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定义及在本书中的应用

开始一段旅程之前,我们通常会事先多少了解一下目的地,看看应当如何前往。读者在翻开一本书时,也有权得到一点这样的信息,因此,先对“地理”一词简单地加以定义,倒也不算节外生枝。

我的书桌上刚巧有一本《简明牛津词典》,1912年出版,和其他经典书籍一样管用。我在第344页的页末找到了这个词。

地理:研究地球的地貌、结构、物理性质、自然与政治划分、气候、物产以及人口的科学。

我不可能给出更加完美的定义,但在这里却会有所侧重,因为我希望将人类作为关注的焦点。这本书不会只讨论地球的表面形貌、物理性质以及政治自然的分野。我更愿意称之为一种人类研究,着眼于人类如何为自己及家人寻求食物、居所和休闲娱乐,并试图从中找出答案:为了追求舒适的生活、充足的营养和幸福快乐,人类如何利用自身有限的力量,自我调整以适应环境,同时对周遭的环境加以改造。

要说上帝的信徒中有一些怪家伙,这话没错。我们也的确能在这个星球上找出千奇百怪的寄居者。乍看之下,其中许多似乎都有惹人厌的坏毛病和我们绝不希望在自己孩子身上看到的性情。但20亿人类,哪怕是真的全都被塞进小木箱,也不能否认,这终究是个可观的数字。既然有这样大的群体,自然也就拥有最多的可能性,足以容纳各种经济、社会和文化本性的实践。在我看来,这些事件理应得到最多的关注。毕竟,高山始终只是高山,除非它进入人类的眼帘,被人类踏遍,它的山坡与谷地为数十代嗷嗷待哺的定居者所占有、争夺和耕作。

人类出现

无论13世纪开启之前还是之后,大西洋同样那么辽阔、深邃、湿润、多盐,是人类的探索让它成了今日的大西洋,一座连接新旧世界的桥梁,一条贯穿东西方的贸易通道。

千百年来,广袤无垠的俄罗斯平原静静等待着奉上它丰收的累累硕果,只要有人来撒下第一把稻种。如果手扶铁犁翻出第一道犁沟的是法国人或德国人,而非斯拉夫人,那么这个国家的面貌如今也就迥然不同了。

无论居民是如今的日本土著还是现已不存的塔斯马尼亚人,日本诸岛的山摇地震照样没完没了,只是,换成后者的话,恐怕很难养活6000万人口。至于不列颠群岛,如果那不勒斯人或柏柏尔人还占据主导地位,没有被好战的北欧勇士打败的话,也就绝不会成为一代帝国的中枢所在,拥有150倍于本身国土的土地和我们星球上1/6人口的属民。

总的说来,我更加注重地理中纯“人类”的一面,而非当今这个一心追求大生产的时代所无比看重的经济问题。

经验告诉我,无论你怎样高谈进出口问题、煤炭产量、石油储量和银行存款额,将它们粉饰得光鲜亮丽,那一页又一页的文字也永远无法提供任何能让读者记住的东西。每当有需要时,他还是不得不再一次在十几份相互矛盾(甚至自相矛盾)的商业数据手册里去查阅、核对。

人是这本地理书里的第一主角。

他的生存环境和背景位居其次。

若有更多篇幅,才谈谈其他的。