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抓住本能,才是最顶级的智者

不吃饭,身体就会衰弱,最终死亡。睡眠不足四天后,身体状况就会与糖尿病人无异。若是完全不睡觉,第三天开始便会出现幻觉,最终一命呜呼。

知性对我们的生活帮助很大,但我们也能将知性用在坏事上。可以说,知性是一种极为方便的道具。

我们将本能看做兽性的、野蛮的东西,但本能也会替我们保命。本能乃是救济的知性,是人人都有的能力。

因此,知性的顶端应该是本能,而本能,才是最为知性的。

《善恶的彼岸》

173

看清本质再判断

矿泉的流量各有不同。有的咕咚咕咚不断往外冒,有的细水长流,也有的滴滴答答。

不了解情况的人,会根据水量多少来判断矿泉的价值。而熟知矿泉效用的人,则会根据水之外的因素,比如所含成分来判断矿泉的好坏。

其他事物也是如此。我们不能被外表的数量与压倒性的魄力所迷惑。对人来说,什么品质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拥有一双认清本质的慧眼尤为重要。

《漂泊者及其影子》

174

时代在变,视点也要变

何为善?何为恶?作为人类的伦理为何?其定义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甚至会完全相反。

在古代,不符合传统与习惯的自由举动便是恶行。单独行动、超越身份的平等、无法预测之事、无法习惯之事、难以看透之事也是恶。在现代显得理所当然的行动与想法,在古代人眼中就是罪大恶极。

这就是所谓的改变视点。想象对方或所处的情况并不是改变视点。学习古代的事物,对改变视点有很大帮助。

《曙光》

175

不令自己蒙羞者,将获自由

何为恶?侮辱他人便是恶。

何为人性?不让任何人蒙羞便是人性。

何为人所能得到的自由?那便是无论采取何种行为,都不会令自己蒙羞。

《快乐的知识》

176

学习是好好生活的基础

比如,你要理解同对方的约定,并遵守这项约定,就必须具备足够的理解力与记忆力。而理解力与记忆力,是能够通过锻炼获得的知性的一部分。

要对对方,或是对遥远的某人产生同情,就必须具备充分的想象力。而想象力,也是知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性的伦理与道德,与知性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没有知识的知性是不存在的。

因此,即便你现在学习的东西看起来毫无用处,它也会成为能好好生活的基础。

《人性的,太人性的》

177

判断之前,先放下热情

不要用热情来判断一个观点是否为真理。满腔热情,并不能成为它是真理的证据。然而不少人总是心存误解。

历史之长、传统悠久也绝不能作为真理的论据。强调这一点的人,极有可能是捏造历史的人,需要多加小心。

《曙光》

178

最糟糕的读者,用窃贼的眼光来读书

看书时要小心,不要成为最糟糕的读者。最糟糕的读者,就好像不断掠夺的士兵。

他们随意翻阅着书本,用窃贼的眼光扫视着书页,寻找有无对自己有益的、能立刻用得上的东西。他们将能够变成有用道具的东西偷出来,占为己有。

接着,他们将自己偷来的东西(他们唯一能够理解的东西)认作整本书的全部,大肆宣扬。这不仅导致书本完全变了味,还污蔑了整本书与作者。

《各种意见与箴言》

179

该看的书

我们该看这样的书:

读完之后,令世界为之一变的书。

能带领我们前往世界另一头的书。

看完之后,令我们意识到心灵得到净化的书。

带给我们爱与美的新认识、新视角的书。

《快乐的知识》

180

设施与道具无法催生出文化

并非建造更多气派恢宏的剧场与美术馆,就能催生出杰出的文化来。并非拥有更多道具与技术,就能构筑起丰富的文化条件与基础。

真正催生出文化的,是心灵。然而,官员与商人聚在一起,追捧那些所谓能够发展文化的手段,结果却加大了文化遭到毁灭的危险性。

这便是我们身处的时代。有人认为,文化的本质是物质或手段。我们必须坚定地反对这一思想。

《人性的,太人性的》

181

遭遇瓶颈时阅读古典作品

读书的益处多多。古典作品的营养尤其丰富。

阅读古典作品,能令我们远离当今时代,甚至还能去到完全陌生的外国世界。

回到现实后会发生些什么?你能更加鲜明地看清现代的全貌。这样一来,我们便能拥有全新的视角,将崭新的方法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去。遭遇瓶颈时阅读古典作品,是知性的特效药。

