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

活得超越世间

活在世间,但也要超越世间。

所谓超越世间,首先就要防止自己被内心或感情的波动牵着鼻子走。即不被情动所影响,驾驭名为“情动”的烈马。

若是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被世间或时代的潮流与变化所左右。便能拥有坚定的信念,坚强地活下去。

《善恶的彼岸》

084

追求安定让人与组织腐朽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拥有同样想法的人聚在一起,相互认同,以求满足,那便会成为一个舒服的封闭空间,无法催生出新的想法与主意。

而且,组织中的年长者若是一味偏袒与自己意见相同的年轻人,那年轻人也好,组织也好,都会一事无成。

畏惧反对意见或独特的新点子,一味追求安定的态度,只会令组织与人从本质上腐朽,加速其颓败与破灭。

《曙光》

085

不必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对方若是从生理上厌恶你,即便你如何礼貌地对待他,他都不会立刻对你改观。最终只会落得无事献殷勤的下场。

不可能让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你。以平常心相待便是。

《人性的,太人性的》

086

拥有属于自己的活生生的意见

若是想拥有一条活生生的鱼,就只得亲自出门钓鱼。同理,若是想拥有自己的意见,就必须开动脑筋、挖掘内心,将其转化为语言。

这要比买鱼化石的家伙们强多了。他们觉得拥有自己的意见实在太过麻烦,便花钱购买盒中的化石。所谓化石,便是他人的旧意见。

接着,他们会把买来的意见当成自己的意见。他们的意见毫无生气,也毫无变化可言。不幸的是,这类人在世间比比皆是。

《漂泊者及其影子》

087

不被道德的外表所欺骗

行为符合道德的人,并不一定是道德的人。

也许他只是服从于道德。也许他并无主见,只是为了面子而已。

抑或是因为骄傲自满,也有可能是束手无策,只得放弃,甚至可能是觉得麻烦,才故意选择符合道德的行为。

所以,我们无法将符合道德的行为认定为道德。道德的真假,无法根据行为来判断。

《曙光》

088

责备人的时候,也暴露了自己

责备某人的人、坚称某人有错的人,这类人其实在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性格。

在第三者看来,尖锐指责他人的人更恶劣,性格也更低劣。因此,过分责骂他人的人,便会被周围人所厌恶。

《曙光》

089

不为无聊之事所苦

热的反义词是冷,亮的反义词是暗,大的反义词是小。这是使用相对概念的一种文字游戏。切不可以为现实也是如此。

比如,“热”与“冷”并非对立。这两个词只是为了更直观地表现出自己对某种现象所感的程度差距罢了。

若是误以为现实中也充满对立,小小的麻烦便会成为困难与辛劳,小小的变化便会成为巨大的痛苦,单纯的距离便会导致疏远与决裂。

大多数烦恼,都是因为陷入文字游戏,而在心中产生了不平与不满。

《漂泊者及其影子》

090

不被大多数人的判断所迷惑

人们总会轻视结构与道理较为清晰,或是容易解释的事物。反之,难以解释清楚、暧昧不明的事物,人们便会重视。

当然,事物是否重要,要点另在他处,与如此心理所左右的判断无关。因此我们不能被人们的心理波动所驱使,错误地判断事物是否重要。

《人性的,太人性的》

091

人们容易失去正确判断的原因

人们认可某件事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

一是对那件事一无所知。二是这类事情随处可见。三是事情已经发生。

是善是恶,会产生何种利弊,有何种正当的理由,并非判断标准。

于是,众多人便认可了因袭、传统与政治。

《曙光》

092

用支配来反抗被支配

世间有两种支配。一种为支配欲驱使的支配。

另一种,则是不愿被他人支配而进行的支配。

《曙光》

093

对批判应该来者不拒

蘑菇在潮湿、阴冷、不通风的地方繁衍生息。

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人类组织中。在没有批判之风吹入的封闭空间中,定会有腐败与堕落诞生壮大。

批判并非怀疑与刁钻的意见。批判是一阵风,吹在脸上很凉,但也能使环境干燥,防止邪恶的细菌繁殖。所以,对批判应当来者不拒。

《人性的,太人性的》

094

格格不入也许是因为你超出了组织

想得比别人多、思维范围比别人宽泛的人,不适合加入组织或派系。因为这类人会在不知不觉中超出组织或党派的利害,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思考。

组织与派系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上套了个框,就好比无数橡子聚集在一起的样子,也像是小鱼组成的鱼群。

所以你的想法若是与组织格格不入,也不用担心自己不正常。那只是因为你的思想已然超越组织这一狭小的世界,到达了更广阔的空间。

《人性的,太人性的》

095

规则会改变环境,也会改变人心

为了创造秩序,为了防止不利之事发生,为了降低危险性,为了提高效率,人们创造出了规则、法律等等。

而规则的存在,又催生出了新的状况。这与规则不存在时的状况完全不同。

即便废除那些规则,也无法回到制定规则之前的状况了。规则会改变环境,也会改变人心。

《漂泊者及其影子》

096

事物代表的往往不是事物本身

聚餐时的菜肴为何如此之多?种类为何如此多样?那并非为了提供营养,而是为了给人留下印象。

何种印象?力量、名誉、威严、优越性与势力。

它们平日里由金钱所代表,但在餐桌上,则会由菜肴所代表。

《曙光》

097

作恶,是因为不够爱自己

恶人有个共同点:憎恨自己。

正因为憎恨自己,才会作恶。恶事会伤害自己,也能惩罚自己。所以他们才会在毁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不仅如此,恶人对自己的憎恶与复仇心,还会殃及周围的人。这正是沉迷赌博的人会拖累周围人的原因。

