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亚洲
两千年前的希腊地理学家就在为“亚洲”(Asia)一词最初的含义争论不休了。所以想要在今天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无益的。有人认为“Ereb”(黑暗)是来自小亚细亚的船员给西方土地起的名字,而“Agu”(辉煌)则是太阳升起的东方土地之名,这个理论和其他的也并没有高下之别。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更加重要。欧洲人是在什么时候、怎样开始怀疑自己并非世界中心,开始怀疑自己的家园只是广袤无垠的大片土地上的小小半岛,在更大的土地上居住着更多的人,这些人中有许多享有更高的文明,当特洛伊的英雄们还在用古老原始的武器相互砍杀时,聪明的中国人早就把这些东西当作古董放进了博物馆?
马可·波罗通常被视为第一个造访亚洲的欧洲人,但在他之前还有人去过,尽管我们几乎不知道具体都是谁。正如在地理学领域内常常出现的情况,通常是战争而非和平拓展着我们对亚洲地图的认识。希腊人因为有机会与大海对面的人做生意而熟悉了小亚细亚。特洛伊战争也不无其教育意义。波斯向西方的三次大规模远征也有帮助。我很怀疑波斯人是否知道他们究竟在往哪儿走。希腊人之于他们的意义,是否同布雷多克将军袭击杜根堡突进荒野时[1]西部印第安人之于英国人的意义一样?我很怀疑。两个世纪后,亚历山大大帝的“回访”已经不只是军事行动了,欧洲第一次对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间的那片地域有了系统概念。
亚细亚大平原
罗马人实在是太自得了,完全没办法真正提起对于“外国”土地的兴趣。所有的“外国”都只是供给他们这个大磨坊的小麦,是收入来源之一,让他们能够待在家里过上更奢华的生活。至于被统治的外国人,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只要还能纳税,还能为他们奔忙劳作,外国人就可以自生自灭,任意自相争执不休。罗马人甚至从没想过要了解身边发生的一切。如果陷入危机,他们就招来卫队,大肆杀戮以重建秩序,事毕再洗净双手。
亚洲
本丢·彼多拉[2]既不是懦夫也不是恶棍。他只是一个典型的罗马殖民地管理者,拥有“治理有方”的良好记录,在本国备受赞誉。这个国家完美地无视了扔给它照料的各地居民。偶尔,某个怪人也会登上王座并从中得到真正的喜悦,比如马可·奥勒留,他曾派遣外交使臣去往神秘的远东,那里的人眼角斜飞入鬓[3]。使臣回国后谈起一路所见的奇闻逸事,将它们描述成堪比上帝创世的奇迹。罗马人很快便厌倦了这些故事 ,又回到他们的斗兽场里继续那让人热血偾张的日常表演。
十字军让欧洲懂得了一点关于小亚细亚的事,比如巴勒斯坦和埃及,但世界依旧止于死海东岸。
最终为欧洲建立起“亚洲概念”的并非一系列“系统化”远征的结果,而是一位雇佣文人的作品,他从未看到过自己笔下的那些国家,只是在穷困潦倒中试图找到一个畅销的主题,他成功了。
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父都是威尼斯的商人,他们曾为了做生意与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打过交道。忽必烈刚巧是个雄才大略的人,认为引进一些西方文明能令他的人民受益。他听说这两个威尼斯商人偶尔会到布哈拉,那是突厥斯坦[4]的一个国家,位于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阿尔泰山脚下。他邀请他们前往北京。他们去了,得到了极大的礼遇。若干年后,他们记挂着需要他们的家人。大汗下令,允许他们回家一阵子,之后再回来,带上他们年轻聪明的儿子/侄子马可——关于他,人们已经谈论得够多了。
1275年,经过为期三年半的长途跋涉后,波罗一家回到了北京。年轻的马可·波罗和描述的一模一样。他成了北京朝堂上的宠儿,当上了某个省的官员[5],赢得了荣誉和头衔。二十多年后,他想家了,于是取道印度(这一段是走水路)、波斯和叙利亚回到了威尼斯。
他的邻居对天方夜谭般的故事完全不感兴趣,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百万马可”,因为他总是不停告诉他们,中国皇帝是多么富有,中国的寺庙里有多少尊金佛,或者这个那个大臣高官的妻妾们拥有多少绫罗绸缎。在人人都知道就连君士坦丁堡皇帝的妻子也只有一双丝袜的时代里,人们凭什么要相信这样的故事?
要不是那会儿威尼斯和热那亚正忙于一些小小的摩擦,要不是马可·波罗刚巧作为船长被胜利的热那亚人俘获成了阶下囚,百万马可或许就得带着他的故事进坟墓了。他被关押了一年,和一个来自比萨的平民共居一间囚室,后者名叫鲁思蒂谦诺。这个鲁思蒂谦诺有一些写作经验,写过不少亚瑟王的传奇故事和廉价的法国小说,类似中世纪的尼克·卡特[6]之类的。他很快意识到波罗这些了不起的故事所具备的流行价值,在这一年里,他掏空了马可·波罗脑子里的一切细枝末节。利用马可·波罗讲述的故事,他为世界带来了一本长盛不衰的《马可·波罗游记》,今天阅读它的人和14世纪首次出版时的一样多。
这本书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也可能是因为它不断提到黄金和各种各样的财富。罗马人和希腊人隐约听说过东方君主的富庶,然而马可·波罗亲身到了现场,亲眼看到了一切。人们开始尝试寻找前往印度的捷径。但这并不容易。
最终,葡萄牙人在1498年抵达了好望角。十年后,他们来到了印度。四十年后,他们看到了日本。与此同时,麦哲伦自东而来,踏上了菲律宾的土地,这时候,对于南亚的探索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概述就到此为止了。关于西伯利亚的发现过程,我已经谈过。至于第一个进入其他国家的人,我们会在涉及时特别提一下。
[1]即法国-印第安人战争(1754—1763),这是英国与法国争夺北美殖民地的战争,同时向西驱逐印第安原住民。杜根堡位于今美国匹兹堡,战争初期的英国指挥官爱德华·布雷多克(Edward Braddock,1695—1755)曾发起战斗试图夺取法国手中的杜根堡以获得俄亥俄河谷控制权,但以失败告终,此即“布雷多克战役”。1758年英国再次发起“杜根堡战役”并获胜。
[2]本丢·彼多拉(Pontius Pilate,公元前?—约公元36),古罗马帝国提比略时代的朱迪亚省(今以色列、苏丹和巴勒斯坦部分地区)总督,传说正是他迫于各方压力而不得不做出判决,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3]马可·奥勒留曾于公元166年派遣使臣出使汉朝,与中国建立直接联系。
[4]历史地域名,字面意思是“突厥人居住的地方”,包括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多个国家和地区。
[5]元朝时北京称“大都”,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曾在元朝任职一事学界有争议。
[6]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靡美国的通俗小说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