《人性的,太人性的》

182

真正的教育者会解放你

到好的学校去,就能遇见好的老师,接受好的教育。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你期望老师教给你什么?怎么教育你?

不同的教师与学校,会教给你不同的东西吗?

不。真正的教育者,并不是拥有头衔或业绩的人。他能让你发挥出所有潜力。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者,理应是你的解放者。

所以,能让你自由自在、充满活力地发挥出所有能力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教育者,他所在的地方也就是最适合你的学校。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

183

学习不仅为了模仿

古希腊的文化之所以能高度发达,并保持长久繁荣,其关键就是他们不仅吸收了外国的文化与教养,还将它们推向了新的高度。

其基础便是丰富的学习。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模仿,还应将外国文化作为一种教养,作为自己的养分。在当今社会也是如此。追求滴水不漏的利润——这样的经济活动,并非通往繁荣与发展的道路。

《备忘》

184

耐心等候事情完成

有些人身怀才能与技术,可就是无法做成一件事。因为他们不相信时间,无法等候事情的完成。他们误以为只要自己亲自出马,便能办成任何事情。因此,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只能得到一个不上不下的结果。

无论是完成工作,还是创作作品,都需要耐心。欲速则不达。

因此,完成一件事的关键,并非才能或技术,而是相信时间的催熟作用,并不断走下去的气质。

《漂泊者及其影子》

185

光有理想远远不够,还得找到通往理想的道路

光有理想还远远不够。必须先用自己的方法,找到通往理想之路。否则自己的行动与活法就永远也定不下来。

如果你认为理想是与自己毫无关系的遥远星体,静静地眺望,不知自己该走的道路在何处,那就只能得到悲惨的结果。一个不小心,你的人生甚至会比那些毫无理想之人更加不合逻辑。

《善恶的彼岸》

186

热爱学习的人不会感到无趣

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并将知识提高到教养与智慧高度的人,不会感到无趣。因为他们对所有事情的兴趣,都是一天比一天更强烈。

即便他们所见所闻与他人相同,他们也能从普通的事情中轻而易举地发现教训与提示,并发现填补思维空隙的东西。

也就是说,他们的每一天都点缀着解谜与获得知识的乐趣,过着极其有意义而又充实的生活。对他们来说,世界永远都不会让他们厌倦。他们就好像身处热带雨林的植物学家一样。

每天的生活都充满发现与探索,因此他们绝不会感到无聊。

《漂泊者及其影子》

187

用四分之三的力气做事

用四分之三的力气完成的作品或工作是最好的。

使尽浑身力气完成的东西,总会给人一种压抑的印象,充满紧张,难免令人感到不快与浑浊的兴奋。而且这样的作品,总会透着一股作者的“人臭味”。

但是用四分之三的力气完成的东西,就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舒畅,也会给人以安心、健康、舒适之感。也就是说,这样的东西更能为众人所接受。

《人性的,太人性的》

188

若想成为专家

若是想成为专家,就必须克服以下问题:

性急、焦虑、包括复仇在内的报复欲、情欲等等。

必须在你能够轻易排除那些负面感情的干扰之后,再开始做事。

否则这些感情极有可能会如同泛滥的河川一般怒吼肆虐,将一切化为泡影。

《漂泊者及其影子》

189

永远不忘收尾工作

建筑家的道德,便是在造好房子之后拆除脚手架。

园艺家的道德,便是在修剪枝丫之后把树枝与枯叶打扫干净。

同理,我们做完某事之后,切不可忘记收尾工作。这样一来,这件事才算是真正完结,画上圆满句号。

《漂泊者及其影子》

190

求索之物一定就在你脚下、你眼前

深挖你现在所站之处吧。泉水就在你的脚下。

有多少年轻人前往遥远的异国他乡,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东西啊!