所以我们不能认定恶人的不幸是他们自作自受,进而袖手旁观。我们应当努力让他们不再憎恨自己,而是尽可能爱上自己。否则邪恶便会急速蔓延开来。

《曙光》

098

攻击者的内在原因

攻击的原因并非天生暴力,也并非想要教训某人、折磨某人。

人们时常为了解自己究竟有多大的力量,自己的力量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而攻击他人。有时也会为了让自己正当化而攻击。

个人如此,国家亦然。

《人性的,太人性的》

099

人总会把事情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解释

“爱你的邻居。”

话虽如此,可大多数人所爱的并非自己的邻居,而是邻居的邻居,或是住在更远地方的人。

为什么?因为邻居很烦人,一点都不招人喜欢。然而人们自以为爱那些住在远方的人,就是在实践“爱邻居”这句话。

人总会把事情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解释。只要清楚这一点,就能理解正确的主张为何总是难以实现了。

《善恶的彼岸》

100

比狐狸更狡猾的是……

沉甸甸的葡萄挂在藤蔓上。一只狐狸想要摘,可葡萄挂在高高的枝头,任它如何跳跃都没能够着。最终,狐狸放弃了。它走之前撂下一句话:“长在高处的,肯定是酸葡萄。”

这是《伊索寓言》的第三十二个故事,教育人们不要逞强、不服输。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人,比狐狸更加狡猾。有时他们比其他人更早摘到了饱满的葡萄,可还是到处宣扬:“这葡萄可真酸,根本没法吃!”

《漂泊者及其影子》

101

小心冒牌老师的教诲

世间有无数像模像样的冒牌老师。

他们教会我们无数处世之道。这样做能占便宜,这样判断不会吃亏,与人交往时要这样,人际关系要那样拓展,这种事情要如此这般……

请大家仔细想想。冒牌老师的教诲,皆为价值判断。

看待人与事物的方法全无。

难道我们要在尚未理解人生本质的情况下,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吗?

《权力意志》

102

最危险之时

最容易被车撞到的时候,就是躲过第一辆车之后。

同样,在工作中也好,日常生活中也好,在处理好问题与纠纷,放松警惕之时,下一场危险迫近的可能性就变高了。

《人性的,太人性的》

103

去何处寻求快感

并非是快感造就了为非作歹、放荡不羁之人。正因为他们缺乏快感,才会去寻求快感。

然而,他们总是难以寻获令人心满意足的快感,于是便更加放荡,重复着无休止的饥渴。

其他人早已在自己的工作中得到了足够的快感,即便体验到了放荡之人所追求的邪恶快感,也不会感到丝毫的满足。

《各种意见与箴言》

104

小心你身边的“政治家”

有些人在身边安置有能之人或名人,企图让自己更加显眼。必须对其提高警惕。政治家便是典型。

政治家尤其喜欢把有能之人、人尽皆知的有识之士或名人安置在自己的周围,并找些借口让他们帮助自己工作。这并非为了让政治活动更加顺利,而是为了伪装自己的空虚。他们为了让自己成为主角,不断利用他人。

《快乐的知识》

105

送礼要有度

送礼过度,不会被人感谢。收礼之人反而会觉得拿了个烫手山芋。

俗话说,礼物表心意,但必须有度,否则只会令对方困扰。

《人性的,太人性的》

106

看起来果断,其实可能是顽固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世间将这种态度视作果断,认为这样的人有男子汉气概,判断力强,意志坚定。之后的行为仿佛也是正确的。

然而,请大家仔细想想,坚定实施自己说过的话,不正是一种顽固吗?不正是一种感情化的行为吗?不正是倔强的表现吗?之后的行为,难道不是隐藏着名誉心与虚荣心吗?

决定是否采取某种行为时,应当从更加理性的视角,来判断这项行为是否真正妥当。

《曙光》

107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多还给对方的东西,就会成为利息,也能让对方喜悦。你能够告诉对方,以前必须向他借钱的人,现在已经能回报他这么多东西了,他也定会为你感到高兴。

多报答对方,能缓解自己请人帮助时的屈辱感,也会给你带来喜悦。

《漂泊者及其影子》

108

被骗之人的悲伤

当你欺骗某人之时,对方便会陷入悲伤。

他并非因为受骗造成的损失而深陷悲伤,而是因为他已不能同往常一样继续相信你了。

正因为他想继续相信你,悲伤才会更深。

《善恶的彼岸》

109

有权有势只是幻影

成为组织领导的人、在如今这一时代拥有势力的人以及拥有权力的人,并非真正拥有某种力量。势力或权力只是存在于人们脑中的幻影罢了。

正因为势力与权力对人们产生了作用,幻影才会挥之不去。他们即便是某种特殊的存在,也绝不是特殊的人。有些有权有势之人已经依稀注意到了这一点。真正有知性的人,早已得知有权之人无足轻重。然而,大多数人依旧沉迷于幻影之中。

《各种意见与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