大地之子,只要脚站在大地上就不可战胜。

[132]杰布·斯图尔特(1833—1864年),美国南方邦联将军。

[133]北美印第安人一部族,聚居美国西南部一带。

[134]赞美上帝语。

[135]死海岸边生长的一种果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喻失望与幻灭。

[136]休伯特·麦克亚历山大(Hubert H.McAlexander)是佐治亚大学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