其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就在你从未注意过的脚下。求索之物就埋在脚下。上天赐予你的无数宝藏,就沉睡在你的脚下。

《玩笑、欺骗与复仇》

191

现实告诉你捷径

在数学中,最短的距离是起点与终点之间的直线。然而,现实中的捷径并非如此。

船夫曾告诉我:“风向正好的风会鼓起船帆,这时的航路便是最短的。”

这才是现实生活中所适用的最短距离理论。事情不会完全按照你的计划进行。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东西,会把远路变为捷径。事前你不会明白这个道理,只有涉足现实之后才能悟到。

《漂泊者及其影子》

192

不需要自己的哲学

所谓“拥有哲学”,就是拥有固定的态度与见解。然而,这也会将自己标准化。

与其拥有如此哲学,还不如侧耳倾听人生在每一时刻发出的呢喃耳语。唯有这样才能看清事物与生活的本质。

这才是哲学的真谛

《人性的,太人性的》

193

你的精神处于哪个阶段

想要活得更好的人,在精神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之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也各不相同。也就是说,精神在不同阶段所追求的最高贵的品德是不同的。

在第一阶段的精神中,最高贵的品德是“勇气”。

在第二阶段的精神中,最高贵的品德是“正义”。

在第三阶段的精神中,最高贵的品德是“节制”。

在第四阶段的精神中,最高贵的品德是“智慧”。

请扪心自问,你的精神处于哪个阶段?

《漂泊者及其影子》

194

没必要炫耀智慧

若是不慎炫耀了自己的智慧,你迟早会遭遇有形或无形的反抗或抵触。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同普通人一样喜怒哀乐,偶尔同他们一起兴奋才是上策。这样一来,你便能掩饰自己鹤立鸡群的智慧,也不会伤到他人。

《漂泊者及其影子》

195

将才能赋予自己

不要因自己没有天赋的才能而悲观。

要是觉得自己没有才能,就去学习一种。

《曙光》

196

反省与观察要放在彻底体验之后

光是学习和看书是不会变聪明的。人只能在各种体验之中成长。当然,体验并非都是安全的。体验也意味着危险,一个不小心还会中了体验的毒,或是依赖上体验。

在体验时最重要的就是埋头于体验之中。绝不可在途中冷静观察自己的体验,否则你便无法仔细体验全过程。

反省与观察应当放在体验之后进行。那样才能催生出智慧。

《漂泊者及其影子》

197

词汇量少的人,思维与内心也很粗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时会将自己的想法与感情告诉他人,或是在心中思索。我们总会乐观地觉得,自己能大致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想说的事,还以为至少能将大部分的意思传达给对方(尽管无法做到完美)。

然而,我们总是用自己所拥有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词汇量越小,表现力就越贫乏,就不能充分表达出想法或感情。同时,语言的质与量也决定了自己的思想与内心。词汇量少的人,思维与内心也很粗糙。

所以与杰出之人交谈、读书、学习能提高语言的质与量,还能令自己的思维与内心自然而然地充实起来。

《曙光》

198

战胜冲动后得到的冷静才真可贵

工作自不用说,其实大部分事情只要沉着冷静地对待,都能顺利完成。然而“冷静”其实有两种,它们的内涵完全不同。

一种是精神活动的衰弱造成的冷静。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感觉大多数事情都与自己无关,才能摆出旁观者的冷静态度。

另一种则是战胜了自己的冲动与欲望所得到的冷静。拥有这种冷静的人能准确处事,宽容大度,令人感到舒坦正是他们的特征。

《漂泊者及其影子》

199

智慧表现在脸与身体上

养成明智思考的习惯,脸上就会渐渐充满智慧的光辉。不仅是表情,连身体的外观都会变得充满智慧。在他人眼中,你的动作与姿势都会变得特别敏锐。

人的精神状态会改变人的外貌。神气活现的人走起来朝气蓬勃,悲伤失意的人则会垂头丧气。

《人性的,太人性的》

200

细致的交谈有助于塑造想法

对话,而且不是无关痛痒的家常与传闻的应酬,而是就某件事情进行细致的交谈。这样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样的对话能让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究竟在思考些什么,又遗漏了些什么,也能让你如梦初醒,看清问题的重点究竟在何处。这样一来,一种想法便成型了。

若是一个人在自己脑中磨磨蹭蹭地思考,不仅没完没了,还不会收获任何结果。

所以对话就是成为对方思维的产婆,相互帮助。

《善恶的彼岸》

201

词语就是武器

我们会用自己所知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词汇贫乏,就意味着我们的思维也相应地贫乏。

知道更多的词汇,也就是拥有更多的想法。想法越多,思考的范围就会越广,可能性也会越大。这是人生中能够利用的最强大的武器。

知道更多的词汇,能帮助你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顺。

《曙光》

202

原因与结果之间的东西,有许多肉眼无法看到

我们总以为有因便有果。然而,我们应当认识到,所谓的原因与结果只是我们擅自扣上的帽子。

无论是何种事物与现象,都没有那么单纯,也不能光用原因与结果轻而易举地分析。因为也许有许多肉眼无法看到的要素发挥着作用。

无视那些因素,认定某件事的原因与结果,并认为两者之间有必然联系与连续性,这是何等愚蠢。

所以,用原因与结果理解事物的本质,只是自作聪明。没人能保证大多数人的想法就一定是对的。

《曙光》

203

不合理正是它存在的理由

某件事不合理,并不能成为废止它的首要原因。也许正因为它不合理,所以才有存在的必要性。

《人性的,太人性的》

204

如何变得有独创性

少数拥有特殊嗅觉的人,能够发现全新事物。但他们并非有独创性的人。

真正有独创性的人,拥有一双慧眼,他们能将众人眼中的旧事物、人尽皆知的事物,大多数人觉得不值一提、熟视无睹的事物,视作崭新的事物。

《各种意见与箴言》

205

放低身段,会看到更多

最好偶尔弯下腰,或是尽可能蹲下身子,放低身段,近距离看看花花草草,还有飞舞在花草丛中的蝴蝶。

平时行走时从远处眺望的花草蝶虫,此时便会展现出崭新的模样。那便是孩童每天看在眼中的世界。

《漂泊者及其影子》

206

同时看见现实与本质,才算可靠

只看眼前的现实,根据现实的变化做出反应的人,是极其现实的。也许他们看起来非常可靠。

当然,在现实中生活,就需要对现实做出反应。不应当蔑视现实,因为现实毕竟是现实。

然而,你若是想要看透事物的本质,就不能只看现实。我们必须用锐利的眼光,探究在现实另一侧的普遍、抽象的东西究竟为何,就好像古代哲学家柏拉图那样。

《曙光》

207

有思想的人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有思想的人,至少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与人交往。看书。心怀热情。

少了一条,就无法进行思考。

《漂泊者及其影子》

208

坦诚地表现

两人就同一件事进行叙述。一个人讲得很差,另一个人讲得很好。其中的差距并非说话的技术。

讲得很差的人,为了让听众产生兴趣,使用了不少夸张的表现手法。听众也能感受到他的意图与卑贱。

另一人对那件事真的有兴趣,言语之中透着诚实,毫不矫揉造作。所以听众也能感受到真挚,便会竖起耳朵,使用想象力,将说话人的兴趣变为自己的。

书籍也好,演员的演技也罢,都是如此。我们的活法也不例外。

《善恶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